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捷列夫预言的元素
1、门捷列夫预言的元素的故事
(1)、元素的高正氧化数从左到右递增(没有正价的除外),低负氧化数从左到右递增(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元素除外)。
(2)、镓是第一个先经理论预言,后在自然界中提取到的化学元素。它的发现对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起到了关键的证实作用,也把门捷列夫的声望推到新的高度。镓的化合物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镓合金为代表的液态金属还经常作为一种神奇元素出现在科幻创作中。
(3)、之后的研究表明,这种现象是尿液中所含的磷(P)发光所导致的。实际上,布兰德的发现是人类发现新元素的早确切记录。
(4)、门捷列夫说:“科学就要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比如,英国的纽兰兹因为喜欢音乐,他根据音符提出了‘八音律’,就是一种创新。”
(5)、图3人教版教科书上的元素周期表,现已成为探究化学世界的基石
(6)、有趣的是,郭嵩焘在记述了上面的故事之后,又联想到大约半年前(1877年8月26日)从报纸上读到的海王星之发现的故事:1846年,在法国人勒维耶(JeanJosephLeVerrier,1811—1877)和英国人亚当斯(JohnCouchAdams,1819—1892)各自独立推算的基础上,天文学家找到了天王星外一颗较大行星,即海王星。郭嵩焘在叙述发现经过时同样使用了“测其中空缺处”这样的话语,感叹“西洋天文士凭空悟出,则遂有人循而得之”,与门捷列夫先预言再由布瓦博德兰从矿物中提炼发现镓的经过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亦略见西人用心之锐与其求学之精也。”(6)
(7)、目前,人类共发现了氢、氧、金、银、铜、铁等118种元素。在中学教科书上,大家肯定都见过元素周期表,它用“H”“O”等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化学元素,并根据原子序数从小到大依次排序。元素是构成我们生活的世界中一切物质的“原材料”,水、空气、大地,甚至连我们人类都是由元素构成的。
(8)、这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
(9)、镓的化合物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以镓合金为代表的液态金属还经常作为一种神奇元素出现在科幻创作中。看过《终结者》系列科幻电影的读者都知道,剧情中的反派拥有一副反应敏捷,可以液态渗透,还能自我修复的不死之身。在现实世界中我们当然还找不到这样的物质或生命,但如果一定要选出一种性质与其为接近的材料,那可能非液态金属莫属。
(10)、1869年化学家门捷列夫将当时已经发现的元素(63种)按照原子质量大小来进行了排列,并把一些化学性质形似的元素放在一列,这就是元素周期表的雏形。此后不断有人提出各种类型周期表不下170余种。
(11)、这种荒唐说法被当作加以崇信之后,托勒密的学说就成为不可怀疑的结果而严重阻碍着天文科学的进步。
(12)、舟齐律想,如果从上下关系看,X应为27和115的平均值Y应为28和119的平均值
(13)、到了1829年,德国的化学家贝莱纳根据元素的原子量和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在已知的54种元素中有一些相似的元素,例如:氯、溴、碘,不仅在颜色、化学活性等方面可以看出有定性规律变化,而且其原子量之间也有一定理的关系,即:中间元素的原子量为另两种元素原子量的算术平均值。这种情况,他一共找到了五组,每组有三种元素,他将其称之为“三元素族”,即:
(14)、门捷列夫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分析、比较与综合,领悟到化学元素依照原子量(严格的说法应为相对原子质量或原子序数)的大小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从而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在19世纪中叶,许多元素还没有被发现,门捷列夫把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全部列入表内,又在表中留下一些空位,预言了与硼、铝、硅类似的元素的存在。他借助梵文前缀eka(意“类”)将这些未知元素命名为“类硼”“类铝”和“类硅”——它们正是后来被发现的钪、镓、锗。根据自己的理论,门捷列夫还指出当时测定的某些原子量的数值有误。例如:当时认为金的原子量比锇、铱、铂要小,但门捷列夫坚持把金排在这些元素后面,并提出应该重新测量金的原子量,结果证明他是正确的。
(15)、王青教授:昨晚(6月9日),清华电动力学期末考试
(16)、尽管存在错误,道尔顿还是发表了几种元素的原子量。此后,科学家开始以“质量”为通用指标对各种元素进行分类和分析。
(17)、(5)王扬宗.关于《化学鉴原》和《化学初阶》(J).中国科技史料,11(1):84-
(18)、关于门捷列夫发现周期律的过程,流传着许多以讹传讹的故事,典型的就是托梦说和扑克说:前者说门捷列夫在连续三天三夜工作后昏昏入睡,梦中看见按应有位置排列的周期表;后者则说他是在玩纸牌时突然获得灵感的。这些都属于捕风捉影的传说。实际上,早在1860年,门捷列夫就在德国卡尔斯鲁厄举行的第一届国际化学家大会上获得意大利化学家康尼查罗(StanislaoCannizzaro,1826—1910)阐述原子-分子论的小册子,从而产生化学元素的性质随原子量增加而呈现周期变化的思想。从1865年起,身为彼得堡工学院和彼得堡大学化学教授的门捷列夫着手编撰《化学原理》,正是在此过程中他开始关注各种元素的性质与关系,也曾利用卡片尝试不同的分类与组合,“扑克说”大概就由此而来。
(19)、王亚愚教授:清华物理系本科人才培养理念与实践
(20)、但从宏观上看,科学发展是落在生产技术的后面。
2、门捷列夫预言的元素11种元素是哪些
(1)、镓的固态呈蓝灰色,液体镓呈银白色,有镜一样发亮的表面。因其液态温度范围大,它常被用在高温温度计和量压计上。镓与银和锡的合金适于代替补牙用的汞。镓也用于焊接包括宝石在内的非金属材料到金属上,还可作为核反应堆中热交换的介质。
(2)、版权所有少年儿童出版社,鼓励任何不用于商业性质的传播
(3)、元素的外表和性质截然不同,如何对它们进行分类整理?
