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的一生简介照片68句(林徽因的一生简介)

林徽因的一生简介

1、林徽因

(1)、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先后参与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连载《我们的首都》向公众介绍中山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五塔寺等古建筑,并主持复苏景泰蓝传统工艺。

(2)、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3)、卞之琳:“她天生是诗人气质、酷爱戏剧,也专学过舞台设计,却是她的丈夫建筑学和中国建筑史名家梁思成的同行,表面上不过主要是后者的得力协作者,实际却是他灵感的源泉“。(卞之琳:《窗子内外--忆林徽因》)

(4)、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启超长子梁思成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

(5)、抛开那些夸张的吹捧、泛滥的溢美和捕风捉影的八卦,她究竟是个怎样的女子?

(6)、全书的散文合集,传递的是一种淡淡的忧愁情绪。《窗子以外》中那个想要看看窗外的风景的你,觉得外面的天地不论多广阔终究是隔着铁纱窗,自己被困在窗子里,所以决定到窗外去看看,但是经过胡同、经过闹市,你发现这窗外的一切都不如你想象的美好,并不是你喜欢的,后只能心中怀着淡淡的忧愁回窗子里迷迷糊糊地呆着;《一片阳光》中的那道阳光,哪怕是穿越了二十年的时光,仍旧是让人不可捉摸,也没有办法解答自己心中的疑惑;

(7)、 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大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故飞机失事,因而遇难。更为巧合的是,失事飞机叫“济南号”。蔡元培为其写挽联:

(8)、徽因的健谈绝不是结了婚的妇人的那种闲言碎语,而常是有学识,有见地,犀利敏捷的批评……她从不拐弯抹角,模棱两可。

(9)、其它如《为要寻一颗明星》、《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我有一个恋爱》、《婴儿》、《多谢天!我的心又一度的跳荡》等篇,与《雪花的快乐》一样,者”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它们既是抒情诗又是爱情诗,表现了对人生自由的向往和对恋爱自由的渴望。要求人生自由、恋爱自由正是他的理想主义的内容,因此,这二者往往密不可分的交织在一起。然而,他的理想主义与中国的社会现实存在着距离和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与林徽因的恋爱结果遭到破灭,他所追求的理想的人生和理想的社会终不能实现,于是,使他忧郁、苦闷。因此,这些诗篇也程度不同地蒙上了悲凉的氛围,成了“苦闷愤怒的情感的无关阑的泛滥”(茅盾:《徐志摩论》)。这种消极悲观的思想情绪在那些小诗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如《消息》、《一星弱火》、《问谁》等。

(10)、她的爱情之路是历经坎坷的,她的一生中有三个爱她的男人,一个是伴她一生的梁思成,一个是等她一生的金岳霖,一个是为她终生不娶的徐志摩。他们之间的爱情纠葛让后人都对这位女子议论纷纷。扩展资料: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汉族,福建闽县(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11)、1923年,林徽因从欧洲游历回国,见到了刚从清华毕业的梁思成。

(12)、冰心:“她很美丽,很有才气。“比较林徽因和陆小曼时,更以为林徽因“俏“、陆小曼不俏。与林徽因一起长大的堂姐堂妹,几乎都能细致入微地描绘她当年的衣着打扮、举止言谈是如何地令她们倾倒。(陈钟英:《人们记忆中的林徽因--采访札记》)

(13)、如果不想错过我们的文章,记得读完点一下“在看”,

(14)、残酷与,冰火两重天,给你这个初夏的重磅阅读体验!

