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的三部代表作73句(卢梭的思想主张)

卢梭的思想主张

1、卢梭的思想主张教育学

(1)、“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在社会契约中,每个人都放弃天然自由,而获取契约自由;在参与政治的过程中,只有每个人同等地放弃全部天然自由,转让给整个集体,人类才能得到平等的契约自由。

(2)、所以,洛克思想的影响要更为巨大——英国的宪法以其理论作为基础;美国亦是。其实,法国1871年的宪法也是。

(3)、王兆军  著名作家、学者、画家,临沂东夷书院院长

(4)、卢梭的教育理论对欧美教育的影响极其深远。德国的泛爱教育运动、瑞士的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验、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等等,无不受到卢梭自然教育理论的启发。

(5)、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逻辑学家。著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等

(6)、第在社会契约制国家中,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

(7)、因此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善于利用孩子趋乐避苦的天性,遵从孩子的良心,抓住时机,发展孩子的理性能力。“只有理性才能教导我们认识善和恶。使我们有喜善恨恶的良心,尽管它不依存于理性,但没有理性,良心就不能得到发展。”(56)

(8)、卢梭跟爱弥儿一起去旅游,在异乡投宿,邂逅了苏菲。苏菲善良,敏感,耐看而不惊艳;有唱歌跳舞的天赋。爱美德、仁德的双亲给了她美好的教养和灵魂。借苏菲家庭的择偶方式,卢梭提出了自由恋爱的主张:不是父母选择,苏菲认可;而是由苏菲选择,由父母来认可。(603)虽然相互的感情重要,还有财产、家庭等级、社会关系等方面的考量,精神上的门当户对尤为重要。苏菲此前参加过几次社交,在身边没有配得上她的男人,“她要寻找的是一个人,可是所遇到的尽是猴子。”(607)

(9)、我认为,卢梭根据人的生长规律,提出分阶段实施教育的思想是正确的,特别是在十二岁以前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个观点尤其重要,更有甚者,英国哲学家、教育学家罗素主张人的习惯和道德教育应该在六岁以前完成,因为“婴儿形成习惯的迅速性令人惊异。他们养成的每个恶习都会成为以后良好习惯形成的障碍。人生初期首先养成的习惯之所以十分重要,就是这个原因。如果初养成的习惯是好的,日后就可免除无穷的麻烦。不仅如此,早养成的习惯在后来的生活中还会感到如同本能,它们与本能一样具有牢固的支配权。”(6)虽然我赞同卢梭关于培养儿童习惯的观点,但却不赞同他把人的理性教育和身体发育完全对立起来。诚然,理性的发展需要健全的身体作基础,但身体的良好发展同样也需要理性来促进,这就是“相由心生”的道理。

(10)、youwillmakeabigdifference

(11)、(2)(法)卢梭著《爱弥儿》第26~27页,商务印书馆出版,1978年6月第1版

(12)、卢梭有力地抨击了自古以来传统的教育观点彻底否定了教室、成人书本是教育中心的观念,提出要尊重儿童重视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行程,教育的一切措施都应根据儿童的需要、能力与兴趣等。

(13)、如果让教师自己去选择正确和有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谁能教师的选择就一定是正确和有用的呢?比如卢梭自己的选择在我看来就是错误的,他认为市场上越没有价值的技术反而越重要,因为农产品价格低、工业品次之、奢侈品价格高,所以农业比工业重要、工业比奢侈品行业重要。按他这个标准,现在的理论物理学、芯片技术都处于不重要的地位,他绝不会让他的爱弥儿去学习这些知识。

(14)、1762年,卢梭发表了《论社会契约》。书中发展了他在《爱弥儿》结论中所概括的政治原则。他试图回答是什么强迫一个人服从另ー个人,或一个人凭什么对另一个人行使权力的间题。他的结论是——只有一种为全体人民所自由地接受的契约能使一个人既受社会约束,又保留其自由意志。在分析了罗马共和国的作用后。他得出了“世俗的宗教”是一种政治上的需要的结论,这样的宗教包括两个教义:对一切宗教的宽容和上帝对善良公民的奖励;对坏人的惩罚。 卢梭“社会契约”思想与洛克的异同。 洛克,1632-170英国著名哲学家,1688英国革命的倡导者。他早于卢梭百余年提出了有关“社会契约”的思想。毫无疑问,卢梭受到了这个伟大先驱的影响。但是,这两个人在“社会契约”问题上,是有明显差异的。

(15)、卢梭的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在政治上,他的反封建、反专制的精神影响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传统,他的文学创作也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倾向,同样深深地影响了以后的许多作家。

