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两棉花歇后语的下半句139句(四两棉花歇后语)

四两棉花歇后语

1、四两棉花歇后语补充完整

(1)、十冬腊月出房门      动(冻)手动(冻)脚

(2)、绣花姑娘的手艺      千真(针)万真(针)

(3)、所以每次“文德分月”,桥上都是好奇的南京人,有次桥体承受不了人人人人人的压力,栏杆发生了坍塌,几十人掉下了河。

(4)、梳头姑娘吃火腿      游(油)手好闲(咸)

(5)、鸡鸣寺是南京ZUI古老的梵刹之自古就有“南朝第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美誉!

(6)、每个孩子的头脑,都是一片沃土,老师和家长要尽情地播撒知识的种子,每一粒种子都会生根发芽。

(7)、堂屋里挂兽皮      不像话(画);不成话(画)

(8)、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9)、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10)、羊头插到篱笆内      伸手(首)容易缩手(首)难

(11)、四两棉花——免谈(弹),歇后语释义:棉花是轻飘飘的,四两棉花更是稀薄,根本无法弹起来,因此歇后语答案就是“免谈(弹)”。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

(12)、王八肚子上插鸡毛      归(龟)心似箭

(13)、万岁爷掉在井里      不敢劳(捞)你的大驾

(14)、铁匠铺开张      煽(扇)风点火;丁丁当当

(15)、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瓶),(尤其是一些诗作)

(16)、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17)、歇后语这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就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就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18)、(释义):纺一纺(意思是访一访,即打听打听看看)

(19)、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就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20)、土地爷坐班房(监狱或拘留所的俗称)      劳(牢)神

2、四两棉花歇后语的下半句

(1)、三个土地堂      妙(庙)妙(庙)妙(庙)

(2)、屎壳螂搬家      不过本份(粪);走一路,臭一路

(3)、猪八戒喝磨刀水      内秀(锈);秀(锈)气在内

(4)、皇帝娘娘戴蓼子花——欢喜这个吊吊(调调)子。

(5)、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6)、孙悟空进了八卦炉      越练(炼)越结实

(7)、“赖大谷子”是南京话,指的是癞蛤蟆。癞蛤蟆自己上称,掂量自己几斤几两,那不就是“自称自贵”嘛!

(8)、茶壶里装汤果——一肚货从嘴里倒(道)不出来。

(9)、四扇屏里卷灶王      话(画)里话(画)

(10)、端午日死外母(岳母)——搂到着符节(喻事情凑巧)。

(11)、从此以后,南京人再也不相信这座不靠谱的文德桥了!

(12)、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13)、冬瓜皮做帽子——霉到顶。酉奄菜煮豆腐——有盐(言)在先。

(14)、每天分享传统文化、国学经典、儒释道文化、民俗文化、修身养性、饮食文化、子女教育等智慧

(15)、野马进了套马杆      伸手(首)容易缩手(首)难

(16)、偷来的锣鼓      打不得;想(响)不得

(17)、千年的枯庙——没声(僧),(据说这里观庙的多,念经的少?)

(18)、下雨天出太阳      假情(晴);阴不阴来阳不阳

(19)、屎壳郎跌粪坑      饱餐一顿;死(屎)里求生

(20)、上鞋(把鞋帮鞋底缝在一起)不用锥子      真(针)好

3、四两棉花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意思

(1)、黄鸭(一种鱼,皮色黄,有角)死在沙滩上——只剩个光嘴。

(2)、灶神上贴门神      话(画)里有话(画)

(3)、一层布做的夹袄      反正都是理(里)

(4)、外婆死了儿      没救(舅);没有救(舅)

(5)、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6)、豆腐掉下灰——打又不能打,吹又不能吹。

(7)、秃子脱帽子——头名(明)有趣的汉字歇后语孔夫子搬家——尽输(书)

(8)、山顶上点灯      四方有名(明);高明

(9)、南京的城门数不胜数,挹江门是ZUI靠近江边的那一批之江风吹拂下,城门上的旗子自然是迎风“甩一甩”。

(10)、珍珠搀到绿豆里卖      屈才(财);一样价钱两样货

(11)、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养虎巷里真的养过老虎!

(12)、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13)、南京每年7月份都会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由于正是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

(14)、‘四金刚腾云——悬空八只脚’。——乘法运算,4×2=”

(15)、唢呐里吹出笛子调      想(响)不到一块;想(响)的不一样

(16)、套上大车让老虎架辕      没人敢(赶)

(17)、不过鸡鸣寺里面全是削发为僧的和尚,想要找把梳子还真挺难办到。头发都没有了,要梳子有什么用!

(18)、状元痘是对水痘的一种美称,过去医疗水平不发达,水痘没完全发出来,就会引起持续高烧,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19)、斧头降(xiáng)煨罐——恰恰有余。

(20)、提着灯笼拾粪      寻死(屎);找死(屎)

4、四两棉花歇后语下一句

(1)、与数学有关的歇后语,你了解多少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

(2)、一桶开水烫在狗身上      遍体鳞(淋)伤

(3)、阎王的参谋      鬼点子多;诡(鬼)计多端

(4)、▶️立即查处!宜兴半岛花园一别墅内,有人把野生动物当宠物养!

(5)、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      好活(画)儿

(6)、油干灯草尽      说灭就灭;奄奄一息(熄)

(7)、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8)、50树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9)、蝎子当琵琶      谈(弹)不得;无法谈(弹)

(10)、歪嘴吹号      正气不足,邪(斜)气有余

(11)、铁匠的围裙——一身火眼(指经济拮据,负债多)。

(12)、  叮当   见文中图源、weixiong   叮当   

(13)、这个歇后语很有意思,巧妙地运用了谐音,非洲人过大沟,不就是黑(he吓)人一跳嘛!

