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诺贝尔文学奖130句(马尔克斯)

马尔克斯

1、马尔克斯作品

(1)、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2)、梁鸿:每一种文体,可能都有它的界限。但是不管怎样,写作者本身一定拥有某种权力的。非虚构写作也是,作者需要在哪种意义上使用自己的权力。100多小时的记录肯定要删掉很多,哪些东西删掉,哪些东西留下,这就是马尔克斯的权力。写作的时候,你要意识到你的权力限度,而不是无限地觉得自己拥有真理。到底在哪种意义上使用自己的权力,怎么样尽可能和所写的人物之间有一种对视、凝视的关系,或者某种同在的关系,这一点可能重要。

(3)、奥雷里亚诺,他悲伤地敲下发报键,马孔多在下雨。

(4)、马尔克斯:当然。就像魔术师是绝不会将帽子里变出鸽子的方法告诉别人的那样。

(5)、大了你就懂得了,茉莉是一种会走路的花。茉莉花和人一样,死了以后夜间就出来游荡。

(6)、魔幻现实主义、马尔克斯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的影响,是直接和普遍的。

(7)、在莫言的小说《生死疲劳》中,一个被冤杀的地主经历了六道轮回,变成驴、牛、猪、狗、猴,后终于又转生为一个带着先天性不可疾病的婴儿;这个婴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身为畜牲时的种种奇特感受,以及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半个多世纪生死疲劳的悲欢故事。小说透过各种动物的眼睛,观照并体味了五十多年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庞杂喧哗、充满苦难的蜕变历史。

(8)、马尔克斯:不可怕。这再也吓唬不了我了,因为我已经证明我能够独自在打字机前很好地自卫了。

(9)、任何年龄的爱情都是合情合理的。心灵的爱情在腰部以上,肉体的爱情在腰部往下。任何年龄段的女人,都有她在那个年龄阶段所呈现出来的无法复刻的美。她因年龄而减损的,又因性格而弥补回来,更因勤劳赢得了更多。比坏身体更糟的,就是坏名声。——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10)、《花花公子》记者问道,拉美世界到底是哪一点促使作家以这种现实和超现实的奇异混合来进行创作的?马尔克斯从民俗学的角度作答,用加勒比地区混合文化的开放性为其创作辩护,不仅承认魔幻现实主义的标签,而且认为这是他“政治成熟”的标志。

(11)、1990年,马尔克斯先后到北京和上海访问。然而这次中国之行,留给他的不是作品享誉他乡、备受推崇的欣慰,而是心血之作被公然盗版的愤怒。

(12)、有一天,外祖父带我去联合果品公司的企业内部商店——阿拉卡塔卡是一个香蕉中心——他让我看一个塞满冰冻鲜鱼的板条箱。

(13)、幸好,拉美和加勒比地区还有一项决定性的储备,那是一种足以改变世界的能量,即,危险的国民记忆。它是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作为一项早的多功能原材料,时刻陪伴在我们左右。它是一种抵抗文化,藏在语言的角落里,体现在手工业者的保护神,民众抵抗殖民教会所创造的真正奇迹——黑白混血的圣母像上。——加西亚·马尔克斯《我不是来演讲的》

(14)、还等什么呢?时间都过去了,话是这么说,但不至于那么快。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一去不复存在,就连那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15)、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作者,你要想尽办法找到这个新世界,建设这个新世界,有勇气站在那里,接受别人不认同你的可能性。到了这个境界中,已经不是纸和笔,语言和文字的事情了,它们都只是思想的工具。是想象力!是创造力!真正的创造者,会一步步带领着全人类去攀爬更高的想象力巅峰,这也是艺术存在的意义。

(16)、当然,马尔克斯作品也不都魔幻现实主义,他在早期写的一些作品,比如《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或者《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可能和我们看到的《百年孤独》会有一些不一样。虽然我们知道。在非虚构小说里也出现了一些介乎于幻觉和梦境之间的这些东西,也可以说是魔幻现实主义的雏形。

(17)、只有平庸将你的心灵烘干到没有一丝水分,而后荣光才会拨动你心灵深处的弦。

(18)、是百年前曹雪芹写红楼一梦,“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19)、有一种存在于写作中、被称为灵感的明确的精神状态。可那种精神状态并不是浪漫派作家所认为的那种神圣的耳语。

(20)、真正的爱情需要什么?需要两个人在一起是轻松快乐的,没有压力。——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2、马尔克斯诺贝尔文学奖

(1)、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

(2)、《花花公子》:你所有的文学作品中都有一种几乎是色情的嗅觉。这是你处理情欲的方式吗?

