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珊子女(萧珊真实生活照)

1、萧珊真实生活照

1972年,巴金的妻子萧珊去逝,巴金悲痛不已,不让妻子安葬,而是将她的骨灰盒放在床头柜上,30多年不离不弃。巴金说说:“只有这样才能感觉到妻子扔和自己在一起。”巴金先生是著名的作家,翻译家,一生挚爱着妻子萧珊。然而,妻子和他相守28年后却突然离去,他的魂也跟着去了。1936年,32岁的巴金凭借《家》在文坛上享有盛誉,引来无数女读者的仰慕,其中就包括17岁的萧珊。此时,萧珊情窦初开,大胆地在书信中表达自己对巴金的爱慕,并附上了自己的照片。巴金很怜惜这个十几岁的女孩,很快就回信说道:“我的小友,很荣幸能够与你相识。”长达半年的通信后,萧珊越发不能自拨,她提出碰面的要求,巴金立马就答应了。二人相见恨晚,有着共同的文学爱好,巴金出口成章,才华横溢,让萧珊更加迫不及待地想和他在一起,然而,巴金考虑到二人的年龄差距,反而退缩起来。一天,萧珊跑过去告诉巴金,她要把自己嫁给一个有钱人家的儿子,试探巴金让他表态。于是,巴金回应:“我是说,你还小,一旦考虑不成熟,会悔恨终身的,如果长大有主见了,成熟了,还愿意我这个老头子那我们就生活了一起。”萧珊听后,内心激动不已,很快,二人就确定恋爱关系,8年后,在贵州花溪修成正果。他们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仪式,婚房是巴金和朋友临时借来的一间房子,虽没任何的装饰,萧珊却很知足,嫁给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爱情。婚后的第二年,萧珊就生下了女儿,接着又生下了儿子,儿女双全,一家四口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巴金继续他的文学创作。1964年,突如其来的批斗,巴金成为批判对象,大批文人和艺术家纷纷遭到批判,萧珊坚持带着孩子陪伴巴金左右,期间跟着受了不少毒打。1972年,长达8年的折磨和批斗,让巴金一家处于困境,经常被贴大字报、炒家、关“牛棚。”萧珊没有半点怨言,一边照顾好孩子,一边鼓励着巴金,给他力量和陪伴。好不容易熬过了这段艰辛的岁月,巴金才华出众,在文学创作上又创佳绩,然而萧珊却倒下了,医生诊断为:直肠癌晚期。巴金痛苦不已,他执意要挽救萧珊,手术前,萧珊也有预感,她不舍地看着巴金:“看来,我们要分别了。”巴金紧紧握着她的手,颤动起来。遗憾的是,萧珊还是离开了巴金。有人让他把妻子的骨灰入土为安,巴金不舍地抱着盒子,他不舍得断掉这最后一点联系。萧珊去逝后,巴金68岁,他未再娶,守护妻子的骨灰盒33年,直到他安然离去,享年101岁。巴金说:“待我离去,将我与小友的骨灰混在,撒向大海。”儿女们达成了巴金的愿望,最终这段文学伉俪的归宿也实现了相濡以沫!愿他们来生再无分离,相守一生一世!#人物#

2、萧珊子女

巴金与萧珊是一对传奇的夫妻,他们共同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相互扶持,互相扶持。萧珊,原名韦丽华,是江苏常州人。她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人物之一,是一位才华出众的作家、翻译家和文艺评论家。她的作品以纯洁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感情描写著称,作品涵盖小说、散文、诗歌和翻译等多个领域。萧珊与巴金相遇于1932年,在当时的文学青年圈子中,他们很快相互倾心。1934年,他们结婚,开始了他们的传奇人生。在巴金的作品中,萧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小说《家》中的女主角金小云就是以萧珊为原型创作的。在这部小说中,金小云是一个勇敢、坚强、独立的女性形象,她的形象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女性。然而,巴金和萧珊的婚姻并不幸福。1937年,他们因为抗日战争而离开上海,到了重庆。在这里,巴金和萧珊的婚姻出现了裂痕。因为巴金的出轨,萧珊心灰意冷,最终选择离开了他。尽管如此,萧珊对巴金的影响是深远的。她的文学才华和优美的语言风格,对巴金的文学创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他们的一生中,他们彼此影响,共同创造了许多不朽的文学经典。#萧珊简介#

