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韩愈关于潮州的创作
1、宪宗览奏后大怒,要用极刑处死韩愈,裴度、崔群等人极力劝谏,宪宗却仍愤怒。一时人心震惊叹惜,乃至皇亲国戚们也认为对韩愈加罪太重,为其说情,宪宗便将他贬为潮州刺史。
2、而潮州自唐宋以来,长期是岭南东部的重要中心城市。古时潮州,管辖范围包括今天的潮州、汕头、揭阳,甚至远及汕尾、惠州、梅州的不少地方。清代鸦片战争以前,潮州一直是岭东的中心城市。汕头开埠之后,潮州的重要地位才慢慢被汕头所代替。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前来潮州的文人、墨客在所不少,他们会注意到潮州的情况,也会关注到韩愈在潮州的事情。韩愈和潮州的关系,就如苏东坡和惠州的关系一样,受到注意较多,除了韩愈和苏东坡的名气较大之外,所在城市的重要性和知名度也是不容忽视的。
3、他沉浮于险象四伏的宦海,挣扎在苦难的命运漩涡,却依然以“儒家积极用世”的精神,在不到八个月的潮州刺史任内,为潮人切切实实办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好事、实事,更为潮州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从而赢得了历代潮州人的景仰与缅怀。
4、爰自昌黎文公,以儒学兴化,故其风声气习传之益久而益光大。绍圣以来,三岁宾兴,第进士者衮衮相望,而名臣巨公,节义凛然,掩曲江之美而增重东广之价者,挺挺间出。迹其所自,岂惟山川炳灵,抑亦学校作成积习之所致也。(7)
5、值得注意的是“唐世潮州刺史,地方志官部所载凡10人,祀名宦祠者6人……今皆为人所淡忘。惟韩愈深入人心,建有专祠,历久而弥显”中国历代贬谪潮州的中央大员颇多,以唐代来说,便有张玄素、唐临、常怀德、李皋、常哀、杨嗣复、李德裕和李宗阂等人,但他们基本上没有留下什么文化和历史遗迹,更谈不上像韩愈那样受到无以复加的尊崇。
6、“天下者,人也;安危者,肥瘠也;纪纲者,脉也”,出自《医说》,意思是“天下,就如同人一样;战与和,就如人之胖瘦;纲常法度,就如人之心脉”。
7、韩愈因上《谏迎佛骨表》获罪,被贬为潮州刺史,贬官赴任到蓝田,其侄孙韩湘赶来送行。诗人无辜远谪,此时胸中正充满郁愤,又值严冬时节,天雪冰寒,路途艰难,更增添了他内心的感伤和对前途的担忧,所以借韩湘送行,写诗抒发这种复杂的情感。“朝奏”与“夕贬”、“一封”与“八千”,形成强烈的对比,怨愤之情溢于言表。紧接着两句又坦荡地表明心迹,见其无悔且不屈之意。五六两句写景境界雄浑阔大。尾联表示即使暮年远谪,亦不能使他回心转意,在耿介刚直之中,也透露出一丝悲伤哀怨之情。全诗意境深厚,感情强烈,气势纵横顿挫。
8、笔者同意朝廷的主观意愿确实是韩愈在宋代被神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绝不能被视为是的因素。韩愈自中唐刺潮到宋代始被陈尧佐祀于祠庙,其间相隔了180年。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潮州社会经济情况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若非韩愈的精神风范令他在潮人心中占据根深蒂固的地位,岂能在朝廷一厢情愿之下俨然成为世代潮人所供奉的神祗?若非韩愈在潮州复学兴儒,又岂会被朝廷挑选来塑造成儒家正统象征的佳人选?若非潮人有崇拜人神的传统信仰,仅是朝廷的追封加爵,修庙立碑,又岂能左右潮人神化韩愈?凡此种种,都说明到了宋代韩愈在潮州被神化是涉及多方面因素的一种特殊现象,也因此成为研究粤东地方社会文化的学者所深感兴趣的课题。
9、潮州在民间信仰上盛行多神崇拜。另一方面,潮州地区又是一个移民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的大规模移民潮也带来了故土的宗教信仰。潮人信奉的神灵名目繁多,若将他们祭拜的神祗系统分类,除了祖先崇拜之外,还有自然物崇拜、儒教崇拜、佛教崇拜、道教和民间俗神崇拜、先贤和英雄崇拜以及西方宗教崇拜。
10、参见: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
11、既担心书读的不多,又担心思考道理不明白。既担心自以为足够了不再学,又担心学了以后又不继续运用。
12、如今四个都具备了,实在是做的好而且应该感到荣耀;藩王府里的属官不能缺了人,但也并不是所有知识学问之士都是合适人选。
13、《国学大师▪饶宗颐》(孤品)37岁作
