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名言头顶的星空和道德律法语112句(康德名言头顶的星空和道德律)

康德名言头顶的星空和道德律

1、康德名言头顶的星空和道德律原文

(1)、 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就是自己的帝王。

(2)、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他提出了道德不是以符合个人或他人的幸福为准则的,而是的,即人心中存在一种永恒不变,普遍适用的道德律。道德是“命令”,是“应当如此”。道德应该符合正义而不是个人幸福。但他又提出人可以感觉到意志自由,生命长存。上帝永远指导着世间万事万物,上帝,灵魂不死,有德之人终能够得到大的幸福。

(3)、   一只轻捷的鸽子分开空气自由飞翔,感觉到了空气的阻力,它或许会想象,它在真空里将飞行得更为轻快。——康德

(4)、借着哲学家的眼睛我们就能全面系统地看待世界,看待宇宙,看待社会、人生和事物,我们就能真正懂得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

(5)、 一个人的缺点来自他的时代,他的美德和伟大却属于自己。

(6)、台湾大学周志文教授:守候着我的“笨”女儿,直至她花开烂漫(全)

(7)、康德把他的时代称为“批判的时代”。他一方面批判莱布尼兹~沃尔夫的“形而上学”体系,批判封建神学;一方面又批判无神论、唯物论,为神学向科学争得一席之地,试图调和唯物论与唯心论的矛盾。

(8)、一个人的缺点来自他的时代,他的美德和伟大却属于自己。——康德

(9)、对孩子的要求,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加以拒绝,就应该给予满足;如果有不答应这种要求的理由,那就不允许他耍赖。一旦拒绝,就不要改变。——康德

(10)、知性是思维的能力,是将特殊的没有联系的感性对象加以综合,使之成为有规律的自然科学知识的能力。没有知性,就没有对象可提供思考。

(11)、所谓宗教,就是把我们的义务的一切都看作是神的命令——康德

(12)、此句出自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后一章,在该书中,康德确定了精神的永存和上帝的存在。书中讨论了生活中的至善问题,康德认为人在服从道德律令的情况下,不应该只是去寻找快乐,而应该去寻找上帝赐予人们的幸福。

(13)、他这段话,只有结尾那句我有一点不赞成。不妥协、坚持做对的事,还是有一些好处的,比如说,可以提升颜值。真的。

(14)、借助于理性而通过纯然概念使人喜欢的东西就是善的。我们把一些只是作为手段而使人喜欢的东西称为为某事而善的(有用的东西);但把独自就使人喜欢的东西称为就自身而言善的。在二者之中,都总是包含着一个目的的概念,因而都包含着理性与(至少可能的)意欲的关系,所以包含着对一个客体或者一个行动的存在的愉悦,亦即包含着某种兴趣。

(15)、冯晓虎《学习康德好榜样》:“有两事充盈性灵,思之愈频,念之愈密,则愈觉惊叹日新,敬畏月益:头顶之天上繁星,心中之道德律令。”

(16)、萧伯纳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与幽默的语言风格相似,他看待人生也颇为达观:“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一定会发生。”诙谐的态度,视死亡如同叶落归根一样自然。

(17)、李秋零汉译文:“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康德著作全集》第五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9页)

(18)、“你的行动,要把你自己人身中的人性,和其他人身中的人性,在任何时候都同样看作是目的,永远不能只看作手段。”

(19)、作者探究了康德作品的产生背景,考察了康德与莱布尼茨和休谟的关系,以及康德的一项努力,即建立一种既非唯理论又非经验论、但却能显示人类理智界限的哲学。

(20)、罗杰·斯克鲁顿(RogerScruton)哲学家、作家。1965年毕业于剑桥大学。曾先后在剑桥大学和伦敦大学从事学术研究,并曾兼职任教于波士顿大学,后成为自由作家。现为牛津大学访问教授(无薪)、圣安德鲁斯大学访问教授(兼职)、美国企业研究所访问学者。

