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题目及答案【146句文案】

一、古诗词赏析

1、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流行、传唱久的歌曲。

2、青海:即今青海湖。长云:多云,漫天皆云。雪山:终年积雪的山,指祁连山。

3、你不必到著名的沃洲山福地,那可是人们熟悉的去处。

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营造离别意境的主要意象有绮筵、泪眼、长亭、寒蝉、秋雨、骤雨、兰舟、别路、暮雨、来帆、去鸟、散丝、杨柳、残月等等。

6、遮暗了终年积雪的祁连山;

7、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8、贞元八年,在母亲的支持鼓励下,孟郊赴京赶考,无奈考试名落孙山。孟郊写诗抒发愁绪,你们看到的是好景春花,我却像被霜打的叶子一样垂下了头:

9、对于人世间的生死,陶渊明始终以一种极坦率的态度面对,认为“到了该死的时候就死去好了,何必再思前想后!”正如陶渊明代表作《归去来辞》所说的“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表达出勘破生死的达观思想。

10、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11、鉴赏:李渔《窥词管见》有云:“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诗和词在表现手法上是一致的。这首诗虽然还不能说就做到了“全篇不露秋毫情意”,但句句写景,句句含情,却是比较突出的。尤其值得提出的是,诗中虽然写的是绿草、芳树、山泉、鸟语,都是一些宜人之景,却构成一幅暮春景象,渲染一种孤寂、凄凉、愁苦、叹惋的感情,这些景色都是为衬托诗人凄凉的心境服务的,它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

12、后二句语带诙谐,他回顾平生,俯仰无愧怍,毕生遗憾只在于家里太穷,嗜酒而不能常得。

13、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14、鉴赏:这首诗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秋天”这特定的节令特点,描绘江上的秋色,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江水浩淼无边,江畔红花朵朵,而到了秋季,西风劲吹,水面则起波浪,荡漾连绵,江花也渐次凋谢,脱下了红妆,那岸边或水上的小舟传来横笛声,也就使景色带上了浓浓的秋意,勾起作者的思绪。江水江花、西风横笛,这些特有时令的特定景物,就构成了一幅色彩浓烈的“江上秋意图”,具有鲜明的特色。

15、“本望文字达,今因文字穷。影孤别离月,衣破道路风。”踌躇满志地看尽了“长安花”,孟郊依然在凄清中苦苦等待。

16、译文:想当年客居他乡,飘零江汉;与你异乡聚首,携手醉还。离别后如浮云飘忽不定,流水岁月,匆匆一晃就已过了十年。今日相见,欢笑融洽的情态一如从前,人已头发稀疏,两鬓斑白了。为何我不与故人同归去?因为淮上风景秀美的秋山。

17、而我独何事,四时心有违。

18、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9、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20、追慕古贤、渴望建功、立志报国、人生得意、深厚友情、甜蜜爱情

二、古诗词赏析题目及答案

1、⑷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2、在赏析时,第一步就是要指出其写景的手法;第二步就是简要概况一下诗中呈现出的景象和写景手法的作用。

3、赏析:诗的一二句从远处着笔,写诗人极目天涯时所见所感。三四句从近处着墨,写诗人凝视碧山的所见所感。

4、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5、二是写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6、帮助学员取得语文高分!

7、不得重用、报国无门、仕途失意、不遇之感、知音难觅、幽思之情

8、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9、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10、清明•古诗词赏析谷雨•古诗词赏析

11、赏析:陆凯这首诗不过二十个字,却包含无限的诗趣和感情。当陆凯怀念范晔的时候,为了表达高洁与纯挚的感情,特地折取一枝梅花,托传递书物的信使带给范晔。

12、四两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用夕阳返照来反衬深林的幽暗清冷。按理说,要描写幽暗的境界应回避光亮,诗人却偏偏写“返景入深林”。猛一看,这一抹微弱的斜晖似乎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了一丝光亮,其实恰恰相反。当“返景”的余晖透过斑驳的树影照在青苔上时,那一小块光亮与一大片幽暗所形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况且,那“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更漫长的幽暗。

13、诗的前两句写景,不仅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还渲染出浓厚的离别情绪。“东门”点名了送别的地点在长安青门,“青青”表明杨柳的颜色已经很绿,表明时间是在深春。“杨柳”是送别的代名词,于是一见杨柳,就让人想到离别。

