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特别美的现代诗
1、意境很美的现代诗
(1)、《星星·诗歌理论》:xxsk_lilun@1com
(2)、就拿这首《红蓼入门》看,臧棣在其诗中的标点符号应用,反映出诗的节奏气息。从逗号,到句号,基本上是一段完整的表达,无论中间分了多少行。逗号是韵律气息中的一个停顿,和下一行或者下一句具有逻辑承接关系,而不加标点的,无论是否分行,都与接下来的文字具有连续关系,可以稍顿,也可以一句读完,一直读到句号,这样,整个段落,无论分了几行,意思或者意境都是明明白白的。
(3)、其次看“注释”。试卷中的短短一二句注释,却是给你的暗示。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4)、据后来张幼仪回忆,当徐志摩和狄更生在一起的时候,“他是那样快活,完全在另外一个世界里,神采奕奕,声音飞扬,肢体动得迅速而奔放”,此外徐志摩对浪漫诗人拜伦推崇备至,当成自己的模范,这也成了批评界定义徐志摩为“浪漫主义诗人”有力的依据之一。离开欧洲回国的时候徐志摩的态度早已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当年留学欧美徐志摩有着实业救国的抱负和在政坛上有一番作为的想法。
(5)、你锁了,人家就懂了。《错误》----郑愁予
(6)、Iwouldhaveasoftasweetheart
(7)、品味诗歌含蓄之美。钱钟书先生曾说过:“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诗歌讲究的是曲折回环,不能把想说的全部说出来,而是借助于意象表现出来,给人以回味,这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正是其含蓄的内涵,也是我们需用心体会的地方。
(8)、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9)、因此,所谓新旧不在于格式,而在于诗歌自身的创造力,在这个意义上,新诗融合古典,不是要回到过去,而是通过对古典的学习,创造性地去描绘“今天”。在此,“今天”不只是一个时间表述,同时也是文化表述、诗学表述,它强调的是诗歌的“现场感”,诗歌不去做那陈旧的古董,而是焕发出新的感受、新的创造力、抵抗语言磨损的一把善良的匕首。
(10)、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前慢》----木心
(11)、《星星·诗歌原创》:xxsk_yuanchuang@1com
(12)、据此有评论说,这就是那种初读不识真义、再读已是诗中人的作品。诗的高远境界,往往就是这种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13)、艾青出生于农村,从小就对土地有着血肉一般的情感。战争年代,社会的动荡,民族的危机,民众的苦难,都给过或正在给着诗人以强烈的震撼,随着生活的颠簸,诗人到过上海、常州,又到过山西、陕西,深深地为北方的土地所感动。一直关怀着、思考着这片国土的诗人,对土地的感情更浓烈了。对于这片生育、养育自己的土地,对于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对于这片灾难深重的土地,对于这片正在燃烧着抗战烽火的土地,诗人作为一个时代的歌手,诗人再也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火焰般的情感了,他要表达出自己对这片土地的强烈的爱……
(14)、徐志摩诗歌的意蕴美。意境,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是我国传统诗歌美学理论的核心和高的美学原则。早在南北朝时期,刘勰就提出过“神与物游”的艺术要求。所谓“意”,是诗人的思想与情感;“境”,是指诗人用以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与画面,即情感客观化,对象化。“意”是诗的生命,“境”是附在“意”上的外壳,是表现诗人主观情感的工具。诗人的思想感情只有借助具体形象的描绘才能得到生动的抒发,而具体的形象又因诗人思想感情的熔铸而获得强烈的美感力量。诗的意境创造就是要求“意”与“境”这两个方面的结合,强调诗人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境的高度统一融合。古人云:“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一切景物皆情语”。这些艺术经验道出了“意境”的美学真谛。
