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的由来
1、100个歇后语大全
(1)、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
(2)、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动物作比方。
(3)、《辞海》: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4)、茶坊里的伙计——哪壶不开提哪壶这句歇后语,是告诉人们,在别人不愿意说某件事的时候,就不要提起这个话题,孩子懂了这条歇后语,也就明白了说话时不要谈论别人的隐私,不要碰触别人内心痛点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文化中,都是基本的修养,是每个父母必须教给孩子的基本功课。
(5)、赤壁大战时,周瑜见诸葛亮的才能胜过自己,暗暗怀恨在心,就叫诸葛亮三天以内造出十万支箭,想借这个机会杀掉他。 诸葛亮就想出了草船借箭的办法。他叫三个随从把二十只小船两边插上草把子,围上青布幔子,说是到时候自有妙用。 三个随从照诸葛亮的吩咐安置妥贴了,回来禀报说:“军师真会想心事!莫不是要把这些草把子船划到曹军水寨去逗引他们入箭么?”又说:“这个主意好是好,不过,要想受箭就得把船划到水寨近处,万一他们看出了破绽,只见布幔不见人,就不会再上你老家的圈套了。” “呃,倒也说得有道理啊,你们都是眼眨眉毛动的角色,想出了什么高招儿啊?” “我们都是皮匠鞋匠出身,刚才想了法子,保险能瞒过曹兵。” 诸葛亮同意了他们的计策,并且说:“真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 第三天,趁着江上起了雾,诸葛亮带人驾起这二十只小船,到对岸擂鼓呐喊,威武得很。岸上曹军也不晓得江东来了多少战船,隐隐约约看见船上站着人,认为江东大军就要攻上军,只顾朝喊声处放箭。一会船上的鼓声更响、响声更猛,曹失又万箭齐发,射向小船。不一会儿,诸葛亮就“借”来了三十万多支狼牙箭。 原来三个皮匠做了一批稻草人,套上皮衣、皮帽身披甲,像活人一样。因此,使敌人中计。这件事在老百姓中一直流传着,有句俗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就是说的这事儿。话说有一天,诸葛亮到东吴作客,为孙权设计了一尊报恩寺塔。其实,这是诸葛亮先生要掂掂东吴的份量,看看东吴有没有能人造塔。那宝塔要求可高啦,单是顶上的铜葫芦,就有五丈高,四千多斤重。孙权被难住了,急得面黄肌瘦。后来寻到了冶匠,但缺少做铜葫芦模型的人,便在城门上贴起招贤榜。时隔一个月,仍然没有一点儿下文。诸葛亮每天在招贤榜下踱方步,高兴得直摇鹅毛扇子。 那城门口有三个摆摊子的皮匠,他们面目丑陋,又目不识丁,大家都称他们是丑皮匠。他们听说诸葛亮在寻东吴人的开心,心里不服气,便凑在一起商议。他们足足花了三天三夜的工夫,终于用剪鞋样的办法,剪出个葫芦的样子。然后,再用牛皮开料,硬是一锥子、一锥子地缝成一个大葫芦的模型。在浇铜水时,先将皮葫芦埋在砂里。这一招,果然一举成功。诸葛亮得到铜葫芦叫好的消息,立即向孙权告辞,从此再也不敢小看东吴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故事,就这样成了一句寓意深刻的谚语。
(6)、了解了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7)、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第60回芳官)
(8)、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就知道喝两盅酒,写他小时候经过的事儿。
(9)、歇后语是中国 劳动人民 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 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 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 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10)、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11)、我们的《凯叔故事会》已经推到了第38期,这其中包括中国民间传说、中国历史故事、外国童话寓言等系列,还有更多精彩的歇后语故事等着你和宝贝儿一起来听,我们凯叔故事会见。