14、清明时节,也是追思祭奠的季节,这三首诗是作者临终前写给自己的自挽诗。魏晋人侈尚清谈,多言生死。贤如王羲之,尚不免有“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之叹;陶渊明认为“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人生如一个幻影,本来即空,终也复归于空无。

15、这首诗同样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16、意境之大小――国家大于个人;悲壮大于悲惨

17、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18、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9、此诗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表达自己的感受。前两句点出登原游览的原因:由于黄昏日暮心情不适,便驱车登上古原;后两句极力赞叹晚景之美:在夕阳余晖照耀下,涂抹上一层金色的世界。

20、古代隐逸诗人很多,陶潜被称为“隐逸之宗”,隋末唐初的王绩自号“东皋子”,唐初的王维、孟浩然进一步丰富了隐逸诗。王维的诗更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三、古诗词赏析摘抄

1、(步骤三)这样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2、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明快清新、平淡自然、朴实无华、明快浅显、明快直露、明白晓畅、流畅自然、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华美绚丽、辞藻华丽、深沉隽永、委婉含蓄、含蓄深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缠绵哀怨、温婉悲凉、庄谐俱见、简练生动、简练传神、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准确传神等。

3、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4、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5、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6、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7、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向东滚滚流去的春水正是不尽愁恨的传神写照。

9、鉴赏:这首诗以眼前看到的景物入手,以艺术的手法来诠释心中的愁绪和感慨,读起来沉郁真挚,依稀在人们面前展开了一幅花明柳暗、高楼独立、孤鸿飞翔的画面。李商隐用他生动的笔墨,既写出了夕阳楼的真实风景,也尽情倾诉了他的心事和渴望。

10、⑶从某句诗中找出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体分析。

11、第二阶段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这一阶段要比第一阶段复杂。

1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3、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14、在诗人笔下,钟声还是对时间流逝的警示。如“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李商隐《无题》)

15、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6、洛阳:今河南洛阳,是辛渐所去的地方。

17、(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18、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帆”代“船”;“朱门”是朱红色的大门,这里代指权贵豪门之家;“丝竹”,“丝”本指琴瑟一类的弦乐器,“竹”本批箫笛一类的管乐器,这里“丝竹”一起代指音乐。

19、运用典故来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20、但是不彻底消灭入侵的边贼,

四、古诗词赏析800字

1、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

2、吴小如先生断定这三首自挽诗,是在陶渊明晚年大病之中,认为自己即将死去时写的。自知大病临身,自知必不久于人世,仍能自嘲“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坦然写成自挽诗,这种境界远非一般人所能企及。

3、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4、作古诗词赏析尤其要注意这一点,不要被一席人的纯意境论给忽悠了。

5、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6、即不借外物、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

7、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

8、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11、孤城:指玉门关,因地广人稀,给人以孤城之感。这句词序倒装,意思是“遥望孤城玉门关”。

12、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13、诗的后两句写道:“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人死之后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将尸体托付给大自然,使骨肉化为尘埃,同山脚下的泥土一样。在孕育万物的大地上,我们如此渺小,悲喜乃至生灭都微不足道,但我们会明白,这就是生命的自然过程。

14、“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蝉噪”衬“林静”,以“鸟鸣”衬“山幽”。与对比相比,不难看出反衬是以相反的一方写另一方,“牺牲”相反的一方来突出另一方,如以动写静、以乐写悲、以黑写白等;对比却不具备这样的特质,对比双方不存在谁为谁服务的问题,而是双方都为某一个目标服务。

15、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16、?了解古诗词的体裁分类

17、王维的诗中的钟声,多回荡在远离尘嚣的山谷云雾、参天古木之中,传达的是一种隐遁山林、皈依佛门的空寂与恬淡。如“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过香积寺》)

18、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19、一年春又尽,倚杖对斜晖。

20、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五、古诗词赏析课评课

1、深秋季节西墙外寒蝉不停地鸣唱,蝉声把我这囚徒的愁绪带到远方。

2、第三句转笔写雪霁初晴时始见终南山的真实面门,“霁”字真实而传神地写出了夕阳的余光平射在山上,染红了林表的美丽画面。末句承上句的夕阳,写因望见终南山余雪而更感冬天的寒冷。

3、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4、蝶随花片落,燕拂水纹飞。

5、欢迎加入一棵树初中语文教师群

6、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7、清晨告别白云之间的白帝城,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达。

