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治家格言楷书范本
1、朱子治家格言全文楷书
(1)、(解读):对于兄弟叔侄,要多多安抚贫寡,长幼内外,应当家法严格。(原文):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
(2)、见富贵而生谄容者,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3)、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遇到穷苦乡亲和亲戚,应该格外温和关心。)
(4)、(原文):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5)、《朱子治家格言》是清初朱柏庐所著。朱柏庐(1617~1688),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名用纯,字致一。昆山(今属江苏)人。与归有光、顾炎武为“昆山三贤”。因敬仰晋人王裒“攀柏庐墓”之义,故自号柏庐。
(6)、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见了美色便起淫邪之心,将来会在妻女身上报应。)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背后用暗箭伤人,将来会在子孙身上遭报应。)
(7)、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8)、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9)、(解读):嫁女儿要选择品质好的女婿,不要要贵重的聘礼.娶儿媳要求端方的淑女,不要计较厚重的陪嫁。这两句话都是让后人在嫁娶时,重德而勿重财。
(10)、(解读):这里不是三姑六婆,而是指一些爱搬弄是非的女人,象水浒里面的王婆。(原文):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装
(11)、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
(12)、周所众知,学问受不受益,要看力行的程度。有一句话说得好“读书贵在变化气质”,因为读了、明理了,会去做,去做以后,心境会改变。心境一变,相由心生,气质就变了。希望通过自身的力行来改变自己气质,享受肯听父母话,肯听老人言,肯听经典话的福气。
(13)、心可挽乎命,要存仁道。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
(14)、原文: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15)、转化成你手上的东西,需要微观的东西——黄惇谈读帖
(16)、(注释):瓦缶(fǒu):瓦制的器具。珍馐(xiū):珍奇精美的食品。
(17)、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
(18)、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轻易听别人的话,怎知道不是别人的诬陷之言,应当再三考虑。)
(19)、(解读)一句写“勤”,一句写“谨”。清晨起来就要将庭院、台阶扫干净,里里外外要使它保整洁,这是“勤劳”的好习惯,也是清洁卫生的好习惯。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做事要从身边小事做起。日出而作、闻鸡起舞,都有一个“勤”字在。日落而息,要亲自检点门户,这样能做到处事“谨慎”。从礼子开始,儒家对勤俭治家和谨言慎行都有很高的要求。(
(20)、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2、治家格言朱子家训楷书
(1)、轻易听信他人的议论,未经查证,怎么知道不是对方藉机诬陷,挑拨离间呢?应当忍耐,再三思量、查证,以明辨是非、善恶;因事与人相争,怎么知道不是自已的错?必须平心静气地想清楚,不要意气用事。帮助别人的好事,不要记在心上;接受别人的恩惠不能忘怀,要常存报答之心。凡事不要做过头了,应适可而止,要记取(满招损谦受益)的古训,得意之时,要懂得谦让,不可以沾沾自喜,执著、舍不得放下。
(2)、喜欢亲近不良少年,结交流氓,日子久了,必定受到连累;与老成持重,能够约束自已(管理情绪)的人为友,遇到急难时,就可以得到他的指导与帮助。
(3)、自己在生活上一定要做到节俭,聚会吃饭切勿流连忘返。
(4)、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5)、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和品德坏的人混在一起,时间长了必受牵累之害。)
(6)、出自明·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做事情而是想要别人看到,这便是不是真正的善良,而是沽名钓誉;做了坏事,担心别人知道,而是怕人知道,这便是大的大的恶行。
(7)、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牲禽。(不要依仗权势欺凌逼迫孤儿寡妇,不要为了嘴和肚子而肆意宰杀牲口和家禽以及其他鸟禽。)
(8)、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9)、(原文):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10)、《治家格言》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治家格言》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因此,很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11)、译文:国学的学习完毕,即使口袋里面没有什么钱,也自得其乐。这个世界上不是比谁活得富有,而是比谁活得久;范仲淹家族800年到现在兴盛不衰,而这800年中多少富豪都败落成尘埃。
(12)、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
(13)、朱柏庐(1617-1688),名用纯,字致自号柏庐。明末清初昆山人,清初居乡教授学生,以程、朱为本治学,提倡知行并进。他的《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被中国传统教育视为启蒙读本,影响深远。目前还有拓本传世,更有不少人能够琅琅上口。朱伯庐还有一首《劝孝歌》,写尽了母亲养育儿女的辛苦,告诫人们不要忘记母亲的养育之恩。这首《劝孝歌》,层次清晰,通俗易懂,感人至深,广泛地流传于江浙一带.