(12)、盐厂的汉子—-闲人(咸人)。盐厂村,位于冀州城西北20多公里处,南近滏阳河。今属官道李镇。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间),该村是滏阳河畔卸盐码头,故名盐场,后讹为盐厂。歇后语“盐厂的汉子—-闲人(咸人)”,是说盐厂村的男人,在码头装卸盐,身上难免沾盐,必然一身咸气,就成咸人(闲人)了。
(13)、旗人养鸟一讲品种,二讲叫声,爱养百灵、画眉、黄雀。
(14)、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可能是“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的讹传,即谐音讹传成俗语。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三个普通人的智慧,合起来要顶一个诸葛亮。其实,臭皮匠和诸葛亮是没有丝毫联系的,“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讹传。“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这句俗语的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后来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15)、三钱银子买个毛驴——自夸骑得(第93回沙僧)
(16)、因为曹雪芹见多识广,能言善辩,闲聊起来,天南海北无所不谈,乡亲们都说他——
(17)、记载说舜的两个妻子是尧的女儿,长女曰娥皇,次女曰女英,娥皇为后,女英为妃。两人死于江湘之间,楚人习惯上称之为湘君。
(18)、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19)、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20)、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段的“谜底”。
2、谚语大全100条
(1)、冀州的千倾洼—--一铁锨的事儿。紧紧贴着冀州城,北边有个千顷洼,因其面积达千顷,故名千顷洼。1958年建库蓄水后改称为衡水湖。该湖水面积75平方公里,其中,冀州市57平方公里,占76%;桃城区18平方公里,占24%。该湖单体水面积位居华北第一。2000年7月,被国家林业局和河北省政府批准为衡水湖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自然保护区。2007年被评定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13年晋级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公推为“燕赵美的湿地”“京南第一湖”。千百年来,域内流传着“大禹治水时,一铁锨铲出个千顷洼”的故事,所以,有了“冀州的千倾洼—--一铁锨事儿”的歇后语。在远古时期,黄河流域水灾不断,百姓深受其害。舜继尧位后,即派禹率众治水。禹治水历时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将洪水导入大海。治水成功后,舜把帝位禅让给禹。禹把天下分为九州,冀州排位“九州之首”。这天,禹来到冀州巡视,忽被一群面带愁容的百姓拦住去路。一位老者代表大家哭诉道:“大王,前几年您带领百姓们引各地洪水流向大海。可我们冀州地势低洼,水患仍未。大王啊,救救我们吧。”禹边听边抬眼望去,只见这里沼泽连绵,一眼望不到边。他暗恨自己忽略此地情况,致使百姓们仍在受难。禹随即拿起铁锨,在脚下铲了一下,积水很快就聚到一处,形成了千顷洼,即今日之衡水湖。从此,被积水困扰的冀州百姓拥有了土地,他们种田打鱼,休养生息,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2)、五分村的买卖—-小本生意。五分村,位于冀州城西南40多公里处。今属西王庄镇。该村建于明朝以前,原名五镇村。因天灾兵祸村民剧减,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南、闫等姓,村名仍用五镇村。当时交纳钱粮,按村庄大小和耕地多少分为十等,该村属中等,正好五分,五分便成为村名。歇后语“五分村的买卖—-小本意”,是说做买卖,仅有“五分”的本钱,当然是小本生意了。
(3)、开始时,张飞拿着针,“大眼珠”对着针孔的“小眼”,不知如何着手,急得哇哇直叫。王养年就在旁谆谆对他说:“你有‘大眼’,针有‘小眼’,心里就是没有‘心眼’。
(4)、我小时候,四王府的老人常提起“贾宝玉”在营子里喝酒写书的事儿。