1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韩愈治学名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原毁》)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送孟东野序》)少年乐相知,哀暮思故友。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
15、依笔者浅见,统治者的意识形态虽然能通过地方官员或士大夫加以提倡和推广,但仍须经过地方化和世俗化后,从“大传统”演化为和当地的地域文化和传统习俗紧密结合的“小传统”,才能被地方上的百姓所接受,为民众普遍奉行。因此,尽管到了北宋初期,随着赐额、赐号制度的完善和祀典的开放,许多民间神祠与佛道教仪式都被列入了礼制的范围,但地方族群“神化”自身所景仰的人物的过程,却不能只被视为中央对地方祠庙进行控制的一种反映,或是在意识形态方面对地方上进行整合的一种手段。
16、我觉得,韩愈是喜欢初春的,因为他还有另外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也是写初春的。这首诗是《春雪》:
17、这诗创作于元和十年,对于北方人来说,在新年时没有芳华是正常的,但去过岭南的韩愈觉得,北方的春天来得比较晚,到了二月才看见草芽长出来,所以他借鉴了的边塞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意象,写了这首《春雪》。在他的诗中,春雪也觉得春天来得晚,所以将自己化作在庭院树间穿梭的飞花。
18、韩愈的名句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治学名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原毁》);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送孟东野序》);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业精于勒,荒于嬸;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
19、经典翻译成白话文,让张国立老师这把富有磁性的、铿锵有力的男声朗诵,又变成了另一种经典,值得点赞!
20、这一题材作品,正是潮州本土艺术家陈震一直以来对“韩愈文化、宗颐学术”的理解与追求。
二、韩愈在潮州做了什么
1、虽然韩愈和潮州的关系被后人屡屡提及,甚至夸大,韩愈居留连州的时间更长,却被相对忽视了,这也是岭南文化史上值得注意的现象。
2、关键词:唐宋史;民间信仰;韩愈;潮州
3、古时潮州韩江里的放排工,既要扛杉木,又要扎杉排,一会儿跳下江,一会儿爬上岸,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常常患上肚痛病和风湿病。于是他们做工索性光着膀子,不穿衣服。每天在江边挑水、洗衣服的妇女,看见放排工赤身裸体,就告到官府。
4、唐人宋神:韩愈在潮州的神话与神化
5、韩愈认为,治理须“以德礼为先,而辅之以政刑”,用德礼即推行儒家的“仁义”之道,“未有不由学校师弟子者”。为了办好潮州乡校,“刺史出己俸百千,以为举本,收其赢余,以供学生厨馔”。
6、唐代中后期,佛、道二教的世俗化使其与民间神祠在性质和功能上日益接近,它们在祀典体制中的位置也开始逐步趋同。这种变化从中晚唐开始,到北宋时期初步完成。随着赐额、赐号的普遍化和制度化,北宋时期的“祀典”概念也在进一步扩大到民间神祠。中央政府在通过赐额、加封、修庙等手段对州县祠祀进行认定后,再将它们编入祀典,把地方上的民间信仰也置于的直接控制之下。到了宋代,由于朝廷对地方祠庙祭祀政策的变化,地方政府在地方上立祠建庙有了较明确的准则和更大的空间。于是,在潮人崇韩心理的支配下,往潮官员皆尊韩、崇韩,开始为他修祠建庙,立碑赞颂。在这种有利的大环境下,韩愈由人升格为神,请入祠庙,享祭万代,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7、朝廷对地方祠庙祭祀政策的变化为神化韩愈提供了条件
8、潮州人民感恩韩愈,潮州的山水、路堤、亭台,很多都为纪念韩愈而命名,后人因此赞道:“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
9、潮州的韩江,从前有很多鳄鱼,会吃过江的人,害的百姓叫苦,韩江以前也叫"恶溪",韩愈知道后很着急,心想鳄害不除后患无穷,便决心为民除害,命令宰猪杀羊,决定在城北江边设坛祭鳄。韩愈驱鳄除害,对潮州人民的民俗生活影响很深远。
10、之后,陈震又于2013年、2016年再塑《饶宗颐》、《韩愈》……
11、另外,韩愈在潮州时,写下名篇《祭鳄文》,本篇收入《古文观止》之中,这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借助该文的名气,韩愈和潮州的关系更广为人知了。