(15)、纵观林徽因的一生,这是她不多得的快乐时光。父亲尚在,没有贫穷、疾病、战乱的忧虑,单纯享受着生活的美好。

(16)、李健吾:然而,也恰恰就是这样的林徽因,既耐得住学术的清冷和寂寞,又受得了生活的艰辛和贫困。沙龙上作为中心人物被爱慕者如众星捧月般包围,穷乡僻壤、荒寺古庙中不顾重病、不惮艰辛与梁思成考察古建筑;早年以名门出身经历繁华,被众人称羡,战争期间繁华落尽困居李庄,亲自提了瓶子上街头打油买醋;青年时旅英留美、深得东西方艺术真谛,英文好得令费慰梅赞叹,中年时一贫如洗、疾病缠身仍执意要留在祖国。这样的林徽因,在朋友间引起的,又是另外一种评说,李健吾抗战期间闻听林徽因虽罹患重病而不离开祖国时,激动地说:“她是林长民的女公子,梁启超的儿媳。其后,美国聘请他们夫妇去讲学,他们拒绝了,理由是应该留在祖国吃苦。“(李健吾:《林徽因》)

(17)、要想出人头地,你就需要比其他人更加“不用心”|干货

(18)、原来,在生命的尽头,无论曾经怎样的丰富与绚丽,都不过是一个苍凉的句号,她的句号划在1955年4月1日6时20分。

(19)、这几年,林徽因仿佛停止了对往事的怀想,将所有的精力都付诸事业,不再沉浸于虚无的情感,不再计较成败得失。四十七岁,对于一个健康女性来说,还有足够的精力来应付生活的琐碎,可久病的林徽因却觉得自己已到了迟暮之龄,而她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在迟暮中开出绝美的花朵。

(20)、抗战胜利后,林徽因全家于1946年8月回到北平。不久,她为清华大学设计教师住宅,并接受校外的设计任务。

2、林徽因的一生简介照片

(1)、 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并出国游历英、美、日、印等国。

(2)、林徽因与徐志摩的关系一直被后世“诟病”。在林徽因陪伴父亲考察欧洲时,她便与父亲的好友徐志摩见过面。

(3)、五十年代后期,林徽因已经去世,追悼会上,他为她写“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著名挽联。

(4)、父亲看到的是一个亭亭玉立却仍带稚气的小姑娘,梳两条小辫,双眸清亮有神采,五官精致有雕琢之美,左颊有笑靥;浅色半袖短衫罩在长仅及膝的黑色绸裙上;她翩然转身告辞时,飘逸如一个小仙子,给父亲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5)、林徽因的遗体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墓碑由丈夫梁思成设计,墓碑上只刻着一行字“建筑师林徽因墓”。

(6)、作者简介: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7)、再说林徽因,比徐志摩小八岁,海宁人把她从志摩的生命里抹去的,但事实上她在徐志摩的生命里的确存在。其实他们很早就认识了,但却相恋在志摩去伦敦留学后。可能是因为在异国他乡的生活总有孤单无助的时候,才使这个小女人闯进了他的生活。跟幼仪相比,她的确是要聪慧、漂亮得多。不可否认,我估计她的确喜欢徐志摩,不过那时也不过是少女朦朦胧胧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她的理智完全战胜了感情。她不愿做志摩的情妇,要他离婚。离了婚后她还是顶不住第三者的压力,抛下志摩回了国。当然这只是本人的猜测,至于林徽因为什么在徐志摩离婚后还要离开他,也没有人知道,至今可算是个未解之迷。

(8)、出版时间:-8-1版次:1印刷时间:/08/01

(9)、 徐志摩是徐门的长孙独子,自小过着舒适优裕的公子哥儿的生活。

(10)、梁思成立志学建筑,完全是受林徽因的影响。他之前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建筑这门学科。

(11)、其实一路走来,每一个季节都有残缺,每一个故事都有暗伤。情感虚虚实实,光阴明明灭灭,要让自己做到清醒,真的不易。你想要的未必属于自己,你得到的却未必是所期待的。

(12)、拜访林徽因时,林徽因热情的说:“西方的古典建筑启发了我,激发了我想带一些回国的欲望,我们需要一种使建筑百年不朽的理论。”

(13)、1953年,北京市开始大规模拆除古建筑,为了挽救这些历史的印记,林徽因夫妇先后与政府人员发生了争论。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当时负责解释拆除工作。为了挽救四朝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街不因政治因素毁于一旦。