(15)、内容物,题目是切入点。古诗的题目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象杨炯的《从军行》,题目交代了事件背景,杜甫的《春夜喜雨》既交待了时间节令,又表明了事情、情感,让我们未读诗句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喜悦。
(16)、诗,是散文的精华,散文是诗的演绎和表达。无论是古体诗、格律诗,还是现代诗,诗更注重简洁之美。
(17)、世人知道顾城有名的句子莫过于《一代人》里那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我却先喜欢上,也爱这一句,“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18)、在大地冰冷的风骨上,流进泥土四子夜,大火在体内穿行
(19)、Couldn’tmeltthehardness
(20)、在当下的古典风诗歌中,除了田园诗、文人山水诗,对话体也是常见的题材。诗人在现代诗中与古人对话,或者改写如《诗经》《楚辞》般的经典,形成与古典文化对话的效果。这当中也有佳作,比如洛夫的《与衡阳宾馆的蟋蟀对话》、庄晓明的《与王维对话34首》,但也有很多对话体,那就真的只是对话,不是诗了。这些古典风诗歌写作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索,否则一味唱和,有损敬畏。
2、意境特别美的现代诗歌
(1)、以古典入诗,不在于老气横秋,而在于境界求索。世间事向来如此,有时候你以为是新的,反而是旧的,你以为是旧的,却有无穷的新的可能。例如古典有儒释道三家,取哪一家,潜心修炼,诗歌都蔚为可观。由远及近,回到今天的诗歌现场。历经百年的新诗探索后,新诗流派纷繁,善于运用古典意象的不在少数,因为运用古典意象在当代早已不是奇异之事,甚至,它有时候是潮流,象征着一种曲高和寡的姿态。然而,在当代诗人中,有多少诗人是把古典作为持续的风格去经营,像废名或张枣一样,能够令口语诗呈现出一种古典的境界,又不使其落入陈腐,仍是值得思索的。
(2)、情中见景。这种意境的创造方式,往往是直抒胸臆。有时不用写景,但景却历历如现。《为要寻找一颗明星》是比较纯粹的抒情诗之这首诗歌不是现实世界的誊写,而是感觉领域的探索。在这首诗里,拐腿的瞎马、骑手、明星、荒野、天空、黑暗,这些具体的意象全不指向实在的生活内容。凡是这些景物总会在被理解后消失,然后被诗人的某种情感替代,这使得诗歌情中见景,景中有情,使诗歌达到了通常文字难以达到的境界,这也是徐志摩诗歌的独到之处。
(3)、爱情应该是势均力敌的,相互独立,我喜欢你,这是纯粹的仰慕和敬佩,不管是始于颜值,还是陷于才华,忠于人品,我们相爱,但不依附,心灵契合,无言会意,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4)、因为《雨巷》特别想去江南走一走,倒不是想要邂逅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而是迷上江南的雨天,迷恋这首诗里悠长悠长的雨巷,有诗一般的梦幻,有梦一般的缥缈。杏花春雨,多少楼台烟雨中。
(5)、这是一首有沉思美的诗写作品,诗并非心猿意马让读者不可捉摸,而是基于“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定律,引发读者诸多联想:是什么让诗人心灵抵达如此优美的沉思?诗人一个个沉思意象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故事?一首短诗让我们随着诗人的思路,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内到外浮想联翩,而且这一切都是在诗人淡淡道来,慢慢咀嚼,耐人寻味!
