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勃
1、庙堂政治很残酷,汉文帝抓住这个机会,以蓄意谋反的罪名将老迈的周勃投入大狱,并有处死的意思。
2、牛恒刚:2012年11月15日于北京
3、这时候,同样是沛县同乡的王陵等人就说了:还不是因为老大您够意思?年终分红给得多!哪像项羽那个瘪犊子玩意,连加班费都不给,还想着手下给他卖命?!
4、公元前204年,也就是楚汉争雄的焦灼阶段,秦末汉初之际的第一阴谋大家陈平,第三次换了老板,跑到了以出手大方而闻名的刘邦这里混饭吃。
5、在大厅,周勃跪倒在地,听来人宣读诏书。
6、当吕后毒杀了刘邦钟爱的儿子赵王刘如意时;
7、如果周勃在这件事上支持吕后,那么他牵挂的由军功衍生出的既得利益,非但不会减少,甚至还有可能因为符合吕后的心意而增加。
8、那么,这个周勃真的如刘邦所言,安定刘氏了吗?
9、周勃,灌婴,樊哙,卢绾和韩信,吴芮,彭越的情况完全不同。前者是公司员工。而后者属于公司股东。当然他们双方对于利益的诉求点也是不一样的。韩信算是其中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韩信原本也是一个员工,但业绩太好了也太出色了。所以员工主动和老板要求股份。刘邦这个老板无奈只能给韩信这个优秀员工一定的股份,由此韩信完成了一个员工转变成股东的骚操作。
10、一出大门,外面的阵势让他大感意外。
11、至于周亚夫,那也是任何皇帝都容不下的吧?刘备说得好,“芳兰当门,不得不锄”,你在有本事,我驾驭不了你,那就只能杀了你了,不然,你学你爹怎么办?
12、周勃又回到封国。于孝文帝十一年去世,谥号为武侯。
13、周勃恐慌,对被指控的各项莫须有的罪行,张口结舌,不知道如何分辩答对。审讯官员开始对这位失势的宰相诟骂凌辱。
14、周勃(1932~),笔名剑奇、柏舟。湖南湘阴人。中共党员。195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建国前参加革命。曾先后供职于中国作协创委会、《长江文艺》杂志社、武汉市文联、湖北大学,历任编辑、教授、系主任等职。
15、本来大家就对这个外来户十分排斥;而这个陈平呢?更是敢想敢干——直接收受贿赂,大搞权钱交易,将手伸到了“丰沛故人”的盘子里。
16、从牌面上看,名义上的国家主宰是后少帝,实际掌权者是太尉周勃。而运作周勃走向权力巅峰的人,是陈平。可能周勃还没意识到,他的处境其实很危险。吕产掌权天下人都不服,更何况他周勃呢?如今南北军听周勃节制,大前提就是尊刘氏,而不是周氏。周勃掌权内压刘章、刘兴居,外震诸侯王,后少帝在他手中掌握,汉帝国的命运在他一念之间,站的这么高,吹来的风自然是冷的。
17、那么,薄昭又是为什么要替周勃求情呢?
18、汉文帝是个识趣的人,知道周勃和陈平对自己有大恩于是投桃报李,让周勃做右丞相。可周勃是个武夫,不懂如何治理国家,所以在丞相任上屡次遭到汉文帝的敲打。汉文帝的意思很简单:我给你的右丞相是身份地位上的尊贵,而不是插手政事。周勃忽视汉文帝的警告。
19、周勃在狱中没有了往日的雄风,恐惧感倍加。又没有多少文化,也不知道如何自证清白。狱吏们慢慢地开始欺凌、侮辱他了。周勃呢,竟然拿出千金送给狱吏,狱吏受了好处,就在牍板背面写上五个字:“请公主作证。”提示他解套的办法。这里的公主,是汉文帝的女儿——她嫁给了周勃的长子周胜为妻,狱吏们看周勃不开窍,就教他让他说动儿媳为自己作证。
20、我觉得周勃和汉文帝,在剿灭诸吕期间,一定存在某种见不得人的交易,这个交易就是卡在二人之间的一个炸药包,极易引爆,周勃都被搞成了神经质!