(5)、西沙疙瘩村的吃食—-牙碜。西沙疙瘩村,位于冀州城西北25公里处。今属官道李镇。明朝末期,刘氏由域内南刘家庄迁此建村,因地处滹沱河支流西岸,且有大沙丘,故名沙疙瘩。后为区别村东同名村,称西沙疙瘩。歇后语“西沙疙瘩村的吃食—-牙碜”,是说该村地质很沙,即便有小微风,也到处是沙土,所以,吃食难免被沙土污染,必然牙碜。该村的曾任党支部书记郁洛善,于抗日战争时期办起冀县(今冀州市)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1951年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曾受到主席亲切接见,并于1952年随中国农业代表团赴苏联参观,受到苏联斯大林接见并与之合影留念。
(6)、歇后语的由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或猜想出它的本意。
(7)、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第16回王熙凤
(8)、无神庄不修庙—-名副其实。无神庄村,位于冀州城南偏西25公里处。今属南午村镇。该村明朝末年建村。该村为什么命名为无神庄呢?因为,该村从来也没有建过一座神庙;该村村民均不信神。为什么不建神庙、不信神呢?据传说:该村始创建者,是本县南午村姓周的一条血性硬汉子,一是,父母二老仅一年时间内就先后得病,都是被神汉、巫婆没有看好而早亡;二是,他的家庭总被村里人欺负。因此,他父母去世后,负气携家眷离村出走,选地另立。他选的就是现在的无神庄。他去后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一个村庄。因为他是创建者,村里人自然听他的,他规定,不修建神庙、不信神。《冀县志》载,该村以农业为主,尤其是种植的黄瓜远近有名,被称为“线黄瓜”,长1米上下,粗6厘米,重3市斤左右,肉多籽少,鲜嫩,美味可口,风味独特。
(9)、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
(10)、宋太祖建村—-赵家庄。赵家庄村,位于冀州城西南公25里处。今属北漳淮乡。该村建于元朝,原名东流村。因赵姓多,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改为赵家庄。歇后语“宋太祖建村—-赵家庄”,是说村名用的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姓,所以,就认为是太祖建的村。冀县(今冀州市)原来有4个赵家庄村,1982年5月,人民政府就根据国务院、省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规定,对于同名村进行了更名。当时,除保留1个赵家庄村外,另3个分别更名为西赵家庄村、前赵家庄村、后赵家庄村。该村是赫赫有名的“宋门三皇炮捶”始祖宋迈伦的故乡。宋迈伦从9岁开始习武,练习过花拳、大武功、弹腿、十三太保等武术。20岁入场中武秀才,30岁得受三皇炮捶。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进京投靠皇家神机营报效国家。道光二十九年入“武肴生”,“前清钦加五品衔”,是清朝咸丰、同治年间著名的爱国武术家。他闭门刻苦练习、钻研拳术之真理,取各家各门拳术之精华,独创了技击之法“夫子三拱手”之绝技,发展和创新了三皇炮捶拳路拳法。他的著名弟子有清光绪帝的妹夫大阿夫及惠铭、赵志中、宋云渠、宋彩臣等,都是当时武术界的一代名人。近200年来, 赵家庄村人以习三皇炮捶盛名,三皇炮捶由此繁衍,至今弟子遍布全国,发展到国外,为发扬和传承中华武术做出了贡献。如今,赵家庄村民在农闲之余,习练、切磋三皇炮捶,已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常年练习三皇炮捶的爱好者有近200人。村委会每年在大年初六下午组织村民集体表演三皇炮捶,传承三皇炮捶的精华,增强村民的体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11)、父亲给儿子磕头――岂有此礼(理),胖子触电――肉麻,仙人 放屁――不同凡响……文章中加点儿歇后语,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会增强文章的感染力。那么歇后语是怎么来的呢?歇后语起源于唐诗的一种“歇后体”,为唐人郑綮所创。《旧唐 书。郑綮列传》载有这样一则趣闻:郑綮善写诗,诗里总带“刺”,诗 的样式也有些怪,当时被人们称为“郑五歇后体”。
(12)、这类歇后语是用客观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段的“谜底”。
(13)、▶天气|弱冷空气明天来袭!新兴人的长衣长裤准备好了吗?
