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简介及代表作品(刘伯温三大预测)

1、刘伯温三大预测

1379年,朱元璋惊悉宰相胡惟庸毒死了刘伯温,右丞相汪广洋知情不报,被朱元璋赐死。随后,汪广洋之妻选择上吊为夫殉情。朱元璋听闻后大受感动,本想厚葬此女,但得知她身份后却怒杀3万人!洪武年间有过五位丞相,最著名的是李善长和胡惟庸,最让人意外的是“明朝第一功臣”徐达,曾任右丞相,还有两位就是杨宪和汪广洋。《明史纪事本末·卷十三》中曾经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忆柔简要地给大家介绍一下。洪武二年,李善长已满鬓斑白。当时,朱元璋把刘伯温叫来,漫不经心地说道:“伯温啊,李善长年纪大了,我想让你接替他的宰辅之位,你觉得如何?”刘伯温立刻推辞道:“臣性情孤僻,缺少圆滑处世之道,实在难堪大任。”朱元璋于是继续问道:“那么,你觉得杨宪如何呢?”刘伯温回答地很爽快:“杨宪有宰相的才能,但是他缺少宰相的肚量。”朱元璋又问:“那么汪广洋此人如何呢?”刘伯温说:“此人品性尚可,只可惜能力欠缺。”这时,朱元璋漫不经心地问道:“胡惟庸怎么样呢?”刘伯温用了一个比喻来形容胡惟庸,他说胡惟庸很像出生的牛犊,如果用它犁地,很容易把地都弄坏了。可以说,刘伯温把这三个人看得非常透彻,倘若朱元璋听了刘伯温的话,可能也就没有后来的事了。然而,朱元璋是在问刘伯温意见么?当然不是,他有自己的决断。而且在当时看来,选择这三个人都是顺应时势的。不过,这三个人的下场都不怎么样。忆柔此前写过胡惟庸和杨宪了,大家可以在我的主页搜索,今天就来聊聊汪广洋吧!汪广洋算是从龙之臣,从朱元璋起义就跟着他,忠心可鉴。汪广洋其人才高八斗,也是几位丞相中唯一的进士出身。朱元璋将他比作诸葛亮和张良,还一度盛赞他“处理机要,屡献忠谋”。朱元璋早期的“高筑墙,广积粮”策略,就来源于汪广洋的献计。根据史书记载可知,汪广洋所到之地“民甚安之”,可见汪广洋领导能力极强,而且对朱元璋是一片忠心,也难怪朱元璋对他如此器重。1370年,李善长因病辞去丞相之位,刘伯温不肯得罪“淮西集团”便屡屡推辞,就这样,杨宪成为了中书省左丞。此后,他开始自不量力地与李善长和胡惟庸集团一争高下。最终,杨宪被朱元璋处死,而他更是被剥皮实草做成了稻草人,以警示百官。当时,杨宪是左丞相,而作为左右丞相的汪广洋,对于杨宪的独断专行采取了模棱两可的态度,因此让杨宪深为不满。最终,杨宪构陷汪广洋不孝,朱元璋一气之下给他贬了官,将他打回了祖籍江苏。但是,朱元璋心里还是很信任汪广洋的,所以没过几个月,处死杨宪之后,朱元璋又将汪广洋召了回来。只是这一次,汪广洋并没有恢复丞相之职。1377年,胡惟庸终于登上了渴望已久的相位。此时,汪广洋也恢复了丞相之位。不知道是不是有前车之鉴的原因,汪广洋开始性情大变,终日沉迷于嗜酒不可自拔,常常是醉醺醺的上班,引得朝堂非议颇多。要知道,朱元璋是个很勤勉的皇帝,他对于那些不务正事的官员是极度痛恨的。因此,他不止一次地公然训斥汪广洋,而汪广洋似乎打定了主意,就是要混日子了。胡惟庸的专横和汪广洋的怯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快,汪广洋这个丞相被架空了,成了有名无实的摆设。1375年,刘伯温偶感风寒。朱元璋派胡惟庸前去探望,可是胡惟庸派去的御医刚走,刘伯温就病逝了。其中缘由引得朝堂上下猜测纷纷,朱元璋不可能不知道,只是他选择暂时性失聪。直到朱元璋打定主意要拔掉胡惟庸的势力集团时,他才准备彻查刘伯温之死。朱元璋首先拿汪广洋开刀,他询问汪广洋是否知道胡惟庸下毒,汪广洋推说不知。对其大失所望的朱元璋震怒之下,将他贬官至海南。就在汪广洋起身前往时,怒气未消的朱元璋下诏赐死汪广洋。让朱元璋没想到的是,汪广洋一死,她的妻子陈氏当即上吊自杀,以追随丈夫而去。听闻消息的朱元璋深受感动,准备下旨封她为贞洁烈女,可是在调查过陈氏的身份后,朱元璋才惊讶地发现,原来陈氏之父竟是陈友谅政权时的一位权臣!当时,陈友谅政权覆灭,有些官员誓死不从,他们的妻女通通沦为了官奴。而陈氏的父亲就是这样的官员,那么陈氏理应是官奴才对。即便她可以嫁人,按照明朝的规矩,她只能许配给武将,身为文臣的汪广洋又是怎么娶到陈氏的呢?任何事都经不起“较真”二字,经过抽丝剥茧,朱元璋从这一件小事就挖出了一张无形的利益网,而网的终点正是由胡惟庸拉扯的。汪广洋死后,胡惟庸的权利到达了顶点,他甚至将生死大权都握在自己手中,不向朱元璋汇报。大家试想一下,一向视权力为一切的朱元璋,怎能允许眼睛里进沙子?就这样,胡惟庸从云端跌落,围绕着他的各种势力在十年间,全部被朱元璋一网打尽。最终,整件事致使3万人被处死,牵扯了足有20位侯爷,还包括开国文臣之首的李善长。汪广洋原本有经世之才,偏偏畏首畏尾,采取中庸之道,最后落得惨死下场。倘若他有几分气节,甚至可辨忠奸,或许他的名气会更高吧!

