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格拉底理想国名言
1、苏格拉底其实有更多的哲学名言。甚至有人说上述德尔斐神庙里的三句神谕也是苏格拉底本人所言说。不管怎么说,当我们纪念苏格拉底诞辰2490年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感谢他所开创的人生哲学,也应感谢他的思想衍生品——苏氏语言哲学。在此,请允许我借用并改动何勇博士新作《第二心灵》一书里的一句话作为我此次苏格拉底朝圣之旅的结束语:学得哲学,就等于获得了“第二心灵”。
2、柏拉图(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也是西方文化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柏拉图和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哲”。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师从苏格拉底。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审并被判死刑,柏拉图对现存的政体完全失望,于是开始游遍意大利、西西里岛、埃及等地以寻求知识。这期间,他留下了许多著作,多数以对话体写成,常被后人引用的有《辩诉篇》《理想国》《智者篇》《法律篇》等,《理想国》是其中的代表作。据说他40岁时,在雅典城外创立了自己的学园柏拉图学园,开始个人讲学。学园课程包括算术、几何学、天文学以及声学,培养出了许多知识分子,其中杰出的是亚里士多德。
3、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他指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在《理想国》中,他设计了一幅正义之邦的图景:国家规模适中,公民分为治国者武士、劳动者三个等级,分别代表智慧、勇敢和欲望三种品性。在这样的国家中,治国者是德高望重的哲学家,只有哲学家才能认识理念,具有的德行和高超的知慧,明了正义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国家。
4、骄傲是无知的产物。
5、也许,在某种意义上,萨特福柯之流确实与实证主义哲学思潮不共戴天,但他们却是苏格拉底批判精神的真正继承者。先不说他们的思想对流行价值观念的颠覆作用如何比“牛虻”有过之而无不及,就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去实践他们的哲学这一点而言,他们也无愧于当代苏格拉底的称号。萨特终生未婚却身边美女如云,还拒绝接受诺贝尔文学奖;福科以非凡的笔触写下了《性史》,他由于寻求同性恋性行为的体验而死于爱滋。这些事情似乎互不相干,但在这里我们却看到了同一个道理:以自己的原创思想为自己生活的后依据的人,不可能将同代人偶然接受的流行价值观念视作神圣,也不会承认任何思想领域之外的。
6、从智者开始,古希腊哲学由注重对自然本身的研究转变到注重对社会伦理和人的研究。但他们只停留在感性的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到苏格拉底才根本改变了这种状况。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他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苏格拉底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他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从苏格拉底开始,自我和自然明显地区别开来;人不再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是和自然不同的另一种独特的实体。
7、《柏拉图对话集》是其代表作之是柏拉图对话系列的统称,包括《申辩》《克力同》《游叙弗伦》《拉齐斯》《吕西斯》《查米迪斯篇》等十余部著作。
8、世上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9、苏格拉底承认自己的无知。大家通过讨论,形成对问题比较全面的理解。不过像苏格拉底也挺烦的,为啥?他较真。他的邻居说:“苏格拉底,我们怎么能忍受你这样去死,这么不公正的审判让你死了?”苏格拉底说:“难道公正的审判让我死就可以,不公正的审判让我死,你就觉得挺悲哀的?”
10、近我看了一个调查,关于农村老人服毒自杀的一个社会调查,这个让人看得真是触目惊心。他们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老人自杀,大多数情况是对生命失去了信心。再一个更现实的原因,就是不给儿女当拖累。中国的父母真是不得了,死的时候想的不是自己,想的更多是不要给孩子当拖累,这也是中国人对待生死的一种态度。
11、告诉我你的朋友,我就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12、他把哲学从天上带到人间
13、(4)世界上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哲学家告诉我们,“为善至乐”的乐,乃是从道德中产生出来的。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必能获得这种快乐,因为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
14、(1)许多赛跑者失败,都是失败在后几步。
15、作者: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一前347年)
16、苏格拉底以后,大概再也没有哪个哲学家把自己称为“牛虻”。这也许意味着哲学家的思考可以脱离现实的政治,但并不意味着哲学一定要变成仅仅是社会分工体系中的一种职业。应该说,在后来的不少哲学家那里,就是哲学探究真的成了职业,他们也没首先把它看作职业,而是当作自己的生活方式。
17、色拉叙马霍斯急不可耐地和苏格拉底展开了讨论,因为他似乎找到了无懈可击地对正义的解释——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他一下子将正义带到了城邦中,带到了政治里。这在今天似乎是人们心照不宣的一种潜台词。苏格拉底是如何驯服这头野兽的?