(16)、卢梭早因为其音乐方面的才能,与狄德罗、伏尔泰等法国文学大咖结交。他作为音乐家和音乐理论家,为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撰写了全部音乐条目。又于晚年编纂出版了《音乐辞典》。 卢梭的主要著作和主要思想。 1755年,卢梭发表了《论人间不平的起源和基础》。书中,他对人类自然状态作了一个假定性的描迷。他认为,尽管自然造成了不平等,但人类有一个事实上的平等的时 期——那个时候,人们彼此独立地生活,不服从任何一个人,他们象野兽一样互相回避。在他看来, 地质的大变动把人们集中在一起,人类度过了各种神话所描绘的原始公社生活的“黄金时代”。在这种时代,人们既有爱、友 谊、歌、舞的欢乐,也有妒忌、恨和战争的痛苦;从中学会了善良,也学会了邪恶。铁和小麦的发现开始了人类进化的第三阶段,产生了对私有财产的要求,从而陷入可怕的战争状态。并迫使富有的地主求助于保护他们财产的法律制度。 1755年,卢梭为《百科全书》写的《论经济政策》 中,提出将因为社会不平等引起的不公平,缩小到低限度的方法——第要实现政治权利和义务平等;第对一切儿 童的公共教育应按照古代斯巴达的典型建立在对祖国的热爱和道德上的严峻的基础上;第要实行将公共财产资源与征收 遗产税和奢侈品税结合起来的财经制度。

(17)、主张智育和劳动教育。在学习内容上,要求的有用且能增进人的聪明才智的知识,另一个原则是不要让孩子学习他不能理解的人际关系方面的知识。在智育方法上,卢梭的基本原则是让学生自觉自动的学习,强调儿童从活动中学习。

(18)、自然状态是自然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古典自然法学派的思想家们都不惜笔墨描述自然状态。自然状态也是卢梭社会契约理论的前提和基础。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中用大量的篇幅来阐述自然状态。卢梭从人性本善的观点出发,把自然状态描述成怡然自得的“世外桃源”。自然人按其本能无忧无虑地生活,他们的理性尚未发展,野心、贪婪心、嫉妒心、虚荣心等也不存在,他们有年龄、健康、体力、智力等的不同,但这些并不具有道德的意义,不会因此而造成精神的或政治的不平等,在自然状态中找不到任何社会不平等的基础。

(19)、为了使一个青年能够成为明智的人,就必须培养他自己独立的思想。

(20)、“运动的物质就表明了存在着一种智慧,这是第二个信条。”(391)这里使用了钟表匠之喻;世界是由一个有力量的和有智慧的意志统治着,卢梭称其为上帝。

2、卢梭的三部代表作

(1)、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自然人”。“公民”和“自然人”的对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牧师在各个民族和历史的千差万别的习俗中,到处都发现相同的公正和诚实的观念,到处都发现相同的道德原则和善恶观。因此,他说“在我们的灵魂深处生来就有一种正义和道德的原则。…我把这个原则称为良心。…我们好善厌恶之心也犹如我们的自爱一样,是天生的。…良心啊,良心!你是圣洁的本能,永不消逝的天国的声音。”(415-7)如果良心向所有的人心都发出了呼声,那么,为何只有极少的人才能听到呢?“这是因为它向我们讲的是自然的语言,而我们所经历的一切事物已经使我们把这种语言全忘记了。”

(3)、到第五卷爱弥儿已经年满20岁了,一个人单独生活是不好的。此时的爱弥儿已经了解了宇宙的规则,也知道了该信仰什么,爱情也降临了,在卢梭看来男女间美好的爱情是怎样的呢?

(4)、通向谬误的道路有千百条,通向真理的道路只有一条。

(5)、后,自然人还是自食其力的人,他靠自己的劳动所得为生。

(6)、(7)(法)卢梭著《爱弥儿》第288页,商务印书馆出版,1978年6月第1版

(7)、第他提出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教育思想史上由教育适应自然向教育心理学化过渡的一个重要环节。他对中世纪以来经院主义教育违反儿童天性的做法进行了批判。在封建社会压制人性的情况下,提倡性善论,尊重儿童天性无疑有历史进步意义。在自然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上,他呼吁培养身心调和发展的自然人和自由人,反映了对人的发展的合理要求。

(8)、在一个小岛,爱弥儿遇到在岛上做修女的苏菲,苏菲已为之前的过错忏悔,爱弥儿也原谅了她并非出于本心的过错。故事的大结局依然是童话式的还是王子与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9)、(1)自然教育的基本含义(2016年已考)

(10)、(5)德育:卢梭主张,从天赋良心与自爱出发到爱亲近的人再到爱全人类,激发青年自然涌现的善良感情,发展理性,在行为中接受道德的磨练。

(11)、第详细分析了不同时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据此探讨了教育内容。

(12)、18世纪法国著名,也激进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其主要代表作有《爱弥儿》。在该书中,卢梭提出并详细论述了以人的自由发展和自然教育为基础的培养资产阶级新人的教育理想。

(13)、卢梭的教育哲学,因主张教育内容和方法要遵从和发展每个人天然的本性,所以被称为自然主义教育,那么人的天然本性究竟是什么呢?