(14)、天刚亮时就起床,打扫庭院,不论室内、屋外都要整齐清洁;天黑了就回家,不要在外面逗留。晚上睡觉前关锁门窗,一定要亲自检查。不论是一粒饭或一口粥,都要想到它得来很不容易,粒粒都是农夫辛勤耕耘的结果;纵然是半丝半缕的布匹,也要珍惜物力制造的艰难。(惜福与修福同样重要)
(15)、人有喜庆,不可生妨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16)、轻易听信他人的议论,未经查证,怎么知道不是对方藉机诬陷,挑拨离间呢?应当忍耐,再三思量、查证,以明辨是非、善恶;因事与人相争,怎么知道不是自已的错?必须平心静气地想清楚,不要意气用事。帮助别人的好事,不要记在心上;接受别人的恩惠不能忘怀,要常存报答之心。凡事不要做过头了,应适可而止,要记取(满招损谦受益)的古训,得意之时,要懂得谦让,不可以沾沾自喜,执著、舍不得放下。
(17)、译文:如果见到美色而升起淫邪的念头,甚至使其迫从,这样的话自己的妻子或者女儿会有同样的遭遇。如果对别人有怨恨而念念不休,暗中将其毁伤,那么自己以及子孙将会受到灾祸。
(18)、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家中所用奴仆千万别找聪明和长得好年的。自己的妻子、小妾切记不要打扮得过于艳丽,以免诲淫出事。)
(19)、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20)、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该给国家交纳的钱粮全部交完,即便是所剩无余,心里也十分高兴。)
3、朱子治家格言书法作品欣赏楷书
(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人吃的一点一滴应当很好考虑它来得很不容易)
(2)、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lián)。注:奁:嫁妆。
(3)、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4)、译文:与那些恶少交往,久而久之一定会被他们拖累;与老成的人交往,如果碰到急的事情可以依靠他们。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zèn诉,当忍耐三思
(5)、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6)、亲近那些不良少年,时间长了,一定会受到牵连。屈意去侍奉那些老练而有道德的人,便可以依靠他们的指导和帮助。
(7)、(译文):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
(8)、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9)、(解读):这两句解读了对欲望与享乐的态度,如果不遏制,人对欲望与享乐在追求是无止境的
(10)、(注释):未雨而绸缪(chóumóu):天还未下雨,应先修补好屋舍门窗,喻凡事要预先作好准备。
(11)、心可挽乎命,要存仁道。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
(12)、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3)、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祖宗一般都会超五服,离我们比较远,但绝不能因为远对他们不诚心祭祀。)
(14)、后半句则警示我们: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固然不能治家理财,至于创业、治国又何尝不是如此?唯有保持旺盛向上的精神,有理想有追求,又积极进取开拓创业,才能赢得事业的成功。
(15)、(译文):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
(16)、人有小過,含容而忍之;人有大過,以理而諭之。
(17)、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
(18)、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19)、译文:三姑六婆那些人,她们实在是荒淫和盗贼的媒人(这里不是"三姑六婆,而是指一些爱搬弄是非的女人,象水浒里面的王婆);美丽的婢子漂亮的妾,这并不是家内的福气。
(20)、(解读):别人有了吉祥可贺的事,不可生出妒忌心理;别人有难或有了灾祸,不可生出幸灾乐祸的心理。
4、朱子治家格言楷书范本多少字
(1)、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
(2)、 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3)、齐吏部侍郎房文烈,未尝嗔怒,经霖雨绝粮,遣婢籴米,因尔逃窜,三四许
(4)、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5)、居家诫争讼,讼则终凶;处世诫多言,言多必失。
(6)、(原文):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7)、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8)、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9)、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10)、仇者以義解之,怨者以直報之,隨所遇而安之。
(11)、见富贵而生谗容者,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12)、致殷勤焉。邺下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直,造请逢迎,车乘填街衢,绮罗
(13)、译文:如果用的器具干净整洁的话,即使是瓦做的也比金玉为材料的要好;如果吃饭吃的少而精的话,即使是普通的蔬菜也是珍馐美味。
(14)、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15)、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不贪不义之财,不要过量饮酒,贪财会伤名誉,过量喝酒会伤身体。)
