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第一部长篇小说67句(米兰昆德拉)

米兰昆德拉

1、米兰昆德拉不朽名句

(1)、⊕ 黑格尔:一个深刻的灵魂,即使痛苦也是美的

(2)、2010年11月15日,“2010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子榜单外国作家富豪榜发布,该榜统计了2000至2010十年间,外国作家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版税总收入,共有25位外国作家上榜,米兰·昆德拉以600万元人民币版税收入,荣登外国作家富豪榜第9位,引发广泛关注。

(3)、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

(4)、这些小说大都具有强烈的个人气质,不同作者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每研究一部,都需要花大力气深入了解作家本人和他所属的时代环境,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一个人实难同时兼重。

(5)、每当我想到这些古老的文化,我的心中都无法不激起某种怀旧情绪。说是怀旧,其实也许还是一种渴望,渴望体会那时候历史进程那种甜美的缓慢。古埃及文化延续了好几千年,古代希腊持续了差不多一千年时间。从这一点来看,人的生活在模仿着历史:一开始,它沉湎于一种纹丝不动的缓慢中,然后,渐渐地,它加快了速度,后来,越来越快。——米兰·昆德拉《好笑的爱》

(6)、人们指望不朽,可是忽视了不朽与死亡一起才有意义。

(7)、爱开始于一个女人某句话印在我们诗化记忆中的那一刻。

(8)、道路:这是人们在上面漫步的狭长土地。公路有别于道路,不仅因为可以在公路上驱车,而且因为公路不过是将一点与另一点联系起来的普通路线。公路本身没有意义,唯有公路连接的两点才有意义。而道路是对空间表示的敬意。每一段路本身都具有一种含义,催促我们歇歇脚。

(9)、1984年,昆德拉发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是他一生中具影响力的作品。小说以编年史的风格描述捷克人在"布拉格之春“改革运动期间及被苏军占领时期适应生活和人际关系的种种困境。1988年,美国导演菲利浦·考夫曼将其改编成电影。  

(10)、23):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地许可了。--米兰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11)、但是如果我们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卑贱,逃到哪里才能避开呢?只有逃向崇高借以逃避堕落!米兰昆德拉

(12)、经文循环往复,犹如朝圣者的双眼离不开故土,犹如临终者不忍离世。

(13)、看一看当一个人抛弃了所有他一直都以为是使命的东西。生命中还能剩些什么。——米兰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14)、尼采常常与哲学家们纠缠一个神秘的“众劫回归”观:想想我们经历过的事情吧,想想它们重演如昨,甚至重演本身无休无止地重演下去!这癫狂的幻念意味着什么?

(15)、“真的,有些书是要白天读的,有些书只能晚上读。”

(16)、没想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枪声打响了,彻底撕破了他们的“美梦”,因为他们赫然发现,原来阶级问题再重要都不如民族问题重要。

(17)、《本性》是昆德拉于1996年秋在法国完成的。小说的人物简单,实际上只有两个,尚塔尔和让一马克,一对恋爱了多年的情人。他们沉浸在幸福之中,从来没有想到过分手,但是,在后来,某些想象闯人了他们的生活。

(18)、这就是友谊的真正与惟一的意义:为对方提供一面镜子,让他可以看到自己以前的形象。假如没有朋友对回忆无休止唠叨,这一形象就可能永远被抹去。

(19)、此刻他猛然惊诧地发现其实自己并非不行。萨比娜的人在不在根本不想他所以为的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她在他生命当中留下的那道灿烂而神奇的印记,无人可以夺走。——米兰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20)、爱开始于一个女人某句话印在我们诗化记忆中的那一刻。——米兰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2、米兰昆德拉第一部长篇小说

(1)、他还说,“是做一个流亡在法国的人比较好,还是做一个恰好只是也写作的普通人比较好,这两者之间应该如何抉择?”意思就是,大家认为他是一个流亡者这样的身份比较重要,还是他作为一个作家的身份比较重要?