(14)、第二卷则涉及到第二个时期,即2-12岁的儿童。这个阶段有哪些重要的方法和原则呢?卢梭主要讲了三点,第一点是儿童的愿望要与能力相匹配。

(15)、洛克明确继承和发展了霍布斯的思想。财产是洛克政治学的基石,也是他认为需要设立民政政治的主要原因。所以他主张,社会契约,政府为契约一方,民众为一方,政府如果不履行契约义务,可以有正当理由反对它。 卢梭则不这样认为。他主张,社会契约,是“每个结社成员连同自己的一切权利完全让渡给全社会;因为首先,由于每个人地献出自己,所有人的境况便都相同了;既然如此,谁也没有兴趣让自己的境况给别人造成负担”。 卢梭强调,这种让渡应当是无保留的,“假若个人保留下某些权利,由于没有共同的长上在个人和公众之间做出裁决,每个人既然在某一点上是自己的法官,会要求在所有各点上如此;自然状态因而会继续下去,这种结社必然会成为不起作用的或暴虐专横的”。“长上”是指官员或长老一类的。

(16)、胡果·格劳秀斯(HugoGrotius,1583年4月10日—1645年8月28日)其《海洋自由论》主张公海是可以自由航行,为当时新兴的海权国家如荷兰、英国提供了相关法律原则的基础。

(17)、(名词解释)1762年,卢梭长篇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问世。卢梭在这部构思20年,撰写3年,精思熟虑的杰作中,对当时法国腐朽的政治、宗教特别是教育进行了猛烈抨击。在书中,卢梭集中论述了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全书共四卷,前四卷卢梭以爱弥儿为主人公,分别论述了爱弥儿的四个成长阶段,即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和青春期,第五卷卢梭介绍了苏菲的教育,即女性教育。他对摧残儿童身心的封建主义教育,疾之如仇,无情的揭露了其压抑儿童个性的种种弊端,要求加以根本改造。他还提出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新人的构想,描绘了一副培养新人的蓝图。书中提出的以人的自由发展和自然教育为基础的培养新人的教育思想,奠定了其在教育史上的显赫地位。

(18)、卢梭所说的自然人也就是摆脱封建羁绊的资产阶级新人。

(19)、(2)各年龄阶段的教育任务的确定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和片面性。

(20)、在对上帝的一番沉思后,萨瓦省牧师说,行为的准则“是在我内心深处发现的,因为大自然已经用不可磨灭的字迹把它们写在那儿了。……良心是善于替我们解决疑惑的。…良心是灵魂的声音,欲念是肉体的声音。…它是人类真正的向导;按良心去做,就等于是服从自然。”(410-411)

3、卢梭的教育学观点

(1)、关于卢梭、洛克,我还写了一些问答。如有兴趣,欢迎关注“老沈”去看看。?

