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生三礼
1、立德做人是立功、立言的前提和基础,明代学者高攀龙曰:“吾立于天地间,只思量做好人,乃第一要义。”做人的涵义宽如天海、深若渊薮。古今很多人都在研究它,每个人都在实践它。
2、立功,就是严谨做事。《说文解字》说:“功义为用辛劳安定的功绩、功业。从力从功,亦劳作之意。”“立功”不于惊天动地的大事,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仍然可以建功立业。立功要做到三个方面:
3、人生礼仪人生礼仪是一个人一生中在不同年龄阶段所举行的仪式。人生礼仪又称生命礼仪,国际上称作”通过礼仪”。传统的贯穿人生的礼仪主要有诞生礼、冠笄礼、婚嫁礼、丧葬祭礼等传统礼仪不仅存在于人际交往中,也存在于家庭、家族和一个人的个人经历中,且贯穿于人生历程,几乎每个人都需经历的礼仪就是人生礼仪。三大类生育与寿诞嫁娶丧葬
4、士相见礼,意思是士人初次相见时,要举行的仪式。乡饮酒礼,是指在乡学中间那些读书的人,聚会饮酒时应该遵循的礼节。乡射礼,是指每年的春秋两季,各乡的乡大夫要邀请当地卿、大夫、士和他的子弟,在乡学举行乡射礼。古人射箭并不是简单的射箭比赛,包含很多礼节,有着丰富的内涵。
5、立功要先立志,立志要做策马奋蹄的先行者,不做得过且过的苦行僧。凡成名之人都有远大的志向和永不言败的精神,有坚定、刚毅的性格。
6、立言;以渊博的知识着书立说。
7、无知,孤陋寡闻无知识;
8、然后我们来说说人生三立之“立业”。
9、一曰坚守诚信。坚守诚信,就是坚守气节和操守,也是坚守做人的根本,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是人与人相互信任的基础。“人无信不立”,讲信誉、守诚信是对自身的一种约束和要求,也是他人对我们的一种希望和要求,它包含着忠诚于自己和诚实地对待别人的双重内涵。因此,诚实守信不仅是社会道德,也是做人做事的职业道德。重诚守信,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诚信是做人基本的道德底线。
10、人到六十岁后,儿女、单位、企业宜为老人行此礼,以示一生劳苦功高。古代畅行次敬老礼,称“乡饮酒礼”。敬老养老,社会祥和,人心厚道。
11、“汉婚礼”以“拜堂”为中心,通过仪式程序,表达婚礼的礼义,突出婚礼的神圣性,为夫妻百年好合奠基。一旦经历,白头终生。
12、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为天下贵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
13、循道而行,即依律而行,律是天地间人伦之规律,律是法则、规则,是自然人伦生成的既成秩序。它更多的是包涵西方的客观推演的技术和方法,在这里我着力强调的是认知和把握。但如何把握“律”?西方强调技术和方法之外,作为本体的立道系统,东方人则称之为理。
14、三礼者,《周礼》、《仪礼》、《礼记》是也。古者社蒙昧,无礼乐之可言,迨圣人既作,乃本其固有之习惯以定礼芍,故唐虡之时,以天、地、人为三礼,以吉、凶、军、宾、嘉五礼。夏有小正,商有王制,至周朝文物大兴,始呈美备之观。
15、人生的一切成功,归根结底都是做人的成功,人生的一切失败归根结底都是做人的失败。我认为,立德做人要努力做到以下四点:
16、宋人聂崇义撰。崇义,河南洛阳人。东汉郑玄、晋代阮谌、唐代张镒等人曾撰《三礼图》六种。五代后周显德年间,国子司业兼太常博士聂崇义参照前六种旧图,厘订校正,详略是非,于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完成,共二十卷。作者博采众家、参以己意,全书首列“冕服图”、“后服图”、“冠冕图”三卷,后有“丧服图”等,完整系统地介绍了古代服饰典章礼制及演变过程,是流传至今解释中国古代礼制附有图像较早的专著,所载史料极富参考价值,为后人著述采用。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宋淳熙二年(1175)刻本。
17、人生买不到的三种药
18、情与理:感情服从理性,理性服从法纪;
19、(2)协调的功能。在社会交往时,只要人们注重礼仪规范,就能够互相友好合作,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障碍。
20、婚姻是人生大事,但为什么需要婚姻呢?古人给的答案是“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礼记.昏义》)也就是“婚姻是两个家庭的联合,上要奉祀宗庙,祭祀祖先,下要繁衍后代,将家风家业传承下来。”所以古代没有自由恋爱,因为婚姻的内核不是爱情,而是“合二姓之好”,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情,跟新婚夫妇的感情没有关系。