2、刘伯温简介及代表作品

这个春节,文成邀你免费游刘伯温故里,听帝师故事赏中华第一高瀑。近日,一则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携各县(市、区)文旅主管部门于元旦至春节期间在全市景区推出门票优惠活动的消息,吸引广大市民的注意,也有不少朋友让我帮忙推荐下春节游温州的线路。今天介绍下文成。文成县,以明朝开国元勋刘基(刘伯温)的谥号“文成”作县名。“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上一次,我们在文成的采风活动,行程如下:上午:打卡“中华第一高瀑”—百丈漈,欣赏一幅幅雄伟壮丽的自然山水画卷。下午:探访文成县南田镇刘基庙,体验当地最有特色的伯温文化。中餐在天顶湖农庄,晚餐在南田体验伯温家宴,住在开臣璞居,那时正值柿子红的季节。刘伯温故里景区的惠民政策为:2023年1月11日至2月5日,对全国游客免门票开放。2023年1月1日至3月31日,对全国医护人员免费。#我的生活也是头条# #从今天起记录我的2023# #温州头条#

3、刘伯温碑文全文

朱元璋来到徐达家中,看到他家如此简陋,便说道:“三弟劳苦功高,家还这么破,我把我之前住过的吴王府送给你!”刘伯温心中一惊:皇上这是要杀人呀!立刻向徐达递了一个眼神,徐达立刻做出一个举动。徐达,是大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因为和朱元璋是老乡,又是从小到大的玩伴,所以感情非常深厚,而朱元璋就是一群小孩子的头。元末农民战争时,朱元璋经好兄弟汤合介绍,成为郭子兴身边的警卫班长,不久后他将徐达收入自己麾下,于是二人便开始了戎马倥偬的军事生涯。1355年,郭子兴病逝,朱元璋掌握军中大权,此时的他已经小有成就,握有近10万兵力,也是在这时,他迎来了有诸葛孔明之称的“第一谋士”刘伯温!刘伯温到达军营,根据当前朱元璋所面对的形式,立刻给朱元璋出谋献策,他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先取陈友谅,后灭张士诚。”有了刘伯温的计策,徐达在军队屡建奇功,取和州、渡长江、取太平,攻占南京,之后又在龙江战役中打垮陈友亮军队起到决定作用。最终,攻克元大都,结束元朝在中原的统治。1370年,那些跟着朱元璋一起打拼的功臣们,都被论功行赏,享受着荣华富贵,可徐达或许是过惯了苦日子,他非常节俭,依然住着破旧的宅子。当朱元璋去他家时,想到他们年轻打拼的日子后,觉得他的房子实在太简陋了,立马下旨想将吴王府赠送给他。此时,刘伯温心里一惊:万万不可,这房子是朱元璋曾经住过的,真要接受了,很有可能小命难保!于是,刘伯温赶忙向徐达挤眉弄眼,徐达看到刘伯温的模样,立马懂了,下跪道:“谢皇上,但臣更喜欢老房子,更何况,匈奴未灭,何以为家?”朱元璋听后,非常感动,也不再勉强。事后,刘伯温对徐达说道:“皇上曾住过的地方,如果真的出现一点问题,又或是有人想诬陷你,你就真的说不清了。”徐达点了点头,明白刘伯温的用意,毕竟,朱元璋早已不是当年的朱元璋了。明朝的故事太多了,随便拎出来一个,都可以让人读得津津有味。早些年,天涯论坛上多少人文字激昂,指点江山。不过这些被一个人看在眼里,却并不认可。这个人就是石悦,他自幼熟读史书,看到那些帖子,就知道他们为了博人眼球,开始了胡编乱造。想到这个,石悦决定自己也开始写。2006年,石悦用“当年明月”的笔名,在天涯论坛开始连载《明朝那些事儿》。