二、周勃结局
1、1998年电视剧《汉刘邦》:赵少臻饰《楚汉传奇》张承好饰演的周勃演周勃。2005年电视剧《楚汉风云》:陈海饰演周勃。2010年电视剧《大风歌》:李庆祥饰演周勃。2011年电视剧《楚汉传奇》:张承好饰演周勃。
2、然而,在刘邦那里,这个每次都身先士卒、听自己指挥的周勃,是个好兄弟。
3、周亚夫是周勃的次子,自小在军中长大。在周勃被封为绛侯后,本是他的哥哥周胜之继承爵位,但因为周胜之后来犯罪获刑,属于周家的爵位按律应被废除,但汉文帝感念周勃的功绩,决定保留周家的爵位,封周亚夫为条侯。
4、公主趁机摆着一副臭脸,直至周胜好话说尽,精疲力竭,才嫣然一笑,心满意足地入宫为公公周勃求情去了。
5、许多时候,真理之所以掌握在少数人手中,那是因为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之下,往往只有少数人才能抵抗现实的诱惑或恐惧,拨开逼真的表象,一针见血地看到本质。
6、想来也可以理解。你想啊,他们俩一个是黑白两道通吃的混混,一个是走街串巷、四处参加葬礼的“手艺人”,于古于今,都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场面人”,必然是抬头不见低头见。你说他们之前不认识,估计连始皇帝都不信!
7、看管他的狱吏还算有良心,已经拿了贿赂,见他如此狼狈,便过来主动献上一条良策。
8、其次,周勃为人忠厚。周勃早年是以编织养蚕的器具为生,忠厚老实,也有什么文化。相比心眼可多的萧何张良,没文化的周勃更加让刘邦放心。周勃知进退主要体现在两件事,第一件:刘邦死后,吕后要封娘家人吕氏为王,当时吕后掌握政权,问周勃和陈平可不可以?周勃陈平说:“今太后称制,欲王于弟诸吕,无所不可。意思说你想封就封,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您是否认为周勃是墙头草呢?实际上,周勃是挽救国家的曲线,但我现在无法帮助您,在将来找到机会!果然,同意吕氏封王的周勃被封为太尉,因此他得以和陈平一起诛杀吕氏诸王。
9、诸吕之乱,在有惊无险中解决。接下来的汉朝局势,其实很微妙。
10、表面上看,陈平慷概陈词,三句话不离白马之盟刘氏江山,看上去在运筹帷幄、韬光养晦,不过细究起来他的话没有一点意义。如果不是吕后去世后吕氏的后人实在太不争气,恐怕陈平也会像叛楚投汉一样另投他主。这种事情发生在陈平政治投机家身上,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11、周勃是平定诸吕之乱,迎立汉文帝刘恒的主要的功臣之一。当刘恒当皇帝以后,立刻把周勃从太尉提拔为宰相,而且是右丞相,排在百官之首。汉文帝对周勃的这种安排,表面上是升职,其实是剥夺了周勃的兵权,让周勃不能带兵作乱。
12、从法理上讲,有资格当皇帝的只有三个人。齐王刘襄、代王刘恒、淮南王刘长。这里边陈平肯定不支持刘襄当皇帝,因为刘襄身边有一套完整的班底,他要是当了皇帝,三公非驷钧、魏勃、祝午莫属,更有刘章、刘兴居等着要权。那还能有陈平、周勃等老臣的好?而其在荥阳前线,灌婴差点把魏勃吓得尿裤子,梁子算是结下了。
13、后人评价周勃的个人能力并不强,年轻时,没有时间去接受正规的教育,成年后,也不喜欢学习,不注意尊重文人,连起码的敷衍态度都不屑展示。只不过,刘邦对他信任,认为他是可以做大事的人。
14、《史记.孝文本纪》的记载:绛侯勃免丞相就国,以太尉颍阴侯婴为丞相。
