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下效
1、上行下效是贬义词吗
(1)、景公听了,很不高兴,他沉下脸来,把手中的弓箭重重摔在地上,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2)、局长都这样啦,上行下效,下面的也就懒得多过问。
(3)、 “上传下达”这个词一般用于秘书身上。上传指及时向领导和上级传达单位内外工作;下达则是将领导和上级的部署和意图传达到应知对象。
(4)、在上位者若是行为不端,往往就会产生上行下效的结果。
(5)、学成语,促廉政。即日起,“清廉江苏”将连续刊载廉政成语,敬请关注!
(6)、(38)局长都这样啦,上行下效,下面的也就懒得多过问。
(7)、当父母的若不知节俭,儿女就会上行下效,放纵无度。
(8)、(23)长辈赌博斗牌,晚辈耳儒目染,自然也成为赌徒,这就叫上行下效。
(9)、(6)皇帝为自己荷包着想,官员上行下效,贪污风气延续到清末,遂成为清朝衰败的主要原因。
(10)、自从新经理上任以后,勤勉自励,同仁上行下效,工作绩效大增。
(11)、 景公听了,很不高兴,他沉下脸来,把手中的弓箭重重摔在地上,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正巧,弦章从外面回来,见此情景,连忙走到景公身旁。景公伤感地对弦章说:“弦章啊,我真是想念晏子啊。晏子死了已经17年了,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愿意当面指出我的过失。刚才我射箭,明明没有射中,可他们却异口同声一个劲地喝彩,真让我难过呀!” 弦章听了,深有感触。他回答景公说:“这就是大臣们的不贤啊。论智慧,他们不能发现您的过失;谈勇气,他们不敢向您提意见,唯恐冒犯了您。不过呢,话又说回来了,我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就是‘上行下效’。不是吗?国君喜欢穿什么衣服,臣子就学着穿什么衣服;国君喜欢吃什么东西,臣子也学着吃什么东西。有一种叫尺蠖(huo)的小虫子,吃了黄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变成黄色;吃了蓝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又变成蓝色。刚才您说,17年来没有人再指出过您的过失,这是否是因为晏子去世后,您就不再喜欢听人家批评您,而只喜欢听奉承话所造成的呢?”
(12)、(47)上行下效之间,自然文恬武嬉,败多胜少。
(13)、上梁不正下梁歪,上行下效,于是,即使一般银行工作人员,都可以滥用手中的权力。
(14)、长辈赌博斗牌,晚辈耳儒目染,自然也成为赌徒,这就叫上行下效。
(15)、出处:东汉·班固《白虎通三教》:“教者何谓也?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
(16)、 景公听了弦章的话,认为弦章的话很有道理,就派侍从赏给弦章许多珍贵的东西。弦章看了摇摇头,说:“那些奉承大王的人,正是为了要多得一点赏赐,如果我受了这些赏赐,岂不是也成了卑鄙的小人了!”他说什么也不接受这些珍贵的东西。
(17)、(37)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建都金陵,为了以示庆贺,在城内搭彩楼,并在秦淮河上放水灯万盏,一时蔚为大观,上行下效,这个风俗很快就传遍了明朝各地。
(18)、(读音):shàng xíng xià xiào
(19)、有一天,齐景公欢宴文武百官,席散以后,一起到广场上射箭取乐。每当齐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没有射中箭鹊的中心,文武百官都是高声喝彩:“好呀!妙呀!”“真是箭法如神,举世无双。”
(20)、一说《礼记·大学》:“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2、上行下效的意思是什么
(1)、一面口头上传授,一面行动上以身作则,指言语行为起模范作用。
(2)、皇帝为自己荷包着想,官员上行下效,贪污风气延续到清末,遂成为清朝衰败的主要原因。
(3)、 领导不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都要以身作则,这样上行下效,就能带动大家一同进步。
(4)、弦章听了,深有感触。他回答景公说:“这就是大臣们的不贤啊。论智慧,他们不能发现您的过失;谈勇气,他们不敢向您提意见,唯恐冒犯了您。不过呢,话又说回来了,我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就是‘上行下效’。不是吗?国君喜欢穿什么衣服,臣子就学着穿什么衣服;国君喜欢吃什么东西,臣子也学着吃什么东西。有一种叫尺蠖(huo)的小虫子,吃了黄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变成黄色;吃了蓝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又变成蓝色。刚才您说,17年来没有人再指出过您的过失,这是否是因为晏子去世后,您就不再喜欢听人家批评您,而只喜欢听奉承话所造成的呢?”
