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画出鸟鸣山更幽的意境的诗句【100句简单文案】

一、形容山静鸟鸣的诗句

1、诗文赏析: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2、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3、领悟生命的纯粹,感受悠悠的禅意。

4、(5)正面描写———色彩的渲染

5、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6、译文:不知道香积寺在什么地方,攀登好几里误入云拥群峰。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深山里何处传来古寺鸣钟。

7、译文: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8、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9、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映衬对比、伏笔照应、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开门见山、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等。应结合具体的诗歌加以分析。

10、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11、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人物,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而悲伤的心情。

12、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盂浩然《春晓》)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13、得非下第无高韵,须是青山隐白头。

14、翻译:二月里的湖水呀是那么清澈,家家户户春意盎然,鸟儿快乐地鸣叫。

15、特点:一是诗歌抓住具有典型特征的小景物,可以在读者的脑海里唤起大的境界,所谓“以小景传大景之情”。如:“梅花落地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这是小景,风吹初开柳叶,一一联想,东风驰荡,春意盎然的春天景色。清代刘熙载《艺概•诗概》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二是写社会生活,也是借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细节来表现重大的社会内容,绝句尤适宜用这一手法。如: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任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二乔命运是“小事”,但小事与东吴霸业有关,以二乔立意,从而反映三国之争大事。

16、例:阅读下面一首唐人七绝,回答问题。

17、雨后天深亦更空,凤栖树木有梧桐。不知落叶凰何在,无奈长河已向东。注:一场雨后,空气中的颗粒物以及尘埃,全部落去了,天深了也更空了。凤凰栖息的树木只有梧桐树。这一场雨后,梧桐叶都落了,凤凰也不见了,不知他们都去了哪里。没有别的办法,它们肯定随着长河向东边去了。

18、艅艎(yúhuánɡ)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19、窗外的悬铃木褪尽了叶子,唯余一串串小小的铃铛,在瑟瑟寒风里招摇着,似在诉说着什么。

20、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二、刻画出鸟鸣山更幽的意境的诗句

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唐代杜牧《山行》

2、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3、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4、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

5、你看,地上的片片落红,上面依然滚动着晶莹的露珠,有如美人面颊挂着的眼泪。人生如梦,我们几时能够再度重逢?人生离别的恨,就如这一去不复返的东流水,又怎么可能再回头呢?

6、停课不停学!每天跟着小课来打卡学习!众志成城!加油!

7、原诗: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8、古诗文网:http://www.gushiwen.org/

9、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代诗人韦应物《滁州西涧》

10、(3)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彩色渲染。用于艺术创作,指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如聂夷中《伤田家》:“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全诗以小见大,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11、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12、古语云:蝉始鸣,半夏生。夏至刚到,蝉就忍不住昭告天下:夏天来了,夏天来了……都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可蝉却不管,把这个消息说上一整个夏天。

13、轻汗微微透碧纨(wán),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huán)。佳人相见一千年

14、倏(shū)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15、(1)《采莲曲》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艺术果?

16、炎威天气日偏长,汗湿轻罗倚画窗。

17、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18、“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一句古语,古来好诗都是就天成好景,用妙手记叙出来。而我们在低吟浅酌之时,脑海胸襟似乎也随着诗人的文字进入到那片清幽绝俗的画面之中。

19、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的认识,获得更的感受。

20、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近、动与静、声与色、实与虚等相结合,互相形成对比衬托,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果。

三、描写鸟鸣山更幽的诗句

1、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2、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3、绿槐阴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

4、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5、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6、(作者)佚名(朝代)先秦

7、(1)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果。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如汉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诗中“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北”四句的渲染描写,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欢愉的情境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又如赵师秀的《约客》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再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曹》中的“微雨”“暮钟”“漠漠”“冥冥”“浦树”“含滋”都是在渲染一种离别时伤感的气氛。

8、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9、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0、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11、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12、我在古木繁森的地方把小船栓好,拄着藜杖,走过小桥,尽情地欣赏着这春日的风光。

