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代表作精辟122条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著作

1、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说,讲什么的

(1)、这位女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不仅是孩子们的老师,也是孩子们亲密的伙伴。苏霍姆林斯基觉得这位女教师像一个女魔法师,她知道一切美的秘密。她讲课时学生们都有浓厚的兴趣,所教的知识常被学生铭刻在记忆之中。她常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学生思考许多问题,学习了不少东西,明白了许多道理……有人摄下了这样的一个事件:

(2)、如果共读的次数比较少,宁可选读其中个别章节,而不能贪多求全。如果共读的时间比较充裕,那么建议:

(3)、学生对学习的热切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取得成功的重要的的动力。培养这种愿望与学校整个教学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它的实现首先得依靠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与激励,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时刻注意克服那种令学生昏昏欲睡的课堂语调,用饱满的热情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

(4)、柏拉图《理想国》,认为教育的高目标是培养“哲学王”。

(5)、柏拉图《理想国》,认为教育的高目标是培养“哲学王”。

(6)、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初接触的、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

(7)、主要著作有《儿童的语言和思想》、《儿童的判断和推理》、《儿童智慧的起源》、《发生认识论导论》等。

(8)、遗憾的是,虽然苏霍姆林斯基读者众多,但这座教育学宝库的能量,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有许多因素妨碍了能量的发挥:苏霍姆林斯基并不系统的写作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著作中的意识形态色彩,以及读者的教育学素养与苏霍姆林斯基之间的巨大差距等等。这导致了许多人对苏霍姆林斯基更多赞叹,但却不得其门。而赞叹往往源于一鳞半爪的“收获”,例如感动于苏霍姆林斯基的勤奋或者对学生的爱,或只看到他对阅读的强调,等等。显然,这导致了相当程度上的误读,以及对苏霍姆林斯基真正的贡献的忽略(尤其是智力方面的成就)。

(9)、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出生于乌克兰,毕业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1948年起至1970年,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共23年。

(10)、《早期教育与天才》(日)木村久一 海南出版社

(1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12)、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的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

(13)、建立和巩固家庭的力量——是爱情,是父亲和母亲、父亲和孩子、母亲和孩子相互之间的忠诚的、纯真的爱情。

(14)、《和青年校长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

(15)、苏霍姆林斯基很幸运,是校长自主办学,即“我要这样做”,他在巴甫雷什中学,呆了32年,当了23年校长。巴甫雷什中学真正是他的教育教学实验载体,一直是他设计,他反思,他调整,真正自主办学。在自主办学中,才会有很多发现,才会有一百条建议。

(16)、《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郑杰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7)、下面我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肤浅看法,若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教。

(18)、这涉及到多种写作:计划及总结、教师日记等。

(19)、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人的工作是一种特殊的、富有创造性的职业,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教师是对不断变化发展的儿童施加影响教师的工作具有滞后性;教师在各种影响和教育儿童的力量(如家庭、集体、学校、书籍、街头伙伴等)中处于“指挥者”的地位;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情感、意志、信念、自我意识。

(20)、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那种认为把教学内容讲得越清楚,越明白,学生的问题就会越少,他们的知识就会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师,是大错特错的。好老师决不会越俎代庖地替学生解决难题,他们对学生的关心首先表现在让学生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难,不仅仅需要孩子们集中极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们付出极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识,不仅仅要在学生面前揭示教材内容的本质,而且要教给学生怎样思考,让他们独立地,自觉地深入到教师的详细讲解中来。

2、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代表作

(1)、希望这些拓展阅读不会对大家构成干扰,因为首要的,仍然是认真而扎实的教育教学实践。同时,尽可能保持每天孜孜不倦的阅读,而这些书,都可以作为阅读的材料。

(2)、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3)、此外,他还建议教师要经常写教育日记,他认为教育日记是教师“进行思考和创造的源泉”。它有助于教师观察学生的行为和思维活动的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写日记还有助于教师集中思考教育工作中的问题,积累教育资料,提高教育修养,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体系和工作作风。

(4)、廖世承《教育心理学》是中国较早的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5)、这是教育中的重大因素,但集体教育有利有弊,分寸感在哪里?把握原理分寸,是掌握的重点。

(6)、《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肖川, 岳麓书社出版2002年版

(7)、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又名《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8)、维果斯基《教育心理学》主张必须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分支来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

