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1、我所理解的师德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1)、在学困生方面,以往,面对学生的“不会”,我经常会责怪学生:“都已经讲过了,你为什么还不会呀!”、“同坐在一个教室里,别的学生都会了,你为什么不会呀!”等等。有时候想想,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但再想一想,就认为这是不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呀,小学这么简单的数学知识,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会的。但是看了第一页到第二页的一段话,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2)、 只是我很困惑,一本书的每一章节我都可以写一些感受,但是一本书的感受,我却不知道从哪里动笔。这是我的困惑,我究竟该从哪里动笔呢?
(3)、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面对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更会面对那些由于各种原因而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要做的绝不仅仅是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不仅仅是教会他们生存,我们还有更高的目标,那就是教育不仅要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和自尊。所以我们必须时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我们究竟有没有关注到孩子的心灵,我们所做的一切究竟能不能帮助孩子树立生活的信念,让他体验到生活的欢乐和作为人的尊严?
(4)、学生对学习的热切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取得成功的重要的的动力。培养这种愿望与学校整个教学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它的实现首先得依靠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与激励,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时刻注意克服那种令学生昏昏欲睡的课堂语调,用饱满的热情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
(5)、生:居里夫人是凭着她那种锲而不舍,为科学奉献出自己一切的精神去提炼的,所以课文说这0.1克镭“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6)、亲爱的朋友!我想建议你:要影响学生的头脑。再没有比左右学生的思想更为有力的手段来左右学生的意志了。然而,只有当你在书的世界里享有丰富而充实的生活时,你才能影响学生的思想。只要方法得当,敏感、个性独特的、固执任性的、“好造反的”和桀骜不驯的学生,也能变成读书迷。用书籍和智慧去驯服他们吧!
(7)、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感受朴素的文字中透出无比高明的教育智慧,感受简单的文字中蕴藏无比睿智的教育思想,在和教育大师的心灵对话中,我找到了重新出发的理由。
(8)、教育对他来说,不是应付上司的差事,而是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培养有高尚情操的且终身幸福的真正的人。他在忠于教育方针时,可对于上级的文件不是坚决忠于,而是永远忠于学生的心灵。“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是今天中国每一个学校响亮的口号,可在苏霍姆林斯基那里,不是口号,而是贯穿于他一生的每一天的具体实践。追求真理、忠于心灵、坚守良知,这是苏霍姆林斯基作为教育者宝贵的品格。而这种宝贵的品格值得我们每位幼儿教师去学习,应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诠释一切为了孩子的真谛.
(9)、 读后感的“引-议-联-结”写作框架,这对于我而言是全新的内容。从未接触过的“新鲜事”,原来读后感应该这样写——不是随性而感,而是将“感”理性的聚在一起。只是虽有框架,但是“感”才是主旋律。没有感,再好的框架有什么用呢?
(10)、阅读可以分为默读和朗读,虽然它们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是其终的目的却是殊途同归,即有效理解文章的含义,在做阅读理解题目时,能够根据自己对题目的理解从文章中找出需要的答案。
(11)、你对老同事的经验研究和观察得越多,就越需要做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在自我观察和自我分析的基础上,将会产生你自己的教学思想。种子今天播在耕耘得极好的土壤里,并不一定明天就可望发芽。今天所做的事,往往若干年后才可以评价。这是教育工作十分重要的规律之它要求我们以长远的眼光来看问题。
(12)、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把一个句子中的两个词语“一吨”“0.1克”放在整个语境中让学生对比理解,体会,就能感悟、领会到居里夫人的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和对真理锲而不舍的品质!
