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古代法律谚语
1、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2、官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
3、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4、公牛的主人A说:“是母牛勾引了公牛,应由母牛的主人B赔偿C。”
5、(1)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6、法律是一种不断完善的实践,虽然可能因其缺陷而失效,甚至根本失效,但它绝不是一种荒唐的玩笑。——德沃金
7、上面这副楹联是雍正皇帝题在圆明园正大光明殿上。清朝的皇帝普遍勤快,不像明朝许多皇帝上殿办理公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爱来不来。雍正的勤快可与秦始皇媲美,用“宵衣旰食”形容一点不过分。“乐民之乐”来自《孟子•梁惠王下》中的一段话:“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雍正皇帝也要风雅一下,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乐民之乐”是皇帝要达到的修养,这是封建社会的高立法者、司法者、执政者听从亚圣的号召,努力奋斗的目标。比较起来,“宵衣旰食”易达,“乐民之乐”难现。
8、百善孝为先,从古至今,无论一个人有多高的地位,只要他不孝顺就会被无数人吐槽,但如果一个人孝顺,,哪怕家贫如洗,都会受到别人的尊敬。
9、(2020)苏01民终550号
10、现在,我们回到传统中国乡民的诉讼心态上来。141型塑乡民诉讼心态的基本因素有二:其帝国官方的诉讼态度和司法实践的腐败无能;其乡土社会的人情关系和生活境遇。对此,上节和本节的讨论已经有所涉及。尚待我们稍稍补充的是,帝国官方对于乡民的诉讼态度如何?乡民的诉讼状况究竟怎样?
11、下面这四幅衙署楹联就反映了这种意识形态:
12、一花一世界,一诗一情怀
13、当然,献县刑房吏王瑾及另外那个吏所发生的事情到底真实不真实,那就不好说了。在今天,一般人不会认可其真实性,但在古代,在普遍相信鬼神的年代,绝大多数人是信以为真的。在现实中,有这样的“真事”发生,对人们的震慑力自然大。所以,不但刘愫写出了这样的楹联,其他信奉鬼神报应的官员也不甘落后,也在衙署撰写出反映鬼神报应的楹联。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古代信奉鬼神报应观念的官吏是多的。
14、“石邑深涧”,文字直译就是“石邑山的深涧”,有点摸头不着脑了么?实际上这个成语形容的是森严的法律,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不过这不是个褒义词,而是说执法必严虽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维持社会的秩序,但是立法的原则应该基于扬善。如果法律森严却不扬善,那么这些严厉残酷的施暴者本身也免不了被老百姓扔进那山涧的结果。
15、识记记住“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6、在中国历史上,官员的贪贿情况严重,许多王朝的灭亡与官员贪贿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官逼民反”是也。“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天下衙门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就是其真实写照。这当然是从老百姓角度讲的,是老百姓对官员的评价。由于老百姓是官府的常客,与官吏打交道多,对衙门的黑暗现实有切身的体会,故而对官吏的评价具有性。
17、A.识记知道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祖国统一的主要措施;知道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的史实。
18、言论自由是一切权利之母。——卡多索
19、很明显,林达所举的那个日本留学生被误杀案例,也可以纳入上述西方法律传统关于黑夜犯罪的范畴;也就是说,林达对这一案例的解读,仅仅强调了“私宅不受侵犯”的一面,而忽略了“对黑夜犯罪的正当防卫”的另一面。这个解读至少是不够全面的。更重要的是,如果说,日本人被误杀一案体现了美国“私宅不受侵犯”的观念和法律,那么,这种“私宅不受侵犯”的观念和法律,也就不是美国的专利,在欧洲中世纪,乃至古罗马时代——现代人权观念尚未确定的旧时代——就已经出现了。
20、官司惹许多烦恼,掌案要钱,中人要钱;倘若意疏一点,就当面铺三下连他耳底作清烧。
二、法律的谚语
1、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社会经验。被告王学权没有与原告戴胜义签订书面合伙协议,也没有形成事实上的合伙关系。原告戴胜义在出资后始终处于与被告王学权不平等的被动地位,虽几次变更诉讼请求,但有一项请求没变的是,要求被告王学权赔偿出资款1326000元。原告戴胜义虽然有一项请求解除合伙关系,但其诉讼理由部分的关键点还是在于被告王学权以合伙为名骗取出资,要求赔偿出资款和利息,并未要求对盈利进行分红,这也证明原告戴胜义并未认可当事人之间形成了事实上的合伙关系。原告戴胜义作为一名老百姓,对合伙法律关系并无清楚认识,本次诉讼的请求和理由并不相符。