(9)、1939年,在波尔塔瓦师范学院语言文学系接受函授教育,取得了中学教师的合格证书,并先后担任中学语文教师、教导主任。

(10)、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一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

(11)、(1)教学工作计划。教师首先要制订为期数年的远景计划,它包括:学生应阅读的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的书目;学生应当欣赏的音乐作品;跟学生谈话时使用的绘画作品;学生应当牢记的基础知识;各年级要写的作文题目;“思维课”的题目;教师和学生要制作的直观教具的大致清单等。其次,要根据远景计划的总目标,制订专题计划或课时计划,这种计划不应是详细的讲稿,而是“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加工的内容”,如检查家庭作业时要让学生回答的问题,学习新教材要独立完成的作业等。

(12)、《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是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之作,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所著。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具有30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他有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提倡教育者的使命则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13)、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既有关于教学基本理论的论述,又有各个教学环节的体经验介绍和建议,基本上构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教学论。他从智育的基本任务出发,要求正确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两对矛盾,即教学——教育、教学——发展,要求在促进矛盾的辩证统一过程中,完成目的,实现和谐发展的总任务。关于教学—教育的统一。他提出了教育性教学(或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指出这一原则不仅要求世界观教育、道德教育也必须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来进行。反对把教育看成与学习和教养相隔绝的东西,他说:“训练和教养能够形成各种世界观吗?考虑一个人在教学过程所见到、所理解、所思考的东西,能够对他的心灵实施教育吗?”可见,他是教学、教育和教养的统一论者。

(14)、苏霍姆林斯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只受过8年的学校教育和2年的函授学习,而且在青年时代,残酷的卫国战争留给了他一个伤残之躯,他所长期任教的帕夫雷什中学也不过是一所规模不大的偏僻农村学校,为什么在短短52年的人生经历中,他能创造了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为什么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著作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除去他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家之外,还在于他始终对孩子和教育事业胸怀大爱,坚持勤奋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坚持对自己的日记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坚持撰写教育日记。在对教育日记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苏霍姆林斯基把工作与思考的成果凝结成一部部智慧的结晶,写下了一部部闪耀着其人性思想的教育专著。

(15)、在医士的坚持撰写医学记录的启发下,苏霍姆林斯基发现了教育日记的重要价值。就这样,无论平时工作多么繁忙,事务多么琐碎,苏霍姆林斯基一直保留着撰写教育日记的习惯。苏霍姆林斯基满怀敬业之心,每天都是满腔热忱地投入到自己的教育工作。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进行着紧张的脑力劳动,安排好自己和学校工作的工作。6点左右去吃早饭;7点后走出办公室,来到学校门口,迎接孩子们和老师们的到来。白天他忙于工作,进行上课听课、座谈和组织活动,他还抽出一定的休息时间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家长,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做学生的家访工作。晚上则坐下来思考一天的收获,撰写每天的教育日记和撰写文章。直到晚上10点之后才休息。

(16)、成为母亲之后,女性美像一朵盛开的鲜花焕发出全部的力量和美。

(17)、对学生: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多次以专门的章节叙述阅读对一个孩子的重要性。“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维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

(18)、此外,他还阐述了诸如教学任务、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问题。

(19)、越热爱教育,热爱孩子,在教室里投入的精力越多,越能够理解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理论。或者说,越具备阅读本书的良好的智力背景。

(20)、《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叶澜,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教师必读的十本书

(1)、“这些记录对您有什么用处呢?”苏霍姆林斯基问。

(2)、《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10月第一版。

(3)、廖世承《教育心理学》是中国较早的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4)、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5)、提出“终身教育”思想,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公认为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

(6)、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的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

(7)、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8)、劳动,不仅仅意味着实际能力和技巧,而且首先意味着智力的发展,意味着思维和语言的修养。

(9)、他出生於乌克兰共和国的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在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其後他参加了蘇联卫国战争并於1942年负伤。1948年至去世期间,他担任家乡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1957年成为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教育科学院的通讯院士,1968年任蘇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10)、《教育过程优化》(苏)巴班斯基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11)、以上,是本书中的选文来源。一般而言,精读本书的选文就足够了。若要专题研究或延伸阅读,可从上述作品中选取。

(12)、《国际教育新理念》, 顾明远、孟繁华主编, 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

(13)、日常教育教学应该是研究性的,但研究应该如何进行?