(16)、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17)、三是和睦安顺。古语云:“福善之门莫美于和睦,患咎之首莫大于内离。”(《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正确地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互敬互让,和睦相处,对维持家庭的和谐稳定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点上,作者指出:“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并进一步提出处理家庭关系的一些原则,如“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妇求淑女,勿计厚奁”,“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等等,反映了一种重亲情、轻钱财和严己宽人、与人为善的思想。
(18)、译文:如果为人刻薄主持这个家的话,天理是不会让你福气长久的;如果违背伦常,背离了社会基本道德,很快就会招来灾祸灭亡。
(19)、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20)、行焉。然则女之行留,皆得罪于其家者,母实为之。至有谚云:“落索阿姑餐。”
5、朱夫子治家格言楷书
(1)、翻译:看到富贵的人,便做出巴结讨好的样子,是可耻的,遇着贫穷的人,便作出骄傲的态度,是鄙贱不过的。居家过日子,禁止争斗诉讼,一旦争斗诉讼,无论胜败,结果都不吉祥。处世不可多说话,言多必失。争斗诉讼,总要伤财耗时,甚至破家荡产,即使赢了,也得不偿失。有了矛盾应尽量采取调解或和解的方法。不可用势力来欺凌压迫孤儿寡妇,不要贪口腹之欲而任意地宰杀牛羊鸡鸭等动物。性格古怪,自以为是的人,必会因常常做错事而懊悔;颓废懒惰,沉溺不悟,是难成家立业的。亲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会受牵累;恭敬自谦,虚心地与那些阅历多而善于处事的人交往,遇到急难的时候,就可以受到他的指导或帮助。他人来说长道短,不可轻信,要再三思考。因为怎知道他不是来说人坏话呢?因事相争,要冷静反省自己,因为怎知道不是我的过错?
(2)、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注:孤寡:孤儿寡妇,都是弱势群体。
(3)、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4)、(译文):听信妇人挑拨,而伤了骨肉之情,那里配做一个大丈夫呢?看重钱财,而薄待父母,不是作儿子的道理。
(5)、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6)、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7)、人人都追求幸福,说明都觉得自己还不幸福。那么,为什么觉得不幸福呢?无外乎自身的浮躁,这样看事情比较表面,看不到根本,看不到深处,也就是不能务本。圣贤教育在学习中特别强调“务本”,君子要务本。本就是修身,作为家长、教师的我们,要教育孩子,根本就是做好自我教育。如老祖先所说要“务本”,务必要从自身做起。就如蒙特奎尔曾经说过:“如果我们追求幸福也就罢了,实际上我们追求的是比别人幸福。”不错,一个小小的“比”字,让无数架天平失衡了,让无数颗心劳累了。
(8)、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9)、出自明·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优点想让人知道,就不算真正的优点;缺点生怕别人知道,那就是大的缺点。
(10)、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1)、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12)、妇主中馈,惟事酒食衣服之礼耳,国不可使预政,家不可使干蛊;如有聪明
(13)、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14)、吃饭的器具要质朴,并且要洗的干干净净。虽然是泥土做的瓦罐,但是要比金玉做的好一些。饮食应当精美而且节俭,多吃园中的蔬菜,这样胜过那些真美的佳肴。
(15)、新朋友:点击上方蓝字“昊宇书法”关注我们!
(16)、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7)、(解读):“居身务期质朴”区别于“自奉必须俭约”是指“持身”而言,即自己的一举一动,不能欺诈,而要发自内心的待人诚信。心术要好,一言一行,循规蹈矩,勤俭安分,诚信无欺。教育子弟,一定要本乎道义,方正行事,并且要讲究正确的科学的教育方法,也就是要有“义方”。今天来说,就是要以德育人。
(18)、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19)、第要从小养成勤劳刻苦的习惯,恭恭敬敬做事,这个习惯对孩子将来的习性养成,影响很大。
(20)、婚姻素对,靖侯成规。近世嫁娶,遂有卖女纳财,买妇输绢,比量父祖,计
(1)、尽之。主人愕然,俯仰命益,如此者再;退而责其女曰:“某郎好酒,故汝常贫。”
(2)、凡事应当事前应当有所准备,就像没有下雨,先将房子不善修复;切莫临时抱佛脚,就像等到口渴的时候,才开始掘井一样。
(3)、(原文):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4)、居家诫争讼,讼则终凶;处世诫多言,言多必失。
(5)、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6)、(解读):这是说家常用的器具,不求华美,只求质地坚实,并且经常洗刷干净。这样的话,就是瓦罐也会有超过金器、玉石。家常的菜肴,不必贪多,只要足够下饭,烹调得当,即使是园地里自己栽种的菜蔬,也比山珍海味来得好。这两句进一步强调节约。
(7)、(原文):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8)、《治家格言》的思想内容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9)、(解读):守住做人的本分安于命运,顺从时令听从天意如果做人是这样的话,可以说很了。通篇《朱子家训》,充满了朴素的、淡泊名利的人生观。熟读朱子家训,谨遵朱先生的教诲,你可能得不到荣华富贵,你却可以得到内心的安宁和平静的生活。
(10)、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11)、四是读书明理。“学而优则仕”是孔子为读书人规定的一种行为模式,旨在学以致用,救济苍生,并非是说读了书就一定要做官。但士子中的不少人却歪曲孔子的思想,将金榜题名、高官厚禄作为学习的动力和人生的惟一追求。朱用纯不赞同这种思想,他认为书固然是要读的,“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但“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这就指明了学习的目的,将读书与做人紧密地联系了起来,是颇有见地的。