2、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九层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
3、官员步入仕途,就进入了“治国”的行列,按儒家的思想,官员要处处为老百姓着想,而兴利除弊是对一位官员的基本要求。历史上,那些能臣都在为官之地留下了载入史册的业绩。只要是有良心的官员,都会觉得自己为老百姓做的好事太少。而四顾茫茫,世上能臣太少,官员大多碌碌无为,尸位素餐,没能力为百姓谋幸福。甚至有些只顾搜刮,只想过自己骄奢淫逸的生活,不顾百姓的死活。所以,才有了四川蓬溪县令泮先珍写下的下面这副楹联:
4、这篇简短的判词,可圈可点之处有二:一是白居易明确了“故意”与“过失”的区别,并按饲养动物的主人的主观恶性来判赔偿的比例;二是白居易根据“公平原则”划分责任,作出了公允的评判。牛马在野外混杂相处,造成了伤害,在难以区分各自主人的过失大小的情况下,以“公平原则”断案是合理的。
5、唐太宗统治期间,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同时认真吸取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
6、两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金;一人一般心,有钱难买针。
7、借用文中英国领事霍普金斯一句话,来评论和总结一下:当在中国的外国居民把一个人作为汉学家来谈论的时候,他们通常是把他的看做傻瓜。深以为然!这使我不得不重新审视文章题目是不是一种讽刺?
8、温端政等编著:《中国谚语大全》,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版
9、英国哲学家、思想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战争中,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深远的力量和影响。
10、此联写得较为抽象,从大的来说,也是为官的依据、准则。由于书画一家,所以,古代官员中的书法家、画家特多,而音乐家不是太多。此副楹联作者要“寄傲琴书”,这并不表明他有当音乐家的志向,只是显示他想当清官能臣,因为历史上有一个“鸣琴而治”的故事。据《吕氏春秋•察贤》载,孔子学生宓子贱治理单父,整天待在室内弹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宓子贱的治理地方的方法称为“鸣琴而治”。黟县的县老爷也坐不住了,目光移到了乐器琴那里。一句“劳形案牍”,说明县老爷工作生活并不安逸,还挺忙碌的。朱熹说过:“平易近民,为政之本。”所以,县老爷“关怀黎庶”也属于“效法圣哲”的一个环节。
11、(2015)武海法商字第00152号
12、(出处)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伯尔曼
13、(1)上面8个话题中,属于中国史范畴的话题是ABDH(1分)
14、这种法律观念在古代中国不仅是一纸具文,而是真正深入人心的。可举一则笑话为证:两父子都在衙门里任文吏之职,有一晚父子一起赏月,父亲要儿子作诗一首,儿子遂以公文腔调作咏月诗:“凭甚文书离海外?给何路引走天涯?更有一般违法处,夜深无故入人家。”可见以“夜深无故入人家”为违法,已成为公众的普通常识了。
15、(注意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
16、考研学堂,考研人交流的平台
17、(1)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18、“法律的生命不在逻辑而在于经验”
19、就行政处罚的效能而言,实施行政处罚的宗旨在于及时纠正违法行为、保护合法权益、修复被破坏的社会管理秩序。迟来的正义非正义,行政效率原则要求行政处罚及时公正实施。
20、(释义)这句话主要阐述了法律与道德关系的一种模式,即耶律内克和耶林的低限度的道德说,该学说认为,法律与道德在某些方面重合,法律与一个社会低层次的道德——该社会中起码的道德——基本同法是实现这种道德要求的必不可少的强制性手段和衡量质疑道德要求的具体标准。
三、法律的谚语或名言警句
1、在上述动物于野外共同给第三人造成损害的案件中,除非有证据证明公牛和母牛各自实际造成的损害,否则,就无法确定公牛、母牛各自的主人的责任比例,就应当适用“公平责任”原则判决赔偿金额,即判决A和B各赔偿一半。也就是说,一审判决是有法律依据的,是正确的。
2、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辰。
3、我今更把争讼的利害讲与你们听:一纸入了公门,定要分个胜负,你们惟恐输却,只得要去钻营,承行的礼物、皂快的东道,预先费下许多,倘然遇着官府不肖,还要借端诈害,或往来过客、地方乡绅讨情揽管,或歇家包头、衙蠹差役索钱过付,原被有意扯过两平,蚤已大家不能歇手,若一家赢了,一家输下,还要另行告起,下司衙门输了,更要到上司衙门去告,承问衙门招详过了,上司或要再驳,重新费起。每有一词经历几个衙门,一事挨守几个年头,不结不了,干证被害,牵连无数,陷在囹圄,受尽刑罚,一案结时,累穷的也不知几家,拖死的也不知几人,你们百姓就是有个铜山金穴也要费尽,就是铁铸的身躯也要磨光了,你道这样争讼利害不利害?167
