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杜甫【143句文案】

一、诗圣杜甫

1、坐在窗前可以看到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2、杜甫对李白的感情尤其动人。他跟李白一生只见过两次面,但他每一回忆起李白,就写出极为动人的作品。他那两首《梦李白》可以说是古往今来描写朋友之情令人难忘的诗。

3、杜甫安然地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享受生活的美好,写下意气风发的诗句:

4、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5、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6、读史每日7点,文化早餐

7、杜甫与李白并称盛唐两大诗人,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两位诗人。一般的读者,有些人可能更欣赏李白,有些人认为李、杜二人各有长处,很难分辨优劣;但是,在后代诗人和评论家的心目中,杜甫当然是更伟大的诗人。李白人称“诗仙”,杜甫人称“诗圣”,“仙”虽然超越凡人,似乎总不如“圣”之为人中之“圣”。杜甫之为诗人之“圣”,正如孔子之为人伦之“圣”──“诗圣”的称号充分表现了杜甫在中国诗史中的独特地位。

8、时任司农少卿的杨怡将千金嫁给了杜甫。在门当户对的封建社会,这桩婚事似乎是一种逆袭,大有跃入龙门的感觉。杨小姐是大家闺秀,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她与杜甫虽然和当时大多数人一样,在婚嫁前没有经历过相处,但是婚后他们的感情好。

9、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10、《新观察》第2卷第5期1951年3月10日

11、(2)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12、他开辟了一块荒地,在亲朋好友的资助下,建筑起一座茅屋,这就是著名的“杜甫草堂”。杜甫欣喜地得到一处安身之所,这座朴素简陋的茅屋,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13、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14、正当杜甫带着满腔热血来到京都,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却意外遭到事业和家庭的双重打击。

15、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16、偷来的,送给你。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豪,刘禹锡;诗佛,王维;诗鬼,李贺;诗囚,孟郊。

17、天宝当年的往事还恍若昨日,眼前却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狗”的苍凉景象。

18、“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在这么艰窘辛酸的境地下,他居然还能自嘲,他想到是居然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9、所以杜甫在他晚年诗作中多次提及“十年”,十年朝夕泪,衣袖不曾乾;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

20、我想从大山那里学习深刻,

二、诗圣杜甫

1、有时候,当你以为苦难已到了边界,其实只是刚刚开始。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3、因此在早期的作品中,杜甫的诗作充满了豪迈之气,给人于苍穹之中俯瞰大地的居高临下之感。

4、“预约回看”你喜欢的节目

5、亲爱的小朋友、家长、老师们

6、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之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一生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两句诗充分说明了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的道理。

7、: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目及之处尽是悲凉,再也没有了造化钟神秀的绮丽景色。山河依旧在,但人的心境却早已改变。

10、《新观察》第2卷第3期1951年2月10日

11、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12、1959年,他应邀为杜甫画像,但蒋兆和从古籍中找不到任何关于杜甫外貌的线索。于是蒋兆和照了照镜子,依照自身外貌画出了杜甫的脸。所以这个著名的杜甫其实就是蒋兆和本人。

13、然而,与李白的相遇是短暂的。天宝四年(745年)秋,李白打算重游江东,但是杜甫决定去长安,于是他们便在充州分道扬镳,却没想到这一分别就是永远。

14、在此之后,他想回故乡看看,于是他借钱买了条小船北上,这一路,他亦留下了许多经典。

15、尽管蜀中的生活令杜甫感到了久违的温暖,但是这里并不是他的家,他日夜思念着家乡。当他得知河南河北的叛军被打败时,内心就像插上了翅膀,渴望立即飞回和平安定的家乡。他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自己的喜悦,写下:

16、约1280年前(唐开元二十四年)

17、有《望岳》,《兵车行》,《春夜喜雨》,《前出塞》,《绝句》,《悲陈陶》,《春望》,《北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登高》,《月夜忆舍弟》,《江南逢李龟年》,《登岳阳楼》,《八阵图》,《月夜》,《梦李白》。

18、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19、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20、文字:泰安全媒体记者刘小东

三、诗圣杜甫为了写出好诗也是蛮拼的

1、他对后世的影响就如他自己所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对我们的影响,早已在潜移默化之中融进了我们文化的精髓中了。

2、有一次,秋风怒号,把草堂顶上的茅草都卷走了,到了夜晚时分,又开始下雨,雨连续下了一夜,屋子里漏得没有一块干土,于是他在无眠的长夜中,唱出了那首经典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始终惦记着国家太平,百姓安宁。

3、创作了一首咏泰山的诗歌《望岳》

4、从那以后,他们便再也没有会面。

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6、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