(14)、歇后语是汉语独有的文字游戏,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有时也称作「俏皮话」。初的歇后语与现在我们看到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例如用「倚伏」代替「祸福」(出自《道德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种歇后语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后来的歇后语在结构上是「比喻——说明」式的俏皮话。使用的人往往只说出比喻部分,后面的解释部分则让对方自己领悟。
(15)、曹雪芹写的《红楼梦》故事,我们这儿的人谁都能说上几段。
(16)、《中国语言文字大百科全书》:歇后语是指说话的时候把一段常用词语故意少说一个字或半句而构成的带有幽默性的话语。通常有两种。
(17)、一佛出世,二佛涅磐——死去活来(第39回作者)
(18)、综览上述分类,设比恰当是歇后语的共同特点。然而,“比喻总是跋足的”。歇后语的前半段比喻部分,有时不免有不恰当或不可取之处,有的还会涉及一些生理缺陷、迷信说法和旧风俗等,这都是为了取其某种性质或特点,以引出所比喻的意义。
(19)、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第30回王熙凤)
(20)、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溜(第47回众僮仆)
3、民间歇后语大全搞笑
(1)、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2)、他跟别的旗人一样,爱提笼架鸟,整天在茶馆酒肆里度日子。
(3)、就因为这个,我们这一带就出现了一个歇后语:
(4)、《 辞海》: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 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
(5)、后来的歇后语在结构上是“比喻——说明”式的俏皮话。使用的人往往只说出比喻部分,后面的解释部分则让对方自己领悟。
(6)、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第83回哪吒太子)
(7)、原指王胖子的身材比井口还粗,跳井,自然下不去。形容难为人,与人过不去。
(8)、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第25回彩霞)
(9)、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
(10)、说后,他就手把手地教张飞,如何将线头捻细,如何屏住呼吸,如何“大眼”对着“小眼”,再加上一个“心眼”,“三眼相通”慢慢将花线穿过针眼。后,王养年对他说:“心别急,今天穿不进,明天穿;明天穿不进,后天再穿。今后你无论办什么事,都要多长个心眼。”
(11)、几十号兵马扎营盘—-小寨。小寨村,位于冀州城西偏北9公里处,现在是小寨乡政府驻地。建国后始终是区、公社、乡政府所在地。该村原名固安村,元末明初因遭瘟疫致村民皆殁,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一王姓人由山西代州(今代县)迁入建村。在原村址西侧围村筑寨,定名小寨村。歇后语“几十号兵马扎营盘—-小寨”,是说仅仅几十号兵马扎营盘,必然是个小寨。小寨村有一名人史计栋(1837~1909年),是武术名家、史氏八卦掌的创始人。他又名振邦,行人皆以史六称之。自幼习武,后拜董海川门下学习八卦掌,为八卦掌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史计栋技益精进,尤擅腿法,发腿击人,常出人意外,防不胜防,武林人士以“贼腿史六”誉之。时京师附近某地,群盗据山为寨,掠夺行旅,劫财害命,地方官无法缉获,聘请他协助缉捕,擒获首魁11人,荡平山寨,为民除了害。清政府赏授六品顶戴,由是声名大振。因史公当时住在北京东城,被称为八卦掌东城派,与程廷华所传南城派八卦掌同时驰誉京都。
(12)、冀州的滏阳河—-曲里拐弯。滏阳河初名滏水,为《禹贡》所称九河之一。滏水得名原因有二:其一是滏水源出自釜山;其二源于《淮南子》:“釜山在邯郸西南,滏水所出,其源沸涌如釜中汤,故称滏”。滏阳河为天然河道,发源于今邯郸市峰峰矿区,自宁晋县艾辛庄闸流经新河县境后流入冀州境内,流经冀州的码头李、零臧口、范家庄、衡尚营、东兴出境入桃城区,后与滹沱河汇流后,北达天津汇大清河东流入渤海。滏阳河冀州段长70公里,其中冀州市、新河共界80公里,河底宽16米,全深50---50米,纵坡万分之河底高程70---70米。域内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滏阳河在冀州域内,大小弯曲很多,三里一拐,五里一弯。所以,有了“冀州的滏阳河—-曲里拐弯”的歇后语。
(13)、歇后语大的特点是谐音和比喻,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等一些脍炙人口的歇后语。
(14)、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动物作比方。了解卜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15)、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第93回猪八戒)
(16)、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17)、初的歇后语与现今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 陈望道在《 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例如用“倚伏”代替“祸福”(出自《 道德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种歇后语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18)、宋哲宗(年号元佑)死后,徽宗继位,重用蔡京为相,蔡京一伙拼命排斥和贬谛元佑旧臣,还规定其子女亲属不得出仕和入京……
(19)、《辞海》: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20)、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4、先后语和歇后语
(1)、初的歇后语与现今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
(2)、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
(3)、画里洋县之梨花篇:梨花漫卷 文/路晓玲
(4)、这是一只很平常的鸟儿,毛色不华丽,个头也不惊人。
(5)、▶国庆长假快到了!这种车震式的出游你未曾试过!
