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故事100字左右
1、关于读书的故事100字左右怎么写
(1)、去年的12月,我的爸爸买了一本《瞧,这班坏小子》给我,我高兴及了!我对它爱不释手!晚上,我一般在10点正就睡了,可是有了这本书后,我都在9点45分洗完澡,就快快爬上床,开始读那本书。我一直读到了10点45分才睡觉。你们说,我这算不算”废寝忘食“呢?
(2)、当被问到喜欢拿破仑的哪一点时,任天回答道:“自信与激情,乐观与想象,还有勤奋与意志。”
(3)、李白虽然自幼聪明过人,但并不是个能持之以恒做完一件事的孩子,每次遇到困难,就会退缩。有一次,他觉得手中的书枯燥无味并且深奥难懂,于是便跑出去闲逛。在河边,他看见一位老婆婆手拿一根粗大的铁棒在磨刀石上不停地磨,神情专注,他就奇怪地问:“您磨大铁棒干什么?”
(4)、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
(5)、我两三岁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出去旅行,我们要带三个行李箱,一个装爸爸的衣服,第二个装我和妈妈的衣服,第三个装爸妈给我买的书,那时我连1+1都不知道,因为我一个字也不认识,所以有时爸爸讲故事给我听,有时妈妈讲故事。时间一点一点过去了,我也一点一点的长大了。上学后,我认识字了,我喜欢上看故事书,看完后,我经常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妈妈怀上弟弟后,我在妈妈的肚子上给妈妈和我亲爱的小弟弟讲故事,因为我希望弟弟长大后也喜欢看书。
(6)、专访欧阳夏丹:是谁搅动了她的青春与梦想?
(7)、在2016年和2017年,任天的图书馆入馆次数分别为全校本科生的第一名和第三名,每年阅读量约70本左右。对任天来说,读书是他的兴趣与从小养成的习惯。即使在忙碌的高他每天也要花一两个小时读书。为此,他还被父母和老师没收了不少书。
(8)、深溪虎:中年男子,好读书,但求甚解,游弋于万卷书和路之间,自得其乐。
(9)、我爱看书,除了我爸妈,没有一个人知道我以前是一个讨厌书的孩子,接下来我就要开始讲我与书的故事了。
(10)、上了小学,我开始看«笑猫日记»等儿童小说,书中的悲欢离合使我一会儿开怀的笑,一会儿又眼泪汪汪。从书中,我收获了很多好词好句,也扩展了我的知识、头脑。后来我也读起了中外名著,《海蒂》、《三国演义》我都看得津津有味。
(11)、我爱读书,我愿在书的世界里快乐地成长!正如高尔基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12)、我跟妈妈说:“班上的同学也不是没看书吗?”妈妈又说:“那你明天去班上看一看吧。”
(13)、爱因斯坦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发生兴趣。12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此外,和现代的孩子们相比,他特别重视哲学的阅读,13岁时就开始自学康德的哲学了。他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志向和兴趣,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学的学习上。
(14)、北宋时期,有个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叫欧阳修。文章写得很出色,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困难。他的母亲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哪里有钱供他上学呢?她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她买不起纸笔,就拿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代替纸笔,教儿子认字,欧阳修就这样在母亲的教导下在地上用荻草秆在地上写字,终于学有所成。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画荻教子”的故事。
(15)、他读起书来,对周围的一切就理会不到了。有一次,他的几个姐妹恶作剧,用6把椅子在他身后搭了一个不稳定的三角塔,只要列宁一动,塔就会倾倒。然而,正专心读书的列宁毫未察觉,纹丝不动。直到半小时后,他读完了预定要读的一章书,才抬起头来,木塔轰然倒塌……
(16)、“他从刚开始的一个小愤青,成长为一国之君,后背离了人民,这个过程中他的很多想法都顺应了当时的时势,也符合了当时普通老百姓的利益,做出了一些实事;另外他在做事情的时候,是勤奋的。”任天说。
(17)、我今年11周岁,跟书籍已经亲密接触了很多年啦!
