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理论内容精辟119条

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1、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1)、邱磊在主编《“偷师”杜威——开启教育智慧的12把钥匙》一书的“副产品”,在编选的过程,作者摘录了大量杜威的经典话语,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今天教育教学的现状和实践需求,从教学观、教材观、德育观、师生观等角度,梳理了诸多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教育箴言。力图从杜威有重要贡献的语段中,立体构建杜威的教育世界,给读者以启示和引导。

(2)、 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也是在他批判传统的学校教育弊端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批评传统的教学是“三中心”的教学,即以前人的知识、课堂讲授和教师作用为中心,而惟独忽略了真正的中心,即儿童本身的活动。杜威要求现代学校要用活动教学来完全取代传统教学,用活动课取代学科课程。

(3)、 对杜威“教育即生长”的正确理解是(   )

(4)、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院长。

(5)、教育史上“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 )。  

(6)、在晚餐会上,蔡元培致词说:“我所先感想的,就是博士与孔子同一生日……博士的哲学,用19世纪的科学作根据,用孔德的实证哲学、达尔文的进化论、詹美士的实用主义递演而成的,我们敢认为是西洋新文明的代表。”他还说:“我觉得孔子的理想与杜威的学说很有相同的点。这就是东西文明要媒合的证据了。但媒合的方法,必先要领得西洋科学的精神,然后用它来整理中国的旧学说,才能发生一种新义。”后来,1920年10月17日,北京大学举行典礼授予杜威名誉博士学位。在这次典礼上,蔡元培称杜威为“西方的孔子”,在场的人对此给以热烈的掌声。杜威本人后来说,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7)、⑥教育与职业,杜威主张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在一个真正民主的社会中,职业教育应成为整个教育计划的一部分。职业教育不是狭窄的职业训练,而是使学生获得与普通教育结合的职业训练。为了更好地实施职业教育,必须改革学校的课程体系,把职业课程和普通课程结合起来。

(8)、“不管杜威对中国的影响如何,杜威在中国的访问对他自己也具有深刻的和持久的影响。杜威不仅对同他密切交往的那些学者,而且对中国人民,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由衷的敬佩。中国仍是杜威所深切关心的国家,仅次于他自己的国家。……杜威从美国到中国,环境的变化如此之大,以至对他的学术上的热情起了复兴的作用。”

(9)、以上是我摘抄的理论,献给有心的妈妈爸爸们,以作参考!

(10)、倡导经验课程,并主张以主动作业形式实施这种课程的教育家是(   )

(11)、(3)关于教学的基本原则。杜威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是他的教学理论,而“从做中学”又是他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

(12)、A.从做中学B.反省思维C.主动作业D.问题教学

(13)、    “教育即生活”是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认识。其基本内涵为:

(14)、学科能力与兴趣培养之一: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家长可以怎么做?

(15)、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则倡导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并提出了“儿童”“活动”“经验”的“新三中心论”。

(16)、胡适曾把《每周评论》第26号、27号编辑成《杜威讲演录》专辑。有些讲演后来还被汇编成书出版,例如,1919年10月由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新学社编辑出版的《杜威在华演讲集》、1920年8月由北京晨报社发行的《杜威五大讲演》、1921年2月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的《杜威三大演讲》、1921年9月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的《杜威罗素演讲录合刊》(张静庐编)、1921年10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杜威教育哲学》。其中,《杜威五大讲演》一书在出版后的2年中,共计重印14次。

(17)、杜威的教育思想曾对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教育界、思想界发生过重大影响。民国时期一些重要人物如胡适、陶行知、郭秉文、张伯苓、蒋梦麟等均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曾是杜威的学生。

(18)、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

(19)、杜威的教育思想。听完语音别忘记继续往下看,精彩的一般都在后面哟!

