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民间故事简短精辟132条

孔子的民间故事

1、孔子的民间故事有哪些

(1)、于是他就派了颜回和子贡返回来路,去向采桑女请教。颜回和子贡到了女子家,其家人谎称女子外出了,并拿来一只瓜招待他们,聪明的子贡看出这是一个哑谜,他说:“瓜,子在内,女子肯定在家里。”采桑女见他猜破自己的哑谜,才出来见客。采桑女对二人说:“要穿九曲明珠,可用一个办法,把蜜糖涂在明珠一端的珠孔旁边,然后将一只蚂蚁用线拴上,把它放到明珠的另一端的珠孔处,在蜜糖甜味的吸引下,蚂蚁就会顺着明珠的通道,爬到有蜜糖的那边。如果蚂蚁不肯钻,就用烟熏它。”

(2)、孔子请教桑雽“我屡遭非难,亲朋故交越发疏远,弟子更加离散,这是为什么?”。桑雽给他讲了一个假国人逃亡的故事:“假国人林回逃难时,抛弃价值千金的宝璧,只背着自己的婴儿逃跑。有的人问他:‘是因为他的价值吗?婴儿的价值显然比宝璧小;是因为重量的原因吗?婴儿的负担又比宝璧重。抛弃价值千金的宝璧而背着婴儿跑,这是为什么呢?’林回回答说:‘那是因为利益的性质不同。’宝璧是身外之物,迫于战乱灾害时,只能抛弃;因为婴儿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必须倍加保护。林回的观点:互相保护是亲情的天性,不会因为任何灾难祸害而互相抛弃。亲情贵于金钱。”

(3)、乾隆满意地点点头,对大臣们感慨地说:“孔子不愧是个大圣人,我真比不上他啊!”从此,每年秋后,乾隆都要举行一次隆重的祭孔活动,还命令各地官府也都祭孔。

(4)、好多传记就是人物生平流水账,孩子一读就困怎么办?

(5)、孔子弟子冉求在朝中做事,正准备试行新法,于是向孔子请教,孔子刚好是站在保守一边,于是气愤无比,把冉求骂个狗血淋头,冉求一再坚持自已的改革,于是孔子对众徒发出追杀令: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你们一起向他攻击吧!"(论语。先进篇))"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6)、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的政治主张。有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7)、老羊倌一听,觉得此人有来历,就问:“你是谁?”

(8)、哇靠,人多力量大,自古都是人多胜人少,以强凌弱的风格早已定型。

(9)、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

(10)、那个人说:“用手工作总是好的,因为每当狡猾的机器被使用的时候,就会出现狡猾的头脑。事实上,只有狡猾的头脑才会使用狡猾的机器。你这不是存心败坏我吗!我是一个老人,让我死得跟生出来的时候一样单纯。用手工作是好的。一个人会保持谦卑。”

(11)、孔子的学生子路曾向他提建议,“由闻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矣”。孔子通过国家的藏书,了解了虞、夏、商、周四代的典章制度和历史。

(12)、《史记》记载一日孔子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坐在里面。孔子就问:“你看见马车为什么不躲开呀?”那孩子回答:“人们说您孔老先生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

(13)、澹台子羽入水斗蛟的故事,神话色彩就更是浓厚了。《博物志·异闻》说——

(14)、今日故事推荐《孔子的故事》。本故事将宏大历史叙事和精彩故事细节巧妙结合,将复杂枯燥的知识点转化为简单有趣的文字,让孩子阅读顺畅,一读就通,自然积累写作技巧和素材。少年读圣贤,让我们从孔子的诞生开始。

(15)、鲁哀公十二年冬,孔鲤先孔子而死。鲁哀公十四年,颜回先他而去。孔子有所感慨:“昔从我於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哀公十四年夏,齐国陈恒弑其君,孔子斋戒沐浴三天,向哀公恳请伐齐,哀公让他“告季孙”,孔子又向季孙请求出兵,结果遭到拒绝。

