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名人名言
1、论语学而第一原文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原)冉求曰:“非不悦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划。”
(3)、(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4)、季氏比周天子左右的卿士还富有,可是冉求还为他搜刮,再增加他的财富。孔子说:冉求不是我的学生,你们大家可以大张旗鼓地去攻击他。
(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6)、从我们传统文化来讲,凡事都有“体、相、用”三个方面,先有体,次有相,然后有用。这里的“性”指的就是本体,“习”指的就是用,不但是人,乃至万事万物的本性都是相近的,所以说“性相近”。但每个人的习惯不同,到后来差异越来越大,所以说“习相远”
(7)、(译)子夏到莒父做地方长官,问怎样为政。孔子说:“不要只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想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知新)(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9)、(译)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10)、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论语》中初指的是君子和小人之别。
(11)、(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12)、(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13)、(译)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成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1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杀身成仁)(讲解):有志之士和仁人,不会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只会勇于牺牲来成全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讲解):做不应该做的事从而做官发财,对我来说,好比是天空浮来浮去的过眼烟云。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讲解):聪明的人不会疑惑,实行仁德的人会忧愁,真正勇敢的人,不会畏惧。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讲解):聪明智慧的人爱水,有仁德的人爱山。聪明智慧的人爱活跃,有仁德的人爱沉静。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当仁不让于师。(讲解):在实行仁德之事的时候对自己的老师也不要谦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5)、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1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7)、(译)孔子说:“(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不能领会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不能举一例就理解其他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去教他了。”
(1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9)、解释:见到一个品德能力超过自己的人,就要想着自己要努力跟他一样;见到一个不如自己的人,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有一样的缺点。
(20)、(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赞美论语的名人名言
(1)、(译)孔子说:“古人学习的人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炫耀给别人看。”
(2)、(译)子夏说:“重贤轻色、侍奉父母能竭心尽力、侍奉君王,能舍弃自己的身躯、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3)、(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要反省自己。”
(4)、(原)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5)、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
(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7)、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划,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患。逻辑上是,人之所以有今日之忧,是因为以前没有考虑得长远。
(8)、(讲解)自己不想要或者不想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0)、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1)、(讲解)看见贤人就应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则应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无类似缺点。
(12)、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1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4)、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6)、(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1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8)、(译)子贡说:“如国有人广泛地给人民百姓许多实惠,又能扶贫济困,怎样?可以算仁人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那必定是圣人!尧舜尚且为做不到这样而感到为难呢!所谓仁人,自己想要成功,先要帮别人成功,自己想要通达,先要帮别人通达。凡事都能从切近的生活中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可算是实行仁的方法啊。”
(19)、(译)孔子说:“《关雎》篇,快乐而不放荡,悲哀却不伤痛。”
(2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论语第一篇完整版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3)、(原)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4)、(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5)、(讲解)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6)、(译)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孔子听说后,说:“思考两次就可以了。”
(7)、做官的人,在办完公事以后,如果还有余力,就要继续研究学问。读书的人,在学问丰足以后,就要出来做官,为天下苍生造福。
(8)、(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就在其中了!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贵,对我来说,(那些富贵)就象(天上的)浮云。”
(9)、注: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10)、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2)、(译)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13)、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
(14)、“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反映了孔子一生对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的执著追求。孔子把“仁”看作高的道德修养,且高置于生死之上。
(15)、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16)、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17)、解释:逝去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白天和黑夜都不会停止。
(1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9)、(译)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可以说是:‘思想纯洁,没有邪恶的东西’。”
(2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评价论语的名人名言
(1)、(译)孔子说:“到了一年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树是后凋谢的。”
(2)、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语出《论语·雍也篇第六》。具有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爱之心的人,喜爱山。有智慧的人灵动,有仁爱之心的人冷静。有智慧的人,时常感到快乐,具有仁德之心的人长寿。
(6)、(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
(7)、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犯了过错,如果还不肯忏悔改过,那就是真正的过错了。