二、人生五大礼
1、“三礼”是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中国后世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社会思想、伦理观念影响深远。
2、《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周礼》又名《周官》,是三礼之首。该书搜集了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官制与制度,以儒家的政治理想加以增减取舍汇编而成。《仪礼》一书内容主要是冠、昏、丧、等差的人伦礼仪。《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他典籍。
3、元为静,而气为动。元是气的基础,气是元的表现,也是道的表现。天地之间,一气以贯之,气在天可为云雾风雪,在地可为草之精,虫之华,水之皮。在人可流贯于情之喜怒哀乐。气之静,可为大地,可为大地之水土,气之流,可为天空,可为天空之风云。气之于人,志者得浩然之气,乐者得欣然之气,悲者得悯然之气。精气元气可采之于山川,财气运气可得之于人群。此可谓道在万物中,气亦在万物中矣。
4、文化学者,心学家,诗人。古圣贤文化的追寻者,新传统主义的建设者。希望通过诚、定、通重建中国人的心体和精神家园。湖湘人,南岭居。
5、(3)维护的功能。礼仪是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反映和标志,同时也对社会的风尚产生广泛、持久和深刻的影响。讲礼仪的人越多,社会便会越和谐安定。
6、如何立道?首先要认清“道”有“元、气、慧、律、理、顺”六种特质。
7、由于“三立”都是为立本体而展开的,因此用元来代替本,元即本也。《易》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宇宙洪荒,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见素抱朴是为立元。
8、“慧”是心之根,是先天生成或者采天地自然鸿蒙之气而养成。同时也可以读圣贤的经典学问而生成。“慧根”既成,向外则为“智”为“谋”,静则为慧,为灵气,为悟性;动则为智谋,从慧到智谋,由天地到人伦,层层演绎,是谓天地人伦皆圆融也。
9、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
10、列子名御寇,郑人。《天瑞篇》云:“子列子居郑国十年,人无识者,国君卿大夫视之如众庶。’’彼著书八篇曰《列子》,但此书自刘向、柳宗元以至梅曾亮及近人马夷初氏,皆怀疑此书为不可靠。梅氏云:“《列子》剽窃《庄子》,其书非《庄子》及诸子书所有者,文气均甚卑,不类周秦时文。”此言极是。近人马夷初作《列子伪书考》(见《国故》一号至三号),从内容及历史上,论证此书为魏晋间王弼之徒所伪作。《列子》虽为伪书,若用以研究晋以前之思想,或用以为研究庄子思想之参证,亦未尝不可。收起
11、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
12、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这里的“礼”包含了礼制的精神原则与礼仪行为两大部分,礼义是礼制的精神核心,礼仪制度是礼义精神的外在表现,二者关系密切。这里只就日常生活中的礼仪择要介绍:
13、人生第一大礼:怀子礼——礼仪胎教,优生后代
14、春天耕种、夏天锄草、秋天收获、冬天储藏,这四件事都不丧失时机,所以五谷不断地生长而老百姓有多余的粮食;池塘、水潭、河流、湖泊,严格禁止在规定时期内捕捞,所以鱼、鳖丰饶繁多而老百姓有多余的资财;树木的砍伐与培育养护不错过季节,所以山林不会光秃秃而老百姓有多余的木材。
15、言谈举止。跟别人说话要用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现在,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的语言形式。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
16、《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17、水、火有气却没有生命,草木有生命却没有知觉,禽兽有知觉却不讲道义;人有气、有生命、有知觉,而且讲究道义,所以人为天下所贵重。人的力气不如牛,奔跑不如马,但牛、马却被人役使,为什么呢?