(16)、新月,武汉青少广播FM6《新月读书会》栏目主持人,2017“阅读改变中国”年度点灯人,曾获得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

(17)、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在40多年的办学中,共招收了3000多名弟子,其中著名的弟子有72人。子路便是72名弟子中的一个。子路向孔子表示,我像一根笔直的竹杆,生来可做一支好箭。还读书干什么。孔子开导他说,读了书就有了学问,好比在竹箭尾部装上羽毛,前面又安上锋利的金属头,这样箭就更有用了。子路听孔子说得很有理,便拜孔子为师。有一次,子路在孔子家里弹瑟。他人很刚勇,弹出的声音也像打仗一样充满着杀气。孔子是主张“仁”和“中庸之道”的,自然觉得这声音不平和,不满意他说:“他为什么要在我家里弹瑟呢?”孔子的弟子听了老师这话,琢磨出这是老师对子路弹瑟作的不好的评论,对子路的看法顿时有了改变,言语中有些不尊敬。孔子知道后,就对大家解释说:“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进入内室。他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只是没有达到高深的境地。

(18)、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潜心致力于古文献整理,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19)、孔子的母亲在他17岁时去世,孔子希望将父母合葬。为了打听父亲葬处,他将母亲棺殡停于路口(五父之衢),向路人打听。后孔母的邻居曼父之母,告诉孔子叔梁纥的墓处,孔子这才将父母合葬于防山。第二年,孔子在为母亲守丧时,季孙氏宴请士一级的人(飨士)。孔子前往,不想却被季孙氏家臣阳虎训斥并拒绝。但后世学者多怀疑此事有伪。

(20)、新月,武汉青少广播FM6《新月读书会》栏目主持人,2017“阅读改变中国”年度点灯人,曾获得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

2、孔子的民间故事简短

(1)、苏尚耀(1921—1998)浙江绍兴人,儿童文学作家。曾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四十余年,先后发表、出版中国历史和民间故事类儿童文学作品百余种。毕生都在给孩子讲语文,写故事,可以说是很会讲民间、历史故事的语文老师,又是了解中、小学生的儿童文学作家。作品既有宏观的历史脉络,又有丰富的故事细节,让孩子流连于好玩的历史故事时,记住里面人物的主要经历、思想、著作及人格精神,更进一步熟悉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让孩子们在见贤思齐的同时,写作能力也会不知不觉得到提升。

(2)、子贡又进一步说:“像颜回那样的人,应该是一个正直的人吧?”

(3)、长沮、桀溺虽归隐山林,但并不闭目塞听,他们知道:鲁哀公曾问过孔子:“鲁国之乱,源于季氏,大家都明白,然而,为何越明白越乱呢?”请孔子指点“迷津”。孔子当时答道,“因为你只是明白一国、一人,而不明白天下。”可见孔子是知而不迷。长沮的话中隐语:孔子既知鲁之“迷津”,也必知楚之“迷津”,故不以渡口相告。孔子一行只好找别人打听。他们来到渡口,见有一老翁在摆渡。子路说:“船夫,请将我们渡过河。”

(4)、  这本书不生硬罗列圣贤的思想学说和人格精神,因为圣人思想的产生和人格的形成也是有原因的,书里用一个个紧密联系又好玩的小故事,把这些自然带出,让孩子在读故事时轻松了解圣人思想,见贤思齐。

(5)、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6)、孔子的弟子子贡是一名交游广阔的商人,有一次在外国期间,花重金救回了几个鲁国人,他觉得这件事对于他是举手之劳,不用政府给予他奖励,就当作了一回好事。

(7)、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8)、由了解孩子的作家和擅画圣贤的画家给孩子讲孔子、孟子、王阳明的精彩故事。作者选取三位圣贤身上的闪光点以及对孩子有教益的事件,配以飘逸灵动的水墨插画,带孩子轻松走近圣贤,让孩子见贤思齐的同时,提高文学素养及作文能力。