(14)、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是实践的科学,在其著作中无处不体现着这一点。劳动的力量如此之大,是我以前没有意识到的。他用无数实例说明了人在成长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5)、卢梭《爱弥儿》要求教育遵循自然天性,也就是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

(16)、热爱祖国,这是一种纯洁、敏锐、高尚、强烈、温柔、有情、温存、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

(17)、关于“两套教学大纲”的论述。在他看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忠实执行国家制订的教学大纲,但不能过于机械,心目中同时装有“第二大纲”,借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开阔视野,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他要求教师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吃透教材,并指出:一位优秀教师懂的东西应比“大纲”规定的内容多许多倍,课程对他来说只不过是这门学科的起码知识。教师高深的学识是吸引学生热爱学习、获取知识的必要条件。

(18)、《陶行知教育文集》, 陶行知,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9)、苏联杰出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在其35年的教育生涯中,主要担任了一所乡村学校——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他一边从事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一边坚持教育科研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他勤奋的一生中,共撰写了50余部专著和小册子、600多篇论文和1500多篇供儿童阅读的童话、小故事。他的作品先后被译成36种文字在各国发行,在全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的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本人被誉为“教育思想的泰斗”。波兰学者奥孔在1978年出版的《1900—1975年世界上的实验学校》一书中,把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列为20世纪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先后被译介到中国,他的教育思想深受中国一线教育者的欢迎。单教育科学出版社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就印刷了27次,总印数达70余万册,被无数的教育阅读组织列为必读书目,令许多中国一线教师爱不释手。

(20)、苏霍姆林斯基还特别告诫我们:教师坚持记录日记有助于集中思想,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例如,他在自己的日记里空出几页,专门记载自己关于知识的巩固性的想法。把这些记载加以研究、对比和分析,就能看出知识的巩固性取决于许多先决的前提和条件。因此,他认为,日记能教给我们思考。(《给教师的建议》第125页)

4、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著作读书心得

(1)、康德《康德论教育》认为“人是需要教育的动物。”,他是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教育学家。

(2)、对一所学校或一个区域而言,苏霍姆林斯基甚至可以进行多轮阅读,例如每几年重读一次,因为案例是鲜活的,所以不但不是浪费,反而有益于深度建构。

(3)、那么这位教育实践家、教育理论家的著作有哪些呢?例如《学生的精神世界》、《和青年校长的谈话》、《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公民的诞生》,《帕夫雷什中学》等等,苏霍林斯基总共有五十多部专注和小册子,六百多篇论文,大约1500篇文艺作品,他的许多著作被译成了三十多种文字出版,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是使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发展教育理论的卓越典范!

(4)、《育人三部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

(5)、《童年的秘密》详尽地告诉父母,儿童的成长有着其内在的精神驱动和规律,儿童的成长需要依靠他们自身不断的有意识的、自主的、独立的与外界环境进行活动(书中称为工作)来获得。成人如果想促进儿童成长,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少的限制和“指导”。儿童自然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如何做

(6)、我在看完朱永新教授写的《我的大学理想》与《我的阅读观》之后对教育这个神圣的词有了更多的渴望。书中大量引用了乌申斯基、马卡连、昆体良、加德纳、孔子、苏霍姆林斯基等著名教育家与学者的著作,使得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对于教育的理解如此浅薄,没有体系。因此我决定拜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在2012国庆8天长假里,我把自己锁在屋子里,过着“吃饭—看书—休息”加上晚上锻炼的简单而充实的生活,也让我掀起了对于教育理解的那份狂热,还有一夜梦见苏老对教育的狂热所散出那灿烂光辉的光芒。在这近4500页的长卷里,掩藏着苏霍姆林斯基倾注着所有的心血:《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集体的方法》,《年轻的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帕夫雷什中学》,《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论文集》。

(7)、如果承认成长首先是内在之事,那么便须明白,自尊心是成长的关键因素。

(8)、在该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分条列出了100条建议,这些建议涉及教师具体教学环节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处理学生的家庭作业整个教学流程,也包括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把握好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发展,还涉及教师如何促进自身发展、提高专业水平等问题,旨在帮助教师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9)、卡普捷列杰夫《教育心理学》俄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