(14)、以牡丹香处草色青的理念打造经典与原创的Win--Win诗歌平台

(15)、 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

(16)、1920年4月,随父游历欧洲,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在此期间,她还结识了诗人徐志摩,对新诗产生浓厚兴趣。

(17)、世人都记得建筑大师梁思成,却总忽略他的搭档林徽因做的奉献。

(18)、1928年回国后,两人到东北大学建筑系任教。次年女儿出生,取名梁再冰,以纪念她的祖父“饮冰室主人”梁启超。

(19)、1931年11月份,志摩从上海飞往北京协和礼堂参加林徽因的建筑艺术讲座。我猜想当时可能也是因为生活过于窘迫,想省钱才去坐友人的免费邮机。半路上,在济南附近撞上山头坠毁。我想他去世也算是一种解脱吧,因为那时候,他跟小曼的婚姻也已经快走不下去了。如果没有这样的结局,我看他还是要离婚,回到追求徽因的起点,到时就不知道要伤害多少人了。他之所以会如此执着于对徽因的感情,我看大概就应证了那句话“得不到的东西总是珍贵的”,不是么?

(20)、 《志摩的诗》中,有一些是描写贫富悬殊穷人痛苦生活的诗篇。这类诗数量虽不多,但内容比较充实,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的某一侧面,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意义。《志摩的诗》中还有一些写景抒情诗,比如《沪杭车中》。

3、林徽因惊艳的情话

(1)、1953年10月,林徽因当选为建筑学会理事;并任《建筑学报》编委。被邀参加第二届全国文代会。

(2)、 这时的徐志摩为什么写诗象着了魔似的,他是怎么暴发诗情的?

(3)、作为林长民宠爱的孩子,这年林徽因陪伴父亲到欧洲考察。她用一口流利的英文辅助父亲工作,接待中外人士。

(4)、 他满怀英国康桥式的人生理想,期望在中国实现他的理想主义。《雪花的快乐》是《志摩的诗》开卷第一首,它可算作徐志摩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作者运用隽秀柔和的笔调,描绘了雪花优美的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雪花的快乐。诗的节奏轻快,调子舒展明朗,意境优美。

(5)、婚期是为纪念二人景仰的宋代建筑学家李诫。他们的二儿子也起名为“梁从诫”即“跟从李诫”的意思。

(6)、林徽因、梁思成与费正清夫妇在金岳霖(左一)家中喝茶

(7)、童年,她陪母亲住在后院,前屋常常传来父慈子孝、夫敬妻贤的笑声,母亲的院落却死一般的寂静。这个敏感的女儿,夹在爱她的父亲,与不被父亲爱的母亲之间进退两难,母亲常年被冷落的怅恨积攒成了无孔不入的怨怼,脾气越来越坏,性格也愈加偏执,她珍惜父亲的爱,却逃不开母亲的仇恨。

(8)、3年后孩子夭折了,对幼仪又是一个致命大打击,我认为她是个很坚强的女人。她爱的男人不爱她,但她没有理由连自己都不爱惜自己吧。从出国到柏林那几年,幼仪一直很努力学习提高自己,想缩小与徐志摩之间的距离。希望可以挽回这个家,是徐志摩不肯给她机会。

(9)、1916年,因父在北洋政府任职,举家迁往北京,就读于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

(10)、女儿的离开让林徽因很伤心,她担心自己病重看不到她的归来。

(11)、1930年,林徽因因肺病不得不回到北平医治。而在东北工作三年后,梁思成也回到了北平,东大建筑系交由童寯负责。

(12)、1948年5月,她在《文学杂志》发表了《病中杂诗》9首。同年底,清华大学所在的北平郊区解放,解放军包围古都北平。林徽因夫妇想到城内无数巍峨壮观、雕梁画栋的古建筑也许将毁于战火,忧心如焚,寝食不安。