(9)、  这本小书篇幅短小精炼且内容全面,可以在短时间内读完,不占用孩子过多时间。

(10)、孔子见子贡进来,面有犯难进谏之色,便放下琴瑟,等他说话。子贡便将刚才曾参所说的话,如实禀告。

(11)、孔子弟子冉求在朝中干活,准备试行新法,向孔子请教,孔子刚好是站在保守一边,于是气愤无比,把冉求骂个狗血淋头,冉求一再坚持自已的改革,于是孔子对众徒发出追杀令: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你们一起向他攻击吧!"((论语。先进篇))"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12)、民间有谚:孔夫子搬家??全是书。孔子一生发奋好学,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走到哪儿都携带着很多书。

(13)、蔡昭侯说:“老夫子乃当今圣贤,我很敬重老夫子的德行和学问,无奈这些年国无宁日,迁徙不定......前日传闻老夫子要到楚国去,我心里很是不安。楚国乃虎狼之邦,早有吞灭陈蔡两国的野心。我不得不在此拘留老夫子,望老夫子念及陈蔡之情,就不要南行楚国了。”

(14)、孔子说:“老先生如此睿智,人品高尚,想来此处定然人杰地灵。为了感谢你为我捞回书担,我赐我名给你们村作村名吧。”

(15)、  这本小书篇幅短小精炼且内容全面,可以在短时间内读完,不占用孩子过多时间。

(16)、  为本书插画的国画家,毕生都在从事古代人物画创作,他笔下的人物灵动飘逸,充满童趣,工笔写实画法又了插画的精美真实,会给孩子轻松、唯美的阅读体验。

(17)、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孔子的另一学生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获救者为了表示感谢送了他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18)、在众人的一番折腾下,马车被推上了岸,书也被捞上来了。但是,那些书全被水浸湿了。孔子心中焦急,四处张望,欲找一个晒书之所。还是颜回年轻,眼尖,“瞧!对岸有一座山丘。”那座山有300多米高,四面无倚,独凸而立,顶部平坦洁净,足有二亩见方。孔子憋皱的眉头舒展了,此时秋高气爽,阳光直照山头,很好晒书。弟子们很快将被打湿的书搬到山顶,铺开晾晒起来。周边也没有什么人,子路、子贡、颜回也不顾斯文,脱掉长衫,拧干晾晒。

(19)、孔子的时间观念强,曾对着河流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光阴一去不复返啊!就如河水这样昼夜不停地奔流吧!

(20)、孔子的“大同”社会、“小康”社会理想对中国后世影响深远。后来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的思想家提出不同内容的憧憬蓝图和奋斗目标,这种思想对进步思想家、改革家也有一定启发,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和孙中山都受到其影响。

3、孔子的民间故事颜回拾金

(1)、孩子课余时间不多,想看看圣贤故事,可是挤不出时间怎么办?

(2)、孔子有天外出,天要下雨,可是他没有雨伞,有人建议说:子夏有,跟子夏借。

(3)、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

(4)、原文: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

(5)、天下人为啥不叫你盗丘,而叫我盗跖!你这个罪大恶极的人,赶快滚回去,不然,我将用你的肝拿来加菜配酒吃了哈!"