(2)、对伊甸园的怀念,就是人不想成其为人的渴望。——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3)、追求的永远是朦胧的,要逃避痛苦,常见的就是躲进未来。在时间的轨道上,人们总想象有一条线,超脱了这条线,当前的痛苦也许就会永不复存在。——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4)、我们每个人都有某一部分存在于时间之外。我们或许只在某些特殊时刻觉察到自己的年龄,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则无年龄可言。

(5)、1对希特勒的仇恨终于淡薄消解,这暴露了一个世界道德上深刻的堕落。这个世界赖以立足的基本点,是回归的不存在。因为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预先被原谅了,一切皆可笑地被允许了。

(6)、生活中有一些途径,可以从一开始就让人面对这种伟大的不朽,当然,并不一定十拿九稳、但毫无疑问有这样的可能:它们就是艺术家和政治活动家的道路。

(7)、对伊甸园的怀念,就是人不想成其为人的渴望。

(8)、如果生命的初次排练就已经是生命本身,那么生命到底会有什么价值?

(9)、记住自己的过去,一直将它藏在身上,这可能是保持人们所说的自我的一贯性的必要条件。为了使自我不至于萎缩,为了使自我保持住它的体积大小,就必须时时浇灌记忆,就像浇灌盆里的花儿一样,而这种灌需要跟一些过去的见证人,也就是说跟朋友们保持固定而有规律的接触。——米兰·昆德拉

(10)、而我们生活的草图却不是任何东西的草稿,它是一张成不了画的草图。

(11)、在这个酒店里面,有不同的国籍、不同的信仰,无论你是算账,还是交易,无论你是密谋,还是正在欺骗,都是用各种各样不同的语言在进行着。

(12)、 (本期提问者|沭 )  :你好,道长!往期听了您谈论服务工作的性质,我是工薪阶层,在制造业上班。想听您谈谈拿着工资做着’拧螺丝的事’。那我们工作的本质是什么呢?

(13)、在你的想象中,一个谎言跟另一个谎言是相等的,可是你错了。我可以虚构无论什么东西,尽情地讥讽别人,搬弄各种各样的玄虚,开各种各样的玩笑,我都不觉得自己是一个撒谎者;那些谎言,如果你想把它们成为谎言的话,就是我,就是我本来的面目;这些谎言,我不会用来遮掩任何东西,用这些谎言,我说的实际上是真理。但是,有些东西,提到它们时我是不能撒谎的。有些东西,我认识它们的本质,我理解它们的意义,我爱它们。我不对它们开玩笑。在这些问题上撒谎,就将降低我的人格,我不愿意,不要强求我那样做,我是不会那样做的。——米兰·昆德拉《好笑的爱》

(14)、人生如同谱写乐章,人在美感的引导下,把偶然的事件(贝多芬的一首乐曲,东站的一次死亡)变成一个主题,然后记录在生命的乐章中。犹如作曲家谱写奏鸣曲的主旋律,人生的主题也在反复出现、重演、修正、延展。……在她绝望的一刹那,以凄凉之美诱惑她。人就是根据美的法则在谱写生命乐章,直至深深的绝望时刻的到来,然而自己却一无所知。——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5)、当心灵在说话,里指出来高声反对,是不恰当的。在媚俗的王国,实施的是心灵的专制。

(16)、随着自己生命的构架坍塌在遗忘中,人就会摆脱他不喜欢的东西,从而觉得更为轻松,更为自由。……他对现时的眷恋驱走了他的回忆,使他免受记忆的干扰;他的记忆并未减少恶意,但是一旦被忽视,被排斥在一边,它就失去了对他的控制力。——米兰昆德拉《无知》

