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芭蕉竹子的落款【100句简单文案】

一、国画芭蕉题款诗词

1、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七律·无题》,原文:

2、半塘前日染来红,瘦尽金方昨日风。

3、穿北垅,过南阳。堤边野坎享阴凉。东洋少女春情动,裁剪红罗作靓妆。

4、•款文的内容与格式

5、打桨客归来,开拓心胸,陶然于书画香浓,棋琴声细;

6、34(咏白莲(其二)唐·皮日休)

7、芭蕉——高启静遶绿阴行,闻听雨声卧。还有感秋诗,窗前书叶破。宿洞霄宫——林逋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杨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即事二首——汪藻燕子将雏语夏深,绿槐庭院不多阴。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双鹭能忙翻白雪,平畴许远涨青波。钩帘百顷风烟上,卧看青云载雨过。芭蕉——宋祁逃腊藏深柢,乘春发故荄。雨障单盖侧,风偃半旗开。脆理缯争裂,斜规扇欲裁。无坚喻浮世,金粟信多才。

8、窗隙流光,冉冉迅羽,诉空梁燕子。误惊起、风竹敲门,故人还又不至。

9、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10、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11、•从苏轼、米芾始,题款用行楷,书写三五行;

12、运移沙袋扛肩,昼夜波涛打脸。挺身洪水迎凶险,血肉争夺万全。

13、乘露醉肌浑欲洗,无风清气自相吹。

14、苟如是,则题款艺术或可免于衰败至于消亡;苟如是,则中国文人画幸甚!中华文化传统幸甚!

15、否则会破坏画面的果。

16、夜游不只是夜游,是中国文人的美学,渗透在传统文化中成为一种风雅的存在。从王子猷到李白再到苏东坡,直到宋以后的文人,夜游逐渐成为一种文化行为,并终上升到艺术,王子猷雪夜访戴,东坡夜游赤壁、承天寺、赏海棠,都成为文学中的绝唱,也成为后世文人画家津津乐道的题材。

17、知君新得草书法,旋卷碧云供小笺。新种芭蕉(宋)苏辙芭蕉移种未多时,濯濯芳茎已数围。

18、好汉留步!留个言再走!

19、犹怜昔日细腰女,堪感如今粉黛妆。

20、白日发光彩,清爽散芳馨。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二、国画芭蕉竹子的落款

1、52(越女唐·王昌龄)

2、清梅花仕女图王素(1794~1877)

3、满腹甘甜天地爱,总招蜂蝶入墙来。

4、邕江丽水绕城垣,绿影遥连映小村。

5、(临江仙)兀那闲蛙休鼓噪

6、48(南池嘉莲唐·姚合)

7、有一条幅,画一枝桃花,花下一张木板凳上搁着一条长绳,标题写“放牛”二字,画中没有牛,观者都可以联想牛在画外放牧着。构思巧妙有趣,立意富有诗意,如果没有题款,谁都无法将画面和牛联系在一起。由此可见齐白石在题款艺术上的之处。

8、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9、92(洞仙歌荷花宋·刘光祖)

10、四野人闻皆尽喜,争来入郭看嘉莲。

11、可是,齐白石在20世纪50年代成为新中国的“人民艺术家”,他的文人画一度被复制在脸盆、牙缸、热水瓶等日用品上,占据工厂、农村和军营,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如果他没有通过题款,反映其艺术精神的人民性,仅仅画几只麻雀、一个渔夫,没有寄寓对劳苦大众的关心同情和悲悯,凭什么可以被评为“人民艺术家”?

12、画楼昼寂,兰堂夜静,舞艳歌姝,渐任罗绮。

13、青鸟往来云外客,紫芝风雨梦中津。

14、讶千载酒香犹烈,熏得林扉石穴,到处山花带醉开。

15、素鸾飞下青冥,舞衣半惹凉云碎。蓝田种玉,绿房迎晓,一奁秋意。

16、露涵两鲜翠,风荡相磨倚。但取主人知,谁言盆盎是。

17、这幅诗帖,就是展现了宋徽宗“瘦金书”神采的精品之一。帖上的每一个字都细瘦、挺拔,笔划舒展、遒丽。在转折处,都可见书家刻意将藏锋、露锋、运转提顿的痕迹保留下来,形成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点,撇似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而内敛,连笔似飞而乾脆等特点,通幅极具精神。