15、汉文帝能登基估计刘邦的坟都震动了!这个不受宠的皇子,偏居代地,与世无争,一副自生自灭的节奏,在朝中毫无实力可言。因而,汉文帝想要坐稳龙椅,第一件事就是培植亲信势力,除了藩邸旧臣,朝中勋贵旧戚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只能边用边防,周勃就是这样一类人。
16、周勃等人小看了代王刘恒。
17、燕王臧荼造反,周勃带兵去平叛;韩王信反水,周勃以将军的身份跟着刘邦出征;陈豨搞串联闹革命,周勃就带兵和他们一个一个的干;燕王卢绾想闹独立,周勃就带兵把他打的稀里哗啦
18、吕后死后,以周勃、陈平为代表的军功集团立即发动了“诛吕行动”,将宫廷势力连根拔起,传统史书中将这一事件归结为吕氏外戚与刘氏皇族之间的存在冲突,而军功元老则在关键时刻支持刘氏皇族取得胜利,他们再次成为了力挽狂澜的帝国中流砥柱。
19、首先来看诛杀三位赵王,这三位是潜在的反吕势力,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汉惠帝的地位,而少帝则是因为对吕后抱有怨恨之心,她干掉他们,只属于皇族内部权力斗争,并不涉及以吕氏取代刘姓皇统。
20、不过,在这期间有一个小插曲:
三、周勃和周亚夫的关系
1、不论周勃的“奋斗动机”是什么,但是他的工作成绩,确实得到了老板的认可——在刘邦成为汉王之际,周勃也水涨船高地获得了威武侯的爵位。
2、消息传到代国,说太尉周勃请代王刘恒去当皇帝。刘恒犯了愁,这事忒大,该不该当这个皇帝呢?他自己拿不准,干脆开会讨论一下。刘恒找来了两个亲信,一个是代王宫的郎中令张武,一个是中尉宋昌。问问吧,你们二位对这事怎么看?张武是个耿直汉子,他说高皇帝时期的这些老人,多年用兵,的诡诈。他们无非是怕高帝和高后而已,其余的他们谁也不放在眼里。如今京城刚刚政变,谁知道是不是周勃相当皇帝?天下局势不稳,咱得求稳,不能趟这个浑水,不去。
3、周勃造反显然是个冤案,汉文帝不可能看不出来,他也不会真的杀了周勃,只是借机敲打周勃。不过,引发周勃谋反案的由头很让人玩味,上级正常的巡视工作,周勃为和搞得这么如临大敌?其中到底有什么隐情呢?
4、汉文帝二十二年(公元前158年),匈奴老上单于率军进犯北境,文帝急调边将镇守防御。为了防卫匈奴偷袭,汉文帝调三路军队到长安附近守卫,其中宗正卿刘礼驻守在灞上,祝兹侯徐厉驻守在棘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周亚夫当时任河内太守,驻扎细柳(今咸阳市西南)。
5、周勃被拔下朝服,穿上囚服,给扔进了监狱,做了文帝刘恒的囚徒。
6、周勃也不能老掌握大权吧,会死人的。这时候还政给后少帝?怎么看都像周勃想掌握国家政权而拥立一个傀儡。那再拥立个皇帝?立谁啊?陈平派刘章去北军,而周勃利用夺了刘章的权。而那个在荥阳震慑齐王刘襄的灌婴,地球人都知道他是周勃的部下。也就是说,得罪齐王家族的人是周勃。如今周勃大权在握,他不拥立谁,那就是得罪谁。拥立谁,还是得罪谁。想让皇帝欠你个大人情,那就离死不远了。周勃抱着权利这个烫手的山芋无处安放,陈平在旁边跟没事人一样,别看我,我是跟太尉混的。
7、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吕后死后,周勃与陈平等合谋智夺吕禄军权,一举谋灭吕氏诸王,拥立文帝,后官至右丞相。汉文帝十一年去世,谥号为武侯。
8、当吕后替自己女儿鲁元公主,“抢”了刘邦长子齐王刘肥的土地时;
9、拥立之功的周勃不是汉文帝嫡系,而是防范对象
10、这是潜规则,自古都是如此!
