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说说课稿课件
1、(1)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宾短语后置)
2、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3、合作学习、交流探究
4、学习;从师;姓;老师足以,够;物脚;值得
5、人称代词:作定语(他们的);人称代词:复指,作主语(今之众人);指示代词:相当于“那个”;语气副词:表感叹(多么);语气副词:表猜测、推测(大概、恐怕)
6、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7、初雪,雅尼的awalkintherain,奥马尔的runawaywithme,这三个跟师说应该比较应景
8、年轻好学的李蟠喜欢古文,他不像其他贵族子弟一样,反而向古人学习,积极向韩愈我拜师,我决定写一篇文章送给他。
9、文章末尾可查看各年级更新过的课件
10、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11、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答:〔〕与〔〕
12、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13、(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14、分论点:第二段: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15、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6、(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17、(8)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18、(7)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
19、作《师说》以贻之之,代词
20、中心论点:第三段:圣人无常师。
二、师说 说课稿
1、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惑师焉,惑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一段从师必要:“不从师,惑终不解”
5、(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通过学生质疑、讨论和教师的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使语文课堂更具开放性。
7、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8、(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9、A.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答:〔〕与〔〕
10、(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1、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分析并批判这种风气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
12、为了突出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朗读法、点拨法、提问法。
1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4、(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
15、(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16、本环节我会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虽然文章结尾说,这篇文章是写给那个叫李蟠的学生的,可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还会这样认为吗?他还是写给谁看的呢?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得出这篇文章既是写给当时那些不愿学习的士大夫阶层看的,也是写给当今社会的人们看的,因为在当今社会不尊重教师、不愿从师学习的现象依然存在。
17、论证方法:三个对比论证
18、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19、知识与技能:正确翻译课文,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以及特殊的文言句式。
20、(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
三、师说说课稿人教版
1、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刚刚对教材的分析、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2、《师说》大约是作者于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801—802),在京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所作。贞元十七年(801),辞退徐州官职,闲居洛阳传道授徒的作者,经过两次赴京调选,方于当年十月授予国子监四门博士之职。
3、②教学难点:积累文言知识
4、认真朗读课本,校准字音字形。请借助古汉语词典及课本注释,将该文翻译为现代汉语,按照段落分析文段中蕴含的文言现象,并背诵全文。
5、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答:〔〕与〔〕
6、译文: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闻知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7、(2)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8、(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
9、(例证、排比)布鲁诺、哥伦布、红军的事例
10、(例证)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
11、(1)背景介绍,作者简介,生介绍后,师出示课件并补充(4分钟)
12、(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13、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14、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⑵或师焉,或不焉()解释下列黑色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彼童子之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师道也()┣吾从而师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15、(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16、(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
17、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18、(2)过程与方法:本课遵循情境导入—朗读吟诵—文本翻译—文本探究的学习方法。
19、宾客,用作动词,是“以……为宾客”的意思。
20、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四、《师说》说课稿10分钟
1、③合作探究法,能较好的活跃课堂氛围,营造良好学习气氛,调动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奇,用作动词,是“以……为奇”的意思。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4、难点:第二段重点语句的翻译,理解第二段对比论证方法的运用。
5、请以“论学习”为题写一份提纲。
6、(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7、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8、羞,用作动词,是“以……为羞”的意思。
9、以上教学目标定位于文本本身的品味感知和记诵积累,重视欣赏文本而轻篇章的琐屑分析。我认为,语文教学要教出语文独特的美感来,教师要敢于根据自己的理解教课文,要善于品味教材,因此我在品味《师说》时品出了本文的“三美”(本教案后面附的全文教学构想中可以看到三美包括的具体内容),期待在教学活动中和学生共同品尝。
10、(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11、2:舍我其谁的意气使人奋起。
1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3、韩愈的师说教案首先要吃透教材,把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明白,读懂参考教学用书很重要.其次要备学生、备课文、备自己,有教学思路教案的格式:一教学内容分析;二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学习者特征分析;五教学策略与设计;六教学过程(重点);七教学评价设计;八课后反思及自我评价.
14、择师标准:“无贵贱、无长少,道所存,师所存”
1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不遗,吾未见其明也。
16、通过感知文本和课堂探究,使学生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17、(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18、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19、译文:我学习的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
20、第三课时:(教学要点)
五、师说说课ppt课件
1、《师说》一文的教材地位:《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这是一篇抨击时弊,宣扬师道的著名论文,是韩愈议论文中的典范作品。文章批评了当时不重视师道的不良风气,以娴熟的艺术技巧,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有力地揭示出士大夫阶层的愚顽与可笑。灵活自然的叙述和议论,将“从师之道”的几个重要原则问题阐述得极为深刻,令人信服。
2、阅读以下材料后你有何感受,假如你是韩先生,请以《论老师》为题,撰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3、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4、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问题探究,掌握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写作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5、《师说》教学设计(教师版)
6、(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7、①生自主翻译(15分钟),圈点出不理解的词和句子。
8、(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9、论证方法:事例论证、引用论证
10、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1、语文的教学中,要求“以读促悟”,苏轼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因此我会指导学生正确的诵读课文,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然后让回答以下问题:
12、导语设计:为了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我国于1985年正式确立教师节,以此引导社会各界人士表达对教师的感谢与尊重,相信同学们从小学到高中一定积累了不少赞美老师的名言警句,今天我们就来夸一夸我们的老师吧!
13、(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
14、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不耻相师与士大夫耻于相师作对比,指出士大夫之智不及他们所不齿的巫医、乐师、百工。作者分别用“愚”、“惑”、“可怪”来揭示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风气的不正常。
15、(6)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16、《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此作主要阐述了为人师的道理,以及为师和学习的关系。当中提出“圣人无常师”,以孔子师老子为例,说明了不耻下问之道
17、为师作用:“传道受业解惑”
18、(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19、整体把握(共17分钟)
20、主要内容论据:交待写作缘由及目的。
六、师说说课稿课件
1、(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良好的教材设计不单要对教材有深入的了解更要了解学生的情况。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基础,但深层次的词汇、文法以及阅读能力都还有待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进行引导和点拨,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鉴赏能力。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5、师,用作动词,是“以……为师”的意思。
6、请按照议论文写作的格式分析该文的结构。
7、主要内容论据:孔子名言名事
8、(10)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学习)
9、不知句读就向老师请教,有疑难问题不能解决却不向老师请教,小的事情要学习,大的事情反而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明白事理啊。
10、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呢?
11、粪土,用作动词,是“以……为粪土”的意思。
12、②初步感悟本文的语言美、思想美。
13、(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4、耻,用作动词,是“以……为耻”的意思。
15、(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
16、提纲既要写出中心论点,也要指出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和主要论据。
1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8、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19、⒀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师说 说课稿【119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