2、康德名言头顶的星空和道德律法语

(1)、然而有一次,康德读到卢梭的《爱弥尔》,简直是如获至宝,不忍释卷,一连几天足不出户,把自己的作息安排表忘了个一干二净。这是一次例外,而且是广为人知的康德的仅有的一次例外。

(2)、该书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把人的主体性问题突出出来,强调了人格的尊严与崇高,表现了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

(3)、多种多样的哲学观点将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宇宙及世界的万事万物从不同视角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4)、谁遇到缺德事不立即感到厌恶,遇到美事不立即感到喜悦,谁就没有道德感,这样的人就没有良心。谁做了缺德事而只害怕被判刑,不由于自己行为不轨而责备自己,而是由于想到痛苦的后果才胆战心惊,这种人也没有良心,而只有良心的表面罢了。但是,谁能够意识到行为本身的缺德程度,而不考虑后果如何,却是有良心的。——康德

(5)、歌德说:“当你读完一页康德的著作,你就会有一种仿佛跨入明亮的厅堂的感觉。”康德在其三十多年的研究生涯中,留下了三部划时代的杰作:《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另外他还着有《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言》(1783年)、《道德形而上学》(1785年)和《永久和平》(1795年)等书。

(6)、邓晓芒汉译文:“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0页)

(7)、圖書出版丨裝幀設計丨展覽策劃丨藝術品銷售丨小程序開發

(8)、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康德

(9)、韩水法汉译文:“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77页)

(10)、原句是,唯有头上的星空,还有心中的道德律,越思考越敬畏。整个都是在讲理性,将思维存在的原理,站在人的角度对万事万物就行理性思考,其中尤其是对于人的理性存在,批判得尤其多。

(11)、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就是自己的帝王。

(12)、邓晓芒汉译文:“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0页)

(13)、“康德: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这段话的理解:

(14)、理性要求超越现象世界去把握物自体,是追求灵魂、上帝和本质世界的能力,由理性得来的知识就是形而上学知识。

(15)、此句出自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后一章,在该书中,康德确定了精神的永存和上帝的存在。书中讨论了生活中的至善问题,康德认为人在服从道德律令的情况下,不应该只是去寻找快乐,而应该去寻找上帝赐予人们的幸福。

(16)、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Kant),1724年4月22日生于东普鲁士的首府哥尼斯堡(今天的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康德出身一个家境贫寒,子女众多的马鞍匠家庭。他的祖辈是十七世纪从苏格兰迁来欧洲大陆生活的。1740年康德进入哥尼斯堡大学学习,1745年毕业。离开大学后康德去乡下一个贵族家庭任职家庭教师。1755年康德重返哥尼斯堡大学,任讲师。1770年康德被评为教授,1786年升任校长。在校期间他先后当选为柏林科学院、彼得堡科学院和科恩科学院的院士。1797年康德辞去大学的教学工作。1804年2月12日康德逝世。

(17)、   人不能被判为奴,他只能自认为奴。——康德

(18)、与此相反,后面这种景象则通过我的人格性无限地提升了我作为一个理智的价值,在这种人格性中,道德法则向我启示了一种不依赖于动物性,甚至不依赖于整个感官世界的生活,至少是从凭借这个法则对我的存在的合目的的规定中可以得出的,这种规定并不局限于此生的条件和界限,而是无限延续的。

(19)、在《判断力批判》中,他批评并融汇了当时各派的美学观点,开创了独特而复杂的美学体系。他指出艺术源于天才,上帝创造一切。美应该从大自然和人的道德中寻找。可以说,康德在第一部书中否定上帝,却在第二部书中证实上帝,又在第三部书中寻找上帝。康德以他的三部《批判》实现了他理想中的真、善、美的统构筑起三位一体的神圣的哲学殿堂。

(20)、教育复杂的任务之就是把服从法律的强制性向教育孩子善于动用自己的自由权力结合起来。孩子只要不做有害于自己和他人的事,就应当让他们有行动的自由,不要硬去改变孩子的意愿。要让孩子懂得,他们只有为别人提供达到目的的可能性,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康德

