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首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148句文案】

一、三首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

1、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单元检测

2、诗的前两句:这两句从“清明时节”、“雨纷纷”“欲断魂”交代了时间、场景、心情。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心情,找个地方避雨休息,借酒浇愁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为后文问哪里有酒家做铺垫。

3、预习卡▍课本练习答案▍口算题卡

4、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做腊八粥、泡腊八蒜,而年味也从腊八开始日渐浓郁。

5、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6、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7、19菩萨蛮中秋(俞律)

8、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9、(译文)我独自作客他乡,每逢佳节都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想到远方兄弟们身佩茱萸登高,也会因为少了我而感到遗憾。

10、清明时节雨纷纷,

11、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近年来,南京夫子庙已重新修葺,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12、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13、“独”部首是“犭”笔顺是:撇、弯勾、撇。

14、处:chù办事处chǔ处理

1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16、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伸出纤细雪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织布。(织女)一整天也织不了完整的花纹,哭得泪如雨下。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只隔一条清澈的河,相视而不能相互说话。

1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8、林家台上招同过,冷冷茗鸥闲坐。露瓦飞萤,星河渡雁,月好层云初破。凭高天大。望双塔疏灯,小红禅火。废寺残钟,夜香未灺旧莲座。

19、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20、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二、5首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

1、关注后发送消息“语文21”

2、无意之间,我们又联系着《寒食》,通过对比,发现《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中的景,是动态的、充满生机的,而《十月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的景,却是静态的、满是凄凉的;也发现了《寒食》和《十五夜望月》在写法上的共同点——先写景,再抒情——以及抒情方式的含蓄蕴藉。

3、 有关七夕节的诗句:

4、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元旦: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重阳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6、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测试卷带答案

7、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春节)

8、第10课《纸的发明》同步练习

9、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10、经此示范,当学生站起来逐句讲述诗句意思时,大多都能有意识地沿着后续诗句的线索,从织女的角度,合理地补上细节,讲清诗意。在讲述诗意的过程中,程炫烨将“泣涕零如雨”解作“悲伤得鼻涕眼泪如雨落下来一样”,惹得大家狂笑不止。可不是吗?以织女的天仙之姿,若是哭得鼻涕纷飞,那场景,着实有些“吓人”。

11、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12、如此看来,我们抓住“春城”“东风”“轻烟”对韩翃此诗所作的解读,也未尝不可。经过这样一番探索,学生通过这小小一首《寒食》的学习,不仅了解了诗中寒食节“传赐新火”的习俗,还对于诗歌的解读,有了“一首诗歌的打开方式,不止一种”的深刻体会。

13、湖海飘零一少年。芒鞋归后故人怜。黄花消瘦夕阳前。

14、我以为,自己这一课的教学,是在向薛法根老师的《浪淘沙》致敬。

15、第三名学生将“日暮汉宫传蜡烛”中的“汉宫”解作“皇宫”,将“传蜡烛”直白地解作“传递蜡烛”,在我的提示下,终于知道,在唐人诗句中,“汉宫”多指“唐皇宫”,而“传蜡烛”,更准确地说,乃是“宫中传赐新火”。第四名学生将“轻烟散入五侯家”直白地解作“烟雾轻轻地飘入权贵豪门的家中”,我进一步提示学生,其实,在诗歌的后两句中,“轻烟散入五侯家”是果,“日暮汉宫传蜡烛”是因,我们可以抓住因果关系来串讲诗歌大意。而“春城无处不飞花”与“寒食东风御柳斜”之间,也有这样的关系。但指名回答的学生对诗意的讲解,仍然稍有些呆滞。

16、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17、何hé(何时、何地、何苦)

18、后面一句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19、休问赏心淮水,法曲任抛残,瑶殿凄清。难遣旧家人老,征衫痕污,歌扇尘零。婵媛梦远,负今宵、风露分明。总输他邻女,花阴浅拜,细雨裙轻。

20、传说故事:貂蝉拜月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三、三首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资料

1、15番禺莲花山中秋待月(陈永正)莲花一塔矗江沱,日夕微云与荡摩。地迥可堪容大月,情深真欲蹈金波。山川郁郁芒须吐,空色冥冥影自挪。梦湿鲛人百年泪,虎门南望壮心多。(1983年作)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