18、孩子将入学堂,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学生”,学生如何当?古人不用言教,用“开笔礼”仪式为孩子点聪明,让孩子记住“天天上进,年年上进,终生上进”,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19、“六礼”是古代订立婚姻必经的六道程序,分别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自西周设立。
20、心病药(心病还需心药治,有钱何处买心药)
三、人生有几礼
1、首先是立志。中国人讲究“功崇惟志”。与志向相关的词有很多,理想、梦想、野心等等,时国人喜谈“初心”,指的也是志向。当下,很多年轻人行事迷茫,抗压能力差,主要是在立志方面出了问题。曾看过这样一则报道,有个年轻人,求学之路一帆风顺,小学名列前茅,后来读重点中学的重点班,考的是大学,大学毕业后顺利考研。问题出在踏入社会后,先是不愿就业,后来父母帮忙找了几份工作,每份工作都做不长,且抱怨多多,后干脆回家啃老,打死也不愿出去工作。悲剧乎?究其根源,是年轻人没有明白自己到底要做什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2、 在礼仪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孕育出了中国的宗法制(见中国宗法)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
3、人生第六大礼:成人礼——人格独立,担负使命
4、加强学生职业精神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学习能力教育。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不断增强。
5、“成人礼”古代又叫“冠礼”,是华夏青年的重要人生大礼,行礼年龄在18岁至20岁。成人礼寄托了父母对儿女、对青年的期望,
6、我的青春我的梦——我的人生“三立”
7、儒家曾经以“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作为人生价值观。激励了志士仁人为之奋斗。孔颖达解说:“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赋予了这段话以时代意义,也确立了古代名垂青史的价值标准。
8、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客人如果要表达对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谢意,也可在宴饮的中间举杯向主人敬酒。在进食过程中,同样先有主人执筷劝食,客人方可动筷。所谓:“与人共食,慎莫先尝”。古代还有一列进食规则,如“当食不叹”、“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投骨于狗”等,主客相互敬重,营造和谐进食、文明进食的良好氛围。
9、三礼者,《周礼》、《仪礼》、《礼记》是也。昔人谓《周礼》、《仪礼》系周公所作,《礼记》则系汉戴德(人称大戴)、戴圣(人称小戴)叔侄所删记也。
10、故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故宫室不可得而居也,不可少顷舍礼义之谓也。能以事亲谓之孝,能以事兄为之弟,能以事上谓之顺,能以使下谓之君。君者,善群也。
11、在省图书馆尼山书院承办的“朱子学公开课”上,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朱杰人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12、人生第二大礼:接子礼——行礼接子,奠基一生
13、就是因为:人能结合成社会群体,而它们不能结合成社会群体。人为什么能结合成社会群体?就是因为有等级名分。等级名分为什么能实行?就是因为有道义。
14、圣明帝王的制度:草木正在开花长大的时候,砍伐的斧头不准进入山林,这是为了使它们的生命不夭折,使它们不断生长;鼋、鼍、鱼、鳖、泥鳅、鳝鱼等怀孕产卵的时候,鱼网、毒药不准投入湖泽,这是为了使它们的生命不夭折,使它们不断生长。
15、‘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16、所以,根据道义确定了名分,人们就能和睦协调;和睦协调,就能团结一致;团结一致,力量就大;力量大了,就强盛;强盛了,就能战胜外物。所以人才有可能在房屋中安居。所以,人才能依次排列四季,管理好万事万物,使天下都得到利益,这并没有其他的缘故,而是从名分和道义中得来的。
17、《礼记》的内容庞杂,可以说是一部关于礼学的百科全书。
18、“礼”究竟是什么,它的内容如何?“三礼”又到底讲的啥内容?