4、运用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5、付给律师的费用不应据其在法庭上陈述时间的长短,而应据其辩护质量的优劣。——克莱门凯
6、他对内政的改革从整顿田制入手,首先“作封洫”重新划分土地界限,确定各家的土地所有权,以制止贵族对土地的肆意侵占和争夺;又把农户按五家为伍的方式编制起来,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以加强对农民的控制。子产执政之初,改革措施也曾遭到广泛斥责,但他不为所动,坚决推行。其后改革成效显著,人们又普遍歌颂他的政绩,甚至担心后继乏人。
7、乡民心目中的社会秩序与诉讼境遇
8、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
9、废除宫刑制度。北朝西魏在大统十三年(公元547年)下诏禁止宫刑:“自今应宫刑者,直没官,勿刑。”北齐在天统五年(公元569年)也诏令废止宫刑:“应宫刑者普免为官口”。
10、TheCourtHouse,Pontoise/1873/CamillePissarro
11、正是基于这种信仰,我们亦才有幸看到了这部著作。刑法格言历经千年,不改其文字,依然具有生命力。
12、曾国藩在刑部任职时就发现老百姓告状的案子,官府基本都判原告犯诬告罪。上京城告状的案子,接案官员本是督抚、钦差大臣,可是这些官员从不过问,都交给首府提审,首府办案官员根本不提问案由,而靠刑讯逼迫告状者承认自己是诬告,使老百姓冤上加冤,雪上加霜。
13、治赋有常径,勿施小恩忘大体;
14、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
15、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罚才能使犯罪得到偿还。——达雷
16、请认真思考下面的8个话题,完成相关任务(本题共8分)
17、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18、有此上士,则必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虞延
19、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20、当然,还有的衙署楹联更加亲民:
四、中国古代的法谚
1、吕璜的冤案得到平反,只能归于命运好。许多冤假错案平反太难了,即就是搜集证据大为方便的今日,仍然不易,像聂树斌案、浙江张氏叔侄案,看似新证据在握,却步履艰辛,拖了很长时间才得以翻案。那么古代呢?搜集证据的手段那样落后,下情那样难以上达,平反之日只能说遥遥无期。所以,走向衙门的人们,快快截住涉讼的步伐。
2、(出处)罗马法学家庞波涅斯提出的著名法律格言
3、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4、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5、通过法律格言中所蕴含的法律智慧,来培育法律文化,或是作者的良苦用心。当“法律不强人所难”的刑法格言如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样深入人心,那必是法治昌盛之时。
6、下联悬挂于福建按察使署:
7、第五篇叫《一个伟大的汉学家》。作者提到了一个汉学家“翟理斯博士”。并对此人的著作质量和真正价值进行评估。文章指出翟理斯博士两个特点。拥有文学天赋:能写出优美的合乎语言习惯的英文。但是完全缺失哲学洞察力,甚至连普通判断都没有。能够翻译中文的句子,但是不能解释和翻译中国的思想。
8、有学者在当下中国做过问卷调查,发现:人们的功利性阅读占其主要部分,有的人甚至终其一生,都在功利性阅读里打转。为考试、为文凭、为职称、为升迁、为炫耀等,目的明显,甚至目的前置,即书还没读,读书目的已全然呈现出来。这种阅读方式尽管未必全非,但显然不是理想阅读之境。其实,读书除了实用乃至改变人的生存处境外,更重要的作用在于,读书是为了不受蒙骗,明白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争取做一个有尊严而体面的人。
9、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亲爱亲人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而爱惜万物。
1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粗大的树木都是由小树苗长成的
11、慎独:在单独行动的时候,要做到慎独。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违反法律之事。
12、(此处的强调的是志向坚定不坚定)
13、“程序是法治和恣意而治的分水岭”
14、识记知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
15、衙署楹联反映的官员的无讼观
1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荣华富贵,对我来说只是天际的一片浮云,毫无意义。
17、志不强者智不达:志向不坚定的人智慧不能充分发挥
18、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己;
