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的伟大事迹120句(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生)

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生

1、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简要概括

(1)、今天要介绍的《复活》则是托尔斯泰晚期的后一部长篇小说。

(2)、1851年,他与兄长远赴高加索参军。参军之后,他参与了多场战争,并开始了文学创作,写下了《童年》等批判现实的优秀作品。四年后,他离开战场回到圣彼得堡的家,重新投入贵族社交,整天酗酒赌博。但他一直想方设法拯救农民,1856年,他起草了以代役租的方案,并在自己的庄园首先实行。之后的几年里,他一直奔波各地先后创办了二十多所学校,又创办了多本教育杂志,这期间他的创作也基本暂停了。

(3)、《黑暗的势力》(1886)揭露金钱的罪恶,同时宣扬拯救灵魂的说教。

(4)、1891年给《俄国新闻》和《新时代》编辑部写信,声明放弃1881年后自己写的作品的版权;1891至1893年和1898年,先后组织赈济梁赞省和图拉省受灾农民的活动;他还努力维护受官方教会迫害的莫洛康教徒和杜霍包尔教徒,并在1898年决定将《复活》的全部稿费资助杜霍包尔教徒移居加拿大。

(5)、0人都是为希望而活,因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气。

(6)、托尔斯泰的《复活》是其晚年的代表作品,一方面,在对当时社会的罪恶和腐朽反动的国家、法律、教会制度的揭露上,很难找出另一部作品有这样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它宣扬了赎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7)、发刊于1863年的中篇小说《哥萨克》是高加索的颂诗,也是托尔泰第一创作期高的一座山峰。

(8)、命运的无情摧残,使玛斯洛娃丧失灵魂,坠入颓靡的不幸。

(9)、一个人为他自己有意识地生活着,但他是全人类达到的历史目的的一种无意识的工具。人所作出的行为是无法挽回的,一个人的行为和别人的无数行为同时产生,便有了历史的意义。一个人在社会的阶梯上站得愈高,和他有关系的人愈多,他对于别人的权力愈大,他在每个行为的命定性和必然性就愈明显。

(10)、到姑妈家度假,认识了姑妈家的侍女玛斯洛娃,

(11)、从普世意义上审视《复活》,可将它与《九三年》相类比。它们并非出色的文学艺术,但一定共同源于高贵的心灵。青年时的托尔斯泰极度纵欲,中年世界观的剧变使他陷入极大地精神危机之中,他要为年少气盛时的荒淫赎罪,以实现灵魂的复活。从这个角度说,《复活》的意义与价值要远超《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

(12)、两个相爱的人不应该有隔阂,因为他们的敌人是整个世界,一旦他们产生隔阂,世界会立即将其征服。

(13)、《复活》是他艺术上的一种遗嘱,是他整个创作生涯中后的也是高的一峰。

(14)、托尔斯泰创造了史诗体小说。历史的事实融合着艺术的虚构,奔放的笔触揉和着细腻的描写;在巨幅的群像中显现出个人的面貌,史诗的庄严肃穆中穿插有抒情的独白,变化万千,蔚为奇观。他善于驾驭多线索的结构,千头万绪,衔接得天衣无缝;又能突破小说的“封闭”形式,波澜壮阔,像生活那样无始无终。

(15)、安娜•卡列尼娜(上下)(世界名著名译文库)

(16)、今夜,让我们一同穿越文字,走近这位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

(17)、0我们喜欢别人不仅仅是因为别人对我们好,更是因为我们对他们好。

(18)、    政府需要残忍的人,就好像自然界需要狼一样。

(19)、    我知道,生活上只有两种真正的不幸:良心的谴责和疾病,只要没有这两大祸患,就是幸福。为自己而生活,只有避免这两大祸患,而今这就是我的全部哲理。

(20)、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2、托尔斯泰的伟大事迹

(1)、0让死人去埋葬死人吧,我们既然有生命,我们就应当活下去,而且要活得幸福。

(2)、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之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它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等。他也创作了大量童话。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他还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3)、0风中之烛在风中摇曳,微弱的亮光照亮四周,终在黑暗之中黯然消逝。