19、男怕娶错,女怕嫁错,那会影响一生,影响下代,影响双方家庭家族的,是应慎之又慎,不可任性随便马虎的。
20、能够按礼义来侍奉父母叫做孝,能够按礼义来侍奉兄长叫做悌,能够按礼义来侍奉君主叫做顺,能够按礼义来役使臣民叫做君。
四、人生六大礼
1、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礼仪
2、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中有许多仪礼俗规。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向尊长的礼敬,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如古代元旦官员朝贺,民间新年拜年之礼。
3、《仪礼》、《礼记》、《周礼》。“三礼”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三部儒家经典,“三礼”之名始于东汉郑玄,指《周礼》、《仪礼》和《礼记》。
4、中国人的礼制精神是亲亲爱人,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结交比他地位低的人会得到很好的社会果,“若要好,大敬小”。
5、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6、无惧,糊涂胆大无畏惧;
7、在礼仪中,丧礼的产生早。丧礼于死者是安抚其鬼魂,于生者则成为分长幼尊卑、尽孝正人伦的礼仪。
8、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交谈时要正视对方、认真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否则,会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等不礼貌的印象。还要注意站姿和坐姿。
9、行礼为劝德服务,繁文缛节极尽其能。
10、“三礼”旧疏皆好。清儒新疏,〈仪礼)有胡培犟之〈正义>,〈周礼>有孙诒让之〈正义〉,唯《礼记》无之。然古书皆编次错杂,任举一事,皆散见各处,钩稽非易,通贯自难。实当以类相从,另行编次。朱子之〈仪礼经传通解〉,即准此例而作。江永之(礼书纲目〉,沿用其例;而后起更精,多足订正〈通解〉之失,不可不一阅也。若宋陈祥道之礼书,则该贯古今,更为浩博。清秦慧田〈五礼通考),盖沿其流;卷帙太繁,非专门治礼者,但资翻检足矣。。
11、(1)沟通的功能。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只要双方都自觉地遵守礼仪规范,就容易沟通感情,从而使交际往来容易成功。
12、立功;为国为民建功立业;
13、人生第三大礼:命名礼——庄重命名,明正运顺
14、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15、三样礼,一指祭祀天、地、宗庙之礼;二指《仪礼》、《周礼》、《礼记》儒家经典。古代中国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是对礼法、礼义作了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为深远。
16、《周礼》也叫《周官》,是一部记载周代典章制度的书,主要是谈官制,由此关涉到极为丰富的内容。如“天官冢宰”,是讲中央一级官员的制度设立、官员设置的。后世官制“六部制”的设立,其实正是本于《周礼》的六官,即本于《周礼》的政治制度设计和官员设置。
17、当有人问我青春为何物?
