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雨的诗
1、关于写雪的诗
(1)、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春日》宋秦观(春雨小雨)
(2)、——唐·杜甫《贫交行》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3)、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4)、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西照深秋雨。——纳兰性德《蝶恋花》
(5)、——唐·杜牧《清明》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6)、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白居易《秋雨夜眠》
(7)、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宋?欧阳修《田家》
(8)、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将人生的三个阶段——少年、中年、老年融入听雨之中,写出了不同时期的不同心境。
(9)、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10)、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之一
(1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
(12)、——唐·崔颢《行经华阴》????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13)、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14)、译文:登上高楼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
(15)、“雨过山村”四字,至此全都有了。诗人转而写到农事:“妇姑相唤浴蚕去”。“浴蚕”,指古时用盐水选蚕种。据《周礼》“禁原蚕”注引《蚕书》:“蚕为龙精,月值大火(二月)则浴其种。”于此可见这是在仲春时分。在这淳朴的山村里,妇姑相唤而行,显得多么亲切,作为同一家庭的成员,关系多么和睦,她们彼此招呼,似乎不肯落在他家之后。“相唤浴蚕”的时节,也必有“相唤牛耕”之事,只举一端,不难概见其余。那优美的雨景中添一对“妇姑”,似比着一双兄弟更有诗意。
(16)、——唐·白居易《南湖春早》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7)、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刘长卿《别严士元》
(18)、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9)、译文:天街上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
(20)、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关于雨的古诗词
(1)、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唐韦应物(春雨小雨)
(2)、——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3)、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春雨小雨)
(5)、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6)、《孟浩然《春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7)、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草草杯盘话别离,风雨催人去。
(8)、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9)、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10)、-----杜牧《清明》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有关雨的诗词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1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1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
(1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4)、✎巴山下着淅淅沥沥的秋雨,你我何时才能重逢,那夜雨正如我无尽的思念。
(15)、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
(16)、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玉铛缄札何由达,云罗一雁飞。
(17)、阑风伏雨秋纷纷①,四海八荒同一云②。去马来牛不复辨③,浊烃清渭何当分④。禾头生耳黍穗黑⑤,农夫田父无消息⑥。城中斗米换衾裯⑦,相许宁论两相直⑧。 (次章,叹久雨害人,上四皆积雨之象,下慨伤稼而阻饥也。吴论:阑风伏雨,无日不雨,四海八荒,无处不雨,田野城中,则又无人不受其患矣。(卢注)换米不计直,疗饥急,救寒暖也。) ①赵子栎曰:阑珊之风,沉伏之雨,言其风雨之不已也。阑,如谢灵运“阑暑”之阑;伏,如《左传》“夏无伏阴”之伏。旧引《楚辞》“光风泛崇兰”,以“伏”为三伏,非是。(朱注)谢灵运诗“述职期阑暑”,又张协《苦雨》诗“阶下伏泉涌”,用字皆出《文选》。阑风、伏雨,大抵是风过雨来之状,秋深时,往往有之。胡仔谓“长雨”如“长物”之长,亦未安。荆公本作“仗雨”,当即伏字之讹耳。②《淮南子》:八埏之外曰八荒。《诗》:“上天同云。”③《左传》:“风马牛不相及。”《疏》云:“马逐上风而去,牛逐下风而来。”《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两涘渚涯之间;不辨牛马。”④《西征赋》:“其北则有清渭浊泾。”《关中记》:泾水入渭,合流三百里,清浊不相杂。⑤《朝野金载》:俚谚曰:“春雨甲子,赤地千里,夏雨甲子,乘船入市。秋雨甲子,禾头生耳。”朱注:禾生耳,谓牙蘖絭卷,如耳之形。⑥潘岳《秋兴赋》:“谈话不过农夫田父之客。”蔡琰诗:“迎问其消息。”⑦《诗》:“抱衾与裯。”裯,单被也。⑧(卢注)是秋,帝令出太仓粟,减价祟与贫入。但上虽减价,而下不论直,盖沾实惠者少矣。-----------仇兆鳌《杜诗详注》-----------