(4)、    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托尔斯泰的作品纵然其中有反动的和空想的东西,但仍不失为世界进步人类的骄傲,他已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5)、对人类而言,尤其是对俄罗斯这个苦难民族而言,他的意义不仅仅是文学上的,诚然他为人类贡献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这样的巨著,但他一生都为千百万俄国农民的悲惨命运而痛苦、而忧虑,他深切关注底层人民的命运,把他们的苦难当作自己的苦难,他的整个精神追求也由此而来。所以他的一生都在思考俄国当时极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在他看来,这个世界是颠倒反常、荒唐可笑的,有权有势者把巨额的钱财耗费在无聊的演出、庆典、宴会上,同时又有多少人食不裹腹、饥寒交迫、流离失所;无休止的战争、屠杀,强迫人们抛下和平的劳动,去为那些无意义的争斗毁灭自己的生命。一面是花天酒地、骄奢淫逸,一面是饥饿与贫困,是奴役和压迫,这是一个不合乎道德的世界。在这样荒谬的制度下,极少数人占有了全部的财富,享受着一切科学与文明的成果,而大多数人们过着非人的生活,精神和肉体都备受奴役。他把这种不平等的状态称为人类的“疯狂状态”。他以整个生命,以他无与伦比的文学天才,以宗教的虔诚说出真相,谴责罪恶,虽然罪恶依旧,虽然他主张不以恶抗恶,他是个和平主义者,毕生信奉非暴力主义,天然地反对一切暴力,但他从来没有停止他的反抗,他的呼吁,他的关怀。他所身体力行的“勿以暴力抗恶”的思想,并不是要人们苟且偷生、逆来顺受,等待青天和救世主。终其一生,他都没有停止批判不公正的社会制度,揭露不合理的社会关系,抨击沙皇所犯下的一切罪行。在他发表过的许多论文、书信、日记中,他都向这一“极大的罪恶”提出了抗议,发出了《我不能沉默》的声音。

(6)、这篇作品的向往自然和归真返朴的思想在《哥萨克》和《三死》(1859)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后两部作品并以大自然和接近大自然的人的意识作为衡量真理的尺度。这里有卢梭的影响。

(7)、0花草树木也好,鸟雀昆虫也好,儿童也好,全都欢欢喜喜,生气蓬勃。唯独人,唯独成年人,却一直在自欺欺人,折磨自己,也折磨别人。他们认为神圣而重要的,不是这春色迷人的早晨,不是上帝为造福众生所创造的人间的美,那种使万物趋向和平、协调、互爱的美;他们认为神圣而重要的,是他们自己发明的统治别人的种种手段。

(8)、1853年,托尔斯泰读到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钦佩。1854年托尔斯泰被调往多瑙河战线,并参与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体会到战争的残酷。

(9)、03人好比河流,所有河里的水都一样,到处的水都一样,可是每一条河里的水都是有的地方狭窄,有的地方宽阔;有的地方湍急,有的地方平坦。每个人都具有各种各样的本性的胚芽,有的时候表现出这样一种本性,有的时候表现出那样一种本性,有时变得面目全非,其实还是原来那个人。

(10)、(俄)列夫•托尔斯泰著,草婴译上海三联书店

(11)、晚期(1881~1910)这时期总的倾向是:一方面揭露当代社会的各种罪恶现象,另一方面是表达自己的新认识,宣传自己的宗教思想。创作是多方面的,有戏剧、中短篇和长篇小说、民间故事,而占重要位置的则是政论和论文。

(12)、不隐讳心爱人物的缺点,也不窒息所揭露的人物心中闪现的微光。不粉饰,不夸张,不理想化或漫画化,总是借助真实客观的描写,展示其本来面目,从而于平凡中见伟大,或者相反,于平凡的现象中显示其可怕。描绘性格的发展和变化,自然浑成而不露斤斧痕迹。

(13)、美国贵格会介绍过托尔斯泰的非暴力主义思想给它的成员。1908年,托翁在致印度人民的公开信中谴责了英国殖民统治,宣扬“勿以暴抗恶”原则,鼓励印度人用“爱的原则”拯救自己。

(14)、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麦粒是否有一颗曾落在你心里

(15)、    爱情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的,只有用生活、用生活的全部来表达它。