12、《海阳县志·堤防》引陈珏《修堤策》曰,北堤“筑自唐韩文公”。
13、(6)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公后(M)//唐宋八大家散文总集.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1538
14、纪实刊登/诚意征稿/公益事业
15、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
16、提醒:点上方↑“韩家讲堂”立即回家
17、第二段写学生进行辩解,以先生在“学”“言”“文”“行”四个方面的努力、成就与自身遭遇对照,先扬后抑,驳斥先生的结论;第三段写先生再作自我解嘲,针对学生之意申说发挥,表明随意而安的态度,对朝廷隐含讥刺。
18、后适逢大赦,宪宗便于同年十月量移韩愈为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元和十五年(820年)春,韩愈抵达袁州。此年九月,韩愈入朝任国子祭酒,于冬季回到长安
19、韩愈就不一样,他无论到哪里都要想方设法为老百姓干一些大事,在潮州只用了七个多月的时间,就把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带到岭南,除此之外还驱赶鳄鱼、解放奴婢、兴修水利、兴学育才,为当地人办了不少有利于发展的事情。之后被潮人奉为神,并将笔架山改称韩山。
20、文学:韩诗、韩文、
三、潮州对韩愈的歌颂
1、韩愈的时代,士大夫耻于从师,他提倡的古文运动,开创了文学的新时代,尤其是提倡从师不分年少,不耻下问等优良学习习惯更值得学习,可从>一文祥见其见解。
2、潮人并不是在韩愈离潮后或死后就奉他为神,宋神宗咸平二年(999)潮州通判陈尧佐才在当地建立韩文公祠。换言之,迟至宋神宗咸平二年,韩愈才开始被升格为神或被神化。究竟是什么因素促使韩愈对潮州与潮人产生如此深远巨大的影响,以至到了宋代被奉为神祗,本文拟从潮人先贤崇拜的神文化、宋代理学的兴盛、宋朝廷对地方政府祠庙祭祀的政策以及官方的意识形态等方面作一简要论析。
3、《进学解》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古文,是作者假托向学生训话借以抒发牢骚之作。全文可分三大段:第一段写国子先生解析进学正义,向诸生陈明形势,正面得出“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的结论。
4、(4)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852
5、唐元和十四年,韩愈贬任潮州刺史。韩愈在潮州上任未满八个月,然而却在潮州人民的心中待了一辈子。在潮州,韩愈积极投身于为民谋利的工作中。
6、官府交涉过后,放排工只好穿上衣服。韩愈来到潮州,听闻这件事后,他跑到江边实地查看放排工扎排和放排的情形。韩愈认为放排工成天穿着一身湿衣服,容易得病。在回衙后,他便让人到江边通知放排工:今后扎排、放排肘,可以不穿衣服,只在腰间扎块布能遮羞就好了。
7、潮州子民仍对他充满崇敬和怀念……
8、——本文载于《潮学通讯》2017年第1期
9、赵德号天水先生,祖籍广东潮安。韩愈除请他为海阳县尉掌管军事之外,还请他主持州学,以督学风。韩愈离任后,赵德将平日所录韩愈的文章,共计75篇,整理编成《昌黎文录》。
10、“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出自《马说》,意思是“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11、韩愈居潮州,留下一段禅宗史上的故事,他和潮阳大颠禅师有过友好交往。后人往往引述这段故事,说明韩愈从辟佛走向认可佛教,还有儒、佛之间的协调性,这是中国儒、佛交涉史上的重要史料,经常被学者们所引用。
12、刘禹锡和韩愈都是唐代的文人、官员。刘禹锡和韩愈一样,在被贬过程中,都对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有所贡献。刘禹锡对连州的大功绩和贡献,首当重教兴学、栽培州人,开创了连州重文兴教的传统。唐宋时期,广东科举场上盛誉“连州科第甲通省”。此后数百年,连州名人辈出,文化教育辉煌一时,相继十数位诗人在岭南文化史上闻名。正是因为刘禹锡对连州地方的贡献,现在的连州有刘禹锡纪念馆,坐落在连州中学一带。纪念馆外观飞檐斗拱,古色古香,采用朱红色支柱,体现中国古典宫廷建筑风格。
13、元和十二年(817):四月,观看连州农民春插,刘禹锡作乐府诗《插田歌》。十月,朝廷以太子詹事李朔为节度使;李朔飞兵奇袭蔡州,生擒吴元济,蔡州平;刘禹锡作《贺收蔡州表》、《贺门下裴相公启》、古风《平蔡州三首》,及《壮士行》等诗作以贺之。
