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小说(东北抗联简介50字)

1、东北抗联简介50字

提起东北抗联,我们脑海就立刻会浮现出杨靖宇、赵尚志等革命先烈的伟岸形象来,在14年的抗战过程中,东北抗联是北疆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对日军予以重重打击,但在艰难的抗战中,东北抗联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以至于1955年大授衔时,东北抗联中仅出现了10位开国将军,而今天的主角高体乾少将就是其中之一。1932年8月,北平的救国会派彭振国任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一军团司令,到热辽边境统一指挥各路义勇军。中共认为,这是一个大好时机,可以利用彭振国的合法名义到热东去组织队伍,于是再派高体乾回到朝阳进行活动。高体乾随彭振国出关,经青龙、建昌到达朝阳的六家子。后任“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一军团第十二支队”支队长。参加了攻打锦西县城、宁城霍里、 霍川等战斗。在以后艰苦的抗日战争时期里,他历任山西高平游击队队长,壶关游击支队参谋长,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3纵队9团团长、纵队参谋长等职。1943年1月任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参谋长,10月任太岳军区第三军分区参谋长,后任太岳军区参谋处处长。 参加了反击国民d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的斗争和百团大战、反“ 扫荡 ” 斗争。解放战争初期,他任辽吉军区第五军分区参谋长。1946年6月任通辽司令员。1947年1月任第四军分区司令员,5月任西满纵队副参谋长、参谋长。1948年3月任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参谋长。1949年3月起,任第四野战军第48军参谋长,赣西南军区参谋长。先后参加了攻打四平和东北1947年秋冬季攻势作战、辽沈、平津战役以及南下作战。《高体乾少将颂》疾风凛冽北疆生,策马边川誓死争。十四年来言抗战,忠贞不负赤声征。注:高体乾(1911—1998.5.16),辽宁省建平县人。历任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一军支队长,高平县游击队队长,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三纵队团长、纵队参谋长,太行军区分区、太岳军区分区参谋长,辽吉军区分区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纵队参谋长,第十五兵团军参谋长,兵团参谋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研究部部长、副院长等职。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8年因病逝世,享年87岁。#原创诗词##诗词##原创##解放军开国将军轶事##开国将帅轶事##开国将帅#

2、东北抗联小说

1936年,东北抗联女交通员赵玉仙被叛徒出卖,不幸落入日军手里。可当日军队长见到她本人时,却大吃一惊,原来赵玉仙已经在他们身边潜伏了很久。1931年"九一八"事件之前,赵玉仙过着简朴却幸福的生活。如果日军的铁蹄没有踏入东三省,她可能会在乡下度过普通又平凡的一生。自从日军入侵,江河破碎,她在目睹了日军的暴行之后,心中燃起了复仇的火焰。她不愿做亡国奴,她要像千千万抗日志士那样为抗日事业尽一份力量。很快,她就加入了"中国人民救国会",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之中。之后,她参加了杨靖宇领导的东北抗联,做了一名交通员,负责情报收集和传递工作。为了能获取最新情报,赵玉仙不得不周旋于日军和汉奸之间。时间久了,就连日军和伪军,都以为她诚心帮助他们,是自己人。平日里有什么需要帮忙打听的,日伪军都会找她帮忙,而她也巧妙地用一些假消息糊弄了过去。然而,这样一来,乡亲们都对她产生了误会,认为她当了汉奸。平时里日,乡亲们少不了对她指指点点,甚至是唾骂,而且连他的丈夫也不理解她。但是,在隐秘战线工作的人员,身份是不能暴露的,即使被身边的人误解、投来憎恨的目光也必须承受这种压力。这一点,赵玉仙非常清楚。自从加入抗联的那一天起,她已经将生命和信仰交给了抗日救亡的伟大事业。在抗联工作时期,她凭着睿智和勇气获取了许多重要的情报,为我军抗击日军创造了极大的便利。每一次,有了她的情报,抗联都取得了更加辉煌的胜利,她的付出功不可没。1936年冬,赵玉仙得到情报,日军将大举围攻抗联游击队根据地。当时,她正有孕在身,行动不便,但她还是顶风冒雪将情报送到了游击队手中。有了她的情报,抗联游击队及时、安全转移了,避免了被日军包围的危险。游击队想让赵玉仙一起走,但她生了大病,又有孕在身,不能长途跋涉,所以就回到了家中休养。然而,不幸降临了,由于叛徒的出卖,凶残的日军将她抓走了。当时,抓捕她的日军小队长在看到要抓捕的人是她之后,大吃一惊。他不敢相信,平日里在自己周围走来走去的“良民”赵玉仙,竟然是抗联的队员。于是,气急败坏的日军对她实行了各种残忍的酷刑,她的孩子最终也没有保住。但面对凶狠的敌人,赵玉仙同志宁死不屈,只字未提,没有出卖组织和战友。并且她还历数日军的种种罪行,骂得日军哑口无言。最后,气极败坏、恼羞成怒的日军见从她身上得不到任何情报,便对她下了毒手。临刑前,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万岁!抗联万岁!",然后英勇就义。得知赵玉仙真实身份的乡亲们奔走相告,他们为英雄落泪哭泣,这些年来一直都误会她了。原来,她一直都在默默承受,一直都在为抗日事业英勇战斗。杨靖宇得知赵玉仙壮烈牺牲的消息后,目视前方,沉痛又坚定地说道:赵玉仙同志才39岁,她舍生忘死,是个好样的,我们要牢记这笔血债,一定要让敌人血债血偿。面对日军的酷刑加身,赵玉仙坚贞不屈,誓死捍卫了民族大义,没有让敌人得逞。她用生命诠释了一名抗联战士的忠诚和英勇,她是东北人民和中国人民的优秀女儿,她是伟大的巾帼英雄!最后,我要说的还是那句话,抗战是艰苦而卓绝的,勿忘历史,致敬英烈,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3、关于东北抗联的简介