第一篇帖子,写的是朱元璋:流畅的文笔,加上轻松有趣的故事,还有当年明月对历史的独特思考与理解。一个与以往印象中完全不同的朱元璋,跃然屏幕上。很多人读后都留下了赞扬与鼓励,很快,当年明月就有了千万粉丝。连载3年后,这套《明朝那些事儿》正式出版,一经发行就被抢购一空,狂卖500万册,光版税就有4100万。别的不说,单就语言来说这本书读起来简单易懂,完全没有一般历史书籍的枯燥感,当年明月运用了大量的网络用语,将600多年前的历史写的活灵活现。在写到朱棣率领五十万大军远征的时候,他这样写道,八年未经战阵的朱棣终于回到了战场,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的熟悉,在他看来,江南水乡的秀丽和宁静远远比不上北方草原的辽阔与豪迈。丝竹之音、轻柔吴语对他没有多少吸引力,万马嘶鸣、号角嘹亮才是他的最爱!而且他特别会调动读者情绪,比如有一章节他就这样写,在这个颜值就是生产力的时代,爱慕红颜实属自然,但是几经挣扎能够克制住欲望,确实厉害,用讲故事的写法叙述起历史事件,整个故事读下来真的有酣畅淋漓之感。石悦为什么要写明朝?因为他觉得明朝是个很有意思的历史阶段,容易被大家津津乐道、街头忽悠的朝代,也是个容易被误解的时期。石悦觉得明朝的皇帝各个都很大气,有些自己的见地。他们不会轻易向他人妥协,虽然有的干着不靠谱的事情,却骨子里有股狠劲儿,不和亲,不割地。真的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当年明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以故事的形式,创作出《明朝那些事儿》,再现了明朝前后28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16位皇帝以及皇亲国戚等或大或小的人物,都有涉猎,比起其他明史,这套书挖掘更深,分析更透, 让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读史,不仅让人通透,更能增加酒局饭桌上的谈资。无论是自己阅读,还是送给孩子阅读,都可以从这些历史人物的经历中吸取养分,知世故而不世故,时刻让自己可进可退,不陷于被动。本店《明朝那些事儿》,点击下方蓝色链接,即可拥有。

4、刘伯温庙简介

刘基,字伯温,封诚意伯,追赠太师,谥文成,为明开国元勋。俗语有云:“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既然来到了浙江省文成县,沿着古人的足迹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刘伯温故里参观一番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南田镇,一座山区里的美丽小镇,宁静而又安详,而雄鹰的目的地-诚意伯庙就位于镇中。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这座庙宇,或许是因为临近傍晚的缘故,整个庙宇静悄悄的,却也显得很有历史底蕴,让人的心情骤然肃然起敬。望着这古朴沧桑的古建筑和刘伯温先生的生平,雄鹰心中感慨颇多,就这样细细感受吧。地址: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伯温西路#旅行拍照打卡# #温州#