(5)、上传下达是“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简称,意即“使下面知道上级的意见,同时让下面的情况或意见能够通达于上。”
(6)、“他实在太大,太丑了。”大家都说。就连那脚上长距,嘴下挂着红口袋,自以为美丽、漂亮的丑公鸡也这么嘲笑他。可丑小鸭不已为然,反倒是得意起来,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
(7)、译文:用自身行动教育人,别人就服从;用语言来教育人,别人就会争辩是非。指身教重于言教。
(8)、在做人方面,母上一直要求我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多发现别人的长处并赞美;获得表扬时,先表示感谢,然后要看看表扬你的人是什么水平,保持清醒。在学习方面,母上从来不管,她只说要尽力,不要勉强。 这成为我做人做事的准则,已成习惯,人事经历得愈多,愈觉受益,我很感激她。
(9)、自从新经理上任以后,勤勉自励,同仁上行下效,工作绩效大增。
(10)、译文:什么叫做教呢?教就是效法(学习)。上面怎样做,下面就跟着效法(学习)。
(11)、(24)在"一把手"的示范带动下,作为崂山土地主管部门的区国土资源局的"一把手"于志军,也就上行下效,依样而行。
(12)、(7)官吏廉明,上行下效,这个地方确实已经达到路不拾遗的境界。
(13)、《旧唐书·贾曾传》:“上行下效;淫俗将成;败国乱人;实由兹起。”
(14)、出自班固《白虎通·三教》:“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古代农业社会,君主为天下太平,必须垂衣而治。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为民心纯朴,不知不觉,虚无高深的理论,空洞的口号根本没有效果。一国之风气,乃因统治者而马首是瞻。谚语说“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因为做好事行善事,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方便下流之人不愿意学,但坏事很容易,不学就会,现有机巧马上垂范,如同鸡瘟,一鸡得病,全鸡尽染,没有免疫力就没有抵抗力。像庄子说的“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毁之而不加沮。”这样的超人几乎绝迹。
(15)、上行下效,畸型发展观还带引社会向着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道德深渊急速滑落,“笑贫不笑娼”,竟成一时风气。
(16)、中国古人说“大学之道,是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致知在格物”。什么是格物?就是让人能够不受物质世界的影响,自心不跟外物转,就是不为物质利益所诱惑。能够做到这点,心里就不会起魔,平淡天真的过日子,这其实就是凡人的大幸福。但有几人明白呢?所以自己做不了主宰,被外在的环境,物理世界,以及自己身体所支配,如同牛被他人牵着鼻子走。王阳明说“为善去恶是格物”。其实各大宗教都是劝人为善,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是让世人积德行善,“为善乐”啊!佛家说明心见性,道家说修心炼性,儒家说存心养性。这都是让大家安心快乐的根本,但不格物而追求快乐,不是缘木求鱼吗?
