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有关谚语96句(二十四节气谚语及解释)

二十四节气谚语及解释

1、二十四节气的谚语和含义

(1)、冬在头,冷在节气前;冬在中,冷在节气中;冬在尾,冷在节气尾。

(2)、谷雨打苞,立夏龇牙,小满半截仁,芒种见麦茬。

(3)、六一雷压九台。(六月一日鸣雷,该年台风少。)

(4)、小寒就是天气寒,皮袄毡靴身上穿。“小寒”是二十四节气的倒数第二个,太阳运行到黄经285度,时值元月份的5日或6日,陕北的气温一般在零下5—10度,天气比较寒冷,所以陕北人民群众,都穿棉裤棉袄,有的人们,尤其是老年人们都穿羊皮袄,或者穿起用羊毛擀制成的暖靴子,故有“皮袄毡靴身上穿”一说。

(5)、“过了小满十日种”和“小满天天赶”都是说时令到了“小满”,陕北的秋作物很快要入种,不可再延误时间了。 

(6)、立冬:立冬地冻白天消,羊只牲畜圈修牢,田整地修渠道,农田建设掀高潮。

(7)、寒露:寒露草枯雁南飞,洋芋甜菜忙收回,好萝卜和白菜,秸秆还田秋施肥。

(8)、立冬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东北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江淮地区“三秋”已接近尾声;江南正忙着抢种晚茬冬麦,抓紧移栽油菜;而华南却是“立冬种麦正当时”的佳时期。此时水分条件的好坏与农作物的苗期生长及越冬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华北及黄淮地区要在日平均气温下降到4℃左右,田间土壤夜冻昼消之时,抓紧时机浇好麦、菜及果园的冬水,补充土壤水分不足,改良田间小气候环境,防止“旱助寒威”,减轻和避免冻害的发生。江南及华南地区,开好田间“丰产沟”,搞好清沟排水,防止冬季涝渍和冰冻危害。

(9)、立冬小雪,抓紧冬耕。结合复播,增加收成。土地深翻,加厚土层。压砂换土,冻死害虫。

(10)、七徛八倒九斜十落。(金牛宫顶的小七星,天亮时,每月在天上的位置。)

(11)、田蠳若结堆,戴笠穿棕簑。(田蠳群聚群飞乃雨兆。)

(12)、寒露表示地面的气温更冰凉,将要结霜了,陕北平均气温在8—10度左右,已到秋收大忙时期,“寒露谷,倒一半”就是指谷子快要收割完。秋收大忙时间,要提早动快,不然就有“糜子迟收折头,谷子迟收风磨,豆子迟收炸裂,洋芋迟收冻坏”的减产劣势。 

(13)、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秋分节气的谚语

(14)、晚看西北黑,半暝仔起风雨。(傍晚,西北天上有乌云,半夜有风雨。)

(15)、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惊蛰:开始打雷,冬眠动物复苏。清明:气候温暖,天气清和明朗。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16)、大暑:大暑大热暴雨增,复种秋菜紧防洪,测预告稻瘟病,深水护秧防低温。

(17)、立冬小雪北风寒,棉粮油料快收完。油菜定植麦续播,贮足饲料莫迟延。

(18)、立冬小雪,抓紧冬耕。结合复播,增加收成。土地深翻,加厚土层。压砂换土,冻死害虫。

(19)、早落早好天,慢落遘半暝。(晨下雨,午後阴转晴。午後下雨,就会到半夜。)

(20)、立冬:立冬之日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此日更逢壬子日,灾殃预报损人民。立冬打雷要反春,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

2、二十四节气有关谚语

(1)、落霜有日照,乌寒著无药。(-阴-冷天气,虽落霜,如有日照可温暖,否则就冷了。)

(2)、“我们可以每天在网上查黎明和黄昏时间,就跟现在每天查天气预报一样。”

(3)、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4)、雷打惊蛰前,四十九天不见天。意思就是如果惊蛰前打雷,雨就会不停地下。

(5)、四月廿六海水开目。(入夏之後,海水浪潮渐大。)

(6)、小寒: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7)、雷打秋,晚冬一半收。(立秋日如有雷,晚冬(二期稻作)收成不好。)

(8)、冬节在月头,卜寒在年兜。(冬节在月初,年底很寒冷。)

(9)、送月雨,後月无焦土。(月底下雨,占下月雨多。)

(10)、红柿若出头,罗汉脚仔目屎流。(红柿出,已是秋天,天气转凉。)

(11)、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下面,我为大家分享二十四节气谚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二十四节气谚语云布满山底,透暝雨乱飞。