(17)、放荡的迷恋,女人在其中看不到丝毫感人之处:由于男人没有在女性身上寄托一个主观的理想,他们对所有女人都感兴趣,没有谁会令他们失望。的确。就是这从不失望的本身带有某种可耻的成分。在世人眼中,放浪之徒的迷恋是不可宽恕的(因为从不为失望而补赎)。

(18)、自由并不始于双亲被弃或埋葬之处,而是始于他们不存在之处:在此,人们来到这个世界却不知道谁把他带来。在此,人由一个被扔入森林的蛋来到世间。在此,人被上天啐到地上,全无感恩之心踏入这尘世。——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

(19)、视觉受双重限制:让人什么也看不见的强光和完全彻底的黑暗。——milankundera《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20)、我们惟一的自由是在苦涩与快乐之间选择,既然我们的命运就是一切的毫无意义,那就不能作为一种污点带着它,而是要善于因之而快乐。——米兰·昆德拉

3、米兰昆德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4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和另外11位作家(2008年11月3日)联署声明,抗议捷克媒体对该国出生的大作家米兰·昆德拉充当“告密者”的指控。签名声援昆德拉的作家中,包括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土耳其的奥尔罕·帕慕克、南非的南汀·戈迪默和JM.库切,以及美国的菲利普·罗斯、英国的萨尔曼·拉什迪、法国的让·达尼埃尔、西班牙的胡安·戈伊蒂索洛和墨西哥的卡洛斯·富恩特斯。

(2)、一切谎言的根源来自私人生活领域与社会生活的分界。——米兰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3)、但是,如果一件事取决于一系列的偶然,难道不正说明了它非同寻常而且意味深长?——米兰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4)、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之中,便会一味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5)、在时间的轨道上,人们想象有一条线,超脱了这条线,当前的痛苦便不复存在。

(6)、清静就是不被人注视的那种温馨感觉。人的眼光是沉重的负担,是吸人膏血的吻。

(7)、表面上是明白无误的谎言,底下却透出神秘莫测的真理。——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8)、大家都从那种对土地和同胞的严格的“爱”里短暂解放了出来,给自己放了个小假,所有的人都在这里展现出了他们本来应该是的模样——

(9)、24):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人身体的重量。于是,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0)、跟一个女人做爱和跟一个女人睡觉,是两种截然不同,甚至是几乎对立的感情。爱情并不是通过做爱的欲望(这可以是对无数女人的欲求)体现的,而是通过和她共眠的欲望(这只能是对一个女人的欲求)而体现出来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1)、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的无线重复,我们就会像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一样被钉死在永恒上

(12)、——米兰昆德拉(闪点情话网)《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13)、而约瑟夫·罗特,他的大半生其实都是在酒店居住的,为什么?

(14)、说一次不算数,一次就是从来没有。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有活过一样。

(15)、爱开始于一个女人某句话印在我们诗化记忆中的那一刻。

(16)、近几年,他还和墨西哥前外交部长、波兰驻法国大使等人共同竞争联合国前秘书长、魁北克前总理等人在去世后腾出的法兰西道德与政治科学院外籍终身通讯院士的资格,成为该学院200余年来的华人院士……

(17)、我很怕一下子把我和他之间突然形成的命运鸿沟点拨的太清楚我既想掩盖这一道鸿沟又担心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欲盖弥彰可是我又偏偏找不出一句能不把它挑明的话来只要涉及我们的生活每字每句都在表明我们如今已分道扬镳我们的前途未来各奔东西我们会被卷往相反的方向我竭力聊些日常琐事来掩饰我们彼此已成陌路人的状况但这更糟谈话中故意找鸡毛蒜皮的话题很容易暴露用意弄得十分尴尬——米兰·昆德拉《玩笑》

(18)、人有一种天生的、难以遏制的欲望,那就是在理解之前就评判。

(19)、大学越来越多,学生也越来越多。为了获取文凭,他们得找到论文题目。题目是无限的,因为一切都可以论述。档案馆里堆得那一捆捆发黑的论文,比墓地还要惨,即便到了万灵节,也不会有人去看一眼。文化就在大批的制造,言语的泛滥,数量的失控中逐渐消亡。相信我,在你原来的国家的一部禁书,就远远胜过在我们大学里随口乱喷的亿万言。

(20)、好吧,后试着回答一下开头的问题:把批判媚俗视为媚俗,是否也是一种媚俗?

