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诗句古诗大全小学精辟76条

中秋节诗句古诗小学生

1、中秋节的古诗20首4句小学生

(1)、凭高眺远,见长空,云无留迹。——苏轼《念奴娇·中秋》

(2)、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八月十五夜玩月》

(3)、中秋节强调的是团圆,他符合中华民族的伦理观,对构建和谐社会是很有意义的一个节日。如果把它的文化内涵发掘出来,我们会发现,原来传统中秋节是这么有意思。

(4)、译文:海上面升起了一轮明月,你我天各一方共赏月亮。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长夜,彻夜不眠将你苦苦思念。灭烛灯月光满屋令人爱,披衣起露水沾挂湿衣衫。不能手捧美丽银光赠你,不如快入梦与你共欢聚。

(5)、倪庄中秋元好问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6)、中秋里说感恩真是一个绝妙的创意,人们说感恩之水从心田流淌;人们说中秋之节源于真情洋溢。其实感恩是发自内心的感动,而它却是永恒。

(7)、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8)、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9)、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井上的栏杆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10)、中秋节在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中,文化内涵已发展成表达美满、和谐、富饶和安康的美好愿望,也成为团结、团圆、庆丰收的象征,但团圆是中秋节重要的思想内涵。

(11)、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12)、译文:江南的回忆,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13)、(03)中学必背古诗首——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国学经典)

(14)、中秋节也是东亚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日本、韩国等国的传统节日。

(15)、那些游子们呀!在这中秋之夜,只要你们的心底可以感到家的温暖,那么我相信一轮圆圆的明月也会在你们的心中升起,一种团圆的喜悦也会在你们的心中燃烧。

(16)、在这个中秋之夜,我们的家庭是温馨的,月亮也在这夜晚,放射出温柔的光芒。

(17)、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18)、译文: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19)、(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0)、(25)小学必背古诗75首——绝句(唐杜甫)(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2、中秋节诗句古诗大全小学

(1)、(六一儿童节)|几首古诗,带你回到童年快乐时光

(2)、月饼,每到中秋节,月饼是必不可少的,它象征着团圆,寓意着圆满,是我们对亲情的寄托。在中秋节来临之际,亲朋好友互相赠月饼,是一种亲情的体现,也是社会关系的联络。

(3)、 团圆,离别,思念……这些月色承载的美好,亦是不懂的。只知道,月亮圆时有月饼吃。立秋后,日子近了。盼星星盼月亮,盼着八月十五这一天,月饼香甜。这点念想如同草丛里的萤火虫,一闪一闪的,胜过头顶的月亮。

(4)、(59)小学必背古诗75首——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国学经典诵读)

(5)、三字经(十二作中庸乃孔伋)(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6)、满堂惟有烛花红。——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7)、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8)、突然,我发现爸爸拿着一本《唐诗三百首》。我说:“爸爸赖皮。这个不算。”

(9)、让我们举杯向月,与吴刚对饮,与嫦娥共舞,去享受着这种幸福的和谐!且放下秋思,放下寂寞,怀着释然的心境,静守着中秋月夜的明朗,感悟着人生的美丽,珍惜着亲情的温暖,去尽享生活中的一切美好。

(10)、译文: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11)、刘方平《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写的也是春月。

(12)、赏析:这首诗引用了两个民间传说,一是民间传说珍珠的育成与月的盈亏有关,月圆之时蚌则孕珠;二是民间传说月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这样借传说咏月,又为中秋之月增添了神话的色彩,使中秋之月更为迷人。

(13)、(65)小学必备古诗75首—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14)、(名诗欣赏)李叔同《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15)、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水调歌头》

(16)、(21)小学必背古诗75首——望天门山(唐)李白(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17)、释义:烛影深深映上云母屏风,银河渐渐沉没,晨星渐渐消失。嫦娥后悔寂寞,后悔偷吃灵药。面对碧海蓝天,日夜思念人间。

(18)、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9)、译文:不想吃饭身体日渐消瘦,穿着平破烂的衣服,秋天的寒意不知不觉中到来,不知不觉中慢慢的回忆童年。那时候怎么知道人生的艰难,早上的露气飘进茅屋,在沙滩边能听到溪水的声音。每每到了晚上月亮(山中)就出来了,到了黎明也从没有看过一眼。

(20)、既然我从不迷信中秋的月光比平时漂亮,为何此刻会有失落的感觉?