(12)、江东妇女,略无交游,其婚姻之家,或十数年间,未相识者,惟以信命赠遗,
(13)、(译文):看到富贵的人,便做出巴结讨好的样子,是可耻的,遇着贫穷的人,便作出骄傲的态度,是鄙*不过的。
(14)、世间名士,但务宽仁;至于饮食饷馈,僮仆减损,施惠然诺,妻子节量,
(15)、(原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6)、器具质而洁,瓦缶(fǒu)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xiū)。注:瓦缶:小口大腹的瓦器。
(17)、(原文):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18)、(解读):前一句是写人际交往中,不应仗势欺人,尤其不能欺虐孤儿寡妇。后一句讲不能因为贪嘴而去无休止的.残杀禽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保护自然生态,不能人为地破坏生态平衡。
(19)、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简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赀才,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无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20)、(注释):匿(nì)怨:对人怀恨在心,而面上不表现出来。
(1)、宗祖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2)、(原文):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3)、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必无牝鸡晨鸣,以致祸也。
(4)、(译文):性格古怪,自以为是的人,必会因常常做错事而懊悔;颓废懒惰,沉溺不悟,是难成家立业的。
(5)、(解读):这句是讲给别人做了好事,比如经济上接济了别人,这是一种美德、一件好事,就不应该一直去记住它。否则就好象是吝啬、心痛了。相反,受了别人的周济,就应当记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即使无力回报,也应记住人家的恩德。这是从对人、对己两方面谈施惠与受惠应有的正确态度。
(6)、(原文):见富贵而生谄容者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莫甚。
(7)、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8)、(解读):这是告诫子弟要知足,要认识到吃、穿、用都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时,昆山一带连年灾荒,不是旱灾,就是水涝,有一年还闹蝗灾。这两句正是柏庐先生忧民之心的体现,现今食堂的语录牌上经常引用。
(9)、“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要内外整洁;”此句为格言首句。看似普通,做到却难,看似是家务清洁之事,其实是教导人勤奋向上。现在不少人追求舒适安逸的生活,不求上进,贪杯晚睡,吃喝玩乐,睡到太阳晒到屁股还不愿起床。其实我也一样,有过几次能“黎明即起”温书读课呢?不说早起闻鸡,就是连件衣服,鞋袜也要母亲洗晒。懒惰在我的身上越来越严重。一顿饭菜,没好吃的全都倒掉,一件衣服不漂亮的,也不穿,穿鞋袜要讲时髦。还学着别人穿戴首饰,饰发穿耳,哪里有想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0)、原文: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11)、解读:前半句告诉我们,一个人心情变化起伏很大,或是变化频率很高的人,他做出错误判断与抉择的几率比别人高,有时甚至会丧失判断与抉择的能力,事后常为自己说错话、做错事而懊悔。先贤告诫我们,生活于尘世之中的人,保持平常的心情,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达到了这种境界,你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12)、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3)、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注:三姑:道姑、尼姑、卦姑;六婆:媒婆、药婆、师婆(巫婆)、虔婆、稳婆、牙婆。
(14)、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15)、二是正直朴实。诸如“居身务期质朴”,“勿贪意外之财”,“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见富贵而生谄容者,可耻;见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施惠无念,受恩莫忘”等句,均属此类。诚实质朴,崇德尚义,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本篇的重要内容之一。
(16)、译文:见到有钱有势的人就露出一副点头哈腰、奉承拍马的卑贱神态,是可耻的;遇到贫穷的人故意作出不可一世的人,是卑贱的。
(17)、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18)、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9)、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chuǎn),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lián)。
(20)、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1)、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身处优越的家庭环境要注意俭朴,教育孩子要有好的道义和方法。)
(2)、译文:要在还没下雨就要仔细修缮房屋,不要到了渴了才想起来挖井.
(3)、(译文):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治家格言朱子家训楷书143句(朱子治家格言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