(17)、所以,教育孩子根本的原则是上行下效,而孝敬重要原则的是“尊重”。
(18)、请老师来教我做有德人 请老师来教我做个好人
(19)、(29)感叹父母不父母,才有子孙不子孙,也就是父不父、子不子,上行下效嘛!推而广之,也就是,君肆意不君、臣顺理不臣。
(20)、近这几十年,中华文化出现断层,无人教孝道了。孩子无法增长孝道,会增长什么?增长自私自利,所以对父母就没有恭敬之心。我们要思考一下,现在的家长言行是否一致?假如家长言行不孩子对家长就不会有恭敬之心。当我们告诉他,你对大人讲话要有礼貌,结果我们大人对父母讲话很大声,这就让孩子的认知上出现矛盾,不但孩子没有生起恭敬心,对父母也会不认同。这种不认同逐渐积累,有一天当他的身高跟你一样高,拳头比你大时,他还会不会听你的话?不会。所以,大人言行不一致,孩子对长辈没有敬畏之心,再加上整个社会没有孝悌的教导,才造成几十年来这些年轻人出现逆反现象。
3、上行下效下一句是什么
(1)、出自:汉·班固《白虎通·三教》:“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
(2)、出处:《旧唐书·贾曾传》:“上行下效;淫俗将成;败国乱人;实由兹起。”
(3)、(43)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虐同群……
(4)、(成语示例) 领导带头遵纪守法,就会产生上行下效的积极效果。
(5)、(32)“上行下效”“上好下甚”多用作贬义词,但“上行”“上好”的若是正义之事,这两个成语也可以是褒义的。
(6)、这句话的意思是:所谓教育,就是仿效和师法,在上的人怎样做,在下的人就怎样效法。
(7)、领导不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都要以身作则,这样上行下效,就能带动大家一同进步。
(8)、事后,齐景公把这件事情对他的臣子弦章说了一番。弦章对景公说:“这件事情不能全怪那些臣子,古人有话说:“上行而后下效。”国王喜欢吃什么,群臣也就喜欢吃什么;国王喜欢穿什么,群臣也就喜欢穿什么;国王喜欢人家奉承,自然,群臣也就常向大王奉承了。”
(9)、(41)刘亚洲谈军腐:“腐败文化上行下效”。
(10)、上行下效春秋时,齐景公自从宰相晏婴死了之后,一直没有人当面指谪他的过失,因此心中感到很苦闷。有一天,齐景公欢宴文武百官,席散似后,一起到广场上射箭取乐。每当齐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没有射中箭鹊的中心,文武百官都是高声喝彩:“好呀!妙呀!”“真是箭法如神,举世无双。”事后,齐景公把这件事情对地的臣子弦章说了一番。弦章对景公说:“这件事情不能全怪那些臣子,古人有话说:“上行而后下效。”国王喜欢吃什么,群臣也就喜欢吃什么;国王喜欢穿什么,群臣也就喜欢穿什么;国王喜欢人家奉承,自然,群臣也就常向大王奉承了。”景公听了弦章的话,认为弦章的话很有道理,就派侍从赏给弦章许多珍贵的东西。弦章看了摇摇头,说:“那些奉承大王的人,正是为了要多得一点赏赐,如果我受了这些赏赐,岂不是也成了卑鄙的小人了!”他说什么也不接受这些珍贵的东西。后人便把“上行下效”来形容上面的人喜欢怎么做,下面的人便也跟着怎么做。在我们的现实社会里不是正多看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吗?例如一家公司的主持人经常在外吃喝玩乐,不理业务,他的下属也跟着不务正事,这便是“上行下效”。这成语约含义是否定的,所以它形容的也一定是不好的事情了。
(11)、成语大意是受到一次挫折,便得到一次教训,增长一分才智,是经过失败取得教训的道理。能够吸取教训好啊,可以避免再犯,小惩而大戒,乃小人之福吗!这是对后知后觉者而言。如果对不知不觉者,再大的教训都不会使其醒悟,因为他把失败归因于外在客观,他的教训是继续撞南墙,不信杀不出一条血路。这样死点不通的人真无可奈何,如果是小百姓,那是一家人的不幸,不能让他掌权,否则倾家荡产。这样的人周边很多,由于对事物缺乏正确认识,更不能认识自己,所以失败在所难免。
(12)、正巧,弦章从外面回来,见此情景,连忙走到景公身旁。景公伤感地对弦章说:“弦章啊,我真是想念晏子啊。晏子死了已经17年了,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愿意当面指出我的过失。刚才我射箭,明明没有射中,可他们却异口同声一个劲地喝彩,真让我难过呀!”