(20)、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其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又译《民本主义与教育》,他提出了“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其主要教育观点如下:

2、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理论内容

(1)、杜威说:“道德是教育的高和终的目的。”“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在杜威看来,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在实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张“由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其次是要求结合智育达到德育的目的。再则,他很注重教育方法的道德教育作用。

(2)、解析: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其本意并不是要把教育和生长混为一谈,实际上是揭示了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杜威认为,当时的学校无视儿童的天性,他提出“教育即生长”的根本目的在于,将儿童共被动的、压抑的状态中解放除开。生长论要求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适合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要求。

(3)、1919年初,当杜威正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讲演时,他收到了来自中国的一封邀请信。北京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江苏教育会、浙江教育会和尚志学会等5个教育团体邀请他来中国讲学。杜威在征得哥伦比亚大学校方当局同意续假后高兴地接受了这个邀请。

(4)、(4) “问题解决”的教学观:解决传统教育中学生被动学习的问题。

(5)、提出了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现代教育三中心。

(6)、由此,他提出了“教育及生活”,主张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的一个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要求学校把教育和儿童眼前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教会儿童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

(7)、 杜威活动教学的主要特点是:(1)以表现和培养儿童的个性为主,即教学中注意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2)以儿童自由活动的形式进行的;(3)儿童从自己的活动、自身经验中学习;(4)教学从儿童当前的实际需要出发,也就是说儿童需要学习什么,教学就要适时地提供给他这方面的知识,一切都要从儿童的需要出发。总而言之,活动教学要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注重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8)、杜威所主张的是儿童经验主义课程理论,他认为:(1)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课程应以儿童为出发点和目的,促进儿童的生长和发展,课程的内容不能超出儿童经验和生活的范围,要考虑到儿童思维需要和兴趣,从而引发儿童的学习动机。(2)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传统学科课程的逻辑组织只适用于成年人,儿童作为初学者,没有能力接受成人完整的经验。所以,课程的组织应该考虑到心理发展的次序,以利用儿童现有的经验和能力。

(9)、    (2)“教育即生长”:这一命题是其教育哲学中富生命力的命题之一。生长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进程,是人的习惯、心智、才能的不断增长和完善。

(10)、“中国人民是极为友好的人民,他们给我们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并十分大方。在中国的这两年是我一生中丰富多彩和令人愉快的,对我的父母来说也有同样的感觉。”

(11)、这为杜威教育理论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杜威的教育思想正是这一时期科学探索精神广泛影响的产物。另一方面,19世纪后期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也形成了与以往哲学不同的特点。实用主义哲学是一种强调行动和鼓励探究的哲学。

(12)、美国教育会之组织及其影响于社会(在福建省教育会的讲演)

(13)、对于杜威来说,在中国的早期日子里,高兴的一天是5月12日与孙中山先生的见面。由于对哲学颇有兴趣的孙中山特别感兴趣于思想与行动的关系,因此,在与杜威见面时就讨论了这个问题。后来,杜威曾这样回忆道:“那天傍晚,与前总统孙中山先生在一起感到很高兴。”

(14)、杜威希望在使儿童学习前人知识和参与实践之间,即在直接经验的学习和间接经验的学习之间,找到一种“保持恰当平衡的方法。”

(15)、A.《普通教育学》B.《民主主义与教育》C.《教育目的》D.《大教学论》

(16)、1921年7月11日,杜威一行离开北京赴山东访问。在济南讲演(7月18—23日)和游泰山、谒孔庙以及青岛游览(7月25日—8月1日)之后,杜威于1921年8月2日偕夫人和女儿一起离开青岛取道日本回国。从1919年4月30日抵达中国至1921年8月2日离开中国,杜威的中国之行共计2年4月又3天。

(17)、有助于教育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在助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过程当中,教学方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教学体系中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应该成为整个教学改革的主要落脚点。随着整体的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整体的教学效果也会得到相应水平的提升。在今后的教学发展过程当中,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是推动整体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的关键所在。

(18)、在杜威看来,在传统教育那里,“学校的重心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你所高兴的任何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本能和活动之中”,教科书“是过去的学问和智慧的主要代表”,而“教师是使学生和教材有效地联系起来的机体,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及实施行为准则的代言人”。

(19)、全国各地报纸都对杜威的访问和讲演活动作了充分的报道。《新教育》杂志1920年第3期出了“杜威专号”;《平民教育》杂志也出了“欢迎杜威博士专号”。杜威在中国的讲演被译成中文,随即或以整篇或以概要的形式发表在中国的哲学和教育杂志上。

(20)、天然环境、社会环境与人生之关系(在福州青年会的讲演)

3、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学术贡献及现实意义

(1)、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主张“从做中学”,他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

(2)、主要学术成果有:《中外教育简史》、《文化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历史与比较》、《外国学前教育史》、《教育史研究:寻求一种更好的解释》、《欧美儿童研究运动:历史、比较及影响》等。