(3)、总之,文学、电影、音乐、政治、婚姻、教育、童年等,不同的话题自由切换,思维和情绪的火花四溅,读起来是过瘾的。作家声称,这个世界上他感兴趣是“滚石乐队、古巴革命和四位友人”。

(4)、战,几乎所有的拉丁美洲国家独立以后立即或者稍微晚一点儿都陷入了内战。除了内战以外,内战的结果也形成了不同的军事独裁政权,在他们那一代作家反政治独裁反暴政是一个共同的特点。

(5)、实话说,喜欢马尔克斯是一件很虐的事儿。首先试问,谁不喜欢马尔克斯?纵观世界,说他是近100年来好的作家也不为过。但是呢,要称自己是他的书迷也不容易,因为他是庞大的,是站在山顶的人,要接近他,不能只是站在山脚仰视,要爬山。

(6)、短短一句话,如果只是作为阅读者,似乎一晃而过,没什么特别。但是我们用作者思维重新想一下。记得上语文课老师曾经跟我们玩过“一句话小说”的游戏吗?在一句话里,尽可能放入多的信息,在保持语句简洁通畅的情况下,内容上留下想象空间和深意。

(7)、上午在一个荒岛,晚上在一座大城市。上午,我需要安静;晚上,我得喝点儿酒,跟至亲好友聊聊天。我总感到,必须跟街头巷尾的人们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当前情况。我这里所说的和威廉·福克纳的意思是一致的。听说,作家的家是烟花柳巷,上午寂静无声,入夜欢声笑语。

(8)、后来,父母亲搬到了阿拉卡塔卡,我记得我只有在生病时才去他们家的。我得在那儿过夜,他们让我服用一种松脂油做的泻药。那不是一种愉快的记忆。

(9)、马尔克斯:嗯,这本书又是根植于我童年时期的阿拉卡塔卡。在我成长的时候,镇上住着不少委内瑞拉的流亡者——这是在胡安·比森特·戈麦斯的独裁统治时期。

(10)、走到这一步花了作家二十年时间。魔幻现实主义是个恰当的标签。在作家“综合事物的方式”中,真实与虚幻得以共存。

(11)、易得的幸福无法持久,这点体会更多地是源自教训而非经验。——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12)、也就是说,在其神话化写作的重负之下,看到一个从事“驱魔”的意识形态分析师。这种表述是并不矛盾的。只有当我们把作家的言论割裂开来并且各执一词时,才会出现“挺魔”和“倒魔”的无谓争论。

(13)、这方面的问题总不那么简单。美国《综艺》杂志的安德鲁·帕克斯曼,将《百年孤独》定义为“通过个体的哥伦比亚人的生活探索拉丁美洲的社会历史”。他强调的是国族寓言中的个体。

(14)、当一个女人决定和一个男人睡觉时,就没有她跃不过去的围墙,没有她推不倒的堡垒,也没有她抛不下的道德顾虑,事实上没有能管得住她的上帝。谨慎做这样的决定。——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15)、无论帝国主义如何贪得无厌,政府压迫如何粗暴残忍,心底梦想如何难以启齿,我们都不会屈服。革命也是一种文化产物,是志向与创造力的宣泄,要求我们、同时也让我们有理由去相信未来。——加西亚·马尔克斯《我不是来演讲的》

(16)、这一切都得停下来,以便让我写书。可我们没有任何收入,于是我就把小汽车典当了,把钱给了梅塞德斯。

(17)、《百年孤独》创造了精彩绝伦、荡气回肠的史诗世界。

(18)、@CONCHA   《没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整本书大约是平淡的不能再平淡。比起《老人与海》而言,这本书的情节上,几乎没有什么能够激起激情的地方。我想知道为什么没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会被奉为经典?