(18)、(邵注)草堂水亭之槛,言凭槛眺望以遣心也。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①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②。 (此章咏雨后晚景,情在景中。(,)中皆水槛前所眺望者。未联,遥应郭村,以见郊居之清旷。八句排对,各含遣心。)。 ①梁简文帝诗:“细雨阶前入。”②黄希曰:成都户十六万九百此云“城中十万户”,虽未必及其数,亦夸其盛耳。叶石林曰:诗语忌过巧,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如老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此十字,殆无一字虚设。细雨着水面为沤,鱼常上浮而淰。若大雨,则伏而不出矣。燕体轻弱,风猛则不胜。惟微风乃受以为势,故又有“轻燕受风斜”之句。 其二 蜀天常夜雨①,江槛已朝晴。叶润林塘密②,衣干枕席清③。不堪祇老病,何得尚浮名。浅把涓涓酒④,深凭送此生⑤。 (次章,说初晴晓景,下四言情。叶润承雨,衣干顶晴。老病忘名,酒送余生,此对景而遣怀也。)。 ①蜀中雅州,常多阴雨,号曰漏天。②王勃诗:“林塘花月下,别是一番春。”③陶潜诗:“夜中枕席冷。”④《杜臆》曰:浅把,见无奢愿也。⑤(远注)公诗喜用送字,如送老、送此生之类,然亦有本。谢脁诗“远近送春日”,沈约诗“送日隐高阁”,亦曾用之矣。-----------仇兆鳌《杜诗详注》-----------
(19)、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0)、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关于写雨的诗100首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 -如果掩去作者的名字,读这首《临安春雨初霁》,也许会以为它并不是出自“铁马金戈”、“气吞残虏”的陆放翁之手。诗中虽然有杏花般的春色,却更隐含着“世味薄似纱”的感伤之情和“闲作草”“戏分茶”的无聊之绪。这是与高唱着“为国戍轮台”而“一身报国”的陆游的雄奇悲壮的风格特征很不一致的。首联开口就言“世味”之“薄”,并惊问“谁令骑马客京华”。陆游时年已六十二岁,不仅长期宦海沉浮,而且壮志未酬,又兼个人生活的种种不幸,这位命途坎坷的老人发出悲叹,说出对世态炎凉的内心感受。这种悲叹也许在别人身上是无可疑问的,而对于“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陆游来说,却显得不尽合乎情理。此诗是淳熙十三年陆游在山阴时奉诏入京,被任命为严州知州的时候所作。对于一生奋斗不息、始终矢志不渝地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的陆游来说,授之以权,使之报国有门,竟会引起他“谁”的疑问,不是有点奇怪吗?颔联点出“诗眼”。听了一夜的春雨,次日清晨又听到深巷叫卖杏花,淡雅的春意油然而生,令人想起江南湿漉漉、绿幽幽、亮晶晶、香喷喷的春色,浓而淡,淡而又深,深而且远。但细品一下,诗人听了一夜的春雨,并未入眠。在这春夜里他为何事辗转反侧呢?那远远传来的如断如续的卖花声,又能给他一些什么样的愉悦和抚慰呢?不能。只有诗人一个人在清幽得空寂的春晨中独自惆怅。接下去的头联不更道出了他的这种心情吗?“闲作草”、“戏分茶”,一生出入于战场生死,贯游于天南海北,时刻思虑着报国和爱民的陆游,竟也“闲”而又“戏”了!在诗人眼中,临安春色,何其清淡寡味,人情何其冷漠,世味何其索薄,壮志更是无从去提起一字,只有在“闲”“戏”中打发时光。尾联虽不象古人抱怨“素衣化为缁”(晋陆和作《为顾彦先赠好》:“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却也声称清明不远,应早日回家,而不愿在所谓“人间天堂”的江南临安久留。诗人应召入京,却只匆匆一过,便拂袖而去。整个一首诗,虽然写春,却不是欢春;虽不是伤春,也是“薄”春。春天虽美,但在心情郁闷的作者心目中,却引不起多少留恋。在陆游的众多著名诗篇中,有壮怀激烈的爱国忧民之作,如《关山月》、《出篱门迎凉有感》;有寄梦抒怀、悲愤凄切之作,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些诗不是直抒胸臆,痛切陈词,就是笔墨纵横,抚古思今,都是雄壮的大气磅礴之作;作者也有优美淳朴的乡村生活描写,如《游山西村》;也有缅怀爱情、追思往日幸福的伤感之作,如《沈园》。等等这些,都与《初霁》极不相似。《初霁》没有豪唱,也没有悲鸣,没有愤愤之诗,也没有盈盈酸泪,有的只是结肠难解的郁闷和淡淡然的一声轻叹,“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陆游自王炎调离川陕后,也于淳熙五年(1178)在蜀东归,在福建、江西、浙江一带做低级官吏。“怖惧几成床上伏,艰难何啻剑头饮”的处境,和在王炎手下得以重用的情形是大不一样的。淳熙十三年春,作者奉诏入京,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在临安写了此诗。严酷的现实,使他不得不对朝廷对皇帝,对人生对社会作出一些阴暗的结论。与他的许多寄梦诗不一样,在深夜,万籁俱寂时,作者眼前没有现实生活的情景搅扰,可以对着旷远的星空和雨夜任意地幻想,说任何放言达词。而身在繁荣帝都,作者却身不由己。临安城虽然春色明媚,但官僚们偏安一隅,忘报国仇,粉饰太平。作者是时刻清醒的,他在表面的升平气象和繁荣面貌中看到了世人的麻木、朝廷的昏聩,想到了自己未酬的壮志。但他既不能高唱,又无法托情梦,只好借春色说愁绪,把春天写成了无情之物。可以说《初霁》反映了作者内心世界的另一方面,作者除了在战场上、幕帐中和夜空下高唱报国之外,偶尔也有惆怅徘徊的时候。在几乎同时所作的《书愤》中,作者就截然不同地表现了一贯的豪情。《书愤》在一定意义上是作者对自己悲壮一生的总结。“早岁那知世事艰”,却终有胆量说“千载谁堪伯仲间”,把一生留给历史公断。《初霁》、《书愤》的比较可以显现出诗人感情思想的一个短时期的反复。陆游毕竟是陆游,他不会永久地停留在“闲”“戏”之上的。不久后他在严州任上,仍坚持抗金,并且付诸行动,表达于诗文,终于又被以“嘲咏风月”的罪名罢官。他的绵绵“杏花春雨”,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发展成了“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急风暴雨。一个诗人的性格是复杂的,一个始终刚强不屈、矢志不渝的烈士,也难免间或惆怅抑郁。这种抑郁惆怅与其雄奇悲壮并不矛盾。唯其抑郁惆怅得苦不堪言,才有更强烈的情怀的喷发。诗中一开头就道“世味薄似纱”,正是作者对现实的否定,也体现出作者的刚直气节。诗末拂袖而去,也是诗人对浮华帝都的不屑。因此,透过原诗的表面,我们依稀仍可看见一个威武不屈的形象,这个形象才是作者真正的一贯的自己。(钱江潮)