(18)、深溪虎:我不大认同这样的观点,读书也好,旅行也好,还是要积极的参与进去,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如果读书只是死记硬背,旅行只是随波逐流,那又有什么意义呢?书本虽然是静止不动的,但是书里面的内容却是活灵活现的,INTERACTION(交互作用)还是很重要的。旅游就更不用说了,本身就是一个和外界和陌生人打交道的过程。
(19)、清明放假爸爸陪我去图书馆看书,我看到一本写鹦鹉龙的书。看了几页后,喜欢小鹦鹉龙,爸爸就给我买了一本。回家后我看了几页就不想看了,就告诉爸爸,老师说了要家长给孩子读书听,爸爸就相信了,给我读了好几章。
(20)、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
2、读书的小故事100字左右
(1)、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说为典。经典标准有三:一是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度;二是上升到了理性,有长远的指导意义;三是经得起重复引用,能不断释放能量。由于长期的文化积累与筛选,每个领域都有各自的经典。而更高层次的是理论和学术经典,特别是政治与哲学方面的经典。
(2)、《三国演义》是我三年级暑假读的书,我的阅读1-3年级都很不好,妈妈才给我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我妈妈叫我这样阅读的,首先让我把书读完再告诉妈妈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抄好词好句在小本子上,还要看着津津有味;在这个书里我读到了《孙子兵法》,还知道一统三国的胜者是曹军司马炎。
(3)、 配图故事文字+100个字左右的读者简介+1张幼儿生活照电子稿
(4)、妈妈下班后问我今天在家读书没?我笑了笑没说话,爸爸问妈妈不是要家长给孩子读书吗?妈妈说爸爸上你儿子的当了,应该是孩子读书给家长听。我们三个都笑了,妈妈说以后不能骗爸爸,要自己认真读书,多认识生字。
(5)、我想爸爸的话是对的。从现在开始,我要把阅读养成习惯,培养成爱好,每天读书一小时,每天进步一点点。
(6)、我从两岁开始,妈妈就给我读一些绘本和一些连环画,每次一开始读,我就会说:“妈妈记住,讲白话。”到3岁上幼儿园时,我会讲普通话了,我便要求妈妈用普通话读,后来妈妈读的书我都会背了,妈妈对我说:“以后要自己读,自己看了。”
(7)、深溪虎:那我就班门弄斧了,第三观要合,虽然我们欢迎各种不同观点,但并非没有对错高下之分;第要真实或者有考据,这点上国外出版物做得好,参考文献写的很扎实,就算是小说也很严谨;第要有趣,不然真的读不下去啊。譬如说:中国的古典四大名著,基督山伯爵,常识,地中海三部曲,静静的顿河,三体,时间简史,论中国,传,瓦尔登湖,平凡的世界,秘鲁征服史,李自成,罗马帝国衰亡史,魔鬼经济学,国是论衡丛书,LP系列等等,另外我觉得比如儒勒凡尔纳,弗福赛思,唐鲁孙,王世襄,金庸,余华,王小波,司马辽太郎,丰子恺,当年明月,二月河,曼昆,张佳玮,殳俏,蔡澜,梁文道,高阳,李敖,龙应台写的书都还是不错的。
(8)、我躺在床上感觉很无聊,于是不得不拿起一本书来看。因为那时候的我还不太喜欢看书,所以觉得很没意思。
(9)、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 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
(10)、一生守断简,微火寒自照。区区心所乐,那顾世间笑。
(11)、其实读书也有方法的哦!比如鲁迅先生的“跳读法”也很好用。他说:“如果遇到疑问而不懂的话,跳过去,读其他的先,读着读着,你自然就会懂了。”
(12)、和一般小孩子一样,我先接触的古典诗人是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诗中总有一些奇绝的句子和意境(意境这个词也是后来才知道的),觉得很兴奋,就像读小说读到了武侠。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并不懂这是浪漫,只觉得美。后来读到白居易《卖炭翁》、《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又觉得这个好,是在歌唱中讲故事,也不懂这是叙述的美,现实主义风格。总之是在蒙胧中接受美的训练,就像现在幼儿学钢琴,学跳舞。后来读元曲,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他不说人,不说事,只说景,推出9个镜头,就制造了一种说不出的惆怅的味道。这就是王国维讲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当然这也是后来才知道的。但要想后来能够领悟,就要预先播下一些种子,这就是小时候的阅读。
(13)、有一天看得太久了,一直看到晚上十点,我的听写和背诵都没做。我只好放下书快快的写作业。
(14)、什么是阅读?阅读就是思考。阅者,看也。但是比看要深一些,它不是随意地、可有可无地观看。是有目的的、带着问题观看,是一个思维过程,边看边想。比如,我们说:阅兵、阅卷、阅人、阅尽人间春色,就不说“看兵、看卷、看人、看尽人间春色”。而对不须太动脑子的,浅一点的东西,消遣、娱乐的,则常说看,不说阅。如看电影、看风景、看热闹、看耍猴,不说“阅电影、阅风景、阅热闹、阅耍猴”。所以当我们说阅读的时候,心境是平静的、严肃的,也是美好的、向往的。
(15)、 注:幼儿故事作品上交班级教师,欢迎您积极参与!
(16)、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
(17)、记者:对杨绛先生的话是否可以理解为:历史千年,种种经验已经被前人无数次的重复,没有此种经验,则不足以于书中产生共鸣?