(19)、社会性的妥协和协议形成了,但存在是孤独的。

(20)、这样我们看出来了,大量读经典,并非只是去完成一个知识积累,而是去拆解在历史上层出不穷的“写作技巧”。这件事就像科学一样系统和严肃,是不能急功近利的。如同马尔克斯自己讲,“文学不是在大学里掌握的,而是在对其他作家的阅读、在阅读中掌握的。”在这方面,马尔克斯很有耐心。他知道,只有熟读巨人,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时候他立志,这辈子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成为这个世界上好的作家,没有人可以阻拦他。

3、马尔克斯是哪国的作家

(1)、看多了大师的小说,这本“非小说”不禁让读者更加好奇与期待。昨天下午,第17届“相约北京”艺术节联合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哥伦比亚驻华大使馆,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办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问世50周年暨《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中文版新书发布活动。现场邀请了著名作家阿来、李敬泽、梁鸿等,与读者分享他们阅读马尔克斯的心得与体会。

(2)、我确实一度死去,但难以忍受孤独又重返人世。

(3)、另外,非虚构是一种主观的真实,不是客观的真实。世界上没有客观,文学更不是这样。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再来谈非虚构可能才有意义。谁能说这个水兵说的都是真的呢?因为这个人的幻觉也是真的。马尔克斯把他的幻觉谈出来也很有意思,也是真实的东西。

(4)、但认为这些“片面”可以(像立体主义那样)综合协调,也就是说,认为帕克斯曼的观点和米兰·昆德拉的观点可以兼容,那从逻辑上讲就有些可疑了。

(5)、《白鹿原》开篇第一句话是“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不少读者和评论家据此认为陈忠实深受马尔克斯的影响,因为马尔克斯代表作《百年孤独》的著名开场白是“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6)、《花花公子》:尽管如此,《纽约时报》的作家阿拉斯泰尔·里德(AlastairReid)——对你的作品有研究的学者之一——仍声称《百年孤独》真正的含义是“没有人会了解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全都独自生活在自己的玻璃气泡中”。里德对你作品的读解正确吗?

(7)、写完《百年孤独》之后,我就把笔记和文案统统给扔掉了,让它们什么痕迹都留不下来。

(8)、除了政府专制无能以外,国内局势混乱,内战持续到了150年之久。

(9)、从正面看上去,他还是那么忧伤、孤寂,我想起了马孔多节目的时候,人们发狂地焚烧纸币;我想起了像没头苍蝇般乱撞、目空一切的”枯枝败叶”,在浑浑噩噩的泥塘里滚来滚去的”枯枝败叶”,憧憬著挥霍无度的生活的”枯枝败叶”。我想起他们到来之前他的生活状况以及后来的变迁。他使用廉价香水,穿著一双擦得锃亮的旧鞋,身后像影子似的跟着那些流言蜚语,而他却一无所知。——马尔克斯《枯枝败叶》

(10)、也正因为如此,这种现实成为了永不枯竭的、充满不幸与美好事物的创作源泉。马尔克斯认为自己的民族身份也只不过是个被命运圈定的数码——诗人和乞丐,音乐家和预言家,武士和恶棍,一切隶属于这个非同寻常的现实的人,很少需要求助于想象力。

(11)、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12)、你曾说过这样的话:“《百年孤独》并不是那种自命为万宝全书的作品。它只是在讲述布恩地亚家族的故事,这个家族得到的预言是他们会生下一个长着猪尾巴的儿子;布恩地亚家的人尽一切努力避免这件事情发生,终确实是生下了一个长着猪尾巴的儿子。”

(13)、“这是第一部让我在准备过程中收获满满的作品,也是第一部演播之后我仍然在反复揣摩的作品。希望听众能经由我的声音,感受到熠熠生辉的文本,进入一个魔幻瑰丽的史诗世界!”