(6)、光房屋就有九十九间半——那时候皇上不许有钱人家盖一百间房。
(7)、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金钏)
(8)、曹雪芹有点“各”,他喂了一只村里常见的蓝点颏。
(9)、这种原本登不得大雅之堂的怪诗体竟不胫而走,广泛流传,甚至连唐昭宗也总是听到下人吟诵。这些诗有很多是讽刺时弊的,可唐昭宗非但不怪,反而觉得诗中很有“蕴蓄”,亲笔批“郑綮可礼部侍郎平章事”。后来,郑綮真的做了宰相。不过,他当了官以后则寡言少语,更不写什么带刺的歇后诗了,但歇后体却从此流传下来。
(10)、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很多的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11)、我们在香山地区听到了一些由曹雪芹的生活经历、思想品格、秉性爱好所形成的歇后语。
(12)、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刘备、林冲故事的,自能了然于心。
(13)、冀州城的金鸡叫---老朝年的事啦。相传,冀州古城称为“金鸡城”,因为,其北城门楼子内有一金鸡,每天下午酉时(5至7点钟),人们从城门洞子过,只要一跺脚,就会发出“哏儿哏儿哏儿----哏儿哏儿哏儿”的叫声。声音与公鸡叫声一样,响亮悦耳,而且,因为城门洞捧音,回应声还持续一会儿。可是,到了三国时期(220---280年间),袁绍占冀州时,税收日加繁重,今日敛,明日征,又抓夫,又抓丁,不是抓人挖濠,就是强迫给袁家修墓,弄得四方怨声载道,冀州百姓苦不堪言。这时,有个仙女李三娘,看到人们生活苦难,就每逢双日磨面,每逢单日给老百姓送面粉。一天,袁绍和夫人刘氏坐着车去找李三娘,走到北城门洞子里,突然,响起了鸡叫声,把拉车的马给惊了,马拉着车狂跑出城门洞子,鸡叫声也停止了。从那以后,冀州城的金鸡再也不叫了。人们说,金鸡叫,是给李三娘报信,让她躲走。李三娘一走,金鸡也跟着走了。再就是,袁绍在冀州作恶,把金鸡气跑了。所以,后人们说:“冀州城的金鸡叫---老朝年的事啦。”
(14)、别人喜欢穿合身的衣服,他却常常穿大穿小、穿肥穿瘦,显得有点特别。
(15)、看到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16)、歇后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17)、先往纸上泼墨,再拿笔横涂竖抹,后才勾边,画完了。
(18)、乍入芦芋——不知深浅(第32回孙悟空)
(19)、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20)、这类歇后语是用客观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
5、歇后语搞笑幽默
(1)、下面这些歇后语掌握好,不怕写作没材料!
(2)、借剑杀人——不露痕迹(第16回王熙凤)
(3)、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也(第2回陈琳)
(4)、臭弹方言,坏子弹或炮弹。指有苦衷,而说不出话来。
(5)、歇后语的分类,有各种分法。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一共分为以下四大类:
(6)、这种本来登不 得大雅之堂的怪诗体竟不胫而走,广为流传,以至连唐昭宗也经常听到下人的吟诵。这些诗有很多是讽刺时弊的,但唐昭宗非但不 怪,反而觉得诗中大有“蕴蓄”,亲笔批“郑綮可礼部侍郎平章事”。 后来,郑綮真的当了宰相。不过,他当了官以后就寡言少语,更不写什么带刺歇后诗了,但歇后体却从此流传开来。
(7)、后来“贾宝玉”也病死了,死的时候才四十多岁。
(8)、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
(9)、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10)、话说有一天,诸葛亮到东吴作客,为孙权设计了一尊报恩寺塔。其实,这是诸葛亮先生要掂掂东吴的分量,看看东吴有没有能人造塔。那宝塔要求高啦,单是顶上的铜葫芦,就有五丈高,两千多公斤重。孙权被难住了,急得面红耳赤。后来寻到了冶匠,但缺少做铜葫芦模型的人,便在城门上贴起招贤榜。时隔一个月,仍然没有一点儿下文。诸葛亮每天在招贤榜下踱方步,高兴得直摇鹅毛扇子。 那城门口有三个摆摊子的皮匠,他们面目丑陋,又目不识丁,大家都称他们是丑皮匠。他们听说诸葛亮在寻东吴人的开心,心里不服气,便聚在一起商议。他们足足花了三天三夜的工夫,终于用剪鞋样的办法,剪出个葫芦的样子。然后,再用牛皮开料,硬是一锥子、一锥子地缝成一个大葫芦的模型。在浇铜水时,先将皮葫芦埋在砂里。这一着,果然一举成功。诸葛亮得到铜葫芦叫好的消息,立即向孙权告辞,从此再也不敢小看东吴了。 三个丑皮匠,胜过诸葛亮的故事,就这样成了一句寓意深刻的谚语。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三个普通的人智慧合起来要顶一个诸葛亮。其实,臭皮匠和诸葛亮是没有丝毫联系的,皮匠实际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第副将这句俗语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11)、故事类,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如:
(12)、但是叫唤起来声音宏亮、婉转动听,拉起长声打嘟噜,唱起歌来带水音。
(13)、话说从前徽州有个财主,富有而吝啬,就是“安徽的葛朗台”,他好撑面子,明明每天吃的是没有油水的青菜豆腐,却每每饭后揩一点猪油于嘴角,油光光立在大门口告诉人家:“我家今天吃猪油炖酱肉。”这就是揩油的祖师爷。
(14)、洋县城 文:杨发刚 诵读:何立志
(15)、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焦大)
(16)、王养年见张飞性格从小刚烈勇猛又粗莽不羁,就对他进行因人施教,天天要他拿着绣花针,把花线往针眼里穿。
(17)、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第26回红玉)
(18)、从此以后,张飞就天天一人坐在房里苦练穿针本领,性格也逐渐潜移默化地变得安静起来了。使他一生养成了“小事粗鲁、粗中有细;大事有谋,谋略过人”的可贵品质。
(19)、良心庄的人办事—-亏不了外人。良心庄村,位于冀州城西北10多公里处,南临滏东排河,北靠滏阳新河右堤。今属小寨乡。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于氏、毛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立庄,因当时只有两姓,故命村名两姓庄,后以谐音沿革为良心庄。歇后语“良心庄的人办事—-亏不了外人”,是说良心庄的人办事讲良心,必然不会让外人吃亏。
(20)、鹮乡原创文字,用真诚的笔触,书写心迹的精彩。
(1)、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第77回作者)
(2)、香山那么多旗人养鸟,没有一个敢跟各二爷比试的。
(3)、多种类型相结合的,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4)、释义比喻不管哪个地方的剥削者压迫者都是一样的坏。来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这更奇了,天下乌鸦一般黑,岂有两样的。”示例前几天也颇有流言,正如去年夏天我在北京一样,哈哈,真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哉。
(5)、《辞海》: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6)、用棉花球蘸了墨,一会儿就勾出了双笔的“千秋长存”四个字,再用墨填心。
(7)、歇后语也叫 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 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 熟语包括 成语、 谚语、 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8)、歇后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会意,通过会意后再进行概念扩充和延伸,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等。歇后语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例如:
(9)、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以下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歇后语的来历,欢迎借鉴参考。
(10)、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第87回葛仙翁)
(11)、油是极粘的动西,油与他人接触,总是被他人揩了些去,鲁迅曾经对上海话“揩油”作出这样的描述:“装满油的`柏油桶,难免会渗油,有人若想要一张油纸引火,只要用普通纸在柏油桶上揩两下就成了,而不论用肉眼还是以磅秤过磅,油桶内的油都丝毫不会减少。”早“揩油”也多是风月场所男人对女人的轻佻行为,后来,“揩油”喻指一切占小便宜的行为。
(12)、穿着打扮各别;连写字画画都与众不同,也挺各别。
(13)、只有仔细看才能看出路数,越看越逼真、越爱看。
(14)、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第67回孙悟空)
(15)、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16)、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 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 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17)、因为字太大,别人用笔写不了,就请曹雪芹写。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谚语大全100条117句(歇后语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