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子勋
1、东方家庭的孩子比较善良但幼稚一些;西方家庭的孩子更独立,不会因家庭琐事而争吵,他们大多关注一些价值观方面的东西。
2、阅读本书,仿佛是一缕春风拂面,一丝细雨无声,问题似乎自自然然地解开了,心境也轻轻松松地变化。
3、跟着他。孩子到哪里上网玩游戏,妈妈就跟到哪里。妈妈就坐在门口,对孩子说“你玩就行,妈妈自己在家里很闷,妈妈也想出来散散心,你玩你的就行”。
4、做一道桥梁,让心理学走近大众
5、它绝不是一本普通的心理学著作,而是一部兼具文学性、哲理性和实用性的系心灵读本。
6、勋位是北洋政府时期对有功之臣授予的荣誉性称号。1913年1月13日,民国发布《勋位授予条例》,在条例中有这样的规定:“凡民国人民有勋劳于国家和社会者,授予勋位。”勋位分为六等:大勋位、勋一位、勋二位、勋三位、勋四位、勋五位。凡获得勋位者,依法律享受一定的年金。勋刀是民国时期授予有功人员的一种荣誉标志。1931年11月23日,中华国民政府在《陆海空军勋刀规则》中规定:“凡陆海空军官佐建有特殊勋绩,或勋章进至高等,而建有勋绩仍须奖励时”,颁给勋刀。勋刀通常在典礼活动时佩戴,分为一至九星级:一至三星授予校官和尉官,四至六星授予将官,七至九星授予“屡建特殊勋劳”的将官。一至三星勋刀由军政部长转授,四星以上勋刀由国民政府主席亲授。收起
7、朱建军说,李子勋与他一直志同道合。“我们做这一行为了什么?初心愿就是为了社会价值,需要让更多人有心理健康的知识。”
8、李子勋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曾任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首届中德高级心理调节师培训项目学员,心理协会北京心理咨询与调节专业委员会成员。
9、在李子勋看来,如果我们认为人性并不美好,人都是不可靠的、贪婪的、自私的,甚至是具有攻击性的,我们就会害怕跟人接触,就会选择防御,就会对别人缺乏起码的信任。久而久之,这种不良假定会成为沉重的心理负担。他举例说,就像如果你总是提防着你的朋友,就会发现他也在提防着你,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投射现象。
10、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李子勋的风格,有一个词为妥帖——儒雅。
11、学会用不解决的方式去解决。
12、的东西意味着终结或死亡。追求的人会终生处在自我放逐中。
13、“惊悉子勋老师离开了我们。心中无比悲痛。一代心理学的骄子,一个大众心理学的启蒙老师,一个点燃了成千上万的家庭和个人生命希望的人,一个好老师,好朋友,就这样走了。你走的太早、太匆忙……
14、李子勋曾是首届中德高级心理调节师培训项目学员,他参与的“中德班”对中国心理学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专业性和系统性,提升了中国本土调节师的视野和技术水准。之后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心理咨询和调节师,例如李子勋、杨凤池、朱建军、曾奇峰等。
15、投射性认同:妈妈关注孩子的什么,孩子就会成为什么!你关注他撒谎,而且只关注他撒谎的行为,而且每次你都能找到他撒谎的坚实的证据,那孩子就会认为他自己就是一个liar。
16、他曾是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实话实说》,北京电视台《心理时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星星夜谈》《情感世界》特约心理专家;《父母必读》《时尚健康》等杂志的专栏作家。
17、6/ 坦诚接纳自己的自卑。自信只是人类文化的产物,是人类为了掩饰对外部世界恐惧的一小块遮羞布,而自卑才是人类精神领域可靠的、赖以生存并维持生命张力的心境。
18、“可以害怕,但不可以逃走”既是利用系统脱敏疗法时李子勋老师的一句温柔提醒,更是李老师带给心理咨询的一方新天地。
19、如何定义“更好地生活”?在李子勋看来,有两个关键词:一是自取所需,一是随遇而安。
20、分享孩子玩电脑时的快乐。
二、李子勋老师忠告女生们在恋爱中我们好避免喜欢上一些