(4)、图片2来源:杨奇,陈三平,邸友莹,周春生,高胜利.再论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形成和发展(J).大学化学,2017,32(06):46-
(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门捷列夫发现的元素周期律是否能站住脚,必须看它能否解决化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门捷列夫以他的周期律为依据,大胆指出某些元素公认的原子量是不准确的,应重新测定,例如当时公认金的原子量为因此,在周期表中,金应排在饿。铱、铂(当时认为它们的原子量分别是17)的前面。而门捷列夫认为金在周期表中应排在这些元素的后面,所以它们的原子量应重新测定。重新测定的结果是:饿为铱为铂为195,金为实验证明了门捷列夫的意见是对的。又例如,当时铀公认的原子量是1是三价元素。门捷列夫则根据铀的氧化物与铬、铂、钨的氧化物性质相似,认为它们应属于一族,因此铀应为六价,原子量约为2经测定,铀的原子量为20再次证明门捷列夫的判断正确。基于同样的道理,门捷列夫还修正了铟、镧、钇、铒、铈、的原子量。事实验证了周期律的正确性。
(6)、接到门捷列夫的信,布瓦博德朗十分惊讶,因为世界上只有他才是手中握有镓的人,门捷列夫根本没有这种元素,他怎么能知道这种元素的比重是59而不是47呢?而且这个人还如此的自信。不过,他还是决定再做一次试验。
(7)、相对于其他金属元素,镓被发现的时间较晚,这可能与其是分散元素,无单独成矿有关。镓在地壳中的含量大约为18ppm,丰度与铅和钴相近。虽然单从数值上看并不是很低,但镓的开采却远比铅和钴困难。镓在矿石中的含量通常不超过0.1%,常与铝、锌、锗的矿物共生,所以镓一般是从这些金属矿石冶炼中的副产物中获取的。
(8)、不过根据苏联科学哲学家与科学史家凯德洛夫(БонифатийМихайловичКедρов,1903—1985)的研究,世界上第一张系统的化学元素周期表,是门捷列夫在1869年3月1日(俄历)一天之内完成的。他把自己的考证结果写成了厚厚的一本专著《伟大发现的一天》,书中再现了门捷列夫在这一天的工作日程和发现经过(3-4)。同年3月18日,门捷列夫的论文由《俄罗斯化学学会会刊》主编在俄国化学会年会上宣读。因此,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在内的机构都将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时间定在1869年。
(9)、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以轻的元素——氢为起点,将元素按照原子量从小到大的顺序纵向排列,并在合适的地方转到新的一列,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同一横行。
(10)、从18世纪中叶起,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元素被发现,许多人就开始了寻找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尝试,其中重要的成果有德国人德贝莱纳(JohannWolfgangDöbereiner,1780—1849)1829年提出的“三元组”、法国人尚古特瓦(BéguyerdeChancortois,1820—1886)1862年提出的“螺旋图”和英国人纽兰兹(JohnNewlands,1837—1898)1865年提出的“八音律”但是,这些模型都不够理想,也无法涵盖全部已知的化学元素,遑论预言未知元素的存在及性质了。
(11)、HendersonC:美国研究基金支持下的物理教育研究及其对高等物理教育的影响
(12)、1856年门捷列夫获化学高等学位,1857年他取得大学职位,任彼得堡大学副教授。1859年他到德国海德堡大学深造。
(13)、德国科学家斯塔尔提提出燃素说来解释化学反应,燃素说作为化学的理论成果统治了化学界近100年。科学的发展不是凭空进行,而是必须以已有的科学成果为发展的起点。
(14)、图21969年门捷列夫绘制的元素周期表手稿
(15)、150年前,门捷列夫向俄国化学学会递交了元素表的草图,两年后他又对其进行了修正并提出了周期的概念。他以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进行横排,把性质相似的元素整理到同一竖排,并揭示了元素性质周期变化的奥秘。这一创举为构成世界的所有化学元素提供了美妙的家族谱系。自此,所有已发现、未发现的元素不再是浩渺宇宙中偶然邂逅的个体而成为了注定相见的兄弟姐妹。
(16)、J.Zhang,Y.Yao,L.Sheng,J.Liu,Self‐FueledBiomimeticLiquidMetalMollusk.Adv.Mater.,2015,27,26
(17)、安宇教授:为什么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需要改变
(18)、王青,郭应寿:清华大学《费曼物理学II》和《电动力学》混合式线上教学实践
(19)、200多年前,道尔顿创立原子学说,化学元素的概念开始和物质的原子量联系起来;
