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失荆州打一歇后语
1、关羽失荆州一句是什么歇后语
(1)、 在北伐前,关羽让南郡太守糜芳(糜芳是上文提到的糜竺的弟弟,而且糜芳糜竺的妹妹曾嫁给刘备)守江陵,让将军士仁守公安,为前线提供粮草辎重。自己带着儿子关平,老将廖化向襄阳樊城进军,却不知在东方的某个角落里,一双贪婪的眼神正悄悄地望向荆州……
(2)、“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故事在中国民间流传甚广,可谓是妇孺皆知,人们会把荆州的丢失主要归罪于关羽没有遵照诸葛亮“联吴抗曹”的策略,刚愎自用,骄傲自满,忽视了东吴的潜在威胁,没有对东吴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后被东吴乘虚而入占领了荆州,自己也落得个兵败被杀的悲惨结局。
(3)、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4)、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刘备报仇——因小失大
(5)、苦水里泡黄连----苦上加苦
(6)、关羽当时远征樊城,荆州空虚。曹操采纳司马懿之计,一面调五万精兵去救援樊城,一面联结东吴,叫孙权暗袭荆州。
(7)、《隆中对》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这是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后为他复兴汉室定下了根本大计,三分天下便是在《隆中对》中提出的,而刘备向东吴集团借荆州,也是诸葛亮《隆中对》中的一部分计策。
(8)、关羽镇荆州时,年龄大致在48岁左右,失荆州时,已经白发苍苍年纪60了。《演义》说其英雄不减当年明显带有艺术夸张。关羽对儿子说的“矢石交攻之际,千枪万刃之中,匹马纵横,如入无人之境。岂忧江东群鼠乎!”恐怕也是含有回味当年的意味。实际上,关羽已经从年富力强逐渐变为力不从心。不难理解,古人的整体寿命相比今天要短一些,关羽的位置放今天恐怕也是60岁退休吧。即便说关羽独当一面,那么他也没从下属中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接班人”。更重要的是,刘备和诸葛也没意识到这个问题。也没有选派恰当的官员来协助或者说等候接替关羽。相反长期和关羽对峙的东吴,周瑜、鲁肃、吕蒙、陆逊,整整经历了几代人!新陈代谢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年龄的不平衡客观上加剧了关羽的悲剧。尽管不是他一人的错。
(9)、瞎子点灯--------白费蜡
(10)、(公元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与北边的魏王曹操分庭抗争,此时的刘备政权不管是疆域面积还是综合国力都已经达到鼎盛时期)
(11)、蜀汉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在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夷陵之战后国力受损,后又经诸葛亮治理由衰转盛,并迫使南中地区屈服,从中获取了大量的物资、人口、装备以及矿产等天然资源,国力再度强盛。军事上蜀汉也常常占据主动。但后期逐渐走向衰落,终被窃取了曹魏政权的司马家族所灭。
(12)、关羽大意失荆州?我不这么认为,史学家也许误解了
(13)、 在关羽被封为前将军的同一年,关羽就率领大军北伐曹魏了,关于关羽北伐的原因,史书上没有详细说明,有一种说法是为了实现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目标,即"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指刘备)亲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就觉得时间上对不上,首先,关羽北伐时,益州的汉中之战已经结束了,曹操撤回北方,没有存在"天下有变"的情况,而刘备也回成都称王,没有出现东西方合力北伐的情况,关羽的北伐更像是孤军深入。另外一种说法是刘备给予关羽相机行事的权力,北伐曹魏是关羽计划的一部分。相对于第一种,我觉得第二种说法比较可靠,因为上文提到,刘备称王后曾给关羽假节钺的特权,假节钺,又叫假黄钺,一般加给军事行动的总指挥,代表君主亲临,在战时有先斩后奏的权力,既然有节钺,说明关羽能根据天下形势随时做出军事行动而不用向刘备请示。而且如果是刘备要求关羽北伐,会直接向关羽下令,但此时刘备刚刚在汉中惨胜曹操,极需修养生息,所以刘备既不能派兵支援关羽,也无法从益州再次北伐策应关羽,所以应该不会要求关羽孤军北伐。估计是关羽看到曹操在汉中战败,觉得有机可乘,于是打算从荆州出发趁虚而入,即使不能攻城略地,至少也能重创魏国,扩大战果。