3、介绍单元主题,导入课文。

4、①河汉女:指织女星。河汉,银河。

5、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人祭祖、扫墓的日子。《岁时百问》:“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6、多样记录,主动参与

7、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8、《迢迢牵牛星》,说的是牛郎织女的传说。提到牛郎织女,就得说到中国版的情人节——七夕。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牛郎织女见面的日子。在古代,这个节日为受到女孩子的重视,为什么呢?稍后在下文为你揭秘。

9、御柳:皇城里的柳树。按当时习俗,寒食节折柳枝插门,以表示纪念。

10、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11、《寒食》写的是寒食节。寒食节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一两天。这个节日从春秋时传下来,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吃不上热腾腾的饭菜,因此就称之为寒食。

12、相:xiāng相处xiàng相貌

13、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1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1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6、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同步练习习作《看图话,写一写·放风筝》同步练习

17、《清明》的前两句诗中描写了清明时节特有的天气——雨纷纷,描述了扫墓人冒雨前行的复杂心情——欲断魂;后两句诗则展示了扫墓人向牧童问路以解困境的场景。诗歌用十分浅白的语言,自然流畅地讲述了扫墓人在清明节的境遇。

18、02中秋夜作(钱钟书)补就青瓷转玉盘,夜深秋重酿新寒。不知何处栏干好,许我闲凭借月看。(作于1940年)

19、三年级(下)《昆虫备忘录》

20、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四、3首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

1、古诗抄写2遍,并背诵下来。

2、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3、(唐)韩翃(hóng)

4、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5、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名为介山,并修庙立碑。同时,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的这一天,“寒食禁火”,举国上下不许烧火煮食,只能吃干粮和冷食。

6、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7、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蒿

8、寒食,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日,旧时在清明节前的一两日。民间认为,寒食节来源于对介子推的纪念,其淡泊名利、宁死不屈、忠孝节义的传统美德受到推崇。

9、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给后人留下1000多首诗歌、800多篇散文的丰富文化遗产。代表作:《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等。

10、兄(xiōnɡxōnɡ)魂(húnhúi)屠(fútú)

11、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12、嗤嗤童稚戏,迢迢岁夜长。

13、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炎黄子孙共同的记忆。传统的节日文化,彰显的不仅仅是民情风俗,更是彰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等传统美德。

14、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著有《韩君平诗集》

15、这首诗一共十六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词,即迢迢、皎皎、纤纤、盈盈、脉脉。叠词的使用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16、课后习题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7、遥知兄弟登高处

18、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19、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20、曾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五、有关传统节日的三首古诗

1、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唐朝天宝年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2、相传有三位神仙变成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与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济助,唯有兔子束手无策。后来兔子说:“你们吃我的肉吧!”就跃入烈火中,将自己烧熟,神仙大受感动,把兔子送到月宫内,成了玉兔。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春节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宵节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重阳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秋八月十五夜月(杜甫)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端午日赐衣(杜甫)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5、中秋佳节,人们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6、等学生将《迢迢牵牛星》中织女的愁苦解读得差不多之后,我一边板书一边告诉学生:“在《古诗十九首》中,有很多像《迢迢牵牛星》这样描写留守家中的女子对在外游子(丈夫)的思念的诗,我们将之称为‘思妇闺愁’主题。”

7、第8课《池子与河流》图文讲解

8、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9、(教材简析)(本课重难点)

10、赏析“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1、通过活动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12、1)《古诗三首》分别写了我国三个传统节日,《元日》这首诗写的是春节,《清明》这首诗写的是清明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的是重阳节。

13、表达了诗人对王侯贵族享有特权的不满和讽刺。

14、“翃”读“hóng”。

15、《十五夜望月》这首诗中点明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6、金蟾,指月亮。上联令人联想起白居易《忆江南》词句“山寺月中寻桂子”。传说月中有桂树,至中秋则桂子飘落而下。上联与白词同用此典。下联指钱塘江潮。传说伍子胥死后,魂魄常驾白马素车来往于钱塘江中,至中秋后一二日,江潮涌动,气势吞天。下联盖本此。此联妙在两个字:“细”与“齐”,上联意境之静美,下联之意境雄浑,尽在这两个字。

17、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18、客里襟怀如病酒,梦中风雨未寒天。不辞残醉落吟鞭。

19、全诗将叙事与写景结合。通过对“爆竹声”“屠苏酒”“换桃符”以及开春送暖的春风等新年特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春节这一天的热闹景象,流露出诗人在除旧迎新时无比喜悦的心情。

