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的端午节古诗四句
1、有名的端午节古诗四句五字
(1)、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远贺之。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但誇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2)、龙之门大语文“话”出你的世界第2期线上作文课——让诗词积累与写作表达在这个季节碰撞出绚烂的文学之花。
(3)、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4)、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5)、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
(6)、(赏析)文天祥以怀念屈原开头,在端午节缅怀屈原的爱国事迹,实则为了表达自己报效祖国的决心。
(7)、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8)、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
(9)、同州端午(唐·殷尧藩)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10)、张建封是中唐名臣,早年仕途坎坷,后来因为抵御叛军有功,得到唐德宗的赏识。他镇守彭城(今徐州)十余年,文治武功皆有成就。对于这样一位正直忠诚的官员来说,龙舟竞渡固然精彩,但这些精彩画面终铺垫的,仍是他关切的朝堂之事。
(11)、这首描写端午节词作,上片“述今”之端午节民间活动诸况,下片追叙屈原投湘水而死的人生故事。苏轼一生坎坷,后客死异乡,与屈原不无一些相似之处。不难理解,苏轼借感慨屈原,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情。
(12)、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
(13)、图文来自网络,旨在文化传播,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14)、后四句,诗人把目光从竞渡转向了现实政治。“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权臣们在朝堂上明争暗斗、互不相让,与竞渡者又有什么不同?如果不能及时休止,必会有“摧车折楫”的一天。
(15)、霏霏漠漠如雾,滴成一片鲛人泪,也似汨罗投赋。
(16)、这首诗描绘了端午时节龙舟赛上,鼙鼓初击,兽头吐威,万人助喊,多船竞发的动人场景。万事都有改变的可能,开始风光的不一定始终风光,做人不能见风使舵,而要脚踏实地。
(17)、参与者人山人海,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布满河面。
(18)、鱼龙舞。湘君欲下潇湘浦。潇湘浦。兴亡离合,乱波平楚。独无尊酒酬端午。移舟来听明山雨。明山雨。白头孤客,洞庭怀古。
(19)、比起宫廷,民间的活动要热闹得多,其中一大盛事,就是在当时十分流行的竞渡。中唐诗人张建封有一首《竞渡歌》,生动地描述了端午竞渡的热闹场景。
(20)、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2、有名的端午节古诗四句是什么
(1)、好事心肠,著人情态。閒窗下、敛云凝黛。明朝端午,待学纫兰为佩。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
(2)、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3)、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4)、打马球: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关于打马球,古代有诸多的诗文与画作,三国曹植的《名都篇》中便有“连翩击鞠壤”之句,而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则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
(5)、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6)、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7)、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8)、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9)、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10)、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11)、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12)、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13)、年年端午又今朝。鬓萧萧。思摇摇。应是南风,湘浦正波涛。千古独醒魂在否,无处问,有谁招。何人帘幕倚兰皋。看飞桡。夺高标。饶把笙歌,供笑醉陶陶。孤坐小窗香一篆,弦绿绮,鼓离骚。
(14)、关于节日的民间传说,众说纷纭,然而,又恰恰是因为这些传说的真假难辨,才使得一个个节日披散着一层朦胧的美。
(15)、叶叶跳珠雨。里湖通、十里红香,画桡齐举。昨梦天风高黄鹄,下俯人间何许。但动地、潮声如鼓。竹阁楼台青青草,问木棉、羁客魂归否。盘泣露,寺钟语。梦回酷似灵均苦。叹神游、前度都非,明朝重五。满眼离骚无人赋,忘却君愁吊古。任醉里、乌乌缕缕。渺渺茂陵安期叟,共鄗池、夜别还于楚。采涧绿,久延伫。
(16)、作者这首绝句言近意远,言简意深,很有力量。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
(17)、你将那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
(18)、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19)、石榴一树浸溪红。零落小桥东。五日凄凉心事,山雨打船篷。谙世味,楚人弓。莫忡忡。白头行客,不采苹花,孤负薰风。
(20)、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3、关于端午节的四句古诗有哪些
(1)、在这端午热闹之际,作者看到周围有浓郁的节日氛围:“挂艾草、悬蒲剑、饮蒲酒,划龙舟...”,但作者年事已高,感慨到人生易老,年华易逝。
(2)、如今,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已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不妨让我们闻着棕香,沾着艾味,徐徐走进古人的世界。
(3)、《竞渡诗》年代:唐作者:卢肇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4)、广东粽子个头大,外形别致,正面是方的,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状如锥子。品种较多,除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咸蛋黄做成的蛋黄粽,以及用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蛋黄、冬菇、绿蓉豆等调配为馅的什锦馅粽。粽子用荷叶包裹,大的每只重500克左右。
(5)、第五名(扫黑除恶)黑社会的朋友圈和你有啥不同?