(6)、但有正常秩序,有礼、仁、信、义,所以称为小康。这种社会实际上描述了“私有制”产生后的阶级社会的“盛世”。

(7)、《论语·公冶长》说:“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这几句话写的是历史上的公冶长。《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他是齐人,《孔子家语》说他是鲁人,他和孔子的关系,是师生而兼岳婿,他曾身陷缧绁,然而孔子说他“非其罪”。朱熹《论语集注》说:“长之为人无所考。”可考者只是上面的一点而已。然而他的传说却是很丰富的,解鸟语的故事,直到近代民间,还流传未绝,乃至于流传到了少数民族(如布依族)中。有些同志一定要拘于神话非有原始性不可,可是到了公冶长他们又看不见了,公冶长解鸟语,物我相通,原始性很浓,他们却说这只是民间传说或民间故事,不是神话。是的,公冶长时代的社会背景变了,不是原始时代的社会背景而是封建时代的社会背景了,但原始性还是共通的,怎么能说“伯益知禽兽”(《汉书·地理志》)算是神话,公冶长解鸟语就不算神话了呢?这在逻辑上是说不过去的。其实,只要认识到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演变,则神话的流传发展演变也就可以类推而知了。神话不是僵固的、一成不变的东西,它会随着历史的长河而发生变化,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历史时期的神话。说它具有原始性也好,说它只是原始性的残余也好,凡是具有包括原始性在内的神话的某些要素的,它就是神话。其实连原始性也不必拘泥,如果承认文明社会也能产生神话(大量的事实会使你不得不承认),则产生于文明社会的神话自然含原始性较少,甚至不含原始性,那又有什么奇怪呢?

(8)、颜回打躬说:「老师料事如神,学生十分敬佩!」

(9)、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10)、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孔子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11)、孔子说:“如此多有得罪,我这里向您赔礼了。” 孔子离开老羊倌回到休息的地方,徒弟们问:“告给了吗?”“告给了。”孔子把字谜说了一遍。徒弟们摇头不解。

(12)、大约三十岁左右,初的一些弟子来到孔子身边。此后,孔子一直从事教育事业,他广收门徒,相传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成为当时学术下移、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故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及“至圣先师”。

(13)、船到河心,突然大风骤起,木船在波涛中颠簸摇晃,船儿忽高忽低,象一个醉汉似地立不稳,一船人都失去了重心。整船人和马车经不住这种颠簸,伴着风吹浪涌,船一歪,就翻落到河中。孔子师徒等人众都成了落汤鸡,掉入水中,衣服全湿透了。人落水问题还不太严重,这时的南方还不冷。可惜了我的那些书,孔子喊道:“快救我那些书!”

(14)、前479年的一天,子贡来见孔子,孔子柱杖依于门前遥遥相望。他对子贡说:“赐,你自怎么来得这么晚?”于是叹息道:“太山(即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说完,流下眼泪。接着他又对子贡说:“夏人殡于东阶,周人殡于西阶,殷人殡于两柱间。我昨晚梦到奠于两柱之间。我是殷人。”

(15)、      圆脸孩子说:“不中,你得先赔我的城。”

(16)、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

(17)、     小孩说:“噢,原来你是孔夫子呀!我问你,你说是城会走路,还是车会走路?”

(18)、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9)、孔子到了宋国以后,在大树下和弟子习礼。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将大树拔除。弟子打算尽速离去,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20)、古时的书,其实都是一些竹简上刻或书写的篆字,东汉蔡伦发明造纸,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都在其以后许多年。

4、民间故事孔子的传说

(1)、  本书作者只捕捉圣贤成长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事件,避免事无巨细将人物一生流水账般记录,像好看的电影,有典型,有主次,有冲突,让孩子读起就不想放下。

(2)、一次,孔子坐着马车经过一条小路,半路上遇到一个孩子用泥土堆了个城堡,挡住了去路。孔子就问孩子:“你不让路,我怎么过去呀?”小孩说道:“从来只有马车给城堡让路的,哪有城堡给马车让路的?”孔子没想到这小孩这么会说话,吃惊,就表扬孩子说:“想不到你小小年纪,懂的事情可真不少。”小孩回答:“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水,兔子生下来三天就会在地上跑,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有什么大小之分吗?”孔子听了这话更是钦佩,忍不住感叹道:“真是后生可畏啊!”

