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角 文言文【118句文案】

一、关于菱角的文言文

1、品读经典怡养品性suiyuan370284@1com

2、(3)“盈”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从“哥哥采盈盆,弟弟妹妹共欢欣”中你体会到什么?(采菱人满载而归,满心欢喜的心情)

3、短:缺点,这里指自己的无知。

4、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5、菱角,又名水菱、水栗,古时叫做“菱”,是我国著名的特产之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了。菱角有青色、红色和紫色的,皮脆肉美,不亚于板栗,生食可当水果,熟食可代粮食。一般都以蒸煮后食之,或晒干后剁成细粒,熬粥食之。

6、(3)啖(dàn):吃。

7、石作枕,醉为乡。藕花菱角满池塘。

8、采菱古诗。欣赏江洪的《采菱诗》:风生绿叶聚,波动紫茎开。

9、走进童年,触摸心灵的故乡。童年应该是欢乐的,一如琦君的“摇花乐”。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品尝菱角,读散文、古诗、民谣、古文,轻唱儿歌,充分体验到菱之乐。因为菱,童年有了纯美的记忆;因为菱,让江南水乡这个概念变得更亲切,而形象。学生通过学习与菱相关的文字,体验到采菱的童年趣事,自然而然地唤起了对水乡淳朴生活的向往,获得了一次情感与精神的洗礼。

10、菱角壳能治肝硬化、肝腹水,在《信息日报》中曾经报道过因一位读者利用菱角壳煎水代茶饮,可以调节肝硬化、肝腹水。而现代研究发现菱角壳对癌症细胞的抑制率高达8%,在《中草药通讯》中记载菱角壳在体内外食用都具有抗癌作用。而现代研究发现,菱角肉具有抗肝腹水、肝癌的作用。对癌细胞的生长和繁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能够吞噬细胞,达到防治癌症的目的。特别对于消化系统癌症效果明显。并且,在现代临床上菱角壳常用于调节食道癌、子宫癌、乳腺癌等。

11、全文甚至没有一个字对这个“北人”的性格长相的描写,但是读完,他强势蛮横、不懂装懂、愚蠢滑稽的样子却一下子跳到了我们面前,为什么呢?仔细品味对话,你会有所收获,环环相扣节奏紧凑的对话,是我们要学习的哦,除此之外,语言夸张也让人物的样子更加浮夸入木三分。

12、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有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菱角的壳儿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儿.”那人为自己的错误辩护说:“我并不是不知道(吃菱角需要去掉壳儿),(我)连壳儿一起吃,是想要来祛热啊.”问的人说:“北方地区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自己不懂硬装懂啊.

13、荷叶团团团似镜,菱角尖尖尖似锥。

14、夫(fú):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提示下文。

15、这篇文章说明的道理是:(用孔子的话回答。)

16、新衫一样殿头黄,银带排方獭尾长。总把玉鞭骑御马,绿鬃红额麝香香。

17、古岸开青葑,新渠走碧流。会看光满万家楼。记取他年扶路、入西州。佳节连梅雨,馀生寄叶舟。只将菱角与鸡头。更有月明千顷、一时留。

18、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出生在北方的人)连菱角壳也一起放进嘴里吃。

19、答:①人人都有缺点,但不要掩饰缺点。②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③要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

20、不识菱角的人译文:有个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的北方人。他到南方做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于是道:“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呀!”问的人又问:“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上,哪里没有呢?”菱角明明是生长在水中的,那个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二、菱角 文言文

1、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2、古岸开青葑,新渠走碧流。

3、坐:因为,由于。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4、可以的。这个痛风的患者主要是不能吃含嘌呤高的食物,其他的食物倒是没有什么禁忌的;一般不要吃火锅,动物内脏、海味、鱼虾类、豆制品等;。

5、(3)再来细细品味,这一幅图的色彩也很美,你哪里可以看出来?同样美美地读一读。

6、菱,种于池塘中;叶浮水面,先开小白花;其实有角,有两有四;嫩时剥食,味极甘美;老则煮而食之。

7、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8、绿蚁杯香嫩,红丝脍缕肥。

9、(4)同学们,民谣的特点是,口语化,语言朴素简洁又清新活泼,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民谣还有一个特点,能唱。再次拍手诵读。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1、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2、短:缺点,短处,不足之处。欲:想要。

13、百度百科—北人食菱有个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的北方人。他到南方做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于是道:“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呀!”问的人又问:“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上,哪里没有呢?”菱角明明是生长在水中的,那个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北人食菱》文言文中,仕:动词,意思是做官。啖:动词,意思是吃。以:介词,意思是用。坐:连词,意思是因为、由于。