(13)、(42)上行下效,地方官吏能体察上方吹来的风气,越是在这等黑暗时候,越见君主决断和意愿的体现。
(14)、汉班固《白虎通·三教》:“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
(15)、记得小时候,每个周末的早晨我都会抱着一本厚厚的《动物故事一百篇》钻进母上的被窝里,让母上念一篇故事之后我们再起床,这本书里都是篇幅很长的写实类故事,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我了解很多动物的习性,有时候母上会给我解释,有时候她解释不了,就让我爸给我解释,或者我们三个人翻另一本百科全书去查。
(16)、(31)上行下效,贵族们纷纷炼丹服药,连文人士子也是如此,各种方法纷纷出现。
(17)、在中国传统的社会里,博戏是一种流传久远且广泛的风习,并发展出桔补、双陆、打马、掷骰子等各种方式,在上层社会以此做为消遣与娱乐,市井小民也上行下效。
(18)、(45)奈何,满朝上下,人心浮动,官员腐败不堪,上行下效,政治糜烂,他空有满腹才华却无处施展。
(19)、效:仿效,跟着学。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汉·班固《白虎通·三教》:“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旧唐书·贾曾传》:“上行下效,淫俗将成。”
(20)、(出自):汉·班固《白虎通·三教》:“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
4、上行下效所能体现的德育
(1)、白话文:教导人,也就是让人跟着学,上面的人怎么教,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做。
(2)、我若乘坐好车好马,百官们便会上行下效,奢侈之风就会流毒四方。
(3)、(白话释义):教导人,也就是让人跟着学,上面的回人怎么教,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做。
(4)、(17)所以,教育孩子根本的原则是上行下效,而孝敬重要原则的是“尊重”。
(5)、两个助手既然无能,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
(6)、自从新经理上任以后,勤勉自励,同仁上行下效,工作绩效大增。
(7)、(解释):本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药。现比喻照着现成的样子做。
(8)、例句:有老首长传、帮、带,他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起到榜样和模范作用,上行下效,身教胜过言教嘛。
(9)、上梁不正下梁歪,上行下效,于是,即使一般银行工作人员,都可以滥用手中的权力。
(10)、(13)他的母亲天天玩牌,结果上行下效,他也沾染了这一恶习。
(11)、(12)上行下效,畸型发展观还带引社会向着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道德深渊急速滑落,“笑贫不笑娼”,竟成一时风气。
(12)、效:仿效,跟着学。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13)、上行下效,当头儿的老违反规章制度,事情那能办好呢?
(14)、(解释):效:仿效,跟着学。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15)、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八回:“即如法炮制,果然把阵破了。”
(16)、一天他无力的躺在河岸的雪地上,浑身颤抖地睡着了。睡梦中他见到了安徒生,于是丑小鸭壮着胆子问大师的道理来。安徒生摇着头,无可奈何的告诉他:“现在地球上没有什么白天鹅了,不是你不美,而是别人发现不了你,只因为你特别得罢了。”听了这话,丑小鸭长叹了一口气,安详的闭上了眼睛。
(17)、当父母的若不知节俭,儿女就会上行下效,放纵无度。
(18)、效:仿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19)、释义:原意是指上面的人怎样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做,后比喻上级的言行很大地影响着下属。
(20)、上一句“上传下达”,意思是:上一级的指示、命令、政策、决议等,传送到达下一级。
5、上行下效的反义词
(1)、一天过去了,一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他由希望至失望,由失望到绝望,他等得头发全变白了。
(2)、例句:领导不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都要以身作则,这样上行下效,就能带动大家一同进步。
(3)、景公听了弦章的话,认为弦章的话很有道理,就派侍从赏给弦章许多珍贵的东西。弦章看了摇摇头,说:“那些奉承大王的人,正是为了要多得一点赏赐,如果我受了这些赏赐,岂不是也成了卑鄙的小人了!”他说什么也不接受这些珍贵的东西。
(4)、(9)他的父母天天玩牌,结果上行下效,做儿子的也沾染了这种恶习。
(5)、成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寥寥数字却掷地有声。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着宝贵的文化财富。其中,反映勤政务本、廉洁自律的廉政成语,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的璀璨明珠,一笔一划写出风清气正。
(6)、如果一个社会总是你争我夺,于是上行下效,风俗必然败坏,道德必然沦丧。
(7)、可是大家并不相信他,大家都说:“此丑小鸭,并非那只‘丑小鸭’。”依然嘲笑他,大家都要赶走这只丑小鸭,连他的姐妹兄弟也对他生起气来。他们老是说:“你这个丑八怪,但愿猫儿把你抓去才好!”于是鸭妈妈也说:“我希望你走远些!”