(14)、他告诉我说:“不,正好相反,这是很冷的。”然后他便拿着这个东西让我摸——那是冰。

(15)、马尔克斯创造出那么一个巨大的、恢弘的人物群像。那么一个巨大的家族,到后它的消逝。我读着特别着迷,他的文字有一种迷人的色彩。我记得当时到了第二三十页的时候,突然发现缺了几页,反面是白的,有五六页看不到,我就着急。当时有一个想法,说我自己能不能我试着把它漏掉的段落补起来,我也试着写了两行。

(16)、于是,结婚之后,父亲便在远离阿拉卡塔卡的另一个镇上找了份工作。母亲怀上我时,我的外祖父外祖母以和解的姿态说:“到我们家里来生孩子吧。”

(17)、其次,访谈也记录了马尔克斯的即兴创作,可供研究保存。

(18)、实际上,这个故事因为《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的出版在十五年之后才和马尔克斯有了真正的勾连,这也是马尔克斯感到沮丧的地方,正像他在《巴黎评论》采访时说到“没有一个编辑认识到它写得好,直到我写了《百年孤独》之后”,他在1970年为《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写作的序“故事背后的故事”中也表达,“使我沮丧的是,相比对这篇文字价值的兴趣,出版商们更在意它是由谁的名字发表的,其实我很难过,这个名字恰好属于一个当红作家”。

(19)、这个同时包含着过去、现在与未来三种时态的奇迹般的开篇,在上世纪80年代,那个文学爆炸的黄金时代,曾让莫言、余华、苏童、陈忠实等后来的中国文坛大家醍醐灌顶——小说竟然可以这样写!

(20)、马尔克斯提到的这本十余年后才被集结成书的著作正是1970年出版的《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彼时《百年孤独》已名噪一时。而这场海难实际发生的时间是1955年2月28日,在加勒比海上,哥伦比亚海军的卡尔达斯驱逐舰上有8名水兵落水并失踪。海难搜寻工作并不顺利,四天后,搜寻结束,水兵们被正式宣布死亡。谁料又过了一周,他们当中的一位竟现身于哥伦比亚北部一处荒僻的海滩,落海的水兵贝拉斯科在一只随波漂流的筏子上没吃没喝地度过了十天,奇迹生还。

4、马尔克斯经典名言

(1)、▲2010新经典副总裁猿渡静子拜访卡门女士

(2)、马尔克斯是读遍经典的,若是按图索骥,顺着《活着为了讲述》列下马尔克斯曾经读过的书,恐怕真是要把西方文学史中所有经典作品全给列下来了。而令人称奇的部分是,马尔克斯不仅要读,大有恨不得把经典拆了、读穿了为止的精神。

(3)、中国文学进入新时期文学阶段,对中国作家影响大的,还是魔幻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是“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实”。魔幻现实主义造成拉丁美洲的“文学爆炸”,既是欧美文学新思潮新手法与拉丁美洲本土文化、现实交相融合的产物,又反过来对欧美乃至世界文学产生巨大影响,其影响至今不衰。简单说,魔幻现实主义就是用魔幻的描写、叙事揭示生活的本质,作家笔下生活中不可能有的如梦似幻却是生活的本质的真实。

(4)、作家把创作承诺从现实扩大到“准现实”而毫无违和感,于是汤锅会自己从桌上移动并掉下来,神父喝了巧克力汁会腾空而起,死者的鲜血会像长了眼睛一样曲曲折折地流向母亲的厨房,这种让人惊异的写法像是一种公开的冲撞和冒险,竟使得现代主义实验也像纸糊的帽子一样显得孱弱了。

(5)、易得的幸福无法持久,这点体会更多地是源自教训而非经验。

(6)、而真实的马尔克斯可能会比他的作品更让你震惊,准备好接受一颗有趣又伟大灵魂的洗礼吧!