1、真正的自我探索是不能借助言语的(心理分析是很暴力的言语),的工具是感觉,的技术是接纳与认同,要达到的境界是无限。不然,所谓的自我探索出来的结果只是言语产物,还不如那些活得简单、从不对自我进行探索的人。
2、用文字去干扰他,而不是去评判他的对错。
3、不要过早的把价值系统塞进孩子脑子里,对孩子对错的判断造成了孩子自我的分裂,他的眼睛就会比较暗淡无光。
4、孩子玩游戏的时候,你搬个凳子来看着他玩,不用说话,就是认真的看着他玩游戏。
5、很多人知道李子勋,都是因为央视的《心理访谈》。
6、李子勋,男,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首届中德高级心理调节师培训项目学员,心理协会北京心理咨询与调节专业委员会成员。
7、朱建军说,上世纪90年代他对李子勋的印象一直贯彻至今——心胸宽阔,光风霁月。朱建军说:“李子勋是一个善于合作、能看到别人优点的很宽厚的人,很尊重别人的想法。”
8、·更多心理学帮助,进入幸福研习社·
9、李子勋生前挚友,著名心理学家朱建军说,其实早在“中德班”之前,大约1992年前后,一群来自各行各业的对心理咨询领域颇感兴趣的人,在北京自发组织了心理学研讨小组“心灵绿洲”,经常一起开研讨会、办活动。
10、所谓的成败是他人的判断,幸福感才是自我的冷暖自知。
11、告诉我你当下来找我做什么,不要扯太多的过去的东西。
12、只给孩子一条规则——尊重爸爸妈妈就足够了。
13、童年创伤,记忆并不可靠
14、李子勋提醒说,孩子的很多所谓缺点,实际上是父母的价值观建构出来的。人的认知过程神奇,不要以为我们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就是真实的,其实常常只是被我们的价值观建构出来的结果。就像孩子的许多所谓缺点,实际上只不过是父母过度焦虑的副产品。
15、尽量减少跟孩子交流中的非此即彼的交流模式。
16、对孩子犯错的态度常常透视出父母早年未处理好的情结,注意孩子的心理年龄和心理承受能力,就能避免父母的过度要求。
17、李子勋平和而有智慧,总能够给人安全感;他不反对主流,但是会做一些主流边缘上的思考,他让大家的思维和心智变得更开阔,想到更多可能性,而不是刻板、单一的逻辑。
18、打孩子可能会让孩子变成好人,变成听话的人,甚至是愿意好好学习的人,但不能打出有创造力的人。
19、心理分析认为后悔是一种针对自己的否定,看起来是指向过去的我,本质上是攻击当下的自己。不过在很多时候,后悔也有很积极的意义,经历刻骨铭心的后悔之痛后也许会找到生命中本质的需要,为未来点亮一盏明灯。
20、生活需要的是智慧而不是技巧。
三、李子勋值得看的书
1、关于孩子的学习与养成教育
2、先生以这样的精神和行动践行着他的一生,作为后辈,重读李子勋先生的经典语录,仅以此表达对先生深深的敬意。
3、我一直不太喜欢心理学专家写的书,因为大多都太学术太生硬,似乎人类只是心理学里面的案例而已,太硬冷,缺乏温度。
4、http://mini.eastday.com/a/1809250515294html
5、“你是装的还是真的?”面对有问题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调皮、磨蹭等等,你换一种眼光去关注他,当你这样问的时候,你就不会用原来的眼光看孩子,你就不会对孩子产生投射性认同。
6、当我们用语言去描述孩子的时候,就很有杀伤力,应多使用非语言的交流。
7、神经症冲突就在于否定自我中的一部分,而又不得不接受自己的那一部分。二分法的价值判断造成了对自我构造中的一部分的否定,不喜欢自己的一部分,不接受自己。只有完全的接纳自己的全部才能避免神经症冲突。
8、对于刚出生的小孩,应让他们多接触大自然,保留孩子的敏感力。
9、1999年7月,李子勋发表《探寻问题的本源——家庭教育与家庭调节》,第一次对公众讲解什么是家庭调节。
10、我坚信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大多来自于我们没有意识到个体阅历与他人阅历间存在着差异,生活法则并不存在所谓的同一性或通约性。人生这条道路上没有专家,能够与读者进行些许分享,吾心足矣。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李子勋老师忠告女生们在恋爱中我们好避免喜欢上一些【50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