5、刘伯温之子刘琏简介

陈友谅在鄱阳湖布兵,与朱元璋展开决战。朱元璋首战失利,损兵折将。忙向刘伯温问计。刘伯温泰然处之:“计毒莫过绝粮……”刘伯温向朱元璋详细介绍:陈友谅虽然舰船高大,装载的东西也是有限。兵力是朱元璋的三倍,粮食会先用完。那就先下手为强,断其后路,乱其军心,必有胜算。于是,朱元璋屯兵于湖口,并把鄱阳湖周边五个县城的粮食抢光。这期间朱元璋拖延战事,只是小打小闹的过过招而已。过了些天,陈友谅粮食不多了,派人上岸征粮,附近已经无粮可征了。陈友谅带人直奔南昌打粮。刚进城,就遭到了伏击。原来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早早等在那里。陈友谅依仗自己兵力强盛,不把朱元璋看在眼里,完全没有防备。所谓骄兵必败。陈友谅在南昌吃了个大亏。眼见得粮食即将断绝,陈友谅就想撤兵回老巢。无奈朱元璋死守湖口,截断他的退路。湖口水路渐窄,陈友谅兵广船多,也不能一拥而上,久攻不下,又吃不饱,免不了军心动摇,乱了阵脚。军心涣散导致的结果就是战斗力直线下降,逃跑者无数。陈友谅硬撑着夺路而逃,混乱中头上中了一箭。主帅身亡,余者作鸟兽散。朱元璋大胜。在这场战争中,刘伯温还救了朱元璋一命。当时朱元璋坐在船上观战,刘伯温在旁边相陪。两人关注的地方不同,刘伯温发现险情,朱元璋尚不自知。刘伯温迅速让朱元璋转移到其他船上,原来的船随即沉没了。鄱阳湖之战,是历史上少有的以少胜多的水战。如果没有刘伯温的筹划和搭救,朱元璋能不能当上皇帝,还不一定呢。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十五年,对明朝的建立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后人评价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和卧龙并肩的神机妙算之人,恐怕只此一位吧。#历史上有哪些神机妙算的人#

6、神机妙算刘伯温40集连续剧简介

公元1358年,朱元璋两次请刘伯温,都被拒绝了,气得他恨不得立刻宰了刘伯温。用朱元璋的话说,放着这么一个大能人,不能为己用,实在可惜,倘若日后与他为敌,更是可怕。朱元璋占领金陵后,队伍不断扩大,军纪却越来越乱。他想请些贤才能士,帮忙治理军队。为了广纳贤才,他还建了一栋礼贤馆,专门供贤才居住。当他打听到浙江四贤:刘伯温、宋濂、章溢、叶琛,求贤若渴的他,便想立刻把他们请到自己帐下。正当朱元璋得意洋洋,将添贤才时,却被李善长泼了一盆冷水,他告诉朱元璋,其他三贤好请,但是四贤之首的刘伯温,你看得上他,他未必看得起上位你。原来刘伯温曾经考过进士,是元朝的官员,生平最痛恨义军,还曾组织过一支湘军,对抗方国珍的义军。但刘伯温恰恰是浙江四贤中最有才的一位,其才能不在李善长之下,其他三位可以不请,刘伯温一定要请。而且他懂天文,在那个时代,懂天文的人像神一般的存在,能掐会算,很厉害。了解这些后,朱元璋对刘伯温更加好奇,立刻安排人写了一封聘书,并准备了重礼,去请刘伯温入营。此时的刘伯温,正在遭受一场劫难。元朝金陵失守后,对义军的策略由围剿转为安抚。因刘伯温的湘军围剿过方国珍的义军,两人因此结下梁子。当脱脱对方国珍军队招安时,对方只提了一个要求:就是要刘伯温的项上人头。为了招安方国珍,脱脱只好答应。好在脱脱也是个惜才之人,他舍不得杀掉刘伯温这个大贤才,便找了一个与刘伯温长相酷似的罪犯,顶替了他,刘伯温这才捡回一条命。以后的日子,刘伯温只能隐姓埋名,归隐山居了。刘伯温收到聘书后,他不愿答应朱元璋,但又不能得罪朱元璋,便也给朱元璋回了礼:一封无字信和一坛清水。朱元璋收到后,让李善长分析,这刘伯温是什么意思?李善长告诉朱元璋,这是他在拒绝咱们呢!无字信意味着无话可说,清水意味着君子之交淡如水。李善长告诉朱元璋,刘伯温视义军为鸡鸣狗盗之徒,是不会加入的。朱元璋气得肺快炸了,但他还是不死心,决定亲自写一封信,并安排李善长亲自送去。看着错字连篇的聘书,李善长建议帮他修改下,被他拒绝了,亲笔写的才有诚意,他希望自己的诚意能打动刘伯温。可惜,李善长也是无功而返,没能请动刘伯温这个大神。请不动刘伯温的朱元璋,对刘伯温是又爱又恨,恨不得杀了他。这天,朱元璋因五名爱将欺压百姓,还闹出人命,不得不将他们斩首示众,以慰民心。五人跳下城楼,痛失爱将的朱元璋,痛哭不已,并为他们披麻戴孝。此时,刘伯温将一切尽收眼底,他看见了朱元璋的帝王之气,看到了朱元璋对老百姓的态度,主动找到朱元璋,表示愿意加入义军,共谋大业。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朱元璋两次诚意满满地去请刘伯温,都没请到。这次,因为他的义举,刘伯温却主动找到了他。可见,无心插柳也需要有志者的目光,后来的事实证明,刘伯温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朱元璋请刘伯温所花的心思没有白费。#刘伯温简介资料#