(13)、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两句话都写“我”和闰土依依不舍的心情。不同的是第1句写的概括,第2句写得具体。第2句中虽然没有出现“不舍”一词,但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我”和闰土在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我们”都急得哭了,感情真实,突出了“我们”之间的情谊深厚。因此,第2句比第1句写得好。
(14)、一是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对孩子、对教育真诚而持之以恒的爱。
(15)、签于此,感觉自己在平时“预习知识”这一环节上,相对来说把握得还是比较适合一些,浅谈点滴:在讲新课之前,我一般先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大体弄清楚教材中要学习什么内容,这些知识跟已学的哪部分知识是相联系的,教材上的解题方法和思想是怎么样的。对于自己搞不懂的问题,拿出来跟同学讨论或者在听老师讲课的过程中,着重注意,将课堂讲授的与自己预习的相对比,这样反复识记,学到的知识是很难忘记的。而且经过预习的新课,上起课来比较轻松,学生劲头也足,当然,这一环节上还有待于提高和加强。
(16)、《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堪称苏霍姆林斯基的代表作,我想我定会重读这三本著作。其中《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是经典中的经典,成为教师行业的标杆,我在图书馆能看到国内很多类似的书籍,比如《给老师……建议》,以传承这一经典。这三本书把教师推向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扇崇高的大门。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劳动、阅读、思考三者的作用,他详细的论述了劳动、阅读、思考在学习与生活中的地位。“劳动,是培养良心的重要源泉”、“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思考,不要死背”.他的名言能唤起一位老师激荡的心,《帕夫雷什中学》是他35年工作浓重的缩影。他曾了解全校570个学生中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性格特点与学习状态;他坚持每天听课,如果有一天不听课,一定会在下一周补回来;他和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藏书有95万册;他建立了“思考之室”;他拒绝了高官厚禄,在帕夫雷什中学工作了35年,并担任22年的校长;他深入研究过178位称为“难教”的学生的曲折的学习成长历程……
(17)、《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这本书,告诉我怎样的老师才是一名好老师,并教会我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它像是我教师生涯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我成为一名更优秀的老师!
(18)、学法指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变“苦学”为“乐学”“善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识字、学词、解句、分析文章,都有其一定的方法。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教给学生方法,例如,给课文分段可以指导学生按不同的分段方法。
(19)、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是心灵的科学。不去研究学生的心灵,就不能了解学生,就无法教会学生,也就没有教育。因此,教师,必须情感细腻、见多识广、语言能力强。苏霍姆林斯基说道:“任何教师,首先也必须是语文教师”,他强调语言的力量。
(20)、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面对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更会面对那些由于各种原因而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要做的绝不仅仅是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不仅仅是教会他们生存,我们还有更高的目标,那就是教育不仅要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和自尊。所以我们必须时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我们究竟有没有关注到孩子的心灵,我们所做的一切究竟能不能帮助孩子树立生活的信念,让他体验到生活的欢乐和作为人的尊严?
2、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100字
(1)、生:我仿佛看到父亲满身伤痕可他依旧艰难地挖着。
(2)、 我们总是很简单地看待孩子,看待孩子身上出现的教育现象,并把现象当成疑难杂症的问题。错把现象当问题,以至于我们总是简单的、随性的、不断否定的对孩子。
(3)、对照我的课堂,我总是千方百计的多教,把教学内容安排得满满的,惟恐漏掉了什么重要的东西。然而这种“多多益善”的做法现在想来是阻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诚然,帮助学生解惑无疑是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教师不可回避的天职。教学应该帮助学生解疑,并让学生学到解疑的方法,品尝到疑问被解的快乐。但是我们教师不能一味地以解疑为目的,为问题的解决而满足。
(4)、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是回归人本性的科学。他不断探索儿童成长本源的认知规律,并努力使用符合这种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去实施教育,并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这篇优秀的博士论文中对人科学的成长做了详细的论述。
(5)、提高40分钟的效率并非是“精心备课”能“解决”的,更需要我们的教学经验,对“课”的正确理解,对学生发展的正确把握。作为年青教师,我觉得对这些很“玄乎”、很“抽象”的东西很难去正确理解、正确把握。我不敢肯定“什么样的课”是有效的课,“什么样的教学过程才有利于学生的真正发展”。在这些核心问题面前总显得那么力不从心。记得在前几次教研课之后,教研员高老师总会跟我讲同一句话:“教学内容只是载体,发展学生思维才是根本。”这句话从字面来看很好理解,但真要揣摩出真意来改变课堂教学行为却很难。
