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竹的文章【107句文案】

一、苏轼写竹的诗词

1、苏东坡说——“虽一毫而莫取。”

2、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3、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4、现在新建了粉丝群以供各位诗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请在后台输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区回复喔)。

5、苏东坡爱竹情深,他认为竹的奉献太多,他曾在《记岭南行》中为竹“打抱不平”,说岭南人应该对竹抱愧才是。因为岭南人的饭桌上摆的是竹笋,房子上盖的是竹瓦,载货用的是竹筏,烧饭用的是竹燃料,写字用的是竹做的纸,脚上穿的是竹做的鞋,真可谓一日不可无此君!

6、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7、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一丛萱草,几竿修竹,数叶芭蕉。——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

9、傅如明书法,小楷,纸本,24x12cm,2009

10、(作者)岳飞(朝代)宋

11、竹,一丛一丛,青翠欲滴。竹,一丛一丛,深邃安然。

12、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13、柏府楼台衔倒影,茅茨松竹泻寒声。——王守仁《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14、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新竹》

15、一迳森然四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

16、苏轼的好朋友黄庭坚喜欢苏轼画的竹子,曾为其画题诗《题(并引)》:

17、译文:人们爱竹直而有节,且生来清瘦,更赞美它越老越坚硬、刚强。竹子曾与蒿草、蒺藜同受雨露的滋润,终则伴随松柏傲然挺立于结冰凝霜的寒冬。

18、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

19、“东坡在儋州,一日访黎子云,途中遇雨,从农家假笠木屐而归。妇儿争相随笑。群犬争吠。东坡曰:笑所怪也,吠所怪也。觉东坡潇洒出尘之致,数百年后,尤可想见。”

20、殷勤小梅花,仿佛吴姬面。

二、苏轼写竹的文章

1、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

2、南行渡关山,沙水清练练。

3、北宋官场,风云跌宕,雾霾重重。“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生平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东坡在失意的时候,并没有消沉,没有颓废,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寄情于自然,寄情于耕读,寄情于美食。美食有哪些呢?有东坡泡菜、东坡鱼、东坡肉,还有东坡肘子和竹笋烧鹅。于悲喜丛生中,与老友把酒言欢,尽诉衷肠。

4、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5、苏轼爱竹,画竹,赋竹,多因竹所具有的神韵,正是他个人精神气节的写照。作于元丰二年(1079年)湖州任上的《御史台榆槐竹柏》之《竹》诗,正是这种品质的形象表现:

6、此画画出了苏东坡的神韵。

7、在乡村的野外,古城墙的近旁,我手拄藜杖慢步徘徊,转瞬已是夕阳。昨夜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场微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凉。

8、鸟儿欢快地向房檐上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轻轻地飘了出来。

9、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10、译文:走进竹林穿过幽静小路,青萝枝叶拂着行人衣裳。苏东坡的爱竹,也许是前无古人,竹子和他终身相伴,不管到哪里,他的眼帘里不能没有竹子,“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他的名言。年轻时,东坡咏竹有豪迈之风:“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中年看竹,心情趋平淡:“疏疏帘外竹,浏浏竹间雨。窗扉净无尘,几砚寒生雾”;到老年:“累尽无可言,风来竹自啸”,“披衣坐小阁,散发临修竹”。由豪迈到平静恬淡,这是他人生的轨迹,而诗中之竹,正是他不同时期的心态写照。这个是他自己对他人生的一个概括,一种感慨吧。《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代王安石

11、秋雨,秋雨,无昼无夜,滴滴霏霏。

12、友人已经走了,又有谁能和我一同在这天寒地冻的时刻,捻着胡须吟咏诗句呢?

13、苏东坡对艺术对自然对人生,都有着深刻的思考。由现象悟出哲理,把人生的感受转化为理性的反思,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态度。在逆境中,他的情绪也有痛苦、愤懑、消沉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

14、《霜筠亭 》表达了竹子刚直也有落叶。

15、西风稍急喧窗竹,停又续,腻脸悬双玉。

16、历冰霜、不变好风姿,温如玉。——陆容《满江红·咏竹》

17、傍晚独坐被微风的响声惊动,临窗冥想思绪悠然远飘天外。

18、雨后新竹的姿彩多么叫人喜爱,更可爱晚山映照着夕阳的余辉。

19、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

20、苏轼富特色的咏竹诗是《于潜僧绿筠轩》,此诗可谓咏竹诗之绝唱:

三、苏轼《竹》诗歌赏析

1、点击上方“诗刊社”可以订阅哦

2、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王勃《送卢主簿》

3、词的上阕集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4、烟雾蒸腾中阳光西下,山里的鸟儿在嘲哳乱鸣。

5、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6、唐代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7、人生总有遗憾,总会不。坦然接受生活中的不,多想想生活中好的一面,这就是知足。

8、竹,柔可绕指,刚可作刃。在这一点上,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同竹子相比。竹,有自己的气节和个性。如果说木之美在于年轮的话,那么竹之美就在于气节了。竹子的叶形,大小长短肥瘦不同,叶族的结构也不一样。竹叶呈现着不同的文字图案——“人”“个”“介”等等。唉,均是“人”字头的字,人与竹居然有如此奇妙的联系。

9、是的,三苏祠里的竹的确不同于别处的竹。无论苦竹、斑竹、箭竹、凤尾竹、人面竹、佛肚竹都在各自的位置上,以自己方式,讲述着人与竹的故事,人与竹的传奇。

10、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唐·李世民《元日》

11、《严郑公宅同咏竹》——唐代杜甫

1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3、葛陂始与龙俱化,嶰谷聊同凤一吟。

14、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回青山渐行渐远。

15、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16、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杨《夏夜追凉》