(18)、广义来说,人有六个阅读层次,前三个信息、刺激、娱乐,是维持人的初级的浅层的精神需求,可以用“看”来解决。后三个知识、思想、审美,是维持高级的、深层的精神需求,则只看不行,还要想,这才是真正是的阅读,可称为狭义的阅读。现在电子读物盛行,主要承担提供信息、刺激和娱乐的任务。它的特点是快捷、方便、形象,但也带来另一个问题,浅显、浮躁,形象思维多,逻辑思维少。这有点像计算器的普及,很多人就不再费力心算。电视上播放德国的一个街头测问,多数人背不出九九表。这作为生活实用可以,但作为人的思维训练,生命进化,却是一大缺陷。钱学森年轻时在美国读书,几个好朋友相约,大家都不看电视。他到晚年还自己剪贴报纸。文字有一种神奇的诱导人思考、丰富人精神的功能。我注意观察,很多干部家里没有书架,好像既然有了饭碗就不用再读书,这是一种精神缺失。一次给某地干部讲读书,我说阅读是为了精神生命的成长和延长,要把这种精神生命延伸到下一代去。就算你自己实在不爱看书,为了后代,也希望你能在家里装出爱一个读书的样子。散场时,有人边走边说:“今天回家后,不读书也要装装样子了。”一说到为了后代,这个道理一下就明白了。
(19)、鲁迅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鲁迅一枚金质奖章。鲁迅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鲁迅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20)、我们又去图书馆借了书。一次只能借6本,短短几个月,就看完了图书室几乎所有的书。妈妈又不停的买书。
3、关于读书的故事100字~2000
(1)、孕妇故意伸腿绊倒4岁男孩,回看监控让众人气炸!网友:这次真不怪“熊孩子”!
(2)、经老师的点拨,同伴们佩服得五体投地,樟寿虽小却语惊四座。
(3)、五岁那年我在上学前班,因为我认字很少,所以我看的是电视。
(4)、Q:您现在拥有怎样的阅读习惯呢,是如何建立起自己的阅读习惯的?
(5)、记者:您多次提到“读万卷书,行路”这句话。然而也有人说:“一个人可以云游四海,但是他多元的经验可能无法呈现任何特别意义,后所有的旅行只不过让他在感官经验中流浪而已。”所以,如何让读书与旅行,能够真正发展人生的深度?
(6)、到四年级我就看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现在我家里有十多本动物小说了,但我的成绩一直提不上去,后来老师说:“不能只看一种书,要看多种类型的书。”然后我就读了曹文轩的《草房子》,叶圣陶的《稻草人》等。
(7)、刘亚丹父亲的书柜里还有很多关于演讲的书籍,演讲大师极具感染力的讲话艺术,在吸引刘亚丹阅读之外,也激励她进步成长。大学时期,为突破性格内敛的一面,实现从小的演讲梦,刘亚丹把握机会,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锻炼口才和胆量,付诸行动体会演讲的魅力。
(8)、有一回,李密骑着一头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半路上正好碰到越国公杨素,杨素见这小伙子如此好学,很是吃惊,便跟上问道:“你是哪儿的书生,学习这样用功啊?”
(9)、你们是什么时间开始读书的?如果想不起的话,就先来听一听我和书的故事吧!
(10)、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多读书、读好书,体会读书的乐趣吧!
(11)、第一次读《红楼梦》时,任天还在上小学,读的是奶奶也在看的“大块头”,而不是更多同龄人选择的儿童绘本。那时,任天的父母不希望任天看《红楼梦》,但越是不让读,他就越想看。由于年龄小,理解力有限,任天当时喜欢薛蟠那种坏坏的人物。
(12)、例如,任天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料,比较不同版本的《红楼梦》。在形容林黛玉眉眼时,乙卯本用“似笑非笑含露目”,在甲戌本中是“似喜非喜含情目”,还有列藏本是“似泣非泣”。
(13)、上了小学之后,我就开始读儿童文学和名著,尤其是《西游记》,看了4遍,书都翻旧了。《西游记》实在是引人入胜,我常常看得入了迷,忘记写作业。甚至有一次还忘了吃晚饭,差点没饿着肚子、咬着牙睡觉。
(14)、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
(15)、有一次,我在上厕所时看书。已经到了吃饭时间,可我还在里”面吸收营养“。妈妈和爸爸叫了好几次,我都没反应。另一次,我因为看书而忘记赴约,被小伙伴说了一通。还有一次,家里停电了,我呆在房间里整整把《森林报》看了有10遍!我会在睡觉的时候看书,还打着手电。妈妈一来,我就把书放起来,走了我又看。
(16)、记者:在不同时期,应该会出现不同的对自己影响比较深的书,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留下深刻印象的书可能会“过时”。可以与大家分享您选择书的标准呢?
(17)、英语专四考试又双叒叕泄题,相似近80%?组织方回应来了!