(20)、这些事实说明,门捷列夫破解了元素的“密码”!这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每一种元素都在周期表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已经被填满的行和列中不会有新的元素,而空格不但能预示尚未发现的元素,还能根据它们在周期表里的位置推测出它们的性质,这就极大地加速了寻找这些未知元素的过程。不过,在门捷列夫的时代,人们还不知道原子的结构,所以他并不知道这种规律背后的真正原因,也不知道如何处理那些“穿杂色衣服的人”,也就是后来所说的过渡元素。
3、门捷列夫预言的元素是怎么被确定的
(1)、郭嵩焘当天日记没有交代信息来源,然而前一天的日记提到使馆随员及船政学堂督学李凤苞(字丹崖,1834—1887)携罗丰禄自“满吉斯”(曼彻斯特)归来向他汇报,则“略记丹崖所游历,以备他日访求。”学者认为郭嵩焘记下的,正是罗丰禄讲述的“曼德勒茀”与“洼布得隆”关于镓之发现的故事
(2)、1860年他参加了在卡尔斯鲁厄召开的国际化学家代表大会。1861年他回彼得堡从事科学著述工作。1863年他任工艺学院教授,1864年,门捷列夫任技术专科学校化学教授,1865年他获化学博士学位。
(3)、这是英国画家约瑟夫·赖特(1734~1797)的一幅画作,名为《寻找哲人石的炼金术士》,描绘了炼金术士布兰德(右侧人物)蒸煮尿液并发现了磷的情形。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排泄到尿液中的磷大约为0.5~1克。纯磷(白磷)暴露于空气中的话,在50~60℃的温度下可以自燃,释放出热量并发光(磷光)。
(4)、DmitriMendeleev:https://en.wikipedia.org/wiki/Dmitri_Mendeleev
(5)、门捷列夫当即给布瓦博德朗写了一封信:“镓就是我预言的类铝,它的原子量接近比重是请你再试验一下,也许你那块物质还不纯。”
(6)、H.Wang,Y.Yao,X.Wang,L.Sheng,X.Yang,Y.Cui,P.Zhang,W.Rao,R.Guo,S.Liang,W.Wu,J.Liu,Z.He,Large-MagnitudeTransformableLiquid-MetalComposites,ACSOmega2019,4,23
(7)、毕业后,他先后到过辛菲罗波尔、敖德萨担任中学教师。在教师的岗位上他并没有放松自己的学习和研究。1857年他又以突出的成绩通过化学学位的答辩。他刻苦学习的态度、钻研的毅力以及渊博的知识得到老师们的赞赏,彼得堡大学破格地任命他为化学讲师,当时他仅22岁。
(8)、特别是到了中世纪后期,天主教会还别有用心地为托勒密的地心说披上了一层神密的面纱。
(9)、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物理类课程线上教学的调查报告
(10)、当时,人们已经知道水是由氢(H)与氧(O)构成的。拉瓦锡是这一事实的发现者,他通过试验发现氢与氧混合燃烧后可以生成水,而且生成水时所消耗的氢与氧的“质量”之比是恒定不变的。
(11)、顺境的时候一定要找出路,逆境的时候才会有退路。
(12)、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成就辉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13)、舟齐律建议,给这几个空格也都起个名字吧——类硼、类铝、类硅。
(14)、《物理与工程》期刊是专注于物理教育教学研究的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981年创刊,欢迎踊跃投稿,期刊投审稿采编平台:
(15)、(6)郭嵩焘.伦敦与巴黎日记(M).长沙:岳麓书社,1985:214,309,384, 478-479,797-7
(16)、有了卡片,门捷列夫和舟齐律的工作方便多了。只要有空,他们就在办公室里以不同的方式摆放卡片,寻求规律。
(17)、500多年前,医学家与炼金术师帕拉塞尔苏斯提出三元素理论,认为可以用盐、硫和汞来描述世界上一切物质;
(18)、李学潜教授:如何帮助物理系学生迈过从高三到大一这个坎
(19)、镓的发现是化学史上第一个事先预言的新元素的发现,它雄辩地证明了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的科学性。1880年瑞典的尼尔森发现了钪,1885年德国的文克勒发现了锗。这两种新元素与门捷列夫预言的类硼。类硅也完全吻合。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再次经受了实践的检验。
(20)、 所有伟大的科学成果都同时是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万有引力公式简洁而无所不包地描绘了天上地下同时进行的有条不紊的运动,进化论铺展开整个地球所有物种几千年自然选择多姿变换的画卷。元素周期表也是这样一件化学世界里简洁而无所不包的艺术品。从门捷列夫创制第一幅元素周期表到现在为止,新元素增加了几百个,除了局部的调整外,所有的元素都井然有序地被排列到元素表上的十几个族里,被编上容易记忆的阿拉伯数字编号,像纪律严明的军队,守护着自然的秩序。元素周期表揭开了化学世界神秘的面纱,为复杂的世界赋予了为简洁而和谐的表达。
4、门捷列夫预言的元素有哪些