(6)、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7)、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8)、《史记》有记:屈原,春秋时期楚国大臣。力主抗秦,却因此遭受谗言,去职流放。流放途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祖国被侵,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而亡。从此,屈原成了端午不可不提的人物。
(9)、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10)、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11)、原来“你笑起来真好看”还有这么多说法,你get到了吗?
(12)、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13)、如梦令(宋·范成大)两两莺啼何许。寻遍绿阴浓处。天气润罗衣,病起却忺微暑。休雨。休雨。明日榴花端午。
(14)、龙之门大语文由龙之门教育集团和北京四中名师联合研发。
(15)、齐天乐·端午(宋·杨无咎)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16)、《端午》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17)、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18)、“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说的是端午节江南竞渡。储光羲的“落日吹箫管,清池发棹歌。船争先后渡,岸激去来波”也是竞渡名篇。在唐朝,皇帝还有端午招请群臣宴饮、颁发节日礼物、推恩及众的惯例。
(19)、陆游的《乙卯重五诗》,同样是岁月静好的景象,其中对民俗的描述更加具体,也更有烟火气。
(20)、对于宫廷礼仪风俗,晏殊当然很有发言权。与杜甫年过不惑才有机会跻身天子身边相比,十四岁就被赐进士的晏殊,放在历朝历代文人中都属于人生赢家。虽然也曾获罪被贬,但晏殊一生总体来说比较平顺,宋真宗看重他为人严谨,垂帘听政的刘太后也对他颇为信任,宋仁宗更是相当尊敬他。而晏殊笔下的宫廷,也多是繁华悦乐之景。
4、有名的端午节古诗四句诗
(1)、全诗开头点明时序、风景,接着便渲染竞渡场面之盛大:比赛还未开始,就听见江上“齐和声”,“罗衣”“银钗”则暗示有众多女性观看竞渡。待“鼓声三下红旗开”,参赛的龙舟争先恐后,比赛场面精彩又激烈,引起观众阵阵惊呼。当结果已定,失败的一方捶胸顿足,仍想请求再战。
(2)、梅子黄时雨。对幽窗、依依抱独,几多愁绪。润逼琴丝无雅韵,难续文园旧诣。头白尽、相如谁顾。燕子楼空尘又锁,望天涯、不寄红丝缕。嗟往事,且休语。伤情当日斑衣舞。更宫衣、香罗乍带,九天繁露。一寸草心迎永日,更把葵心自许。怎料有、风推雨如。惹起灵均千古恨,转凄凉、更不成端午。拼小醉,读骚句。
(3)、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后逢此节日便唱为他招魂的歌曲。作者沉浸在青春易逝的哀伤中,所以不忍再听招魂之曲。而整首词画面围绕着端午节的风物、景色、风俗组合在一起,似断实续。
(4)、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5)、菩萨蛮(宋·陈义)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6)、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7)、伍子胥乃春秋时期的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吴伐楚,入楚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后因提倡彻底消灭越国受谗言陷害以赐死,子胥死前曾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吴王闻言令取子胥尸体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至此,端午传说人物中又填下了伍子胥一人。
(8)、“雕盘分楚粽”“团扇画秦娥”,讲的是宫中端午的习俗,过节的气氛则是“喜气多”。这说明,在宋代的宫廷,端午节的基调同样是欢乐的。
(9)、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10)、民间的活动更是丰富多彩。苏轼的《南歌子·杭州端午》(又名《南歌子·钱塘端午》《南歌子·游赏》),记载了当时端午出游的繁盛景象。
(11)、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12)、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
(13)、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14)、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15)、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16)、就像现在过节一样,有人喜欢出门热闹,也有人喜欢宅在家里。欧阳修的《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描写的就是宅家过端午。
(17)、杜甫也有一首比较有名的端午诗,同样和宫廷过端午节的风俗有关,叫做《端午日赐衣》:
(18)、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19)、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20)、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5、有名的端午节古诗四句三年级