(12)、雷打秋,晚冬一半收。(立秋日如有雷,晚冬(二期稻作)收成不好。)

(13)、释义:谷雨的时候是种植红薯好的时候,种一棵能收一大筐红薯。

(14)、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这句话告诉了我们谷雨的时候是种植红薯好的时候,其实不同的地方也稍微有差别的。而红薯本身是收的比较多的,亩产万斤并不难,可以好点卖出去然后五六毛,然后差点的做粉条加工麻烦但是贵,剩下的小的不太好的,我们就喂猪了,所以红薯在农村是好东西;

(15)、春分: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

(16)、雷打惊蛰前,四十九天不见天。——《民间谚语》

(17)、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 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天阴。 冷惊蜇,暖春分。 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18)、寒露:寒露草枯雁南飞,洋芋甜菜忙收回,好萝卜和白菜,秸秆还田秋施肥。

(19)、春茫曝死鬼,夏茫做大水。(春天雾浓必大旱,夏则大雨。)

(20)、雨水节气南风紧,则回春旱;南风不打紧,会反春。

3、二十四节气谚语及解释图片

(1)、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正割地,秋分无生田;

(2)、班上的孩子有些是可以把《二十四节气歌》背得烂熟的,但由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通过农耕感受季节变化的机会实在有限,因此他们对于每个节气的含义特点理解并不深刻。老师们便抛开了关于节气知识性的交流互动方式,每到一个节气,老师就会把搜集到的有意思的民间谚语带到了孩子们身边。例如:

(3)、乌云飞上山,棕蓑提来披。(满山乌云,定有雨,出门带雨具。)

(4)、田蠳若结堆,戴笠穿棕蓑。(田蠳群聚群飞乃雨兆。)

(5)、晚雾即时收,天晴有可求。(夕暮添雾易散,翌日天晴有望。)

(6)、红柿若出头,罗汉脚仔目屎流。(红柿出,已是秋天,天气转凉。)

(7)、冰雹打麦不要怕,一棵麦子扩俩杈;加肥加水勤松土,十八天上就赶母。

(8)、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

(9)、红柿若出头,罗汉脚仔目屎流。(红柿出,已是秋天,天气转凉。)

(10)、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秋分天晴必久旱秋分日晴,万物不生秋分有雨来年丰

(11)、四月廿六海水开目。(入夏之后,海水浪潮渐大。)

(12)、四一落雨空欢喜,四二落雨有花无结子。(四月农作物忌长雨,收获不多。)

(13)、早落早好天,慢落遘半暝。(晨下雨,午后阴转晴。午后下雨,就会到半夜。)

(14)、二十四节气有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15)、农谚: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知了叫、割早稻、知了飞、堆草堆;山黄石头黑、套犛种早麦;小满前后、安瓜点豆;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埔;冬节在月头,卜寒在年兜;冬节月中央,无雪亦无霜;冬节在月尾,卜寒正二月。

(16)、二月三日若天清,著爱忌清明。(须防清明时节会下绵绵雨)

(17)、小满:小满暖和春意浓,防治蚜虫麦秆蝇,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绒剪毛防冷风。

(18)、24节气是我国古人长期观察与发现的智慧结晶,是一个庞大的历法和文化体系,以一条条简短有趣的民间谚语为抓手,与幼儿共同感受24节气的特点,这样传承与探索传统文化的过程是轻松的、有趣的、充满好奇与探究憧憬的,谚语中的内容大多贴近幼儿生活,更加便于孩子亲身验证,激发主体能动性,从而自然而然地发现节气与人们生活、与温度、与气象、与动植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无形中将各领域的学习融入了进来,促进了孩子全方面的学习与发展。我想这也有力地论证了张雪门先生“在生活中学习”的理念。

(19)、雷打秋,晚冬一半收。(立秋日如有雷,晚冬(二期稻作)收成不好。)

(20)、找虫子行动让孩子们有了这样的认知:他们认为惊蛰节气谚语说的虽然是真的,但并不是真的是打雷吓醒了小虫子,而是因为惊蛰之后天气就慢慢变暧和了,所以小虫子就都喜欢出来啦!这个实践验证的过程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惊蛰节气之后温度的变化,也了解了温度与小虫子之间的关系,感知了节气的特点。

4、二十四节气的谚语

(1)、带着这样的好奇,3月5日惊蛰那天老师带着孩子们走到了户外,开始寻找小虫子的踪迹。第一天,找了很久,只在一个树缝里发现了一只很小的蜘蛛。于是有的孩子们有些质疑了,谚语说的也许不对,惊蛰到了小虫子并没有被惊醒啊!但还有的孩子说我们可以等一等,也许有的虫子还没醒呢,就和小朋友睡觉一样,也不都是一起醒来啊!于是,户外活动找小虫子成了孩子们的必修课。