(1)、门捷列夫对化学这一学科发展大贡献在于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他在批判地继承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大量实验事实进行了订正、分析和概括,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即元素周期律。他根据元素周期律编制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把已经发现的63种元素全部列入表里,从而初步完成了使元素系统化的任务。他还在表中留下空位,预言了类似硼、铝、硅的未知元素(门捷列夫叫它类硼、类铝和类硅,即以后发现的钪、镓、锗)的性质,并指出当时测定的某些元素原子量的数值有错误。而他在周期表中也没有机械地完全按照原子量数值的顺序排列。若干年后,他的预言都得到了证实。门捷列夫工作的成功,引起了科学界的震动。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就把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称为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和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2)、 “怎么能说没意义呢?工作与生活就是寻求新的知识,在这种追求之中,我们的生命就有了价值。” 门捷列夫有点不悦,“看不到机遇的人是蠢人,抓不住机遇的人是庸人,有机遇不抓的人是罪人。我预感,这里隐藏着科学研究中的一个大的机遇。”
(3)、多日的劳累,门捷列夫终于坚持不住了,他坐在椅子上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他做了一个梦,在梦里他还在玩卡片,找化学元素的规律。突然,他好像看到一个更完整、圆满的周期表。他惊醒了,赶紧睁开眼,再从头至尾看一遍刚才排出的牌阵,他惊喜地发现,元素的性质呈现了明显的规律性变化!
(4)、类似地,他们还预测了其他未知元素的多个数据。
(5)、在拉瓦锡生活的18世纪,人类已知的元素只有金(Au)、银(Ag)、铜(Cu)、氧(O)、氮(N)等30多种。后来,科学家们开始对物质进行彻底分解,致力于寻找未知的新元素。到目前为止,人类总共发现了118种元素。
(6)、如果横向均匀排列,设X与65相差a,则65+3a=a=所以X为65+a=Y为65+2a=
(7)、有趣的是,有关元素周期律的早中文记录,似乎出自位派驻海外的外交官、清廷驻英公使郭嵩焘(1818—1891)。图4是《伦敦电讯画报》1877年2月24日增刊上刊登的郭嵩焘像。郭嵩焘出使英国期间,曾多次向人请教近代化学方面的知识,而他身边恰好有两个堪当此任的人。第一位是其英国随员马格里(HallidayMacartney,1833—1906),此公是乾隆年间英国派往中国的外交使团团长马嘎尔尼(GeorgeMacartney,1737—1806)的后人,早年曾在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1876年以三品衔候选道兼三等翻译官的身份随郭嵩焘出使英国。第二位是福州船政学堂舰船驾驶科首届毕业生会考第一名罗丰禄(1850—1901),他的同期同学包括严复、刘步蟾、方伯谦、林永升、邓世昌等众多名人。1877年3月,清廷选派第一届赴欧留学生时,罗丰禄已经留校任教,但是他还是以候选主事兼翻译官的身份获选,只是没有像严复等同学那样被派往海军学院,而是直接进入伦敦国王学院深造,师从化学名家蒲陆山(CharlesLoudonBloxam)学习化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罗丰禄后来成了一名职业外交官,先后出任清廷派驻英、意、比、俄等国的公使。图5是英国伯明翰市1900年制作的罗丰禄纪念章。
(8)、法国地质学家贝吉耶·德·坎古杜瓦(1820~1886)早意识到元素具有某种规律。他把化学元素按照原子量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发现性质相似的气体或金属元素会周期性地反复出现。
(9)、科学家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努力来寻找规律,但是结果都不理想,直至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找到了破解元素的“密码”。当时门捷列夫面临的大困难是:在已经发现的元素中,有的原子量测得不准。这就像按人的个子高低排队时,8米的高个子被当成4米的矮个子来站队一样。许多元素当时还没有被发现,就像排队时还有缺席的。要在这样排列的队伍中找出规律,真是难上加难。
(10)、1862年,在卡尔斯鲁厄国际化学会议召开2年后,坎古杜瓦发现原子量每增大就会出现性质相似的元素。例如,锂(Li,原子量7)、钠(Na,原子量23)和钾(K,原子量39)的性质相似,都是熔点低的软质金属,遇水会发生剧烈反应。
(11)、1543年,哥白尼公开发表《天体运行论》,这是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主要标志。
(12)、我们是中科院主管、科学出版社主办,与日本知名科普杂志Newton版权合作的一本综合性科普月刊。
(13)、例如,他曾在1871年预测钙(Ca)与钛(Ti)之间应该存在原子量为44的元素。1879年,科学家发现了原子量为96的钪(Sc)。在门捷列夫预言存在的元素中,其中3种在其有生之年得到了证实,而且他所预言的元素性质也一一应验。就这样,门捷列夫发明的元素周期表的正确性得到了彻底认可。
(14)、这份材料是法国科学家布瓦博德朗的研究报告,也宣布发现了一种新元素,命名为“镓”,并且在报告中提供了镓的多种实验数据。
(15)、他预测这种未知的元素原子量大约是它的密度是9g/cm³。