(1)、粽子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食品,农历端午节前后上市。由于各地的口味和饮食习惯不同,粽子的用料和风味也因地而异,各有特点。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2)、渔家傲(宋·欧阳修)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3)、五丝(唐·褚朝阳)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4)、唐人关于粽子的描写不少,元稹写道:“杂莼多剖鳝,和黍半蒸菰。绿粽新菱实,金丸小木奴。”说的主要是巴蜀地区的粽子。
(5)、“浴兰节”,是端午节的别称,在“端午”这个名字还未出现时,就有在五月初五以兰汤沐浴的风俗。除此之外,诗中描写的金盘送粽子、饮菖蒲酒,也是端午的民俗。“等闲惊破纱窗梦”,这种悠闲的过节方式,实在令人羡慕。
(6)、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7)、过端阳节的时候,买了樱,桃,桑椹,菖蒲,而且买了雄黄酒,并且在家门口贴上了黄符纸,虽然贴了这么多辟邪的东西,但是还是担心债主找上门来,这首诗表现了贫困人民过端午的真实生活情况,幽默中带着一点苦涩。
(8)、端午日赐衣(唐·杜甫)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9)、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10)、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的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
(11)、词的下半片,重点写节日的热闹场景:人们吃粽子、饮美酒,听着不知谁家传来的歌声,不知不觉就到了傍晚。气氛如此欢乐,歌声如此动听,连云彩都为之停留。
(12)、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杜甫《惜别行》
(13)、《南歌子游赏》年代:宋作者:苏轼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14)、该词的上片描写端午节的风俗,用“榴花”、“杨柳”、“角粽”等端午节的标志性景象营造了端午节喜悦的情绪,下片描写端午节人们沐浴更衣、饮雄黄酒驱邪的场景。全词反映出词人过节时的恬淡闲适的生活情态,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15)、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
(16)、竞渡诗(唐·卢肇)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17)、这是唐玄宗李隆基在端午节时写的一首诗词。此时已是仲夏,盐梅佐酒,与众人共饮。祝黎民百姓们越来越好,众大臣共同辅佐创造昌明的社会,如果大家都这么忠贞不那么后世子孙一定会福泽绵延。
(18)、忆秦娥(宋·陈与义)鱼龙舞。湘君欲下潇湘浦。潇湘浦。兴亡离合,乱波平楚。独无尊酒酬端午。移舟来听明山雨。明山雨。白头孤客,洞庭怀古。
(19)、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20)、唐玄宗大概很爱过端午节。除了这首《端午》,他还写过一首《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描述的是端午节宫廷宴会的场景。在这首诗的序中,他写了这样一句话:“叹节气之循环,美君臣之相乐。”可见,将端午与“乐”联系在一起,在当时并无不妥。
(1)、讲端午的文章,经常会引用一句诗:“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说的是端午接近夏天的中间,白昼变长,也就是它在时节上的特征。这句诗其实来头不小,是唐玄宗李隆基写的,题名就叫做《端午》。
(2)、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碍。朱唇箸点,更髻鬟生彩。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
(3)、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唐·杜甫)肃宗昔在灵武城,指挥猛将收咸京。向公泣血洒行殿,佐佑卿相乾坤平。逆胡冥寞随烟烬,卿家兄弟功名震。麒麟图画鸿雁行,紫极出入黄金印。尚书勋业超千古,雄镇荆州继吾祖。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向卿将命寸心赤,青山落日江潮白。卿到朝廷说老翁,漂零已是沧浪客。
(4)、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5)、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唐·权德舆)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6)、其是甜咸粽子之争。虽然这么多年了也没争出个高下,但这类话题总是经久不衰,参与者也总是乐此不疲,后往往演变成大型安利现场,丰富了广大吃货的谈资。
(7)、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8)、念奴娇(宋·张榘)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9)、杜甫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恰称身长短,终身荷圣情。