3、萧珊的资料

1944年5月1日,40岁的巴金和27岁的萧珊,结束了八年的爱情长跑,在一份清炖鸡,两盘小菜的见证下,开始了婚姻生活。富家出身的巴金为了自由和抵制包办婚姻,逃离了那个封建的家庭。一人出来闯荡,开始追求自己的文学梦想。他一心读书、写作,从来都不曾考虑男婚女爱。直到一个小女孩的出现,巴金才体会到了人间至美的爱情故事。1936年某天,巴金怀着好奇与忐忑的心情,坐在新雅粤菜馆的包厢里,等待着与笔友的第一次见面,正在巴金思绪不知踪影的时候,一个梳着学生头的女孩,跳到巴金的面前说:“哎呀,李先生,你早来了,你可比我想象的年轻多了。”说完就是爽朗的一声笑。看着眼前这个女孩,受到女孩情绪的感染,忐忑的巴金瞬间就平静下来,也笑着说:“你比我想象的还像个娃娃呀,你现在可以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吗?”就这样他们开启了愉快的聊天,那一年巴金32岁,萧珊19岁。也正是因为这次见面,他们之间的通信更加频繁,巴金感受到了萧珊炽热的感情,可当时的经济现状与年龄差距,让巴金不敢轻易许诺。直到有次萧珊来找巴金,告诉他父亲逼她嫁人,问巴金怎么办。谁知巴金说:“那是你自己的事情。”气的一向爱说话的萧珊说不出一个字。巴金心里清楚,这个小女孩,已经深深地刻在了心里,可是一穷二白的他拿什么给她未来。了解到巴金的真实想法后,萧珊坚决要与巴金共此生,她依然经常写信巴金鼓励他好好写作,关心他的生活。可巴金被这个小女孩的执着感动了,确定了他们的恋爱关系。巴金一直都想,等经济条件好点再与萧珊结婚,可战乱年代,想好好挣钱谈何容易。1942年那年,由于抗战,很多人吃不饱穿不暖,出版社的生意也异常艰难,巴金的一些同事就先后离开,这让巴金很难过,对未来更是迷茫。当萧珊知道后,不等大学毕业就毅然地来到了巴金的身边,坚定地告诉他:“你不要难过,我是不会离开你的,我永远在你身边。”巴金被萧珊的一番话湿了眼眶,他说:“再给我一年时间好吗?”就这样巴金废寝忘食、不分昼夜地写作、翻译,终于完成了《火》的第三卷、翻译了屠格涅夫的《父与子》《处女地》,挣到了一点钱,与萧珊结了婚。婚后他们幸福甜蜜,可贫穷依然是这个家最大的阻碍。为了生活巴金要外出工作,萧珊就一个人照顾家庭和孩子,还利用休息时间做着《上海文学》的义务编辑。可苦中有甜的生活,终归是有希望的。可1966年,那场文化大震动,让他们更是饱受艰辛。巴金在又脏又有苍蝇和蚊子的牛棚里住了十年,而作为妻子的萧珊也受到了牵连,每天天不亮就要拿着扫帚去扫街道。那段时间,彼此就是生活的希望和活下去的勇气。也是因为长期劳累与压力,萧珊因为直肠癌离开了巴金。巴金从此就守着妻子的骨灰和翻译的小说,独自生活了33年,再没有和任何女人有过来往。爱情最美的模样,不过是我不顾一切地追寻,你全心全意地呵护。参考资料:湖北卫视《大揭秘》#头条故事挑战赛#