(2)、“立冬”多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以太阳抵达黄经225度为准。立冬是一年中的大日子,过去的皇宫专门要举行迎冬仪式,以求长生不老。立冬时陕北背阴地已被封冻,不会消释,故有“立冬地不消”一说。同时河里的流水一天比一天要冻冷起来,即有“水冷三份”的说法。

(3)、八月八落雨,八个月无焦土。(八月八日下雨,占长雨。)

(4)、落霜有日照,乌寒着无药。(阴冷天气,虽落霜,如有日照可温暖,否则就冷了。)

(5)、春茫曝死鬼,夏茫做大水。(春天雾浓必大旱,夏则大雨。)

(6)、早春好佚陶,早夏粒米无。(夏天早来,却因涸早,晚冬收获减少。)

(7)、处暑移白菜,猛锄礴苗晒。二十四节气谚语立夏不拿扇,急煞种田汉。

(8)、大寒:大寒虽冷农户欢,富民政策夸不完,产承包继续干,欢欢喜喜过个年。

(9)、正月雷,二月雪,三月无水过田岸。(三月水少不够灌溉)

(10)、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按照天文学的惯例,以春分点(360度即0度)为起点自西向东度量。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两个节气点之间,相隔日数为15天多一点,全年即分为二十四个节气。

(11)、立夏:立夏麦苗节节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温棚防风要管好。

(12)、十月日,生翅,贫弹查某领袂直。(十月白天短,太阳下山快。懒女人工作不完。)

(13)、三月雷,麦屹堆。二十四节气的谚语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14)、1八月大,蔬菜免出外。(八月大〔三十日〕,气候不顺,蔬菜收成不好。)

(15)、冰雹打麦不要怕,一棵麦子扩俩杈;加肥加水勤松土,十八天上就赶母。

(16)、立冬打雷要反春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卜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立冬补冬,补嘴空小雪节气的谚语与民谣

(17)、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乱穿衣。(二三月冷暖不定,八九月时寒时热。)

(18)、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小暑:初伏前后,气候开始炎热。大暑:一年中炎热的时节。处暑:"处"有躲藏、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小寒:气候已比较寒冷。大寒:为冷的时节。

(19)、家有闲地,种芝麻黍稷。麦出七日直,棉出七日屈。

(20)、乌云飞上山,棕蓑提来披。(满山乌云,定有雨,出门带雨具。)

5、二十四节气和谚语

(1)、冬雪是麦被,春雪是麦鬼。麦盖三场被,枕着馒头睡。

(2)、袂食五月粽,破裘仔不通放。(未过五月节,天气尚未稳定。)

(3)、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民间谚语》

(4)、对于以农耕为依赖的古老中国而言,农人对气象气候的准确把握有多少,意味着来年的收成能有多少,二十四节气便为农人预判、把握气象气候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其实践价值不言而喻。

(5)、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民间谚语》

(6)、雨水节气南风紧,则回春旱;南风不打紧,会反春。

(7)、冬节月中央,无雪也无霜。(冬节在月中,当年冬天很少有霜雪。)

(8)、白露:白露夜寒白天热,播种冬麦好时节,稻晒田收葵花,早熟苹果忙采摘。

(9)、立夏即指一年一度的夏季开始,这时就炎热了,即有“就地生火”的趋势。古人对立夏的节气极为看重,据史载周朝时,逢立夏日帝王要带领文武官员,到城外举行盛大的“迎夏”仪式,以示农人们在夏季里劳作。 

(10)、(解析)本题涉及二十四节气中各个节气所表示的含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惊蛰表示开始打雷,冬眠动物复苏。清明表示气候温暖,天气清和明朗。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11)、“谚语二十四节气  传承农耕之文化”丨立冬

(12)、六月绵被拣人甲。(六月身体虚弱,尚须盖绵被。)

(13)、二十四节气对应的谚语 | 二十四节气天气谚语

(14)、小寒:小寒进入三九天,丰收致富庆元旦,季参加培训班,不断总结新经验。

(15)、1秋靠露,冬靠雨。白露勿搅土。(白露这天,不可扰动土壤,以免损害农作物。)

(16)、九月起风降,臭头扒佮掐。(九月秋天风乾燥,臭头会痒,喜抓痒。)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二十四节气有关谚语96句(二十四节气谚语及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