3、康德名言头顶的星空和道德律理解

(1)、十月的午夜时分,猎户座(Orion)从地平线升起时的样子。顺着腰部三颗星连线往下找到的那颗亮星就是天狼星(Sirius)。诗经里的名句“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 见此邂逅?”提到的“三星”就是猎户座腰带的三颗星。

(2)、三样东西助于缓解生命的劳累:希望,微笑和睡眠。——康德

(3)、陶行知曾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话是他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宣言,而他的临终遗教,则是对所有学子们的谆谆教诲。

(4)、在《判断力批判》中,他批评并融汇了当时各派的美学观点,开创了独特而复杂的美学体系。他指出艺术源于天才,上帝创造一切。美应该从大自然和人的道德中寻找。可以说,康德在第一部书中否定上帝,却在第二部书中证实上帝,又在第三部书中寻找上帝。康德以他的三部《批判》实现了他理想中的真、善、美的统构筑起三位一体的神圣的哲学殿堂。

(5)、对于善的爱与对于永恒的信仰指的是同一件事。

(6)、以1770年为标志,康德的一生可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在前期他主要研究自然科学,重点是数学、天文学和化学,主要成就有正负数理论和星云学说,在其他学科方面也深有造诣;后期他则主要研究哲学,还涉及宗教、逻辑学和人类学等领域。

(7)、理性一手拿着自己的原理,一手拿来着根据那个原理研究出来和实验,奔赴自然。——康德

(8)、歌德说:“当你读完一页康德的著作,你就会有一种仿佛跨入明亮的厅堂的感觉。”康德在其三十多年的研究生涯中,留下了三部划时代的杰作:《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另外他还着有《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言》(1783年)、《道德形而上学》(1785年)和《永久和平》(1795年)等书。

(9)、三样东西有助于缓解生命的辛劳:希望,睡眠和微笑。

(10)、当我们把知性范畴具体地运用到经验的材料上面去的时候,就必须依靠审美判断力(后简称判断力)。也就是说,判断力是把感性和知性联系起来的能力。

(11)、邓晓芒汉译文:“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0页)

(12)、康德在三部批判巨著中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思想。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他把人类的认识能力分为感性、知性和理性三类,分别对应数学、物理学和形而上学。他认为凭感性可以认识数学,凭知性可以认识物理学,而凭理性却无法认识“形而上学”。数学和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现象世界,而“形而上学”研究的对象是“自在之物”。现象世界是世界的显现,可以认识;“自在之物”是世界的本体,无法把握。他还提出了四组著名的“二律背反”,指出人的认识能力只能认识现象世界,不能认识“自在之物”。所谓上帝、灵魂和自由都是无法确知的,或者说是无法证明的。“形而上学”不能作为一门真正的学问而存在。

(13)、德国伟大哲学家康德有句永恒名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它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后人把它刻在康德的墓碑上。

(14)、道德具有境界性(不同人的道德标准是有差异的),伦理具有普通性(伦理有社会的标准)。

(15)、真正的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 

(16)、诺贝尔的墓碑是一座高约3米的灰色尖顶石碑,看上去很普通。石碑正面刻有“nobel”几个金字和诺贝尔的生卒年月。即便十分朴素,依然能给人带来心灵震撼。

(17)、但是,即便在适意者和善者之间有所有这些不同,二者毕竟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即它们在任何时候都是与对其对象的一种兴趣相结合的,不仅适意者(第3节),以及作为达到某种适意的手段而让人喜欢的间接善的东西(有用的东西),而且善的、在一切方面都善的东西,亦即自身带有高兴趣的道德上的善,都是如此。因为善是意志(亦即一种由理性规定的欲求能力)的客体。但是,意欲某种东西和对它的存在有一种愉悦,亦即对此有一种兴趣,这二者是同一的。

(18)、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因为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19)、叔本华认为任何人在哲学上如果还未了解康德,就只不过是一个孩子。

(20)、既然我已经站在了这条路上,那么任何事情都不能阻止我走下去。

4、康德名言 头顶的星空

(1)、尽管康德在自然科学上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但他还是以哲学家的面目出现在大多数后人的心中,或者说他还是凭着哲学论着的影响铭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