4、萧珊简介图片

1972年,巴金深爱28年的妻子萧珊因病去世。33年后,巴金病危,临终前,他把放在床头33年的骨灰盒,拿出来后对家人说:“长寿对我来说真是一种折磨呀。”青少年时期的巴金闯入文坛,以笔带枪,夜以继日创作文学作品,很快在文坛享有了一定的名气。由于巴金只对写作情有独钟,以至于都三十好几还是独身一人。直到有一天,署名为“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的读者来信吸引了巴金的注意。这封信不同于别的信,讲述的是自己的家庭烦恼,巴金给她回了信,劝她做任何事之前都要认真思考。从此俩人就开始了两年的书信往来。这个女孩就是萧珊。萧珊在上中学的时候,因为性格活泼外向,喜欢参加学校的活动,结交了很多爱国之士,也因此受到了学校的处罚,就像许多青年一样,追逐梦想,却又没有方向。巴金的小说作品《家》的出现,为萧珊的迷茫人生点亮了一盏指明灯,也坚定了萧珊追求梦想的信念,她不停地给巴金写信,希望从这位智者那里得到更多的指点。直到两年后,萧珊约巴金见面,并寄给他一张自己的照片。那时候的萧珊还是学生,阳光热情,爱说爱笑,而巴金性格沉稳,不善言谈。但他们却被彼此深深吸引,感情也在慢慢萌芽。一次,萧珊问巴金,她爸爸让她嫁人,她该怎么办?巴金让她自己拿主意,在巴金看来感情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萧珊还小,还需要学习和成长,他愿意等她长大自己选择,而不是靠萧珊对他的崇拜之情而占有她。萧珊感叹巴金的正直人品,对他的爱慕之情又多了几分。毕业之后的萧珊放弃了去延安的想法,而是和巴金一起去广州,义务在出版社帮忙,在巴金的指导下,她的写作水平也有所提高,慢慢开始发布文章。1944年,两人领证结婚。领证那天,只有两个人,在镇上的小饭馆,点了两个菜,一起吃顿饭,就算是结婚了。婚礼虽然简单,他们的爱却深沉,从此一起走过了28年的风风雨雨。风雨飘摇的年代里,巴⾦多次陷入困苦的境地,身边的朋友们都相继离去,萧珊总是亲切地说:“不要难过,我不会离开你,我在你的⾝边”。每次受了屈辱,也只有萧珊能诉说:“⽇⼦难过啊!”她也⽤同样的声⾳回答:“⽇⼦难过啊!”但是她马上加⼀句:“但要下去。”但是,长期的压抑忧虑和劳累还是影响了萧珊的健康,她患了肠癌,没能得到及时检查和医治,⾝体⼀天天消瘦。为了不让巴⾦担⼼,她从不诉说痛苦。1972年,萧珊病情加重再次住进医院,⼿术前,她哽咽的对巴⾦说:“看来,我们要分别了!”萧珊这辈子就这一次跟巴金说了离别的话,也许是预感离别真的要到来了。巴⾦⽤⼿轻轻捂住萧珊的嘴巴,萧珊含泪望着憔悴的丈夫说:“我不愿丢下你。没有我,谁来照顾你啊?”五天后,萧珊带着遗憾和不甘离开了这个世界,同时带走的,还有巴金的心。巴金把萧珊的骨灰盒带到自己的房间,一放就是33年。萧珊去世6周年,巴金写下悼念亡妻之作《怀念萧珊》。萧珊去世12周年,巴金写道:“每夜每夜,我都听见床前骨灰盒里她的小声呼唤,她的低声哭泣。骨灰盒还放在我的家中,亲爱的面容还印在我的心上,她不会离开我,也从未离开我。”“等我永远闭上眼睛,就让我的骨灰同她的掺和在一起。”巴金90多岁时,感叹道:“长寿是对我的折磨。”原来,时间并没有抚平萧珊离开带给她的痛苦。2005年,101岁的巴金在医院离世。如巴金临终所愿:他的骨灰和萧珊的骨灰混在一起后,撒向大海。这一刻,巴金是幸福的,因为终于可以和自己的爱妻以另一种方式见面了。巴金虽然离开,但是留下了无数经典的文学作品,值得我们去学。他正直的人品,善良的性格,忠诚的态度也影响着后人。更值得我们歌颂的就是他那“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爱情,这是我们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缺失却又珍贵的东西。