(16)、他是一个十分有容忍心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有着深刻思想的人,列夫·托尔斯泰在很多事情上面都表现出了自己的各人性格特征。列夫·托尔斯泰面对着民生疾苦有着十分强烈的洞悉感,在列夫·托尔斯泰的晚年生活中,也能够看出,列夫·托尔斯泰对于民众生活有着十分敏锐的触摸感,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索之后,列夫·托尔斯泰的性格中也体现出了十分激进的特点。

(17)、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18)、0我们都在等待,等待着别的人来拯救我们自己。

(19)、0说来奇怪,这种承认自己卑鄙的心情,固然不免使人痛苦,同时却又使人快乐而心安。

(20)、   列夫·托尔斯泰代表了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俄罗斯文学和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追求与梦想,是俄罗斯精神活的化身。透过他的秘书瓦·费·布尔加科夫留下的日记《垂暮之年》,即使在他生命的后一年,他都没有停止过对理想的探索,他为自己的理想而痛苦,他的精神和创造力依然没有枯竭。他虽然属于贵族特权阶层,但他始终坚定地站在底层社会的立场,为千千万万无权无势的平民说话,毫不含糊地谴责沙皇、谴责既定的社会秩序。他的思想、他的作品、他的喜怒哀乐都浸透着他对俄罗斯这片大地和生活在这片大地上的苦难人民的挚爱,惟独没有的是对统治者、对他所处的特权集团的留恋与赞美。这些因素甚至成了他和亲人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3、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生

(1)、 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

(2)、快乐的,快乐的,不再回来的童年时代啊!怎能不让我珍视对你的回忆呢?这些回忆让我精神亢奋、心灵愉悦,是我无限乐趣的源泉。

(3)、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个带有贵族气息的文学家,在很多事情上面都有着十分鲜明的贵族气息,面对着民众的疾苦,列夫·托尔斯泰心中是十分厌恶的,列夫·托尔斯泰认为民众应该觉醒,应该自己尽量地走出不幸中。与此同时,列夫·托尔斯泰也是一个十分平凡朴实的人,列夫·托尔斯泰对于文学创作的投入可以说是付出了很大的热情,列夫·托尔斯泰基本上是白天的时候都是投身于文学创作中的。

(4)、这段时间他继续分析自己的成长历程,写成《少年》和《青年》成为研究他思想成长的重要资料。并将自己的战争经历写成《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发表之后很受欢迎,他开始在文学界小有名声,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都对他抱有很高希望。

(5)、当在爱的纯洁之中涂抹上其它色彩的时候,这种爱就不再是的了。但此中没有是非之分,没有对错之分,只有理智和情感不懈的抗争。

(6)、后在70至80年代之交新的革命形势和全国性大饥荒的强烈影响下,弃绝本阶级,完成了60年代开始酝酿的世界观的转变,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在《忏悔录》(1879~1880)等论文里,他广泛阐述自己思想转变的过程。然而,他却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要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托尔斯泰富于独创性。从此托尔斯泰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不时从事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为农民盖房子,摒绝奢侈,持斋吃素。

(7)、    哪里有法庭,哪里就有伤天害理的事。

(8)、0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9)、在1884年,托尔斯泰写了一本名叫《什么是我的信仰》的书,在书中他公开地承认了他的基督教信仰。他声称自己信仰耶稣的教诲,特别是深受山上宝训的影响,以及有关非暴力和和平主义的教条。

(10)、人过生活在多大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思想,在多大程度上顺从别人的想法,这是人与人之间的重大区别之一。

(11)、早期(1851~1862)这是他的探索、实验和成长的时期。思想和艺术风格都在发展和变化,个别作品带有模仿的痕迹。他后来作品中的一些基调和特色也已初具雏型。托尔斯泰早在1847年起开始写日记,以后一直坚持到晚年。

(12)、被称为近代的《伊里亚特》的作品是《战争与和平》。

(13)、《琉森》以作家旅游瑞士时的见闻为基础,揭露资产阶级的自私本性和资本主义同艺术相敌对的实质。但这里已出现否定资本主义文明的相对进步意义的倾向,他的批判又是从抽象的宗教、道德的真理出发,是托尔斯泰主义的初表现。