(10)、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11)、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龙之门大语文整理排版。仅供学习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12)、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13)、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14)、第八名:近千年内中国五大富豪,宋子文、沈万三榜上有名,他
(15)、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16)、《贺新郎·深院榴花吐》年代:宋作者:刘克庄深院榴花吐。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糈。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17)、从作者对端午这一天的生活的具体描写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至少从南宋开始,端午就有了纪念屈原和卫生保健的双重内涵。
(18)、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19)、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20)、呕哑柔橹,又早拂新荷,沿堤忽转,冲破翠钱雨。
(1)、在唐代,端午是重要的节日,不仅老百姓过,宫廷里也要隆重地过。唐玄宗的这首诗,写的就是宫中过端午节的情景,并借节日表达对国家的祝福和对臣子的勉励。
(2)、《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年代:宋作者:苏轼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忽登高塔,眼界穷大千。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3)、角簟横龟枕,兰房挂艾人。一尊菖歜泛清醇。好在佳人如玉、映长春。冰彻杯盘莹,香和笑语薰。莲花衫子入时新。挂起南窗一榻、晚风清。
(4)、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5)、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
(6)、花蕊夫人徐氏端午生衣进御床,赭黄罗帕覆金箱。美人捧入南薰殿,玉腕斜封綵缕长。
(7)、第六名:文化山西:盘点晋商中的“七大世家”
(8)、浣溪沙(宋·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9)、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綵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哀哉徇名士,没命求所难。
(10)、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11)、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12)、这首诗语言质朴,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那榴花繁多的山村风光,那江南端午的风俗习惯,那字里行间的闲适惬意,浮现在我们眼前,感受在我们胸间。没有装饰,所以诗美;没有做作,所以情真。这,就是诗人所说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写作境界。
(13)、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4)、《端午感兴》文天祥,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15)、端午(唐·李隆基)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16)、吃,大抵是中国人看中的事情之一了。元宵节南有汤圆北有元宵,中秋节有月饼。端午节让人难以忘怀的该数粽子与雄黄酒了。
(17)、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18)、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19)、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0)、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1)、甜咸粽子之争固然令人喜闻乐见,但不属于我们这个公号的讨论范围。而“端午能不能说快乐”,倒可以在诗词中找到一些参考。
(2)、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
(3)、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诗人及政治家,因主张政治改革,触犯到贵族大臣们的利益,遭到排挤和流放,后楚国被秦国打败,屈原悲愤难耐,跳入汨罗江,以身殉国,老百姓为了纪念屈原,就把他跳江的日子定为端午节。
(4)、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
(5)、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6)、来自皇天,雨露滋润,正当酷暑,穿上它清凉无比。
(7)、这首诗整体语言风趣,运用了典故,表现了自己在端午节终于可以做官的心情,是对皇帝的感恩。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有名的端午节古诗四句是什么147句(有名的端午节古诗四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