(6)、这其中,洛夫就是融合古典与当代人意识的高手,他在《边界望乡》中写道:“病得像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只剩下的一朵/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咯血。而这时/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飞越深圳。”洛夫很注重把具有时代感的意象融入诗歌,比如“深圳”,“‘禁止越界’的告示牌”。无独有偶,早在十九世纪,清末外交官、诗人黄遵宪就把火车、轮船、美国选举写进了诗歌,今天,一些古典风诗人所用的意象却比黄遵宪还要陈旧,可他们忘了,在陶渊明、孟浩然、王维的时候,他们写的,恰恰也是他们所处的“当代”,他们之所以能留在诗歌史,是因为他们用诗的质感,记录了他们所处的时代。所以,古典风诗歌也要有“当代人意识”,否则就不能写出真正特别的、区别于古人的作品。在这个意义上,诗歌不仅具有美学价值,也具备了社会学、历史学、博物学的作用。
(7)、回复“测试2”,可获取现当代文学基础测试题;
(8)、诗人需知,你活在今天,而不是唐朝,你所处的现场,和古人是不一样的。无论如何,今天的诗人,首先是作为一个当代人而存在,他切实可感的是当代的事物,他写古人的意象写不过李白、杜甫,但是作为当代生活的一手经历者,他完全可以把当代的意象融入进诗歌,用诗的感觉惠存今天。
(9)、北国风(诗人,世界诗歌网国际诗赛频道编辑)
(10)、上马墩、跑马岗。马已经变身为公交、出租车了
(11)、今天文史道就与大家一起聊一聊那些简洁、美的、短的现代诗,它们或是获奖作品,或是文学大家的钦点之作,或是历史文韵沉淀的精华之选。
(12)、对于土地的感情如何,这首诗可以说是诗人的自白,对土地的爱,既是对国家民运的担忧,是对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浓烈的爱。诗人采用了“直接”的抒情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土地的感情。它像“誓词”一样严肃,又像“血”一样庄严。
(13)、好像是摄影师一般,每一节诗都可单独入画,而且都能拍得出一个完整的画面。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树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诗人用富含色彩的词语,给人以美的享受。而透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每一幅画面又都有了动态,给人以立体感。所有的画面是流动的,却又是安静的,这份美好,他不忍心打破。"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这些避开了人间烟火,创造出一种清新优美的意境。所以诗人都是轻轻地,一切都会因为这份诗情而变得美好。看着路旁的柳树,就想到了夕阳中的新娘;望着西天的云彩,也欲挥一挥衣袖;遇到星月辉映的夜晚,便思索谁会吹起别离的笙箫。
(14)、具体说来,现代诗歌的鉴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5)、靠近夜色的无垠海洋,那些警戒的斜谷对峙关隘;
(16)、”独自上层楼,楼外青山远。望以斜阳欲尽时,不见西飞雁。独自下层楼,楼下蛩声怨。待到黄昏月上时,依旧柔肠断。“
(17)、桥上的人恋着美好的风景,而楼上人则关注着看风景的人。也许是不经意间刚好一瞥,定格了一幅悄然凝视的画面。
(18)、海子短暂的一生,为爱情写下过无数美好的篇章,而他却被所赞美的爱情一次又一次地伤害。他一生向往远方,但远方却一无所有。但他一生都在追求自然、安静、神圣、本质的诗歌行动,关心和坚信那些正在消亡而又必将在永恒高度放射金辉的事物。海子在这样的心境下写就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自然而天成的。
(19)、后,从语言特色看徐诗中的古典主义情结。“诗”自古以来就是和“歌”联系在一起的,在古代,诗歌是可以吟唱的,从诗经到汉乐府再到唐诗,都是十分重视诗的音乐性的。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一书中的“盛唐之音”中这样说:“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存在都变而为动荡情感的发展历程。……然而,这不正是音乐么?是的,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徐志摩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更是对这一核心作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他的诗歌善于把混响、音调、节奏等多种语言因素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悦耳动听的效果。一方面,他重视韵律的和谐,注重韵脚的安排,例如在《再别康桥》一诗中,每一节的第二句和第四句都押相同和相似的韵。而各小节的韵脚又都不相同,这样在整齐中有变化,读起来就朗朗上口,而且也便于作者表现自己不断变化的情绪和心境。另一方面,他善于运用重复手法来加强诗歌的感染力,且运用得恰到好处。例如在《雪花的快乐》中,作者就反复使用“飞扬,飞扬,飞扬,”将自己快乐的心情十分形象地传达了出来。徐志摩把诗歌的音乐美与同情感相结合,使诗真正做到了把情感音乐化的绝妙境地。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浓厚诗歌传统的国度里,“律诗”是其主要诗式,因此,我们从徐诗对诗歌格律和音乐美的追求中,不难看到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重要影响。由此可见,徐志摩诗歌的语言特色和我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是不可分离的。
(20)、情景并茂。这一类是以上两种方式的综合型,抒情与写景在这里达到了浑然一体的程度。《再别康桥》可谓是这一意境类型的力作:“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惜别的深情。诗人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把眼前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3、意境特别美的现代诗五年级
(1)、Tobeasandsculptureashore
(2)、诗的生命,在于值得反复回味,比如顾城短短两句:“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有哲思,有关系的对倒、对日常经验的陌生化,流传至今。而古典风诗歌若是只得古典的皮,没有古典的魂,就是速朽之作。
(3)、 徐志摩诗歌的古典美。在20世纪中国诗歌史中,徐志摩的诗歌以其独特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引领了中国现代诗歌的一次重要变革。在这里,我们不仅领略了欧美诗歌艺术的精湛手法,同时也看到了西方浪漫主义与中国古典主义的结合。徐志摩是五四后典型的新派诗人,通常所谓英美诗歌形式中国化的新诗人。他对“古典”仍然采取了相当开放的态度,并没有谈“古”色变的狭隘与偏见。他既尊崇古希腊、罗马文艺和欧洲文艺复兴文艺,又崇尚中国古代李白等大诗人。他崇尚的仍然是古典的艺术精神。可以说,有着欧美留学经历,向往自由和美的徐志摩将中国古典主义的的情怀和西方浪漫主义的优美进行了十分的结合。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这首诗创作于1989年1月,距离作者海子自杀时间只有两个月。怎么都不敢相信,两个月前留下如此温暖诗句的人,怎么就在那么短的时候里选择了与这个世界告别?