(18)、妈妈回来看到我在看书,高兴地一蹦三尺高,简直整栋楼都震了。
(19)、因为“独非数字却有一”的意思,而“比”也非数字,却相当于“二”。两者虽俱无数字却都有数的含义,真是恰到好处。
(20)、我7岁时,慢慢的懂得书中的优美词句,知道了欣赏,妈妈见我爱上看书了,又去书店给我买了三本书,书名分别是《爱的教育》、《三毛流浪记》、《蓝色的海豚岛》,我看的如痴如醉,每天晚上都不想睡觉了。
4、关于读书的故事100字左右五年级
(1)、云阴留墨沼,萤影傍华编。 梦鸟富清藻,通经仍妙年。
(2)、“欣欣向荣、愁眉锁眼、甚嚣尘上、打入闷葫芦”这么多新鲜词,我不觉眼前一亮,有一种莫名的兴奋。这是一种从未见过的文字,说不清是雅,是俗,只是觉得新鲜,很美。放学后,我就回家找来大人的《选集》读。我就是这样开始读毛文的,并不为学政治,是为学语言,学文章。
(3)、读书人故事,是阅读马拉松主题活动的延伸,是持续性的展示读书人风采的形式之一。我们通过采访的形式,将一些书友的读书故事进行分享,传递读书习惯的同时,也促进爱书之人彼此交流。
(4)、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5)、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女孩,我有许多读书故事,你们想听一听吗?接着看下去吧!
(6)、深溪虎:第一是多读,数量是基础;第二是多思考,学而不思则罔,就是这个道理;第三是做笔记,好的内容或者心得可以记录下来,有一本书叫做《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有很多阅读技巧的分享,至于时间,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普通上班族,对于时间深刻的理解就是,时间都是挤出来的,套用一句名言,我只不过是把别人用来刷朋友圈的时间用来看书了而已。
(7)、我早的读物是充满幻想的《神奇校车》一套。我和亲弟、表弟抢着看。因为那时,我才上幼儿园,一开始,我看得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当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觉得不好看了。妈妈又给我买了一套书《上学就看》这是一套科普书。我一开始只看图片,后来才开始读字,我读的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之情。妈妈又在学校订了少儿期刊,但还是不能满足我的心愿。
(8)、那时候我还是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午睡时分,太阳的火热让我无法入睡。我在床上滚来滚去、翻来覆去的,就是睡不着。
(9)、深溪虎:阅读习惯的养成应该是顺其自然吧,没有特意的去想过这件事,对于我来说,任何时候拿起一本书开始阅读是一件自然的事情。因为现在阅读量比较大,所以选择书籍方面的范围还是很广的,仔细研究的话,无外乎朋友推荐,网络等媒体推荐,更重要的是从已经读过的书中寻求和根据自己的感兴趣主题去寻求。我的阅读习惯简单总结的话就是“量大而杂,随时随地”,基本上每年的阅读量在100本书以上吧,各种题材都有涉猎。
(10)、在我二年级上学期快结束时,我并不喜欢读书,我妈妈老是说:“你这个年龄应该要读一些书,不然每个年级的教学方法都不同,也会慢慢升高的,到时候再读就跟不上了。”
(11)、深溪虎:这个问题确实比较难回答,而且我觉得不应当限定某一本书,因为人的一生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不是静止不变的。如果一定要选择的话,我可能会推荐圣经,原因是因为文字本身比较简单但又足够深刻,值得反复阅读。
(12)、http://xsc.cic.tsinghua.edu.cn
(13)、来到幼儿园的第一天,别的小朋友都去看那些花花绿绿的玩具了,而我却被书柜上的一排绘本吸引了。那是一种里面只有几段文字,有着精美图画的小绘本。我还不认识字,就纠缠着老师给我读,渐渐地,我也开始识字了,能自己看了,就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小书虫。一有空就拿着书看。
(14)、有一天我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侦探的书,我的梦想就是当侦探,所以我就看了,慢慢我觉得很有意思!我用了三天时间把它看完了,于是我叫妈妈去图书馆,我一下子又看完了一本书,我妈妈办了一张借书卡,我们一共借了七本书,我一星期就看完了,然后我爱上了《三国演义》、《西游记》……
(15)、车胤,晋代南平人,年轻时就爱读书,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苦,没钱买油点灯。日子久了,车胤觉得长久下去,将不知浪费多少宝贵时光,一定要想办法解决才行。一晚,他见一群萤火虫,一闪一闪的飞来飞去,立刻想到,如果捉十几只萤火虫放在袋中,不就可以藉它们所发出的光来读书吗?此后,他就每晚靠着萤火虫的光来读书,有时甚至看到天明。
(16)、《明朝那些事儿》中有一段话,任天印象深刻——
(17)、说了那么多,你一定想知道我是怎么读书的吧,我告诉你反正就是要多读,思考故事中的人物为什么要这么做,同一本书可以读很多遍,读的越多越好哦!我现在正在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好看。
(18)、铃铃铃——闹钟在这阳光日丽的清晨里把我叫醒了,我轻声慢步地走出房间,生怕把爸妈吵醒。
(19)、书籍就像一块饥饿时想吃的面包、甘甜的泉水、生活的方向盘。每本书都会把我带到书里多姿多彩的世界。
(20)、我们这一代人赶上“学习著作”高潮。这是一个半被动,半主动的经典学习运动。说它被动,是因为那是一个特殊时期,一场运动,人人学,天天读,你不得不学;说它主动,是因为毛的文章确实写得好,道理深刻,文采飞扬,只要一读开,就能吸引你自觉地读下去。
5、自己读书的故事100字左右
(1)、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2)、打开冰箱,拿出几个鸡蛋,牛奶和麦片……做起了早餐,这时爸爸才起床。我已经把我的那份吃完了。今天是星期我可以去书店看一会儿书籍,我喜欢的是国外的美术书籍,对我期末,考级,平时老师提问都很有帮助。我迅速地换好休闲服,拉着刚起床还是迷迷糊糊的爸爸,到湾仔沙的新华书城里看书。
(3)、李密认识杨素,赶紧下牛拜见。杨素又问他读的什么书,李密说:“《项羽传》。”交谈中,杨素发现李密真是个人才。杨素回家以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学识、才能和气度,比你们兄弟几个强得多。”于是,杨玄感便结交了李密,他俩成为好朋友。
(4)、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在力学上的贡献是建立了落体定律,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的等时性、抛物运动规律,确定了伽利略原理。
(5)、绘本故事中小兔、小蜜蜂、小青蛙、小鸟说春天在哪里?