4、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经典语录

(1)、其次,证实了“人不是自然的主人”之后,再来论证“人不是历史的主人”:

(2)、要活在真实中,不欺骗自己也不欺骗别人,除非与世隔绝。一旦有旁人见证我们的`行为。不管我们乐意不乐意,都得适应旁观我们的目光,我们所做的一切便无一是真了。有公众在场,考虑公众,就是活在谎言中。

(3)、真正严肃的问题,是孩子吐出来的问题,只有天真的问题才是真正严肃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没有答案的问题是一道令你无路可走的障碍。换言之,正是这些没有答案的问题标志着人类可能性的局限,划出我们存在的疆界。——米兰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4)、所有不同国家的货币在这里也都畅通无阻,彼此汇通。所有的人都从民族主义的局限里解脱出来,所有的人都摘下了盲目的民族情绪的眼罩。

(5)、  米兰·昆德拉说““我把缺乏经验看作是人类生存处境的性质之一。……人的大地是缺乏经验的世界”。正因为“缺乏经验”是人类生存处境,故而经验才弥足珍贵、“过去”才应倍加珍惜。如果说现实是重负-----因为现实承载了过去,是过去的延续和在场------那么,这种负重状态正是人的生命本质和生存要求。如果失去了重负,人将失去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方向,继而否定生命和生活本身。我们在面对艰难困苦的境遇和的磨难时,基于过去经历的生命执守往往能促使我们呼唤出生存的勇气和生活的信心,但当我们一旦“勇敢”决绝地抛弃一切(我们从前所珍视和依赖的东西)后,我们发现面对的是彻底的虚无,但这种虚无却能将我们的生命意志彻底摧垮,成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另外,呼唤“过去”的回归和对历史的重视,并不等于认同和赞美“重复”,相反在人类历史上一次次重演重复(错误)的悲剧正在于忽视过去的经验和历史存在。“现代人”立足于彻底抛弃,追求与过去的决裂而一味的“开辟”和“创新”,导致其反倒不可避免地堕入尼采所谓的永恒轮回当中,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那才是真正的地狱重现(米兰·昆德拉如是说:“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都有无数次的重复,我们就会象耶稣钉于十字架,被钉死在永恒上。这个前景是可怕的。在那永劫回归的世界里,无法承受的责任重荷,沉沉压着我们的每一个行动,这就是尼采说永劫回归观是沉重的负担的原因吧”)。“无数次的重复”恰恰是因为没有“历史”或忽视“历史”,而固持、反省和回望因延续了历史的“意义”或避免了历史的窠臼,反倒在坚实的现实大地上开出了新异的花朵,“人”的创新和超越不在于抛弃而恰恰在于持守----如果一切只“经历一次,就等于什么也没有”-----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命固然只有一次,人生也只能经历一次,但就个人所面对的人类整体而言,我们皆可从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浩如烟海的他人生存境遇中去寻找我们行为的坐标和定位,并且理解我们行为的意义(我们全部的创造和反传统的行为也恰恰是基于对过去和历史的坐标定位才显出其“意义”,否则就什么不是。)。在此,米兰·昆德拉又给了我们一次重大的反拨-----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未来”而在于“过去”,不在于纯粹和无休止的反叛、创造和抛弃,而在于某种坚守和保持,也就是说,人总要固守些什么东西才成其为“人”吧,至少才能活得坦然和自在些。

(6)、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人身体的重量。于是,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7)、相反,当负担完全确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的自由而没有意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米兰昆德拉第一部长篇小说67句(米兰昆德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