18、我清楚地知道,我并没有智慧,不论大的还是小的都没有。——苏格拉底
19、理想的国度不应该被不美好的东西所玷污,所以苏格拉底强烈谴责了诗人,其中以荷马为甚。他认为神应该是美好的,而不应该带有人的一些恶习和肉欲。而且他认为其他行业的人都可以创造东西,而诗人不能,他们只是模仿一些东西并且用不美的情感写出来,所以在理想国中,可以取缔诗人的职业。
20、但色拉叙马霍斯没有想到的是,为强者谋利益的并非正义,而只是某种不易察觉的“赚钱术”,在这个意义上,这是每个有技艺都具备的一种技能。而正义者“物伤其类“,只愿意打败不同于自身的,不正义者却贪得无厌,妄图超越一切·,这被证明是愚蠢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正义者因为其”憨厚“而显得精明,不正义者因为其”过于精明“而显得愚蠢。而真正的正义也从来不是为了维护强者的利益,它作用于它所管理的整个对象。非正义从本质上是无法长存的,因为其本质预示着后必将走向崩坏。
二、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名言
1、苏格拉底生在动荡的时代。他把自己看作神赐给雅典人的一个礼物、一个使者,把批评雅典看作神给他的神圣使命,任务就是整天到处找人谈话,讨论问题,探求对人有用的真理和智慧。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什么是虔诚?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勇气?什么是真理?等等。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控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腐蚀青年等罪名,并被判处死刑。在监狱关押期间,他的朋友们拼命劝他逃走,并买通了狱卒,制订了越狱计划,但他宁可死,也不肯违背自己的信仰。这篇短文就是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后,在狱中与格黎东会面,两人关于苏格拉底应不应该越狱的探讨。后70岁的苏格拉底饮下毒酒而死。
2、事情的真相是,只做权力政治的批判者,你起码会经常被认为代表了民众而民众也有望站在你一边。但是,如果你的批判对象是民众的俗见,你又不与政治权力为伍,那你就八面受敌,英勇壮烈了。也许,当自命的道德护卫者悲叹“人心堕落、世风日下”之时,新的一代在被“牛虻”叮咬后正从伪价值的枷锁中挣脱出来准备回到永恒价值的家园故里。就算如此,人们回到家里,大概也不会在哪个良晨吉日突然想起向早已作古的“牛虻”敬一杯。看来,要想做个现代的苏格拉底或任何时代的苏格拉底,你就得准备好终孤身一人背起十字架了。
3、格黎东和苏格拉底是多年的老朋友,他有时也去广场听苏格拉底讲学,与苏格拉底也是“师友间”的情谊。作为雅典的巨富,他在苏格拉底受审时及苏格拉底被投入狱中后不止次表示愿意出钱为苏格拉底免除一死。但是苏格拉底执意不领情,舍生取义,为维护雅典民主制度所制定的法律献身、殉道。苏格拉底认为交纳赎金以求免于一死,实际上是承认自己有罪,这是苟且偷生。而不承认有罪,甘愿接受法律的裁决虽然被处死了,但大义凛然,作为哲人,是崇高的殉道表现。
4、在此处,苏格拉底并未对“金钱反而可以使自己少干坏事“这个观点进行正面回应,但我不仅想到,既然仅仅只是在老之将至的年纪才发现金钱对于自己与欲望的满足的作用是如此之小,并且还是在欲望减退的前提之下,那么克法洛斯的这种说辞是否是可疑的呢?在这,金钱的积累的过程中,道德是否还在场呢?它用来维护自己金钱的手段又是否符合正义?既然金钱本身便是不正义的,又谈何金钱能够使人少干坏事?而且,克法洛斯对于道德(或正义)的追求也是同样可疑的,仅仅只是都对死后世界的恐惧,而非对善的真正渴求。
5、什么时候思考这些事情呢?平时我们是不会思考的,思考这种重大问题的时候,就是我们在生活当中遇到了大问题。所以哲学就是思考大问题。
6、许多赛跑者失败,都是失败在后几步。
7、孔子的《论语》基本是没有什么推理的,孔子好像就在宣布真理——这事应该这么做,应该那么做,这是他总结出来的智慧。而苏格拉底必须要推理,推着推着推不下去了,就有人说:“苏格拉底你不是厉害吗?你知道答案吗?你不是聪明吗?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苏格拉底回答说:“我是不知道答案,因为我知道的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
8、我与世界相遇,我自与世界相蚀,我自不辱使命,使我与众生相聚。
9、(3)色诺芬著:《回忆苏格拉底》,吴永泉译,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第36页。
10、想起来,我还欠某人一只雄鸡未还。——苏格拉底
11、一个人能否有成就,只看他是否具备自尊心与自信心两个条件。——苏格拉底
12、——写在苏格拉底诞辰2490年
13、而自制到达的第二个地点是人与人的感情这一主题,这一部分体现在苏格拉底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问题的处理方法上。在第二卷第三章里,苏格拉底劝导哈赖克拉泰斯要友爱兄弟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种自制的表现。苏格拉底首先是从人的欲望着手,分析人喜欢什么样的兄弟,从而得出好兄弟的标准,再以这一种标准要求哈赖克拉泰斯,并说,如果哈赖克拉泰斯可以成为一位好兄弟,他的兄弟也会被他感化,成为一样的好兄弟。从理性与欲望的角度来看,这一思维过程不正是以自身理性观他人之欲望,再以观察之结果约束自身吗?