14、《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在贬谪潮州途中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首联写因“一封(书)”而获罪被贬,“朝夕”而已,可知龙颜已大怒,一贬便离京城八千里之遥。
15、“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五言古诗组诗作品《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
16、(8)解绍,等.永乐大典(M),北京:中华书局,19卷5343《潮州府·文章》
17、这块布后来就成了潮州的放排工和农民劳动时带在身上的浴布,潮州人把它叫“水布”。据说,潮州人感念韩愈的恩德,将笔架山改称韩山,山下的鳄溪改称韩江。
18、(1)解绍,等.永乐大典(M),北京:中华书局,19卷5343《潮州府·文章》
19、教育:韩愈三进国子监任博士一职,又任国子监祭酒,招收弟子,亲授学业,留下了论说师道激励后世和提携人才的文章。韩愈力改耻为人师之风,广招后学。
20、面对贫穷落后、急需开化的潮州,他驱鳄除害、释放奴婢、扶助农桑、兴修水利、延师兴学、选拔人才,短短八个月,关注民生、“文明治潮”、惠及子孙,泽被深远,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厚重一笔。
四、韩愈对潮州文化的影响
1、(5)解绍,等.永乐大典(M),北京:中华书局,19卷5343《潮州府·文章》
2、我们在上期说到,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至潮州,而且写出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送予他的侄孙韩湘。至于这个韩湘是否八仙中的韩湘子,我就真不知道了。
3、元和十三年(817):正月初唐宪宗颁诏大赦天下。刘禹锡作《贺赦表》、《贺赦笺》、《上门下裴相公启》、《与刑部韩侍郎书》等,希望能获朝廷召回。四月初,久盼获赦无望,刘禹锡作《问大钧赋》,以平胸中之郁闷。此年,刘禹锡编纂《传信方》二卷,并作序言《传信方述》,以医术济世救民。此年,连州人刘景擢第,刘禹锡作《赠刘景擢第》以祝贺。
4、其实韩愈留在潮州的时间并不长,只有几个月。因为韩愈到达潮州后就上奏朝廷,为自己解释。唐宪宗说,他知道韩愈爱护自己,但韩愈身为人臣,还是应该注意说话的分寸,怎能说得那么难听,甚至到了诅咒的地步呢。其实,唐宪宗已想重新启用韩愈,他这么说出来,就是想看看身边的人有什么看法。但唐宪宗身边有人不喜欢韩愈,说皇上想重新启用韩愈当然没问题啊,但韩愈太狂妄了,还是暂时让他留在其他地方吧。所以在当年十月,唐宪宗又将韩愈调到袁州(即现在的江西宜春),这地方的条件比当时的潮州要好得多。
5、韩愈(768—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南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昌黎(今辽宁义县),世称“韩昌黎”,又称“韩吏部”“韩文公”。韩愈25岁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郎、潮州(今广东潮安)刺史、国子博士、吏部侍郎等职。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6、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的耕作技术。
7、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潮州分公司
8、元和十一年(816):刘禹锡赠诗曹璩、周鲁儒,作《送曹璩归越中旧隐并引》、《送周鲁儒赴举并引》。刘禹锡疏浚修缮海阳湖,并作《海阳十咏》。创作《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莫徭歌》、《蛮子歌》等一组反映瑶族风俗的诗歌作品。
9、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10、1)(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出自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译文是(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3)(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4)《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在贬谪潮州途中创作的一首七律,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满意请采纳