11、周勃早年以编织薄曲(一种养蚕器具)为生,骨子里是个粗人,当以太尉之职,挣得诛灭诸吕,拥立新主的第一功后,他就有些得意忘形了。
12、薄昭来不及想这些,亲赴长安会晤周勃,见周勃态度诚恳,也没派人监视、限制薄昭的活动,薄昭密探几位高管的意思,见请代王称帝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于是薄昭速度返回代国,请代王进京!刘恒闻言大喜,夸宋昌算的对。于是刘恒带上人马,亲赴长安。
13、然而,这段《史记》周勃传中记述的话:“少帝及济川、淮阳、恒山王皆非惠帝子,吕太后以计诈名它人子,杀其母,养之后宫,令孝惠子之,立以为后,用强吕氏。今已灭诸吕,少帝即长用事,吾属无类矣,不如视诸侯贤者立之。”看起来不似一个大老粗的心思,后来,陈平以周勃功大让位时,也不见周勃有任何推辞的举动,更不像厚道人的做派。后来,文帝咨询政务时,周勃一问三不知,惶恐得很,下朝后,责怪陈平事先没有教他,在这里展现了天真幼稚的一面。
14、因为周勃质朴刚强、老实敦厚,刘邦在去世之前对皇后吕雉说:“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史记·高祖本纪)由此可见,刘邦视周勃为安定汉室的重臣。刘邦驾崩后,吕后临朝称制,成为汉朝实际的控制者,她任用吕氏宗亲,在朝堂上形成了吕氏集团,特别是在汉惠帝驾崩后,吕后扶植新帝,周勃等开国老臣被排挤在权力中心之外。
15、汉景帝想起文帝临终前的话,召见周亚夫,并封他为太尉,主持平叛。此时,叛军正猛攻梁国,周亚夫根据战场形式向汉景帝提出了自己的战略计划:“楚军素来剽悍,战斗力很强,如果正面决战,难以取胜。我打算先暂时绕过梁国,从背后断叛军粮道,再伺机击溃叛军。”(“楚兵剽轻,难与争锋。原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得到了汉景帝首肯。
16、而“以织薄曲为生”这6个字,更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周勃家里似乎连基本的土地都没有。故而,为了维持生计,他又学习了吹箫技能,时常在红白喜事上,演奏一番、混口饭吃。
17、在面对吕后询问的这件事上,周勃感受到了更直接的压力,在史料记载中的"木彊敦厚"之人,并非不是一个聪明人。
18、这短短的一个月之内,病入膏肓的吕后就从沛县军功集团手里,同时抢走了相权与军权。
19、这样,他不仅会受制于周勃,更会被周勃之外的其他势力彻底孤立,从而沦为庙堂上的孤家寡人、可怜傀儡。
20、权力纷争的复杂之处,并非是双方直接进行的面对面战斗,而是牵扯到三方、四方甚至无数方的大规模博弈,更重要的是,博弈参与者得到的信息未必是及时的,如果没有占到先机,那么其必然在博弈开始就处在被动的局面。
四、周勃父子两代悲剧
1、刘邦晚年时,吕后“病榻问相”,刘邦言称“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刘邦去世后,吕后长期掌权,而在吕后死后,又正是周勃联合陈平夺取吕禄军权,诛杀吕氏集团,拥立代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使得江山重回刘氏手中。从夺取天下到稳定江山,周勃可以说是功劳卓著,尤其对于汉文帝刘恒来说,周勃更是首功之臣。
2、那个“厚重少文”,让大哥放心不已,认为可以安定刘氏天下的好兄弟;
3、“我曾经率领百万大军,然而怎么知道狱吏的尊贵呀!” 。
4、周勃是西汉时期开国将领、宰相,名将周亚夫之父。周勃晚年被囚,被释放后归隐,后郁郁而终。刘邦死后,吕后掌握了大权,吕后死后,诸吕作乱,为了消除诸吕的势力,太尉周勃联合丞相陈平消灭了以吕产、吕禄为代表的诸吕势力,拥立刘邦的第四子刘恒为王,是为汉文帝。平定叛乱之后,汉文帝又任命周勃为丞相。此时的周勃位高权重,引起了汉文帝的注意,周勃于是被汉文帝用种种借口免去丞相职务,前往封国,在封国因为担心被杀,日日穿着铠甲见客,很多人就以为他要造反,于是又被汉文帝抓了起来。后在其儿媳也就是刘邦女儿的帮助下向薄太后进言,太后认为周勃没有罪让汉文帝放了周勃,周勃才重获自由。回到封国后,于孝文帝十一年去世,谥号为武侯。