(7)、第十五期,我们聊的话题关于马尔克斯:作为新一代读者,你如何阅读马尔克斯?《这部作品差点要了马尔克斯的命》

(8)、据说能开枪打死他的人只能是无限忠于他、在任何时候都准备为他去死的人,需要向他射击的人是出于慈悲心,只有慈悲的子弹才能够打死他。——加西亚·马尔克斯《族长的没落》

(9)、用他人的标准解释我们的现实,只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陌生、越来越拘束、越来越孤独。

(10)、马尔克斯的作品中有许多精彩的语录,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马尔克斯经典语录,向大师致敬:

(11)、心灵的爱情在腰部以上,肉体的爱情在腰部往下。

(12)、爱情,首先是一种本能,“要么生下来就会,要么永远都不会”。

(13)、                  爱情,首先是一种本能,“要么生下来就会,要么永远都不会”。

(14)、《我不是来演讲的》,加西亚·马尔克斯,李静译,南海出版公司/新经典文化

(15)、起初,想到要回阿拉卡塔卡,我是高兴的。可我们到达那儿时,我却感到大吃一惊。镇上一点儿都没变过。

(16)、再如,他重述了早年发表的一篇新闻报道,题为《遗失的信件的墓地》,既像虚构也像纪实,表达了他对体裁分类的看法,别处很难读到这篇东西。关键在于此处蕴含着马尔克斯的一个较为极端的想法,即他认为用口头讲述代替书面写作是一种更好的文学选择。

(17)、经典难读?还没读完开头就想放弃?这一次,我们换种读法,让你声临其境,真正步入这个魔幻又真实的世界——幸福是短暂的,而孤独永恒。

(18)、从存在主义的思想脉络看,这不算是什么奇怪的现象。但鉴于作家一贯高调的左翼立场,《宣言》杂志的这个问题就提得很尖锐了。

(19)、马尔克斯:这是我很难写的书!是的,读这本书确实需要一定的文学启蒙。

(20)、《霍乱时期的爱情》,加西亚·马尔克斯,杨玲译,南海出版公司/新经典文化

5、马尔克斯不允许中国出版

(1)、是的,它体现了一种很强的观察意识和综合事物的企图。“超现实”的视觉呈现不能说是一种虚幻,它植根于历史的观念和文化意识形态的诉求。

(2)、我早就放弃《家》这个书名了。做出那个决定时,我做了一些计算,发现不止孤独了一百年,但把这本书叫作《一百四十三年的孤独》,听起来就会不对头的。

(3)、你本人的生活中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激发了这个创作呢?

(4)、然而,古巴并没有因为实行共产主义而富于强大其他,反而还不如南美那些专制的国家。

(5)、@Feiyue   请问陶老师,福克纳和海明威对马尔克斯的影响,分别主要体现在哪里?

(6)、而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一直得不到马尔克斯相关书籍的正版授权。新经典文化的总编辑陈明俊给马尔克斯写的一封信才彻底解决以前的不愉快,他在信中写到:“正如当年您在巴黎隔街深情喊着"大师!"向您的偶像海明威致敬一样,我们正隔着太平洋竭尽全力高喊着"大师"向您致敬。我们相信,如果您听到了,您一定会像海明威一样挥一挥手,大声喊道:"你好,朋友!"

(7)、那时的中国,尚未加入《伯尔尼版权公约》,在北京和上海的书店,满墙陈列的马尔克斯中文版作品,没有一本经过他的授权。

(8)、《百年孤独》从开头第一句话就已经形成一种时间的回环,这种方式的叙述,后来在书中也不断出现。故事讲得虽然是家族七代人的兴衰,但是时间在不停反射,头尾相接。过去、现在和未来不过是圆中三点,不断重复,陷入百年孤独。而这全局,作者早在开篇第一句话就摆明了。

(9)、毫不夸张地说,马尔克斯天才般的杰作,无形中影响着中国文学大河的流向。

(10)、在他的记者生涯中,他报道过一则重要的海难幸存者的故事,为了揭露真相,马尔克斯对这位海难幸存者,进行了二十天的采访,在报纸上连载了这个故事。因为写得过于精彩,报道立刻引起了全国性的轰动,甚至惹怒当局,引得报社不得不关门,马尔克斯也因此差点送命,后只能流亡海外。

