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塞的后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想象画面,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2、4.全诗的情调悲壮高昂。
3、景中含情或者寓情于景。针对问句“一往情深深几许?”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用简笔勾勒出一副黄昏深山夕照,秋雨绵绵的景象,不直接表达表情,用饱含愁思的深山黄昏秋雨图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4、《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5、(1)(PPT出示相关边塞诗句,师生合作读。)
6、这首诗,取材的角度很有特色。它反映的是边塞战争,但并不正面描写战争。诗人的着眼点既不在军书送出前边关如何被围,也不在军书送至后援军如何出动,而是仅仅撷取军使飞马告急这样一个片断、一个侧面来写,至于前前后后的情况,则让读者自己用想象去补充。这种写法,节奏短促,一气呵成,篇幅集中而内蕴丰富,在艺术构思上也显得不落俗套。
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8、《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第一首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对《出塞》的评价历来很高。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
9、师:面对不断重复的人间悲剧,诗人王昌龄多么希望时光倒流,回到汉朝相对安稳的日子啊,因为——(引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10、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微课
11、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是唐诗意境表现的典型,也是唐诗意境表现手法的典型,即以流动展现的静态景物,表现一幅动态画面,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12、表现手法上的赋比兴。(如《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3章法上的重复叠句,反复咏叹,增强了诗的音乐感,使情感得到尽情抒发。(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4语言上的双声叠韵和叠字叠句的形式,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以及诗歌的感染力。(如《采薇》:叠字如“烈烈”写心如火灼;“业业”、“骙骙”、“翼翼”写马的高大、雄壮、整齐;“依依”写柳枝的迎风摇曳;“霏霏”写雪花的漫天飞舞。叠词如“采薇采薇”、“曰归曰归”,重复歌唱,以加重语气,加强感情的表达。)修辞手法“赋比兴”你自己去找。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是兴。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这是赋。
13、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14、颂诗人(PPT出示课文插图)
15、(2)学生分享搜集的关于诗人和本诗背景的不同资料,师随机对学生予以肯定。
16、诗从写景入手。“秦时明月汉时关”,皓月当空,照耀着边疆的关塞,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加以修饰,使意境更加高远,把我们引到了遥远的古代,更引人深思:秦汉以来边防战争连续不断,一直持续至今,真是拖得太久了!这是从时间上描写边塞的悠久。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17、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18、结合工具书和注释,自学古诗,理解古诗意思。
19、朗读,陶冶情操,升华修养!
20、这里是朗读者的聚集地,你来朗读,你来倾听!
二、出塞的后两句由什么转入什么
1、★学法迁移(如果时间不足,把拓展学习引向课外。)
2、1.王昌龄是()代诗人。《出塞》一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人未还。”两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图。后两句()表达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就是()。
3、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的爱国之情。
4、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5、出塞一二句用的是什么的手法?《出塞》第二句用的是互文见义的手法。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长征人未还”,“”指边塞和内地相距,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全诗:《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6、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7、采用比喻的手法。原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8、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9、指名反馈读,引导学生结合字音、流畅度评价。(注意“教”读第一声。可补充原因——唐诗平仄规律;《古代汉语字典》解释)
10、《出塞》中的第二句用的是互文见义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长征人未还”,“”指边塞和内地相距,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译文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征战长久延续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11、(2)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人未还。
12、“一将功成万骨枯”,更是一篇之警策。它词约而义丰。与“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之句相比,字数减半而意味倍添。它不仅同样含有“将军夸宝剑,功在杀人多”的现实内容;还更多一层“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的意味,即言将军封侯是用士卒牺牲的高昂代价换取的。其次,一句之中运用了强烈对比手法:“一”与“万”、“荣”与“枯”的对照,令人触目惊心。“骨”字极形象骇目。这里的对比手法和“骨”字的运用,都很接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惊人之句。前三句只用意三分,词气委婉,而此句十分刻意,掷地有声,相形之下更觉字字千钧。
13、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14、后两句采用以古讽今的手法,借古代名将来讽刺当今边将的无能,表达作者关心国家安危的爱国激情
15、(1)PPT出示王昌龄简介,指名读。
16、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17、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18、本文用了白描的手法,描写的是木雕的(肖像)和(动作)文章的某些句子表现出了木雕的“神”:“手目转动,艳妆如生”“又作昭君出塞”“学解马作诸剧”等
1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0、谁说说这两句诗什么意思?相机检查注释“但使、胡马”的理解。了解李广。(1)PPT出示唐.卢纶的《塞下曲》,指名说从诗中认识了怎样的李将军。(2)PPT补充李广资料,感知其英勇善战,读出敬佩(思念)之情。
三、出塞第一句是什么手法
1、*课前互动创诗境:看图猜诗句。
2、后两句采用以古讽今的手法,借古代名将来讽刺当今边将的无能,表达作者关心国家安危的爱国激情。
3、王昌龄的边塞诗或抒发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充满了杀敌卫国的热情;或描写长期征战怀乡思亲的“边愁”,流露出对统治阶级的不满。一部分描写妇女生活的诗也很有名。他的诗意境开阔,精神昂扬,语言流畅,言简意深,当时就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著有《王昌龄集》。
4、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5、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真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7、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9、(4)总结初读古诗的要求:首先我们要读正确、流利,有节奏,就是我们说的字正腔圆、有板有眼。
10、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11、2.“长征人未还”写出了秦汉以来世世代代征夫的共同悲剧。
12、出塞二首其一 后两句诗用了(借古讽今)手法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抒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写得气势豪迈,铿锵有力。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借古代名将来讽刺当今边将的无能,语意含蓄,情感深沉;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13、师:放声朗读便于记诵,低声吟咏利于思悟。请同学们轻声读诗句,参照文下注释,说说意思,不懂之处同桌一起探讨。