(6)、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你不用对他们吆五喝他们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差学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罚扫地……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原则性的指导。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
(7)、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作为一线教师,书中许多的经验都很值得我去学习和反思。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8)、从语文知识上看,学生已学会汉语拼音,能认识1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有了较为丰富的感性知识,因此,在这个阶段中,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要求是:在掌握简单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学会基本的学习方法。学会课前预习找疑点,课堂笔记记要点,课后复习抓重点的方法。学会用音序、部首、数笔画的方法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学会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方位变化观察法”(以方位为序进行观察),“时间推移观察法”(以时间为序进行观察),“情节发展观察法”(以事件情节发展为序进行观察),“移步换境观察法”(以地点移动为序进行观察)。学会按时间先后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总分思路顺序介绍事物的几个方面的顺序分段的方法。学会用“摘句法”、“归纳法”、“取主法”概括段意。学会用“理序法”、“路标法”、“化整法”、“提纲法”、“首尾法”背诵课文。
(9)、我们有时会很不解地说,“这道题我都讲了好几遍了,可学生还是没做对?”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认是错怪学生了。其实,我们在讲解时,有时忽视了学生应该理解什么,在思考过程中应达到什么目的。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清楚,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那种认为把教学内容讲得越清楚,越明白,学生的问题就会越少,他们的知识就会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师,是大错特错的。好老师决不会越俎代庖地替学生解决难题,他们对学生的关心首先表现在让学生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难,不仅仅需要孩子们集中极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们付出极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识,不仅仅要在学生面前揭示教材内容的本质,而且要教给学生怎样思考,让他们独立地自觉地深入到教师的详细讲解中来。
(10)、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
(1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多创造机会让学生有效地说话练习。例如,我在学生自学后,让学生都开口“说”,或“自言自语”或“找同学分析、辩论”。这样,每个学生都增多了说话的机会。
(12)、任何时候都不要停止脑力劳动。夏天也不要丢掉书本。每天都要增加一些宝贵的文化知识——这是你将来脑力劳动所需时间的一个来源。要记住,你知道的东西越多,你就越容易掌握新的知识。
(13)、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形成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14)、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是发展的科学。他的光辉教育思想没有也不会停止,他战斗到了生命的后一刻。当它在卫国战争中重伤住院4个月被问到工作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回答:“回学校”.他的生命献给伟大的教育事业,同时也推动了一个时代的教育的发展。
(15)、作为教师,我们很多人都体会到过:有时候,一节课40分钟过得很快,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情感汇聚到了同一个轨道,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思维活跃,情绪饱满。一节课下来,教师精力充沛、心情舒畅;有时候,一节课却过得很慢。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如挤牙膏似的,一词一句停停顿顿,不管如何撕心裂肺的吼叫,总不能平息那烦人的吵闹声。一节课下来,教师身心疲惫,心情郁闷。
(16)、理解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7)、“思想应该像高大的橡树一样坚强,像出弦的箭一样有力,像烈火一样鲜明。真理的坚定性,真相的鲜明性和思想的不可动摇性,是从同一个名叫困难的源泉中涌出的泉水。”
(18)、当父母坚持这样做,每一个契机都去表达你们的理解和信任的时候,孩子慢慢就会慢慢走过这个时期,就会越来越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们需要的是耐心和坚持,成绩暂时不要管她,上不上学暂时也先不管他,先让孩子能放松一点,开心一些。和孩子进行诚恳沟通,以真诚、关怀、宽容、体谅的态度对孩子的处境表示理解,以自己曾经在学习上所遇到过的困难和挫折引发孩子的同理心,使孩子道出她内心的所思所想以及在学习上所遇到困难或挫折,帮助孩子走出心理困境。
(19)、生:我注意到了“挖”字,父亲是用手在挖,从“挖”字我感受到父亲的劳累,挖掘得十分艰苦。
(20)、教育的艺术和水平,表现在是否善于把热忱和智慧结合起来。
3、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题目
(1)、教育的思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快乐。
(2)、不少词句尤其是对动词的理解,可以让学生做做动作,直观的演示,形象的表演有助于理解意思。
(3)、 以上是我在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时所获得的一些粗浅的体会,我要努力把这些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提升我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带领学生们共同进步与发展。