(6)、“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脑海里浮现的是拿破仑在各种战场上的奋力拼搏,他能熬夜去把敌人和自己的一千多个炮台全记住,他能把握军队精确到团的走向,并且作战的时候很关注百姓,没有去侵犯那些村庄,战争前期保持着高昂的正义旗帜;浮现的是三方原之战的德川家康,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还要与不可战胜的武田大军决战到底。这是书里面读的故事,和真实的历史可能有些不同,但他们已经活在我脑子里了。”任天说。
(7)、毛主尤其喜欢“动笔”读书。只要是他读过的书,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将书中错别字和点错的标点改正了。毛主席还喜欢加批注,上学时就曾批注鲍尔生著的《伦理学原理》,在10万余字的原著上,他用工整小楷写了1万多字的批注。
(8)、一代文豪鲁迅先生也曾是写对联的好手。少年时代的鲁迅在上学塾时,先生就教他们作对。一次,塾师寿镜吾老先生出了上联“独角兽”,让学生们对下联。
(9)、我记得有一次,秋子找我玩,我说我要看书,她用求我的眼光看着我,我生气了,吼起来:”我要看书!“
(10)、我5岁时就看了很多绘本和古诗,到了上小学,我就很少看绘本了,我就看《森林报》、《昆虫记》、《安徒生童话》等。
(11)、投稿校友将获赠京东读书一年期VIP特权,享有京东读书APP“人大校友数字图书馆”专属社区权益。
(12)、现在,我长大了,阅读范围也广泛了许多。我看的书有很多种类,比如:科学、历史、神话、童话、文学等等。书,也让我收获多多。《鲁滨逊漂流记》让我知道了永不放弃,《昆虫记》让我了解到了昆虫的习性。
(13)、美籍中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说得好:“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义是问号。”因此,要想在学业上有所建树,必须有好奇之心,善问之意。
(14)、好了,我的读书故事讲完了,你有什么故事呢?快来和我分享一下吧!
(15)、Q:您提到“目前处于量变到质变转化过程中,从获取知识逐步进化为构建体系”,这里的质变具体是指哪些方面什么样的变化呢?能否具体分享一下读书给您带来的这些影响?
(16)、一本好书,能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知识,一本好书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
(17)、“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刚开始觉得很痛苦,后来发现也就那样,没有想象中那么悲伤。”任天说,“经过大起大落之后,才发现人生无常,没有极盛的时刻也没有极衰的时刻,要有平常心。我觉得曹雪芹写这本书的时候应该也是这样。”
(18)、弟弟终于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家人每天都听我讲故事。有一天,我在家里找零食,无意中我找到几颗绿豆,我看着绿豆发呆,突然想起我可以拿绿豆做实验,我可以让小绿豆发芽。写观察日记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书中学到的形容小绿豆的词语,像酵母一样发挥了作用。妈妈看了作文给我写了一句话:“你真棒!”
