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中的格言警句144句(孟子的名言警句并说明理由)

孟子的名言警句并说明理由

1、孟子中有不少历代传诵的名言警句选择理由

(1)、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2)、⒌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古义:这样以后,这样…才   

(3)、做的不好,木有关系,分享给同学,和你一起做题。

(4)、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5)、(3)学情。本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文言文,本文是文言文中的经典议论文,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适当引导,把重点放在“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体会作者思想,把握主旨”上。

(6)、师:孟子所追寻的孔子是大丈夫。好,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先上到这里。下课!

(7)、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轲

(8)、师:怎么样践行?越在困难的情况下才能考验人的本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洁身自好,坚持自己操守才是大丈夫。认可孟子观点吗?

(9)、师:这是辩证的观点,所以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现在看儒释道三家的大丈夫观点是什么?(PPT展示,老师解释)。阅读完之后,作出对比,你更认可哪一种,你更遵循哪一种?

(10)、完全相信《书》(指《尚书》),那就还不如没有《书》为好。

(11)、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

(12)、(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13)、师:肯定有崇拜的语气,重读景春的话。找男同学示范朗读。

(14)、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通过事例阐述大丈夫的所作所为,通过“得志”与“不得志”的对比,分析他们对待理想、志向、人生的态度,赞美了大丈夫高洁的品质。 

(15)、⒎入则无法家拂士  古义:在里面,指国内(名词)   今义:进入(动词)

(16)、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8分,第18题12分,共40分)

(17)、生:“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18)、也:助词,用在前半句的末尾,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加以解说。

(19)、(2)玩物丧志:只顾欣赏所喜好的东西因而消磨志气。

(20)、(1)本段列举了六位圣贤的典型事例,那么,这六位圣贤的共同点是什么呢?这在论证中属于什么论证方法?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师生评议。展示六位圣贤的相关资料。教师小结: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六位由卑微到显贵的历史人物,说明担负重任的人,事先必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炼,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观点提供了事实根据。

2、孟子中的格言警句

(1)、B.《史记·伯夷列传》记载:伯夷叔齐二人“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

(2)、师:说得好!全然地敞开,全然地迎接,靠近自然,就是靠近美,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何满子的“味道”,你会选择什么词?

(3)、傅说(fùyuè):殷商时为胥靡(一种刑徒),筑于傅险(又作傅岩,在今山西平陆东)。

(4)、(2)教材。本文选自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由此设定"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旨在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感受作者思想,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6)、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要么不战斗,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7)、意思:认真的兴办学校教育,反复用孝悌的道理教化百姓,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或头顶着东西奔走在道路上了。

(8)、⒏出则国外患者 古义:在外面,指国外(名词)   今义:出去(动词)

(9)、《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从中举一两个例子做具体分析。

(10)、⒌本文开头列举一系列的历史人物,暗示逆境对造就人才的重大作用。造就人才尚且如此,推而广之,治理国家更应如此。第三段第一句从正面讲人处困境才能奋发,第二句“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国外患者,国恒亡”一句从反面讲国无忧患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本段由个人推论到治理国家,进一步论证艰苦磨练的必要性。

(11)、(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12)、但是课堂很失败,比较苍白,学生回答太浅,用仁礼义的坚守,精神的执着对比妾妇之道,时间关系,处理很仓促,整体来说,喜忧参半。

(13)、师:一口气全部翻译下来,很厉害。但是他漏了一句,哪一句?我们一起来翻译一下,你没有学过礼吗?子,就是你的意思,是个代词,代指你。好,文章翻译成白话文大家还有没有问题?字词哪里有不明白的问题?没有啊,那我来提出一个问题,富贵不能淫的淫是什么意思?

(14)、17(案例分析题)(问题)请从第②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③段找出一处病句,分别改正。(8分)

(15)、(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16)、2(单选)学生阅读《朝花夕拾》,学习了阅读散文集的基本方法,教师准备再向学生推荐一部自主阅读的散文集,下列适合的是()

(17)、“人恒过,然后能改……而后喻”,这段文字论述了什么?