(3)、  杜威从其生物化本能论的心理学出发,认为教育就是促进儿童本能生长的过程,即教育的本质和作用就是促进儿童本能生长的过程,即教育的本质和作用就是促使儿童的本能生长。

(4)、   经验中心是杜威关于课程和教学的基本主张,他认为:

(5)、造就发动的性质的教育(在杭州第一师范学校的讲演)

(6)、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关系(在上海沪江大学的讲演)

(7)、对20世纪许多国家教育的影响,包括日本、土耳其、墨西哥和苏联等,扩大了教育思想传播;许多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

(8)、《我的教育信条》以杜威的名篇《我的教育信条》命名,分为教育心理、教育哲学、教育实验三个板块,既着意澄清了人们关于一些心理现象的误解及相关概念的误用,又表达了杜威关于教育学的核心主张和儿童研究的重要观点,还介绍了杜威任职于芝加哥大学期间所进行的富有创意的学校实验。

(9)、⑦教育与道德。杜威提出了“学校道德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观。强调道德培养是塑造学生的性格。道德教育分两个方面:一指社会性,即关于道德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二指心理性,即关于道德教育的方法和精神方面。道德教育可以通过学校生活、教材和教学方法来进行,这三者相互联系而不可分割。

(10)、心理学课上,老师提到教育家杜威的理论,心里为之一动,仔细的查阅了一下杜威的思想理论,真的受益匪浅,必须分享给各位妈妈,可以作为自己引导和教育自己宝贝思想理念。

(11)、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12)、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课题作出和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

(13)、A.独立自主性B.启蒙性C.综合性  D.活动性

(14)、教师职业之现在机会(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讲演)

(15)、   (1)要把儿童教育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应该尊重儿童的自然生长规律,使其能够积极地而不是被动地学习,并且要激发儿童内在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要求重视儿童的兴趣和给儿童自由。把儿童从传统教育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

(16)、杜威反对传统的灌输和机械训练、强调从实践中学习的教育主张,对蔡元培、晏阳初以至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17)、(2013新乡单选)在教育中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的代表人物是()

(18)、“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或改造”是杜威的基本教育观点之一。他指出:“生长的理想归结为这样的观点,即教育是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或改造。”

(19)、杜威希望在使儿童学习前人知识和参与实践之间,即在直接经验的学习和间接经验的学习之间,找到一种“保持恰当平衡的方法。”

(20)、教育者为社会领袖(在福建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讲演)

4、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启示

(1)、杜威从实用主义的哲学观出发进行论述,他认为,从人类经验的传递和延续来看,教育是社会继续存在的条件;从人类经验的交流来看,教育是社会共同生活的基础,只有使教育和社会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教育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   (3)民主社会的教育重视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重视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

(3)、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课题。作出和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

(4)、(3)关于教学的基本原则。杜威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是他的教学理论,而“从做中学”又是他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

(5)、在杜威看来,自工业革命以来不到100年时间里,人类社会发生了迅速、广泛和深刻的变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不仅改变了政治疆界,扩大了生产的规模,加速了人口的流动,也使得人们的各种生活习惯、道德以及观念和爱好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6)、     研究探索,让我们的宝贝爱上学习。

(7)、回复”619“ 可获得面试密训课程信息及中冠名师在线指导

(8)、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不同。赫尔巴特提出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以教师为中心;杜威则认为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天性。

(9)、 按照杜威的观点,在教育过程中儿童经验的获得要依靠儿童自身的活动去达到,由此他又提出另一个教育基本原则——“从做中学”,并把它作为教学理论的中心原则。

(10)、解析:美国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从实用主义出发,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

(11)、关于教育哲学的五大讲演(在北京教育部的讲演)

(12)、杜威的著作,显现了一个事实,即他是一位致力于写作的学人,他在维蒙特大学求学的时候,就显示出是一个专心致志的好学生,但他不擅于口才,文笔亦不精辟,并不是一位善用文思表达意见的人,他的作品是不容易立即被理解的。

(13)、杜威是在批判旧教育的过程中提出“儿童中心主义”思想的,也就是说,是在“破旧”中“立新”的。

(14)、杜威把儿童“通过参与成人做的事去学习”称为间接的教育(即直接经验的学习),把“对青少年进行深思熟虑的教育”称为正式教育(即间接经验的学习)。

(15)、由此,他提出了“教育及生活”,主张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的一个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要求学校把教育和儿童眼前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教会儿童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