(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颜回输冠

(4)、“明知不可而为之”, 这段故事虽无孔子,这对孔子的概括真是入木三分,深刻得很。显然,这个守城门的人并不是一个等闲之辈,而是一个修养很高却隐身于市朝的大隐士。

(5)、孔子父亲叔梁纥是鲁国著名勇士,叔梁纥夫人施氏一连生了9个女儿,却没生一个男孩。叔梁纥为此十分烦恼,晚年便又娶了年轻的颜徵在为妻。颜徵在为叔梁纥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孔丘。

(6)、孔子说:“把我的外表说成这样,实在是夸过头了。不过说我像条无家可归的狗,确实是这样!”

(7)、孔子回到他的门徒那里。门徒们问:“您跟那个老人谈什么呢?” 

(8)、颜回恍然大悟,「噗通」跪在孔子面前,说:「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小非,学生还以为老师因年高而欠清醒呢。学生惭愧万分!」从这以后,孔子无论去到哪里,颜回再没离开过他。

(9)、苏尚耀(1921—1998)浙江绍兴人,儿童文学作家。曾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四十余年,先后发表、出版中国历史和民间故事类儿童文学作品百余种。毕生都在给孩子讲语文,写故事,可以说是很会讲民间、历史故事的语文老师,又是了解中、小学生的儿童文学作家。作品既有宏观的历史脉络,又有丰富的故事细节,让孩子流连于好玩的历史故事时,记住里面人物的主要经历、思想、著作及人格精神,更进一步熟悉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让孩子们在见贤思齐的同时,写作能力也会不知不觉得到提升。

(10)、链接:https://pan.baidu.com/s/1ECYoFBTfzd5dOgAJn1vK7g提取码:f5fk 有关孔子的小故事:

(11)、这本书如何通过插画为孩子表现出圣贤的飘逸神韵?

(12)、“什么亲戚?”   “我是你爹姑父的小舅子,你怎能‘孩、孩、孩’乱叫。”

(13)、意为:从道路上听来一些没有根据的话,就在道路上不负责任地传播,这种道德作风是要不得的。

(14)、子路在孔门弟子当中自然也是神话因素浓厚的,前面提到的在陈蔡之厄中杀死妖物大鳀(鲢)鱼就是一个例证。《群书拾补》辑《风俗通逸文》说:“子路感雷精而生,尚刚好勇。”连出生也是这么不平凡。《指海》本《博物志》卷八说:“子路与子贡过郑神社,社树有鸟,子路捕鸟,社神牵孪子路,子贡说之,乃止。”莽闯的子路竟冒犯了社树的神鸟而受到惩罚,也算是子路身上的一种神话因素。

(15)、作者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四十年,孩子在语文学习方面能从这套书中获得什么帮助?

(16)、孔子的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畅行,“天下为公”,因而能“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矝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阴谋欺诈不兴,盗窃祸乱不起,

(17)、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

(18)、一次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走散,孔子呆在城墙东门旁发呆,郑国有人对子贡说:“东门边有个人,他的前额像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部像子产,不过自腰部以下和大禹差三寸。看他劳累的样子就像一条“丧家之狗”。子贡把这段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孔子。孔子很坦然地笑着说:“把我的外表说成这样,实在是夸过头了。不过说我像条无家可归的狗,确实是这样!确实是这样啊!”

(19)、因为孔子执意不回,黄员外继续跟着,又来到一个村庄时,孔子说:“你不要再劝我们了,适时不回”。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村庄叫“十室”。

(20)、七天后,孔子逝世,终年七十三岁,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众弟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为孔子守坟6年。

5、孔子的民间故事50字

(1)、孔子回到他的门徒那里。门徒们问:“您跟那个老人谈什么呢?”