11、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其先是中山靖王刘胜——则刘禹锡是刘邦之后,晚年自号庐山人。刘禹锡为贞元九年(793)进士。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杜佑是史学家,《通典》作者,后官任宰相,也是诗人杜牧祖父。
12、其实韩江在唐代之前并不叫韩江,而叫“鳄溪”。因为江里面有大量的鳄鱼,经常祸害苍生,伏击渔民,故在当地百姓口中有“恶溪”的厌恶称谓。
13、颔联直书“除弊事”,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尾联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全诗熔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
14、《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15、韩愈是唐朝的文学家。他的代表作有《进学解》、《杂说》、《获麟解》、《师说》、《毛颖传》、《张中丞传后叙》、《柳子厚墓志铭》、《答张十一功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题驿梁》等。
16、韩愈这首诗的流传很广,到了宋朝,有另一位的大文学家将这首诗改为一首词。那位大文学家就是苏轼。
17、韩愈的这场大张旗鼓、轰轰烈烈地祭鳄行动,消除了民众对鳄鱼的恐惧,安抚了民心。
18、其其他宣传因素——
19、“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出自《师说》,意思是“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20、驱除鳄鱼,奖劝农桑,兴办教育,大修水利,延选人才,传播中原先进文明,从而使当时的蛮荒之地潮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五、韩愈在潮州留下什么
1、刘禹锡、韩愈和流放地关系之比较
2、仕途的跌宕、家庭的不幸、因孤忠而获罪的锥心之恨,因丧女(12岁的幼女惨死贬官途中)而愧疚交加的切肤之痛……一起降临到这位文学大家的身上。
3、颇有意思的,查韩愈下贬潮州的情况:元和十四年(819),唐宪宗皇帝派遣使者去凤翔迎佛骨,京城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谏佛骨表》,痛斥佛之不可信,唐宪宗得表,龙颜震怒,要将其处以极刑。幸宰相裴度及朝中大臣极力说情,免得一死,贬为潮州刺史。韩愈任潮州刺史八个月,有人概括为:驱鳄鱼、为民除害;请教师,办乡校;计庸抵债,释放奴隶;率领百姓,兴修水利,排涝灌溉。
4、元和十四年(819):三月,曹溪僧道琳率徒众来连州,应其请作《大唐曹溪第六祖大鉴禅师第二碑》。仲秋,刘母病逝连州,刘禹锡扶枢北还,离开连州。
5、到任后数日,韩愈便亲自撰写了大名鼎鼎的《祭鳄鱼文》,还率领民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祭鳄行动,劝戒鳄鱼七天内“南徙于海”,如果鳄鱼仍然“冥顽不灵”,他便要命令捕鳄能手下水捕杀,直至赶尽杀绝。
6、时隔三年,陈震又挑战创作了《饶宗颐》。为了创作,他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先是读了饶宗颐先生的有关材料,然后进行创作、反复推敲,可以说,整件作品是靠“炼”出来的。
7、而刘禹锡虽然是诗人,甚至有“诗豪”美名——来源于其文友白居易的叫法。但置身于唐代灿烂的诗人群星之中,刘禹锡的地位总不能超过“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当然,还有一大批诗人和刘禹锡平行,如“诗佛”王维、“诗鬼”李贺等。
8、众所周知,韩愈在潮州兴州学、行礼治,启迪潮州文化,使潮人对他颂扬有加。不过,欧阳修在其《记旧本韩文后》中曾说:“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6)确实是在宋代大儒如欧阳修、苏轼等人对韩文极力提倡之下,韩愈才享有“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美誉,才被举为承先启后的儒学代表人物,晋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应理学学风之兴,入宋之后的潮州更为重礼崇儒,人文鼎盛,孕育了不少人才,中举为官者亦日多。被誉为潮之人杰的前八贤,除赵德一人是唐人外,其余7位都是宋人,故潮州自北宋就享有“海滨邹鲁”的美誉。南宋陈余庆《重修州学记》曰:
9、远贬潮州,乃是时年51岁的韩愈一生中大的政治挫折!这首韩愈愤懑、彷徨之余创作的七律唐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就是其内心的一段真实写照。
10、我们此前也曾介绍过,韩愈的文章贴合时事,针砭时弊,笔锋锐利,而我们上期介绍的那首诗也是写得悲愤激昂,但我们再看看韩愈写的其他诗文,则可以看到他的另外一个形象——热爱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种种美好。譬如我们在语文课学过的《初春小雨》:
11、这词上阙写初春的美好春光,还直接引用了韩愈的“草色遥看近似无”和“是一年春好处”。虽然是借用前人的诗句,但苏轼将它修裁得天衣无缝,也凿实难得。而下阙更是别出心裁,劝诫世人要把握美好的时光,因为人生苦短易逝,花开时要好好欣赏,否则过后就只能追忆可惜了。从词句中,可感受到苏轼的意气风发。因为苏轼写这首词时才二十八岁,正是应制科考试时期,他当时的词风和他历经宦海浮沉后是有很大差别的。
12、由北至南贯穿潮州的母亲河韩江,乃是广东的第二大江河。
13、唐元和十四年,韩愈贬任潮州刺史。韩愈在潮州上任未满八个月,然而却在潮州人民的心中待了一辈子。在潮州,韩愈积极投身于为民谋利的工作中。
14、韩家讲堂坚持以正知、正见、正亲、正和、正能量为宣传标准,努力创造一个互动、互联、互帮、互助、互学的韩氏宗亲交流平台,故特别希望能有更多精彩的文章、活动影像,服务于广大韩氏宗亲。
15、韩愈祭鳄的传说在潮汕地区几乎妇孺皆知,《祭鳄鱼文》更是受到历代文人的喜爱。可是,写一篇文章,杀猪羊祭鳄,鳄鱼果真就那么听话走了吗?我想,这个传说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应该是:韩愈作为一方父母官,能够关爱百姓,关心民众疾苦,所以,天必佑之!连一条祸害、困扰百姓多时的鳄鱼也惧怕这股“正能量”,逃之夭夭了。
16、999年,潮州通判陈尧佐于金山麓夫子庙正室东厢辟建“韩吏部祠”,供祭韩愈,而赵德也被附祀于韩文公祠中。连带所致,韩愈的侄孙因护送韩愈有功,也成了八仙之一的韩湘子,并留下了我国四大古桥之一的湘子桥。
17、关于刘禹锡被贬,史书记载:贞元末,刘禹锡与柳宗元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八月改元永贞)一月,德宗死,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等推行一系列改革。刘禹锡当时任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与王叔文、王侄、柳宗元同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称为“二王刘柳”。革新只进行了半年,就遭到宦官、藩镇的强烈反对。顺宗被迫退位,宪宗即位。九月,革新失败,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初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元和九年(814)十二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次年三月,刘禹锡又因作讽刺诗,得罪执政,被外放为连州刺史。
18、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9、关于潮州的历史故事有很多,其中的韩文公祠就是为了纪念韩愈而建立的。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在唐代元和十四年因为写了《谏迎佛骨表》,触怒了当时的皇帝。就在皇帝准备下令将他处死的时候,作为好友的宰相裴度以及其他人为他求情才免于一死,之后就以戴罪之身被贬到潮州担任潮州刺史。在当时很多官员眼中,潮州就是一个偏偏的地方,这里远离中原,无论是文化还是发展都比较落后,到这些地方去当官的基本都是在官场混不下去的人,很多人被贬到这些地方之后,就过着混吃等死的日子。
20、《文化巨山▪饶宗颐》(限量精品)35岁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韩愈在潮州做了什么【100句简单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