(4)、必须教会少年阅读!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漠,头脑不灵活了呢?那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P212)
(5)、 带着“有色”眼睛看孩子,在我们身边的教育环境中并不少见。我们简单的把孩子按学习成绩归纳,殊不知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没有重复,各有特色”。我们总简单的把一时的得失来评价一时的孩子,殊不知李镇西说:“不只是关心孩子的现在,也把目投向他的未来,站在未来的高度从事今天的教育”。
(6)、乐观主义,相信人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创造力、神经力量和健康永不枯竭的泉源。不要让不信任人、怀疑人的种子在自己的心中发芽生长。
(7)、良好性格的培养。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人的性格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综合决定的。按性格的外现元素分,又有外向和内向之分。性格外向的孩子活泼好动,作为家长要注意正确引导,可以让他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防止因为好动在外惹事生非。性格内向的孩子,家长更多地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因为相比于人向外的行为,人的心理问题不容易被发现,若某一天发现有问题,往往问题就严重了。
(8)、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在阅读教学模式下,培养小学生合作意识,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合作意识和能力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必备因素,在社会现代化的今天来说更为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力量和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无法做到全能,而这就需要他人的能力和信息作为补充。纵观历史人物的成败,我们不难看出,成功者往往要依靠多人的拥护。
(9)、苏霍姆林斯基在《寄语后来人》一文中,对后辈的教育同行们寄予了无限厚望,他把自己对教育未来的期望整理成八条教育遗嘱,对影响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细致地嘱咐。其中有一条,苏霍姆林斯基特别讲到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他说,要当作宝贵的珍宝一般,保护儿童的信赖这朵娇柔的鲜花。它是很容易折损,憔悴和被不信赖的毒汁毒死的。
(10)、这本书给我印象深的就是提倡老师们阅读,提倡师生共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会阅读,则不能生活,也不会获得幸福。阅读是人生的必须,一个人能否获得幸福,乃至于能否像一个人那样活着,都取决于他是否能够阅读。我们要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11)、孩子厌学,相信这是很多家长都很害怕遇到的情况,他不会还好,起码对学习还是有兴趣的,耐心教,请家教或者是报辅导班,都能够改良,但是孩子一旦厌学了,那就真的糟糕了,厌学的孩子根本就无心学习,不管你是报辅导班还是请家教,孩子左耳朵进右耳多出,知识根本留不住。我们要相信孩子这样说一定有一个重要的理由,要相信孩子不想上学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正向的动机。一定要让孩子相信,出现这种状况也是好事,问题是我们成长的机会,通过这件事,我们能学到什么呢?跟孩子一起找出原因,协商解决办法。当你听到孩子主动谈及某个话题时,不妨把谈话的主动权交给他,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再来对症下药。比如不想上学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学习压力大,有的是因为人际关系不好,有的是因为老师喜欢体罚学生,只有找准了源头,爸妈才能“对症下药”,跟孩子协商解决办法。
(12)、如果一个学生一点也不越出教科书的框架,那就很难说他对知识有着稳定的兴趣。(P54)
(13)、事实上,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在教育下一代时,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而且一点也不比大人小。教师只有在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
(14)、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如此之快,没有不断的学习就没有扎实的知识和开阔的思维,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的视野越来越宽阔,知识面越来越丰富,求知欲也越来越强烈,不学习只能是“坐吃山空”,仅仅靠课前准备几个小时已经不足以自如地驾驭课堂。我们说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我们的阅读也不仅仅是为了上好一节课,更重要的是要把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生活经验和思想精髓传播下去,读书不仅是教师的一种喜好我觉得更是一种责任。我们应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去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读书,使自己所从事的这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成为你所具备的知识海洋的沧海之一粟,这样在教学生活才能应付面对一切而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会将工作当成一种负担。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使得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15)、无疑,苏霍姆林斯基是读懂学生心灵的高手。他大量的教育教学案例都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他理解孩子的心灵,关注孩子心灵中的每一次震颤,并以惊人的爱与悲悯倾听每一颗向这个世界发出呐喊的心灵,注视着每一张面对这个世界微笑或流泪的脸庞。当孩子的世界刮起了狂风,下起了暴雨,他坚定地和他们站在一起,与他们一起承受风雨,分担孩子的痛苦和忧愁;当孩子的世界展露笑脸,他由衷地分享他们的喜悦,为孩子的幸福而幸福。他知道,对孩子而言,不论是痛苦还是幸福,孩子都从内心深处渴望从他人身上得到回应,他们不能忍受冷漠与麻木,不能忍受彼此之间的无动于衷。只有孩子时刻意识到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分量与位置,他就不会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