14、开头有言,哲人的思想包括“个人”与“社会”的两面,在关于自制的讨论中,我们已经可以一窥苏格拉底思想中的两面性了。而除了思想,哲人在行为上也有着“个人”与“社会”的两面性,在“个人”层面上,苏格拉底的行为是克制欲望、友爱他人、遵守法律和尊敬神明。那在“社会”层面上,苏格拉底的行为是什么呢?
15、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16、有理智的教育和培养能带来益处,而失去理智将带来危害。
17、“世间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
18、“世间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苏格拉底
19、但现在似乎倒过来了,我们先给孩子灌输那些他不懂的东西。这个勇敢就不好说了,节制就更谈不上。我们是以大的限度,放纵我们自己后代的欲望,而不是培养他们的节约。
20、现今,《柏拉图对话录》一书是关于苏格拉底丰富和著名的资料来源,因为苏格拉底是几乎所有对话文本中的主角。柏拉图写的对话如同剧本一样,戏剧化地描述了苏格拉底与真正的雅典人可能有过或没有过的遭遇。在对话中,苏格拉底扮演的角色永远是一个睿智的审问者,他一方面推说自己无知,一方面又哄骗和取笑他的同伴们关于道德和自然的哲学认识。苏格拉底是个有着普世情怀的哲人。他学说的要点是强调“道德”与“做人”。他对宗教没有太多兴趣;跟孔子差不多,他较专注于人文伦理、世俗秩序关系及人格的修养。
三、苏格拉底关于理性的名言
1、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你须贡献你挚情的爱,学习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苏格拉底
2、本文为郑召利教授在君和堂「大师读书会」系列讲座的演讲《回忆苏格拉底》内容节录三。
3、假使把所有的人的灾难都堆积到一起,然后重新分配,那么我相信大部分的人一定都会很满意地取走他自己原有的一份。——苏格拉底
4、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5、对哲学家来说,死是后的自我实现。是求之不得的事,因为它打开了通向真正知识的门。灵魂从肉体的羁绊中解脱出来,终于实现了光明的天国的视觉境界。
6、从自制切入,我们便可以看到苏格拉底对理性的态度,并进而了解苏格拉底对欲望的态度、对法律的态度和对神灵的态度。而且,要发展理性便要思考,于是了解了苏格拉底对理性的态度后,我们也可以了解到苏格拉底对思考的态度,并能理解苏格拉底的名言——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7、柏拉图可是一位在世界上名气很大的历史人物。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亚理士多德的老师,是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
8、虽然,这种思维方式可能错漏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但这种思维方式的方向却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是一种提高个人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
9、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苏格拉底
10、这是一句真话.他还说过一句话:他很聪明,因为他知道自己很蠢.这些话看来很矛盾,其实正是他看到了常人看不到的东西,他才是伟人.你也不妨问自己知道什么,然后追问下去"为什么?",看看你自己到底能回答几个为什么.比如,为什么会有白天黑夜?因为地球自转.为什么地球自转?...千万不要回答"它本来就是自转的."