(16)、1864年,英国化学家约翰·纽兰兹(1837~1898)提出,按照原子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时,每当排列到第8种元素时就会出现性质跟第一种元素相似的元素。例如,锂(2号)→钠(9号)→钾(16号)。这一规律类似于音乐中的八度音阶,每到第8个音阶就会出现相同音,因此,纽兰兹把元素的这一规律称为“八音律”。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元素都能够与八音律相对应,因此,坎古杜瓦的这一发现并未在科学界得到广泛认可。
(17)、(图源:ru.wikipedia.org)
(18)、“对的,”门捷列夫说,“这就是1829年德国化学家德贝莱纳提出的‘三素组’,刚才这几组数据是一些元素的原子量,它们分别是锂钠钾、钙锶钡、氯溴碘,类似这样的元素还有好几组。这不就是一种规律吗?”
(19)、事实证明门捷列夫发现的化学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界的一条客观规律。它揭示了物质世界的一个秘密,即这些似乎互不相关的元素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它变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体系。从此新元素的寻找,新物质、新材料的探索有了一条可遵循的规律。元素周期律作为描述元素及其性质的基本理论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化学和物理学的发展。
(20)、33年后,即1862年,法国地质学家尚古多创建了《螺旋图》,他创造性地将当时已知的62种元素,按各元素原子量的大小为序排列成一条围绕圆筒的螺旋形。他意外地发现,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都出现在同一条母线上。
5、门捷列夫预言的元素及其确认过程研究报告
(1)、Copperindiumgalliumselenidesolarcells: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pper_indium_gallium_selenide_solar_cells
(2)、但他们很快又发现,有些相邻元素的原子量相差太大,好像中间再填充一种元素就合理了,门捷列夫把其中的几张卡片拉开,留出几个空格,规律更明显了。
(3)、门捷列夫轻舒一口气:“我们完成了科学研究中的定量化,接下来等待实证检验吧。”
(4)、第二天,舟齐律来了,他们看着摆放整齐的卡片,有一种成功的快乐。舟齐律恭维道:“教授你太天才了!”
(5)、门捷列夫说:“既然有名字,我们就要把它们的性质预测出来。”
(6)、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人类创造了“元素”(element)这个词。顾名思义,元素是构成物质“本元”的要素(素材、原料)。也可以说,元素是无法再分解成其他成分的物质。
(7)、后,门捷列夫和舟齐律决定,再考虑横向与竖向,X取71与3的平均值Y取5和5的平均值于是,他们就预测了:类铝的原子量为类硅的原子量为
(8)、 一个经典的化学“恶作剧”利用了镓低熔点的特性:给人一把镓做的汤勺,当在热水里搅拌时,勺子就会神奇般的融化。
(9)、可进行热响应而自由变形的“软体章鱼”(图源:doi.org/1021/acsomega.8b03466)
(10)、在郭嵩焘的日记中,留有多则同马格里、罗丰禄谈论化学的记录。例如:1877年6月2日记马格里“言化学,分别本质不变者六十三种”;12月2日记“稷臣(罗丰禄字)在京斯科里治(国王学院Kings’College的音译)学习化学……言化学书精者”;12月18日记“罗丰禄留谈化学,极可听”;1878年11月15日连续两天听马格里讲化学等1878年2月25日的一则日记特别值得注意:
(11)、3月1日那天,门捷列夫和舟齐律照旧在研究着这63种元素的规律,整整一天,依然头绪杂乱,但隐约中也呈现了一些规律。
(12)、(7)吴以义.海客述奇——中国人眼中的维多利亚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10
(13)、门捷列夫发表周期律第二篇论文后的第四年即1875年,布瓦博德朗在观察比里牛斯山的闪锌矿的分光光谱时,发现了两条在已知元素中从未曾见过的明显的紫色线条。经过极其复杂的分析化验工作,布瓦博德朗终于成功地提取了极其微量的新元素镓。在研究了镓的性质后,令布瓦博德朗吃惊的是,此元素的性质与门捷列夫所预言的元素“类铝”的性质不仅在主要之点上完全一致,即使在一些次要之点上也无任何出入。曾被贬为“空想”“空论”的元素周期律终于吸引了学术界的注意,门捷列夫关于周期律的论文迅速被译成法文和英文。全世界的科学家都知道了周期律的内容和意义。
(14)、《化学叙事》试图用有趣的情境、科普的方式传播化学知识。
(15)、上文中的“纽伦斯”就是1865年提出“八音律”的纽兰兹;“六十四品”即当时已知的64种元素;“日耳曼人曼德勒茀”应是“俄罗斯人门捷列夫”之误,按门捷列夫曾于1859年前往德国海德堡大学学习并出席了次年在卡尔斯鲁厄召开的国际化学家大会,他在1871年发表的第二篇论文中对两年前提出的周期表作了进一步完善;“微有旷缺”是指他在周期表中留下的空位;“洼布得隆”就是布瓦博德兰;“嘎里恩摩”就是元素镓(gallium)的音译;“黑铅”不是单质元素,这里应该是锌,也就是说新元素镓的质(原子量)在锌和锡之间;“罗尔曼洛布尔斯”即英国天文学家洛克耶(JosephNormanLockyer,1836—1920),“光气之法”就是他所发明的光谱分析法。