7、然而,杜甫究竟逝于湖南何处,至今是个谜。杜甫死葬地有二说,一说耒阳,一说平江(岳阳),众人各执一词,各有道理。

8、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9、当他心疼妻子在饥寒交迫中抚育儿女时,他写道:

10、杜甫为什么来泰山呢?王伟介绍,当时杜甫的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担任司马,杜甫来山东是为了省亲。唐代的诗人重视读万卷书行路,杜甫青年时期曾游吴越、齐赵,可以认为是他增加阅历开阔眼界必不可少的行为。此外,天宝三年秋,杜甫和李白、高适在河南洛阳相识,随后,结伴到河南东部和山东游历,而杜甫的另一个好友苏源明也在泰山读书(相传苏源明读书处在泰山山顶)到山东来是为了和好友相聚。

11、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12、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13、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14、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15、杜牧没有诗什么的称呼.杜牧,字牧之,号称杜紫薇.(来源:中书省别名紫微省,因此人称其为“杜紫薇”)杜牧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甫,诗圣杜牧没有诗什么的称呼.杜牧,字牧之,号称杜紫薇.(来源:中书省别名紫微省,因此人称其为“杜紫薇”)杜牧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16、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17、铸造他的,既有大时代的悲凉,又何尝不是他悲天悯人的情怀。当他在苦难中一点一点的为百姓代言时,他的精神已然万古长存。

18、以为著名的《登高》为例,“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同样是登高望远,垂垂老矣的杜甫发出了和年少时截然不同的感叹。

19、即使一次次领略到现实的黑暗与人性的扭曲,他还是对为官充满了向往,他一直都只是想做一个好官,他并不在乎荣华富贵,只是想实现自己的抱负,想让天下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

20、转眼到了40岁,杜甫仍然一事无成。没有办法了,他只好蹭热点:唐玄宗举行了三场重大活动,杜甫便接连创作了三首对应的赋,唐玄宗觉得马屁拍得到位,命杜甫待制集贤院,获得当官的资格。

四、诗圣杜甫好的诗

1、汪国真的诗《我喜欢出发》中有这样一段话: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3、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

4、杜甫的大部分作品反映了当时的民生和政治动荡,揭露了统治者的丑恶行径。随着晚唐玄宗政治的日益腐败,他的生活逐渐陷入贫困和失望之中。在流浪生活中,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著。759年,杜甫辞去官职,进入四川。虽然他躲避了战争的混乱,过着相对稳定的生活,但他仍然关心普通人和国家事务。杜甫虽然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杜甫的名著《饮中八仙歌》中不难看出他的英雄气概。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这样的别离,杜甫在晚年还经历过一次。代宗大历五年(766年),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与同样流离失所的老友李龟年重逢,李龟年是玄宗时期的宫廷歌唱家,他们曾频频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相见,于是杜甫怀着无比的感伤写下:

7、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刚刚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8、忧国忧民是连在一起的。杜甫的诗中,既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又抒写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他常常由己及人,由自己的贫困而想到人民的疾苦写下了“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之类的诗句。他还能宁苦身以利人,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这样写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不仅对遭受苦难的人民而且还揭示了人民遭受苦难的原因:战乱给人民带来了苦难。这在合称“三吏”“三别”的一组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无家别》,借一个阵败归乡而又再次被征的老兵之口,再现了战乱中的田园荒芜、人烟绝灭的农村图景,反映了人民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9、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0、庆幸自己已见过了些许生活的风浪,当我把目光覆盖至杜甫的一生时,才终于读懂了杜甫对人生信念的坚守。

11、儒生们信仰什么呢——除非碰到暴虐的君主,一定要积极入仕,辅佐明君,服务百姓。

12、大唐帝国由盛而衰,杜甫的命运也随之由盛而衰。可谓是:前半生“狂”,后半生“郁”;前半生诗圣杜甫,后半生少陵野老。

13、八年的战乱,百姓民不聊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杜甫曾经写到:“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14、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15、动动你们的手指,来投票吧!

16、对杜甫来讲,现实政治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份,构成他感情波动的核心要素,这样的诗人,在中国再也找不到第二个。

17、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18、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9、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20、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就能看出,在那时战乱的年代,百姓大都流离失所,衣不蔽体,食不饱腹。但对于百姓的税收,差役却并没有因此减轻,反而加重了对基层的剥削。

五、诗圣杜甫时空对举的诗

1、杜甫还时常被当地的前辈援引,出入于精通音律的岐王李范,与玄宗宠臣崔涤的邸宅,并他在他们那里得到机会,一再听到举世闻名的音乐家李龟年的歌声。这样的相遇,也伴随在杜甫一生的记忆之中,让他在晚年偶然与李龟年相遇时,吟诵出著名的诗句:

2、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李白活在盛唐,所以他可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

4、我认为是平江(岳阳),理由如下:

5、倘若没有发生安史之乱,杜甫的诗作可能着重在感叹祖国山河,抒发远大理想和壮志未酬的情感上。局限于个人,境界就不够高,也许不能够被称为伟大的诗人。

6、可是,他终还是没有回到故乡,安史之乱还没有彻底结束,到处兵荒马乱。他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更改路线,有家不能回,终死在了一条小船上。

7、这个瘦弱的中年男人,呆坐在门口,深埋着脑袋,无声地啜泣。然而,奈何!悲愤中,他写出了杜甫史诗中长篇之一——《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8、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9、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10、从以上种种可以看出,杜甫确实是“忠爱出于天性”,随时流露出纯挚与仁厚之情,决不虚矫。只有从杜甫的这种个性出发,我们才能体会,杜甫是一个真正的“忠君爱国的诗人”,也是一个真正的“关怀人民的诗人”。现代人对这两个头衔可能都会嗤之以鼻,认为是教科书上的口号,但杜甫确实担当得起。试看下一首诗:

11、社会处于极度动荡不安的状态,祸不单行,中央集权遭到破坏,分崩离析的国家给异族有了可乘之机,吐蕃等势力也趁机割据征战,划分了大量国土。

12、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当一个人站在足够高的位置,视野自然也更加开阔,心中有乾坤的宽广格局,会让一个人精神矍铄,这也正是我国传统文化所遗留下来的精神瑰宝。

13、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14、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15、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16、不久之后,杜甫便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二次漫游,这一次的目的地是齐鲁大地。

17、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度,物质丰裕的同时,多数人的人生也会面临不少困惑和挑战。而纵观人生的高度,也许我们就会发现,没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所有的事情都按照它自身的规律在踟蹰向前。

18、杜甫远祖为汉武帝时期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祖籍襄阳(今属湖北),曾祖父杜依艺为巩县令,遂居巩县(今属河南)。

19、博文|通识|知古|鉴今|有品有趣

20、杜甫跟其他读书人一样,将做官当成了人生追求,他完全没有意识到,那是一条坎坷路,不归路。这也为他晚年郁郁而终而埋下了伏笔。

六、诗圣杜甫

1、脚下一段段丰富的旅程,也让杜甫一生无法放下对祖国的眷恋。

2、毋庸置疑,一代诗圣杜甫,把他后的时光和诗篇毫无保留地留给了这片湖湘大地。2022年2月11日,我们诺贝尔摇篮还举办了纪念“诗圣”杜甫诞辰1310周年系列活动,为他“过生日”呢。

3、自此以后,杜甫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他四处漫游,过着裘马轻狂的生活,整日游山玩水,正是因为如此,有人说他是纨绔子弟,那些富人所拥有的习气都能在杜甫身上看到。可是,又有谁明白他心中的苦楚?又有谁能够知晓他心中的鸿鹄之志?

4、杜甫的第一次漫游,选择了盛产诗人的吴越之地,这是他崇拜的六朝诗人笔下的土地。

5、在儒学全面复兴的宋代,大家一致的称赞杜甫,从此以后杜甫成为中国诗人的高典范。

6、这时候的杜甫是自信的。

7、花重锦官城。千古名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8、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9、王伟介绍,当时杜甫的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担任司马,杜甫来山东是为了省亲。唐代的诗人重视读万卷书行路,杜甫青年时期曾游吴越、齐赵,可以认为是他增加阅历开阔眼界必不可少的行为。此外,天宝三年秋,杜甫和李白、高适在河南洛阳相识,随后,结伴到河南东部和山东游历,而杜甫的另一个好友苏源明也在泰山读书(相传苏源明读书处在泰山山顶),到山东来是为了和好友相聚。

10、杜甫共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11、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来到洛阳参加进士考试。心怀壮志的杜甫以为会一举高中,哪知他乘兴而来,却败兴而归。严酷的科举考试给他当头一棒,仕途并不是想进就能进,它不仅需要天分,还需要运气。

12、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

13、杜甫的满腔热血和心中的希望之火,从未熄灭,而好友严武的到来,更让他欣喜不已。

14、所以对这世间那些不得志的人都有着很强烈的同情心,这就造成了他那一颗伟大的心,即使牺牲自己的一切和所有都无所谓,只要能让天下和自己一样的文人志士都得到重用。

15、杜甫忧国忧民,心怀苍生。在战乱中,他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每到一处,他所见到的都是战争过后的荒凉。为此他忧心忡忡,渴望有一天能报效国家。