(5)、“今天一切都成往事,会是如歌会是如诗,怕没法遇“,这首诗里都是内心戏,她就那样撑着油纸伞,慢慢地走着,不知道她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她好似从画中走来,又走成了一幅画,就此别过,是否就后会无期。
(6)、有一次席慕容坐火车经过苗栗的山间,火车不断从山洞间进出。当火车从一个很长的山洞出来以后,她无意间回头朝山洞后面的山地上张望,看到高高的山坡上有一棵油桐开满了白色的花。
(7)、要寻找新诗中的古典韵味,寻常的做法就是“用典”。比如诗人废名的《掐花》:“我学一个摘花高处赌身轻,/跑到桃花源岸攀手掐一瓣花儿,/于是我把它一口饮了。/我害怕我将是一个仙人,/大概就跳在水里淹死了。/明月出来吊我,/我欣喜我还是一个凡人,/此水不见尸首,/一天好月照澈一溪哀意。”此诗深得佛教禅宗韵味,当是现代诗中的稀有之作。现代诗人不乏西方经典的临摹者,也有不少儒家的诗、现实主义的诗,但能写出禅宗气息,又没有讨巧卖弄之感,可见废名文学素养的高超。此诗仅仅84个字,灵感来自于佛经。诗中“摘花高处赌身轻”一句,来自吴梅村的《浣溪沙·闺情》:“断颊微红眼半醒,背人蓦地下阶行,摘花高处赌身轻。”这本来是写女孩们在花树底下跳着摘花,看谁的身子轻,而废名从这首诗中读出逍遥、灵性的韵味,这也恰好符合他的诗学主张,比起经世济民、苦大仇深的诗歌,废名更欣赏空灵淡泊、“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境界,比起杜甫,他更接近于王摩诘和苏东坡。废名这首诗,随口吟就,一气呵成,可你能说它没有诗意、没有古典文学色彩吗?显然不是这样。由此可见,现代诗的古典韵味并不取决于它的“形式”,而是在于它内部的诗性和对古典的理解。废名幼时接受私塾教育,家中礼佛,佛家与儒家思想的双重熏陶,使得他的诗风自成一派,悠扬着古典气息。
(8)、二要把握形象。现代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感受诗中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如徐志摩的《赠日本女郎》:“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抓住诗的开头这两个令人难忘的形象很重要:“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实际上是以构思精巧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娇羞之态。我们读到这样的艺术形象,就感到一股朦胧的美感沁人心脾,仿佛吸进了水仙花的香气一般。接着诗中写一遍又一遍互道珍重,那萍水相逢、执手相看的朦胧情意,被诗人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让读者与作者身同感受那悠悠离愁和那千种风情。我们抓准了诗中的形象,也就能从整体上把握了作者的情感或诗歌的主旨。
(9)、这首诗创作于1935年10月,是新月派诗人卞之琳的代表作。
(10)、同为思妇诗,读到《错误》就会穿越到宋词《卜算子·独自上层楼》:
(11)、——————————————————————————
(12)、感受诗歌的音韵美。郭沫若说:“节奏之于诗是它的外形……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因此,欣赏诗时要善于通过反复吟诵等手段,很好地感受诗的音韵之美,领略其节奏之感。古诗的节奏很有规律,一般说来,五言诗每句三顿。
(13)、枝受伤了,……冰心是少年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中有甜、酸、苦、辣,在温柔的情丝和淡淡的忧愁中令读者进入一个澄净的阅读世界!冰心以圣洁的心灵,创作出大量诗歌、散文和小说。她的文字典雅、意境隽永、思想纯洁,令人感到可爱、可亲和可敬。
(14)、《我爱这土地》写了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意象。核心是鸟,借此表达作者对热爱受苦受难的祖国和人民主旨。从诗中“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从修饰语可以看出,大地遭受着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这些结论的得出,无不是通过想象,依据诗歌本身的语境解读出来的。读者进入诗歌的意境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