悲壮惨烈!东北抗联太不容了,万不存一。每一个都是铁骨铮铮的英雄!

4、东北抗联情况介绍

东北抗联幸存的创始人之一,建国后为何没被授衔,后来的官职也不高?九一八事变后,三十万东北军在蒋介石的指示下后撤入关,东三省沦陷。东三省境内只剩下东北抗联,在敌后游击,抵御外敌。1932年8月,当时东三省内抗日武装大部分是独自作战,无法利用地形的优势展开对日本人的打击,各部协同性又差,周保中决定整改东北抗联队伍。在此背景下,周保中任命王德龙为总参谋,在吸纳了绥宁的抗日武装后,给予了日军重创,周保中也登上了日本人的猎杀名单。1941年,抗联遭到了日军前所未有的反扑,杨靖宇、赵尚志等东北抗联将领相继牺牲,只有抗联总指挥周保中一人在苦苦支撑这支队伍。一波又一波的封锁围剿之后,抗联损失惨重。共产d人总是能在绝境中寻找到希望,1943年,周保中筹建抗联教导旅,继续在东北进行游击作战,随着抗日战争进入僵持阶段,教导旅也过了几天安稳日子。1945年7月,日军颓势已显,在中央军委下发的“建军、建d、建政”方针下,周保中改组抗联教导旅为东北人民自治军(后改为东北民主联军),这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946年4月,周保中指挥东北民主联军部分主力,加上吉辽(吉林)军区部队兵分三路,向长春国民d军队发起进攻,4天后第一次解放长春。1949年9月,周保中任东北人民自卫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兼东满军区司令员、吉林省政府主席。1950年2月20日,与二野四兵团率部队进入昆明城,到昆明之后,周保中身体十分虚弱,已经不适合在军队中工作。考虑到这个情况之后,周保中也就慢慢留在了地方工作。1951年10月,政务院任命周保中兼任云南大学校长。1953年8月7日,周保中兼任西南政法学院院长、d组书记。1954年,由于心力衰竭严重,周保中身体极度虚弱,无法再继续担负繁重的工作,d中央决定,周保中调离现任职务赴北京治病休养。后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并由毛泽东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及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1955年大授衔时,此时周保中已经离开部队,在政府部门任职。按照授衔的原则,一般在地方上和政府部门工作的同志,在授衔时都不会被授予军衔,像邓小平、刘少奇等人都未授衔。之所以在之后周保中的官职也不高,笔者认为有两个原因。虽然周保中是东北抗联的核心人物,但实际上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东北抗联剩下的兵力只有几百人,这实际上也是诟病的地方,认为军事能力并不是他的强项,这也和他调任地方任职有一定关系。再者新中国建立之后,周保中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常年在北京养病,这个客观因素导致周保中不可能担任要职#东北抗联简介#

5、东北抗联纪实

下面是东北抗联将领的结局,看着真是太惨烈了,估计很多人不知道,东北抗联是条件最艰苦的抗日武装力量,没有之一。他们除了要面对凶残的日寇之外,还要忍受饥饿和严寒,缺衣少食的艰苦环境也是他们最大的敌人。然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们坚持了下来,让日寇闻风丧胆,可惜的是,很多人最后都壮烈牺牲了。也正是因为有这些人不怕牺牲,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懂得感恩,铭记历史,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和幸福。

6、东北抗联最新资料

东北抗联情况之一——军级干部授衔情况。他们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开始抗击日寇,一直坚持了14年。其中有一名元帅是朝鲜的崔石泉将军,在1953年授予朝鲜共和国次帅称号,是朝鲜第二个元帅,在金日成时期是朝鲜第二号人物。其他军级干部除三名叛变外,基本全部牺牲,只有两名军长在建国后担任省级干部。向所有牺牲的先烈致敬!