16、可等他领了工资,回家探亲,刚走到门口,就听到妻子杨氏凄厉的哭声。由于生活拮据,杜甫的小儿子活生生被饿死。

17、安史之乱带来的一系列影响,给予了杜甫大量创作的灵感,或是说他的创作是基于对民生社会的观察,并将自己高尚的品德融入其中,引发了后人强烈的共鸣。

18、杜甫生长于盛唐,而盛唐还是一个佛教、道教盛行的时代,李白是个道教徒,王维是个佛教徒,儒学在当时很少人真正的信服。说到诗人的追求,不论孟浩然、王昌龄,还是李白、高适、岑参,都是热衷功名之士。当然,杜甫也热衷功名,但除此之外,他确实有仁民爱物之心,在当时可谓“特立一代”,再没有第二个人像他一样。在儒学尚未复兴的时代,怎么会出现这样一个“纯儒”的诗人,真是不可思议。在儒学全面复兴的宋代,大家一致的称赞杜甫,从此以后杜甫成为中国诗人的高典范。杜甫重视人伦之情,充满“民胞物与”、“济世爱民”之心,完全体现了儒家的精神。杜甫的作品把这种精神表达到了,因此理所当然的被中国人称为“诗圣”。

19、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20、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1、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59岁。

2、诗圣杜甫,他的诗因为多描写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可以作为研究历史的辅助资料,因此被人们称为“诗史”。杜甫其人,虽然生前默默无闻,却在死后一千多年来深受世人的敬仰和称道。

3、然而上任不到三个月,杜甫就因为刚正不阿,替宰相房琯上疏申辩而惹怒皇上,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上任途中,杜甫再一次近距离接触了战乱中的人民,对时代的苦难有了刻骨铭心的体验,写出了扬名后世的“三吏”“三别”。

4、相传此菜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并命名的。公元760年,诗人为避安史之乱,漂泊到成都,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在成都郊外浣花溪畔建草堂安身,过着“百年糠插腐儒餐”的日子。一天闻知一位好友将路过成都,便急投书相约,并天天盼着朋友前来。在一个雨天,忽见朋友登门,杜甫喜出望外。他与朋友一时聊得兴起,天至中午方想起该用什么款待朋友,恰好家人在溪中钓得两条大鱼,诗人便亲自下厨,为朋友烹制菜肴。菜上席后,朋友尝了连声叫好,便问菜名杜甫说:“这鱼背上有五颜六色的菜丝,就叫五柳鱼吧。”后来此菜流传于世师改进,尤美。此菜系先将鲜上席前再饶以有葱、姜、泡辣丝的蜃鱼背种番醜丝。其口味鲜、香、甜、辣、酸,适合多方人士的口味。

5、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6、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下尽交期。

7、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8、那是一个动乱的时代,虽然他们长别二十年,但是经历过沧桑巨变的他们能够短暂的相聚,也是件不容易的事。

9、裘马轻狂:脚下的旅程,是岁月珍贵的馈赠

10、杜甫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

11、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12、自然界的狂风骤雨,时常让杜甫联想起那些流离失所的人民。

13、杜甫的深情在他的诗句中透露无疑,他渴望与妻子相守,然而在他四十岁之后却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14、然而,四川生活虽然较为安定,但总是“他乡”,不是久居之地。于是,杜甫终于决定离开四川,顺着长江东下,目标是回到他的故乡洛阳。不幸,由于种种的因素,他不得不在长江三峡的夔州停留了将近两年的时间。这两年可能是他一生为寂寞的时期,因为蛰居在偏僻的山城之中,极少有朋友可以来往。就在这样的环境底下,杜甫开始回忆自己的一生,并且,也开始思索大唐帝国的前途。他把自己的回顾、沉思的结果,利用他在四川时期已经可以充分掌握的七律这种形式,写成了三组伟大的作品,即:《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诸将》(五首)。这几组作品的艺术性与沈思性成了他一生作品的另一个高峰,证明在生命的后几年,他的艺术敏感力与创作力还是丝毫没有衰退。

15、安得鞭雷公,滂沱洗吴越。

16、杜甫的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运用的艺术手法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17、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18、“泰安”APP泰山频道

19、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20、《新观察》第2卷第8期1951年4月25日

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名句。

2、并不为生活的艰辛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去做和其他人一样的,浑身上下占满污泥的官员。他还是向往着官场的,男儿志向在征战四方,血燃沙场,在身居高位,为天下衡量。

3、结合上面的那些,他被称作诗圣。杜甫以诗歌记录了他所生活的时代的历史,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如同一部历史一样,尤其是安史之乱所带来的社会动荡,在他的诗中有详细的记载。他的诗歌可以视为历史,可以佐证历史,可以弥补历史,所以被称为“诗史”。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诗圣杜甫【143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