(15)、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我们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加以想象,构成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并非实指,而是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就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来挖掘形象的内涵.总之,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
(16)、诗歌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的.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有些诗,通篇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借形象来抒发感情;有些诗,虽没有描绘具体形象,但能唤起读者想象,在想象中形成具体形象;也有些诗,既描绘了具体形象,也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尽管诗歌刻画形象的方式有所不同,但鉴赏诗歌都必须把握诗歌描绘的形象。
(17)、或许成长并不可怕,但是分离却令人恐惧,“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把他乡当作故乡的人,心里,梦里都是故乡。有生之年,如果没有必须的理由,就不要离别。
(18)、当年这首诗作面市之后,得到了诸多学者的大加赞赏,认为它一字传神,警醒有力,诗味无穷,道出了现代人之共同感受,是真正现代诗歌艺术的精华。
(19)、如果不开心了,如果有机会,去海边吧,就算已经错过了春暖花开的季节,只要你愿意,就能感受到春暖花开的暖意。
(20)、此外,以阶级意识形态的角度将徐志摩看成一个完全的西洋“摩登诗人”的看法也是偏颇的,是对徐志摩诗歌及其思想的误解,实际上徐志摩早在离美赴英期间就已经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其工业环境产生厌倦和排斥。在徐志摩看来西方的问题在于工业的生产方式使人的异化问题突出与资本剥削的阶级问题尖锐,而中国的问题则在于几千年封建毒害使国民的思想僵化为一团没有生气的死水。他期待西方冒险的精神可以传入中国,激起国民对音乐、绘画、雕刻等艺术的激情与热爱。
4、意境特别美的现代诗学生
(1)、“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几乎成了被世俗所羁绊的人们心心念念的梦,道出了每一个理想主义者在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海子描绘的那个梦,是多少人想要的诗与远方。到了一定的年纪,你会突然明白,再简单不过的生活,再真诚无比的愿望,不过如此,没有更好的了。
(2)、再如号称“诗佛”的王维晚年的田园山水 诗《山居秋暝》:
(3)、首诗只有简短的三句,表面上看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甚至不及小学生的作品。诗作在刊出之后,就引起了一定的影响力,诸多学者对其褒贬不一。
(4)、不信,请看那朵流星,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5)、回复“签到”,可查看往期考研复习签到内容;
(6)、自由诗形式自由,诗行可长可短,行数可多可少,可以押韵也可不押韵,可用标点也可不用标点;格律诗在格律方面比较讲究,但不是像旧诗那样有固定的格式,大体说来,诗行要求有比较整齐和谐的节拍,双数诗行的末一字要求押大致相同的韵;有的诗不分节,有的诗分为若干节,分节的诗,各节的行数要大致相等。
(7)、但目睹了欧洲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不公与黑暗、工业文明对自然环境的摧残,徐志摩成了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和反工业文明主义者,他开始关注工人阶级与劳苦大众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面貌。听到庐山牯岭一带的开山石工们痛苦的疾呼,为其创作《庐山石工歌》,但这只是贵族的俯视视角的人道主义的关怀与同情,在其他大部分诗歌中,徐志摩仍然关注的是自然的美景、情感的转折与精神的自由,创作艺术上则更加亲近中国古典的审美趣味与创作理念。区别于以理性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与以抒情为主的“浪漫主义”,此处的“古典”指美学范畴上以静穆和谐为追求的中国古典传统,“浪漫”则指一种感情特征明显的性格倾向。徐志摩的情感特征则表现出彻底的浪漫色彩,性格冲动,处事全依据性灵好恶,任性天真,在和张幼仪的离婚案中甚至不惜反驳恩师梁启超的规劝,回信道:“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8)、这首诗创作于1980年10月,是席慕蓉写给自然界的一首情诗。