(16)、(8)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于光远,等,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81,402
(17)、那么,元素与原子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呢?简单地说,元素是原子的种类。
(18)、顾牡:对于重新制定的《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认识和体会
(19)、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不仅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也显示了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和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被称为化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20)、采用GaN器件的充电器功率更大,体积却比传统硅器件的充电器小。(图源:Anker)
(1)、舟齐律是一位金发碧眼的姑娘,她曾是门捷列夫的学生,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成了门捷列夫的助手。
(2)、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科学家们相继发现了一些难以分离的元素,并将其添加到周期表中,从而使得周期表得到进一步扩充。此外,科学家甚至开始“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元素。也就是说,通过融合已知的元素来人工合成重元素。比铀(92号元素)重的元素基本上都是以人工合成的方式发现的。
(3)、1669年,德国一位名叫亨尼格·布兰德(1630~1692)的炼金术士收集了大量人体尿液,并对其进行了蒸馏提纯。当时,炼金术在欧洲盛行,很多人试图通过加热或添加某种物质来“点石成金”——把铁(Fe)、铅(Pb)等普通金属变为黄金(Au)等贵重金属。以此为职业的人则被称为炼金术士,布兰德就是其中之浓缩和分析尿液是其炼金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4)、作者:杨莉娟,西南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研究人员
(5)、镓的发现及行业发展史:http://baike.asianmetal.cn/metal/ga/history.shtml
(6)、1866年他任彼得堡大学普通化学教授,1867年他任化学教研室主任。1893年起,他任度量衡局局长。1890年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外国会员。1907年2月2日,门捷列夫逝世,享年73岁。
(7)、舟齐律回家了,门捷列夫独自留在办公室里继续工作。
(8)、朱邦芬院士:“减负”误区及我国科学教育面临的挑战
(9)、研究领域主要是化学,特别是无机化学、物理化学。但除了化学外,他还研究过气体定律、气象学、石油工业、农业化学、无烟火药、度量衡,由于他的辛勤劳动,在这些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做出了成绩。
(10)、他先把常见的一些元素按照原子量递增的顺序排在一起,之后是那些不常见的元素,后还剩下几种稀土元素没有安排入座,门捷列夫无奈地将它放在边上。
(11)、收到门捷列夫的来信,布瓦博德朗诧异:我是全世界拥有镓的人,你怎么能知道我的数据不对呢?
(12)、六年后,1875年的一天,舟齐律看到了一份材料,她兴奋地冲入门捷列夫的办公室:“教授,我们预测的类铝被发现了!”
(13)、1894年,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元素——氩(Ar),它的发现给元素周期表带来了巨大挑战。氩属于稀有气体,是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在之后的几年内,科学家又相继发现了氖(Ne)等其他稀有气体元素。
(14)、通过英国科学家莫斯莱的工作,人们才发现原子核里的正电荷数目(即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周期表所反映的,实际上是元素随原子序数上升时,外层电子数的周期性变化。在此之前,门捷列夫根据不完全准确的原子量和有空位的序列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体现出他敏锐的洞察力和充满智慧的想象力。
(15)、1789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发表了33种化学元素的名单,随后在欧洲出现了一股搜寻新元素的热潮,被发现的元素很快达到了60多种。这些元素的性质不显得杂乱无章。这种情况使人们感到迷茫:这个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种元素?元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应该如何去寻找新的元素?