5、萧珊抖音

1952年,以巴金为组长的17名作家,身着军装,乘上了前往朝鲜的列车。巴金绝对想不到,此次深入朝鲜战场,竟使他完成了传世名著!到了朝鲜后,为了多吸收生活养料,巴金同年轻人,一同翻山越岭在炮火硝烟中奔走。然后再将路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认真记下来。一次,巴金同创作组几位作家去战地采访,当时是晚上,为防止暴露,他们将汽车灯熄灭,然后一路摸黑爬行。不久,对面来了一辆车,因来不及避让,他们的车翻进了沟里。巴金他们,忍着疼痛爬上山沟,又一路跋涉,才赶到了战地。还有一次,他得知部队首长要去一五九高地视察,遂决定一起去。路上,小雨打湿眼镜,看不清路的巴金摔进了沟里,但他忍痛站起来继续前行,到高地时已成了“泥人”。连长赶紧拿出火盆让他烤衣服。多次战地采访经历,使巴金同许多志愿军战士建立了深厚友谊。在朝鲜,巴金先后写下了《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英雄的故事》,《我们会见彭司令员》等作品。积累素材的日子里,让巴金印象最深刻的是志愿军某团六连,他在这里生活了两个多月。1952年10月,六连在开城保卫战中担任攻打“红山包”任务,由于连长,指导员都受了伤,便由副指导员赵先友指挥坚守阵地。一天,美军在坦克掩护下,冲上了六连阵地,志愿军战士们随即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殊死战斗,打到最后,只剩下了赵先友和通讯员刘顺武2个人。危急时刻,赵先友向团长报告:敌人已冲上我军阵地!向我开炮!”团长看到2位战士退向防空洞后,遂命令炮兵向六连阵地开炮!阵地是夺回来了,可赵先友和刘顺武却牺牲了。战斗结束后,巴金到六连采访,团长张振川向他详细介绍了战斗经过,以及赵先友烈士的英雄事迹,巴金听后感动万分。在朝鲜呆了半年后,巴金回国了。谁知刚到家,朝鲜停战的消息传来,他决定再次前往。这时,他的长篇小说,已在脑海中基本形成。此次,巴金在朝鲜生活了5个月。期间,他走遍了朝鲜北部各个地区。1961年,经过8年沉淀,巴金终于写出了他构思已久的,以抗美援朝为背景的作品《团圆》。小说一经刊出,就在文学界引发轰动,茅盾、等作家更是对《团圆》赞不绝口。文化部副部长夏衍,在读了《团圆》后,立即令长春电影制片厂将其改编为电影。长影厂领导接到任务后,将此重任交给了著名导演武兆堤。武兆堤被《团圆》里面的故事打动了。可改编电影,需要下大功夫。武兆堤想到了自己的同学毛烽。这毛烽14岁就参军,主要还在朝鲜战场上生活了五六年。武兆堤觉得毛烽的经历,足够胜任这一工作。于是,他给毛烽打电话,毛烽听了他的来意后说:“编电影我没经验,而且我连巴金的小说都没看过,怎么改编呢?”谁知武兆堤却说道:“你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明天我去北京给你送小说!”次日,武兆堤真的赶到了北京。在旅馆里,毛烽把《团圆》看了一遍后,被故事情节所打动,他决定和武兆堤一起将其改编成电影剧本。武兆堤见老同学终于答应,很是高兴,他马上找到夏衍,请求他为毛烽请假。毛烽当时是傅钟将军的秘书,在得知此事后,非常爽快地让毛烽去改编剧本。就这样,武兆堤和毛烽来到北戴河,开始了改编《团圆》工作。经过反复商议,他们决定将人物情感作为剧本的灵魂。其中,改动最大的是王成。王成在小说中着墨并不多,但经过武兆堤和毛烽对人物再创造后,加上那一句“向我开炮”,“王成”的英雄形象立马丰满了起来。20多天后,由小说《团圆》改编的剧本《英雄儿女》完稿了。武兆堤立即赶回长春,将其交给了长影副厂长胡苏。胡苏看完后,连声叫好。之后,剧本又转到文化部,得到夏衍指示:“重点拍好这部电影,胶片要用从英国进口!”后来,剧本被送到巴金手中,他看后同意将其搬上银幕。1964年,电影《英雄儿女》在全国上映后,瞬间引发热烈讨论,大家被王成的英雄气概,以及王芳与王文清,王复标两位老人深情打动了。连同电影主题曲都传遍全国。1965年,巴金和妻子萧珊去看了影片后,说:《英雄儿女》改得不错,王成的一部分加得好。王芳的形象也很美!”《英雄儿女》当时可谓是火爆全国,连周总理都抽空去观看了。不久,刘白羽接到总理电话:“作家一定要到火热斗争中去,巴金抗美援朝深入生活很好嘛!写出《英雄儿女》那样好的作品!”此后30多年,《英雄儿女》热度不减,后来,关于“王芳”和“王成”的人物原型也不断被挖掘讨论。对此,巴金说:“没有生活原型,这是小说,人物和情节都是创作出来的。”1994年,上海作家协会邀请《英雄儿女》中“王成”“王芳”的扮演者刘世龙和刘尚娴,为小说《团圆》作朗诵表演。之后,二人去华东医院探望巴金。当刘世龙和刘尚娴捧着鲜花和新年贺卡,来到医院时,卧病在床的巴金,听说自己笔下的“英雄儿女”来看他,高兴极了。小说《团圆》的成功改编,是巴金一生最为高光的时刻!那些曾在朝鲜战地,冒着枪林弹雨的日子,也成为他一生最为难忘的经历!