(2)、甚至在平常的言谈中,人们也把适意者与善者区别开来。对于一道通过调料和其他佐料来提升味道的菜肴,人们毫不犹豫就说它是适意的,而且同时承认它并不是善的;因为它虽然直接使感官中意,但间接地,亦即通过那留意后果的理性来看,就不合人意了。甚至在对健康的评判中,人们也还能够发现这种区别。对于每一个拥有健康的人来说,健康是直接适意的(至少在消极意义上,作为对一切肉体痛苦的摆脱)。但要说健康是善的,人们就必须还通过理性使它指向各种目的,亦即它是一种使我们对我们的一切事务都充满兴致的状态。后,就幸福而言,毕竟每个人都相信,可以把生活之适意的大总和(无论在量上还是在持久上)称为一种真正的,甚至是高的善。然而,就连这一点理性也反对。适意就是享受。但是,如果仅仅是为了享受,那么,在使我们获得享受的手段方面顾虑重重,要看这享受是承受自大自然的慷慨,还是通过主动性和我们自己的活动达成的,这就是愚蠢的了。但是,一个人活着仅仅是为了享受(而且就这个意图来说他还是忙忙碌碌的),甚至对于同样的目的都仅仅在于享受的其他人来说,他作为这方面的手段是极为有益的,确切地说是因为他由于同感而一起享受一切欢娱,就说他的生存就自身而言具有一种价值,这将永远不能说服理性。惟有通过他不考虑享受而完全自由地、不取决于自然有可能创造出来使他承受的东西就做的事情,他才给予自己的存在作为一个人格的生存以一种的价值;而幸福则连同其全部充沛的适意还远远不是一种无条件的善。

(3)、《纯粹理性批判》的目的很简单,康德首先与休谟相对,说明综合的先天知识是可能的,并且提供相关例子。其次是与莱布尼茨相对,证明如果不顾及经验所施加的限制因素来进行推演,单独的“纯粹理性”只能导致幻想。

(4)、在哥尼斯堡大学任教的康德的一天是这样进行的:

(5)、三样东西有助于缓解生命的辛劳:希望,睡眠和微笑。

(6)、https://www.heavens-above.com/SkyChart.aspx?lat=8352&lng=11284&loc=Zhuzhou&alt=0&tz=ChST

(7)、他认为凭感性可以认识数学,凭知性可以认识物理学,而凭理性却无法认识“形而上学”。数学和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现象世界,而“形而上学”研究的对象是“自在之物”。现象世界是世界的显现,可以认识;“自在之物”是世界的本体,无法把握。他还提出了四组著名的“二律背反”,指出人的认识能力只能认识现象世界,不能认识“自在之物”。所谓上帝、灵魂和自由都是无法确知的,或者说是无法证明的。“形而上学”不能作为一门真正的学问而存在。

(8)、唯理论主张我们能够拥有不受任何观察者的观点影响的客观知识,与其对立的经验论则主张我们全部知识都来源于经验,我们不可能获得任何客观知识。

(9)、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Kant),1724年4月22日生于东普鲁士的首府哥尼斯堡(今天的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康德出身一个家境贫寒,子女众多的马鞍匠家庭。他的祖辈是十七世纪从苏格兰迁来欧洲大陆生活的。1740年康德进入哥尼斯堡大学学习,1745年毕业。离开大学后康德去乡下一个贵族家庭任职家庭教师。1755年康德重返哥尼斯堡大学,任讲师。1770年康德被评为教授,1786年升任校长。在校期间他先后当选为柏林科学院、彼得堡科学院和科恩科学院的院士。1797年康德辞去大学的教学工作。1804年2月12日康德逝世。

(10)、“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1992年第2次印刷,第141页)

(11)、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是时常愈加反覆地思索,它们就愈是给人的心灵灌注了时时翻新,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12)、发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康德

(13)、想要成就大事业,要在青春的时候着手。——康德

(14)、版本1:“Two things fill me with constantly increasing admiration and awe,the longer and more earnestly I reflect on them:the starry heavens without and the moral law within.”