11、(5)色诺芬著:《回忆苏格拉底》,吴永泉译,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第64页。
12、本文为郑召利教授在君和堂「大师读书会」系列讲座的演讲《回忆苏格拉底》内容节录(第一部分)。
13、摘自/《开放时代》2003年第3期
14、同为一种文明滥觞时期的圣哲,同为述而不作的思想家,同为有学生编撰语录以流传后世的老师,我不能不将孔子和苏格拉底联系起来。我觉得苏格拉底在对话中始终是一种谦抑的姿态。这或许与他的身份有关,与他交谈的人和他是一种平等的姿态尽管苏格拉底的话里会暗藏机锋,但总是用一种商量的口吻去与别人交谈,后折服他人的也是一连串的推理引出的没有异议的“真理”。而孔子则是以一种师者的形象出场的,他往往围绕着自己的“仁”的理念给出一个终答案,
15、我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苏格拉底时间带走一切,长年累月会把你的名字、外貌、性格、命运都改变——柏拉图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16、苏格拉底的谈话,都是在重塑人们的价值观。他反思的是什么呢?反思的是我们关于生活的观念,什么是恶的,什么是善的。色诺芬在《回忆苏格拉底》当中说,苏格拉底的谈话内容总是围绕着人生这个主题,他探求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何为正义,何为非正义,何为理智,何为疯狂,何为家,何为国,诸如此类的问题。
17、一个人能否有成就,只看他是否具备自尊心与自信心两个条件。
18、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他出生于公元前四六九年的雅典,曾经当过石匠、雕塑家,也当过兵、打过仗。据说他还娶了一个泼妇,生了两个儿子。后,因为他拒绝放弃雅典共和国目为异端的学说,被判死刑,服毒身亡。
19、"守中道"是什么?就是要节制自己,要律己,这点真是不容易。比如在生活当中要简朴,不要浪费。像我们看大学食堂里,学生拿着餐盘倒的都是米饭、菜,都没吃几口就倒了,真是让人看着有一点不舒服,尤其是我们60年代的、经历过大饥荒的人,看着特别不舒服。
20、苏格拉底和他的“产婆术”
四、苏格拉底关于理想
1、同为学生,柏拉图将自己的恩师“藏”了起来,自始自终苏格拉底都不是以老师的身份出场的。作为智者,他也仅仅能够说服人们服从自己的真理,而不能独断。甚至在第一卷的结尾苏格拉底都没有就其讨论的问题给出答案。而孔子的弟子们热衷于将孔子塑造出一位“万世师表”的形象。
2、《理想国》是柏拉图主要的社会政治思想著作之一。这是他描述头等好的、完善无缺的国家之作,几乎涉及当时社会所有的急切问题,包含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教育和各项具体的社会理论,是他试图用以改造现实社会的一种理想模式。在这个理想的社会模式下,他描述并阐述了阶级结构、高统治者、“共产”制度、政治制度、婚姻制度、男女平等、教育制度等问题和观念。
3、暗恋是世界上美丽的爱情。
4、患难及困苦,是磨炼人格的高学府。
5、heunexaminedlifeisnotworthliving.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
6、在《理想国》中,色拉叙马霍斯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苏格拉底)说的“正义是智慧”这个说法没错,那么正义是需要的。如果我的说法没错,那么不正义是需要的。这句话或许从几千年前观照至今。
7、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法或许会慢慢过时,例如其哲学王之观点便已经受到了资本主义时代提倡民主的学者的攻击,其反诘式的论证也逐渐被三段论式的逻辑论证取代。但这并不意味着了解苏格拉底的思想和思维方式是无意义的,其对人性的把握以及诘问的思维方式仍令笔者大受裨益。
8、我们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到研究生,再到博士生,都在学习,但学习状况不一样。前期,你都是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不断地学习已有的知识。进入到了研究生,就看到了知识的界限,就要去解决一个领域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9、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10、主要是柏拉图自己的思想。虽然柏拉图青年时候说过自己所有的思想都来自苏格拉底,并且以后的思想也会是苏格拉底的(大意是这样,原话记不太清楚了)。但学界已经考证柏拉图的思想前期的确是延续着苏格拉底的思想,但后期其表达的是自己的思想,只是借着苏格拉底之口说出而已。可以理解为前期是苏格拉底的柏拉图,后期是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理想国》是柏拉图比较成熟的思想属于后期,所以是属于柏拉图的苏格拉底,而非苏格拉底本人了。
11、「美德就是知识」与「真善一体」