6、纪念萧珊

一天,巴金拎回家了一大包东西,4岁的女儿李小林见了,以为是好吃的,就迎了上去,谁知一看是一包书,随即就拉下脸了,妻子萧珊见状,跟着就埋怨上了。1949年,上海在解放前夕,物资非常短缺,加上物价在此时飞涨,本就全靠巴金的稿费度日的一家人,生活变得更加拮据了。为了给刚4岁的女儿李小林补充营养,巴金的妻子萧珊靠着大人们的省吃俭用,也只能买一些廉价的小鱼小虾,回来给女儿熬一碗汤喝。生活尽管如此的艰难,爱看书常写作的巴金都会经常买书回来。这天晚上回家时,巴金把新买的书装在一个大包里拎回了家。刚一进门,女儿李小林就看到了爸爸手中的一大包东西。不知道是书的她还以为和往常一样是一大包好吃的,就欣喜地迎上前去,伸手去接这包东西。可是,摆在她眼前的却是一大包书。本就时常饿着肚子的女儿,把满足口福的希望寄托在常在外面奔波的爸爸身上,此时见盼望变成了失望,情绪就立马蔫了下来,脸上挂着失望后的不高兴,还带有几分难过。巴金看见了女儿的情绪变化,也是五味杂陈。就在这时,看到了女儿的一连串变化,一向通情达理的妻子萧珊也忍不住埋怨道:“如今的日子过得这么艰难,你怎么还买书?而且还买了这么多书回来,这些书能干什么呀?”巴金从来没有见过萧珊给他急过,更别说埋怨了。萧珊的埋怨把巴金当即被激得不知如何接话。过了一会儿,巴金却竟然振振有词道:“读书人的钱,就是用来买书的嘛!读书人都不买书,那写书人不就饿死了吗?”“哈哈哈,就你还有理了!”听到这话,萧珊禁不住大笑了起来。而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4岁女儿也多云转晴,跟着乐了起来。巴金作为“读书人”,由于他所买的书并非是自己这个“写书人”的书,因此,他的“读书人都不买书,那写书人不就饿死了吗”的这句话,也就为自己买书找到了合适的理由。“买书”在巴金看来,自己作为写书人如果也不买书了,那他这个“写书人”不也就被自己给饿死了。道理虽然是这个道理,但巴金还是凭借这一风趣幽默的“强词夺理”,在令妻子萧珊忍俊不禁的同时,又生发出一种同理心,如此这般,可以将矛盾消解于无形,也就属情理之中了。#头条创作挑战赛#