5、刘恒的第四个坑——锒铛入狱
6、这些条件有些汉文帝做了,有些没做,汉文帝耍了个滑头,因为谈判条件是薄昭跟周勃陈平谈的,他可以不承认。当初刘恒进京后当晚,周勃就迫不及待地要求单独面见皇帝,我估计就是想得到汉文帝亲口承诺。
7、众臣按礼参拜完毕,身着铠甲的周勃突然从众臣中走了出来,他走到刘恒面前,先行礼后言称:请大王屏退左右,臣有要事禀奏——
8、国史君(国史通论)认为,汉高祖刘邦除了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之外,还是一位了不起的预言家。比如,他预见了自己死后戚夫人和赵王如意必然不为吕后所容,所以派陈平去杀樊哙;他预见了五十年后的七国之乱;也曾经断言“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之后,这几条预言都一一成为现实,今天国史君(国史通论)要讲的主角便是“安刘氏”的绛侯周勃。
9、既然如此,这位得到高祖高度赞赏的宿将,为何能做出这种行为呢:
10、周亚夫出兵后绕道进军,走蓝田、出武关,迅速到达了洛阳。此时的梁国被叛军急攻,梁王支撑不住,向周亚夫求援。周亚夫派军队向东到达昌邑城(今山东巨野)前线,坚守不出。梁王直接写信给汉景帝求援,汉景帝亲下御旨要求周亚夫出兵,周亚夫还是不为所动。实际上,周亚夫并非龟缩不前,他首先派军截断了叛军的粮道,派轻骑探查叛军的动向,隐蔽调配军队。几天后,叛军从东南方夜袭汉军军营,但周亚夫已经探查到叛军主力实际以西北方向主攻,他按照计划派主力迅速迎击,很快击退了叛军。
11、而刘邦呢?也确实够意思,直接就给了陈平一个专门负责军队监察工作的肥缺,典护军。
12、刘恒一琢磨,多余费这个劲。讨论也好、占卜也好,这些意见多是参考一下,没有一点决定性作用。所以,干脆派人跟周勃聊聊,到底是怎么回事。派谁去呢?一定得派个老练的亲信,刘恒决定,派亲舅舅薄昭去见周勃。
13、在平定诸吕之后,经过皇族派与权臣派的一番激烈对抗,外表软弱老实的代王刘恒成为新一代皇位的继承者。为了表示对新皇帝的重视和欢迎,以周勃和陈平为代表的大臣们出城迎接刘恒的车驾。
14、你说那个曾经因为待遇不公平,就敢和刘邦当面锣对面鼓掰扯的周勃能忍吗?
15、君臣相见,气氛不仅紧张,而且微妙,为君的刘恒要感知这帮功臣的诚意心思,为臣的周勃等人要摆好自身的功臣姿态。
16、死里逃生后,已成可怜人的周勃常常一个人对着夕阳喟然长叹:“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
17、答案很简单:在吕后执政的这十几年中,虽然刘姓诸王备受打压,小一辈的吕姓后人也鸡犬升天,但是,作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吕后并没有触碰沛县功集团的利益。
18、周勃家人向审讯官员贿赂黄金2万两后,审讯官员才答应指示生路。审讯时,在记录口供用的木简的背后,书写:"由公主作证"(请公主出面证明冤枉)。
19、汉高祖刘邦临死前有说过“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刘邦看到周勃重厚,认为他能够承担大事,在自己即将去世的时候,把樊哙的军权交给了周勃。吕后薨逝后,周勃联合陈平等夺取了吕禄军权,诛灭了诸吕势力,又拥立代王刘恒继承了皇位。正印证了刘邦生前的预言。
20、涓者,洁也;“中涓”的字面意思就是“在内打扫卫生之人”,引申为“近侍内臣、护卫”。
五、周勃为什么没被杀
1、《资治通鉴·汉纪五》记载,刚接受汉文帝的封赏,陈平就做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他托病要求辞去右丞相的职务。汉文帝意味深长地问他,是否还有疾病之外的原因,陈平老谋深算地回答,在高帝时,周勃的功劳不如臣;这回诛灭诸吕,臣的功劳不如周勃,所以愿意将右丞相之位让给周勃。