(8)、(译)子夏说:“重贤轻色、侍奉父母能竭心尽力、侍奉君王,能舍弃自己的身躯、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9)、(译)孔子说:“立场不同、观点不同,也就不要相互商议谋划了。”
(10)、人们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找他人的缺点,爱拿自己的长处与他人的短处相比。在与人相处中,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学习之,看到别人的缺点,要加以改进。
(11)、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12)、(原)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智,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约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1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4)、(译)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倦怠,这三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15)、(讲解):看见贤人就应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则应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无类似缺点。
(16)、(原)子曰:“君子道者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17)、(译)孔子说:“《关雎》篇,快乐而不放荡,悲哀却不伤痛。”
(18)、(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情。”
(19)、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0)、后世被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
5、论语12章的意思
(1)、三军中重要的统帅是可以换人的,但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以改变。
(2)、(译)孔子说:“早上明白知晓了真理,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
(3)、(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4)、(译)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5)、(译)孔子说:“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6)、这章经文的意思是:孔子在齐国听到演凑韶乐,思想专注,很长时间吃饭时,都忘记了肉是什么味道了。孔子说:真没有想到韶乐演凑竞然达到了如此高的水平。
(7)、(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8)、孔子说这话的目的是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9)、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10)、(原)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己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11)、(译)子路问怎样才是一个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清心寡欲,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增加文采,就可以算完人了。”又说:“现在的完人又何必这样呢,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见到国家有危难时,愿付出生命;长期处于贫困的境遇也不忘平日的诺言,也就可以算做完人了。”
(12)、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3)、(译)仲弓问(怎样是)仁。孔子说:“出门(工作、办事)时要像会见贵宾一样庄重,使用差遣人民时要像举行盛大祭典一样严肃。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为国家办事没有怨恨,处理家事也没有怨恨。”仲弓说:“我虽不聪敏,请让我按照您的话去做吧。”
(14)、解释:君子有九件要反思的事:思考眼睛是否看明白,思考耳朵是否听懂,待人是否温和,举止是否恭敬,谈吐是否真心,处事是否谨慎,有疑问是否得到解答,发怒是否有严重后果,得到东西思考是否理所应得。
(1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7)、所谓“温故而知新”,听闻别人讲道以后,也不加以认真学习,就随便讲给他人,这不是在教人,而是在害人。
(18)、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9)、(讲解):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20)、解释: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1)、(原)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2)、(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译)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成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5)、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
(6)、(译)叶公问怎样为政。孔子说:“使近处的人民感到喜悦幸福,使远处的人民来投奔归附。”
(7)、(讲解):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8)、(译)只传述(旧的文化典籍)而不创作(新的),相信而且喜爱古代的文化典籍。
(9)、三军中重要的统帅是可以换人的,但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以改变。
(10)、(译)子贡说:“如国有人广泛地给人民百姓许多实惠,又能扶贫济困,怎样?可以算仁人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那必定是圣人!尧舜尚且为做不到这样而感到为难呢!所谓仁人,自己想要成功,先要帮别人成功,自己想要通达,先要帮别人通达。凡事都能从切近的生活中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可算是实行仁的方法啊。”
(11)、(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
(12)、(原)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13)、(译)孔子说:“立志追求真理而又以粗布淡饭为耻的人,是不值得与他交谈的。”
(14)、(讲解)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15)、后台回复“名著”领取十大经典名著导读电子版
(16)、(译)孔子说:“君子总是心胸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忧愁悲伤。”
(17)、(译)孔子说:“一个人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显得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未免浮夸虚伪。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18)、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论语》中初指的是君子和小人之别。
(19)、君子勇于改错,而小人有了过错,一定会编造谎言,掩饰自己的错误。
(20)、(讲解):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固定的用途,要在任何环境都能发挥君子的作用)
(1)、(译)孔子说:“(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不能领会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不能举一例就理解其他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去教他了。”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孔子说这话的目的是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4)、(译)孔子说:“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5)、子不语:怪,力,乱,神。(名人名言www.lzcn)
(6)、(原)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7)、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1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2)、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3)、这是孔子在考察宇宙,体触万物时生发出的精粹思想,有更为普遍的意义,那就是要我们珍惜时光。
(14)、推荐|(吾家有女初长成)爸爸一定要看的9幅漫画!
(15)、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16)、积累|你想表达心情很愉悦,该怎么写?附读书笔记积累单可打印!
(1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9)、(原)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20)、(译)曾子说:“有志者不可以不心胸开阔,意志坚强,(因为)担子沉重而且道路遥远。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译)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考虑那个位置上的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赞美论语的名人名言142句(论语的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