(14)、1847年因不满学校教育,辍学回到家乡雅斯纳亚•波里亚纳。他在自己的庄园里试图改良农民处境,未获成功。1851年随长兄赴高加索,当了一名志愿兵,后又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托尔斯泰从50年代开始创作。

(15)、政府需要残忍的人,就好像自然界需要狼一样。

(16)、   《战争与和平》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三大代表作之一。小说以包尔康斯基、别素号夫、罗斯托夫、库拉金4个贵族家庭的纪事为情节线索,从战争与和平两个方面来表现俄罗斯民族同拿破仑侵略者、俄国社会制度同人民意愿之间的矛盾,肯定了俄国人民在战争中的伟大历史作用。他努力写人民的历史,把卫国战争写成是为人民的正义之战,高度赞扬了人民群众高涨的爱国热情和乐观主义精神。审美地运用和描写历史材料,在历史事变中描写人,是《战争与和平》的一条基本的创作原则,也是使小说产生宏伟的史诗风格的重要原因。

(17)、0你能否做到——胆大而不急躁,迅速而不轻佻,爱动而不粗浮,服从上司而不阿谀奉承,身居职守而不刚愎自用,胜而不骄,喜功而不自炫,自重而不自傲,豪爽而不欺人,刚强而不迂腐,活泼而不轻浮,直爽而不幼稚。

(18)、1862年托尔斯泰与17岁的索菲亚·安德列耶芙娜·托尔斯塔娅(СофьяАндреевнаТолстая)结婚,索妮娅是沙皇御医的女儿,他们前后育有13个孩子。他和妻子的关系至今仍有争论,可以确认的是大部分时光他们过得不错,他妻子帮助他管理庄园,这使得托尔斯泰可以将全部时间用于文学作品的精雕细刻,在这里,托尔斯泰给人类留下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传世之作。他每一部作品都要修改很多次,他妻子也进行誊清和保存文稿的工作。

(19)、1852年,他参加了一场战斗,表现勇敢,且发表了小说《童年》,透过小主人翁单纯的内心世界的细腻描写,展示了一位聪颖、敏感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

(20)、1962年,他与沙皇御医的女儿索菲亚结婚,妻子先后为他生下了十三个孩子。婚后,妻子索菲亚帮他管理庄园,他把所有的精力全部放在文学创作上,才能留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传世名作。

4、列夫托尔斯泰

(1)、    批判一个失宠的人,把别人的错误都算在他头上,这很容易。

(2)、这不是遁入历史,而是试图从历史上给贵族阶级寻找存在的价值,用以解答当时解放运动应由哪个阶级领导的问题。但由于长期的亲身体验和同人民的接近,他深深感到人民在民族历史上的作用,从而使小说成为一部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的史诗。

(3)、只要人们没有发现生命的游戏是愚蠢的,他就会期待它,人们一旦能够认识它的愚蠢,便会自杀,这是我将要做的。

(4)、那时侯他觉得世界是一个秘密,他怀着喜悦和激情千方百计要解开这个秘密,现在他觉得现实中的一切既简单有明了,一切都是由他所处的现实环境所决定。

(5)、0他身上发生的这一系列可怕的变化,原因仅仅是他不再相信自己,转而去相信别人。至于他不再相信自己,而去相信别人的原因,那是因为如果相信自己,生活就会变得过于困难:相信自己,意味着处理各种问题都不能考虑追求轻松快乐的肉体的自我,而且几乎总是同他作对;相信别人,意味着无需处理任何问题,所有的问题都已经得到解决,解决问题的原则总是不考虑精神的自我,而只考虑肉体的自我。

(6)、0假使每个人只为他自己的信念去打仗,就没有战争了。

(7)、    让死人去埋葬死人吧,我们既然有生命,我们就应当活下去,而且要活得幸福。

(8)、有时,我会回忆起流逝的岁月。那时跑不动了,我就在茶桌旁那把高背安乐椅上安逸地坐下来;夜深了,我就喝光所有的牛奶,迷迷糊糊地合上眼睛,静坐在那儿聆听着妈妈在同什么人说话,她的声音是那么婉转优美!那声音不停地在我的心灵深处荡漾,让我想起那段美妙的时光。我用迷糊的睡眼渴望地看着妈妈的脸。