(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4)、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春雨小雨)
(5)、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
(7)、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
(8)、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者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9)、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10)、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刘长卿《别严士元》
(11)、-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描写雨的古诗少年听雨花丛前,细雨绵绵中年听雨秦楼馆,大雨倾盆老年听雨僧舍后,雨滴空阶:描写雨的古诗惨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12)、杜甫定居草堂后,经过他的一番经营,草堂园亩扩展了,树木栽多了。水亭旁,还添了垂钓、眺望的水槛。诗人经过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后,现在得到了安身的处所,面对着绮丽的风光,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些歌咏自然景物的小诗。 《水槛遣心》二首,大约作于公元七六一年。此为第一首,写出了诗人离开尘嚣的闲适心情。轩,长廊;楹,柱子。赊,远。首联先写草堂的环境:这儿离城郭很远,庭园开阔宽敞,旁无村落,因而诗人能够极目远眺。中间四句紧接着写眺望到的景色。“澄江平少岸”,诗人凭槛远望,碧澄清澈的江水,浩浩荡荡,似乎和江岸齐平了。这是写远景;“幽树晚多花”则写近景,草堂四周郁郁葱葱的树木,在春日的黄昏里,盛开着姹紫嫣红的花朵,散发出迷人的清香。六两句刻画细腻,描写极为生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你看,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喷吐着水泡儿,欢欣地游到水面来了。燕子呢,轻柔的躯体,在微风的吹拂下,倾斜着掠过水蒙蒙的天空……这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叶梦得《石林诗话》云:“诗语忌过巧。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如老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此十字,殆无一字虚设。细雨着水面为沤,鱼常上浮而淰。若大雨,则伏而不出矣。燕体轻弱,风猛则不胜,惟微风乃受以为势,故又有‘轻燕受风斜’之句。”唯其雨细,鱼儿才欢腾地游到上面;如果雨猛浪翻,鱼儿就潜入水底了。唯其风微,燕子才轻捷地掠过天空;如果风大雨急,燕子就会禁受不住了。诗人遣词用意精微至此,为人叹服。“出”写出了鱼的欢欣,极其自然;“斜”写出了燕子的轻盈,逼肖生动。诗人细致地描绘了微风细雨中鱼和燕子的动态,其意在托物寄兴。从这二句诗中,我们不是可以感到诗人热爱春天的喜悦心情吗?这就是所谓“缘情体物”之工。 尾联呼应起首两句。以“城中十万户”与“此地两三家”对比,更显得这儿闲适幽静。全诗八句都是对仗,而且描写中,远近交错,精细自然,“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见其刻划之痕”。它句句写景,句句有“遣心”之意。黄宾虹先生曾经说过:“山水画乃写自然之性,亦写吾人之心。”(《黄宾虹画语录》)高明的绘画如此,感人的诗歌更是如此。此诗描绘的是草堂环境,然而字里行间含蕴的,却是诗人优游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宋廓)
(13)、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
(14)、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爱临风曲。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15)、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16)、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唐·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17)、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8)、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19)、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描写雨的古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0)、✎你我曾同船共眠听那瑟瑟秋雨,单薄的衣被带着丝丝寒意,这些往事历历在目。
4、关于听雨的诗句
(1)、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去马来牛不复辩,浊泾清渭何当分。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城中斗米换衾绸,想许宁论两相直。
(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
(3)、有约不到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描写雨的古诗昔我来兮,雨雪霏霏,今我往矣,杨柳依依。