(16)、   (4)学校在训练儿童时,应当尽可能多给儿童自由,并且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独立性等品质。

(17)、 杜威提出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内容主要就是游戏活动。关于游戏的内容,为儿童安排的游戏应当符合儿童的本能和兴趣需要,同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来安排。

(18)、对于中国之行,杜威自己在1920年1月13日给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主任科斯的信中就曾这样写道:

(19)、④知与行。从批判传统学校静听的教学方式出发,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的观点,强调“从做中学”是人自然发展进程的开始,是儿童欲望的表现和兴趣的所在。通过“从做中学”,使儿童掌握如何做的知识和能力。“从做中学”的内容包括艺术活动、手工训练以及要动手的科学研究等三个方面,其意义在于体现现代教育的特征,有助于儿童的整体发展,引起课程教材的改革。

(20)、1919年4月28日,杜威偕夫人奇普曼一行乘“熊野丸”号轮离开日本前往中国。据1919年5月1日上海《民国日报》的报道:

5、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1)、学校教育务必与社会生活联络(在济南的讲演)

(2)、1919年10月20日,是正在中国访问和讲演的杜威的60岁生日,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特地为杜威举行了60岁生日晚餐会。

(3)、(2)关于教育目的。杜威从多方面论述过教育目的问题,而重要的是他关于“教育无目的”的论述。

(4)、盖笑松教授送给你支持孩子自主成长的行动指南!

(5)、由于杜威没有留下讲演的英文的原稿,因此,直到由美国学者克洛普顿和香港学者吴俊升合编的英文译本JohnDewey:LecturesinChina,1919—1920于1973年出版后,美国教育学者及西方教育界才了解杜威在华讲演的具体内容。

(6)、在杜威的心中,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的。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实则,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产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

(7)、大学与民治国舆论的重要(在北京大学的讲演)

(8)、教育者的天职(在上海第二师范学校15周年纪念会上的讲演)

(9)、胡适也积极地介绍杜威的实用主义,并对近代中国反封建的文化运动起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他还注意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某些精华结合起来,并进行中国化教育道路的探索。

(10)、教育是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的观点是内发论和外铄论的超越和突破。

(11)、杜威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杜威建造了实用主义的理论大厦。他的著作很多,涉及科学、艺术、宗教伦理、政治、教育、社会学、历史学和经济学诸方面,使实用主义成为美国特有的文化现象。

(12)、教师与学生地位不同。赫尔巴特强调教师是中心,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杜威提出儿童中心论,整个教育过程中要以儿童为中心,要求尊重儿童的天性;  

(13)、这些变革的重要结果就是促进了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一方面,在19世纪的欧美社会,随着生理学以及与生理学相关联的心理学的进展、进化论思想的出现、科学实验方法的使用等等,强调发展及变化和重视探究及实验成为西方科学发展的基本特征。

(14)、并在《新华文摘》、《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教育学报》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或转载多篇论文。

(15)、杜威中国之行的足迹遍及奉天(今辽宁)、直隶(今河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11个省和北京、上海、天津3个城市,作了200多次讲演。杜威的女儿露西后来回忆说:由于听讲者十分踊跃,杜威在“那些省城里的讲演都被安排在大的会场里,那是必要的”。“听他讲演的,不仅有学生和教师,而且还有其他知识阶层的代表。这些地方的报纸也充分报道了杜威的讲演活动。在许多情况下,杜威所作的讲演都由一位速记员记录下来,然后发表在一些广泛发行的小册子上。”

(16)、杜威主张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反对用抽象的说教进行德育,认为这种方法无异于在岸上教学生学游泳;主张把学校布置成现实的社会环境,让学生生活于其中并学习与人相处之道,从生活经验中掌握有关善恶的知识。反对以告诫、惩罚等消极方式约束学生的言行,主张给学生自由。杜威认为应结合智育进行德育,要把各门学科的教学作为理解社会生活方式的手段,各学科的教材必须与生活紧密结合,才能既有学术价值,又有利于德育。

(17)、由于北京大学等教育团体的安排以及杜威从前的那些学生的帮助,杜威在中国的访问和讲演活动确实是成功的。在杜威离开中国前一个月,在纽约发行的《中国学生月刊》上曾刊登了一篇文章,其中写道:

(18)、    (3)教育改造社会生活。“教育即生活”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当前,还在于未来,在于创造一种高于现实生活的更加美好的生活。杜威认为社会的改造要依靠教育的改造,他希望通过教育改造社会生活,使之更完善、更美好。

(19)、A.“教育即生活”B.“学校即社会”C.“做中学”D.“生活即教育”

(20)、当杜威来华访问的资助者和从前的学生在上海第一次见到他时,都希望他能在讲演中谈论教育改革。实际上,杜威后来在中国各地所作的讲演的内容广泛。但是,概括起来看,杜威在中国讲演的内容主要是现代科学、民主、教育及其相互之间的密切联系。他讲演的基本观点大多出自《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民主主义与教育》以及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讲演稿(即后来出版的《哲学的改造》)等著作。从杜威在中国的讲演题目来看,有关教育方面的讲演仍为数多。因此,在中国的两年多时间里,杜威与新教育共进社及其成员保持了密切的联系。

(1)、首先,这一思想的形成是与杜威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深刻变革的认识分不开的,在杜威看来,自工业革命以来不到100年时间里,人类社会发生了迅速、广泛和深刻的变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不仅改变了政治疆界,扩大了生产的规模,加速了人口的流动,也使得人们的各种生活习惯、道德以及观念和爱好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这是我一生中所做过的有趣的和在智力上有用的事情。”

(3)、 总的来说,杜威提出的以“从做中学”为核心的活动教学体系有其合理的一面,它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僵死状态,为学校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培养开拓型人才。但是,由于杜威过分强调活动课成和儿童的直接经验,甚至提出一切知识都要儿童亲子去实践获得,这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也浪费了儿童的学习精力和时间,必然导致学习质量的和效率的下降。

(4)、③经验与课程。在“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一思想指导下,杜威强调课程教材必须心理化,即在课程教材和心理之间建立联系,并在儿童的生活范围内吸取和发展它,以便克服传统学校课程重视经验的逻辑而忽视经验的心理的弊病。主张心理化的课程教材应该以儿童现实生活的经验为根基来组织。

(5)、陈鹤琴也从批判传统的中国封建教育出发,吸取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中在他看来是合理的和有用的东西,并结合中国的教育进行了改造和实验,试图使教育理论科学化和中国化。

(6)、   (3)“以儿童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杜威强调,应给与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让儿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自己去经历生活,去发现生活中的奥妙,来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主动性。

(7)、在论述“从做中学”的涵义时,杜威明确指出:工作是“使用中介工具或用具以达到目的”,其区别于“劳动”和“游戏”的是具有理智的特点。它“涉及一切活动,它包括使用中介的材料、用具以及使用各种有意识地用以获得结果的各种技巧。

(8)、答案及解析:A A B B D B C C D C C A DD ADE ABCDE

(9)、职业教育与劳动问题(在中华职业教育社的讲演)

(10)、教育即经验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教育的本质,解决知识、经验的获得以及心理与社会、过程与目的的协调问题。

(11)、教育与学校的几个关键问题(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讲演)

(12)、这是一种经验的方法、思维的方法和探究的方法。这种探究的五个步骤即思维五步说或五步探究教学法,即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13)、国民教育与国家之关系(在福州青年会的讲演)

(14)、 实际上杜威是将“生长”作为教育的目的。他说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杜威主张以生长为教育的目的,其意图在于反对外在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压制,在于要求教育尊重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使儿童从教育本身中、从生长过程中得到乐趣。

(15)、教育即生活: 解决教育脱离社会和脱离儿童生活的问题。

(16)、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是以儿童为中心,一切需要的措施都应该是为着促进儿童的生长。

(17)、教育是生长和生活的观点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将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

(18)、与此同时,中国之行也给杜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女儿简·杜威1939年在《杜威传》一书中曾这样写道:

(19)、杜威在哲学见解上,早期虽然承袭了黑格尔的部分思想,但是由于生物学及生物学上的进化理论,对他早期思想的一番冲击,在他一篇《从主义(Absolutism)到实验主义》的论文中,已经剖析地叙述了他思想改变的来龙去脉,说明他何以舍弃了十九世纪德国黑格尔派的主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理论内容精辟11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