12、现在该让我们看看十八世纪生活在哥尼斯堡的那位著名的小矮人伊曼努尔·康德了。在康德看来,“天上的星空、心中的道德律”,这就是我们的生命中值得关注的东西的全部。在普鲁士某贵族的庇护下,康德曾经在上流社会的圈子里如鱼得水,大出风头。但康德不久就疏离了那种夸张的生活方式,隐退到他内在心灵的先验世界里继续他的伟大历险,建造他批判哲学的宏伟殿堂。康德式的批判精神,与苏格拉底的牛虻精神虽然不属同一层面的东西,但在对待流俗偏见的态度上,却是一脉相承的。苏格拉底的批判对象是分立的价值偏见,康德要进行批判考察的却是整个人类经验和人类知识体系的先决条件。康德的道德形上学,则是对所有可能的道德判断的理性基础的挖掘和奠定。
13、认识自己的无知就是大的智慧。
14、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珍惜时间的人赶到他们的前面去。——苏格拉底
15、做少许事情而做得很好,胜于做许多事情而做得很糟。
16、雅典学院前的苏格拉底塑像
17、第一卷开篇是一段对于苏格拉底的日常对话的描写。区别于后文的对“正义”的纯理性对话(在那种对话中,我认为对苏格拉底的个人形象已经隐藏起来),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一些苏格拉底的个人特征。
18、脱离了认识自己这个话题,你去认识自然、认识宇宙是说不清楚的。苏格拉底认为,你与其去认识城邦外面的树木,不如关心城邦里头的人。他是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到人间的。他研究什么?研究人事、伦理的问题,前面我们说的那些,什么叫虔诚,什么叫正义,什么叫勇敢,这些都是德性的问题。
19、既然古希腊苏格拉底的角色,现在已大都由哲学界之外的人扮演,那么他们也许正混迹在“网络诗人”、“美女作家”、摇滚乐手、性感艳星、先锋画家、实验影人、或其他另类群体之中。但我们也许不能对他们抱有太大的希望,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只在某一方面不自觉地与苏格拉底相仿,有些人甚至不知晓也无心去知晓苏格拉底究竟是哪条街哪间店的掌柜。在这里,我们没法儿在严格分类的基础上界定何种另类群体中必有苏格拉底角色的扮演者出没,因为这里没有逻辑的必然性。那么,既然在哲学从业者那里也可能会有常规之外的现代苏格拉底式人物,我们如何觅得他们呢?
20、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
五、苏格拉底关于理想信念的名言
1、真正的理性主义者要批判和摧毁的是被人们错当成价值或伪装成价值的负价值,而要追求的是人以人的资格生活成长的永恒的内在价值。这种永恒价值与主义、专制主义、反智主义、蒙昧主义势不两立,而永远以人的自由、人的尊严、人的自律、人的自治、人的自我完善、人的相互促进为核心内容。
2、苏格拉底关于灵魂的学说,进一步使精神和物质的分化更加明朗起来。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早已有灵魂不灭的说法,已经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立的萌芽。但在他以前的哲学家对于灵魂的看法还比较模糊,有的还将灵魂看成是精细的物质,因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界限还不明确。到苏格拉底才明确地将灵魂看成是与物质有本质不同的精神实体。在苏格拉底看来,事物的产生与灭亡,不过是某种东西的聚合和分散。他将精神和物质明确对立起来的观点,成为哲学史上的滥觞。
3、说到这儿,实际上我们对自己的孩子也是这样,想着我们过去吃过苦了,一定不能再让他吃苦。我们那时候花钱那么紧张,现在一定不能让他们在这上有任何的委屈。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不能让孩子在钱上有任何委屈。实际上,有点委屈也没什么,他会更珍惜。
4、许多赛跑的失败,都是失败在后的几步。跑“应跑的路”已经不容易,“跑到尽头”当然更困难。——苏格拉底
5、世界上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6、对作家来说,写得少是这样的有害,就跟医生缺乏诊病的机会一样。
7、同样的,“欠债还钱“即是正义的话,那么在不正确的场景还钱同样不会是正义。因为这可能给债权人带来更不好的影响。”欠债还钱“的正义观似乎在为”债券奴隶制“辩护,让人们忽略债务产生过程中的不正义,反而强调”还“的义务。由此可见,”欠债还钱“或许只是站在利益既得者的身份去做出的一种正义呼吁,其本身是很可疑的。
8、真正高明的人,就是能够借助别人的智慧,来使自己不受蒙蔽的人。——苏格拉底
9、这幅作于1821年的绘画描写苏格拉底(右)在教诲阿尔基比阿德斯。他的这位得意门生后来成为雅典的政治家
10、好习惯是一个人在社交场中所能穿着的佳服饰。
11、「认识你自己」是德尔菲神庙中的名言,据说这话就是苏格拉底说的。因为苏格拉底被认为是那个时代,在那个城邦中有智慧的人。刻的不只是这一句话,还有一句话——凡事勿过度。
12、我们的需要越是少,我们越近似神。——苏格拉底
13、自命为“牛虻”的苏格拉底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名言【93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