14、《出塞》中的第二句用的是互文见义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长征人未还”,“”指边塞和内地相距,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译文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征战长久延续征夫不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15、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16、《出塞》,是边塞诗的著名题目。主要以描写边疆的军旅生活与军事行动为主。有一定的主关民族意识,因与其所处历史时期及生存环境有关。间接的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17、3.四句道出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
18、“长征人未还。”——离家出征边塞的士兵,至今仍没有回还。(师:诗中的“人”指的是——出征的战士。唐朝管出征边塞的士兵就叫“征人”。板书:征人。)
19、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20、还是少妇们梦中相依相伴的丈夫。
四、出塞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1、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2、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气概。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卫青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3、《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这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本诗虽区区二十个字,却写出了当时的实情:单于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率军溃逃,将军在“大雪满弓刀”的奇寒天气情况下准备率军出击。一逃一追把紧张的气氛全部渲染了出来。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4、 骝马的背上新近跨上了白玉的马鞍,旋即上了战场。战罢之时,月已升起,惨白的月光照在沙场上,令人望而生寒。
5、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6、(2)读出节奏有韵味。
7、来唤醒你那真挚的情缘
8、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9、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0、将秦汉以来的千年历史与当时明月笼罩下的边关巧妙地融合起来。目睹眼前的景物“明月”、城“关”,怎能不触发起乡关之思!长征没有归期,古代秦汉已经如此,今天唐代依然如此。假如李广将军还活着的话,就决不会让胡马度过阴山,边境安定,征人也就可以回家与亲人团聚了。“但使”、“不教”的假设句对古代英雄人物飞将军李广充满无限景仰之情,对现今将领的讽刺含意不言自明。(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11、胡维平篆书作品|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一》
1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想象画面,体会诗境;品悟字词,体味诗情”的方法学会了《出塞》。请看,我把诗人王昌龄的《出塞》也带来了。(PPT出示: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13、富饶的水域江山都已绘入战图,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而不得。请你别再提什么封侯的事情了,一将功成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
14、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它的尾联用了视觉与听觉的合奏。结尾两句,正是这一禅理意趣的反映。此时,古寺万籁俱寂,没有尘世的喧嚣,只有那回荡在寂静山林中的阵阵的钟磬声音,更加使人感到了禅院生活的宁静幽寂。全诗风格清丽,意境幽绝。另外: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5、 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人未还。
16、师:这画面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凄凉)读出你的感受来。
17、长风几,吹度玉门关。
1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要是英勇善战的李广将军还健在,绝不让匈奴的兵马越过阴山。(提示:“但使”“飞将”“不教”“胡马”四词要翻译过来;师可视情况简要介绍阴山。)
19、首句从秦汉时的月色和关塞写起,点名月色、关塞依旧,但时光流逝,朝代变迁,长期边防战争给人民和将士带来无限灾难与痛苦。在描写景物中,给予了深厚的感情。
20、对下面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五、出塞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
1、梁思成:音乐、建筑之间的通感
2、仍然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可是去之外打仗的战士还未回来。
3、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昌龄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4、答:《出塞》、《凉州词》都是边塞诗,描写了壮阔苍凉的边塞景物,抒发了守卫边疆的将士们凄怨而又悲壮的情感。诗的首句写自下而上对黄河的远眺,次句写边塞环境的险恶,两句合在一起,用大笔写意的手法,渲染刻画了边塞
5、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6、是一篇讽刺文学意思是能证明王孙贵族之所以高贵的地方就是他们那娇生惯养又弱不禁风的金枝玉叶之躯而民众又对这种所谓的贵族趋之若骛这个作品写于1835年,收集在《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里。它的情节虽然简短,但意义却很深刻。真正的王子只能与真正的公主结婚,即所谓的“门当户对”。但真正的公主的特点是什么呢?她的特点是皮肤娇嫩,嫩的连“压在这二十床垫子和二十床鸭绒被下面的一粒豌豆”都能感觉得出来。这粒豌豆证明出公主的真实,因此,它也成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东西,被“送进了博物馆”。封建统治者就是这样荒唐。这个小故事是一莫大的讽刺,与《皇帝的新装》也异曲同工之妙。
7、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人未还。
8、这首诗通过对汉代名将的怀念,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首句从秦汉时的月色和关塞写起,点名月色、关塞依旧,但时光流逝,朝代变迁,长期边防战争给人民和将士带来无限灾难与痛苦。在描写景物中,给予了深厚的感情。后两句采用以古讽今的手法,借古代名将来讽刺当今边将的无能,语意含蓄,情感深沉。诗中充满关心国家安危的爱国激情。
9、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
10、课外拓展,延读经典。
11、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2、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13、(1)学生自学诗句,同桌探讨,师巡视了解疑问之处。
14、龙城飞将:“龙城”:地名,是匈奴圣地,汉朝大将军卫青曾奇袭龙城,后与匈奴作战七战七胜。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汉之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指一人,实指卫李,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15、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16、《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内容写边塞战争。陇西,即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这首《陇西行》诗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虚实相对,宛若电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诗情凄楚,吟来潸然泪下。
17、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经常用的题目。塞(sài):边关
18、(1)读正确、流利,做到字正腔圆。
19、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落》飘向何处?笛声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出塞的后两句由什么转入什么【99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