(2)、郑国有人对子贡说:“东门边有个人,看他劳累的样子就像一条“丧家之狗”。子贡把这段话告诉了孔子。

(3)、孔子说:“他看起来似乎是老子的门徒。他狠狠地敲了我一棒,而且他的论点好象是正确的。”

(4)、鲁定公九年,51岁的孔子仕鲁,初为中都宰(中都为今山东汶上县),一年后做司空,再升为大司寇,期间亦行摄相事。

(5)、      此牌坊如今还在河南老君台,朋友们不妨可以前去参拜一番,感受一下先哲的思想情怀。

(6)、只听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

(7)、写得真是凛凛有生气。澹台子羽的义勇,连水神河伯都被慑服住了。只此一段叙写,就足以使他成为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神话人物。与此故事相类的,还有次非斩蛟故事,也是“两蛟夹绕其船”,不过前者是河伯求璧,后者是水神索取宝剑。此事《吕氏春秋》和《淮南子》并载之,恐怕便是澹台子羽故事的分化。

(8)、天明,颜回又返了回去,见了孔子便跪下说:「老师,您那两句话,救了我、我妻和我妹妹三个人哪!您事前怎么会知道要发生的事呢?」孔子把颜回扶起来说:「昨天天气燥热,估计会有雷雨,因而就提醒你『千年古树莫存身』。你又是带着气走的,身上还佩带着宝剑,因而我告诫你『杀人不明勿动手』。

(9)、孩子课余时间不多,想看看圣贤故事,可是挤不出时间怎么办?

(10)、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11)、孔子苦苦地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

(12)、“我问你几里地哩?”   “几里地可到不了,得好几亩哩。”

(13)、"你这死夫子,你不劳动却吃得香,不纺织却穿得好,整日摇唇鼓舌,惹是生非,迷惑天下君主,虚假做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之举,以求得封候,求得富贵,你就天下大的盗。尧,舜兴起后,设立百臣,商流放国君,周武王杀死商纣,从此社会都是以强凌弱。你所说的那一套,是我所唾弃的,不能保全人的本性,都是奔走钻营,虚伪巧诈的东西。

(14)、然而事物却往往依从辩证法的规律,向着自己相反的方向发展。孔子和他的几个著名弟子,在民间传说中,都渐渐被附会上了许多神话传说的因素,使他们不自觉地从历史人物走向了神话人物,后是兼二者于一身。

(15)、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天下没有欺诈,没有盗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16)、孔子知道了这件事,生气,骂了子贡一通,他说:“你救回了那些鲁国人,不要政府的奖励,你觉得作了一件好事。

(17)、孔子周游列国,要到肥子国国都昔阳城,就是现在的东治头。他们师徒一行一路沿井陉、王寨到了南营滩。当时正值六月天,烈日当头,地上像着了火,热得师徒们满头大汗,喉咙冒烟。见眼前有一条大河,就把行李书担放在河边,喝了点水,洗了洗脸,暂且歇息。

(18)、19岁时孔子为鲁国贵族季孙氏做文书、委吏和乘田等小吏,管理仓储和畜牧。娶宋人亓官氏为妻,第二年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该子便名为孔鲤,字伯鱼。孔鲤先孔子而死,有遗腹子孔伋,字子思。

(19)、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孔子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20)、话说间忽然刮过一股大风,把孔子的书担刮到河里了。河很大,眼看就要刮走了,孔子师徒谁也不会水,站茌河边光呐喊干着急。老羊倌听见喊叫声,顺眼望去,见是行李掉进河里,连衣裳也没顾得脱就跳进河里去捞。一会儿,见老羊倌两手托着书担,踩着水从河里出来了,大家一起动手把湿书拿出来放在一个圪台台上晒。

(1)、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2)、齐景公说:“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他日又问政于孔子,孔子说:“政在节财。”景公想封孔子为尼溪田大夫,遭齐相国晏婴进言劝阻,晏婴认为孔子会干扰齐国的文化。后来得知齐大夫想害孔子,景公没有办法,只好辞退孔子,孔子则重回鲁国,聚徒讲学。

(3)、      因为孔子心里佩服老聃,所以第二年在他研究周礼碰到难题时,就又从老远的地方来向老聃请教,这就是有名的孔子问礼于老聃。    

(4)、于是,子贡就把刚才看见颜回背着大家吃了一口饭的情形说出来。

(5)、孔子被问住了,他觉得这孩子很懂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孩子说:“我叫项襄。7岁!”