(9)、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10)、“你又睡着了,尼古拉斯。”妈妈对我说,“你还是上楼去睡比较好。”

(11)、    您是幸福的,因为您没有体验过那种烈火般的欢乐,也没有体验过那种烈火般的痛苦。您是幸福的,因为痛苦通常比欢乐更强烈。

(12)、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它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等。他也创作了大量童话。

(13)、0只有肚子饿的时候,吃东西才有益无害,同样,只有当你有爱心的时候,去同人打交道才会有益无害。

(14)、然而,我们却看到作者在寻求玛丝洛娃“复活”的过程中,逐步接近了托尔斯泰过去所否定和厌恶的“革命者”。作者让玛丝洛娃进入政治犯的圈子;跟这些人接触,使玛丝洛娃感到亲切和自然。西蒙松对玛丝洛娃的爱情,虽然说是出于同情,确也是合适的。这能使她的灵魂感到轻松和慰藉。尤其重要的是,他们的结合将会把玛丝洛娃带入革命者的队伍。而聂赫留朵夫的那种仁慈的“忏悔”,无论怎样真诚,却终究免不了带有居高临下的态度和宽宏大量的意味。玛丝洛娃意识到过去的爱情已经永远不能“复活”,她也不再需要这一切了。而此时在她面前展现的是她所渴望的、有意义的、鲜活的、真实生活,这才是玛丝洛娃真正的新生和灵魂的“复活”。

(15)、列夫·托尔斯泰性格特点是十分鲜明的,列夫·托尔斯泰的身上有着一个贵族与平民的共同属性,因而列夫·托尔斯泰的身上有着十分复杂的个人性格特征。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个有着博爱精神的人,在很多的小说和著作之中都有着十分鲜明的体现。

(16)、    每个推动历史前进的将领,都不过是历史的奴隶。

(17)、列夫托尔斯泰一生撰写了很多名篇巨著,著名长篇小说包括《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其中,《战争与和平》共有559个人物,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伟大的长篇小说之托尔斯泰为写这部书几乎用了7年时间。

(18)、 (俄)列夫·托尔斯泰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刘辽逸译  1997年12月

(19)、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

(20)、这个决定引起举世的抗议,托尔斯泰却处之泰然。同年他因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而写《致沙皇及其助手们一文》;次年致函尼古拉二世要求给人民自由并废除土地私有制;1904年撰文反对日俄战争。他同情革命者,也曾对革命的到来表示欢迎,但却不了解并回避1905年革命。而在革命失败后,他又反对沙皇政府残酷杀害革命者,写出《我不能沉默》一文。

5、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

(1)、托尔斯泰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这几部被视作经典的长篇小说,被认为是世界伟大的作家之一。高尔基曾言:“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2)、中期(1863~1880)这是托尔斯泰才华得到充分发展、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时期,也是思想上发生激烈矛盾、紧张探索、酝酿转变的时期。

(3)、    没有人想到,承认与是非标准不相符合的伟大,不过是承认他自己没有价值和无限的卑劣。

(4)、托尔斯泰在读过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后,开始逐渐转向该书所宣扬的苦行禁欲的生活。

(5)、一个人只要能忘我和爱别人,他在心理上就不会失衡,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和的人。

(6)、    历史事件中的所谓大人物,其实只是给事件命名的标签罢了。

(7)、    蔑视一切虚伪的,矫揉造作的人为的东西,以及所有被多数人认为是世界上高福祉的东西。

(8)、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9)、0人性中可怕的存在着兽性,如果这种兽性没有袒露出来,而是深藏在所谓的诗意外表之下时,则更加可怕

(10)、    你能否做到—— 胆大而不急躁,迅速而不轻佻,爱动而不粗浮,服从上司而不阿谀奉承,身居职守而不刚愎自用,胜而不骄,喜功而不自炫,自重而不自傲,豪爽而不欺人,刚强而不迂腐,活泼而不轻浮,直爽而不幼稚……

(11)、0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12)、1853年托尔斯泰读到了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钦佩。1854年托尔斯泰被调往多瑙河战线,并参与了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写成《少年》、《青年》和《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