(13)、1904年6月出生于浙江杭州,随祖父母居住;5岁,由大姑母林泽民授课发蒙;8岁,移居上海,入虹口爱国小学学习。

(14)、1924年9月,两人一起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学习,均从三年级课程读起。梁思成在美术学院建筑系,因建筑系不收女生,林徽因即注册在美术系,林徽因注册的英文名字是LinPhyllisWhei-Yin。但是她仍选修了建筑系的主要课程,实现了自己的志愿。

(15)、同年秋天,梁思成与林徽因毕业回国,致力于祖国建筑事业。

(16)、梁思成在《祝东北大学建筑系第一班毕业生毕业》中期待:“林先生与我两人,在此一同为你们道喜,遥祝你们努力,为中国建筑开一个新纪元。”

(17)、当时林徽因进宾大时心心念念要去读建筑系,但宾大建筑系不招收女生,校方解释不招收女生是由于深夜绘图太过辛苦,于是只有梁思成顺利入读了建筑系。

(18)、对于徐志摩身上的文人气息,林徽因很是喜欢,不过后来当听说徐志摩有了妻子,林徽因对徐志摩的态度就大不如前,与他分开距离,不过也就是因为此,徐志摩抛弃了发妻张幼仪,不顾她正怀孕,和她离了婚,转而追求林徽因,对于徐志摩的这种做法,林徽因很是不喜,因而此后,她对于徐志摩,一直没有什么爱慕之心。

(19)、欧洲的一切对林徽因来说都很新奇。期间她认识了一位女建筑师,被这种结合艺术与生活的学问吸引。她决定,建筑就是她今后要从事的事业。

(20)、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叔叔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

4、林徽因的一生简介

(1)、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2)、 1921年秋天,他认识了“人艳如花”“才女”林徽因,徐志摩与她交往甚密,随后谈起恋爱,并有论婚嫁之意。于是,徐志摩在1922年3月向张幼仪提出离婚,认为他们不应该继续没有爱情,没有自由的结婚生活了。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这是徐志摩的单纯的理想主义,他在追求着一种理想的人生,他感到生命似乎受到“伟大力量的震撼”,他要发抒,他要歌吟,因此,象《情死〉、《月夜听琴》、《青年杂咏》、《清风吹断春朝梦》等表现爱情和人生理想的诗歌,也就构成了他这期诗歌的重要内容。再有,他所以倾向分行的抒写,是他接触了大量的英国文学艺术,拜伦、雪莱、济慈、哈代等的作品令他入迷。他吹着了这股“奇异的风”——欧风,他踏着他们的路,于是借助诗的形式,把他的思想感情“奇异”的表现出来。

(3)、文洁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曾出现过像达·芬奇那样的多面手。他既是大画家,又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林徽因则是在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脱颖而出的一位多才多艺的人。她在建筑学方面的成绩,无疑是主要的,然而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方面,也都有所建树“。(文洁若:《才貌是可以双全的--林徽因侧影》)

(4)、5月8日,在泰戈尔的63岁生日宴会上演出的他的英文短剧《齐特拉》。林徽因饰演公主齐特拉。

(5)、中国传统式多妻家庭孩子的委屈、痛楚,使她异常自尊、早熟和焦虑,甚至,庶出的身份也成为她心底恒久的痛。不幸福的家庭生活让她在面对自己的婚姻时异常慎重——徐志摩以为离婚后就能和她在一起,多少有点儿诗人式的一厢情愿。

(6)、弟弟思永为此写了副对子调侃他们:“林小姐千装万扮始出来;梁公子一等再等终成配”。横批是“诚心诚意”。

(7)、《林徽因文集》中收录了她写的一些散文、小说、诗歌,细细地读一读,你会发现林徽因多样的感情,但是不论是哪种感情,都如春日般照到人心里。

(8)、 他在北方上大学时期,亲身感受了军阀混战的场景,目睹屠杀无辜的惨象。他厌恶这“抹下西山黄昏的一天紫,也涂不没这人变兽的耻”(徐志摩:《人变兽》战歌之二)的社会,他决计到国外留学,寻求改变现实中国的药方,实行他的“理想中的革命”。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林徽因的一生简介照片68句(林徽因的一生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