13、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14、鸟鸣涧(内容):鸟鸣涧作者: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叫叫海鸿声,轩轩江燕翼”(储光羲),“烈烈鸑鷟吟,铿铿琅玕音”(孟郊),“失群断雁落沙屿,倡予和汝相呕??”(梅尧臣),“黄鹂颜色亦可爱,舌端哑咤如娇婴”(欧阳修),“邹莺故故啼屋角,飞絮翩翩堕枕前”(陆游),“一声初上高枝,忙杀呕哑百舌儿”(范成大)。

15、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它山之石,可以为错。——《鹤鸣》

16、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通过“燕子”的细节,抒发了古今盛衰的感慨;

17、春天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时不时在山涧中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

18、突然暖暖的热风到了,原来是循着小暑的节气而来。竹子的喧哗声已经表明大雨即将来临,山色灰暗仿佛已经听到了隆隆的雷声。正因为炎热季节的一场场雨,才有了门户上潮湿的青霭和院落里蔓生的小绿苔。鹰感阴气,乃生杀心,学习击搏之事。蟋蟀至七月则远飞而在野矣,肃杀之气初生,则在穴感之深则在野而斗。

19、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

20、(诗词微塾)对仗十七法

四、形容深山鸟鸣的诗句

1、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2、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3、人世会少离多,都来名利,似蝇头蝉翼。

4、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

5、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6、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遮映着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远远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

7、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8、诗歌把长年辛劳而居室简陋的陶者与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愤慨之情。

9、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新凉》

10、(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技巧。衬托,也叫映衬,相形。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相关、相反的事物作为背景,加以烘托。被烘托的事物叫主体,用来作背景的事物叫衬体。衬托又分正衬和反衬。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如《采莲曲》,这首诗歌将采莲少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少女的逻裙和碧绿的荷叶,粉嫩的脸庞与鲜艳的荷花互相映衬,衬托出少女的清新娇艳。少女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反衬也叫反映,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烘托主体。如陆游诗,“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鹃。”两句,诗人以“林莺巢燕”的无声,反衬杜鹃的有声,好处是以寂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

11、词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设想别后的情景: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想像中别后的凄凉景象倍增眼前断人肠的离愁。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是想象的情景。二者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12、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

13、艳花那胜竹,凡鸟不如蝉。

14、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新凉》黄莺也喜欢早晨的清凉时光,在青山的影子里欢快的啼鸣。

15、(3)情景交融。如白居易《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6、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不一会,乌云遮住了月亮。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前竟然落下几点雨。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他急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17、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江南春怀》李白〔唐代〕

18、微风带来的细雨,淋不湿我薄薄的衣衫,更使得艳丽的杏花更加地神采飞扬;春日的微风,再也没有了入骨的寒意,却撩起了弱柳的细丝,久久轻扬。

19、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20、中国诗歌报★有温暖有情怀

五、形容山鸟的诗句

1、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3、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4、可见生命的意义在于价值,碌碌无为,蹉跎尘世者,终沦庸人也!

5、对比——对比手法鉴赏,我们要注意它的特点,它不是语言运用的技巧,而是一种内容设置的技巧。这里不多讨论,仅举一例:

6、(1)侧面描写———衬托

7、蝉,通常称"知了",因与佛家用语中"禅"的音相同,而被寓意为"知了":知是智慧,了是觉悟。

8、大胆丰富的想象也常表现为夸张手法的运用。所谓夸张即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藉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该句就运用了夸张和烘托的写法来表现天姥山的巍峨高峻。又如李贺的《梦天》“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在诗人的眼中茫茫中国大地上的九州岛成了微不足道的尘烟九点,浩淼无边的东海成了杯中之物,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抒写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

9、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10、先秋蝉一悲,长是客行时。

11、早蝉孤抱芳槐叶,噪向残阳意度秋。

12、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13、一场夏雨之后,洗掉众多尘埃,僧舍清凉,竹树清新。忽然一阵微风吹过,莲叶微动,积水从荷叶上滑落,就像白色水银从青玉盘中流泻而出。

14、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如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高适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等,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给人以深刻印象。元代王冕《白梅》的前两句:“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将“冰雪林”中洁白的梅花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花之高洁守志,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15、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16、词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设想别后的情景: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想像中别后的凄凉景象倍增眼前断人肠的离愁。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是想象的情景。二者互相,互相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广阔的审美空间。

17、问:这首诗在写作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18、(4)对比。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19、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0、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刻画出鸟鸣山更幽的意境的诗句【100句简单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