(11)、马尔克斯:这种事情在加勒比地区是很常见的。我的父母亲是穷人。我父亲做的是报务员工作。当我父亲想要娶尼古拉斯·马尔克斯上校的女儿时,她的家庭表示反对;我父亲是以和许多女人相处而闻名的。

(12)、我曾经在很多年里,多次鼓起勇气捧起过这本书,前几次都失败了。书中冗长又重复性极高的人名,以及错综复杂的家族线,对于中国读者来说确实不是很友好。后一次我拿起记号笔,在每个人物出场的时候就立刻把他们标记出来,终于以笨拙的方式完成了阅读。

(13)、2002年,新经典文化成立伊始,初生牛犊,偏向虎山,把引进《百年孤独》列入了公司的重头项目。

(14)、生活是艰难的和稍纵即逝的,然而其他的生活是没有的。——加西亚·马尔克斯《族长的没落》

(15)、有的人想睡觉,但不是因为困倦,而是出于对睡觉的怀念。

(16)、马尔克斯的作品,是对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历史的神奇反映和深刻反思及崭新觉醒。莫言的作品,也是对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歌颂和审视,其中对落后、愚昧的反思,让一些人极其反感甚至敌视,认为莫言丑化民族以讨好西方。

(17)、这本载满275位中国读者签名的中文版《百年孤独》,被遥遥,寄给马尔克斯的家人,作为对他好的缅怀。

(18)、▲ 本课程为音频教程购买后即可永久收听该课程。

(19)、2008年中,派代表赴华,对中国出版市场与出版机构进行秘密调查。

(20)、为什么说是“政治成熟”?提倡神话化的诗学观而不感到自卑了,简单地讲就是如此。从前觉得神话化写作是对现实的逃避,现在不这样看问题了。观念的转变对《百年孤独》的创作是很重要的。

(1)、他们对戈麦斯的看法就成了这本书的一个创作动机。但也有其他一些来源。

(2)、然而,作家并不总是赞成以这个标签来解释他的创作。

(3)、你必须是在人物真的要死去时才将其杀死。这就是发生在乌苏拉·布恩地亚身上的事。

(4)、这种状况不仅出现在文学里,即使是被称为“大众艺术”的电影也是一样。比如说去年大火的电影《绿皮书》,就让人惊叹,因为这几乎像AI做出来的剧本,如同公式般整齐。前半部分做伏笔,后半部分抽丝剥茧,该解答的部分逐一会被解答,该有的高潮迭起会在合适的位置起伏。看完之后,观众不会疑惑,创作者也会留下出口,引导观众思考。所以奥斯卡也毫不犹豫给人家发了佳编剧奖,但是这样的作品,它是好的,但它不会成为经典,为什么?

(5)、欢迎来到闺蜜客厅,在相继邀请好友石头聊时尚,韩夏聊电影后,老竹也决定以专栏的形式,跟大家聊点什么有意思的内容。思前想后,决定不如以书迷的身份,聊聊我喜欢的文学大师吧。

(6)、而她却从来没有想过,好奇心也是爱情的种种伪装之一。

(7)、这一点他也像是在复制福克纳,贬低父亲、颂扬祖父。像福克纳一样,对自己那块倾注了诗意和想象的飞地也加以奚落,斥之为乡巴佬的聚集地。

(8)、主题先行、证明文学先有主题,后以虚构之“典型”人物、情节填充、证明之,而主题非从生活中提炼出来。

(9)、至于他的外祖母,据他自己也在很多文章里有过回忆。他的外祖父和外祖母以及小时候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他们住在一个不太大的镇子上。他的外祖母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特别是装了一肚子的印第安人的故事,从小他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那个长大的,所以这样一个生活一定给他的写作留下了很多很多的烙印。

(10)、他大权独揽却在孤独中陷入迷途,开始失去方向。

(11)、                  真正的爱情需要什么?需要两个人在一起是轻松快乐的,没有压力。

(12)、比如说书里讲到,当他四年级还是个小学生的时候,马尔克斯就受校长推荐读了《堂吉诃德》。他形容把这书从小学读到中学,一开始觉得“游侠骑士睿智的长篇大论根本看不下去”,后来开始“像一勺勺吃药那样,很努力地一页页啃”,仍然没觉出好来。直到朋友劝他把书放到厕所,方便时翻一翻,这才着了魔,从前往后,从后往前,反反复复地读,意犹未尽,直到能整段背诵。

