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的词语意思【100句简单文案】

一、七律长征词义句意

1、学习《宿建德江》一诗,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故事激趣。

2、阅读与思考:用“~~~~~~”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关于主人迎客、相见、款待、话别的语句,想一想蒙古族人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苏轼在杭州任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

4、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

5、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6、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7、爱诵读的你,可以有感情地读读课文,读出花的美、花的精神。

8、生1:读这句诗,我仿佛看到了满天的乌云翻滚而来,似乎听到了轰隆隆的打雷声,想到了这乌云不就像打翻的墨汁吗?我欣赏的词是“翻墨”,这个词展现了天上的云所呈现出来的状态,黑压压的,蔓延很快,就像打翻的墨汁一样。我还知道这句诗是描写下雨前天上的景象。

9、“金沙浪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金沙江宽阔而湍急,蒋介石梦想利用这一天险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境。

10、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11、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富有智慧、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表现勇敢、顽强的一次战斗。

12、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13、这一题是关于路名、地名以及人名的拼音写法——全部要大写。

14、红军二十二名勇士,冒着对岸敌人射来的密集子弹,攀着桥上的铁索抢过去,消灭了守敌。“水拍云崖”描绘了金沙江水流湍急,岩峻浪高这种险恶的地理形势,描绘了“惊涛触岸层澜碎”的景象。

15、(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6、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935年10月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五座大山蜿蜒荡起细小的波浪,高峻的乌蒙山也如脚下流动的泥丸,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大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三军将士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17、谈谈你认识的标点符号。

18、[毯]“毛”竖弯钩要舒展,托住“炎”;“炎”末笔捺变为点。

19、想象画面,结合板书,学生试背。

2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二、七律长征的词语意思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过渡:同学们,我们到此就学完了本课三首古诗词。这三首古诗词都描写了自然的美景。虽然作者在其间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但这三首诗词所描绘出的画面都激发了我们美妙的想象力。现在,我们再把这三首诗词一起读一遍吧!

3、“涩”的右半部上边是“刃”,不要丢掉一点;“腐”是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微”的偏旁是“彳”,不是“亻”。

4、通过赏析词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略夏夜农村的清新恬静之美。

5、会写“毯、陈、裳”等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草原、线条、柔美、襟飘带舞、热乎乎”等词语。

6、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7、再读课文,品读欣赏。

8、(指导学生可以大胆想象,既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大的东西,也可以想象成小的东西。学生可以相互说一说,自己想变成什么,为什么。)

9、诗人就长征的题材写过《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这些诗都是写一景一地,并以此来表达心情,着重在于侧写。

10、品味词人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11、红军不怕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12、梳理关键词:形态颜色香味感受

13、(3)找出文段中想象奇特的地方,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14、(1)板书课题,交代: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15、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16、[祭献]祭祀供奉。[旖旎]柔和美好。

17、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8、①学生选择、比较词语: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清鲜”更突出“鲜”,可见草原的空气好;“明朗”除了“晴朗”之意,还给人一种明丽、开阔之感。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

19、(1)逐字逐句理解。『www.1ydt.com』

20、(出示课件3)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也想像《草虫的村落》的作者一样,去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你想把自己变成什么呢?为什么?

三、七律长征表达意思

1、无论对革命史而言,亦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长征如此伟大复杂的题目,毛主席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浓缩了它的景观,其中包括了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2、在皎平渡附近,红军俘获了两艘敌船,奇袭对岸守敌,胜利前进到泸定县大渡河铁索桥附近,大渡河两岸全为高山峻岭,水流湍急,其险恶之状比起金沙江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为阻止我红军前进,敌人不仅加强了对大渡河铁索桥的防守,而且毁掉了桥上所铺的木板。

3、②观察课本插图,再读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古诗。一首诗描绘了静寂的月夜,一首诗描绘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暴雨。老师想邀请两位同学分别来吟诵一下这两首诗。

5、交流大家整理的排比句。

6、过渡:老师在刚才的巡视中发现我们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各抒己见,认真专注,我特别欣赏大家的学习态度。现在,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学习成果和大家交流呢?大家在说的时候可运用下面这个句式。

7、①参差(cēncī)芭蕉(bā)衣襟(jīn)妩媚(wǔ)

8、这首第一首七律诗是在胜利结束后不久,当红军士兵的路上即兴创作的。作为红军,感受了多次的考验,曙光能够初级。胜利似乎能够看到。他心中充满了英雄气概,写下了这首宏伟的诗。《七律长征》开始于1935年9月下旬,并于当年的10月圆满完成。

9、B.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10、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地进行习作。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1、像这样表示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就要用分号。如果句子之间不并列,就不必用分号了!

