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端午节的古诗【141句文案】

一、关于端午的诗句古诗

1、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2、灵均标志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糈。

3、——宋 胡仲弓《端午》

4、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5、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

6、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7、唐代时,划龙舟十分盛行,唐代的许多皇帝曾亲自观看龙舟竞赛。这首七言律诗,描绘了端午时节龙舟赛上,鼙鼓初击,兽头吐威,万人助喊,多船竞发的动人场景。

8、天与玻璃三万顷,尽叫看得几吴舫。

9、——宋 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10、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11、《端午日赐衣》诗人: 杜甫朝代: 唐代

12、译文:端午节的时候,已经接近夏天的中间了,白天的时间渐渐变长了。盐和梅己经在鼎里增添味道,美酒也在杯中倾倒。这是古人就留下的习俗,到现在已经很多年了。靠着栏杆方知木槿长得茂盛,对着水才发觉芦草真的很芳香。天下百姓生活幸福长久,各位大臣共保国家昌盛。大家对国家的忠贞如果能始终如这种美德一定也会在后世子孙中传扬。

13、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14、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

15、——宋 吴文英《澡兰香 淮安重午》

16、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17、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

18、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

19、——唐 殷尧潘《端午日》

20、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二、搜索端午节的古诗

1、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2、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3、与龙争角黍,无乃谤湘累。

4、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5、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

6、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7、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

8、(端午节的诗句古诗二)

9、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如下:

10、——宋 吴文英《杏花天 重午》

11、——宋 卢祖皋《小龙吟 淮西重午》下阕

12、《六幺令·天中节》 北宋·苏轼

13、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14、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除夜(唐)白居易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除夜(唐)曹松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岁除夜(唐)罗隐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15、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

16、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唐·殷尧潘《端午日》

17、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18、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元代·贝琼《己酉端午》

19、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20、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

三、关于端午的诗句诗词

1、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2、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3、描写端午节的诗词欣赏

4、(端午节的诗句古诗一)

5、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6、关于节日的民间传说,众说纷纭,然而,又恰恰是因为这些传说的真假难辨,才使得一个个节日披散着一层朦胧的美。

7、如今,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已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不妨让我们闻着棕香,沾着艾味,徐徐走进古人的世界。

8、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

9、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唐代杜甫《端午日赐衣》

10、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11、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12、关于端午节的七言律诗,描写了端午节赛龙舟的场景,流露出诗人对爱国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是对自己在仕途道路上的一种忧虑。这首诗从端午节期间戏水,赛龙舟的风俗开始写起,触景生情,表明了对屈原的思念,对异乡的端午风俗的赞同,在闲暇的日子里总会有一丝丝闲愁。

13、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14、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15、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16、以端午节为背景,从眼前所见的荆楚端午风俗写起,描画出一幅热闹繁忙的景象。全词运用对比手法:上阕以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以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同时上阕的“处处忙”与下阕的“无人解”又形成鲜明对比。作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淡忘了端午节浓厚的历史内涵,表达了作者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深切怀念,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之情。

17、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

18、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

19、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钗头双荔枝。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宋·李石《长相思重午》

20、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四、关于端午的,古诗

1、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

2、《端午三首》诗人: 赵蕃朝代: 宋代

3、到处采撷艾蒿、蒲草繁忙,谁家的青年男女,准备过端午节?五色丝带缠绕着手臂唱歌跳舞。我内心惆怅,还有谁在端午节追悼屈原?

4、译文:端午突遇风雨天气昏沉阴暗,汨罗江上无人凭吊逝去的屈原。盛开如火的石榴花好像也在笑话我,陶渊明即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

5、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

6、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7、释义:五月五日是端午节,你赠与我了一枝艾草。死者却看不见,新结交的知己却在之外。

8、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唐代殷尧藩《同州端午》

9、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杜甫《惜别行》

10、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九章·抽思》

1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12、七律.端午(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13、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九章·抽思》

14、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九歌》

15、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16、《上元夜》(唐)崔液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正月十五夜灯(唐)张祜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诗曰(唐)李商隐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诗曰(宋)姜白石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拜年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田家元日(唐)孟浩然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唐)孟浩然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17、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18、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

19、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20、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五、关于端午 的古诗

1、问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处?

2、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3、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来自皇天,雨露滋润,正当酷暑,穿上它清凉无比。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4、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5、翻译: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

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7、好将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8、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宋·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9、世乱逢端午,凄凉吊古心。空存蒲长绿,不见黍包金。蛇壑横人骨,鳌江绝古音。追思前日事,愁比海波深。

10、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11、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12、翻译:从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楚国的风俗至今仍存。

13、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宋·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14、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15、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16、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17、银塘朱槛麹尘波。圆绿卷新荷。

18、《端午即事》(宋)文天祥

19、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20、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宋·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六、关于端午的诗句古诗

1、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2、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卜居》

3、端午佳节的黄昏被绵绵小雨浸润,我寂落的独自轻掩门扉。梁间的燕子带着它的雏鸟全都离开了,面对如此冷清的雨夜怎不让人黯然销魂,只能徒劳的向梁间寻觅燕子往日栖息的痕迹,怀念一下往日热闹欢欣的时光。

4、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苏轼《浣溪沙·端午》

5、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6、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7、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8、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9、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10、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11、棹如飞,棹如飞,水中万鼓起潜螭。

12、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13、释义: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

14、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15、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16、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离骚》

17、至今沧江上,投饭救**。

18、《午日处州禁竞渡》明·汤显祖

19、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20、雨夜逻无骚音,绛纱蒙首去。

1、——宋 晁补之《永遇乐 端午》

2、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3、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4、《史记》有记:屈原,春秋时期楚国大臣。力主抗秦,却因此遭受谗言,去职流放。流放途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祖国被侵,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而亡。从此,屈原成了端午不可不提的人物。

5、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6、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7、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8、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9、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10、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11、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宋代·张耒《和端午》

12、故人不可见,新知外。

13、释义: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

14、翻译:五月五日的端午节,你赠与了我一枝艾草。故去的人已看不见,新结交的朋友又在之外。往日一心只想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只是三湘被辽海阻隔太过遥远。

15、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16、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17、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国殇》

18、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19、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20、章丘校区地址:章丘绣水大街中段一所北邻

1、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搜索端午节的古诗【141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