(13)、对我来说,这是教条。我的作品描绘了情境。它们不必给出解决方案。而我写《百年孤独》却是想要表达那种思想:

(14)、这不仅仅是一个书痴的表现,而是一个年轻的作家,羽翼丰满前,耐心雕琢“飞行技巧”的表现。我们都知道《堂吉诃德》是现代小说的奠基石,《堂吉诃德》里面几乎出现了,所有现在的小说家仍然沿用的写作手法,多重叙事、戏中戏、暴露叙事者身份、将读者引入叙事等等。有人说,现代的所有小说都是《堂吉诃德》的主题变奏,西方小说中没有什么概念不曾在塞万提斯的作品中初露端倪。事实上,即使在2019年,无论你想写小说还是写剧本,都可以拿起堂吉诃德读一下。然后可能会发现,自己想出的那些精妙的桥段,早在1600年,就被塞万提斯玩儿出了花样。

(15)、他说,“如果让作家选择生活在天堂还是地狱,那他是会选择地狱的……那儿有更多的文学素材”。

(16)、在这种国家,如果不能解决根本的民生问题,国家任何政治抱负都是无解的。

(17)、“到这边来了,”她竭力解释道,“一个吓人的东西,好像一间厨房拖着一个镇子。”——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18)、更糟的是,在这一百年里,我们还丧失了十九世纪可贵的美德:狂热的理想主义和对感情的重视,对爱的恐惧。

(19)、她提醒他,弱者永远无法进入爱情的王国,因为那是一个严酷、吝啬的国度,女人只会对意志坚强的男人俯首称臣。因为只有这样的男人才能带给她们安全感,他们渴求这种安全感,以面对生活的挑战。——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20)、陶玉平:把拉丁美洲几个很重要的作家放在一起做一些比较很有意思,但是我这里只想把加西·亚马尔克斯和略萨放在一起,因为富恩特斯的写作风格和他们相差比较大,他有一种贵族的写作风格。

(1)、直到今天,哥伦比亚仍然陷入政府混乱,黑帮横行,人民贫穷的可怕时代。

(2)、2017年,《百年孤独》面世50周年之际,新经典重磅推出了特别纪念版。6年发行量超600万册,这是中国读者创造的阅读奇迹!当然,奇迹仍在继续。

(3)、马尔克斯是20世纪有影响力的作家之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标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马尔克斯的经典语录,欢迎大家的阅读。

(4)、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认为,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天地,即围绕着马孔多的世界”,“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纯粹的现实生活”,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

(5)、我总是相信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在那种状态下你可以写得轻松自如,思如泉涌。

(6)、从任何意义上来说,马尔克斯都是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作者作家之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在1982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而且是因为他的小说影响了全世界很多很多的作家,包括我们中国很多著名的作家,比方说我们现在都比较熟悉的像莫言、贾平凹、陈忠实。

(7)、不管箱子里面是什么东西,总之很冷,以至于在我看来像是滚烫的一样。我把手伸进箱子里面,觉得是被烧了一下。“可这是滚烫的啊。”我对外祖父说道。

(8)、但当它完成时,我们仍碰到各种问题。快要全部结束时,那个打字员——只有她才有此书许多章节的副本——有一次让公交车给撞了。

(9)、这时,一种神秘而重要的东西在他心中兀然出现,使他完全脱离了现实,浮游在往事的回忆里。——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10)、陶玉平:你提到了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福的一本小说《佩德罗·巴拉莫》以及他对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影响。影响是一定会有的,拉丁美洲的作家之间互相交流多,而且马尔克斯本人也曾经在墨西哥居住过多年。现在我手头没有资料,不知道当年他们有没有过交往,但是他们的心应该是相通的,从人鬼世界的交错来说他们的心灵是相通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马尔克斯诺贝尔文学奖130句(马尔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