(10)、《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窦桂梅著 广西教育出版社

(11)、这是针对低段以及学前儿童经验匮乏时的一种非正式教学方式。

(12)、苏霍姆林斯基不但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在阅读什么,如何阅读方面也有很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在正式开讲一个新知识点前,比如历史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必须让学生事前阅读历史课外书,使他们了解历史的广博与复杂,内心中有未解开的谜团。“学生对周围世界不懂的东西越多,他们求知的愿望就表现得越鲜明,他们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知识敏锐性高自然在老师给他们答疑解惑的时候注意力就越集中,效果也越好。苏霍姆林斯基还强调在让学生刚开始接触阅读的时候,尤其是一些学困生接触阅读的时候,必须要让阅读的材料有趣、短小而富有思考性,让学生在阅读后能够有思考。他并不强调一个学生想要数学成绩好就得读与数学相关知识点有直接联系的书籍,而是看重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思考能力,探究能力能够迁移到数学中来,终达到提高数学成绩甚至是其他科目成绩的目的。为此他给学生编制了集合了200个有趣短小而富有思考性故事的书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借鉴。

(13)、这本书已经被列入网师课程,其中“浪漫-精确-综合”、“自由-纪律”两组概念可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参读。

(14)、《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是他一生心血筑就的纪念碑。人们在这纪念碑面前,可以玲听到许多烩炙人口的有益教诲;可以汲取到许多用来丰富和指导自己工作的理论和经验;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素质教育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我选了其中三段著名的话,来谈谈我读书的心得。

(15)、父母的爱应该是这样的:它能激发起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对人所创造的一切关心,激发起他为人民服务的热情。

(16)、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年)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他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17)、四是参加教师听评课过程中的思考。作为学校的校长,苏霍姆林斯基重视对教师的听评课活动。他认为:“在一个有经验的校长来说,他的注意和关心的中心就是课。经验证明,听课和分析课是校长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给教师的建议》第427页)他给自己定出了一条这样的规则:如果一天内没有听过两节课,他就认为今天我在学校里什么事也没有做。如果今天碰上开校长会议,那么,本来在今天要听的两节课,就得移到明天来补上。因此,苏霍姆林斯基的听评课记录也是他教育日记的重要内容。在记录听评课内容时,他把孩子们的学习状况作为主要关注点:教师是否在教给儿童学习?在学习新教材过程中学生的脑力劳动如何?孩子们的知识是否得到发展和深化?教师是否让全体学生都掌握了牢固的知识?他的这些做法和思考,值得我们学习。

(18)、这些经常用到的策略,应该如何在情境中正确使用?

(19)、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被人们称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书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被列为世界上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

(20)、《家长教育学》,中国妇女出版社,1982年3月第1版。

5、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书籍

(1)、这本书中有不少案例,尤其是关于问题学生的案例,是一本通俗而启发很大的书。

(2)、掌握这组概念的关键,是有两套大纲意识,并且能越来越成熟地在教学过程中制订两套大纲。

(3)、这本书已经被列入网师课程,里面关于信任、危机与遭遇等的论述,十分精彩,也是对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中相应观点的深化和发展。

(4)、认为“人是需要教育的动物”,他是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教育学家。

(5)、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年)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他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6)、记住一个原则:材料总量,不能够超过50页。

(7)、1933年毕业,翌年进入了短期师资训练班。

(8)、《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录》, 高万祥等,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9)、《教学教育过程优化》, (苏)巴班斯基著,吴文侃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皮亚杰也是苏霍姆林斯基的重要思想来源,这本书的核心是:儿童是如何学习的?

(11)、《爱心与教育》, 李镇西, 四川少儿出版社1998年版

(12)、智力问题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的核心,也是容易被忽略和误读的。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素养,主要地体现于对学生脑力劳动过程以及对知识的长期的研究中。这些研究与实践的成果,化为一些精彩的观念。

(1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是全面的,涉及到教育教学的几乎各个角落,所以要掌握上述关键知识并不容易,或者说,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正是经典的特征。

(14)、在该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分条列出了100条建议,这些建议涉及教师具体教学环节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如何备课、上课、如何处理学生的家庭作业整个教学流程,也包括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把握好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发展,还涉及教师如何促进自身发展、提高专业水平等问题,旨在帮助教师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和实践的教育思想体系。