(6)、吴伐陈、楚伐蔡之际,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随即出发。陈、蔡大夫惧怕孔子为楚国所用,便将孔子围困在陈、蔡野外,孔子等人不得行,绝粮七日,许多弟子病倒不起。弟子中多有不快者,孔子仍旧讲诵不绝。后来派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接孔子。

(7)、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儿,挡住我们的车!”

(8)、昔鲁人有浮海而失津者,至于亶洲,见仲尼及七十子游于海中。与鲁人一木杖,令闭目乘之,使归告鲁侯,筑城以备寇。鲁人出海,投杖水中,乃龙也。具以状告,鲁侯不信;俄而有群燕数万,衔土培城,鲁侯乃大城曲阜。迄,而齐冠至,攻鲁,不克而还。[《太平御览》卷九二二引崔鸿《(十六国春秋)北凉录》]

(9)、好多传记就是人物生平流水账,孩子一读就困怎么办?

(10)、孔子对学生们说:“项襄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11)、 老羊倌抬头看了看他说:“还有好几亩哩。”

(12)、这本书如何通过插画为孩子表现出圣贤的飘逸神韵?

(13)、……子长在狱舍,雀复鸣其上,呼之曰:“公冶长,公冶长,齐人出师侵我疆;沂水上,峄山旁,当亟御之勿彷徨。”子长介狱吏,白之鲁君,鲁君亦勿信也。姑如其言,往迹之,则齐师果将及也。急发兵应敌,遂获大胜。因释冶长,厚赐之。

(14)、梁钟楠,享受生活带给的一切苦和乐,学会和自己和解。热爱朗诵,用声音传播文学,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诗词歌赋!

(15)、前480年,孔子另一得意门生子路死于卫国内乱,而且还被剁成肉酱。经过一这系列打击后,孔子知道自己时日不多。

(16)、孔子走了,留下了一座高高耸立的厄台,它就像我梦中的海市蜃楼,给我无限的深思和向往。“孔子厄于陈蔡”的故事,其全部的史料不过源于《论语》的几句记载,关于这件历史故事的许多精彩描述,或许是民间传说,或许是此后历朝历代的文人们依据《论语》 的合理想象,但有一点可以相信,孔子作为文化宗师和道德楷模,不管后世人把它塑造成形象神奇的英雄也好,描绘成超逸脱凡的神奇大师也好,抑或把他写得卑微可怜也好,孔子为我们这个民族所创立的儒学经典,他所倡导的教学相长的传统,他所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都在潜移默化地滋养着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和伟大的国家,甚至至今在西方人看来,中国人以柔克刚的处世哲学和在国家外交上展示出的伟大风范,都是他们无法破解的文化之谜。

(17)、再说黄员外等子路走后,因为没有借粮给孔子后悔,马上就追了出去。在一个村庄追上了孔子一行,黄员外当面向孔子道歉,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建在土岗上的村庄称为“追岗”。

(18)、历史在古蔡国留下了孔子的足迹,也留下古今研究者想象的巨大空间。一座厄台, 记载了春秋战国儒家学说在中国民间走过的曲折道路,也留下了我们这个民族2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启了的哲学思想探索。

(19)、“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矣。”(《论语·子罕》)

(20)、孔子听完子贡的话,对曾参赞叹不已。他说道:“曾参真是天下一位大贤人呀!他已经通晓音律的奥秘。”

(1)、作者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四十年,孩子在语文学习方面能从这套书中获得什么帮助?