20、诗歌中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请指出诗中眼见之实景来。

六、三首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

1、泣qì:哭泣、抽泣、泣不成声

2、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除日(农历年尾后一天)

5、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6、异:上短下长居中写,丿和竖要保持点距离,字才舒展。

7、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8、08己亥中秋(溥心畬)避地逢佳节,栖迟强自欢。天香飘月桂,露气湿庭兰。别绪衔杯起,愁心揽镜看。故乡当此夜,湖上不胜寒。(1959)

9、三年级(下)习作2:看图话,写一写

10、①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11、寒食东风御柳斜轻烟散入五侯家

12、时间:公历(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13、朗读《清明》时,语调要低沉,要读出诗人雨中前行时的苦闷、伤感之情。

14、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15、此联是明代大学士杨廷和(1459—1529)父子的杰作。相传杨廷和8岁那年,有一次,他父亲与客人对饮到深夜,出上句让客人对,可是无人对出,在一旁的小廷和随即应对,语惊四座。旧时,一夜分为五更,两小时一更,“半夜”自然是“五更之半”。秋季三个月为“三秋”,即初秋七月(孟秋),中秋八月(仲秋),晚秋九月(季秋),所以下联谓“中秋八月之中”。“一”与“三”,“五”与“八”,“半”与“中”,诸数量对,十分工整。且由于事理上的要求,颇为不易。

16、第2课《燕子》类文阅读同步练习

17、“的、地、得”微课讲解(附100道练习及答案)

18、(赏析)前两句写出了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以及路上那些去上坟祭扫的人的心情。后两句写行人与牧童的问答,有声有色,令人回味无穷。

19、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20、01两渡太平洋皆逢中秋(吕碧城)不许微云滓太空,万流澎湃拥蟾宫。人天精契分明證,碧海青天又一逢。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09金陵秋兴八首用杜韵其六(黄侃)形胜空夸古石头,荆榛禾黍望中秋。疏钟度雨传凉训,落叶从风布旅愁。林木就摧无宿燕,湖波将涸有残鸥。黄旗青盖都虚渺,时上高城望九州。

3、把下列诗句和相关的诗意连一连。

4、俞陛云《诗境浅说》对此诗如此评价:

5、《十五夜望月》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月夜图,渲染了一种清幽寂静、凄凉的气氛,表达了作者中秋望月思远,想念好友的情感。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6、即可免费领下册视频或试卷练习

7、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想想晚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8、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9、第26课《方帽子店》同步练习

10、绛节飘飖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11、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问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只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12、每逢佳节倍思亲。()

1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14、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元宵节人们挂上各种灯笼,会猜灯谜,煮元宵吃;端午节人们会做镜糕、吃粽子、赛龙舟,门上插艾草、沙枣花等;中秋节一家团聚,烙月饼,看月亮……

15、上联化孟浩然《宿建德江》诗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下联化刘禹锡《乌衣巷》诗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16、(作者)林杰(朝代)唐

17、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18、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

19、相看座上须眉古,我亦鬓成霜。楼台寂寞,承平回首,莫问霓裳。

20、春节是我国盛大热闹的传统节日,是亲人团聚的日子。大年三十贴对联,吃饺子,放鞭炮,守岁。正月初一早早起来,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出门走亲访友,见面说“过年好”、“恭喜发财”等一些互相祝贺的话,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春节负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是亿万中国人情感的聚合。

1、诗的后两句:“曈曈”是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曈曈日”,指由暗转明的朝阳。结尾一句以桃符的更换揭示出“除旧布新”的主题。

2、课本练习答案▍全套试卷

3、《寒食》和《十五夜望月》写了哪些传统习俗?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查找资料了解一下。

4、学生交流第一首诗的学习方法。

5、七十期渐近,万缘心已忘。

6、七夕节,又名七巧节、乞巧节、双七姐诞等。七夕承载了中华几千年文化而富有浪漫色彩的节日。七夕夜晚坐看牵牛织女星、访闺中密友、拜祭织女、祈祷姻缘、切磋女红、乞巧祈福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七夕习俗。

7、默写时,要注意格式,每句居中写,标点不要遗漏。

8、B.第三句中的“故乡”指故乡的家人,“千里”指千里之外的自己。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5首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148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