(8)、例句:有老首长传、帮、带,他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起到榜样和模范作用,上行下效,身教胜过言教嘛。
(9)、(27)在中国,从来没有哪一朝代能够对其制度的合理性及合法性提出过哪怕是自圆其说的解释,因中国人从未认为制度涉及全社会的人,中国人一向把制度与命令不做区别,所有制度性的原则的解释权全部掌握在订制度者手中,这就是中国文化中强辞夺理、狡辩、不讲理等因素的来源,于是上行下效,中国式谎言流行至今。石康
(10)、回到文章顶部,点“中华文化威海儒莲学习基地”进行订阅(推荐)
(11)、解释:本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药。现比喻照着现成的样子做。
(12)、文王的儿子武王,上行下效,也很孝顺文王。
(13)、官吏廉明,上行下效,这个地方确实已经达到路不拾遗的境界。
(14)、(8)上梁不正下梁歪,上行下效,于是,即使一般银行工作人员,都可以滥用手中的权力。
(15)、有一天,齐景公宴请各位大臣。酒席上,君臣举杯助兴,高谈阔论,直到下午才散。酒后,君臣余兴未尽,大家提出一起射箭比武。轮到齐景公,他举起弓箭,可是一支箭也没射中靶子,然而大臣们却在那里大声喝彩道:“好箭!好箭!”
(16)、这不,上行下效,人们开始对两支军队进行押宝。
(17)、言传身教(yánchuánshēnjiào)
(18)、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到外婆家,我们坐的出租车的轮子滑到水沟边,水泥地把排气管撞活动了,所以后面的路上,车子一直叩叩叩响个不停。到了外婆家,一下车,我的母亲就把车费递给司机,另外还多拿了五百元给司机。母亲的这种行为很真诚,就深留在我的心中。那时我心里想着:“母亲是觉得体力劳动的人赚钱不容易,这五百元对我们而言并不多,但对他们来说,可能这个月的生活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我们能力之余,就多帮助别人。”因此,这种仁慈之心从小就播种在我的心灵里。我们家三个小孩都不会跟别人吵架,因为父母在我们面前也从未批评过任何人。这种上行下效确实是无所不在,潜移默化孕育出善良的种子。
(19)、他的父母天天玩牌,结果上行下效,作儿子的也沾染了这一恶习。
(20)、(35)下面百姓便道德沦丧上行下效!国之污秽民之可恶!这样的一个国家被人侵略那还不是个早晚的事儿!
(1)、感恩您的关注,本平台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长期转发分享传统文化精彩讲课视频、公益论坛、及一切利益众生的正能量!如果您有精彩内容可以提供给我们,通过平台分享出去让让多人受益。有什么更好的建议也可反馈给我们!感恩家人!您的持续收看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2)、白话文:教导人,也就是让人跟着学,上面的人怎么教,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做。
(3)、由于这些人能逢迎上官,而贪墨之风却上行下效。
(4)、一席话说得齐景公心里亮堂了,他不好意思地点点头说:“太好了,今天这一番话,教我豁然开朗。这是你做了先生,我做了学生了。”
(5)、(49)管?哼,现在哪个门派少了奴隶?丹丘派虽然表面很风光,其实背地里和秦山派半斤八两!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哦,对了,上行下效!