(1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19)、用顶真修辞,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20)、总体感觉:三个层次:一线教师,教育理论专家,研究生。

3、关于孟子的名言警句原文译文及理由

(1)、这是错误的封建伦理。孟子借此类比纵横家不立足于仁、义、礼等准则,只知道曲意逢迎的行事作风.⑭(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宽广的住宅一仁,站在天下正确的位置一礼,走着天下正确的道一义。这里的“广居”“正位”“大道"分别指“仁”“礼”“义"⑮((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遵从。⑯(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3)、学习《岳阳楼记》,教师讲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出这两句文意互相交错,上下互文,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又找出一个例子让学生加以体会,下列适合的是(   )。

(4)、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诊断功能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良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案例中,教师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一个词语形容人物的“味道",学生基于情境分享交流,呈现相对完整的学习成果,教师的回应大多在呈现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比学生的认识深刻细致,但是在此时此刻却不能为学生提供适切的帮助。

(6)、A.《文山先生全集》: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

(7)、还要多读熟读,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8)、(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9)、教学重点去哪了,虽关注了教学目标但在上课的过程中迷失了。

(10)、D.开展“爱国人物故事汇”活动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11)、孟子举男子加冠、女子出嫁这样的生活现象,言下之意是:你景春怎么连此类常识都没有呢?从论证方法看,这句既是举例论证,又是类比论证,以“女子”守礼教来类比“大丈夫”的矢志不渝。

(12)、师:好,大家对这两个问题有答案了吗?景春如何评价公孙衍和张仪的?孟子又是如何评价的。

(13)、满意之处:问题的设计很清晰,从反问句的朗读中去领悟,后三句话的理解很难,所以结合历史中的人物事迹来理解。

(14)、阅读关于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叙事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15)、《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从中举一两个例子做具体分析。

(16)、(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7)、C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强壮,而且不能冒险(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18)、(19)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19)、(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20)、⒊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思想,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提出“民为贵,君为轻”,劝导统治者重视人民。

4、《孟子》中的名言警句及理由

(1)、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尽心上)

(2)、从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角度,阐释你对《富贵不能淫》教学的认识,不少于200字。(20分)

(3)、⒉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古义:被举用  今义:往上托,推举

(4)、(解析)A项,配画的教学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容。B项,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同,阅读量也就不同,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D项,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说他们没有老师的指导“无法读完一本名著”太过。

(5)、熟读课文思考: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

(6)、必敬必戒;必:一定。敬:恭敬。戒:留神,当心,谨慎

(7)、注意:“得”和“志”的翻译,以及使动用法的翻译大丈夫应该拥有“仁义、礼”。要有“得志和不得志”的立身处世的态度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人恒过,然后能改……而后喻”,这段文字论述了什么?

(9)、师:大丈夫的标准是什么?找出文中原句。反驳后立马提出来了,一起齐读:“居天下之广居……”

(10)、作者开篇一下子列举了六位名人,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1)、师:他们发怒,天下就害怕,他们太平的时候,天下也就太平,嗯,很好。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孟子的回答,哪位同学来?

(12)、(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3)、(2)理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句话的作用,学生讨论。明确:“故”收束上文,归纳论证。“也”表句中停顿,引起下文,此句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意为“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这一主张强调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无论做设么事都要考虑“人和”的因素,顺应民心。因为“人和”才能得到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帮助和支持越多,力量越大,胜算越大;反之亦然。楚汉之争的事例就能有力地证明这一观点。清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项羽虽势力强大,却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终,刘邦的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垓下。项羽兵败,突围后自刎,这场历时四年的战争,刘邦取得了终的胜利。

(15)、师:上课!感觉同学们还不够热情啊,重新来,上课!

(16)、1(单选)学习古诗词中“月亮”意象,教师请学生举出古人借月亮抒发对亲人思念之情的例子,下列适合的是( )

(17)、(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8)、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国外患者,国恒亡。

(19)、(译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成路上遇见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仇敌。

(20)、7(单选)古诗中某些句子因为蕴含哲理而被后人反复引用,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某教师安排学生汇编这类诗句,下列不适合的是()

5、孟子的名言警句并说出理由

(1)、18(案例分析题)(问题)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缺点,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12分)

(2)、D两位教师的课堂小结给学生提供了解读说明文的策略

(3)、师:反问句,否定,不屑的态度?你有学过礼吗?先把你反驳了,再说出我自己的观点,这叫做先破后立。齐读后半段。我们说自己观点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态度?慷慨激昂,赞同,自信。景春孟子心中大丈夫形象的区别在哪里?景春:因为才被别人害怕。孟子的遵循仁礼义的大丈夫形象。

(4)、《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从中举一两个例子做具体分析。

(5)、“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6)、可改为:经过日复一日的练习,我的技术突飞猛进。(修改原因:主语暂缺)

(7)、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通过事例阐述大丈夫的所作所为,通过“得志”与“不得志”的对比,分析他们对待理想、志向、人生的态度,赞美了大丈夫高洁的品质。 