(14)、曹操走华容道所以是“不幸中之幸”、“走对了路子”,就在于遇到的阻击者是关羽,要换了别人,恐怕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
(15)、东汉末年三国争霸时期,孙权想取回荆州,周瑜献计“假招亲扣人质”。诸葛亮识破,安排赵云陪伴前往,先拜会周瑜的岳父乔公,乔公说动吴国太在甘露寺见面,吴国太真的将孙尚香嫁给刘备。孙权与周瑜被人嘲笑“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双重损失。
(16)、对于荆州失守的原因,绝大多数人认为,是由于的关羽大意、骄傲轻敌,以及未能贯彻诸葛亮联吴抗曹的策略所致。然而,笔者却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在笔者看来,荆州的失守,其主要原因是孙刘矛盾的总爆发所致,而非关羽的个人失误造成。
(17)、歇后语反映群众的生活实践,反映我们民族的大众文化。研究歇后语有助于宏扬我们的民族文化和了解群众的喜好情趣。这里只是对关羽歇后语作了一些简要的探析,用以说明关羽文化在群众语言领域也是相当活跃的,从一个侧面显示关羽文化在我国民族文化和大众文化园地是一簇盛开不衰的奇葩。
(18)、站干岸——-不沾事(湿)(第16回王熙凤)
(19)、晓庆入狱纷纷扬 打一人名───谜底:刘关张
(20)、从后的结果来看,诸葛亮算得确实很准,关羽此人不会乖乖听话,虽然他也是好意想壮大刘备的实力,但初期取得的战果后全部丧失,重要的荆州也没了,关羽失败时诸葛亮没有去驰援他,想必就是因为关羽刚愎自用的性格特点,让诸葛亮十分讨厌吧。
2、关羽失荆州一一( )歇后语
(1)、故事概况为:赤壁之战后,荆州七个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刘备入蜀(四川),留关羽镇守占据的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其中南郡是刘备向东吴借的。刘备得到蜀川后,将长沙、桂阳两郡还给了孙权(相当于还了南郡)。后来关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区,孙权派吕蒙乘虚偷袭荆州三郡,导致荆州三郡失陷。大意失荆州,现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导致失败或造成损失,有粗心大意、骄傲轻敌的意思。
(2)、这句歇后语来源于《三国演义》第47回,蒋干向曹操毛遂自荐去说服周瑜,结果第一次中了盗书之计,导致错斩了蔡瑁张允,这是导致赤壁战败原因之一;第二次中了连环船之计,导致后来战船被烧,损失惨重。所以人们用“曹操遇蒋干——倒霉到家”,比喻轻信庸才,坏事会接连发生。
(3)、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4)、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5)、赤壁之战时,为了让曹操上当,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于是在军事会议上,黄盖假装与周瑜意见不合,甚至出言甚有轻视之意。周瑜便下令将黄盖斩首,在诸将苦苦求情下,周瑜将处罚改为笞(chī)刑,将黄盖打得卧床不起。这正是做给诈降吴营的蔡瑁张允看的,于是阚泽为黄盖献诈降书,蔡瑁张允又恰好将这一假情报传回了曹营,曹操便深信不疑,以至于后来的赤壁惨败。比喻双方心甘情愿地做某事。
(6)、《三国演义》里的故事衍生出许多让大家津津乐道成语和歇后语,但是真正了解它们出处的小伙伴屈指可数,今天小编就给您来一个,赵云大战长坂坡——大显神威。
(7)、关羽歇后语是关羽文化在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属于三国文化在群众语言领域的一个重要支脉。据了解,涉及关羽其人其事的歇后语40多条,约占三国人物、故事歇后语的五分之一。
(8)、无论如何评价关羽,关羽的悲剧都不只是他自己造成的。
(9)、(老版《三国演义》的桃园三结义,其中刘关张三人的深厚情谊一直为后世颂扬)
