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全文朗读完整版
1、小学生三字经背诵全文
(1)、(解释)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2)、(解释):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天下大乱,刘秀推翻更始帝,恢复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光武帝,东汉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后来魏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炎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
(3)、yuējiānghéyuēhuáijìcǐsìdúshuǐzhījì
(4)、(解释)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废除了帝制、建立了宪法,成立了中华民国政府,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5)、〖启示〗夏商周,在中国历史上合称三代,每一代的时间都很长,夏朝统治四百年,商朝统治六百年,周朝统治八百年。这一时期的历史仍然掺杂了许多神话和传说。
(6)、(解释)我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
(7)、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8)、(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9)、(解释)象这样的两个女孩子,一个懂音乐,一个会作诗,天资如此聪慧;身为一个男子汉,更要时时警惕,充实自己才对。
(10)、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11)、(解释)“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12)、wénzhōngzǐjílǎozhuāng
(13)、相揖逊 称盛世 唐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夏传子 家天下
(14)、(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15)、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16)、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17)、gǔshèngxiánshàngqínxué
(18)、wénzhōngzǐjílǎozhuāng
(19)、(解释)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20)、(解释)如果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就会得到赞扬,自己的父母也可以得到荣耀,给祖先增添了光彩,也给下代留下了好的榜样。
2、三字经全文 正版朗读
(1)、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史虽繁,读有次。史记汉书二。
(2)、三字经: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3)、(解释)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4)、(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5)、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6)、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嘉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敬》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7)、(解释)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8)、(解释)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两人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条件下继续求学。
(9)、(解释)以上所叙述的是从三皇五帝到建立民国的古今历史,我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了解各朝各代的治乱兴衰,领悟到许多有益的东西。
(10)、(解释)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
(11)、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12)、苏老泉,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13)、(解释)有的人遗留给子孙后代的是金银钱财,但应该教孩子精于读书学习,长大后做个有所作为的人。
(14)、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15)、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史虽繁,读有次。史记汉书二。
(16)、(解释):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17)、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究。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18)、(解释)读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
(19)、(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20)、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3、三字经完整版全文免费
(1)、(解释)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2)、(解释)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
(3)、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4)、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5)、yǒuguófēngyǒuyǎsònghàosìshīdāngfěngyǒng
(6)、(译文)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孙和曾孙。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7)、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中国古代蒙学教材《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笠翁对韵》《增广贤文》,整理了全文及拼音、注释、视频。喜欢的朋友请搜藏好。
(8)、(译文)《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实在是值得我们去朗诵的。
(9)、(解释)如果你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人民就会赞扬你,而且父母也可以得到你的荣耀,给连祖先增添了光彩,也给下代留下了好的榜样。
(10)、(解释)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时期,历史上称作五代,这五个朝代的更替都有着一定的原因。
(11)、(解释)赵匡胤接受了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宋朝相传了十八个皇帝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结果又成了南北混战的局面。
(12)、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13)、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始发愤,读书籍。
(14)、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15)、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蠃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16)、三字经: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17)、我周公,作周礼,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礼乐备。
(18)、(解释):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19)、(解释)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20)、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4、朗读三字经全文播放
(1)、宇文周 与高齐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 唐高祖 起义师
(2)、史虽繁,读有次。史记汉书二。后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3)、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4)、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5)、(解释)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6)、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7)、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8)、yuēhuángdàorìsuǒchányuēchìdàodāngzhōngquán
(9)、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10)、(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11)、三字经: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12)、(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13)、xiāngjiǔlíngnéngwēnxí
(14)、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15)、liángtángjìnjíhànzhōu
(16)、(解释)宋朝有个梁灏,在八十二岁时才考中状元,在金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不如他。
(17)、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分课时教案,可下载!
(18)、1三字经:彼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三字经全文 正版朗读78句(三字经全文朗读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