17、筛月牵诗兴,笼烟伴酒杯。

18、凛凛冰霜节,修修玉雪身。

19、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20、明朝更有一种离愁别恨,难得今夜聚会传杯痛饮。

四、苏轼写竹子的诗有哪些

1、性孤高似柏,阿娇金屋。——陆容《满江红·咏竹》

2、词的下阕集两位诗人的诗句,一是白居易《画竹歌并引》:“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人。人画竹身肥拥肿,萧画茎瘦节节竦。”“婵娟不失筠粉态,萧飒尽得风烟情。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二是当朝曹希蕴诗。苏东坡在《书曹希蕴诗》说:“近世有妇人曹希蕴者,颇能诗,虽格韵不高,然时有巧语。尝作《墨竹》诗云:记得小轩岑寂夜,月移疏影上东墙。此语甚工。”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4、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5、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唐·白居易《夜雪》

6、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7、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8、苏轼只说“雪洒裾”,不说“泪沾衣”。

9、蓼岸荻花中,隐映竹篱茅舍。——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10、译文:窗外的丛竹挺拨直立,青翠中预示来年的春寒。竹子的坚贞为人欣赏,因为竹笋还未长成长竿。

11、苏东坡与李公麟讨论画画技法时说:“虽然,有道有艺,有道不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这意思是画山画水画竹之所以栩栩如生,并不仅仅依靠技艺,因为技艺有可能导致“留于物”,而妨碍了心灵表达,只有“胸有成竹”,其心智才能通于各种技艺,从而达于理。因而,他主张,“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12、(作者)郑燮(朝代)清

13、遗忘是记忆的落叶,而有特殊印记的器物却可以消除遗忘,让记忆生根。也许,每日看到本色竹椅,就会想起苏东坡,想起竹的品格和精神。

14、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比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这首诗颇有哲理。

15、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曹组《卜算子·兰》

16、(作者)苏轼(朝代)宋

17、刚从笋壳中破出的新竹尚且有些幼弱,不太能够自己保持挺直,但已姿态优雅,有了能耐受严寒的仪态。而要看到它严正可敬,傲对霜寒的样子,就要等到秋风骤起,花粉凋落的时候了。

18、春风吹回来了,庭院里的杂草变绿了,柳树也生出了嫩叶,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独自依靠着栏杆半天没有话说,那吹箫之声和刚刚升起的月亮和往年差不多。

19、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20、家僮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五、苏轼写竹子的诗句

1、译文: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云烟,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余晖的夕阳。

4、半夜,山上突然下起了鹅毛大雪,草地、树枝上被白雪覆盖,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座“银山”。

5、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

6、榴叶拥花当北户,竹根抽笋出东墙。——汤允绩《浣溪沙·燕垒雏空日正长》

7、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戎昱《桂州腊夜》

8、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杜甫《咏春笋》

9、心贞徒见赏,箨小未成竿。

10、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黏帘竹。——周邦彦《大酺·越调春雨》

11、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南北朝·吴均《山中杂诗》

12、宋.苏轼《霜筠亭》释义:

13、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14、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欧阳修《戏答元珍》

15、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

16、如果用一种植物形容中国文人,大概十之八九都会想到竹吧,竹本身的虚心而直、不畏霜雪的特点契合了中国文人士大夫的道德意识。苏东坡,他“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比这几条总结出来的“节操”来得更具人间烟火气。苏东坡对竹经典的评说,无疑是“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这一句。我特别欣赏的是苏东坡的真实,他并不因为竹之雅,就断然排除吃肉,虽然文人们向来赞成“肉食者鄙”,对吃肉的当权阶级是瞧不上眼的,然而苏东坡不管这些,他又说:“不俗加不瘦,竹笋加猪肉”,原来,他不但喜欢吃“东坡肉”,还喜欢吃竹笋烧肉。

17、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18、修竹傍林开,乔松倚岩列。——德隐《新秋晚眺》

19、《咏院中丛竹》唐代:吕太一

20、萋萋结绿枝,晔晔垂朱英。常恐零露降,不得全其生。叹息聊自思,此生岂我情。昔我未生时,谁者令我萌。弃置勿重陈,委化何足惊。

六、苏轼写竹的诗词

1、春光里中空的竹子,把绿色的倩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轻轻摇摆,轻轻动荡……露珠在长满竹笋的林间小道闪着光亮,那绿色的苔藓,正轻轻擦着竹根上的白霜。竹子可织成竹席送给美丽的姑娘纳凉;也可以裁制成钓竿,钓上大鱼几筐。听说三梁冠帽子的衬里用竹做成,我砍下一节竹子准备献给王孙戴上!

2、然而,我更喜欢苏东坡头戴斗笠的样子。

3、东坡爱竹情怀,不仅跃然画纸,也渗透在他的许多与画竹相关的诗文中。画家文同,字与可,是苏轼的从表弟,任洋州知州,勤于兴利除弊,治下面貌一新,于是选取三十个景物为对象,写下《守居园田三十首》,寄给苏轼等友。苏轼写了《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其《霜筠亭》诗曰:

4、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5、译文:嫩绿的竹子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的枝梢刚伸出墙外。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下来。竹影移过酒樽也觉得清凉。竹经雨洗显得秀丽而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只要不被摧残,一定可以看到它长到拂云之高。

6、《霜筠亭》(宋)苏轼解箨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于潜僧绿筠轩》(宋)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霜筠亭(宋.苏轼)解箨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自题临文与可画竹》(作者:苏轼)石室先生清兴动,落笔纵横飞小凤。借君妙意写篔簹,留与诗人发吟讽。

7、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苏轼写竹的文章【107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