(16)、例如,锂(Li)这一列到氟(F)结束,从钠(Na)开始新的一列。因此,锂与钠、氟与氯(Cl)等性质相似的元素就位于同一横行。
(17)、葡萄牙一位亲王的船长曾说:“尽管我们对有名的托勒密十分敬仰,但我们发现,事事都和他说的相反。”托勒密体系的错误日益暴露,人们急需建立新的理论体系。
(18)、(1)梦隐.致敬门捷列夫(J).科学文化评论,2019(1):126-1
(19)、道尔顿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后,许多化学家都把测定各种元素的原子量当作一项重要工作,这样就使元素原子量与性质之间存在的联系逐渐展露出来、1829年德国化学家德贝莱纳提出了“三元素组”观点,把当时已知的44种元素中的15种,分成5组,指出每组的三允素性质相似,而且中间元素的原子量等于较轻和较重的两个元素原子量之和的一半。例如钙、锡、钡,性质相似,铬的原子量大约是钙和钡的原子量之和的一半。氯、溴、碘以及银、钠、钾等元素也有类似的关系。然而只要认真一点,就会发现这样分类有许多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所以并没有引起化学家们的重视。
(20)、《自然杂志》是由上海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杂志,创刊于1978年5月,双月刊。内容涵盖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学术性与可读性兼顾。希望能把刊物办成沟通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桥梁,促进学术交融,推动创新发展。欢迎关注!欢迎投稿!
(1)、道尔顿当时曾预测,如果氢原子的“质量”(原子量)为氧原子的“质量”(原子量)则为不过,氧的实际原子量为当时,道尔顿认为水分子是由1个氢原子与1个氧原子构成的,是“HO”(实际上,水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H2O),再加上当时的实验结果并不十分准确,从而导致了上述错误。
(2)、http://gkwl.cbpt.cnki.net
(3)、例如,18世纪,瑞典生物学家林耐就曾致力于对植物的分类,他写了《自然系统》一书,使杂乱无章的关于植物方面的知识形成了完整的系统。
(4)、这些定律构成一个统一的体系,把天上的和地上的物体运动概括在一个理论之中。
(5)、门捷列夫发表周期律第二篇论文后的第四年即1875年,布瓦博德朗在观察比里牛斯山的闪锌矿的分光光谱时,发现了两条在已知元素中从未曾见过的明显的紫色线条。经过极其复杂的分析化验工作,布瓦博德朗终于成功地提取了极其微量的新元素镓。在研究了镓的性质后,令布瓦博德朗吃惊的是,此元素的性质与门捷列夫所预言的元素“类铝”的性质不仅在主要之点上完全一致,即使在一些次要之点上也无任何出入。曾被贬为“空想”“空论”的元素周期律终于吸引了学术界的注意,门捷列夫关于周期律的论文迅速被译成法文和英文。全世界的科学家都知道了周期律的内容和意义。
(6)、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推进在线物理教育教学研究的工作
(7)、4年后(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批判和继承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大量实验事实进行了订正、分析和概括,成功对元素进行了科学分类。他总结出一条规律:元素(以及由他所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随着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这就是元素周期律。他还根据元素周期律编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把一经发现的63种元素全部列入表里。并且,门捷列夫还预言了类似硼、铝、硅的未知元素(门捷列夫叫他们为类硼、类铝、类硅元素,即以后发现的钪、镓、锗)的性质,并为这些元素在表中留下了空位。若干年后,门捷列夫的预言都得到了证实。人们为了纪念它的功绩,就把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称为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和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门捷列夫揭示的元素内在联系的规律还是初步的,他未能认识到形成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
(8)、数十年前,英人有纽伦斯,推求六十四品中应尚有一种,而后其数始备。至一千八百七十一年,日耳曼人曼德勒茀始著书详言之,谓合各种金质,辩其轻重,校其刚柔坚脆,中间实微有旷缺,应更有一种相为承续。至是法人洼布得隆又试出一种金,在化学六十四品之外,名曰嘎里恩摩,其质在锡与黑铅之间。其试法亦用英人罗尔曼洛布尔斯光气之法:凑合五金之质,加之火而以镜引其光,凡有本质不能化者,必得黑光一道。杂六十四品试之,则得黑光若干道。又于其光之左右疏密,以辩知其为何品。(6)
(9)、到了1865年,纽兰兹正在独立地进行化学元素的分类研究,在研究中他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当元素按原子量递增的顺序排列起来时,每隔8个元素,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就会重复出现。由此他将各种元素按着原子量递增的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了若干族系的周期。纽兰兹称这一规律为“八音律”。但是,纽兰兹没有认识到在已知元素之间还有未发现的元素,因此"八音律"存在许多矛盾。1866年,纽兰兹在英国化学学会上提出了"八音律"的见解时,引起了哄堂大笑。有人讽刺说,你怎么不按元素的字母排列呢?许多年以后,即在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得到普遍承认以后,他们的论文才得以发表。纽兰兹甚至还因此而获得了勋章。