2、这还不算完,《资治通鉴·汉纪五》记载,周勃接任右丞相后常常面呈骄色,每回朝罢,他总是跨着大步趾高气扬地退去。
3、当吕后饿死羞辱了吕家女子的赵幽王刘友时······
4、瞧瞧陈平,玩阴谋从未失过水准,先辞一个右丞相,转手就将左右丞相全拿到了手里,而且还不遭汉文帝猜忌。
5、红、黄隔离区工作艰难但有序进行。在1月28日午饭前,一名同事看到周勃大汗淋淋,身体有些不舒服。在同事的一再追问下,周勃才说出身患Ⅱ型糖尿病的情况。中心领导得知情况后,立即安排人员准备替换他,但周勃坚定地说:“动车段疫情防控正处在关键时期,我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几天,各项工作和情况都比较熟悉,这时候换人不利于防控工作开展。再说,我每天都备有苏打饼干,随时补充体力。请领导放心!真的,我可以坚持!”考虑到周勃同志的坚定决心,领导同意他继续在封闭隔离区工作,但要求他减轻劳累、保重身体。
6、其实,这应该是刘恒早已经谋划好的,刚来到得先整个人,好让京城里那帮权臣和皇族不会小瞧自己,杀鸡给猴看。结果周勃兴冲冲的跑过来反而掉进了坑里,被刘恒当众"打脸",大大的丢了一回面子。
7、经过当众"打脸"刘恒发现周勃傻乎乎的,没什么心眼。自己新官上任三把火,刚到长安,一没有亲人朋友,二来又得解决可能威胁自己皇帝宝座的功臣派和皇族派。而功臣派的代表核心人物,就是在平定诸吕过程中立下大功的周勃。既然如此,就先拿周勃开刀吧!刘恒一上台先是好好的夸了周勃一番,封给他一万户食邑,又把他升了官,从太尉变成了右丞相,作为百官之首。
8、史料记载,进京的当天夜里,汉文帝就颇为强硬地做了一件事——授任自己人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二军;授任张武为郎中令,巡抚殿中。
9、周勃作为挽救汉室的功臣,被汉文帝任命为右丞相,于汉文帝十一年(公元前169年)去世。纵观他的一生,从开国名将到平叛功臣,周勃无愧于刘邦对他“安刘氏者必勃也”的评价。周勃去世后陪葬长陵,长眠于今日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正阳街道杨家湾。
10、于是,待家人来探监的时候,周勃便把狱吏的主意传递了出去。
11、刘恒趁着周勃回封地,又把他还没戴热乎的丞相帽子给摘了。利用给周勃挖的第三个坑,汉文帝刘恒成功打击了皇族派!
12、结果可想而知,不久,周勃即被驱出京城,到他所受的封国去了。
13、汉文帝这才收手,赦免了周勃。
14、周勃的祖先原为卷县(今河南原阳西南)汉初功臣樊哙:粗中有细竟留下了不少名言佳句193汉朝的开国功臣樊哙是一位职业屠狗之辈,冲锋陷阵如同砍瓜切菜,与《三国演义》里的张飞和《水浒传》里的李逵类似,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位糙哥水师提督丁汝昌:从太平天国成长起来的虎将62寄托大清王朝复兴希望的北洋水师,自1874年开始筹建,历时15年耗资白银一亿两,拥有军舰25艘,官兵四千余人,在当时堪称亚洲第一全球第八。
15、第汉文帝要示恩。前面我们说了,汉文帝必须要擦掉“被迎立”这个标签。但是,擦掉这个标签还不够,他还必须走向“皇帝”这个角色。皇帝除了外,还要给人带来恩宠。大臣们所得到的官职和爵位,都是皇帝赏赐的。大臣们犯了罪而不被杀,也是皇帝法外开恩。
16、周勃觉得有些道理,就向汉文帝谢罪辞职,请求归还相印。汉文帝也是正为此事,有些担惊受怕,于是就同意了他的请求,借机收回了朝廷的兵权。其汉文帝能够驾驭大臣,对周勃恩威并施,从太尉到丞相,明升暗降,逐步收回了周勃的兵权,周勃在朝廷的地位,已经脆弱丞相陈平去世后,汉文帝想来想去,觉得对不起周勃这样的开国功臣,于是,又任命周勃为丞相。
17、周勃受权势所惑,应该有过做权臣的念头,但他毕竟不是赵高之流,所以对于汉文帝的强硬举动,他不敢反抗,只能低头顺从。