(2)、我们手里的金钱是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但很多人把它当做了目的。

(3)、(1)他确立了一种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成为新旧教育的分水岭。在西方教育史上,卢梭第一次鲜明的把儿童放在了教育的中心位置,有力地改变了儿童在受教育中的被动地位,其思想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对我国当前的中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仍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4)、卢梭于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父亲依萨克・卢梭是法国基督教新教徒。母亲苏珊・卢梭死于产后失调。卢梭幼年由姑母抚养。1722年10月,卢梭的父亲和别人发生纠纷,败诉后逃往里昂。卢梭被舅父送到日内瓦附近的布瓦锡学习古典语文,兼学绘图、数学。1724年,卢梭到一家公证人家打杂,后转到雕刻匠家做学徒。1728年春季,因不堪师傅的虐待,逃奔他乡。投奔安纳西地方的德・华伦夫人,得其资助,去意大利都灵,进入公教要理授讲所,改奉天主教。1730年,卢梭到神学院学习。1732年,卢梭在尚贝里做土地测量工作,自学数学,结识了一批乐师、音乐爱好者,研讨音乐知识。1733年,卢梭寄居德・华伦夫人家中,开始涉猎学术著作。1736年,卢梭到沙尔米特养病,选读洛克、莱布尼茨、笛卡儿等人的哲学著作。1740年,卢梭到里昂,在贵族马布里家中担任家庭教师,结识了政治思想家、空想社会主义者马布里和哲学家孔狄亚克。1742年8月卢梭携带《新记谱法》去巴黎,音乐家拉摩想将其推荐到法兰西学院宣读,但没成功。后结识了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两个人颇为投缘,遂成为密友。狄德罗介绍卢梭结识了一批启蒙思想家,并参与启蒙运动。1743年春季,卢梭写成歌剧《风雅的缪斯》,其音乐才能开始引起巴黎音乐界的注意,并以教音乐、抄乐谱维持生计。1745年,卢梭结识了启蒙思想家伏尔泰。1748年,经狄德罗介绍,卢梭结识了哲学家霍尔巴赫。1749年,卢梭开始为狄德罗、达郎贝尔筹备的《百科全书》撰写音乐方面的部分条目。是年10月,卢梭到巴黎郊外万桑要塞监狱探望因《论盲人的信札》之事被囚禁的狄德罗,并将《法国信使》报上登载第戎科学院有奖征文一事与之商议,得到狄德罗的鼓励,遂动笔撰述征文。1750年7月9日,应征论文《论科学和艺术》得奖,该年年底于日内瓦出版,受到文坛普遍重视。1753年,第戎科学院宣布有奖征文,卢梭应征作文。1754年8月,应征论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落选。1755年4月,该文在阿姆斯特丹出版。1757年卢梭开始写作《爱弥儿》。1758年,《论政治经济学》(《百科全书》条目)单行本出版。是年3月,发表长信,批评达郎贝尔在《百科全书》第七卷上发表的“日内瓦”条目对于日内瓦城市建设和戏剧文化生活的意见。1759年,卢梭开始写作《社会契约论》。1761年1月,《新爱洛绮丝》在巴黎出版。1762年4月,《社会契约论》出版于阿姆斯特丹和巴黎,受到当局的责难和逮捕,卢梭被迫辗转逃亡到普鲁士的纳沙泰尔的莫尔季耶村。1764年,出版《山中书简》。1766年1月,应休谟之邀到英国,该年年底写成《忏悔录》前六章。1767年,避居于特里,(《百科全书・图册》)第五卷继第三卷出版之后四年出版。1769年,写成《英雄所需要的道德》。1770年,《忏悔录》完稿。1775年,开始写作《忏悔录》的续篇《一个孤独的漫步者的遐想》。1777年8月,健康状况恶化。1778年5月,移居巴黎附近的爱尔默农维尔庄园。7月2日,卢梭病逝,终年66岁。葬于爱尔默农维尔附近的圣・彼得岛。1794年4月15日,革命政府将其迁葬于巴黎国葬所。

(5)、第在教育目的上,他主张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自然人”,反映了对人的发展的合理要求。

(6)、15岁的爱弥儿有同情心,有爱全人类的博爱精神,有正义感,有广泛的求知欲和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身体锻炼的很好,理智能破除偏见,还会几门手艺,这在你看来是不是已经了,但是人们或多或少都会对生命有一种的困惑或追问,我是谁?宇宙是什么?我在宇宙中的什么位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答案在哪里呢?答案就在信仰中。

(7)、卢梭认为女子和男子一样,也要接受教育。首先,女孩首先要培养健康的身体,但更倾向于灵巧的目的,应当尽情游戏,免除过分束缚、这对以后生有健壮的孩子和获得良好的身段是有益的。其次,卢梭还安排女子学习唱歌、跳舞等艺术活动,以更好地愉悦家人、教育子女。后,卢梭并不赞成女子学习更深的知识,他认为女子缺乏精细的头脑和集中的注意力去研究严密的科学。

(8)、(3)卢梭奠定了实用主义哲学和进步教育的理论基础,他们在自然教育理论中找到了儿童中心主义思潮的萌芽。自然主义教育理论是西方教育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理论,构成了文艺复兴运动以后西方教育发展的主线之一。

(9)、⑤国家对优秀教师予以提拔重用,不使之成为终身职位;

(10)、卢梭是西方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思想家,他对封建教育提出了猛烈的抨击,提出了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教育思想。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当时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而且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来源。 