18、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故宫室可得而居也。故序四时,裁万物,兼利天下,无它故焉,得之分义也。
19、学术界一般认为,古礼来源的历史久远,就《仪礼》而言,周公可能做过增删,孔子也做过一定的整理,其成书的年代大概在春秋和战国之际。
20、《礼记》古时候也称作《礼》或者《记》。《礼记》和《仪礼》是什么关系呢?朱子认为,“礼”指《礼经》,即指《仪礼》;而“记”,是对《仪礼》的注释和补充或总结。按朱子的观点,《仪礼》是经,而《记》是传,是用来解释《仪礼》的。至西汉,《礼记》还不是经,但是它的地位在西汉以后就已经得到了确立。到唐代,《礼记》正式成为经。
五、人生三大礼仪
1、精彩节选:曾经无知地以为,人生的路是由自己选择的。写完这本书才发现,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有形和无形的生存法则在左右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甚至控制着我们。所谓命运,就是由这些生存法则组成的。洞悉了这些法则,不敢说扼住命运的咽喉,但起码,是拿到了在社会生活中游刃有余穿梭的密钥……
2、人生三部曲,三达标,人人应好自为之。“立德,立功,立言”,先贤已经指路,后人各自走好
3、衣食无忧;身心健康;亲情无限。忘记年龄,忘记过去,忘记恩怨。
4、人生三立,道是前提,是方向,是引领,是基础。立道即立心,人生天地之间,如果不能做到立心,则如动物牲畜无异。道不立,则志不成,事业不就。人生立道宜早,好在求学期间确立道,确立人生方向,确立努力目标,确立思维价值观念,确立心体和价值模式。
5、定,从正,从家,正家而天下定。含有不动的,不变的意思。同时还带有镇静、安稳、平安的意思。成唯识论:“云何为定?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不散为性。”比如鼎业,基业等等都和定,不动有关系,所谓的不动产业,也是定下来难以搬动的产业的意思。定天下之基业,定就是定基础,定业,是一个打基础的过程。
6、“三礼”之名始于东汉郑玄,指《周礼》、《仪礼》和《礼记》。“三礼”之学是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中国后世政治制度、社会思想、文化传统、伦理观念影响很大。
7、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历代名君贤臣、英雄豪杰、达官贵人、平民百姓都在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声调、不同的方法去唱响这人生“三部曲”,共同创造了炎黄子孙的道德文明史。
8、古人早有“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三立”说教,这就是所谓“人生三不朽”。
9、所谓君,就是善于把人组织成社会群体的意思。组织社会群体的原则恰当,那么万物都能得到应有的合宜安排,六畜都能得到应有的生长,一切生物都能得到应有的寿命。所以饲养适时,六畜就生育兴旺;砍伐种植适时,草木就繁殖茂盛;政策法令适时,老百姓就能被统一起来,有德才的人就能被使用。
10、但是,凡事必有因,既然你三个舅舅都提出同一要求,必然是三个舅舅提前商量好的,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必然背后有原因,一般来说多数的母亲都偏向闺女,有的甚至在财产上明着一份暗着一份的添补出嫁的闺女,还有个别的只宠外甥却冷淡自己的孙子,这种情况必然惹的儿子们不满意,甚至会产生既然这么偏向闺女,百年后就让外甥管你的想法。你的情况是否是这样,我不知详情不好下结论。
11、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12、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社会对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13、俭能养廉;俭养廉,奢养贪,粗茶淡饭传家远。
14、出处:《礼记》——先秦·戴圣
15、立言是立德立功的延续,是传承文明的载体和途径。立言是把人们立德做人、立功做事经历中发生的思想、经验、矛盾和方略用文字记载其要,传之与世,供人欣赏、借鉴,给人以启迪和鞭策,这是功在当时功在后世的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16、从“三礼”来观察,礼包含了中国人的礼仪、制度、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方方面面,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也是社会运行、发展的重要规范和保障。
17、为中国人立大道的有孔子、孟子、周敦颐、朱熹、王阳明、老子、庄子、慧能等大贤大德,他们确立了中国人的思维标准和价值观念。而每个人在遵循大的观念前提下再确立自己的“道”的标准。这即是“立道”。
18、立德、立功、立言,凡生人者都在做;凡逝人者,都在被人评说。且不管主观上是何愿望,客观上都一定会留下或物质或精神方面的积累。
19、律可谓理也,理成则道立,同理心即同道心。老子说:“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是为道中有理。宋明理学即为探讨天道性命的学问。二程有“天即理”的理本论哲学,认为理是永恒的,观念性的理是世界的本原。朱熹提出“理本气具”学说。并提出“即物穷理”的系统方法。是为理中有道。同时,理中还包涵西方学说中的理性原则,代表的是一种客观原理,定理。
20、士冠礼,是讲贵族子弟的成人礼。成人礼是西方流传过来的一种说法,我们中国人不讲成人礼,而是讲冠礼和笄礼,男子行冠礼,女子行笄礼。男子、女子成人了以后,要分别行冠礼或者笄礼。具体怎么做,《仪礼》作了详细的规定。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人生五大礼【100句简单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