18、•十二月律即采用我国乐器的音律来记月

19、•可见画家将自己的诗情,完全融入了画的意境之中。

20、汤国状沈学斌吴卓岚陶翰明宋贵双郎秀娟朱文海金建兴方明浣林昌平

三、国画芭蕉竹子的相关诗句

1、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在君塘上种,埋没任春蒲。

2、89(鹊桥仙七夕送荷花宋·方岳)

3、其传统文人画被错误地认为仅仅是封建文人阶层的特产,封建制度灭亡,文人阶层不复存在,题款艺术没有生存的土壤和条件,工农兵大众也看不懂,不能为他们服务,更没有西方艺术观念上的现代意义和价值,就没有必要保留和继承。即使没被消灭,也被看做可有可无、无关大雅的画外之物,所以无论画家和观者都不予重视。

4、八哥解语偏饶舌,鹦鹉能言有是非。

5、三伏余威,一时无奈。骄阳似火将人晒。秋风可解众生忧,吹来细雨真凉快。

6、吴悦石:当初吴湖帆、张大千他们都活着的时候,就没有现在这样乱。大家不在了,小家就吵嘴,小家也没了,芸芸众生就各说各话。当这个现象澄清以后中国画的发展自然而然就会走向一个健康的道路。

7、水根联络银丝漾,风叶纷抽羽扇欹。

8、12折荷有赠唐(李白)

9、山门一笑大江横68x138cm

10、望柱冲天千鸟远,闻虫潜野万山低。

11、•赵孟頫题《疏林秀石图》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法生;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

12、和熊东遨先生贺落日长河

13、66(莲曲二首其二唐·王昌龄)

14、三十六陂烟雨。旧凄凉,向谁堪诉。如今谩说,仙姿自洁,芳心更苦。

15、•历代画家几月往往一十二月律或以异称几月

16、刘鸿洲是土生土长的湘西人,自幼生活在凤凰。青少年时代,生活艰难,上山砍柴,下河捕鱼捞虾,与大自然广泛接触。年轻时,到凤凰的“西伯利亚”腊尔山农村插队10年,那里属于生苗区,不仅山高路远,地势险峻,山野气息、民族风情也十分浓郁。

17、非得风霜十年冷,方教世眼识奇花。

18、临流人坐定,披分烟雨,莞尔看一湖胜致,七彩云滇。

19、(3)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1

20、雨点打在芭蕉叶上带着伤感的愁绪,心情如一弯新月般羞于向人吐露。

四、国画芭蕉落款内容

1、深秋夜冷游人少,小径灯幽落叶多。

2、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

3、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4、诗家吟菊醉南亩,正是桔衣辛苦时。

5、遣踟蹰骚客意,千里绵绵,仙浪远、何处凌波微步?

6、万竹林中屋数间,门前池鸭与人闲。

7、明日重阳君又去,茱萸细看雁空游。

8、近来怕听愁人雨,斫尽檐前三四丛。芭蕉花(宋)胡仲弓绿蜡一株才吐焰,红绡半卷渐抽花。

9、清风香桂约金秋,邀友开筵会月楼。

10、首开蒙目多盘战,屡有适时残局呈。

11、(诗海选粹)格律诗词(735)期

12、改琦(1773~1828)

13、城西杨柳向桥晚,门前沟水波粼粼。

14、谢却慵人扰,居山踏翠微。

15、荷花欲绽金莲子,半落红衣。晚雨微微。待得空梁宿燕归。

16、倪云林的寂寞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浪花,没有花朵,没有云彩的飘动,没有鸟儿来细眠,他几乎要把人间的一切“色”的内容都拿去。

17、24(残莲花唐·崔橹)

18、8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

19、此幅画明月皎洁,高挂天际。庭院深处,高植著虬松、梧桐与芭蕉,枝叶苍郁欣茂,地面另有芙蓉、蜀葵、雏菊等花卉,竞吐芳香。奇石上盤踞的蟠螭,正低伏泻水,池中波纹荡漾。盛装妇人,手捧明珠,欠身欲取水涤珠。右立一女子,临案事香,神情庄严静穆。女子对月祈福,自唐代以降,即已蔚为流行,此作或与古代的拜月风尚攸关。

