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关于礼的名言
1、荀子关于礼仪的名言
(1)、见《荀子·劝学》。已:停止。本句大意是:学习不能够间断,应当持之以恒。学习,是一个连续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自有其严整的内在逻辑。因此,学习是不能够间间断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荀子提出的~,是一条很重要的教育原则。它指出了教育与学习的规律,具有格言意义,因而流传甚久甚广,至今为人们所常用。
(2)、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荀子名言名句
(3)、战国·荀况《荀子·修身》。跬(kuǐ)步;古称一举足(一脚向前迈出后着地)的距离为跬,两举足的距离为步。跛鳖:瘸腿的鳖。累:堆积。辍(chuò绰):中间停顿,停止。崇:增长,积聚。这两句大意是:不停地迈步,瘸腿的鳖也能行程千里;堆土而不停止,高山也能垒积而成。事业的成功在于韧性的坚持之中。量的积累形成质的变化,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于人来说,无以小而不为,正是努力不懈,才会取得光辉的业绩。
(4)、友者,所以相有也;道不同,何以相有也。——荀子名言
(5)、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汉王符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7)、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8)、说明对人的考察应当重视其内心与做事的方法,而不应该停留在外表的体貌特征上。
(9)、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白头吟》
(10)、《群书治要·经解》商朝荀子:夫礼之于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
(11)、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12)、拥有一颗豁达开朗文明之心,能使平凡黯然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13)、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14)、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经典语录
(15)、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荀子
(16)、知贤之谓明,辅贤之谓能。勉之强之,其福必长。
(17)、忍耐是痛苦的,但他的结果是甜蜜的。——卢梭
(1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9)、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20)、胜利往往是从坚持后五分钟的时间中得来成功。——牛顿
2、荀子的礼法
(1)、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荀子
(2)、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礼仪是对礼节、礼貌、仪态和仪式的统称。
(3)、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荀子·乐论篇》
(4)、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荀子名言
(5)、战国·荀况《荀子·正名》。无稽(jī积):无从查考,无根据。这几句大意是:没有根据的言论,人们见不到的行为,听不到的计谋,君子应该慎重对待。没有根据的言论,或道听途说,以讹传讹,或别有用心,造谣诬陷,人们自当慎重对待,不可轻信;“不见之行,不闻之谋”皆处隐幽之中,人们不得而知,多鬼蜮魍魉之行,往往出人不意,攻人不备,人们尤当慎重对待。这几句是从《尚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化来,用于告诫人们要警惕那些无稽之言和暗地密谋、隐蔽施行之事。
(6)、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张衡
(7)、1故乐者,所以道乐也,金石丝竹,所以道德也。乐行而民乡方矣。——荀子名言名句
(8)、时间是个常数,但对勤奋者来说,是个变数。——雷巴柯
(9)、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疑事毋质,直而勿有。
(10)、彬彬有礼的风度,主要是自我克制的表现。——美.爱迪生
(11)、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荀子·富国》
(12)、有兼听之明,而无奋矜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荀子·正名》
(13)、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
(14)、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1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16)、1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
(17)、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18)、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19)、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20)、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3、荀子关于礼的名言名句
(1)、译文:选用贤良之人,提拔忠厚恭谨之人,提倡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收养孤儿寡母,资助贫穷的人,像这样,百姓就服从统治了。百姓服从统治,然后君王的统治地位才能稳固。古书上说:“君王好比船;百姓好比水。水能浮起船,也能掀翻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荀子·大略》商朝荀子: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
(3)、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4)、生活里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俄.赫尔岑
(5)、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荀子经典语录