(13)、聂赫留朵夫在临行前的一个夜晚,诱奸了玛斯洛娃。

(14)、1910年11月10日离家出走,途中患肺炎,20日病逝于阿斯塔波沃车站。终年82岁。

(15)、1856年他就起草方案,准备以代役租等方法解放农民,并在自己庄园试行。1860年因长兄尼古拉逝世,更加深了悲观情绪。1859至1862年间几乎中辍创作,先后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和附近农村为农民子弟办了20多所学校,并曾研究俄国和西欧的教育制度,1860至1861年还到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和比利时等国考察各国学校。后又创办《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等教育杂志。1862年7月他外出时,家中遭到宪兵连续两天的搜查。不久他关闭了学校。

(16)、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他还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17)、是的,爱,但不是那种爱,即因为什么东西,为了什么目的,或者因为什么缘故而爱,而是这种爱,即当我临死时,我看见了我的敌人却仍然爱他的时候我第一次所体验到的爱。我体验到那种爱的心情,它是心灵的本质,它不需要对象。我现在也体验到了那幸福的心情。爱邻人,爱仇敌。爱一切——爱有着各种表现的上帝。爱亲爱的人,可以用人间的爱;但是爱敌人,只能用神圣的爱。因此当我觉得我爱那个人的时候,我感觉到那样的快乐。他的情形怎么样了?他还活着吗?

(18)、1865年到1869年,托尔斯泰完成划时代的巨著《战争与和平》。1873年到1877年,托尔斯泰完成另一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19)、△《从生命的终点回望列夫•托尔斯泰的生死修辞》主讲人:李正荣

(20)、《两个骠骑兵》(1856)写父子两代人,作者欣赏父辈的热情豪迈的骑士风度,而鄙弃子辈的猥琐自私的实利观点。

(1)、0如同飞蛾扑向野火,注定这场爱情要将她毁灭。

(2)、托尔斯泰主义是托尔斯泰的宗教思想和宗教观的代名词。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引导大家“道德自我完善”、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道德的自我完善在俄罗斯,其世界观所倡导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道主义,而是基督教人道主义,神人性和上帝的内在性。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写道:“一个是精神的人,他为自己所寻求的仅仅是对别人也是幸福的那种幸福;另一个是兽性的人,他所寻求的仅仅是他自己的幸福,为此不惜牺牲世界上一切人的幸福。”在托尔斯泰看来,道德的自我完善便是抛弃利己主义,投身到利他主义中来。一个人,如果仅仅为自己而活,为了自己而不惜牺牲其它人幸福的权利,那就是一个不道德的人,还没有找到生命的意义的人,而生命的真正意义就是在于为了他人牺牲自己。如果想做一个道德完善的人,需要经受很多考验,因为在人心中那个兽性的人会不断站出来试图掩盖每个人温良的本质,诱惑人要及时享乐。所以,当我们认识到自己内心的这种二重性,就不得不经常要进行道德的自我完善。不以暴力抗恶这里或许可以看作利他主义的另一个表现: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博爱博爱是基督教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托尔斯泰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托尔斯泰认为,既然人人心中都是有罪孽的,因此人是不能通过惩罚和报复别人来消灭恶从而寻求自己的安宁,人人都没有这个权力。但是愤恨占据的人的内心而无法使其平静,那么获得安宁的另一个手段只能反其道而行,那就是“宽恕”。一旦宽恕别人,人就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来面对一切不平等和不公正。

(3)、托尔斯泰的风格主要特点是朴素。力求充分确切地反映生活的真实或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虽然在艺术上要求严格,却不单纯以技巧取胜,不追求形式上的精致,也不回避冗长的复合句,而只寻求大的表现力。

(4)、晚年的时候,在心理分析上力求简洁,不写感受的整个过程,只写心理过程的各个阶段的主要环节;有时采取戏剧的方法,通过行动和对白来表现。不写性格的顺序发展过程,而写突然事故引起的决定性转变。在结构上,为了表现人物的醒悟,常常采用倒叙的方法;为了集中,长篇小说也不再用多线索,而用单线索逐渐展开的方式。在语言上,则力求质朴简练和浅显易懂,接近民间故事。