(11)、按照卢梭的划分,教育的第二阶段是十二到十五岁。在十二岁以前卢梭不主张对儿童进行积极的理性教育,只关心儿童的身体成长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在接下来的阶段,卢梭准备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进行理性教育了。卢梭对孩子实行的理性教育,不是纯粹的知识灌输,他更重视能力的培养。卢梭认为,知识是无限的,而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如果以知识为教育追求的目标,那么即使花费毕生的精力也不可能获得全部的知识,何况很多知识还是错误的和无用的,学习这些错误和无用的知识,又会浪费人宝贵的生命。所以,卢梭要教给爱弥儿的是有用的知识和学习的能力。在卢梭看来,能力比国王的王位还要重要。(7)

(12)、再次,自然人又是自由的人,他是无所不宜、无所不能的;

(13)、卢梭先培养爱弥儿忍受痛苦。人生中很多痛苦来自愿望和能力不平衡,因此要让孩子学会接纳自己的“能力不足”。这里卢梭也常常表现出在基督教与斯多葛学派观念之间的摇摆,一会儿说,“想到还有一种更美好的生活将结束今生的痛苦,我们就会感到轻松的”(77);一会儿又说,“在所有一切的财富中为可贵的不是而是自由。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80)

(14)、卢梭的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他从儿童受的多方面的影响来论证教育必须“归于自然”。他说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只有三种教育圆满的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但自然的教育人力不能控制,所以无法使自然的教育向事物的和人为的教育靠拢,只能是后两者向自然的教育趋于一致。因此教育“归于自然”,即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才能是良好有效的教育。

(15)、做有意义的事情,其本身就是对生活的褒奖与享受。

(16)、卢梭不仅认为人性本善,而且深信人的心灵中存在着认识世界的巨大能量。他承认感觉是知识的来源,他说,所有一切都是通过人的感官而进入人的头脑的。所以,人的初理解是一种感性的理解,正是有了这种感性的理解作为基础,理智的理解才得以形成。感觉是人知识的原料。因此,理性使人认识事物的前提是感觉器官的成熟,应该加强儿童的感官训练。

(17)、学生可以农村返回城市,接受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学会做一个城市社会中的自然人。还提出了青年时期的爱情教育和性教育的问题。

(18)、人世间大的幸福莫过于既有爱情又爱的纯洁无暇。

(19)、(1)正确看待儿童,不要把他们看成小绅士、小大人,不要把他们看成上帝的产物,成人的玩物。

(20)、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教育的对象是自然人:“他首先是一个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怎样做人,而且不论对谁,都能尽到做人的本分。……在我们中间,谁能容忍生活中的幸福和忧患,我认为就是受了好教育的人。”

4、卢梭的代表作

(1)、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建立以理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奠基人,著有《理想国》、《智者篇》、《法律篇》等。

(2)、该书共分五卷。前四卷以爱弥儿为主人公,提出儿童成长的自然的重要时期,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原则、内容和方法。第一卷,着重论述了对两岁以前的要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自然发展。

(3)、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将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4)、对于一个善于理解幸福的人,旁人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真正潦倒。

(5)、卢梭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强调儿童中心的教育思想家,被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其主要著作有《爱弥儿》,提出了以人的自由发展和自然教育为基础的培养新人的教育思想,奠定了在教育史上的显赫地位。 

(6)、卢梭的思想究竟如何呢?他的自然主义观点为何一直受到中国读者的喜爱呢?哲学诗画为你精选了20个思想名句,多读践行,开启全新自我!

(7)、第在社会契约制国家中,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

(8)、(1)消极教育:教育要遵循自然天性,也就是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无须成人的灌输、压制、强迫,教师只需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

(9)、让·雅克·卢梭是法国18世纪著名的教育学家和启蒙思想家,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爱弥儿》通过对爱弥儿从出生到成人的发展和教育情况的论述,系统而详尽地反映了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他新颖而独特的见解如同一块玉石,投入了封建社会的浑水中,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涟漪,对当时的封建势力和经院教育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0)、萨瓦省牧师的信仰自白以反省的方式展开,首先宇宙的运动有某种外在原因,“所有一切…是只能来自一个自发的、自由的动因…没有哪一个真正的活动是没有意志的。这是萨瓦省牧师第一个信条。”(389)

(11)、卢梭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身教重于言教。“在任何事情上,你们的教育都应该是行动多于口训,因为孩子们是容易忘记他们自己说的和别人对他们说的话的,但是对他们所做的和别人替他们做的事情,就不容易忘记了。”4所以,父母的以身作则是进行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

(12)、实际上,“消极教育”就是与传统的教育相反,使成人、教师在教育中的中心位置让位于儿童的自主发展;儿童不再是被动受教,教师也不再主宰一切。

(13)、路易丝·伊丽莎白·维瑞·勒布伦(1755-1842)《自画像》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卢梭的三部代表作73句(卢梭的思想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