8、分辨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

9、田园: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

10、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出外做官的人。

11、(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12、品手法,悟妙用手法,简单地说,就是古诗词怎么写的?它分为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就是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反复、互文、双关等。表现手法就是对比、衬托、象征、渲染、悬念等。前者让诗词形象生动,典雅,意蕴深厚,后者让诗词主题鲜明,突出,意味深长。一般地,诗词名句是诗词的精华部分,所用手法也别具匠心。如曹操的《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妙在借助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气势磅礴的景象。

1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

14、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

15、此诗堪称典范,全诗简练含蓄,轻松洒脱,而其间脉络十分清晰。从层次上看,首句先出酒,二句再示温酒之具,三句又说寒天饮酒好,末句问对方能否来共饮,而且又点破诗题中的“问”字。

16、译文:金陵城曾在日暮的景色伴着浮动的云,也在秋声里陪着落日。这世上有无数的丹青圣手,却没有人能把我此刻愁苦的心境描绘出来。

17、译文:遇见北去的驿使就去折梅花,托他带花带给身在陇头的你。江南没有好东西可以表达我的情感,姑且送给你一枝报春的梅花以表春天的祝福。

18、端午•古诗词赏析芒种•古诗词赏析

19、⑼这首诗(某句)的诗眼是某字,试作分析。

20、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六、古诗词赏析

1、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绿色的杨柳树夹杂在御河两岸,看似恬静的环境反衬出诗人与友人离别的不舍。且首句是远望所见,第二句是近观所见。在远与近的距离感中,诗人送友的踽踽长街的身影得以体现,衬托出舍不得惜别却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

3、每句字数――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

4、孟郊再次寒窗发奋,日夜苦读。贞元十二年(796年),四十六岁的孟郊奉母命第三次应试,好友韩愈记录下了这一幕,说孟郊“年几以尊夫人之命来集京师,从进士试”,这次天不负苦心人,终于进士及第。

5、上网课、下资料、领小学满分题库

6、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7、在实际考试中,古诗词鉴赏是一道红线,跨过它,你就能取得好成绩!跨不过,则败之矣!

8、心领神会,就是赏读一首诗词的高境界。

9、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10、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11、向往高洁、脱离尘世、厌恶官场、隐逸之志、田园生活、闲情逸趣

12、⑴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1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4、怀念你竟在这深秋的夜晚,散步咏叹多么寒凉的霜天。

15、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故称“董大”。

16、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17、夜光杯:白玉做成的酒杯。

18、鉴赏:这是诗人是在送陈秀才回沙上扫墓有感而发所作的诗。清明时分,春雨飞飞,诗人和陈秀才一行人风尘仆仆的赶回沙上祭祖,满身的泥土尘埃和雨露,那是的零乱,诗人感慨以这样行色匆匆的方式回乡祭祖,那是让人感受到似乎有那么一些悲哀。

19、想到每当自己要出门远游,母亲都在灯下不辞辛劳地为自己缝补衣服,准备行李,倚门远望,殷殷期盼的情景,禁不住潸然泪下:

20、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1、这是一种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2、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

3、(步骤二)这样,二句烘托出凄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四句就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慨,显示主旨。

4、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5、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6、这首诗是一场姗姗来迟的回应和酬答,是中年游子和老年母亲心灵的相遇,是世间母子深情的表白。

7、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8、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9、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长征人未还”,“”指边塞和内地相距,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10、摄诗文艺店今日好书推荐

11、穿:磨破。金甲:战衣,是金属制成的盔甲。

1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3、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4、他在《形影神·神释》诗中说:“纵浪大化中,不忧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意思说人生天地之间如投身大浪,沉浮不能自主,而自己却应“不忧不惧”泰然处之。

15、写景抒情诗主要描绘的是山水名胜、唯美的自然风光,其写景手法通常采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反衬、对比等。

16、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7、?勤读古诗词,掌握“注解”,不放过任何一个不理解的字词句,学会翻译,提升古诗词理解能力

18、春分又至,万物复苏;大地如母,母如大地。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诗是家喻户晓的《游子吟》。这首诗是孟郊晚年所作,孟郊少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人生三大苦无一幸免。46岁才终于中举,短暂的春风得意扭转不了穷困一生的命运。

1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0、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加油哦!

1、此诗中,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2、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3、24节气古诗词赏析精彩推荐

4、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5、(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6、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古诗词赏析题目及答案【146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