(6)、春秋时,齐景公自从宰相晏婴死了之后,一直没有人当面指谪他的过失,因此心中感到很苦闷。 有一天,齐景公欢宴文武百官,席散似后,一起到广场上射箭取乐。每当齐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没有射中箭鹊的中心,文武百官都是高声喝彩:好呀!妙呀!真是箭法如神,举世无双。 事后,齐景公把这件事情对地的臣子弦章说了一番。弦章对景公说:这件事情不能全怪那些臣子,古人有话说:上行而后下效。国王喜欢吃什么,群臣也就喜欢吃什么;国王喜欢穿什么,群臣也就喜欢穿什么;国王喜欢人家奉承,自然,群臣也就常向大王奉承了。 景公听了弦章的话,认为弦章的话很有道理,就派侍从赏给弦章许多珍贵的东西。弦章看了摇摇头,说:那些奉承大王的人,正是为了要多得一点赏赐,如果我受了这些赏赐,岂不是也成了卑鄙的小人了!他说什么也不接受这些珍贵的东西。 后人便把上行下效来形容上面的人喜欢怎么做,下面的人便也跟着怎么做。在我们的现实社会里不是正多看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吗?例如一家公司的主持人经常在外吃喝玩乐,不理业务,他的下属也跟着不务正事,这便是上行下效。这成语约含义是否定的,所以它形容的也一定是不好的事情了。
(7)、(出处):明·李贽《水浒全书发凡》:“今别出心裁,不依旧样。”
(8)、 效:仿效,跟着学。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9)、我想,迪斯尼是做到了真正的教育二字。教,即上行下效。育,即使作善也。所谓教育,是通过言传身教让人学会如何做事懂得如何向善做人。
(10)、一说《黄帝内经》:“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
(11)、(51)恩威不施,则政令难行;耳目闭塞,则政令常误;能听逆耳忠言,能允谏官犯上,则上行下效,天下必将垂拱而治!
(12)、(25)精简会议,裁减冗员,消除会海,这些都必须从中央做起,然后上行下效,才能提高行政效率。
(13)、(28)孙元起急忙接过来,一看,却是一张揭帖,上面写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虐同群……”。
(14)、(39)在宋初已极为盛行,即使是北宋末年徽宗赵佶也常与臣属斗苛,上行下效,颇具影响。
(15)、两个助手既然无能,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
(16)、 春秋时期,在齐景公在位时,当时的宰相是晏婴,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晏婴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50余年。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聪颖机智,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齐景公四十八年晏婴去世。
(17)、春秋末期,齐景公自从宰相晏婴死了之后,一直没有人当面指责他的过失,因此心中感到很苦闷。有一天,齐景公欢宴文武百官,席散以后,一起到广场上射箭取乐。每当齐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没有射中箭鹊的中心,文武百官都是高声喝彩:“好呀!妙呀!”“真是箭法如神,举世无双。”事后,齐景公把这件事情对臣子弦章说了一番。弦章对景公说:“这件事情不能全怪那些臣子,古人有话说‘上行而后下效。’国王喜欢吃什么,群臣也就喜欢吃什么;国王喜欢穿什么,群臣也就喜欢穿什么;国王喜欢人家奉承,自然,群臣也就常向大王奉承了。”听了弦章的话,景公认为很有道理,就派侍从赏给弦章许多珍贵的东西。弦章看了摇摇头,说:“那些奉承大王的人,正是为了要多得一点赏赐,如果我受了这些赏赐,岂不是也成了卑鄙的小人了!”他说什么也不接受这些珍贵的东西。
(18)、言传身教(yánchuánshēnjiào)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上行下效的意思是什么118句(上行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