(6)、战国·荀况《荀子·劝学》。柱:通“祝”,折断。束:被约束。这两句大意是:过于刚强就自己招致折断,过于柔弱就自取约束。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跟度,超过这种限度,就会导致矛盾向相反方面转化,这两句话正说明这样的哲理。可用于对性格的规劝。
(7)、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非十二子》——荀子名言
(8)、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荀子·大略》——荀子名言
(9)、礼法对于国家的治理,就如同天平用于称轻重于国家的治理,就如同天平用于称轻重。
(10)、为之无益於成也,求之无益於得也,忧戚之无益於几也,则广焉能弃之矣。不以自妨也,不少顷干之胸中。《荀子•解蔽篇》
(11)、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12)、荀子(约前325—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著名思想家。荀子学识渊博,继承了儒学并有所发展,还能吸收一些别家之长,故在儒学中自成一派。
(13)、10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荀子
(14)、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15)、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16)、定居一定要选择适当的邻里,交游一定要接近贤士。
(17)、不慕往,不闵来,无邑怜之心,当时则动,物至而应,事起而辨,治乱可否,昭然明矣。《荀子·解蔽篇》
(18)、见《荀子·劝学》。崖:高峻的岸边。这两句大意是:宝玉藏在山中,连山上的草木都显得光泽滋润;珍珠产于深渊,连高岸边上的土石也显得不干枯。荀子是以~作比喻,说明事物积于内必形于外的道理,并进而联系到为学也是一样,只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地坚持学习和自我修养,就一定能取得显著成绩并表现出来。现常用以说明在一定条件下的必然性。
(19)、译文:做了却无益于成功,追求却无益于得到,忧愁却无益于解决危机,对于这样的事,就应当将它抛弃得远远的。不因为它而妨碍自己,也不让它对心有片刻干扰。
(20)、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4、荀子的礼治的礼是什么
(1)、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
(2)、人立身处事必须遵照执行的基本原则。人如果失去了立身之处,就一定会跌倒沉沦。
(3)、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元许衡
(4)、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5)、——培根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礼貌相待的人喜悦。——孟德斯鸠礼貌待客不失去什么,却能得到一切。
(6)、批评我而又批评得恰当的,他便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而又实事求是的,他便是我的朋友;讨好奉承我的,他便是我的仇人。
(7)、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8)、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9)、在利与义之间要舍利而取义,强调的是一种修身原则。
(10)、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11)、把礼看作治理国家的重要的“道”,实际上即是礼法对于国家的治理,就如同天平用于称轻重。
(12)、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别人宽容的,但谁能说自己是不需要宽容的呢?——屠格涅夫
(13)、生命是短促的,然而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有时间讲究礼仪。——爱默生
(14)、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15)、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16)、《群书治要·经解》商朝荀子:夫礼之于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
(17)、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荀子
(18)、译文:圣人知道思想方法偏颇的坏处,看到了蔽塞的祸害,所以不特别喜好一样东西,也不特别憎恶一样东西,不过分强调开始,也不过分强调结局,不偏重近,也不偏重远,不过分博大,也不过分浅近,不泥古,也不薄今。
(19)、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20)、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5、孟子关于礼的名言警句
(1)、生命是短促的,然而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有时间讲究礼仪。
(2)、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徵
(3)、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共雷。语出汉·王充《论衡·雷虚》。相隔千里所刮的风不一样,百里内所响的雷声也不相同。比喻地方不同,风俗各异。
(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5)、礼貌是博爱的花朵。不讲礼貌的人谈不上有博爱思想。
(6)、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贫富贵贱之等,足以相兼临者,是养天下之本也。《书》曰:“维齐非齐。”此之谓也。《荀子·王制篇》
(7)、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
(8)、唯明主为能爱其所爱,暗主则必危其所爱。——荀子
(9)、译文:人天生有认识的能力,有认识能力就有记忆。有记忆就是贮藏,然而也有所谓虚,所谓虚,就是不因为已经获得的去妨碍将要接受的。
(10)、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11)、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荀子·修身》——荀子经典语录
(12)、1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荀子
(13)、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苏轼
(14)、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15)、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荀子名言名句