(9)、与施云的故乡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作,历史上还有一首臧克家的《幻光》。
(10)、风轻舞水低唱(诗人,世界诗歌网宁夏频道副主编)
(11)、陈华美,笔名:花好月圆,江苏盐城人,现旅居新加坡。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香港诗人联盟.香港诗人报社永久会员,凤凰诗社副秘书长,中诗报第三临屏创作室主编,《大西北诗人》执行主编。《草根诗刊》执行主编。《西河风韵》编辑等。作品散见《诗选刊》《延河诗歌特刊》《中国草根》《长江诗歌》《香港诗人》《延安日报》《齐鲁文学》等海内外刊物,入选几种选集,获过奖,签约作者等。
(12)、这不经意间刚好一瞥,夜深人静之际,想必明月一定在她的窗前,而她则成了他渴望的梦。
(13)、可见徐志摩在英美留学之前接受了系统的古文训练,有着良好的文言写作基础和专业素养,并且由于祖母的原因,他对中国佛教文化与传统文化有极为深厚的情感与依恋。在此基础上徐志摩出国接受了西方文化的洗礼与熏陶。在英美留学期间徐志摩结交了许多朋友,这些朋友的艺术观也深刻影响了徐志摩的创作,他和推崇浪漫派与古希腊文化生活的狄更生结下深厚的友谊,两人经常一起喝茶交谈。
(14)、舒婷通过这首诗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她觉得男女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女性也有自己的尊严与独立,有共同的伟岸和高尚,有共鸣的思想和灵魂,扎根于同一块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15)、传统回归现代文学的路途并不是顺利的,80年代“寻根文学”浪潮在审丑的美学理念里失去方向,又在市场浪潮的冲击下偃旗息鼓;值得安慰的是,后起之秀的20世纪70年代生的个别作家已经在有意地向传统靠拢。所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传统古典文学不应该有楚河汉界,如果一味将现当代文学放置在西方文学的理论体系中去研究,那么接下来再多的“寻根”运动也无济于事。中国新诗也应该放置在整个诗歌发展史的构成中去考察。实际上如今已经形成的一致看法是中国现代新诗和古典传统有着直接的密不可分的承接关系,尤其是五四初期的现代新诗有着明显的文白交杂的语言特征和讲究格律的文体特征。在新文学草创期,新月派与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创造社的两大诗人群体成为两座瞩目的诗歌成就“高峰”,正如朱自清所说,“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但郭沫若的诗歌气质显然更为奔放浪漫,沿袭了先秦楚辞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狂放不羁的浪漫文风,而新月派徐志摩、朱湘的诗歌与之相比则更为内敛、克制、典雅,更具有中国古典传统的蕴藉的审美特征。
(16)、”那时候我差点叫起来,我想怎么有这样一棵树,这么慎重地把自己全部开满了花,看不到绿色的叶子,像华盖一样地站在山坡上。可是,我刚要仔细看的时候,火车一转弯,树就看不见了。“就是这棵真实地存在于席慕蓉生命现场里的油桐,让她念念不忘。
(17)、这首诗创作于1977年3月,作者舒婷,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18)、近二十年来,在对古典风诗歌的探索中,也有一些诗人作出了可贵的尝试。当代诗人不乏创作古典风的高手。成熟诗人如张枣、西川、黄灿然、臧棣等,青年诗人中,江汀、倪湛舸、李啸洋、康苏埃拉、李浩、杨隐、林南浦、姚月、茱萸等也擅于运用古典元素。古典风的一种意趣,在于洗濯词语,令诗歌悠游在古今的天地,增添一份灵气。例如李啸洋的《牡丹》:“牡丹属火象。贵族把江山绣在/锦缎上。铺开宣纸/国色就倾过千川:长安,洛阳,扬州/宫红,白檀,姚黄,魏紫/多少年了,牡丹惊动字典里的比喻”。这首诗不用旧体诗的格律,却句句流淌着古风的味道。诗人活用古典意象,比如“锦缎”“宣纸”“长安”,在动词、名词的使用上,也有一番斟酌,而非流行词语的拼凑,或者拘泥于一两个金句,毁掉整首诗的意境。