(19)、记者手记:深溪虎,正如题目所言,热爱读书与旅行。据其所言:“读书比较多且杂,不到万卷也差不多了。崇尚读万卷书,行路,且身体力行。自我感觉目前处于读书处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过程中,从获取知识逐步进化为构建体系。”交流过程中,深溪虎阅读的深度与广度都让人折服。接下来,一起听听深溪虎的读书人故事。
(20)、我第一次接触的文章,是在中学的历史课堂上,不认真听课,却去翻书上的插图。有一张《新民主主义论》的影印件,如蚂蚁那么小的字,我一下子就被开头几句所吸引:
(1)、三年不读南朝史,琐艳浓香久懒熏。偶有遁逃聊学佛,伤於哀乐遂能文。忏除绮语从居易,悔作雕虫似子云。忧患百经未闻道,空阶细雨送斜曛。
(2)、记得在四岁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本连环画,在那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图画里,我好像被磁石吸引住了,尽管我看不懂下面那一行字,但我依然看得津津有味。
(3)、“现在我喜欢柳湘莲了,一直不喜欢贾宝玉。”任天说。比起人物,《红楼梦》更吸引他的是里面的故事。小时候的他喜欢看四大家族的覆灭,有一种“悲剧的快感”。随着年龄增长,经历愈多,任天对红楼的理解也愈发深刻。他家曾经与别人合作经营过一个药厂,繁华时有100多人,后来企业内外历经沧桑变故,自身对于书中的情节理解不断加深。
(4)、我慢慢地发现,当年爸妈逼我背的诗居然很有用!每次老师要求大家背古诗的时候,我总是第一个背出来,问到关于古诗的问题时,我也能第一个举手抢答,别提有多自豪了!而且我所看过的那些书大大地丰富了我的知识,从自然到社会,从数学到哲学,我心中的那无数个问号,都在书中得到了解答。哈哈!我长大了,再也不是那个整天缠着爸爸妈妈问“为什么”的小屁孩喽!
(5)、一说古诗词,人们可能就想到深奥难懂。其实古人的好作品恰恰是通俗易懂的。如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李清照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都明白如话,但又不只是“白话”,这里面又有音乐、有图画。因为诗的功能是审美,并不是难为人。
(6)、“读书好比‘隐形’地串门,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开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引用杨绛先生的话,刘亚丹觉得坚持读书能不断提升自我认知能力,修正行为准则。
(7)、后鲁肃见到吕蒙,和他谈论,发现吕蒙的谈吐不俗,因此吃惊,感叹说,你再也不是以前的吴下阿蒙了,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8)、床头万卷书,溪上五龙渡。 井汲冽寒泉,桂花香玉露。
(9)、大约在30多年前,1984年,我的人生有一个小挫折。也许是境由心生,我注意到当时的一个社会现象。当年被打成右派的知识分子虽都落实政策回城安排了工作,但结果却大不相同。很多人身体垮了,学业荒了,不能再重振旗鼓,只有坐家养老,等待物质生命的结束。有一部分“右派”却神奇般地事业复起,演戏、写书、搞研究等,又成果累累,身体也好了,精神变物质。这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困难的时候他们没有停止读书,反而趁机补充了知识,补充了生活。我又联想到“文革”中很多学者都是靠读书挺了过来,并留下了著作。如季羡林的《牛棚杂忆》,杨绛的《干校六记》。我当时有感写了一首小诗以自勉:“能工作时就工作,不能工作时就写作。二者皆不能,读书、积累、思索。”也就是那两年,我完成了40多万字的《数理化通俗演义》和重读了一些理论经典。我的一位官场朋友,受挫折后就去读书,他说读书可以疗伤,后来也很有学术成就。在病床上一直读书,直到距去世70多个小时的时候还在阅读。只要有阅读,人就不会倒,不会老。
(10)、不过,虽然我看了一些书,写作的水平也因此有所提高,但我感觉距离我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爸爸就帮我找原因,说我书读得很不够,又问我是怎样读书的?我就很骄傲地告诉他:“我一般都是读2遍!”我以为这样就足够好了,可爸爸却说:“这可不够哦!要用铅笔在书上标出好词好句,作为自己今后写作时的备用材料,好好体会它、学习它、模仿它。一旦我们的脑海里有了足够丰富的积累,将来就能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可我有的时候读不进去怎么办?”我委屈地说道。爸爸慈爱地摸摸我的头:“那你就先大声朗读,边读边思考,慢慢地就会进入状态了。”
(11)、三年级的时候,爸爸给我买了本电子书,这书的功能可真多,体积虽然只有一本《老鼠记者》那么大,可是里面却能装很多书,我马上就买了好几本书,有《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等超级厚的书。
(12)、记者:可以看得出,您的阅读量大,几乎是3天左右一本书。且您提到“好读书,但求甚解”,想必需要大量的时间或者是有效的阅读技巧,能否分享一下,您在阅读中有什么独特的技巧或者经验吗?
(13)、司马光小时候记忆力很差,别人背一篇文章,读三四遍就可以了,差一点的读十遍也就差不多了,可他每次都要读几十遍才行。为了背文章,司马光看书常常看到深夜,但是因为白天也在看书,所以一到晚上他就困得睁不开眼睛,有时竟会迷迷糊糊地躺在那儿睡着了。后来,他拿了一段圆木头来当枕头。半夜,他一翻身,圆木头就滚走了,头部跌下来就马上会清醒,又可以起来继续看书了。他把圆木头叫“警枕”。
(14)、说起读书故事,我常常会想起很好笑的事。小时候,我很喜欢读书,常常忘了吃饭,甚至作业。
(15)、古时有一读书人名叫孙康,也因家贫,冬夜经常在雪地借助雪光返照来读书。随月读书南齐有一读书人叫江泌,他白天要作工,只有晚上有时间读书,但家贫买不起灯,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读书。他每当读到月光西斜时,就搬一张梯子搁在墙脚下,站在梯上读,月光逐渐下坠,他也一级一级升高,一直爬到屋顶。有时,读累了,一不小心从梯上掉下来,他连忙爬起来,连身上的泥土也不拂掉,又爬到梯上,继续读下去。
(16)、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 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
(17)、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
(18)、你别看我现在一看见书就立刻拿起来,朗朗书声倾泻而出,其实我以前不喜欢看书,你想知道我的态度为什么能来个“180”度大反转吗?那就来看看吧!