1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西湖夏天雨前雨后的变化情景。才思敏捷的诗人苏轼用诗句捕捉到西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乌云骤聚,大雨突降,顷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诗人善于捕捉瞬间变化的情景,像高明的摄影师一样,拍下湖水、墨云、雨珠、风吹等景象,将它们绘声绘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13、小结:《草原》这篇文章要多读,有感情地读,读出其中的美感和情感。在读的过程中,我们仿佛置身于老舍先生笔下的大草原中,那里的美无处不在,天美、地美、牛羊美,人美、歌美、舞蹈美……但是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写于五六十年前,今天的大草原又是怎样的呢?如果有机会,希望同学们能亲自去大草原看一看,也来写一篇自己的草原游记,记得到时候要与大家分享哦!

14、(草茎组成了粗大的森林,小虫成了游侠,随着草虫与同伴的一路招呼,“我”来到了草虫的村落。在草虫的村落里,“我”看到了熙熙攘攘的黑甲虫村民;看到了“街道”“小巷”;看到了像南国少女般的花色斑斓的小圆虫;看到了像庞然大物似的来访者──蜥蜴;看到了甲虫音乐家的演奏会;看到了“村民们”行色匆匆的生活……)

15、(2)教师检查朗读情况,教学生字、易读错字。

16、(4)学一学:课文中的语言十分优美,恰当地运用了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请标示出相关语句,借鉴写法,进行仿写训练。

17、小结:“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第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18、“薄”要与“簿”相互比较,可以通过组词的形式来辨析,“薄”组词是“薄饼”,“簿”组词是练习簿。

19、总结排比句的特点,然后试着写一两个排比句。

20、2《丁香结》朗读+知识精讲

四、七律长征词语意思

1、的诗词则像浪花一样时时以相切的距离随社会革命的浪涛而跳跃。同时又像一面中国革命史的镜子,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近半个世纪的斗争历程。

2、 《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三读:重在进入情境。注意韵脚及语气的轻重抑扬,要体现出散文诗的抒情性。

4、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宋]辛弃疾《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

5、小结:明亮的月光,惊醒的鹊儿,微微的凉风,鸣叫的蝉儿,清新的稻花香,这一切多么美好!让我们一起置身于这美好宁静的夜晚,感受着清风明月,轻轻地吟一吟吧——请大家齐读上阕。(生齐读)

6、红军不怕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7、检查自读及交流情况。

8、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9、预设四:望湖楼下水如天

10、要求:100—200字,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用情景交融的写法。

11、生:它们可能在回味草原上明朗的天空和清鲜的空气,没有一点污染,真令我们心旷神怡。

12、⒁寒:影射敌人的冷酷与形势的严峻。

13、三军:作者自注:“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尽开颜:红军的长征到达目的地了,他们取得了胜利,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

14、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15、小结:同学们演得真是太形象了,说得真是太好了!这里的“说”字,是青蛙在说吗?那是谁在说呢?(青蛙、农人以及作者自己都可以,重在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对呀,作者闻着飘散于黄沙岭的稻花香,多么盼望有一个丰收年呀!请齐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两句,体会词人企盼丰年的感情。

16、“妩媚”的意思是:姿态美好可爱。

17、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吗?学生总结,老师概括:

18、⑵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

19、预设:教师示范读,读出这句话中的深情厚谊。再请学生读,引发思考:读这个句子,大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看到了不停地握手,听到了不停的欢笑声,感受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和热情。)

20、赏析:古诗语言精练、意境深远,具有想象丰富的特点。古诗总是借助想象来创造诗的形象,开拓诗的意境。想象是理解诗意的翅膀,在本段教学中,教师抓住了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古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巧妙的补白让学生再现诗歌画面,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在古诗的意境中任意驰骋,充实了诗的内涵,让古诗的学习变得趣味盎然。

五、七律长征的诗意

1、教师:作者在写这段文字时,从草原的天空写到天底下一碧千里,这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从远处的小丘写到近处的羊群、骏马、大牛,这是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同学们在背诵时,可以抓住关键词,按照写作顺序来背:(天)空气——天空——(地)天底下——羊群——小丘——(感受)这种境界——在这境界里——。

2、生:我发现了,是“绣”字!羊群本来是因为吃草而随意地走来走去,可在老舍的笔下它们就是一些能工巧匠,在精心地给草原这块无边的绿毯“绣”花。这块巨幅地毯上的图案在不断变换,真是美极了。

3、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在经受了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4、及时鼓励,完善习作

5、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6、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7、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8、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9、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中的古诗句,想象画面与意境,初步理解丁香结的含义,接着抓住课文的后一自然段深入理解,畅谈自己的体会,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样会让学生懂得“借物喻理”的写法,而且明白其道理。

10、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1、[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孤,单独。孤芳,单独的一枝花。

12、细浪: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乌蒙:山名。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13、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

14、预设二:白雨跳珠乱入船

15、会写9个生字,重点理解“境界、回味、洒脱、拘束、羞涩”等词语。

16、出示课题,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题并引发思考。

17、(1)小组自由学习,合作探究。

18、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9、据胡安吉《毛主席给我们朗诵诗》一文说1935年9月,红军北上到甘南通渭时,在红军副排长以上干部会上讲话时后说:“我写了首诗读给你们听听,不知行不行。”接着,便朗诵了这首诗。

20、抽查背诵《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再齐背。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七律长征的词语意思【100句简单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