(16)、战国·荀况《荀子·劝学》。腾(téng滕)蛇:龙类,相传能兴云雾而游于其中。鼫(shī石)鼠:相传这种鼠能飞不能屋,能缘(爬树)不能穷术(爬到树梢),能游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跑到人前头)。穷:困窘。这两句大意是:腾蛇没有脚(但心专技精)而能飞行,鼫鼠虽身兼五种技能(因用心不专技能不精)而常常陷入困境。此条也是用比喻的方法,阐明学习应当专心致志,行事应该把目标集中到一点上的道理。否则,浅学辄止,半途而废,不专不精,样样都是“半瓶子醋”终将一事无成。
(17)、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
(18)、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赫拉克利特
(19)、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20)、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
(1)、译文:仁者推行道,并不刻意去做;圣人推行道,不必勉强去做。仁者在思虑道时,是恭敬的,圣人在思虑道时,是乐在其中的。这就是治心的根本方法。
(2)、出自先秦《荀子·解蔽》。大凡是人,往往都有惑于枝节问题而看不清大局的毛病。说明人性的弱点:看问题不全面,往往惑于表面现象,结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3)、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4)、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5)、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不学礼,无以立。”
(6)、释义: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人不守礼就没法生存,做事没有礼就不能成功,国家没有礼则不安宁。
(7)、译文:礼的制定,上取法于天,下取法于地,中间取法于人,人们共同居住、和谐统一的道理全在这里了。
(8)、儒道法佛,明德共存。参传统思想理论,扬仁爱孝悌精神。
(9)、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管仲
(10)、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1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2)、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13)、做大事的,眼光应当看到未来,力量需要用于现在。——西德尼
(14)、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15)、见《荀子·大略》。厌:足。本句大意是:学习与求教不应该有满足的时候。这是中国人治学所追求的—种境界。“学”与“问”是学习过程中的两个重要范畴,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获取真知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条件。知识无止境,学问也应该永不满足,它不仅道出了一个规律,而且道出了人的一种精神。正因为如此,这一名句成为千古习诵的格言。
(16)、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17)、译文:古代的君主痛恨混乱,所以指定了礼仪来加以区分,使人们有贫穷与富裕、高贵与卑贱的差别,使自己能够凭借这些差别来全面统治他们,这是治理天下的根本原则。《尚书》上说:“要做到整齐划关键在于不整齐划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8)、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
(19)、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荀子·劝学》
(20)、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1)、恭敬之心,礼也。语出《荀子》。对别人恭敬、尊重,是礼的表现。
(2)、战国·荀况《荀子·议兵》。敬:恭敬谨慎。慢:怠慢,疏忽。这几句大意是:凡是各种事业的成功,一定在于恭谨小心;它的失败,一定在于怠慢疏忽。所谓“敬”,就是小心谨慎,认真负责,一丝不苛;所谓“慢”,就是敷衍了事,马虎大意,怠慢疏忽;“敬”.显示出对事业的追求,“慢”,暗示了对物质生活的贪图;“敬”表现出积极的进取心,“慢”表现了消极被动的心理。很显然,“敬”与“慢”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工作态度,自然也带来两种不同的结果。前着将使事业兴盛发达,后者势必导致衰落失败。可以此二句说明对工作的不同态度将带来不同后果,勉励人们勤于事业。
(3)、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有关于礼仪名言的句子礼尚往来尊老爱幼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礼让三先;仁者爱人;父慈子孝;谦和好礼;推心置腹;与人为善;虚席以待;礼尚往来;彬礼让三先礼让三先;仁者爱人;父慈子孝;谦和好礼;推心置腹;与人为善;虚席以待;礼尚往来;彬彬有礼;平易近人彬有礼;平易近人。
(4)、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德谟克利特
(5)、见《荀子·富国》。是:这。蹶(Jué6决),跌倒。这几句大意是:田野荒芜而仓廪充实,百姓空虚而国库满盈,这就是即将倾覆的国家。田野为粮之本,仓凛为粮之末;百姓为粮之源,府库为粮之流。只有使百姓安居乐业,勤于生产,田野才能多收粮食,仓藏才能充实;只有百姓富足,国库才能富足。若不惜民悯农,百姓不能乐业,田野不能收获,而强行拽刮,使国库充实,这样的国家很快就会倾覆灭亡。这几句可用于揭露苛政。
(6)、译文:不羡慕过去,不忧念未来。没有忧愁或怜悯的心情,时机合适就行动,事物来了就应对,事情发生了就处理,这样什么是治,什么是乱,什么要肯定,什么要否定,就一清二楚了。
(7)、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西班牙.塞万提斯
(8)、不知儿子的为人,看看他的朋友就清楚了;不知国君是否贤明,看看他左右的大臣是什么德行就知道了。
(9)、《礼记·经解》商朝荀子: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
(10)、出自先秦《荀子·修身》。利益少,但是道义多,这样的事要做。在利与义之间要舍利而取义,强调的是一种修身原则。
(11)、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荀子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荀子的礼法131句(荀子关于礼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