(10)、刘关张府邸 打一剧目───谜底:红房间,白房间,黑房间
(11)、大意失荆州,即三国时期,名将关羽失去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下面请欣赏我为大家带来关公失荆州的歇后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2)、关羽在狭窄的山间小路上遇上两次伏击,身边的士兵越来越少。关羽一心想快点跑回成都,别的什么都顾不上了。突然一声炮响,关羽的马被绊马索绊倒,他从马上摔了下来,伏兵立刻把他捆得结结实实。
(13)、顶风顶水划船--------硬撑
(14)、三国时期,诸葛亮派关羽镇守荆州。荆州北据汉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占据天时地利,对蜀吴两方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关羽出兵攻打曹操,而孙权又趁机袭击荆州,导致荆州沦陷。关羽的一时大意,不仅使他失了这样一块宝地,也给他自己铺了一条走向死亡的道路。一般用来指自负自大、骄傲轻敌的人必然失败。
(15)、大意失荆州是作为神的关羽的败笔。主席说过“关羽是愚蠢的,可悲的”。小平同志也说“诸葛亮用人是讲手段的,但对关羽就迁就甚至不讲原则,助长了关羽的骄傲情绪,故后来铸成大错”。“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虽讲的是纪律,但对于藐视别人的人却起效。陆看透了关羽的性格,关羽却只看透了他的表面。至于刚才那句话,言外之意指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16)、隆中对为刘备作出的是一个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是取荆州,第二步是进占益州,第三步是略取中原。这个策略虽好,却多少有点一厢情愿。刘表父子固然没有能力守住荆州,但要夺取荆州的绝非刘备一人。曹操和孙权是不可坐视刘备轻易夺取荆州的,而刘备又没有实力与这两家抗衡。
(17)、刘备占据的荆州地区其实是向东吴借的,但是后来刘备有了基业也一直迟迟没有把荆州还给东吴,这才有了那一句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的歇后语。荆州作为刘备集团的重要资产,刘备一直将其交与好兄弟关羽管辖。
(18)、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19)、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20)、“刚而自矜”是关羽性格的`重大缺陷。晚年的关羽“攻拨襄阳郡”、“决战庞令明”、“放水淹七军”,似乎当年“千里走单骑”的感觉。吕蒙、陆逊都看透了关羽的毛病。设置了一系列的连环计,加速关羽的头脑膨胀虚无缥缈。按理说,刘备和诸葛亮应该以适当的方式予以提醒,可是刘备不然,尤其是诸葛亮,又来个“雪上加霜”!刘备封马超,关羽“刚而自矜”的毛病犯了,于是插手说“超之才可与谁比”并打算与马超一比。亮答之曰:“——超雄烈过人,当世英杰,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美髯公之绝伦逸群也”。据说关羽阅读此信后,捋着自个的“美髯”硬是兴奋了半天,并撤消了与马超比武的念头。至此,可以说,关公必败无疑。
3、关羽失荆州打一歇后语是什么
(1)、但关羽有一个特点,就是骄傲自负,后来他的命运也败在性格上。
(2)、关羽死得时候还没有到垂暮之年,而且打败于禁也让他的威名远播四海,但在他人生辉煌的时候,上天却和他开了个玩笑,直接断送了一代英雄。现代有许多学者通过对历史史实的不断考证,发现了关羽的死亡的背后原因,似乎没那么简单。
(3)、猪鼻子里插葱----装象
(4)、担着胡子过河--------谦虚过度
(5)、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对关公的敬重乃至崇拜,并未在海内外华人中大幅度降温。尤其在港、澳、台同胞和旅居海外的华人那里,对于关公的祭祀、崇拜,依然热潮未退,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6)、草把做灯--------粗心(芯)
(7)、曹操杀华佗----------以怨报德
