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塞的大意是什么意思
1、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2、如果有像李广这样的将军还在的话,
3、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板块一:初探边塞,破诗题
5、师:读了这么多遍,你们知道古诗的意思吗?为了帮助你们更了解这首古诗,老师特地制作了一个解诗锦囊,请大家借助老师的锦囊和书上的注释,四人一组进行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出塞》。限时3分钟。
6、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7、生:秦朝的明月汉朝的边关,征途的人还没有回来。
8、3.解释带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要是英勇善战的李广将军还健在,绝不让匈奴的兵马越过阴山。(提示:“但使”“飞将”“不教”“胡马”四词要翻译过来;师可视情况简要介绍阴山。)
10、师:很显然,这轮明月,万古未变,一直照耀着边关,见证着边关的沧桑历史。
11、“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胡马),是指胡人的军队。
12、离家远征,将士至今没有回还。
13、在这首诗当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但使),是只要的意思。而(龙城飞将),一种说法是指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另一种说法是指李广,因其勇猛善战,被匈奴称为“飞将军”。
14、现在让我们带着对古诗的理解一起再来读一遍古诗吧!
15、历史上的“昭君出塞”:真的没那么传奇"昭君出塞"时,匈奴经历了"五单于争立"的窝里斗,国力早已江河日下;而汉元帝坐享"昭宣中兴"之成果,建昭三年(前36年)在西域又灭了郅支单于,朝野集体牛哄哄的,呼韩邪却是抱着"且喜且惧"的心态来的,哪有和亲的必要?然则王昭君的故事还是名留青史,成了传奇,这又是为何?
16、出塞诗指描写塞外(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情景、战事、军民生活的诗歌。“塞”指长城要塞,如玉门关、雁门关、山海关等边关。著名的出塞诗有王昌龄《出塞》《从军行》;王之涣《出塞》;王翰《凉州词》;李白《关山月》;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等等。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翰《凉州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7、(2)出示全诗,指名说读懂了哪些诗句意思(不求统大致符合意思即可),还有哪些疑问。学生不能解决之处,师再引导解疑。
18、《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19、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20、“长征人未还”,“”指边塞和内地相距,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
二、出塞大概的意思
1、精读全诗,入境悟情
2、指名谈感受。(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3、理解“但使”“教”的意思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5、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6、借助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
7、3.四句道出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
8、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
9、理解诗意,掌握学法
10、小组合作,讨论古诗大意。
1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渴望平息战事的感情。
12、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一说山西太原人。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之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
13、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但是离家的士卒却没能回还。如果有像卫青和李广这样骁勇善战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14、《出塞》是乐府旧题。秦汉以来的边塞,秦汉以来守卫边塞的军人,他们所守的是中原辉煌的文明,是我们共同的家。离家,不是个人的小家,是从边塞开始,是无故人,多胡语的异地,是传统的化外之地,天下之外的地方。
15、播放古典乐曲《十面埋伏》,引导学生想象古战场的悲壮场面。
16、师:谁来学学王昌龄,一展诗情?
17、教师讲述古诗的历史背景,引入境界。
18、师:同学们,让我们打开想象的翅膀,穿越历史的空,去想象一下,在遥远的家乡,望着这轮明月,白发苍苍的父母,在想些什么?勤劳善良的妻子,在想些什么?天真可爱的孩子,又在想些什么?把他心中所想的话,说出来?点名回答。师点评,并用自己的语言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
19、师:那么,这边关既是汉朝时期的边关,还是哪些时期的边关呢?(汉、唐)
20、昭君出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故事。王昭君,名嫱(音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后来也有根据这个故事创作的诗歌、琵琶曲、戏剧、电视剧等艺术作品(
三、出塞的意思简单一点
1、3)明月还是自古以来的明月,边关还是自古以来的边关,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想象画面,体会诗境;品悟字词,体味诗情”的方法学会了《出塞》。请看,我把诗人王昌龄的《出塞》也带来了。(PPT出示: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3、不让胡人战马敢踏过阴山半步。
4、(4)总结初读古诗的要求:首先我们要读正确、流利,有节奏,就是我们说的字正腔圆、有板有眼。
5、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表现的内容是厚重和复杂的。既有对远征士卒的浓厚同情,对朝廷好大喜功和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家国的荣誉和战争的正义性,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6、(设计意图:书不读熟不开讲。张口读诗,是学诗的第一步,是理解诗、感悟诗的前提。此环节旨在让学生先把诗正确,读熟悉,并用比赛读的方式,让学生读诗有激情。老师前如其分的点评让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去领悟,去生疑,为进一步的理解蓄势。)
7、同学们,今天的古诗诵读就到这里了,现在你能充分理解这首诗、了解诗人王昌龄了吗?我们今天虽然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诗人王昌龄的出塞却反映了中国人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美好愿望,让我们远离硝烟,远离疫情,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愿我们的国家国泰民安!
8、一个被打服了的匈奴首领,到宗主国朝谒,好吃好喝,全程免单不说,汉元帝的各种赏赐也让其跪了。呼韩邪单于眼泪哗哗的,心里说,陛下对我这么好,这辈子给您当儿子是不成了,请您同意我给您当女婿吧,"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汉元帝舍不得自己的女儿,其他女子他是舍得的,于是乎后宫一位姓王的良家女子远嫁了番邦。《汉书》记载的"昭君出塞"背景,大抵如此。
9、(2)(PPT出示《资治通鉴.唐纪》资料)师引读。
10、王昭君出嫁,是竟宁元年(前33年)正月。五月,汉元帝病逝了。以此可见,作为普通宫女的她,见不到皇帝也属正常,跟画工没关系,更不会自愿请行,朝廷"外交"事务传达不到她这一级。合理的推测是,因为她姓王,勉强可与皇后王政君连宗,身份可以尊贵一些,所以选择了她。
11、那有的是什么样的感觉?
12、出处:唐代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是在历史的角度找到坚实的立足点,衬托出当时的好大喜功不合理、不能持久。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首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14、(2)读出节奏有韵味。
15、征战长久延续征夫不回还。
16、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17、“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
18、《出塞》这首诗的意思是: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让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19、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想象画面,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20、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四、出塞的大概意思是什么意思
1、(出示句二)回想画面读一读,你又读出了哪些“言外之意”,悟出了那种诗情?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出塞大概的意思【61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