(14)、虾子掉在大麦上      忙(芒)上加忙(芒)

(15)、石头蛋子腌咸菜      一言(盐)难尽(进)

(16)、猪蹄子不放盐      一旦(淡)角(脚)

(17)、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就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18)、猪八戒甩耙子      不干了;不伺侯(猴)

(19)、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20)、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5、四两棉花歇后语下一句谐音

(1)、十五面锣鼓一齐敲      七想(响)八想(响)

(2)、又敲锣鼓又放炮      想(响)到一块了

(3)、冲口(一种两头带铁尖的扁担)挑水——两头失塌(喻指办事方方失误)。

(4)、皮匠店里发着火——大家都来搬楦头(互相揭短)。

(5)、一层布做的夹袄——反正都是理(里),(谁有权穿这袄?)

(6)、小擀杖掉油缸      又奸(尖)又猾(滑)

(7)、三两银子放账      稀(息)少(比喻很珍贵、少见)

(8)、甜酒里对水      亲(清)上加亲(清)

(9)、以前篾街(今中华门内长乐街)有一老万全茶馆

(10)、纸糊的琵琶      谈(弹)不得;无法谈(弹)

(11)、中堂里夹条幅      话(画)里有话(画)

(12)、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13)、十一个人分两阵走——人五(武)人六(禄)。

(14)、肉骨头落了锅      啃(肯)定了(比喻确定无疑。)

(15)、头顶橄榄核,脚踩西瓜皮      又奸(尖)又猾

(16)、无弦的琵琶      谈(弹)不得;一丝不挂

(17)、“此乃‘三下子丢了两下子——就这一下子’。——减法运算,3-2=”

(18)、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19)、山顶上敲锣      名(鸣)声远扬;远近闻名(鸣)

(20)、文德桥位于夫子庙泮池西侧,正处在地球的子午线上!

(1)、▍综合整理:江苏微教育  ▍编辑:小苏君   ▍审核:凤凰君

(2)、土蚕钻进花生壳里      假充好人(仁)

(3)、双手插进靛缸里      左也难(蓝),右也难(蓝)

(4)、后来的歇后语在结构上就是“比喻——说明”式的俏皮话。使用的人往往只说出比喻这部分,后面的解释部分则让对方自己区领悟。

(5)、鳝鱼的脑袋      又奸(尖)又猾(滑)

(6)、地址:蚌埠市东海大道锦江大酒店斜对面“中旭国学院”三楼国学大讲堂

(7)、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8)、歇后语也叫俏皮话,由两部分组成,前面部分指出一些现象,像谜面;推导出后面的意思,像谜底。它是人民群众从工作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精巧、生动、幽默、有趣的语言形式。有的含有哲理,需要慢慢体味才能领会其含义,如“煮熟狗头——牙巍巍”表面是呲牙咧嘴,说的是这人喜欢大笑。

(9)、三尺长的梯子——搭不上言(檐),(对许多话题深有此感)

(10)、鸭棚的老汉睡懒觉      不简(拣)单(蛋)

(11)、猪脑壳做枕头      昏(荤)头昏(荤)脑

(12)、说书的嘴,唱戏的腿      有伸有缩(说)

(13)、这是一个谐音类型的的歇后语,使用“弹”与“谈”的谐音,用“弹不上”来表示真实的意思“谈不上”。

(14)、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15)、水痘灌浆,是过了危险期的标志,高烧会逐渐退去,所以水痘灌浆是喜事。

(16)、1)意思:本指本指四两棉花太少,没法用弓弹;转指双方话不投机,谈不拢。弹:谐“谈”。

(17)、软枣(黑枣)树上结柿子      小事(柿)一宗

(18)、▶️4宜兴高铁站发生的一幕!他们“湿身”了!

(19)、一二三四五六七——王(忘)(不喜欢人只念到七!)

(20)、掀翻了抱鸡窝      弄出许多谎(黄)来

(1)、江风吹过来,城门上的旗子当然要“甩一甩”了

(2)、总有美好的故事在这里发生,相传每个黄昏和黎明,这里浑厚悠扬的鼓声便会传遍南京的大街小巷,提醒着大家休息劳作。

(3)、莴笋炒蒜苗      亲(青)上加亲(青)

(4)、枣核搭牌楼      针锋相对;奸(尖)对奸(尖)

(5)、2)出处:张作为《原林深处》七章:“肖红满心喜悦地问:‘一班长,你们讨论结果怎样?四两棉花——弹(谈)不上呵!’龙大海拖长声调,为难地说,‘指导员,还是请你来决定吧!

(6)、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这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就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7)、三牌楼的狗到四牌楼啃骨头--为了一张嘴,苦坏了腿

(8)、万丈悬崖上的鲜桃      没人睬(采);没人尝过

(9)、长期招募国学爱好者,携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普及国学知识!

(10)、孙女穿上奶奶的鞋      钱(前)紧;老样子

(11)、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12)、你知道吗,咱们南京坊间也流传着许多歇后语!老南京们唠嗑还时不时提起它们!

(13)、经得广,知得多。 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14)、歇后语,又叫俏皮话,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15)、十月里的桑叶——谁来睬(采)你,(对付硝烟诱饵的好办法)

(16)、蜀绣被面包小人书      话(画)里有话(画)

(17)、珠穆朗玛峰上点灯      高招(照);高明

(18)、鸭子头上插鸡毛      一语(羽)双关(冠)

(19)、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四两棉花歇后语的下半句139句(四两棉花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