(8)、根据学者考证,在关羽败走麦城之前,刘备并没有进行大型的战争活动,因此在听说关羽失荆州后,他应该要立马出兵去援救关羽啊,但是刘备却没有这么做,即使听闻了关羽被杀的消息,刘备也没有多大触动,还从汉中慢慢将军队撤到了成都附近。
(9)、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第88回贾母)
(10)、猫哭耗子--------假慈悲
(11)、历史上的关羽勇猛刚强,深为三国当时人所称赞。《三国演义》进而为关羽创造了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等英雄壮举,这在歇后语中都有所反映。如:关羽斩华雄——马到成功。关公过五关——英雄当年。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关云长单刀赴会——谁敢动他一根毫毛。
(12)、后来关羽又用水来淹樊城,庞德被斩,于禁被关进大牢。曹操招谋士商量对策。一个谋士联系东吴,让它攻打荆州,来个围魏救赵。东吴派吕蒙和陆逊攻打。吕蒙装死,接着占领了荆州,关羽得到消息,就回兵救荆州,不料荆州被东吴占了,关羽退守麦城,后被东吴擒下,斩下了首级。
(13)、扁担挑水--------一心挂了两头
(14)、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第46回鸳鸯)
(15)、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46回鸳鸯)
(16)、LOONER放不下的是谁? 打一人名───谜底:刘关张
(17)、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第19回李嬷嬷)
(18)、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53回贾珍)
(19)、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关云长说三国——光说过五关斩六将,不说败走麦城
(20)、上述歇后语都突出说明关羽的英雄气概,反映出人们对关羽的景仰。
4、关羽失荆州下一句歇后语
(1)、关羽成神、成帝后,群众不只是对关帝爷顶礼膜拜,同时也创造了一些颇为风趣的歇后语:关老爷干活——劳神。关老爷告辞——走神了。关帝庙里失火——慌了神。关帝庙里求子——跨错了门。关帝庙里拜观音——走错了门。
(2)、(狗)捉耗子----------多管闲事
(3)、赵云似乎是早考虑的人选。其时赵云经过长坂坡的严峻考验(赵子龙单骑救主非小说家言):复杂多变的混乱局势中救刘备的独子,舍弃刘备的夫人,至少表明赵云的政治头脑十分清醒而坚定;千军万马、血染战袍、历尽艰苦磨难显示出赵云对主子的忠诚耿耿;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匹马纵横充分证明赵云的战斗能力——实万人敌也!赵云的大缺陷是没有参加“桃园结拜”,如此重要的位置交给这个自己还算相信又不是相信的,刘备不太放心。
(4)、刘关张桃园结金兰 打一中国历史词语───谜底:义和团
(5)、这个消息让关羽大为震惊,曹操听说关羽失了荆州开始出兵反击,无心恋战的关羽只好边打边退,终还是被徐晃等人打败了。好巧不巧地关羽选择了从麦城方向逃跑,终被东吴兵马抓获,由于拒不投降便被孙权下令斩杀了,连头颅都被拿去送给了曹操。
(6)、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林教头的棍棒——虚晃一下林冲上梁山——逼出来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专看你的破绽下手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校场里的土地——管得好宽官逼民反——不得不反没有三两三——不敢上梁山梁山兄弟——不打不成交梁山兄弟——不打不亲梁山兄弟——越打越亲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能力大鲁智深出家——无牵无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抱打不平酒肉和尚菜道士——岂有此理李逵打宋江——过后陪不是李逵升堂办案——乱打一通李逵扮新娘——装不象李鬼劫路——欺世盗名张顺浪中斗李逵——以长攻短武大郎上墙头——上不来下不去武大郎坐天下——没人敢保武大郎贩甲鱼——什么人卖什么货武大郎服毒——吃也死,不吃也死武大郎放风筝——出手不高武大郎的包子——七大八小武大郎的身子——不够尺寸武大郎的扁担——不长不短潘金莲熬药——暗地里放毒。潘金莲给武松敬酒——不怀好意潘金莲的裹脚布——肮脏货潘金莲的竹竿子——惹祸的根苗王婆照应武大郎——不是好事吃了砒霜上吊——肚子里有底武松看鸭子——英雄无用武之地景阳岗武松遇大虫——不是虎死,就是人伤端着酒壶打架——豁(喝)着干梁山的军师——无(吴)用孙二娘开的店——进不得石秀进祝家庄——走了不少盘陀路老虎扑食——三股劲