7、萧珊个人资料简介

1932年,19岁的萧珊约32岁的巴金在茶馆见面,那天萧珊打扮得很漂亮,她有问题想要问巴金。可没想到听完后的巴金却冷冷地说了一句话,瞬间让她崩溃万分。当时萧珊父亲安排萧珊与富家公子结婚,而而萧珊并不想要包办婚姻,便拒绝父亲的安排,于是她急忙地跑来找巴金,想看他对自己的态度。可令萧珊伤心的是,巴金却冷冷说道: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选择!为什么萧珊会如此在意巴金的态度呢?这要从两人相识讲起。1936年32岁的巴金,在上海发表小说《家》,受到广大读者的追捧,因此他常常会收到许多读者的来信。这其中不乏有追求他的女性,这天巴金刚拆了一封信,一张照片从信封里掉了出来。巴金惊讶地捡起照片,照片上的女孩,戴着一顶帽子,显得青春活泼,落落大方,在照片的背面还写着:给我敬爱的先生留个纪念,阿雯!而这也给巴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巴金与阿雯来信频繁,不知不觉已有大半年,但却不曾谋面,因此这次阿雯在信中写道:我们笔谈得如此和谐,不如面谈如何。阿雯便在信中写了见面的时间和地址,顺便附上了自己的照片,生怕巴金认错人。从未与读者见过面的巴金答应了,他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了菜馆,早早地坐在椅子上安静的等待女孩的出现。一会一个是学生模样的女孩走到巴金的面前,她就像熟人一样的寒暄起来:哎呀,李先生,您早来了,你比我想象的可年轻多了。而巴金看着眼前这个活泼开朗的女孩说道:你比我想象的还像个孩子啊,现在可以告诉我你的名字了吗?女孩笑着说:我叫萧珊通过这次见面后,二人通信更加更频繁,萧珊不仅向巴金请教写作,还关心他的生活,她的出现让巴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而爱情的萌芽也就此生根发芽,萧珊爱上了这个大她13岁的巴金。萧珊相信只要自己不懈努力,巴金会被她真挚的情感所打动,可正当萧珊沉浸在对巴金的爱恋中时,却遭到父亲的逼婚。她拒绝父亲安排的亲事,便决定将此事告诉巴金,正好看看他对自己的态度,也就发生了开头的情况。其实巴金也对这萧珊动了心,但他觉得自己的经济和年龄配不上她,便把自己的感情隐藏了起来。巴金出身在封建家庭,从小就知道封建婚姻的桎梏和痛苦,他作为封建传统婚姻制度的反抗者,甚至不惜离家出走,专心从事文学创作。直到32岁依旧单身,萧珊的出现让巴金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关切,让他冰冷的心逐渐开始融化。但考虑到萧珊家世而且正值年华,而自己32岁却还在为生计奔波,并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当萧珊表白巴金时,巴金真挚说道:你目前还小,考虑得不成熟会悔恨终身的,等你将来长大能有主见了,成熟了还愿意要我这个老头子,那我就和你生活在一起。苏珊听到后,更加坚定了追求爱情的决心。然后萧父知道后百般劝阻,但拗不过女儿,也只好作罢,从此巴金和萧珊正式交往。1937年战争爆发后,萧珊前往西南上学,而巴金则留在桂林参加救亡工作,两人约定第二年见面。但没过多久,由于战乱,两人彻底失去了联系。巴金和萧珊的好友都劝他们忘掉彼此,各自开始新的生活。但两人依旧觉得对方在等自己,两人都打定主意,若是此生都无法再相见,那就选择孤独终老。1944年,奇迹出现了,分别六年后的二人再度重逢,两人对这段感情也更加珍惜。八月,巴金借了一间木板房与萧珊结婚,结束8年的恋爱。但对萧珊来说,这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天。婚后,两人生活幸福而甜蜜,之后生下女儿李小林、儿子李小棠。萧珊全心操持家务,而巴金则投入到文学创作当中,一切都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然而这样的生活只维持了短短的20年。1966年文 革时期,巴金被定为罪 人,而萧珊也受到牵连。这期间的生活很苦,但他们互相陪伴走过那段黑暗的日子。但接下来发生的事让巴金无法接受。1972年,正在做饭的萧珊突然倒下,送到医院后查出肠癌,只有手术才能缓解病情。得知消息的巴金心如刀割,握着妻子的手默默流泪。但天不遂人愿,手术过后的萧珊病情恶化,临终前她一直念着巴金的名字,直到没有了呼吸。萧珊去世多年后,巴金仍然没有从失去妻子的悲痛中走出,他将萧珊的骨灰放在自己的床头柜上。每晚,他都会不停地擦拭妻子骨灰坛子,诉说完思念才入睡就这样妻子的骨灰一放就是33年。晚年的他说到:长寿是对我的一种惩罚。他几次想要同妻子离去,但每次都被劝阻。@不屈者2005年, 历经33年孤独生活的巴金去世了,享年101岁。家人遵从遗言将他的骨灰和萧珊的骨灰混在一起,撒向东海。时隔33年,巴金与萧珊在那片海域再度重逢,永远不分离。在那个才子多情的年代,巴金还能一生只爱一人的情感着实令人敬佩!向巴金先生致敬!

8、萧珊简介50字以内

他欣赏的深情是:朋友一勺一勺,三年时间吃完老婆的骨灰张涵予对于深情的理解,我不懂但是大为震惊…真的不是异食癖吗?同样是妻子去世,巴金的做法是将萧珊的骨灰放在床头相伴三十三载,逝世后两人的骨灰一同撒向大海。#萧珊简介#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萧珊子女(萧珊真实生活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