(5)、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巨匠,《童年》是他的成名作。

(6)、由于小说篇幅很长,自己只梳理了故事梗概,看了一下重点章节。对个体命运的同情、对腐朽农奴俄国的深刻抨击是作品的魅力所在。同样的,雨果《悲惨世界》也是如此,冉·阿让被腐朽的社会折磨,被逼无奈行窃,在米里哀主教的感化下,灵魂得到复活,也成为了拯救他人的灵魂的人。

(7)、呼兰河读书会会长、龙江读书联盟会长章海宁携众多俄罗斯文学爱好者,通过赵先捷教授翻译的《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生》一书向我们叙述托尔斯泰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8)、复活(世界名著名译文库)(俄)列夫•托尔斯泰著,草婴译上海三联书店

(9)、大量的日记和书信,几乎占他的文学遗产的二分之一。日记是他朝夕反省和不断进行探索的心灵的纪录,也是锻炼写作、通过自身研究人的内心生活秘密的手段。象《昨天的故事》(1851)那样的早期作品,就是由日记扩充和艺术加工而成的。

(10)、托尔斯泰的艺术魅力,不只在于再现宏观世界,而且还在于刻画微观世界。在世界文学中空前地把握心灵的辩证发展,细致地描写心理在外界影响下的嬗变过程;并且深入人的下意识,把它表现在同意识相互和谐的联系之中。托尔斯泰的艺术力量是真实的,它突出表现在性格塑造上。如实地描写人物内心的多面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不只写其突出的一面或占优势的一种精神状态。

(11)、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12)、1855年11月托尔斯泰离开军队回到圣彼得堡,重新投入娱乐圈,酗酒好赌。偏激的个性导致他与屠格涅夫长达17年的决裂。

(13)、她的另外一只手搂住我的脖子,手指滑过我的脖子,让我觉得很痒。房间里没有一点声音,光线忽明忽暗,但这痒痒的感觉让我精神振奋,睡意全无。此刻,妈妈就坐在我的身边——这我感觉得到——充满爱意地抚摩着我;我听到她的声音,真实地感觉到了她的气息。我赶紧跳了起来,双手抱住妈妈的脖颈,把头钻进她的怀里,叹息了一声说道:“噢,亲爱的,亲爱的妈妈,我多么爱你呀!”

(14)、托尔斯泰从1856年开始想写关于十二月党人的小说,在1860至1861年间写了开头3章(1884年发表;1877至1879年曾再用这个题材写了一些片断,但与原来的构思毫无联系)。他的注意力渐渐转移到关于1812年卫国战争的《战争与和平》(1866~1869)。

(15)、1879~1882年,托尔斯泰写成的《忏悔录》是他宗教狂乱的表白。

(16)、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

(17)、列夫·托尔斯泰出身贵族,1岁半丧母,10岁丧父,他由家里的亲戚抚养成人。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言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期中考试不及格,第二年转到法律系。他不专心学业,痴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对道德哲学发生浓厚的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1847年4月为农民子弟兴办学校。11月起名义上在图拉省行政管理局任职,次年12月被提升为十四品文官。1851年托尔斯泰和他的兄长前往高加索当兵。1852年他参加了一场战斗,表现勇敢,且发表了小说《童年》。

(18)、妈妈露出忧郁而迷人的微笑,然后用双手托住我的头,亲亲我的前额,后将我抱起来。让我坐在她的腿上。“这么说你十分爱我?”她停了片刻,随后说,“记住。你一定要永远爱我,永远不要忘了我。如果妈妈不在人世了,你不会忘掉她吧?尼古拉斯,你不会忘记吧?”她更加轻柔地亲我。“不,不要这么说,我亲爱的妈妈,我亲爱的妈妈!”我喊了起来,使劲抱住她的双腿,爱和狂喜的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19)、0如果爱一个人,那就爱整个的他,实事求是地照他本来的面目去爱他,而不是脱离实际希望他这样那样的。

(20)、托尔斯泰在50至60年代就曾写戏剧,其中《一个受传染的家庭》(1862~1864)是反对“虚无主义者”即革命民主派的。80年代起又对剧作发生兴趣。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托尔斯泰的伟大事迹120句(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