(7)、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气死周瑜后去给周瑜吊丧,诸葛亮表面上很伤心悲痛,其实内心很得意,但他又得代表刘备吊丧,维护孙刘联盟,装的像一点来骗人罢了,总的来说就是各装个真心的形式。现用来指某人故意做作,故作姿态给人看。
(8)、刘备上黄鹤楼——胆颤心惊刘玄德得了赵子龙——甭说多高兴
(9)、推小车上台阶-----一步一个坎
(10)、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11)、众所周知,张飞是一个粗豪的汉子,而绣花是一种细致的手工活,把张飞和绣花放在一起,这不是有粗有细吗?根据书中描写张飞本人确实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书中描写在定军山张飞久攻不下,便设计每天佯装喝的大醉诱魏将张郃,张郃根本想不到张飞这样的鲁莽汉子也会用计,果然中计深夜带兵劫寨中伏被活捉,张飞一举收服定军山。用来形容人说话做事表面好像粗鲁、随便,实际上却是审慎、细心。
(12)、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www.lzcn)
(13)、东洋人戴高帽--------假充大个
(14)、出处《汉书·魏相传》:“恃国家之大,矜人民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15)、三国时期,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赵云赶回解围,终大胜司马懿。这一招被称为空城计,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高明策略。
(16)、关张无命欲如何 打一电影名───谜底:伤逝,红与黑
(17)、在诸葛亮的想法中,要先固守荆州壮大实力,等到天下大变时可以“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这也算是诸葛亮北伐计划中的一部分。诸葛亮明白荆州对于刘备集团来说很重要,因此让虎将关羽去把守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18)、口才胜过刘关张 打一人名───谜底:谭冠三将军───谜语类型:人名谜语
(19)、猪八戒照镜子——自找难堪猪八戒照像——自找难堪(看)
(20)、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焦大)
5、关羽失荆州后面一句歇后语
(1)、所以说从两家联合大局上来说,东吴必须要让步。也只有这样两家实力才能平衡,如果荆州东吴拿去,那关羽的兵只能退回蜀地。
(2)、张飞。让此公守荆州重镇,刘备糊涂尚不至于此也。
(3)、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4)、赤壁之战结束后,蜀国为了夺取西川,派大将关羽镇守要地荆洲。吴国为了夺回荆洲,设鸿门宴招待关羽。关羽熟读兵书,久战沙场,便将计就计。带领十几个随从人员,单刀赴会。关羽不仅应邀赴了宴会,更是挫动了吴国的锐气,打消了收回荆洲的念头,比喻关云长不畏凶险,勇猛精进。
(5)、吕蒙看关羽不投降,就派兵加紧攻打。关羽知道麦城马上要被攻破,就留下王甫、周仓守麦城,自己率领关平、赵累和200名士兵从北门冲了出去。
(6)、半夜三更放大炮-------一鸣惊人
(7)、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第26回红玉)
(8)、泰山顶上观日出------高瞻远瞩
(9)、骄兵必败的意思也不见得是大家所理解的那个样子,其实如果真要仔细的分析的话,那就是骄傲的士兵,其实也指粗心大意,骄傲轻敌了,其实也比较符合关羽当时的情况了。
(10)、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11)、关公开凤眼——要杀人关公走麦城——后一招
(12)、芝麻开花--------节节高
(13)、聋子耳朵------------摆设