(10)、1875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兰(Paulde Boisbaudran,1838—1912)利用光谱分析法从闪锌矿石中发现了一种新元素镓,它的许多性质与门捷列夫1871年预言的“类铝”完全一样,如熔点低、灼热时分解水汽、能结晶生成矾类等,只是布氏测得的密度7比门捷列夫估计的数值9~0要低一些。对自己发现的周期律十分自信的门捷列夫立即写信给布瓦博德兰,建议他提纯后重新测一下密度。布瓦博德兰起初感到怀疑,因为当时只有他掌握镓的样品,远在彼得堡的门捷列夫怎么可能知道它的精确密度呢?不过重新测量的结果令他大为折服,镓的精确密度是94!之后的十来年里,在元素周期表的指导下,“类硼”(钪,1879年)、“类硅”(锗,1885年)以及许多新元素都被相继发现。
(11)、在对物质、元素的广泛研究中,关于各种元素的性质的资料,积累日愈丰富,但是这些资料却是繁杂纷乱的,人们很难从中获得清晰的认识。整理这些资料,概括这些感性知识,从中摸索总结出规律,这是摆在当对化学家面前一个急待解决的课题,同时也是科学和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这样的科学背景下,从事元素分类工作和寻找元素之间内在联系的许多化学家,经过长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其中辉煌的成就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和德国化学家迈尔先后发现的化学元素周期律。
(12)、虽然获取不易,镓元素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13)、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性质有明显的规律性,科学家们是按原子序数递增排列,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放在同一行,将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放在同一列。
(14)、门捷列夫笑了:“你穿越了,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只能写信。”
(15)、近代自然科学是以天文学领域的革命为开端的。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
(16)、地址:上海市上大路99号上海大学121信箱(200444)
(17)、1862年,法国化学家尚古多提出一个“螺旋图”的分类方法。他将已知的62种元素按原子量的大小顺序标记在绕着圆柱体上升的螺旋线上,这样某些性质相近的元素恰好出现在同一母线上。因此他第一个指出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可是他的报告照样无人理睬。1864年,德国化学家迈尔在他的《现代化学理论》一书中刊出一个“六元素表”。可惜他的表中只列出了已知元素的一半,但他已明确地指出:“在原子量的数值上具有一种规律性,这是毫无疑义的”。1865年,英国化学家纽兰兹提出了“八音律”一说。他把当时已知的元素按原子量递增顺序排列在表中,发现元素的性质有周期住的重复,第八个元素与第一个元素性质相近,就好象音乐中八音度的第八个音符有相似的重复一样。纽兰兹的工作同样被否定,当时的一些学者把八音律斥之为幼稚的滑稽戏,有人甚至挖谤说:“为什么不按元素的字母顺序排列呢?那样,也许会得到更加意想不到的美妙效果。”“六元素表”、“八音律”是存在许多错误,但是应该看到,从三元素组”到“八音律”都从不同的角度,逐步深入地探讨了各元素间的某些联系,使人们一步步逼近了科学的真理。以前人工作所提供的借鉴为基础,门捷列夫通过顽强努力的探索,于1869年2月先后发表了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图表和论文。在论文中,他指出:
(18)、同时,天文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种田靠天、畜牧靠天、航海靠天、观测时间也靠天,这就必然会有力推动天文学的发展。
(19)、《终结者:黑暗命运》中全新进化的液态金属终结者Rev-9
(20)、图1是俄国画家亚罗申科(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Яроше́нко,1846—1898)的作品《写字台前的门捷列夫》,画中的门捷列夫正倚在台前思考,身边摆满了化学仪器,似乎是在重现“伟大发现的一天”的场景。
(1)、吴国祯教授:我的国外研究生经历印象——应清华大学物理系“基科班20年·学堂班10年纪念活动”而写
(2)、35岁的化学教研室主任门捷列夫近很烦,他正在编写的《化学原理》遇到了一个瓶颈:怎样用合乎逻辑的方式,来组织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另外,他讲授的“理论化学”课程也因体系零乱,学生们颇有微词,就连他的助手舟齐律都说:“教授,再这样教下去,大家可能要转专业了。”
(3)、同一族中,由上而下,外层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原子序数递增,元素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4)、(3)应该预料到许多未知元素的发现,例如类似铝和硅的,原子量位于65一75之间的元素。
(5)、例如,钟表在实践中已广泛应用,但人们并不懂得由哪些因素决定着钟表运动的周期;在战争发射了无数的子弹和炮弹,却搞不清怎样才能把弹道计算出来,命中率如何提高。
(6)、我们一定不要当三等公民:等下班等薪水等退休。
(7)、2019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国际年,重头戏是纪念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ДмитрийИвановичМенделеев,1834—1907)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2019年又适逢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成立100周年,7月5—12日该组织在巴黎召开第50届大会,同时举办纪念元素周期律发现150周年的盛大活动
(8)、刘玉鑫教授:关于本科生物理基础课程教学和教材编著的一些思考
(9)、门捷列夫初设计的元素周期表中“类铝”的位置(图源:wikipedia)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门捷列夫预言的元素11种元素是哪些149句(门捷列夫预言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