(8)、师:这也是一句反问句,这句话怎么理解呢?这怎么能称得上是大丈夫呢?孟子的反问句也是情感热切,再读此句,感受孟子态度是不太赞同,不满,不欣赏。孟子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大丈夫?哪一句话承接的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形成了排比句,有什么作用?抒发强烈情感,一浪比一浪高。解释富贵、贫贱、威武意思。

(9)、师:大家知识的学习还不够全面,对孟子思想的了解不多。但是大家从课文中发现了孟子思想。战国时期混乱,思想不易统孟子不得已隐居,为后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思想财富。孟子的义很重要。例如鱼熊掌不可兼得。

(10)、个人想法:关注文体特色,要有文体意识,要抓住文体结构。一个课时完成本课讲解有难度,要注重预习,课堂抓重点。仅仅做到礼是不够的,要坚守义。

(11)、⒒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关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

(12)、⒓出则国外患者 敌:敌对的(名词作形容词)

(13)、⒑你能列举出一个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例子吗?

(14)、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者,什么的人,此处特指君主。道,正义。下同。

(15)、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战国时期·孟子、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孟子》

(1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

(17)、课件下载:部编语文八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课件下载

(18)、(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19)、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第17—18题。

(20)、(2)文中哪句话是形容这种斗争的情形的?(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1)、(译文)即使有一种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2)、                                                    

(3)、师:“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中“顺”的翻译,以及什么是“妾妇之道"?古代女子有三从四德一“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妾妇之道”的表现是什么?

(4)、师:好一个“野味儿”!这种“野”是对自由的极度热爱!

(5)、(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6)、结尾总结全文,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提出观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7)、⒎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治理国家,得出的结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全文看,作者着重强调或议论的重心应在其中的“生于忧患”一句。

(8)、课前查阅有关孟子、《孟子》的资料,查阅“不食嗟来之食”(《礼记·檀弓下》)的故事;回顾八年级已学的《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堂内比读有关于“义”的文言短文;课后拓展阅读孟子的其他代表作。

(9)、师:孟子是儒家,公孙衍张仪是纵横家,二者派别不同,主张及思想也不同。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课文(让学生初读课文,自由大声朗读)

(10)、对孟子说的“浩然之气”,曾有一首长诗对之作出过生动的文学描绘,这就是一身正气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写的《正气歌》。课后阅读《正气歌》,并做摘抄。

(11)、教学设计去哪了,对课堂预设不够全面和完整。

(12)、注释:①(景春)与孟子同时代的人,纵横家。②(公孙衍(yan))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曾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③(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④(诚)真正,确实。

(13)、孟子曰:“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孟子·离娄上》

(1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通过列举六位名人的事例,论述了人才和困境的关系,明确指出了国家和人才一样,要在艰苦环境中生存发展强大的道理。

(15)、(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16)、(4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7)、生:名是指人名,时是指时间,地是指地名,代是指代表作品,评指名家评论。

(18)、师:如何评价这个标准?孟子认为这是他自己认为的标准,那么你是如何评价他的这个标准的?(相互讨论)

(19)、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收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

(20)、②改进对策:学生呈现学习成果后,教师可以采用作品分析法来判断学生的学习需求,即借助学习成果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揭示作品背后隐藏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念,充分发挥学习成果的诊断性评价功能。

(1)、C.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

(2)、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3)、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6)、C教科书选文均可作为训练习作层次的典型材料

(7)、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

(8)、师:这三句分别体现了仁、礼、义。得志、不得志,能实现就和人民一起去实现,不能实现就自己去,不论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守仁礼义,这就是大丈夫遵循的准则。

(9)、(孔子的弟子)子路,人家指出他的过失来,他很欢喜。(当年的圣君)禹听到不同意见后,很谦虚地向人家下拜。”

(10)、⒊饿其体肤   饿:使……饥饿   ⒋空乏其身 空乏:使……穷困

(11)、B项,《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

(12)、⒐第四段独立成段,作用:强调,突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13)、(解析)《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诗歌。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地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与“送别”无关,故选B项。

(14)、(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15)、教学目标简单明确,容易达成,识记背诵名句,了解孟子其人及思想主张,科学合理简明具体。

(16)、(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17)、参考答案:“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三句,采取排比的形式,气势磅礴,义正词严地指出大丈夫精神的实质,三个“天下之”的反复,也将精神的崇高性推到。

(18)、师:铮铮铁骨、浩然正气,那么孟子认为怎样的人可以成为大丈夫?课文中哪几句体现出来?

(19)、(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20)、⒏全文先后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2)、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

(3)、⒓孟子认为只有逆境可以造就人才,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4)、朗读诵读,正确流利有感情。未达成,时间紧张,理想:当堂成诵,分析文章层次。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孟子中的格言警句144句(孟子的名言警句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