19、二者都是源于原始社会习惯规范,直到后来“大家”即国家出现后,二者才开始逐渐分离,各自发展。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家庭的形态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从严格意义上讲,现在意义上的家庭同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家庭有很大区别,或者说将历史上的家庭称为家族更确切。不可否认,中国古代存在着小家庭,但是这种小家庭是依附于宗族或者家族的。
20、修得宰官身,造福不难防造孽;
五、中国古代法律名言警句
1、法律是低限度的道德。
2、2006年湖北宜昌市中考试卷
3、品一首诗词,与古人邂逅
4、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民。
5、以身戴行:言行合用身心戴道而行。
6、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王安石
7、法律显示了国家几个世纪以来发展的故事,它不能被视为仅仅是数学课本中的定律及推算方式。——霍姆斯
8、法发展的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学,也不在司法判决,而在社会本身。——埃利希
9、(5)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10、“法律之内,应有天理人情在”
11、如何学习“中国法制史”
12、乐民之乐,以和性怡情。
13、(1)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14、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15、(释义)正是程序决定了法治与随心所欲或反复无常的人治之间的大部分差异。坚定地遵守严格的法律程序,是我们赖以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要。
16、法律之内,应有天理人情在。纵观本案,申请人作为原第三人单位一名养路工,在岗期间顶烈日冒严寒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坚持奋战在第一线。因常年在高温酷暑、严寒等环境下加班加点高强度的作业,致使申请人身体抱恙。请求……
17、除了自然灾难外,社会上的阶级压迫、民族压迫以及战争带来的灾难也丝毫不亚于自然灾害。经过黄巾起义,动乱造成“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画面;经过安史之乱,战争带来“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的凄惨景象。成吉思汗、多尔衮、张献忠都称得上杀人魔王。面对自然灾害和战争、阶级压迫、民族压迫,人们的反抗大多无能无力,只好屈辱地生活下去,把希望寄托于报应之中。
18、这副衙署楹联题写于清代贵州一个驿馆。
19、P58商业: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早的纸币。P59“交子图”。
20、传真:83287761
六、中国古代法律谚语
1、(出处)美国法学家霍姆斯在《普通法》一书中提出的著名论断
2、本院认为,“法律不保护权利上的睡眠者”,为了促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及时通过诉讼程序维护自身权益,尽快稳定行政法律关系,法律对起诉期限作出了相应规定。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法定期间,当事人只有在法定期间内提起诉讼,才有可能获得司法救济。
3、一审判决结果是:农夫A和农夫B各赔一半。
4、欠房债八元,靴尖何利,马棒何凶,睹人命若鸿毛,李孟仙倚官压势;
5、自己的身份是官,偏要说是百姓。吃穿靠百姓,就要给百姓撑腰,能做到这一点,确实没有忘本。得官失官寻常事,但千万不要说当官没用,地方上一点离不开。有上联的铺垫,完全可以料想到,地方上的大小事情全靠我“本县大老爷”,为民办事理所应当。
6、只要法律不再有力量,一切合法的东西也都不会再有力量。—卢梭
7、万岁爷(因为宣讲圣谕广训,所以用此语气)意思说:从古以来就有个乡党,怎么叫做“乡党”?就如各村各堡儿街坊邻舍家便是。古来的圣人常常教人和睦乡党,但是这一村一堡儿里头的人,一日一日渐渐的多了,挨门逐户,开眼便相见,不是拉拉扯扯的亲戚,就是时常在一块儿的朋友,有喜庆的事便大家都来庆贺,有死丧的事便大家都来祭吊,没事的时候,你看那一个不亲热呢?因为朝暮相见,唇齿相连,便从好里头生出不好来了。或者因为娃子们搬嘴斗气,或者因为鸡儿狗儿有什么骚扰的去处,或者因为茶前酒后言差语错,或者因为借贷不遂衔怨成仇,或者因为要债不还合气打架,或者因为盖房买田不曾尽让通知,以致结成嫌疑,种种的事体也难细说。109
8、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时世,做这官不勤不清不慎,易造孽难欺天。
9、(四川宜宾)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下列关于秦长城起止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10、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神涵光
11、本文节选自北京大学法学院李启成教授的新书——《中国法律史讲义》导论
12、法律人是民主社会后的贵族,他们是防止民主走向极端和多数人暴政的坚固的堡垒。——托克维尔