(19)、这首诗创作于1928年11月,《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也是新月诗派具代表性的作品。
(20)、(此诗是海子的遗作,次日海子卧轨自杀,海子..你的黑眼睛里就真的看不到曙光么)
5、意境特别美的现代诗句
(1)、 说起新诗,一种常见的误解是:认为新诗与古典诗歌二元对立,新诗缺乏古典性,没有诗意,只不过是更多分行的散文。其实,这不仅误解了新诗,也遗憾地错过了理解“新诗与古典”这条宽广道路的可能。且不说诗人张枣的《镜中》起首句“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来。”在音乐性和意象的使用上,都有宋朝文人诗的韵味,新诗的早期开拓者,如穆旦、李金发、卞之琳、冯至等,都是将古典元素运用到新诗的高手。
(2)、一首好诗往往是意境深远的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作品。一个好的诗人往往是心包万千,神游八方,情感丰富,物我共融,不受时空限制的。徐志摩就是这样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也是如此。读徐志摩的诗歌,可以将读者一下子带入他的诗歌意境中。诗人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统统展现在你的面前。在这人与人,物与物,情与情构建交织而成的意境里,我们将会被深深地打动,仿佛一瞬间就被诗人带入到或是凄婉哀转,或是情思澎湃的精神世界里。
(3)、当下诗坛,田园诗、乡土诗、文人山水诗题材虽然数量众多,可是大部分并不新,而是沿用着古人的意象。仿佛这些作品都是陶渊明、王摩诘等先人的赝品,读罢除了二手塑料味,还平添了一丝应制之作和谄媚的气息。
(4)、北岛,原名赵振开,“北岛”是诗人芒克给他取的笔名,也是他影响为广泛的笔名。北岛浙江湖州人,出生于北京。中国当代诗人、作家,为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
(5)、——王恩荣(诗人,评论家,世界诗歌网评论频道编辑)
(6)、那么,愿这不是个错误,只是误了归期,愿等待者早日等来期盼的人。
(7)、 首先,从思想倾向性看徐诗中的古典主义情结。纵观整个中国诗歌史,“抒情言志”的诗歌传统早在先秦就已经流传开来,历代文人墨客大都会将心中的喜怒哀乐诉诸笔端。徐志摩在这一点上也不例外。诗人在20世纪20年代怀着满腔热情回到祖国时,目睹的一切却与心中的理想相差甚远,因此,他开始绝望悲苦,写下了《灰色的人生》、《谁知道》等诗歌来抒发自己这种复杂的心情。这与我国古典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屈原有着精神本质的联系,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二人心中的郁郁情结是相通的,他们都怀着美好的理想,想要为自己的祖国贡献力量,然而,现实的残酷性让他们不得不停下脚步来思考。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促使他们将内心的苦闷诉诸笔端。可以说,徐诗中的爱国情怀和批判精神与屈原《离骚》的思想倾向是一脉相通的。我们从中不难领略出中国传统文人及其文化精神对徐志摩诗歌创作的影响。
(8)、分析诗歌意境先要找准诗中的物象、意象,然后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用词语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再联系背景概括出诗歌的主旨,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9)、当下诗坛,田园诗、乡土诗、文人山水诗题材虽然数量众多,可是大部分并不新,而是沿用着古人的意象。仿佛这些作品都是陶渊明、王摩诘等先人的赝品,读罢除了二手塑料味,还平添了一丝应制之作和谄媚的气息。活在当代的人,用的还都是古人的意象,比如炊烟、桑麻、桑榆等等,那诗人们还有什么底气说,自己在写当代诗,而不是古诗剩下的陈词滥调?除了意象的陈旧,主题单表意直白,也是诗歌古典运用常见的问题。通篇下来,不是讴歌田园,就是怀念故乡,不是赞美岁月静好,就是沉湎于才子佳人式的忧愁,主题单折损了作品的生命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意境特别美的现代诗歌89句(意境特别美的现代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