3、中秋节古诗词小学生

(1)、(45)小学必背古诗75首—泊船瓜洲(宋王安石)(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2)、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3)、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4)、中秋那天,人们买来除了月饼外的各式各样的东西,大部分都是吃的。傍晚,一家人吃着团圆饭,望着即将要黑的天空,都盼望月亮早点儿出来。

(5)、词的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都可以互相参看。苏轼就是把前人的诗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铸成一种普遍性的情感。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6)、今年的中秋节玩得真高兴,希望明年的中秋节快乐。

(7)、译文:圆月慢慢落下巫山深峡,犹自被白帝城衔挂着。江上雾气沉沉,江浦昏暗,但是车轮一样倾斜的圆月依然把半座楼照得通明。兵营里士兵的.刁斗敲响了催晓的声音,月宫的蟾蜍也自然倾斜。圆月如同张满的弓,苍白的魂魄不仅仅照耀汉家营盘。

(8)、之后,年年如此,代代相传,就演变成了节日,由于这天时值中秋,所以,人们称“中秋节”。

(9)、(07)初中必背古诗词——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10)、晚上,月亮出来了,像个大圆盘似的。这时一家人把桌椅、茶具都搬到阳台上,各种月饼也都一齐拿了出来。大家望着皎洁的月亮,想起了在外地不能回家的亲人;有的人在月光下举杯相庆,寄托了美好的愿望;烟花冉冉升起,在夜空中绽放!

(11)、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2)、(63)小学必背古诗75首——忆江南词三首唐代白居易

(13)、中秋节在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中,文化内涵已发展成表达美满、和谐、富饶和安康的美好愿望,也成为团结、团圆、庆丰收的象征,但团圆是中秋节重要的思想内涵。

(14)、欧阳修“月上树梢头,人约黄昏后”,写的是元宵的月。

(15)、很久以前,有位痴心女子奔月了,中秋的月光自此变得格外迷人,人们亦自此遗忘了其他的月光。

(1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月,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17)、忆对中秋丹桂丛。——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18)、中秋节强调的是团圆,他符合中华民族的伦理观,对构建和谐社会是很有意义的一个节日。如果把它的文化内涵发掘出来,我们会发现,原来传统中秋节是这么有意思。

(19)、(56)小学必背古诗75首—题临安邸(宋)林升(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20)、我们玩到十点钟才回家,虽然中秋节没有看到月亮,但依然是个开心的中秋节。

4、中秋节诗词小学生

(1)、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己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琼楼玉宇”,语出《大业拾遗记》:“瞿乾祐于江岸玩月,或谓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不胜寒”,暗用《明皇杂录》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叶静能邀明皇游月宫。临行,叶叫他穿皮衣。到月宫,果然冷得难以支持。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这里还有两个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飞天入月,为什么说是归去呢?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从苏轼的思想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又喜欢道教的养生之术,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壁赋》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这首词互相印证。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苏轼后来贬官到黄州,时时有类似的奇想,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然而,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

(2)、中秋待月陆龟蒙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3)、中秋节源初是古代劳动人民感谢大自然赐予的节日,其实既是赏月的佳季节,也是庆祝丰收的时节,其蕴含的文化意义是人们对团圆、和谐的情感诉求以及人类对自然的尊重,这种情怀是跨越国界的,身处世界各地的华人都会认同,所以它既是沟通心灵的纽带,又是文化的桥梁,正所谓“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4)、(诗文欣赏)心经全文及解释附十大名家《心经》欣赏

(5)、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6)、 不知觉中,泪水滴落在中秋的银色之中,犹如夜色绽放的烟花,绚丽却难以封存,只有残留的余温,相伴啜泣,在流动是夜色中,有谁相知,点滴镌刻的磨痕,谁在那里,驻足长留。

(7)、在节日当晚,一家人会围在香案前切月饼吃,每个人都要吃,这代表了自己是这个家的一份子,象征着团员。 

(8)、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9)、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1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1)、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12)、(11)中学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前出师表三国诸葛亮(附名家书法真迹)

(13)、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14)、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15)、(唐)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16)、此书法,可静心——天下第一小楷《灵飞经》(附高清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中秋节诗句古诗大全小学精辟7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