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语录十二则原文
1、孔子语录十则原文及翻译
(1)、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
(2)、字词解释:之:代词,指学问和事业 好:喜欢、爱好 乐:以……为乐趣
(3)、一念常惺,才避去神弓鬼矢;纤尘不染,方解开地网天罗。
(4)、这三则语录哪些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些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5)、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6)、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7)、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8)、容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学问;消得家庭内嫌雪,才为火内栽莲。
(9)、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10)、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1)、(6)曲肱而枕之 肱:胳膊
(12)、试译:孔子说:“先看看一个人做什么,再考查他怎么做,然后细细体察他乐意什么。这样一来,他怎么藏得住呢?他怎么藏得住呢?”
(13)、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4)、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5)、字词解释:有:通:“又”,用于零数和整数之间 立:独立做事情 惑:迷惑、疑惑 逾:越过、超过 矩:规范、规范
(16)、(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17)、孔子说:默默地将(所见所闻)记在心里,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疲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什么呢?
(18)、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19)、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其他人。这句话是孔子所主张的处世原则。
(20)、孔子说:只要是带点薄礼来主动求见的,我从没有不对他给予教诲的。
2、孔子语录十一则翻译
(1)、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6)、试译:孔子说:“禘祭大礼,从开头献酒完毕后再往下,我就不想看下去了。”
(7)、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大的车没有车的边际,小的车没有车内的凳子,那怎样行驶呢?”
(8)、译文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9)、15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1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
(1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2)、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日: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见《论语雍也》)。
(14)、试译:子贡想取消当时告朔仪式上装样子的饩羊。孔子叹道:“赐啊,你可惜那只羊,我痛惜那种礼啊。”
(15)、论语(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 三省吾身(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一箪食( ) 曲肱而枕之( )博学而笃志( )
(16)、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8)、1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19)、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20)、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3、孔子语录十二则原文高中
(1)、译文孔子说:“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会心生迷惑。”
(2)、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几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3)、试译:孔子说:“我和颜回说一整天,他从不反驳,好像笨笨的。后来我观察他自个的心思言谈举止,也是很能发挥的,颜回并不傻啊。”
(4)、字词解释:博:广泛 笃:忠实、坚守 切 :恳切 仁:仁德
(5)、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7)、子夏曰:“博学而笃(dǔ)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8)、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
(9)、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论(lún)语 不亦说(yuè)乎 愠(yùn) 三省(xǐng)传(chuán)不习乎
(1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黼述而》)
(12)、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13)、试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求学;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没什么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耳根顺了;七十岁随心所欲,没有不合情合理的。”
(14)、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丧亲乎!”
(15)、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16)、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17)、白话译文: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9)、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20)、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孔子语录十二则原文及翻译
(1)、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2)、试译: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行孝道的,只晓得说能够养爹妈。可是你看狗啊马啊,我们也都能把它们养起来。没有孝敬心,怎么区别这两种养呢?”
(3)、(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解释:孔子说:“到了一年中寒冷的冬天,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柏是后凋谢的。”
(5)、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 (2)
(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7)、颜渊日: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日: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8)、·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 孔子语录
(9)、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10)、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1)、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1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3)、试译: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贪求饱足,居住不贪求安逸,办事勤快但说话慎重,向有道之士请教以修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了。”
(14)、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15)、译文:子贡说:“君子所犯的过错,就像日食与月食,犯错的时候,大家都看得到,更改了以后,大家依然仰望它。”
(16)、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见《论语雍也》)。
(17)、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8)、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语录
(19)、21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0)、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5、孔子语录十二则原文拼音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________________
(5)、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6)、试译:孔子说:“君子没什么好争的,一定要争的话那就比比射箭吧。射手首先相互揖让,登堂射箭;射完后相互作揖下堂,比输的喝罚酒。这种比争是有君子风度的。”
(7)、2三家者以《雍》彻撤。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8)、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
(9)、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0)、(答案)示例:对不起,陈强,我不小心把你的《论语》的封面弄破了,原谅我好吗?
(11)、孔子会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对天发誓说:如果我有不对的行为,请天厌弃我!请天厌弃我!
(1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1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孔子得意的学生颜回曾动情地谈到他对孔子的感受: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17)、10,孔子在河岸上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8)、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19)、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0)、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1)、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2)、(8)博学而笃志 笃:坚定
(3)、孔子语录: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4)、『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孔子语录
(6)、亲爱的微友们,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75篇,解释及赏析发布完之后,接下来是小学必背古诗文!希望微友们持续关注并转发!
(7)、子贡向孔子请教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是否算得上仁,孔子认为这已远远超出仁而达到圣的境界了,即使尧舜也不易做到。而仁,则不过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即让别人获得与自己同样的取得政治地位的权力罢了。
(8)、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10)、(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11)、《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12)、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13)、(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1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5)、孔子说:有德的人不会孤单,必定会有同类的人去亲近他。
(16)、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见《论语为政》)。
(17)、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孔子语录
(18)、子在陈,日:归与!归与!吾d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1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0)、别人不了解我的才能,我却不抱怨,不也算得上君子吗?
(1)、一念过差,足丧生平之善;终身检饬,难盖一事之愆。
(2)、(1)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恼怒
(3)、译文:子夏说:“人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小节上有些出入还是可以的。”
(4)、一是孔文子敏而好学,二是虚心求教。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
(5)、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记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的表现之一为克己复礼,有所不为);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己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欲施做答,欲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之取舍,施是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实践,用好心坏心来说,要防止好心办坏事,就要慎施。)答司马牛“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牛则答以细目。又如,”孔子答子路:“又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6)、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7)、译文孔子说:“聪明又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他为‘文’。”
(8)、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欤?抑与之与欤?”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欤!”
(9)、孔子说:晏平仲善于与别人交往。别人与他交往越久,就越尊敬他。
(10)、逾(yú)矩(jǔ) 罔(wăng ) 殆(dài) 哉(zāi) 箪(dān)陋巷(xiàng)
(11)、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1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4)、译文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1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6)、『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7)、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8)、·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0)、原思做孔子家的总管,孔子给他九百小米,他不肯要。孔子说:别拒绝。分些给你的乡亲吧!
(1)、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孔子说:算了吧!我没有见过看到自己的过错便能在心中责备自己的人!
(3)、子贡问日: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提问并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5)、译文:卫国的公孙朝请教子贡说:“孔仲尼在何处学习过?”子贡说:“周文王与武王的教化成就,并没有完全失传,而是散落在人间。才德卓越的人,把握住重要的部分;才德平凡的人,把握末节的部分,没有地方看不到文王与武王的教化成就。我的老师在何处不曾学习过?他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师呢?”
(6)、孔子说:“大概就是‘睡了,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强施加在别人身上。”
(7)、孔子说:给他一釜。冉有请求增加,孔子说:再给他一庾。冉有给了他五秉。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车前驾着肥马,身上穿着轻暖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帮助别人应当雪中送炭,而不该锦上添花。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孔子语录十一则翻译147句(孔子语录十二则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