(15)、深沉的孤独是崇高的,但却是出之于一种令人敬畏的方式。

(16)、先验心理学研究灵魂的本质,宇宙论研究宇宙的本质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神学则研究上帝的存在。

(17)、《判断力批判》是康德就前两部批判的遗留的问题进行的探索,他想对知性和实践理性为美学提供属于它自己的“能力”。

(18)、但是,古之贤明却心比天大,借助一个大写的人,高高擎起一片晴空,呈现出“天”字肃穆庄严的气象和境界。从原形字看,有的在人的头顶画上一个四方形空间,喻示大地之上的高空。“各人头上一片天”,说的是人自在自得的自主性,又何尝不是对“头顶蓝天”这一字形的巧妙解读?有的在人形之上勾画一长一短的横线“二”,简约地表示头顶青天、脚踩大地。还有的字形直观地画出一个人形,并突出头部特征,表示头顶。《说文》称:“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天又指人的头或头顶,该是与“天”的字形和声符相切合的初义之一吧,否则就不会有“刑天”也就是砍头之说。这似乎有些血腥,不提也罢。倒是那个“举头三尺有神明”的劝诫,折射了顶礼膜拜所虔怀的敬畏之心。这何妨作为“天”的另一个注解。

(19)、康德认为,经验和理性都不能独立地提供知识,经验提供没有形式的内容,理性提供没有内容的形式。只有将感性和知性结合起来,我们才有可能获得知识。

(20)、版本2:“Two things fill the heart with renewed and increasing awe and reverence the more often and the more steadily that they are meditated on:the starry skies above me and the moral law inside me.”

5、康德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

(1)、十八世纪的哥尼斯堡,一座庭院外的林荫道上上,每天午后三点半,总是会悠然走来一个身高不足五英尺,凹胸凸肚,右肩内曲,左肩下斜,歪搭着头的小矮子。 他身上永远穿着一套灰色的装束,手里永远提着一支灰色的手杖,后面永远跟着一位忠诚的老仆人,永远为他准备着一把雨伞。这一主一仆是如此的守时,以致于市民们在与他们亲切地打招呼的同时,总忘不了趁机校正自己的手表。这就是哲学家康德和他的仆人拉普。

(2)、一位传记家赞叹道:“康德的一生就像是一个规则的动词。”是的,而且这还是一个从不与其他词搭配的动词。康德毕生既没有过远离故土的经历,也没有过结婚生子的愿望。他只知道日复一日地沿袭着自己的时间表,简直像一部精确可靠的机器。

(3)、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后一位主要哲学家,是德国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他调和了勒内·笛卡儿的理性主义与法兰西斯·培根的经验主义,被认为是继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后,西方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4)、以1770年为标志,康德的一生可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在前期他主要研究自然科学,重点是数学、天文学和化学,主要成就有正负数理论和星云学说,在其他学科方面也深有造诣;后期他则主要研究哲学,还涉及宗教、逻辑学和人类学等领域。

(5)、一言以蔽之:科学(经过批判的寻求和方法上的引导)是导向智慧学的窄门,如果这种智慧学不仅被理解为人们应当做的事情,而且被理解为应当用做教师们的准绳的东西,以便妥善而明确地开辟那条每个人都应当走的通向智慧的道路,并保护别人不走歧路的话;这门科学,哲学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依然是它的保管者,公众对它的玄妙的研究不感兴趣,但却对按照这样一种研究才能使他们真正恍然大悟的学说大感兴趣。

(6)、我在礼仪认知教学中也喜欢经常引用这句话为结束语,觉得是升华,是点睛之笔。引用了3个版本的,是为了找到一个更口语化,更适合在课堂表达的。从而能引发同学们的思考,也增加点言语的深度、厚度和浓度。

(7)、“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1992年第2次印刷,第141页)

(8)、康德哲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将经验转化为知识的理性(即范畴)是人与生俱来的,没有先天的范畴我们就无法理解世界。他的这个理论结合了英国经验主义与欧陆的理性主义,对德国古典哲学与浪漫主义影响深远。康德的道德哲学理论也十分著名。此外他还曾针对太阳系的形成提出第一个现代的理论解释,即康德-拉普拉斯假设。