(19)、我上幼儿园的时候,要不就是粘着妈妈不放让她给我讲故事,要不就是在本子上乱涂一气,画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反正就是不看书。
(20)、经典作品里总是有原理体现。马恩作品里有一般社会原理、哲学原理;作品里有中国社会的政治原理;黑格尔的作品里有美学原理。哪怕每一个小的学术分支,只要它够得上经典,就必然会揭示出某一部分的原理,或者可以说,只有含有一定原理的作品才能够得上是经典作品。比如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当年我20多岁,读它时还没有从事新闻工作,书中也不讲新闻。但是它关于积极修辞与消极修辞的原理却指导了我后来几十年的新闻写作与新闻管理。这也反过来说明,阅读,不管读哪一类作品,一定要读经典,这样你收获的就不只是粮食,而是种子;不只是几条鱼,还有渔具、渔法。当然再经典的作品也只能作为客观的阅读对象而存在,要收到好的阅读效果,还得发挥阅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这颗种子,种出一棵属于自己的树。
(1)、任天喜欢长跑,参加过北京马拉松,跑完了全程。通过这次经历,他意识到书籍能给自己带来很深刻的力量。特别是在跑到30公里之后,痛苦至极。这个时候,任天脑海中浮现的是书中的人物为了实现太平盛世而顽强斗争的换面。
(2)、人生不能无诗,童年更不能无诗。条件好一点的家庭注意对孩子专门的选读古诗和辅导,差一点的也会教一些俚语儿歌。这是一种审美启蒙,情感培养和音乐训练。
(3)、结果他在物理学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爱因斯坦在读书学习时不搞不必要的死记硬背,经常爱和同学在一起讨论,使他感受到互补的乐趣。
(4)、Q:如果要给大家推荐您印象深刻的书,您会选择哪一本?为什么?
(5)、真实的冰心:把季羡林赶出课堂,不喜欢徐志摩
(6)、想到这儿,他立即找来了白绢扎成一个小口袋,并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放在屋子里,果然亮了不少。车胤就这样用功苦读,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做过吴兴太守、辅国将军、户部尚书等。
(7)、倦极便倒卧,熟寐乃一苏。 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
(8)、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
(9)、我上四年级时就开始做笔记了。妈妈又给我买了《昆虫记》、《吴姐姐讲故事》。我经常看到10:30左右,让爸爸、妈妈催着我睡觉。
(10)、刺股的故事发生在战国苏秦身上。他在鬼谷子那儿学合纵连横之术,学成后到秦国游说,不被采用。旅费用完只好回家,但家人皆不理他,他很羞愧难过,于是发愤苦读。读累了打瞌睡,就拿一把锥子在腿上戳,把睡意赶跑,又继续苦读。后来,再出发游说诸侯时,无不成功,身挂六国相印,好不威风。
(11)、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
(12)、悬梁的故事发生在楚国一位名叫孙敬的贤士,到洛阳求学,为了勤于学习,怕受睡眠困扰,因而把头发绑住悬于梁上,如果读书疲累,眼睛一合上,头低下来,那悬在梁上的头发一拉,必定痛得醒过来,而后他苦读有成。
(13)、我是从一年级开始读书的,那时候我家都是些图书,开学以后,妈妈就给我买了几本书,有《小屁孩日记》、《三毛流浪记》等注音儿童读物。因为那时我还不认识字,所以就像看图书那样随便看看图就合上了书。我认识字以后,又打开来看看,无意间瞄了一眼字,然而看着看着,就入迷了,原来这本书那么有趣,搞得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其它几本书。后,我把妈妈买给我的书都看了好几遍,妈妈见我看完了,就又买了很多新书给我,有《三毛从军记》、《三毛新生记》等书。这些书一到,我就把它们的包装撕掉,然后跑进书房津津有味地看。
(14)、从我咿呀学语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经常给我讲童话故事,边讲边跟我一起翻看那些花花绿绿的绘本,也不管我听不听得懂,看不看得明白。
(15)、他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就好奇,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进?”一类的问题,有的老师嫌他问题太多了,可他从不在乎,该问还问。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他就准备了许多问题去请教利奇。
(16)、深溪虎:可以这样理解,不过还可以进一步的延伸。正如戏如人生,但其实人生往往比戏剧要复杂的多,很多名著的作者都是对于人世间有着深刻洞察力的大师,然后付诸纸上,正因为如此,如果没有足够的生活积累,读名著是有一些困难的,比如红楼梦,比如战争与和平。又比如平凡的世界,有的人读完可能没有什么感觉,有的人却会泣不成声,大概就是因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17)、“我想把它磨成一根绣花针。”老婆婆把脸上的汗水擦了擦,依然认真地磨着铁棒。李白一听哈哈笑起来,说:“这么粗的一根铁棒,你哪年哪月才能把它磨成一根针呢?”