7、刘伯温个人简介

浙江一古村落,由刘伯温按星象设计,百年来却怪事连连,至今无解。相信大家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有去过不少景点,并且不知道朋友们发现没有,如今的旅游业变得更加系统化,精细化,不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而是可以引申出很多种类,像古镇游、古村游、名山游等等。另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很多景点开始变得商业化,各种店铺林立,商业气息严重。正因为此,越来越多的游客喜欢到古镇或是古村游玩,感受那些千年古镇的历史气息,在古村体验原始的生活方式,这些才是人们现在更喜欢前往的景点。而我们今天所要介绍的正是一处古村,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为重要的是曾由明朝的刘伯温亲自设计。对于刘伯温这个人,大家应该都有听过,是明朝开国功臣之一,曾为朱元璋出谋划策,是非常厉害的一个人。甚至有一种说法认为,刘伯温是上天派遣下来的神仙,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明君结束元末时期的乱世局面。这样说当然有一些夸张,但他确实和唐代的袁天罡、李淳风一样,有着过人之处,懂得周易八卦。这个古村便是位于我国浙江金华武义的俞源古村,说起来它并不是在明朝才出现,最早在南宋时期便存在了。当初曾在松阳任官的俞德去世,他的儿子本想将其带回杭州老家,但是途经俞源休息时,却发现自己父亲的棺材竟然被当地的紫藤缠绕。这种现象在我们看来似乎并没有什么奇异之处,但古人并不了解这一点,认为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便索性将父亲葬在此处,自己则留下守墓。要知道古人非常看重孝道,守墓的时间也很长,在此期间,俞德之子与当地居民通婚,定居在此,慢慢地便演化为一个村落。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村子内经常会遭受灾难影响,不是有洪水便是会莫名发生火灾。直到元末明初年间,村子内有一个人与刘伯温是好友,他知道刘伯温这个人不简单,便邀请对方重新设计村落布局,好摆脱灾害影响。刘伯温也没有多加推辞,在仔细观察俞源古村的地形之后,重新更改了房布局。如今,再去到俞源古村,还可以看到当初刘伯温设计的痕迹,因为村子一旁有河流经过,他特意更改河道,再配合周围的建筑,从高空中俯瞰宛如一个巨大的八卦,河流就是八卦图中间的那条界限,而一旁的水井则是八卦中的“鱼眼”,看起来浑然天成,大气磅礴,使人不禁惊叹。除此之外,刘伯温还按照天上二十八星宿的排列布局,在村内建造了一些新的建筑,使得整个村子与星宿一一对应。另外,村子内还有七星塘、七星井等,都是刘伯温当时设计的手笔。可能大家不相信,仅仅是更改一些布局便可以改善村子的状况吗?事实还真是如此,经过刘伯温设计之后,村子内再也没有发生过火灾与洪涝灾害,并且似乎还带来了不少益处,也就是古人所说的风水。从那以后,明清两朝俞源村一共走出了将近三百位进士、举人以及秀才。即便不愿意相信,似乎都不行,好像俞源村的命运确实被改变了。然而奇怪之处远不止这些,村内的声远堂中有一个百鱼梁,上面雕刻有九条鲤鱼,可颜色却不是固定的,随着季节的改变,这些鲤鱼的颜色也会发生变化,甚是奇怪。还有裕后堂,这里不同于其他古建筑,即便不经常打扫,也不会落满灰尘,更没有蛛网、小昆虫等等。像我们刚刚提及的那个七星塘,曾有居民不听劝阻,准备在修缮自己家房屋的时候填埋其中的一个水塘,可还没有动手,家中正屋的山墙轰然倒塌。经过这件事,他才明白七星塘确实有着神奇的作用,不能随便更改。像这样奇怪的事情,在这数百年中经常俞源村上演,即便有专家慕名前往,准备一探究竟,最终也是无功而返,并没有查明为何会出现这些怪事,只能暂时将其归结于刘伯温的功劳,以及大自然的神奇。或许,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才可以明白其原理。