(9)、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他提出了道德不是以符合个人或他人的幸福为准则的,而是的,即人心中存在一种永恒不变,普遍适用的道德律。道德是“命令”,是“应当如此”。道德应该符合正义而不是个人幸福。但他又提出人可以感觉到意志自由,生命长存。上帝永远指导着世间万事万物,上帝,灵魂不死,有德之人终能够得到大的幸福。

(10)、尽管康德在自然科学上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但他还是以哲学家的面目出现在大多数后人的心中,或者说他还是凭着哲学论着的影响铭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

(11)、贪是人类内心对外界无止境的欲望。——康德

(12)、大海之所以伟大,除了它美丽、壮阔、坦荡外,还有一种自我净化的功能。——康德

(13)、康德出生于贫苦家庭,父母是虔诚派的教徒。虔诚派把良知视做至高无上,是推动17世纪晚期德国教育普及的主要力量,康德在8岁的时候进入了柯尼斯堡的虔诚主义教派学校。

(14)、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律。

(15)、冯晓虎《学习康德好榜样》:“有两事充盈性灵,思之愈频,念之愈密,则愈觉惊叹日新,敬畏月益:头顶之天上繁星,心中之道德律令。”

(16)、诺贝尔成名以后,他的哥哥要他写自传,他没有答应,后来迫不得已,只好自撰墓志铭:“爱弗尔•诺贝尔——他那可怜的生命,当他呱呱落地时,本可断送于仁慈医生之手。主要美德:保持指甲干净,从不累及他人。主要过失:终身不娶,坏脾气,消化力弱。仅有的愿望:不要被人活埋。大的罪恶:不敬财神。生平的重要事迹:无。”

(17)、“德国被康德引入了哲学的道路,因此哲学变成了一件民族的事业。一群出色的思想家突然出现在德国的国土上,就像用魔法呼唤出来的一样。”

(18)、对象分为现象和本体,现象是在我们认知范围内的世界,即我们能够认识到的世界。物自体则是世界原本的样子,是我们无法认知的世界。

(19)、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就是自己的帝王。——康德

(20)、在这所学校里,狂热的宗教情绪令康德反感,导致他在这一教育阶段情绪常常是低迷和沉重的,但也因此培养出相当自律的品格。

(1)、“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作的一切,我确是做到了。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上刻: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2)、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星空因其寥廓而深邃,让我们仰望和敬畏;道德因其庄严而圣洁,值得我们一生坚守。

(3)、在后台回复“晚安”,每日送你一句箴言,伴你入眠!

(4)、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

(5)、在《判断力批判》中,他批评并融汇了当时各派的美学观点,开创了独特而复杂的美学体系。他指出艺术源于天才,上帝创造一切。美应该从大自然和人的道德中寻找。可以说,康德在第一部书中否定上帝,却在第二部书中证实上帝,又在第三部书中寻找上帝。康德以他的三部《批判》实现了他理想中的真、善、美的统构筑起三位一体的神圣的哲学殿堂。

(6)、工作是使生活得到快乐的好方法。——康德

(7)、男人是容易被考察的,女人却并不泄露自己的秘密。——康德

(8)、“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这句话是人类思想史上气势磅礴的名言之刻在康德的墓碑上,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

(9)、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因为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10)、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11)、康德创立了德国的古典唯心论,发起了德国的资产阶级哲学革命。海涅在《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中写道:“德国被康德引入了哲学的道路,因此哲学变成了一件民族的事业。一群出色的思想家突然出现在德国的国土上,就像用魔法呼唤出来的一样。”德国的唯心论的发展正是费希特批判康德,谢林批判费希特,黑格尔批判谢林的过程。而黑格尔辩证法的起点也正是康德哲学。

(12)、冯晓虎《学习康德好榜样》:“有两事充盈性灵,思之愈频,念之愈密,则愈觉惊叹日新,敬畏月益:头顶之天上繁星,心中之道德律令。”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康德名言头顶的星空和道德律法语112句(康德名言头顶的星空和道德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