(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5)、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6)、风如拔山努,雨如决河倾。―――宋?陆游《大风雨中作》
(7)、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夏雨阵雨)
(8)、(杜牧《清明》)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9)、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晋?张协《杂诗十首》
(10)、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
(11)、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春日游湖上》
(1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13)、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
(14)、(注释)(1)天街:旧称帝都的城市。稣: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脂肪,即酥油。(译文)初春的小雨落到京城的街道上,犹如酥油一样柔腻光滑,绿茸茸的细草,远看似青,而近看似无。这种景致正是一年中美的,胜过春末满城佛动着的如烟如雾的杨柳。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你瞧吧,春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象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再象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皇城中的街道)上的纤细小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而小雨又滋润如酥。酥就是奶油。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还能不新吗?又有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还能不美吗? 临了,诗人还来个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因为,“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呢?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象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物以稀为贵”,早春时节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娇贵的。“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这是一种心理状态。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这一些些轻淡的绿,是当时大地的装饰;可是到了晚春则“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这时那怕柳条儿绿得再好,人们也无心看,因为已缺乏那一种新鲜感。 所以,诗人就在第三句转折时提醒说:“是一年春好处。”是呀,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春天的好处却又在早春。 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钱仲联徐永端)
(1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16)、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1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
(18)、(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点绛唇》——宋?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19)、(注释):白门:今江苏省南京市。(简析):这是一首情诗。因春雨而引发出许多怀思的情愫,有追思、有梦境、有挚情、有画意,极尽情思之苦,后连情书都无法寄出,更可知这种思念的无奈而又无尽。
(20)、刺周幽王昏暴,小人误国。政令如雨之多而皆苛虐,非所以为政之道,故曰雨无正。骏:长也。饥馑: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疾威:疾,病人;威,罪人。这里指暴虐。既伏其辜:欲舍有罪之人,而匿其罪状。沦胥以铺:使无罪者见牵,率相引而遍得罪。戾:定。正大夫:大正,六卿之长。勚(音义):劳。三事:官名。指太师、太傅、太保。庶:庶几,也许可以。辟言:法度之言。臻(音真):至。戎成不退:指用兵不息。遂:安。一说进;一说顺遂。暬(音泄)御:侍御。左右亲近之臣。憯(音惨):忧貌。瘁:病。讯:谏。听言则答,谮言则退:以言之顺逆而取舍。出(音脆):病。哿(音阁或可):表称许之词。可;嘉。于:往。棘:急。殆:危。引自《轻松学诗经》
5、关于写雨的诗
(1)、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2)、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
(3)、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4)、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清?查慎行《登宝婺楼》
(5)、《咸阳城西楼晚眺》——唐代许浑一上高城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6)、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关于雨的古诗词86句(关于写雨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