(16)、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立志从教,并取得了如此伟大的成就得益于他的启蒙教师安娜·萨莫伊洛英娜。这位女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不仅是孩子们的老师,也是孩子们亲密的伙伴。她讲课时学生们都有浓厚的兴趣,所教的知识常被学生铭刻在记忆之中。她常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学生思考许多问题,学习了不少东西,明白了许多道理……这使幼小的苏霍姆林斯基不仅爱上了书本,爱上了同伴,爱上了大自然,而且他更尊敬这位老师。他向往着自己的知识能同老师一样渊博,向往能象老师一样。从这时起,苏霍姆林斯基逐步树立了从事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志向。因此在七年制学校毕业时,他毅然决定报考师范院校,后来一步一个脚印,从一个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一名伟大的教育家。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学生健康成长直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对学生的影响、发展作用极大。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对他们的教育做到“爱心、耐心、恒心”,直到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止。
(17)、书中谈到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这样地抱怨。试想:每天都要备课、课前准备、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课题研究。教师和所有的人一样,要做家务,也要教育自己的子女,这些都需要时间。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解决了这个时间问题,答案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多读书。
(18)、怎样使青年在领到印有伟大列宁肖像的红色共青团证时激情满怀,怎样使他们珍惜共青团员的称号
(19)、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所以今后,我要象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20)、——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著名教育家 朱永新
4、给老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1)、李琴:陕西省第六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魏兆芳老师工作坊核心坊员,汉中市教学能手,南郑区教学能手,镇巴县语文学科带头人,镇巴县教学能手,汉中市东辰外国语学校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语文质量组长,语文教师。教育信条:对孩子的教育,作为老师,我们永远在路上。
(2)、 这改变了我的认知。以往我知道读后感,但是却是随性而写,感受到哪里写到哪里,往往并不是针对教育来写。如今遇见了,才知道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所写的读后感指向——教育。这是改变认知。
(3)、 近期,我阅读了闫学老师所著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这本书,这本书是闫老师在十几年阅读苏霍姆林斯基作品、深入研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苏霍姆林斯基在自己工作中的实际影响所完成的一部书,看过此书后,觉得受益匪浅。其中,对《教学是教育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这篇文章,感受颇深。
(4)、不过,我们在赏识教育过程中不应该忽视孩子的缺点和退步,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否则,会导致孩子在自我意识的建立过程中产生偏差;稍遇不顺就可能一蹶不振;同时,也会导致他们过于自私、骄横,在集体中很难与别人相处,进而产生一系列问题,这会违背我们“赏识教育”的初衷。
(5)、做为老师,我们可能不能给孩子积累多少财富,但是我们可以给她足够的精神食粮,令人骄傲的是,孩子开心学习的地方,也有我缔造的身影。我知道,我工作不光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孩子,为了更多的孩子,为了未来的孩子能扬帆起航。
(6)、我把这本书当成是我一生的财富,那是因为:这是一本读来亲切的书读目下的多数教育书籍,包括媒体上的某些论文,简直是比自己写文章还要累,几近“眼睛的牢狱”与“心灵的折磨”。
(7)、通过读体验到冬天的海是壮观的,春天的海是轻巧的,夏天的海是浪漫的,秋天的海是充实和劳碌的。
(8)、生:镭的提炼过程很艰辛,居里夫人从一个操场那样多的沥青矿渣中,只能提炼出圆珠笔笔尖那样小的镭!
(9)、“亲爱的朋友,请记住,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因为在要摘掉这朵花时,不可抖掉那闪耀着小太阳的透明露珠。”
(10)、 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都在跟孩子“打交道”。
(11)、 通过本次专家对名著对苏霍姆斯基的《给教师的100建议》的导读,我对真本书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我自己的教学中出现的很多困惑也有更多思考和解答:
(12)、让我们深思一下这个现象:有些少年学生在家庭作业上下的功夫并不大,但是他们的学业成绩并不差。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完全在于这些学生有过人的才能,这常常是因为他们有较好的阅读能力。而好的阅读能力又反过来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100字精辟7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