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歌四句诗【100句简单文案】

一、边塞诗四句

1、高适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实性较强。主要有以下几类: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守边战士的同情以及对安定、和平生活的向往。

3、此诗记述了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此诗同时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4、诗人从描写景物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长征人未还”,“”指边塞和内地相距,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5、杨慎《昇庵诗话》评此诗云:“此诗意言粉饰太平于京都,而废弛防守于边塞也。”按杨评是也。盖用对比作法,不明言作意而自见。

6、出自唐·王之涣《凉州词》。黄河从远处流淌而来,就像是从天边的白云奔流而来,一片孤单的城池,坐落在山间之中。

7、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赐颜色。

8、《从军行·其二》(作者)李白(朝代)唐

9、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10、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11、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12、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13、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14、王翰的《凉州词》是一首曾经打动过热血男儿心灵深处柔弱部分的千古绝唱。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

15、翻译: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16、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17、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塞下曲(六其二)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稜中.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黄河绕黑山.

18、语出唐朝高适《赠任华》。世人不理解友情,只看重金钱而不重视人品。

19、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20、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二、边塞诗歌四句诗

1、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2、◆张桂梅写给年轻人的一封信:不要惧怕,人生的“寒冬”里带着必然的希望

3、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笔调苍凉悲壮,虽写满抱怨但却并不消极颓废,表现了盛唐时期人们宽广豁达的胸襟。诗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诗意的表现更有张力。用语委婉,表达思想感情恰到好处。

4、不好。“抱”字是相拥、怀抱的意思;它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情形,体现将士戍边生活的艰辛;更能表现将士们心系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而“枕”字有安逸舒适之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果。

5、翻译: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6、浊酒一杯家,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7、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唐代大臣、诗人。作为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后人将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为“边塞四诗人”。

8、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展现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9、高适的《燕歌行》是诗人在开元二十六年(738)有感于征戍之事而写的一首的边塞诗。全诗描写了边地征战生活,歌颂了从征战士轻身许国、英勇战斗的爱国思想,揭露了官兵的对立、统帅的不恤士卒与荒淫无能给战士、给人民、给带来的灾难

10、突进营垒,射杀呼延大将,独自率领残兵千骑而归。

11、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2、语出唐朝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人的一生,能够有着几次开怀大笑的时候呢?朋友相聚的时候,就应当一醉方休。

13、“欲饮琵琶马上催”是说正在大家准备畅饮之时,乐队也奏起了琵琶,更增添了欢快的气氛。但是这一句的后一个“催”字却让后人产生了很多猜测,众口不有人说是催出发,但和后两句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应该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14、请概括首联“北风凋白草,胡马日爣爣”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5分)

15、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16、(作者)王昌龄(朝代)唐

17、诗由写景开始,“月黑雁飞高”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寥寥五字,既交代了时间为冬季,又烘托出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18、翻译: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19、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20、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三、边塞诗四句诗

1、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2、送李端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塞下曲·其一卢纶鹫①翎②金仆姑③,燕尾④绣蝥弧⑤。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塞下曲·其二卢纶林暗草惊风①,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塞下曲·其三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①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其四卢纶野幕蔽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3、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4、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5、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6、《昭昧詹言》:高、岑奇峭,自是有气骨,非低甲庸浅所及。然学之者亦须韵句深长,而阔远不露,乃佳;不然,恐不免短急无余韵,仍是俗手耳。

7、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8、(作者)王翰(朝代)唐

9、译文: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远征的大军仍然没有回还。只要有李广将军在,就不会让胡人战马敢踏过阴山半步。

10、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1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12、唐代边塞诗的读者,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怀疑作者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为之解者亦有之。这第四首诗就有这种情形。

13、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14、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15、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6、唐代王昌龄《出塞二首》:

17、这四句诗在句法上也很有特色。前两句诗是两个名词性词组,中心词是“月”和“心”,而读者却可以从与“心”字相对的“月”中去体味、领悟丰富的含义,使得诗句极为简练、含蓄。后两句又变换句法,改为主谓结构,重点突出了“铁衣”和“战马”,实际上突出了对边将形象的塑造。这种句式上的变化,既强调了重点,突出了形象,又带来了节奏上的轻重变化,读来更富节奏感,表现了作者娴熟精湛的技巧。

18、谁家营里吹羌笛,哀怨教人不忍闻。

19、翻译: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征人未回还。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20、⑶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四、边塞四大诗人

1、译文: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未归。

2、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3、“边塞诗派”是盛唐时形成的又一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之焕、崔颢等。其中,以高适、岑参成就大,故又称“高岑诗派”。边塞派诗人的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他们追求进步的理想,具有乐观的情绪。多用七言古诗或七言绝句,描写奇丽壮阔的边塞风光,诗句雄浑奔放,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4、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5、◆教师充电必备!这份书单请收好!10大类90本好书,总有一本适合你!

