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原文高中
1、七年级论语十二章
(1)、(翻译)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时,又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2)、(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虑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4)、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
(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6)、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7)、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曲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孔子说: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学习,他们的短处要改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注释)①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汤”指热水。②肱(gōng):胳膊。③于:对,对于。
(9)、子曰:“君子喻( )于( )义( ),小人喻于利。”(《里仁》)
(10)、(原文)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⑤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⑤乎?传⑦不习乎?”(《学而》)
(11)、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12)、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
(13)、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日:“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14)、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15)、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6)、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17)、注释:①《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②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yì)(现山东曲阜)人。 ③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 ④不亦说(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说,通“悦” ,愉快。 ⑤愠(yùn):生气,发怒。 ⑥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⑦学而:和下文的“雍也”“述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18)、(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19)、《论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还有就是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时语言浅近易懂,接近口语,也是一个特点。
(20)、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2、论语十二章原文高中
(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2)、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5)、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6)、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7)、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记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的表现之一为克己复礼,有所不为);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己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欲施做答,欲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之取舍,施是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实践,用好心坏心来说,要防止好心办坏事,就要慎施。)答司马牛“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牛则答以细目。又如,”孔子答子路:“又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8)、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条目。”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事不听,不合礼的事不言,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但愿意按照您的话去实践。”
(9)、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0)、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颜回请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
(1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13)、● 配套资源丰富,功能全面。双色版阅读方便,含文白对照、名师批注解读、文言知识积累等,还将配备朗读音频。
(14)、11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5)、秦始皇焚书坑儒,许多古代典籍付之一焚,《论语》未能幸免,几乎失传。汉代经官府搜集整理,曾有三种不同的本子流传,即《古论语》、《齐论语》和《鲁论语》。《古论语》是汉景帝时,鲁恭王在孔子故宅壁中发现的秦火以前的古本《论语》,用先秦古文字(蝌蚪文)写成,为古文本,史称古文《论语》,共有二十一篇。《齐论语》是齐国学者所传,有二十二篇。《鲁论语》为鲁国学者所传,有二十篇。《齐论语》和《鲁论语》均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成,史称今文《论语》。西汉末年,张禹以《鲁论语》为根据,参考《齐论语》与《古论语》进行考证修订,改编成《张侯论》,并为官府列为官学。东汉时期,郑玄又以《张侯论》为本,参考《古论语》和《齐论语》再加以改订,即成为今本《论语》。《古论语》和《齐论语》从此亡佚。
(16)、注释:三军:军队的通称。匹夫:普通人,指男子汉。
(17)、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8)、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读、多学《诗经》,因为学《诗经》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诗经》还可以团结群众,抒发不满。
(19)、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20)、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3、论语十二章原文
(1)、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语录之体,其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核心是“仁”、“礼”、“义”。《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而且论语教给了后人如何为人处世的道理。《论语》与《易经》、《黄帝四经》、《老子》、《庄子》,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典籍,它们不仅是道德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的智慧结晶。
(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
(3)、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质兼备、配合适当,这样之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4)、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 时期人,春秋末期的 、 、 , 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
(5)、关于论语,我认为1论语是门典故,你在学前需要了解它的历史背景,作者.必要时可帮助你理解文章内容《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2论语是古文,所以一篇文章得读三遍,第一遍结合注释帮文章理顺,第二遍将文章通读了解意思,第三遍了解文章内涵.结合背景,明白寓意所在.3当你讲论语按方法2读完后,相信你已经有很深的造诣了,这是可以在网上看看各大名家对论语的理解和解释,尝试理解不同风格的论语.
(6)、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7)、(注释)①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②堪:忍受
(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 (2)
(11)、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12)、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1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5)、(注释)①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②者:代词,??的人。③好(hào):喜欢,爱好。④乐(lè):以??为乐趣。
(16)、(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17)、(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同走路,必定有我能取法的人在里面;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18)、《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
(19)、译文: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0)、(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4、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2)、译文: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生活不要求安逸,做事勤勉而语言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这就可以说是喜欢学习了。
(3)、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且意志坚毅,因为他任务艰巨而路途遥远。以实行仁德为己任,不是很艰巨吗?直到死才停止追求,不是很遥远吗?”
(4)、(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5)、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6)、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还要礼仪做什么?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还要奏乐做什么?”
(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8)、子夏曰:“博学而笃①志,切问而近思②,仁③在其中矣。”(《子张》)
(9)、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1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3)、(助记)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14)、子曰:“人而( )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yì)》)
(1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7)、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
(18)、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学习态度)
(19)、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特别警示:“于”不要误写成“与”)
(20)、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5、论语十二章原文高中翻译
(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2)、 如…何:古代常用句式,当中一般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意思是“把(对)…怎么样(怎么办)”
(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回答弟子子贡所问的可以终身践行的一种行为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居易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封建女性生活、命运和痛苦的诗作,这首闺怨诗是表现闺中少妇思念征夫的。此诗前两句写深秋孤寂之景,后两句写缱绻绵长的思念之情。其写情,是通过对事物的细致感受来表现的。
(5)、④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⑥逾(yú):越过,超过。 ⑦矩(jú):规矩,规范。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注释: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8)、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9)、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0)、(注释)子:先生,指孔子。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不亦说乎}乎:语气词。说:通“悦”,愉快。愠:生气,发怒。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立:站立,站得住。惑:迷惑,疑惑。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1)、译文:有智慧的人,不会被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有忧愁;勇敢的人,面不会有所畏惧。
(12)、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1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14)、(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6)、学而时习之(时,古义: ;今义: 。习,古义: ;今义: ) 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
(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8)、学习目的:提高背诵效率 理解各章的思想 训练“综合”思维
(19)、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20)、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5)、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韩愈《师说》、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诗经.卫风.氓》、《离骚》、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隐《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7)、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8)、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责任重而且路程遥远。把在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奋斗终生,到死才停止,道路不是很遥远吗?”
(9)、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簣,进,吾进也。”
(1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2)、勇者无惧远,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远关乎时空,亦关乎视野,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1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14)、孔子对着滔滔江水感慨的说:“时间就想着江水一去不回呀!”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6)、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⑤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⑤乎?传⑦不习乎?”(《学而》)
(17)、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18)、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19)、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20)、《庄子》一则《礼记》一则(虽有佳肴)《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
(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2)、(助记)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饮食与居处。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的道德品质上。
(3)、(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4)、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5)、(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 为了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笔者的做法如下:
(7)、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8)、(语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9)、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10)、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3)、《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
(14)、温故而知新(故,古义: ;今义: )
(1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6)、孔子说:“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
(17)、 吾日三省吾身( )( )
(18)、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1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人处事)
(2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2)、 子曰:“譬(pi)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kui),进,吾往也。”《子罕》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4)、天命: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对于自己不利的意见能正确对待。
(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语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论语十二章原文高中146句(论语十二章原文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