18、赴京,刘恒依旧是慎重而行,他派舅父薄昭先进长安,待探得京城确有迎王的诚意后,这才下令以宋昌为参承,张武等人为随从,即日启程,赶赴长安。
19、那个狱吏每天冷嘲热讽,给周勃上眼药,不给好脸色。
20、周勃(?~前169)秦末汉初将领。沛县(今属江苏)人。秦二世元年(前209)随刘邦起兵反秦,以军功拜为将军,赐爵武威侯。在随刘邦由汉中进取关中时,击赵贲,败章平,围章邯,屡建战功。楚汉成皋之战中周勃先留镇关(今陕西商县西北)重地,后率军投入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主要战场作战,与项羽正面对峙。先后攻取曲逆(今河北完县东南)等地,占领泗水、东海两郡(今皖北、苏北一带),凡得二十二县。汉高祖六年(前201),受封绛侯。继因讨平韩信叛乱有功,升为太尉。吕后死后,周勃与陈平等合谋智夺吕禄军权,一举谋灭吕氏诸王,拥立文帝,后官至右丞相。
六、周勃
1、汉文帝经常会派使者和当地官员,巡查列侯封地,对他们实行严密监控。周勃的祸端就来自于此,每次检查组来到绛县,周勃就害怕被诛,一听到上面来人就吓得身披铠甲,手执兵器相见。他越是这么搞,越容易被人怀疑,终被人诬告谋反,下狱了!
2、可是,这次回到封地,才一年多,周丞相就性情大变 ,似乎精神上受到了刺激。
3、周勃凭借拥立之功,在获得重赏之后,却表现的极为骄横,直到有人提醒他小心功高盖主,他这才请辞丞相之位,虽然陈平死后再度担任丞相,但很快便又被赶回了封地。这一系列的变故,不能不让周勃对自身安危产生疑虑。
4、那么,作为如此显赫的开国功臣的周勃,为什么会受到狱吏的羞辱呢?我可以从这么三个方面来分析:其周勃功劳很大,但他对汉文帝有些轻视,没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为臣之道吕后死后,周勃联合陈平,快速夺取了吕禄的军权,而且诛杀吕氏诸王,拥立汉文帝即位,周勃的功劳显著高祖去世后,周勃以列侯身份,侍奉汉惠帝刘盈。孝惠帝六年,朝廷设置太尉一职,进而任命周勃做了太尉。
5、有一回,汉文帝询问左右丞相陈平和周勃政事。汉文帝先问周勃全国今年生产多少粮食?周勃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汉文帝又问那今年全国判了多少案子?周勃还不知道。等问到陈平那里,陈平全都答了上来。汉文帝一看,就你周勃这水平还当丞相呢!回家抱孩子去吧,把周勃丞相的位子给撤了。实际上,这种大而化之的问题很难回答,即使是陈平也是巧言令色,这只是汉文帝故意刁难周勃有意为之的。就这样,周勃第二次掉进刘恒给他挖的坑里。
6、像周勃这样的侯爵,虽然个体势力远远不如诸侯王,但数量庞大,且相互关系复杂,大多居住于长安,又位列高官,对皇权的掣肘乃至威胁很大。
7、狱吏拿到了钱,立刻换了一副嘴脸,对周勃格外照顾,马屁拍个不停。
8、之后就没得选了,代王刘恒,老实巴交,呆萌可爱。代王母亲薄太后,那是个有故事没势力的女人。这样的人当皇帝,必须得依赖陈平这样的老臣。所以陈平早就打定主意,拥立代王刘恒为帝。只有代王刘恒为帝,老臣们才能安全,帝国才能安全,百姓才能安全。那假如代王刘恒也是个暴虐之徒咋整?如果是那样,我坚信陈平一定会说后少帝是汉惠帝的亲生儿子,周勃得演一出大政奉还。总之呢,调子是陈平定,得罪人的事一准是周勃干。
9、第汉文帝要立威。汉文帝是周勃等人迎立的,他的身上贴着“被迎立”的标签。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以报”,这是人们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但是作为皇帝,他需要的是的,的服从。因此,他“被迎立”,不能是周勃等人给他的,只可能是上天给他的,是顺应天命。因此,他只有打压周勃,才能擦掉身上“被迎立”的标签。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周勃结局【109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