(14)、其实原话就是:“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了,看到这很多人觉得这个歇后语也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就是单纯的说的关羽失去荆州是因为大意了,其实这句话也是这个意思了。
(15)、《三国演义》中说,周瑜出谋划策,假意把孙权的妹妹许配给刘备,让刘备到东吴去成婚,想乘机扣留,夺还荆州。诸葛亮将计就计,在刘备行前做了周密的安排。结果弄假成真,刘备成婚后又带着夫人逃出吴国,周瑜带兵追赶,还被诸葛亮的伏兵打得大败。通常用来比喻本来是假装的,结果却变成了真事。有时还有后悔莫及的意思。
(16)、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17)、人民群众用踩高跷比喻关羽骄傲自负的毛病,形象生动又十分贴切,显示了民间文学贴近生活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18)、池塘里的风波----大不了
(19)、老(虎)嘴里拔牙-------冒险
(20)、人民群众口头上流传的一种固定的语句,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
(1)、用语,其本义在后半部分。歇后语包括两类,一是喻意,二是谐音,具有俏皮、幽默、含蓄等特点。
(2)、赶鸭子上架------吃力不讨好
(3)、刘关张再访茅庐 打一新词语───谜底:三者兼顾─
(4)、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第68回王熙凤)
(5)、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贾宝玉住在小西屋——到哪儿说哪儿正白旗的曹雪芹——真个别王熙凤的为人——两面三刀林黛玉进贾府——谨小慎微林黛玉的身子——弱不禁风贾府的大观园——外强中干贾宝玉看西厢——戏中有戏贾宝玉出家——看破红尘贾宝玉游魂——误入迷津纸糊的美人灯--一吹就破刘姥姥进大观园——少见多怪王熙凤衣锦还乡--另有缘故红楼梦十二金钗--原应叹息
(6)、提着马灯下矿井------步步深入
(7)、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8)、说“关羽射黄忠——手下留情”,实际是《三国演义》写关羽收取长沙时义释黄忠的故事。老将黄忠当时为长沙太守部将,与关羽首战一百余合双方不分胜负,关羽心中很佩服黄忠。次战时关羽拟用拖刀计对付黄忠,黄忠追关羽时忽然马失前蹄,被掀在地下。关羽回马举刀喝其换马再战,未加杀害。长沙太守对此起了疑心,下令黄忠再次交战时射杀关羽。
(9)、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也(第2回 陈琳)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第107回 蒋济)
(10)、关羽须髯甚美,为史书明载,红脸则是后世的创造。如《三国演义》说关羽“面如重枣”(重阳时的枣子)。三国戏、关羽戏中的关羽,一向是红脸。从戏剧脸谱源流讲,红脸关公始于宋、元时期,演出者以红脸代表“公忠”、正义。由于戏曲舞台的关羽是张红脸,庙堂上的关羽也都成了红脸,红脸关公于是家喻户晓,并成为关羽忠义武勇精神的象征。
(11)、虽然诸葛亮运用他超人的智慧,成功的利用了孙、曹两大集团的矛盾,击败了曹操。但不论从实力看还是从战绩看,这一胜利果实的分配都应当由孙权集团拿大头。
(12)、刘备所以会言而无信(直把鲁肃做掌上观的态度后人当有评述)一而无信、再而无信,荆州已不仅是诸葛亮所说的联吴抗曹的重要地理依据,更逐渐成为三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交叉、汇聚点。点以带面,面关全局。刘备借荆州后,谁来镇守已经显得尤为重要。
(13)、菜刀切豆腐------两面光
(14)、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15)、蜀汉221—263年,三国之为汉皇室后裔刘备所建立,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渊追谥刘禅,历二帝,共四十二年。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关羽失荆州一一( )歇后语115句(关羽失荆州打一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