14、但是如今的小学语文课文中,除了词串教学中出现“采菱”一词外,已经不再有采菱的相关内容了。江南富有情趣的采菱文化已经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我们班的学生80%是新市民子女,来自五湖四海。极少一部分学生在老家见过菱角,见过菱塘。20%是土生土长的无锡人,虽然生活在江南水乡,也品尝过菱角,却没见过菱叶、菱花、菱塘,以及采菱比赛、剥菱比赛等民俗活动。

15、(2)古时候,人们读书有滋有味,喜欢摇头晃脑,咱们读小古文的时候也可以这样有情有趣。跟老师一起来读一遍。自己再轻轻读两遍。

16、原文:《北人食菱》明代江盈科

17、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8、北人不识菱者原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出处《新世说》

19、佳节连梅雨,馀生寄叶舟。

20、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三、北人食菱文言文

1、菱角又名水栗、菱实,是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菱的果实。菱角有青色、红色和紫色,它的外形有些犹如牛头,有无角的,一角的,二角的,三角的,品种不同外形也不同,其果肉可食,嫩茎可作菜蔬。菱角的售价一般在3元~10元每斤不等。

2、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

3、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界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每个人的学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4、夫(fú)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⑥强(qiǎng)不知以为知也⑦。

5、今天我们要读的小古文中主人公的举动会让我们在笑声中不由自主地思考——我是不是也有过类似于他的举动而不自知?我遇到此类的情况该如何处理?

6、弟子规(全)音频+视频+注释+图文精美版

7、(孟母)乃去,舍市旁。

8、(1)这是小古文,大家第一次接触,你也许很想知道什么叫小古文。小古文就是那些短短的、浅浅的,读起来很好玩、很有味道的文言故事和文言经典句段。

9、记取他年扶路、入西州。

10、仕(于):(在)官,做官。

11、1动词清热2因为3译文:有个北方人,自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后来到南方作官,(一次大家)坐在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有人提醒他说:“吃菱角要去壳。”他却想掩盖自己的短处,说:“我不是不知道要去壳,是想用来清热呀!”人家问他:“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到处都有。”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12、故园无此味,何必苦思归?

13、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4、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1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界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每个人的学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16、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什么都懂,因此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子的话)”,反而不会有人笑你,应实事求是,才能弄懂问题。

17、欣赏刘禹锡的《采菱行》: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鸳翔。

18、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19、鱼藻宫中锁翠娥,先皇行处不曾过。如今池底休铺锦,菱角鸡头积渐多。

20、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dàn)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四、菱角 古诗

1、(2)小结:风吹河面,菱叶翩翩起舞,水波荡漾,菱茎徐徐展开,充分展示了菱池的动态美。两句诗里共用了几个动词?诗歌的语言是极其凝练的,四个动词就把一池的菱叶写活了,美美地读一遍。

2、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什么都懂,因此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反而不会有人笑你。

3、对话精彩,言见其人。

4、这个故事的喜剧效果强,为什么呢?作者为“北人出丑”做足了铺垫啊,例如:生而不识菱却仕于南方;吃错了,强词一曰并壳而入为去热;漏出破绽后,继续掩饰“前山后山无地不有”,层层递进的冲突为故事带来了很多的趣味,这样的故事当然耐看了。

5、(2)第一句点明是哪一个季节,怎样的天气?秋日光指的是秋天的阳光。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是在秋天一个晴朗的日子来到了白马湖。从一个“平”字可以想象出什么?阳光照耀下的湖面是水平如镜。

6、东南风吹来暖洋洋,烟雨楼造在湖中央,

7、《本草纲目》中说:菱角能补脾胃,强股膝,健力益气,菱粉粥有益胃肠,可解内热,老年人常食有益

8、殿前明日中和节,连夜琼林散舞衣。传报所司分蜡烛,监开金锁放入归。

9、雨埋钓舟小,风扬酒旗斜。

10、走进江南,感知水乡菱文化。教师建构的采菱课程,把学生引入江南,让学生有机会认识菱,了解菱,亲近菱,知道采菱是江南人的一种生活情趣,知道文人雅士对菱的喜爱,懂得了传承江南菱文化的重要性。课程丰富的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正如听课老师无锡市春城实验小学的周玲妹所说:“我想,对于今天上课的每个孩子而言,以后金秋时节江南水乡的鲜菱上市了,再次品尝到菱角时,一定会感到特别有滋味,看到菱塘,听到采菱谣,读到菱的文字时也一定感觉更有情趣。”在课程的渗透和孩子的认知中,江南的菱角已逐渐由一种美食成为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符号。

11、《幼学琼林》(朗诵视频+全文完整版)

12、前面我们看到劳动的人们只是坐着普通的小船在忙着采菱,而这里这个小船装饰很讲究。你们能猜一猜坐在上面的人是什么身份?(贵族女子,穿着丝绸的衣服,她们是出来观赏风景的)

13、更有月明千顷、一时留。

14、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5、青菱小,红菱老,不问红与青,只觉菱儿好。好哥哥,去采菱,菱塘浅,坐小盆。哥哥采盈盆,弟弟妹妹共欢欣。

16、设计冲突,系好包袱。

17、解释北方人生来不认识菱角的,(有个北方人)在南方当官,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就)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那人自己保护自己的缺点,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要用来清热解毒。”有人问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回答说:“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菱角生长在水(他)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18、观鱼傍湓浦,看竹入杨家。

19、言语看智慧;言语看品质;言语识言者;言语见自我……让我们走进故事,看看自己能看到什么?