8、刘伯温简介怎么死的

刘伯温后人派50人高举画像前来鉴定,专家大惊失色!这是什么?在央视著名的《寻宝》栏目的录制现场里,来了几十名男子,其中一位刘姓男子,还托举着一个包得严严实实的长条形包裹,这名男子声称自己是来参加鉴宝的,这件宝物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男子小心翼翼地托举着包裹,走到了鉴宝专家们的面前。鉴宝专家按例询问宝物的出处,这名男子说:"从家族的族谱论,我是刘伯温的第二十三代孙。我手上的这个东西就是祖先刘伯温留下来的传家宝。”此言一出,在场的专家们和所有观众都被他的介绍给惊呆了。要知道刘伯温在我国历史上可以响当当的人物,他不仅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军师,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如果这名男子说的都是真的,他手里的东西真的是刘伯温留下的传家宝,那么这件宝物的价值不可估量。这究竟是一件什么宝物呢?男子说:”这是一幅刘伯温的画像。家族记载说,这是由当时的宫廷画师所画,他技艺精湛,完美地画下了刘伯温的真实面貌。”在场的鉴定专家一听,激动得不得了,因为刘伯温尽管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但600多年来却没有流传过他的画像。人们对他的外貌了解,全凭史书记载。比如《明史》中短暂描述,“虬髯,貌修伟,慷慨有大节“,意思是刘伯温长着络腮胡,面貌看起来伟岸,风度翩翩,听起来就很难准确还原刘伯温的真实长相,让人们只能自己充分发挥想像。如果这名男子说的是真实的,那么他手中的画像,是中国600年来唯一能让人知晓刘伯温真实长相的证据。“先祖很喜欢这幅画,正常专门叮嘱子孙后代一定要保护好他的画像。”男子说。男子说:“这几百年里,社会动荡并不太平,特别是清晚期,到新中国成立之前一直战争不断,为了让这幅画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在战乱年代里,自家根本不敢将此画保存在家里,包括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也不敢对外声张。于是在这600年里,这幅画像几经周折,辗转,秘密存放到各地,甚至为了避免被人发现,还存放过深山的山洞里、家里秘密挖的地窖里。一直到天下太平,家里才敢拿出来。这次拿出来,也是希望世人知晓在历史上留下浓墨色彩的刘伯温的真实面貌是怎么样的。”专家们更激动了。他们轻轻打开画轴,只见画上一个头戴四方冠,长着络腮胡子,身穿红色蟒袍,手执一把扇子的男子端坐在太师椅上,神情威严,目光坚定的望着前方,男子与《明史》中对刘伯温的外貌长相记载一致。专家们又仔细辨认,这幅画看上去崭新如故,颜色丝毫没有褪色,看上去色彩饱满又鲜明,但是所用的画纸确实是明朝的东西,同时这幅画的开墨及绘画的 技巧来看,应该是明朝宫廷里才会有的东西。就此专家们鉴定,此画是确实是真迹,上面所画之人,确实是刘伯温本人!这幅画没有标注任何有关画师的信息,专家无从知晓这幅画由谁所画,男子祖上也不曾留下任何相关画师的信息,专家们推测,由画上可以看出该画师与刘伯温的关系不错,并且刘伯温很喜欢他的画,从历史记载来看,在朱元璋时期,宫廷画师比较出名的有三人,分别是赵原,盛著,周位。赵原曾经给明朝开国36位功勋画过像,也给朱元璋画过像,因为画得太逼真, 连朱元璋脸上的缺陷都画得一清二楚,惹怒了朱元璋,被朱元璋给杀死,所以这幅画应该不是赵原所画。盛者比较投机取巧,阿谀奉承,给朱元璋画像时,美化过分,看起来都不像他本人,结果也被朱元璋所杀。最后一个画师周位,即准确描绘出朱元璋的长相,又完美地掩盖了他脸上的缺陷,因此最受欢迎。因此给刘伯温画像的画师可能是赵原、周位两个其中的一个,但考虑到刘伯温的性格,赵原的可能性更高一些。时隔600多年,没有留下任何证据,都只是猜测,真相只能永远尘封于世了!文物做为历史的遗存,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和载体,增强民族凝聚力,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成就,是历史文化研究和现代文化发展创新的依据,刘氏家族拼尽全力保护文物的精神和行为值得大家借鉴和学习,也为我们研究明史文化做出巨大贡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刘伯温简介及代表作品(刘伯温三大预测)