6、译文: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7、翻译: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8、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9、诗的发端两句便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是指陈时事,有感而发。“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赐颜色”,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下文。紧接着描写行军:“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战端一启,“校尉羽书飞瀚海”,一个“飞”字警告了军情危急:“单于猎火照狼山”,犹如“看明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不意“残贼”乃有如此威势。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

10、惟向边头不堪望,一株憔悴少人行。

11、乐声响起,连绵起伏,刚柔并重。似高山流水,如溪水潺流,令人陶醉。琵琶偏偏今夜奏出了新的曲调,如诗那般幽静,极富有意境,让人沉醉在清幽旷远之中,想象着佳人婀娜的舞姿。此刻诗人的心会随乐曲平静吗?不过乐曲听多了也会乏味的,这奏不完、听不尽的曲让诗人又怕听、又爱听。哎,北方边患未消除,怎能不心烦呢?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如巨龙卧地,等待腾飞;秋月高照,又免不了秋日凄凉的感觉……雄壮而又悲凉。此时此刻,诗人怀有无限的乡愁、立功边塞的雄心,但为了老百姓能安居乐业,他多么希望甲兵尽息,哪怕自己再无用武之地呢!

12、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13、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诗歌的创作数量超过了之前所有的朝代总和,唐诗也是中国五言七言诗体的创作高峰。唐朝为了更好的选拔人才,制订了从庶族地主中选拔人才,从而打破了只能名门望族参加的传统,而进士的考核内容主要以赋诗为主,这样直接促进了诗歌的创作与发展。唐诗中又划分着不同的流派,其中边塞诗是其重要的流派之一。

14、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5、索书号:I2023/1062

16、尾联“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汉书·傅介子传》记载:“汉代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经常杀死汉朝使节,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他所献金帛,被他诱至帐中杀死,遂持王首而还”。“斩楼兰”便是引用了汉代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17、选自唐·王翰《凉州词》。即便喝醉躺在战场上,请你也不要笑话我,古往今来在战场上打仗能够有几个人返还自己的家乡呢?

18、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19、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20、此王维《观猎》诗前四句,一作张祜作。

五、关于边塞的诗四句

1、《出塞二首·其一》(作者)王昌龄(朝代)唐

2、到了五月,天山依旧白雪皑皑,没有鲜花,只有地冻天寒。虽然传来吹奏《折杨柳》的笛声,却依旧看不到一丝春色。一早就随着战鼓声去搏战,到了夜晚也只能抱着马鞍打瞌睡。希望能用我挎着的剑,像傅介子那样为国除害,消灭敌人。

3、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4、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5、边塞诗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一时蔚为风气。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代表的诗篇有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6、◆班主任提醒:发现这4个现象,说明孩子在“无学习”

7、也有人认为全诗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实,却出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这就使人透过这种貌似豪放旷达的胸怀,更加看清了军人们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幻灭。

8、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9、《吴礼部诗话》:引时天彝评:高适才高,颇有雄气。其诗不习而能,虽乏小巧,终是大才。

10、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11、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2、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13、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14、之所以说“作悲伤语读便浅”,是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可见这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

15、这首古诗是岑参的经典代表作,也是唐代边塞诗精彩的作品之一。岑参对于北国风光景色的描写,对于送别友谊的描写,都堪称绝世经典。当年我们都曾经学过此诗,遗憾的是今日的我们都已经忘却。不过偶尔想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感悟到那份诗情,也算是不辜负当年的苦心背诵了。

16、后的画面定格,“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友人离去,诗人怅然若失,只看到满山的马蹄印。此时就像是一幅离别的场景,再加上背景的悠悠,颇有几分抒情诗的味道。

17、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唐代汉族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深刻、想象丰富、艺术性强的一部分: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前所未见。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18、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9、下面列举几首边塞诗: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0、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边塞诗歌四句诗【100句简单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