20、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五、关于吃菱角的文言文

1、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2、采得青菱到何里去卖?采得青菱到行里去卖。

3、温馨提醒:欢迎把古文卡片保存到相册,随时复习查看

4、④其人:那人。⑤护短:为缺点或过失辩护。⑥坐:因为。⑦强(qiǎng)不知以为知:自己不懂硬以为懂。强,勉强。

5、小学学习中,关键点就是积累足够多的基础知识,为今后更高级的学习奠定基础。今天小学基础知识库就为大家分享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20:《北人食菱》!希望对老师教学和孩子学习有所帮助。欢迎大家转发、分享、收藏哦~

6、坐:因为,由于。

7、闲出乘轻屐,徐行蹋软沙。

8、并:连同。去:去除,去掉。欲:想要。坐:因为,由于。或:有的人。而:表转折,此指却曰:说。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北人:北方人。以:用来。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仕:(仕途)在……做官。啖:吃。并壳:连同皮壳。啖:食用,此可指吃。何:哪里。识:知道。答:回答。护:掩饰。短:缺点,短处。席:酒席。

9、(4)小结:在旧时江南,水多菱多,采菱是寻常百姓人家的一件趣事。

10、闲出乘轻屐,徐行蹋软沙。观鱼傍湓浦,看竹入杨家。林迸穿篱笋,藤飘落水花。雨埋钓舟小,风飏酒旗斜。嫩剥青菱角,浓煎白茗芽。淹留不知夕,城树欲栖鸦。柳影繁初合,莺声涩渐稀。早梅迎夏结,残絮送春飞。西日韶光尽,南风暑气微。展张新小簟,熨帖旧生衣。绿蚁杯香嫩,红丝脍缕肥。故园无此味,何必苦思归。

11、(2)喜欢这首民谣吗?说说喜欢的理由。

12、下面一段对话即是关于食物的古文。食:吃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3、(2)仕(于):(在)官,做官。

14、早梅迎夏结,残絮送春飞。

15、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dàn)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fú)/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qiǎng)不知/以为知也。——《缘箩山人集》

16、(作者单位:无锡师范附属小学,无锡市新吴区南丰小学)

17、作为一名草根摄影爱好者,周末来到无锡锦园菱塘拍摄当地人采菱的情景。小小的菱角触发了我美好的童年记忆。想起童年每次品尝菱角的时候就会情不自禁地背诵起清浅的小古文《采菱歌》,会想起采菱的红船,想起一群小伙伴采菱的欢乐情境。

18、小学文言文引读∥北人食菱OR自护其短

19、出自古文,《古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山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翻译:北方有个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当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掩饰自己的缺点,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有人问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什么地方没有?”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比喻不懂装懂。

20、下面句子中“去”的意思是:

六、关于菱角的文言文

1、(丁丁当当背古文)推送时间为每周周五。

2、土埋处处铁菱角,半夜经由未觉难。

3、(4)此坐:这是因为。

4、(3)这两篇小古文写了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文章的意思。齐读一遍。

5、(2)在现场钢琴伴奏下学唱富有江南水乡韵味的儿童歌曲《采红菱》。

6、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7、此坐:这是因为。

8、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什么都懂,因此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反而不会有人笑你,应实事求是,才能弄懂问题。不要去掩盖自己的短处,应实事求是。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

10、菱角别名水菱、水栗子,原产于我国南方,品种繁多。以色泽论,有青菱、红菱、紫菱等;从角数分,则有四角菱、三角菱、苏杭馄饨菱;以味道看,有清香脆嫩的嘉兴南湖无角菱、鲜美香甜的江苏吴县元宝菱,以及广州地区风味别致的大头菱等。人们喜欢吃菱角,还编出了吃菱角的绕口令:“吃菱角,剥菱壳,菱壳丢在北壁角。不吃菱角不剥壳,菱壳不丢北壁角。”

11、天晓岭根伤中倒,方知行过铁门关。

12、菱角生长在水中,而不是生长在土里,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扩展资料寓意:

13、展张新小簟,熨帖旧生衣。

14、本文给人多方面的启示,请你选择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15、《笠翁对韵》(朗诵视频+全文完整版)

16、菱角生长在水中,而不是生长在土里,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17、八月桂花开来香喷喷,姐妹双双采青菱,

18、《声律启蒙》(朗诵视频+全文完整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菱角 文言文【118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