20、显然,文徵明十分得意,他不仅对自己的这次夜游绘图以记,更是意犹未尽,作长篇题跋于其上:

五、芭蕉书画作品

1、妾本钱塘苏小妹。芙蓉花共门相对。

2、雨中山栗落,灶下草虫鸣。

3、112(蝶恋花宋·欧阳修)

4、双女汉皋争笑脸,二妃湘浦并愁容。

5、题画三鱼:“画者工之余,诗者睡之余,寿者劫之余。此白石之三余也。”

6、百载山河多变幻,人居此地胜桃源。

7、衔恩力减因儿累,创业心安赖母扶。

8、笑语登高处,音书向远天。

9、久雨初晴山积翠,柳岸蝉鸣,唱尽平生意。谁把栈桥藏入水,藕花深处无人醉。

10、物换星移,寒来暑走。任随四季轮番秀。屋边墙角绿苔疏,门前篱栅清风叩。

11、穿林欣鸟畅,骋绪合云浮。

12、明仇英四季仕女图长卷绢木水墨设包纵6厘米横300.9厘米(日)大和文华馆藏这是一幅表现宫女们四季游乐的画卷,图用春、夏、秋、冬四个场景画出。以树石相隔巧妙地连接在一起。作者画法以唐宋为宗,尤擅青绿山水和仕女图。呈泫精致,画风优美,极具功力。

13、素房含露玉冠鲜,绀叶摇风钿扇圆。

14、诗的开头借“雨打芭蕉”的情景表达忧愁的情感,又用“心同新月”表达出满腔心思无人倾诉的孤独。芭蕉常与孤独忧愁、怀人念远的离情别绪相联系。

15、对于毛笔和指头之间的关系,他讲得更是生动透彻。他说:“要想在指头画上有所成就,必须先认真学习毛笔画,如果不在毛笔画上扎下稳固的基础,而错误地认为指头画新奇,或者以为用指头画来画可以取巧,可以为奇炫世,不愿在毛笔上下苦功,这是不对的。而且有了毛笔的基础,还得对指头画有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学无偷巧,必须踏踏实实,才能更多更好地创作指头画,放出这朵美丽的花。”他以自己刻苦实践的经历告诉学习指头画的人,一定要在运用毛笔作画方面打下扎实的基础后,再学指墨画,就是那样也要循序渐进,不要只是想着指头画“新奇”,可以取巧、“炫世”。

16、他的散文也写得很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纪念沈从文先生逝世一周年》、《一片笙歌醉里归——万荷堂写生长卷跋》、《丙戌万荷堂写生画跋》等都在国内大报副刊发表,获得广大读者的好评。2018年,他在湖南省博物馆《芥舟楫痕——刘鸿洲画展》写的“前言”,短短800多字,将自己的从艺经历和艺术追求完整地阐释出来,字字珠玑,文笔潇洒,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为所有前来参观的名家所叹服。

17、据说,指头画始于唐代的张璪.但实际上,张璪平时喜用“退笔”(秃笔)作画,只是偶尔用手指涂抹而已。真正使指头画绽放光芒的,还是清代康熙年间辽宁铁岭人高其佩。高其佩,字韦之,号且园,擅画花鸟、走兽、人物、山水,特别是在指头画方面成就极高,被称为指头画的创始人。潘天寿深受高其佩的影响,通过在“常”与“变”的艺术创作道路上苦苦探索,终成为开拓、创新指头画的一代大家。正因为自己面前有高其佩这样一座指头画的“大山”,所以潘天寿下定决心,一定要逾越这座“大山”。他经常在自己的指头画上题“拟高铁岭”、“有忆高铁岭且园”之类的款,意存逾越。他还多次说:“予作指画,每拟高其佩而不同,拟而不同,斯谓之拟耳。”

18、百样食材随地取,篱前又扑果园鸡。

19、子落纹枰逢对手,言由肺腑是知音。

20、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国画芭蕉竹子的落款【100句简单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