(18)、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瘴痾扰灵府,日与往昔殊。
(19)、我大约在小学三年级开始背古诗,中学开始读词。除了语文课本里有限的几首外,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课外阅读。早的读本是《千家诗》,后来有各种普及读本《唐诗100首》、《宋诗100首》及《唐诗选》、《唐诗三百首》,还有以作家分类的选本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这里顺便说一下,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中学时正是“文革”前中国社会相对稳定,重视文化传承的时期,国家组织出版了一大批古典文化普及读物。由好的文史专家主持编写,价格却十分低廉,如吴唅主编的《中国历史小丛书》,几角钱一本;中华书局的《中华活叶文选》,几分钱一张。那是一个书本廉价,知识尊贵的时代。我现在还保存有一本中华书局1963年版的《宋代散文选注》96页,只有2角8分钱。不要小看这些不值钱的小书、单页,文化含金量却很高,润物无声,一点一滴给青少年“滴灌”着传统文化,培养着文化基因。这是我到了后来才回头感知到的。
(20)、不过我看着看着,渐渐被书本的内容吸引进去,越看觉得越有意思。短短的一个中午,我竟然把一本100余页的书都看完了!
(1)、除了这些我还看了《水浒传》,这个更有意义,有武松打虎、李逵连杀四虎,在这个《水浒传》里我觉得吸引人的是武大郞被老婆、王婆和奸夫所杀害,后都被武松杀死了。可是,还有下卷我没看,我只买了上卷,但我补习班的刘老师告诉我绿林好汉全都死了,刘老师这么一说我更想看下卷了,我星期六一定要买到《水浒传》下卷。
(2)、任天,清华大学化工系2014级本科生。推研成绩全系第连续三年获得清华大学学业优秀奖,曾获国家奖学金等,2018年好读书奖学金获得者。曾任化工42班长、清华大学红楼梦协会副会长。
(3)、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
(4)、这一次可好了,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深人地掌握阿基米德的关于杠杆、浮体比重等理论。
(5)、古诗词的阅读价值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思想内容;二是意境的美;三是音韵的美。后两个都是审美训练。这是每个人的写作都要用到的。我们常说,文章美得像诗一样,就是指文章的意境和韵味。在所有文字写作中,只有诗词,特别是古典诗词是专门来表现意境和韵律的美感的。为什么强调背诗词,就是让这种美感一遍又一遍地濡染自己的心灵,浸透到血液里,到后来提笔写作时就会自然地涌流出来。除了古诗我还抄写、背诵了很多新诗。这都变成营养,直接影响了我后来的文章写作。现在一般人家节衣缩食给孩子买钢琴,倒不如备一本精选的诗集。因为成人后,一万个孩子也不一定出一个钢琴家,倒是有一千个人工作后要写文案,一百个人会当作家,而且每个人在成人前都得先当学生写作文。
(6)、立时塾房活跃起夹了,有的孩子对出“九头鸟”,有的孩子对出“三脚蟾”,有的孩子对出“百足蟹”等等,惟独周樟寿(鲁迅原名)一语不发,等课堂上平静下来后,他站起对出“比目鱼”。课堂立时悄然,没有再应对的了。寿老先生在—一评论了前者之后,后称赞周樟寿对得好。
(7)、就这样下来,都不知道时间了,脑袋里回转过来时候,已经到了中午,两条腿和整个人都浑身发麻了,要下星期六才能再过来看书了。
(8)、有的人读书性子急,一打开书就匆忙朝前赶。朱熹批评他们像饿汉走进饭店,看见满桌的大盘小碟,饥不择食,狼吞虎咽,食而不知其味。究竟怎样读书呢?朱熹的方法是:“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平彼,如是循序渐进,则意志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矣。”
(9)、三岁的时候,幼儿园老师鼓励我们看书,可我就是不爱书,妈妈买回来的《幼儿画报》和《巧虎的字母》,已经放了十几天了,可我一直不看,只知道玩儿。一眨眼我已经快5岁了,有一天到幼儿园去,看见几个同学正在抢一本《幼儿画报》,便也上去跟着抢,后我抢到了,我坐下来津津有味地看着……哇!书里面的内容真好看,以后每天放学回到家,我就开始看《幼儿画报》,没几天,妈妈买的《幼儿画报》和《巧虎的字母》都看完了,从五岁开始我爱上了读书。
(10)、众所周知,我不爱读书,贪玩。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爱上了读书。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读书的小故事100字左右150句(关于读书的故事1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