13、P73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制成了“司南”,这是世界上早的指南仪器;“汉朝的司南(模型)”
14、参考答案:(1)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新航路地开辟创造了条件。两方殖民者通过开辟新航路,走向了殖民扩张的道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使世界逐渐连为一体。(7分)
15、识记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16、虽然传统中国的乡民可以通过经济交易和婚姻关系超越乡土社会的狭隘空间,112或者通过“湖广填四川”之类的移民途径,113建立与外部社会的交流和沟通。有时,一些游荡在乡土社会每个角落的行脚僧侣和乞丐,也是乡民获得外部信息的渠道,但基本上来说,乡土社会属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熟人社会。在这种生活空间的制约下,乡民逐步形成了对外部社会的疏离感和防范心理,对来自外部世界的陌生人的不信任与敌视态度。114通过考察谚语,我们发现,这种封闭心态乃是一种心理上的“差序格局”,它是社会秩序结构的反映。
17、存疑时有利于被告在刑事审判中,在对案件事实部分存在无法排除的合理疑问时,应当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裁决。
18、春秋初年,郑国的武公和庄公都是具有雄才大略的人物,特别是郑庄公打败北方的山戎,成为中原各诸侯国的主心骨,被后人称为“春秋初霸”。庄公治理郑国43年,使郑国达到极盛,疆域南到栎邑(今禹州市),东建启封(今开封),北跨黄河与卫、晋交错,西控虎牢关。但庄公死后,郑国很快陷入内乱,先是权臣祭仲赶走太子忽,立公子突为国君,是为郑厉公。
19、国家应该尊重公民的个人私有财产,国家也责任培养公民对他人的和自己的财产权利的尊重和热情,仓廪足而知礼节,一个私有草产极大丰富的国家和民族,才可能是一个道德文明昌盛的国家和民族。生命比整个世界都珍贵。——曲新久
20、先秦各学派中,与管理行为关系较密切的主要有: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我们将以极简略的形式,从上述四家中析取精华、具现代价值的成分,希望能够对今天的管理者提供一些借鉴。(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正越来越展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无论作为管理者还是作为被管理者、合作者或是竞争对手,了解中国本土的文化背景,肯定是有益的。这里有一个前提:我们的目的已不仅是你死我活的“求胜”,而更重“双赢”。)
1、《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道家儿童启蒙书目。书名早见之于明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增广贤文》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
2、P12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气势宏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3、提出了“改过”“慎独”“重行”“内省”“自讼”等行之有效的修养方法。
4、好的法律从习惯产生。——儒贝尔
5、(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6、父子有亲,群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
7、鉴真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8、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9、运用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10、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11、──摘自人教版历史教材(七下)第4课
12、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鉴真雕像”
13、(2018)宁行申84号
14、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
15、墨家有一位领袖名叫腹(黄享),居住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了人。秦惠王对腹说:“你的年事已高,又只有一个儿子,我已命令官吏不杀你的儿子了。”腹回答道:“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处刑。禁止杀人和伤人的法,是天下人都应遵守的大义。”腹不听惠王的劝解,还是杀了儿子。
16、参考答案:(1)科举制度;隋朝。(2)改良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法律的谚语【136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