(2)、颜渊、子路共坐于门,有鬼魅求见孔子,其目若日,其形甚伟。子路失魄口禁。颜渊乃纳屐拔剑而前,卷扯其腰,于是化为蛇,遂斩之。孔子出观,叹曰:“勇者不惧,知者不惑,仁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古小说钩沉》辑《小说》)

(3)、 这一天,孔子坐着马车,走到苦县城东门外边的大路上,见几个小孩正在路上做收土垒城的游戏。孔子没有下车,就叫赶车的赶着马车从孩子们的城围子上碾过去。这一下子可把几个小孩惹恼了。一个大些的圆脸孩子上去挡住马车,瞪着黑明的大眼说:“你们碾坏了俺的城,得赔俺!”

(4)、经历了刚才的一番折腾,孔子站在山顶,俯瞰潺潺流水,不禁仰天长叹道:“美哉水,洋洋乎!可惜的是这儿没有桥,此处要是有一座桥

(5)、孔子来了。厄台边,银杏下,他一筹莫展地翻晒着被风雨卷乱打湿的书简,他一尘不染地与围坐风中的学子们纵论古今,他一 丝不苟地教授着慕名而来的寒门弟子。一位蔡姓老农腾出两间房屋,当做传授“六艺”的场所;井边那半亩大的谷场,就暂时成了演习周礼的“客厅”。当这些追随于他的寒门弟子纷纷加入这座简陋的学府时,孔子就再也不是厄台上的说客,他成了知识的代表和智慧的象征。他的智慧,他的说教,他的温良谦让的品格,像春雨一样地滋润着越来越多的心灵。他干净朴素的笑声穿破西京的万仞宫墙,回荡在旷远而寂寥的中原大地。

(6)、 路没有问清楚,只好回来见老师,孔子听弟子一说,心想:这可应了“但行刻薄人皆怨,能布施恩虎亦亲,奉劝人行方便事,得饶人处且饶人。”只好亲自去问路。

(7)、孔子一听就说:不可以,子夏这个人比较吝啬,我借的话,他不给我,别人会觉得他不尊重师长;给我,他肯定要心疼。

(8)、孔子名丘,老家山东,几千年来几乎无人不知。然而他在世时,并没有如此名气。((孔子家语))说:孔子的西邻住着一老头,却不是邻居是啥大人物,每次提到孔子都会直呼其小名,说是俺东家之丘如何如何。

(9)、第二天,颜回就借故说家中有事,要请假回去。孔子明白颜回的心事,也不挑破,点头准了他的假。颜回临行前,去跟孔子告别。孔子要他办完事即返回,并嘱咐他两句话:「千年古树莫存身,杀人不明勿动手。」

(10)、孔子到了卫国,在前往陈地时,途经匡城,颜刻举策指著郭外缺口说:“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因孔子身材高大,被匡人误以为是鲁国的阳虎,而遭围捕。子路感到愤怒,夺戟准备交战,但被孔子阻止。过程中孔子曾与颜回失散,一度以为颜回已死。

(11)、      孔子从车上下来,走到拦车的小孩面前,弯着腰对孩子说:“小孩,你说啥?我不懂。”

(12)、     老聃笑着说:“久闻孔夫子大名,心中敬仰,你虽比我小,仍是百姓尊称的夫子,远道而来,有失远迎,请你原谅。几个玩童无礼取闹,这事我并不知道,请不要介意。”说到这,停了一下,然后回头向那圆脸孩子说:“是你有错。第按你说的,城是死的,车是活的,车到城下,不应该城躲车,而应该车躲城。话又说回来,你的城不应该修到大路上。城挡住道路,孔夫子的车从你城墙上碾过去,也就难怪了。第常言说,不知者不遭罪。孔夫子从很远的地方到这里来,你在那里做收土垒城的游戏,孔夫子并不知道这路上还有一座城。就算你垒的是一座真城,不知道的人碰塌你的城也没有罪啊。第你是本地人,孔夫子是外地人,常言说,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他风尘仆仆,不远千里,来到咱苦县,你就应该热情接待,你不仅不如此,还故意挡着道出难题,让人家过不去,不是孔夫子失礼,而是你们故意刁难孔夫子,快出去玩去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孔子的民间故事简短精辟13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