7、东北抗联剧情

1941年7月,在松嫩平原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深处,有一个抗日队伍的密营,东北抗联第三军正隐蔽在这儿休整。东北是侵华日军在中国占领时间最长的地区,作战条件极为艰苦,经常连续数十天、甚至几个月和日军周旋,他们在深山老林设置了一些极为隐蔽的营地,里面储存着一定数量的补给。连续两个多月以来,日本鬼子咬住抗联第三军紧追不舍,战士们的消耗很大,体力、精力都到了人类的极限。好不容易摆脱了鬼子,来到这个提前设置的“密营”。趁着这难得的“空闲”,女战士金伯文把不满周岁的儿子的尿布、衣服都拆洗干净,对这个儿子,金伯文满怀愧疚。儿子还没有出生,就跟着她作战、机动,出生后,没有过一天的安稳日子,常常在枪林弹雨中命悬一线。金伯文麻利地收拾好了儿子的尿布和衣服,回到屋里却发现儿子不见了,难道是丈夫带着儿子出去了?她焦急地到处寻找,不但没有找到儿子,连丈夫也不见了。哨兵说:总指挥好像朝那边去了。为了隐蔽,抗联有纪律,金伯文按捺住焦虑,回到屋里等着。过了一会,他的丈夫、第三军总指挥李兆麟回来了,但他却两手空空……金伯文心里掠过一个可怕的念头,她不敢往下想,嘴唇颤抖着问:老李,孩子呢?李兆麟默默不语……李兆麟1910年11月2日出生在辽宁省辽阳县,家里虽然贫苦却过得去,他8岁入学,天资聪颖,擅长绘画、书法。日本侵略者不断蚕食东三省,目睹了日军的暴行,李兆麟对侵略者充满了熊熊怒火。他的姨父张一吼是共产d员,在他的影响下,李兆麟的思想不断转变。1930年,20岁的李兆麟在北京接触了d组织,第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d。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李兆麟受d组织委派前往东北组织抗日。东北抗联先后成立了11个军团,他参与成立了5个,是东北抗联的创建人之一。1936年,为了适应东北抗日游击战的需求,东北抗联组建三路军,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分别任1、2、3路军总指挥。那么,李兆麟是如何认识金伯文的呢?金伯文堪称满门忠烈,她的父亲为抗联筹款被日军杀害,哥哥是延边汪清县游击队首任政委,在金伯文13岁那年也被杀害。1930年,金伯文接过父兄遗志,也成为一名抗联战士。1936年2月,被服厂厂长的金伯文奉命去接收物资,在山林中走了近一个月,却发现当地部队攻击敌人据点失利,已经全部转移,只留下二十多名伤员。碰到路过此地的李兆麟说:“不能让战士没牺牲在战场,却牺牲在转移途中。”他组织伤员转移,自己则与金伯文留下观测敌人动向,也就在这段时间内,两个人相识并产生了爱情。1937年7月7日,两人在战友的见证下结婚。三年后,金伯文怀孕了。当时的条件特别艰苦,能吃上饭就不错了,哪有什么营养补充。只要有一时间,李兆麟就到处找松塔和食物。最艰难的时候,大家要吃松树皮。把树皮用开水煮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煮成糊糊,一人一碗喝下去,大便都不通畅。就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他们的儿子就要出生了,为了不拖累大部队,一个女战士带着一匹马陪着金伯文生产。可她们想到受伤战士们更需要营养,就把马杀了,把马皮马肉留给了受伤的抗联战士。生产那天,两人找了个背风的地方,扒开厚厚的积雪,垒了个雪窝子,垫上一张军用毛毯,当孩子发出一声响亮的哭声时,关东军赶到了,为了摆脱敌人,金伯文连胎盘都来不及取下,就赶紧转移,幸亏半路胎盘掉了下来才保住一条命。对这个“来之不易”的儿子,金伯文和李兆麟异常“溺爱”,他们把自己不多的衣服全裹在孩子身上,把仅有的一点粮食煮成粥喂儿子。然而,孩子的啼哭会引来周边的敌人,无奈之下他们把充当药品的烟土抹在孩子嘴唇上,让孩子昏睡。这个孩子的生命力异常顽强,没有奶水,靠着炒面和融化的雪水,在饥寒交迫的条件下居然一天一天的长大。然而,带着孩子行军是风险性极高,谁也不知道孩子什么时候会啼哭导致部队暴露。李兆麟左思右想之下,忍痛作出了一个决定。他趁金伯文给孩子洗尿布,把孩子喂饱后抱到远离营地的一条小道上,轻轻把孩子放在了路边。他看了一眼孩子,转身大步离去,走了没多远,又折了回去,抱着儿子狠狠了亲了几下,又轻轻地放在地上,咬着牙跄跄踉踉地离去了,嘴边因为用力流下了鲜血……金伯文浑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她说:“你怎么能忍心,那是你亲生儿子”她发疯一般让丈夫把儿子抱回来。李兆麟含着眼泪说:“金伯文,今天如果你敢把这个孩子抱回来,我当着你的面用枪打死。”金伯文呆呆在坐在那儿,楞楞地看着李兆麟。李兆麟咬着牙说:我告诉你为什么,我不能让一个总指挥儿子的哭声引来敌人,我要保全我的队伍继续抗日!说完后,李兆麟自己忍不住热泪,蹲在了那儿……幸运的是,那个婴儿被一个抗联老战士偷偷地捡了回来,但由于各种原因,一家人没能团聚。后来,李兆麟又有了儿女,但在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他被特务杀害……#文史知识局##历史冷知识##抗日战争#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东北抗联小说(东北抗联简介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