(15)、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6)、这是一本童书,但是一本理解儿童,理解教育的极好的作品。

(17)、县管校聘是中国教育管理基本框架,校长没有办学自主权,校长一直在“你必须这样做之下”办学。这样,校长不可能去办真教育,一直搞以应试教育为主线的形式教育。这样,校长不可能去发现,也不会有一百条建议。

(18)、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和教育者长达32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师、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们的。他把自己的思维、思索、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了他的著作当中,即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师和父母应当历经何等艰难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长为好学上进、聪颖、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 瓦·亚·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乌克兰国内人人皆知并喜爱,而且在国外许多国家也被广为出版。如众所周知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女儿的信》以及某些论文和小故事。 他的作品每一新版都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学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儿的信》、《妈妈,我不是弱小的》等教育专著收在《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为师范学生入学必读。

(19)、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工作计划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工作计划就不可能有“完全合格的教育工作”。对于教师应该如何制订教育工作计划这个问题,他则认为它是不可能有任何刻板公式和现成方法的。但教师在制订教育工作计划时有几个问题必须注意:首先,在做计划之前必须明确教育目标。其次,任何一个年级的教师都不能孤立地考虑本年级的工作,而必须考虑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对今后10—15年期间必须进行的工作制订出一个总体计划。后,在大体弄清教育目标和总体计划的基础上,编制具体的、详细的计划。

(20)、校长和教师应当怎样来写教育日记?苏霍姆林斯基也向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总结了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主义教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构建了教育学的理论体系,论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着重阐述了智育及教养的地位和作用。

(2)、《教育漫话》(英)约翰·洛克著 河北人民出版社

(3)、在这一部分里,可以学到一些细致的家校沟通技巧,但更重要的,是理解这个问题:我如何有效地构建家校关系?并且能为每学期列出计划?如果你是校长,或许还可以考虑学校与社区如何更密切地互动。

(4)、《人的教育》, (德)福禄倍尔著,孙祖复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独创的重要的概念,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中段尤其重要,它也揭示了相当一批学生在高段以及中学落后的原因。掌握这一概念,对提升小学阶段教学质量的意义是决定性的。

(6)、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7)、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日记包括与教育教学工作相关的方方面面。但重点记录的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8)、学习这一章,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明确的反思,然后逐渐形成一条属于自己的有效的专业发展路径。

(9)、如果你有这份热爱与投入,也仍然要防止你的片面。例如,一个过于重视爱心的老师,会看不到苏霍姆林斯基对智力的重视以及在智力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10)、关于美育。他指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在青少年整个受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抓紧美育的实施。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美的情感和塑造他们美的心灵,并提出了进行美育的多种多样的途径和手段,如通过观赏大自然感受美,通过文学艺术作品鉴赏美,通过动手劳动创造美等,甚至要求儿童重视衣着美和仪表美。总之,在整个美育过程中,美育应随时、随处进行。

(11)、《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 (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2)、当苏霍姆林斯基在开始教育生涯的第一天,就有一件事引起他的深思。村子里有一个性情古怪的位医士,当他给刚入一年级的孩子们量身高和体重的时候,就把所有的数据都详细地抄录下来。苏霍姆林斯基很好奇,就跟他交谈起来,翻阅了他的记录。令人大为惊奇的是,他写这种记录已经写了27年。

(13)、主题不是指大主题,而是指小主题。甚至有些小主题也要分几次研讨,例如“两套大纲”、“自动化阅读”等等。因为这些主题虽然从属于“智力”这个大主题,但是太重要太关键了。共读要一个主题被透彻地理解,因此不建议在一次共读中讨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题。

(14)、早出现“教育”一词"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5)、总之,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的论述,既提出了明确的教育目的,又提出了具体的五育任务。在论述五育时,既强调了各育的“相对独立职能”,又阐明了在实施过程中必须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16)、《适于脑的教学》,詹森,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17)、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提出“终身教育”思想,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公认为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

(18)、《爱情的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4月第2版。

(19)、《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 坎贝尔等著,王成全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20)、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的代表。

(1)、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认为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不是私人的。

(2)、脑科学的研究,能有力地支持苏霍姆林斯基的结论,并且,提供更广泛的启发。事实上,这本书所在的“脑科学与教育译丛”都是值得阅读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代表作精辟12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